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Ⅰ 貴州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保護集體資產所有者、經濟者的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資產(以下簡稱集體資產)是指歸鄉、鎮、村、組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產。
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鎮、村、組全體成員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形式組建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
集體經濟組織是集體資產管理的主體,有保障集體資產的義務。未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村、組,由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管理;未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鄉、鎮,由鄉、鎮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負責管理。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資產的經營、管理和監督。鄉鎮企業、土地、森林等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對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服務。第二章資產所有權第五條集體經濟組織對其集體資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第六條集體資產包括:
(一)依法屬於集體所有的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水面、未利用地等自然資源;
(二)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形成的建築物、農田水利、電力、鄉村道路、機械、交通工具、通訊、文教、衛生、體育等設施;
(三)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積累資金和債權;
(四)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興辦或出資兼並的企業資產;在聯營、股份制、合資、合作等企業中按照協議享有的資產份額;
(五)集體經濟組織興辦企業、從事公益事業、投資投勞、入股或者聯營所形成的新增資產;
(六)有關單位和個人無償資助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
(七)集體經濟組織出資購買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
(八)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
(九)依法屬於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資產。第七條集體資產應當依法進行登記,登記前應當明晰產權。
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所有權的取得、變更、消除,應當在取得、變更、消除之日起30日內進行登記。屬於村、組的集體資產,應當向鄉、鎮人民政府申請登記並報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屬於鄉、鎮的集體資產,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第八條除國家徵用土地和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進行產權交易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集體資產的性質。第九條集體資產產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當地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三章鼓勵與發展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指導、引導集體經濟組織依靠集體資產,找准經營項目,創辦經濟實體,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通過技術、投資、入股、聯營等多種形式利用集體資產興辦經濟實體;鼓勵和支持農村中介組織依法利用集體資產進行各種農產品的流通活動。
各級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應當對參與集體資產開發、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在依法辦理相關手續時,提供相應的政策和業務咨詢。
集體經濟組織應當為利用集體資產進行開發、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服務。第四章資產經營第十二條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集體資產的經營權。第十三條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集體資產的,必須明確經營責任和經營目標,由專人負責;採取承包、租賃、聯營、入股等方式經營的,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除責任地外,集體資產的承包和租賃經營,應當進行招標,中標的經營者應當依法提供擔保;應當進行折舊的,按規定計提折舊費。第十四條集體資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享有合同規定的權利,並承擔依法經營、保護、管理所經營的集體資產的義務。第十五條集體資產通過依法拍賣、轉讓或者由於經營方式改變而發生所有權或者使用權轉移時,必須由取得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資產評估,並以評估價值作為轉移所有權證或者使用權資產總值的依據。
Ⅱ 北京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199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保護集體資產所有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鄉(鎮)合作經濟聯合社和村經濟合作社(以下簡稱鄉聯社、村合作社)集體所有的資產的管理。第三條農村集體資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平調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第四條鄉聯社、村合作社應當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第五條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應當愛護集體資產。鄉聯社、村合作社及其成員有保護集體資產的權利和義務。第六條農村集體資產可以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多種經營方式,實行有償使用。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農村合作經濟管理部門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對本條例的實施進行監督。第二章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第八條鄉聯社、村合作社的集體資產屬於該合作社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社員大會或者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鄉聯社、村合作社管理委員會依法行使集體資產所有權。第九條鄉聯社、村合作社的集體資產包括:
(一)鄉聯社、村合作社集體所有的土地、山場、森林、草原、水面等自然資源;
(二)鄉聯社、村合作社投資形成的建築物、構築物、機械、設備、產畜、役畜、林木和農田水利設施等;
(三)鄉聯社、村合作社投資興辦的企業資產;
(四)在股份制企業、聯營企業和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鄉聯社、村合作社按照協議佔有的資產份額;
(五)鄉聯社、村合作社出資兼並的企業資產;
(六)國家無償資助形成的資產;
(七)國家對鄉聯社、村合作社及其所屬企業減免稅形成的資產;
(八)鄉聯社、村合作社擁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
(九)鄉聯社、村合作社出資購買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
(十)依法屬於鄉聯社、村合作社所有的貨幣資產和其它資產。第十條鄉聯社、村合作社的土地、企業和其它資產實行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的,資產的所有權不變。第十一條集體資產所有權爭議,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三章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權第十二條鄉聯社、村合作社依法決定集體資產的經營方式。可以實行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可以以集體資產參股、聯營;也可以實行股份合作經營。第十三條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的,應當依法簽訂承包合同或者租賃合同。經營者的債務責任,按照合同規定承擔;合同沒有規定的,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以家庭財產承擔。第十四條集體資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經營集體資產的集體或者個人,享有合同規定的經營權和收益權,有管理、保護和按照合同規定的用途合理利用集體資產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五條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經營的,應當合理確定承包款;實行租賃經營的,應當合理確定租金。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集體資產的集體或者個人必須按照合同規定及時交納承包款或者租金。第十六條實行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應當進行資產評估,把資產保值增值納入承包合同,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經營者必須按照規定提取折舊費。折舊費歸集體所有。第十七條用集體資產參股、聯營、合資經營,應當清查資產,清查債權債務,由會計事務所或者審計事務所進行資產評估。第十八條集體資產評估結果,報縣(區)農村合作經濟管理部門備案。第四章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第十九條鄉聯社、村合作社管理委員會負責集體資產的管理工作,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實施社員大會或者社員代表大會關於集體資產管理的決定,保障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二)依法制定、執行集體資產管理制度;
(三)檢查所屬經營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
(四)派員參加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合資企業董事會;
(五)集體資產管理的日常工作。第二十條農村集體資產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公布帳目,接受社員監督。
Ⅲ 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村集體資產的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農民集體所有的資產,包括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
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村集體成員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為基礎建立的社區性合作經濟組織。第三條農村集體資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第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對依法屬於本集體所有的資產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
未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委員會代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職能。村民委員會代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職能的,應當根據集體土地所有權歸屬和集體資產產權歸屬情況,尊重和體現集體成員意願,保障和維護其合法權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接受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領導,支持和配合村民委員會工作,參與農村社區建設,為農村社區事業發展提供物質和經費支持。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領導,明確管理部門職責,建立健全監督指導制度。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轄區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明確相應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負責監督、指導服務和權益維護等工作。
轄有村、涉農社區的街道辦事處,行使前款規定的鄉鎮人民政府職能。第六條省、設區的市、縣(市、區)農村集體資產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協調、服務和監督。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經營給予指導、扶持和服務,並依法開展監管。第二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成員第七條設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可以由村民委員會成立工作組,制定設立方案,擬訂章程草案,在鄉鎮人民政府指導監督下組織實施。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設立大會應當通過章程,並根據章程選舉產生其組織機構。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稱可以為村(社區)經濟合作社或者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第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應當符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有侵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制定以及修改通過的章程應當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
章程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名稱和住所;
(二)職責范圍;
(三)資產情況;
(四)成員身份取得、保留、喪失的條件和程序;
(五)成員權利與義務;
(六)組織機構及其議事規則;
(七)成員大會的組成以及成員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更換的方式;
(八)財務管理制度;
(九)收益分配製度;
(十)合並、分立、解散事宜;
(十一)章程修改程序;
(十二)公開制度;
(十三)其他有關事項。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縣級農村集體資產主管部門申請注冊登記,獲取組織登記證書,並辦理銀行開戶等相關手續,依法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第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機構由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組成。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理事會成員與監事會成員不得互相兼任,財務人員及其近親屬、理事會成員近親屬不得擔任監事會成員。第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的下列事項,應當提交成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一)修改章程;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並、分立、解散;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案、土地承包方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方案;
(四)集體土地徵收或者徵用補償費等資金的分配方案、留用地使用方案;
(五)經濟發展規劃、生產經營計劃、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年度財務預決算、收益分配方案;
(六)較大數額的資金使用、出借、舉債或者擔保;
(七)較大數額的債權債務核銷;
(八)重大的集體資產產權變更;
(九)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
Ⅳ 青島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保護農村集體資產所有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資產,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產。
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鎮)、村負責本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組織。
尚未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別由鄉級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和村民委員會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第三條市、區(市)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負責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及相關行政管理工作。
市、區(市)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對有關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和監督工作。第四條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實行民主、公開、公正的原則。第五條農村集體資產包括:
(一)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山嶺、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或投入勞務形成的水利、電力、交通、通訊、房產等基礎設施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福利公益設施;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農業機械、交通運輸等生產設備和工具;
(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或投入勞務興辦的企業的資產;
(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聯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資、合作等經濟組織中佔有的資產;
(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接受資助或捐贈等形成的資產;
(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貨幣資產和持有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
(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享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
(九)依法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其他資產。第六條除國家依法徵用和合法的產權交易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平調、私分農村集體資產。第七條市、區(市)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查、產權界定和資產評估等項工作。第八條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申請當地人民政府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實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制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效行使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監督權、決策權。第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實施由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關於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決定;
(二)制定和執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三)監督所屬經營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保證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四)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提出工作報告;
(五)執行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賦予的其他職責;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下列事項,須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度財務收支預、決算方案;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依法承擔的費用和勞務預、決算方案;
(三)農村集體資產經營方式的確定和重大變更;
(四)重大投資事項;
(五)年度收益分配方案;
(六)主要資產的處置和其他重大事項。第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一)財務預、決算制度;
(二)財產物資管理制度;
(三)財務管理制度;
(四)收益分配製度;
(五)專項基金管理制度;
(六)資產管理、經營報告制度。第十三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所屬經營單位應當按規定接受市、區(市)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和鄉級人民政府的審計監督。第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自主決定其資產經營方式。但對土地資產的經營方式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確定。
資產經營方式不改變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性質。第十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農村集體資產的,應當明確經營責任,提出經營目標和措施,保證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第十六條農村集體資產經營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所有者和經營者應當簽訂合同,保證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Ⅳ 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鞏固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產,包括資源性、經營性和非經營性資產。
本條例所稱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是指《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規定的村經濟合作社及其社員,以及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後成立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及其社員股東。第三條農村集體資產是農業合作化和農民群眾勞動積累的成果,承擔穩定與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等功能。第四條對農村集體資產按照合作制原則實行民主管理,其經營收益由本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共同享有,並依照本條例規定和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分配。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保障婦女在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及收益分配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有保護農村集體資產不受侵犯、維護農村集體資產正常運行的權利和義務。
農村集體資產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平調、破壞。第五條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代表全體成員對農村集體資產行使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承擔資源開發與利用、資產經營與管理、生產發展與服務、財務管理與分配等職能。中國共產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領導、支持和保障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履行職能。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參與農村社區建設和社區協商,為農村社區事業發展提供物質支持。
村集體經濟組織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分別承擔農村集體資產的日常管理和內部監督工作,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負責。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建立健全資產與財務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實行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保障本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尚未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暫由村民委員會代表全體成員行使。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監督與指導體系,制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加大財政投入,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維護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本轄區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責任主體,應當確定專門機構和工作人員負責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指導服務和權益維護等工作,所需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業務指導、技術培訓和監督。農業主管部門所屬的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承擔日常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察、民政、財政、審計、國土資源、水利、林業、文化、海洋與漁業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監督工作。第二章資產權屬第八條下列資產屬於農村集體資產:
(一)依法屬於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域等資源性資產;
(二)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用於生產經營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設備、庫存物品、各種貨幣資產以及債權、股權等經營性資產;
(三)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用於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事業的非經營性資產;
(四)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其他有形和無形資產。
村集體經濟組織接受社會資助、捐贈和財政直接補助所形成的資產,屬於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進行界定確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不動產登記有關規定,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房屋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予以登記。
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資產登記制度,定期清查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所有資產,如實登記資產存量及變動情況,做到資產明晰、賬實相符。對報廢的資產,應當按照規定程序予以核銷。
對實行承包和租賃經營的資產,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登記承包人、承租人的名稱或者姓名以及承包、租賃的期限、收益等情況。
Ⅵ 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鞏固壯大集體經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歸鄉(鎮)、村、組(社)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產。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鎮)、村、組(社)農民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形式組建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第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組織《章程》,實行民主管理,依法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事項,有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行使集體資產管理、使用、收益、處分權。
尚未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民委員會暫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指導和監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各級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和監督。第六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資產管理。第二章資產所有權第七條集體資產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林地、荒地、水面、灘塗等自然資源;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興建購置的房屋、運輸工具、農業機械、機電設備、林木、牲畜、小型農田水利和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興辦的鄉鎮企業資產;
(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股份制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聯營企業、與外商合資或合作企業及共同集資建設項目中,按照投資份額所擁有的資產及相應的增值資產;
(五)國家、社會團體、經濟組織及個人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無償撥款、資助、補貼、捐贈的財物及其形成的資產;
(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向生產經營者收取的專業承包費、租金,向農戶收取的村提留、鄉統籌費等,以及使用農民義務工(不含國家使用的義務工)、勞動積累工所形成的資產;
(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流動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及其他資產。第八條農村集體所有的資產受國家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平調、侵佔、損壞、哄搶、貪污、挪用、私分和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第九條除依法徵用土地和進行產權交易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改變集體資產的集體所有性質。第十條對集體資產所有權爭議的處理,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由當事者協商解決;協商不一致時,由當事者申請當地人民政府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重要資產所有權的取得、變更、消除,應向鄉(鎮)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報告和登記。第三章資產管理第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本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通過的章程、決議和決定;
(二)制定和執行集體資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三)保障集體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不斷增值;
(四)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
(五)向本組織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
(六)負責集體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第十三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在年終公布財務帳目,接受本組織成員的監督。第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資產管理活動中的下列事項必須經其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
(一)年度財務預算、決算;
(二)年度農民依法承擔費用和勞務的預算、決算;
(三)集體資產經營方式的確定及變更;
(四)較大投資項目;
(五)重要資產的處置;
(六)年度收益分配方案;
(七)其他重要事項。第十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必須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產品、物資管理使用制度,確定專人管理,建立固定資產帳簿,定期盤點,按規定提取折舊費,對資產變動情況及時登記,做到帳實相符。第十六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收支業務必須要有合法的原始憑證,嚴格開支審批手續,保證資金的安全。
Ⅶ 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保護集體資產所有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鄉(鎮)、村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資產,是指歸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集體所有的資產。屬於組(原生產隊)集體所有的資產,仍歸該組成員集體所有。
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鎮)、村農民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形式依法組建的經濟組織。第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其所有的集體資產依法享有經營、管理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保護集體資產的權利和義務。
未建立集體經濟組織的村,可以由村民委員會行使集體資產的管理職能。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不健全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指定的機構負責管理。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統一指導和監督。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日常指導和監督工作由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承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鄉鎮企業、土地、水利、林業、畜牧、漁業、農機和民政、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依法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有關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第六條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實行民主、公開、公正的原則。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村民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產權狀況、經營方式和管理情況等依法進行監督。第七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資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挪用、私分、損壞、揮霍浪費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平調農村集體資產,以及非法用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擔保。第二章資產產權第八條農村集體資產包括:
(一)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和林木、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二)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購建的水利、電力、交通、通訊、房產等基礎設施,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設施,運輸工具、捕撈工具、農業機構等生產設施;
(三)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興辦或者兼並的企業資產;
(四)集體經濟組織在參與組建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聯營和中外合資、合作等各類企業中享有的權益;
(五)集體經濟組織與有關單位共同出資形成的公益設施中佔有的集體資產;
(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貨幣資產和股票、國庫券、企業債券等有價證券,以及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的資金;
(七)集體經濟組織接受資助或者捐贈等形成的資產;
(八)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享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
(九)依法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其他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應當依法進行登記。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變更或者終止集體資產所有權,其集體資產數額較大的,須經其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者成員代表大會討論同意,並在集體資產所有權取得、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向鄉(鎮)人民政府備案。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前款規定集體資產數額較大的具體數額,由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第十條集體資產所有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當事人可申請鄉(鎮)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進行協調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章資產經營第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決定其資產的經營方式,可以實行承包、租賃、拍賣、聯營、股份合作、中外合資和合作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第十二條農村集體資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應當依法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三條農村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的,應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確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職權壓價發包或者低價出租集體資產。經營者應當採取資產抵押或者其他擔保方式進行承包、租賃經營,並依法簽訂合同。第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集體資產的,必須明確經營責任、經營目標,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第十五條農村集體資產經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當進行資產評估:
(一)資產實行承包、租賃、參股、聯營、合資、合作經營的;
(二)產權交易中變更產權的;
(三)企業兼並、合並、分立、破產等需要清算的;
(四)資產抵押及其他擔保的;
(五)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必須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
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所有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增加集體積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資產的管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鎮)、村、村民小組農民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形式組成,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社會性經濟實體。第四條縣(市)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集體資產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監督和管理。
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根據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授權,對本行政區域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管理,進行指導、監督並提供服務。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兵團系統內集體資產管理工作,其集體資產管理機構接受自治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第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屬於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共同所有,由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可以分離。第六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范圍包括:
(一)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草原、水面、荒地、荒山、灘塗等;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形成的固定資產;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興辦的企業和事業資產、兼並的企業資產及其形成的新增資產;
(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聯合舉辦的各種形式的企業和共同興辦的各項事業中,按照出資額或協議應佔有的資產及其新增資產;
(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形成的林木、牲畜、畜草等資產;
(六)國家和有關組織、個人無償資助的資產;
(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資金、有價證券和債權;
(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資產所獲得的承包金、租金、土地、草場補償費等各項收益;
(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等知識產權;
(十)依法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資產。第七條國有資產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之間應明晰產權,禁止互相平調,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挪用或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
對侵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權檢舉、揭發和控告。第八條經營和使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應當遵循保值和增值的原則。生產性固定資產必須按有關規定及時提取折舊。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依法決定對其所有的土地、企業和其他資產實行承包、轉讓、租賃、參股、聯營、股份合作及其他經營形式。實行上述經營形式,集體所有權不變。第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經營者享有合同約定的經營權和收益分配權。
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經營者應當履行管理、保護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義務。第十一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實行承包或租賃經營的,應當堅持公開、公平、效益的原則,合理確定承包費或租金,並依法簽訂承包或租賃合同。禁止利用職權隨意壓低或抬高指標發包、出租和解除、變更合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承包(承租)經營者必須按合同約定及時交納承包費或租金。有償付能力的經營者長期拖欠承包(承租)費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經營單位有權終止承包(承租)合同,收回由其承包(承租)的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並由承包(承租)者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第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企業、農業機械、機動地、林地、草原、漁塘、果園等實行承包或租賃經營的,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參股、聯營、實行股份合作經營的,必須按規定進行資產評估。評估工作由縣(市)農村經濟管理機構負責組織。第十三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可以折股到戶,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按股分紅,但股本的集體所有權不變,不得抽股,不得以股抵債。第十四條農村集體資金的投放,必須實行抵押、擔保和借款合同及投放前調查、投放後檢查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的使用應實行短期、小額、高效的原則,優先解決當年生產流動資金的不足。
Ⅸ 吉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2001修改)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保護資產所有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我省境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資產的管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村、社農民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形式組成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第四條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以下簡稱集體資產),為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共同所有,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第五條集體資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可以分離。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部門是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門。
集體資產管理的日常工作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農村經濟管理機構負責。其職責。
(一)負責貫徹落實有關農村集體資產的法律、法規,確保集體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不受侵犯;
(二)指導監督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的管理;
(三)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變動的審查、確認、產權界定、登記;
(四)確認集體經濟組織在其他單位中存在的資產份額,並監督使用;
(五)審計和監督集體資產結存、運用情況;
(六)審計有集體資產的單位的財務情況;
(七)查處涉及集體資產的違法違紀案件;
(八)法律、法規授予的其他職權。第二章范圍及權屬第七條集體資產范圍包括:
(一)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水面、灘塗等資源;
(二)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或者投勞(不含國家使用的義務工,下同)所形成的固定資產;
(三)集體經濟組織兼並或投資興辦的企業、事業單位的資產;
(四)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入股或者與其他經濟組織聯營,按照協議、章程規定應佔有的資產;
(五)國家及有關單位和個人無償資助的資產;
(六)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
(七)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資金和債權;
(八)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集體資產所獲得的承包金、租金、土地補償費和集體資產產權變更所獲得的收入;
(九)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有價證券等其他資金、財產。第八條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企業和其他資產實行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的,資產的所有權不變。第九條集體經濟組織興辦的企業、事業所形成的新增資產,全部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投勞、入股或者聯營,按照協議所獲得的新增資產,全部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第十條集體經濟組織投資或者投勞於國家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興辦各項事業,其投資或者投勞應佔有的資產,合部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第十一條國有資產與集體資產以及集體資產之間應明晰產權,禁止互相平調,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集體資產。第十二條集體資產所有權發生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農村經濟管理機構調解。調解不成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第三章經營與使用第十三條經營和使用集體資產,應當遵循保值和增值的原則。生產性固定資產必須按有關規定及時提取折舊。第十四條集體經濟組織依法自主決定集體資產的經營方式。包括:
(一)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
(二)承包經營;
(三)租賃經營;
(四)聯營或者股份合作經營;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未禁止的其他經營方式。第十五條集體資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經營集體資產的單位或者個人,享有合同規定的經營權和收益分配權。第十六條集體資產經營者必須履行管理、保護和按照合同規定的用途利用集體資產的義務。第十七條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集體資產的,必須明確經營責任,提出經營目標,按照集體資產的經營和使用規定,保證集體資產保值和增值。第十八條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經營或者租賃經營的,應當依法簽訂承包合同或者租賃合同。
經營者的債務,按照合同規定承擔。合同沒有規定的,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集體經濟組織的積累資金和鄉統籌費,不得用於抵押和擔保。
Ⅹ 湖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保護集體資產所有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鞏固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鄉(鎮)、村、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以下簡稱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本省鄉(鎮)經濟聯合總社、村經濟聯合社、組經濟合作社以及其他名稱的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形式組成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第四條農村集體資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平調、截留、挪用、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轉讓、抵押農村集體資產。第五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屬於該組織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有保護集體資產的權利和義務。第六條農村集體資產可以按照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多種經營方式,實行有償使用。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其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審計、監督集體資產的使用和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活動情況;
(三)負責集體資產的統計、登記和評估;
(四)負責管理、培訓和考核集體經濟組織的財會人員,評定農民會計技術職稱;
(五)調查處理或配合有關部門查處涉及集體資產的違法違紀行為。
各級人民政府鄉鎮企業、土地、林業、水利、農業、水產等部門依法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行業指導。第二章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第八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其所有的集體資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第九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資產包括:
(一)依法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自然資源;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形成或擁有的建築物、機械設備、產役畜、林木、農田水利設施、鄉村道路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公益設施;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興辦或出資兼並的企業資產;
(四)股份合作制企業、聯營企業和合資企業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佔有的資產份額;
(五)與有關單位共同出資形成的公益設施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佔有的資產份額;
(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現金、存款等貨幣資產;
(七)國家及有關單位和個人無償資助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
(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商譽等無形資產;
(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購買的債券等有價證券;
(十)依法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其他資產。第十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重要資產所有權的取得、變更、消除,應向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登記。第十一條農村集體資產所有權爭議的處理,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調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政府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三章農村集體資產的經營第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權依法決定集體資產的經營方式。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租賃經營,還可以以集體資產參股、聯營,或實行股份合作經營。
依法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荒山、荒地、荒水、荒灘,可以採取招標方式承包開發利用。第十三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集體資產的,必須明確經營責任,提出經營目標,按照集體資產的經營和使用規定,保證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農村集體資產實行承包或租賃經營的,應當按照平等、公開和資產保值增值的原則,依法簽訂承包合同或租賃合同,依照合同規定提供財產抵押或經濟擔保,合理利用集體資產,按時繳納承包款或租金,提取並繳納固定資產折舊費。第十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資產參股、聯營或實行股份合作經營的,以招標方式發包、出租集體資產經營權的,必須清產核資,清理債權債務,並由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或具有合法資格的有關中介組織進行資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