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

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7-10 04:42:12

1. 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在哪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6位。

地貌:黑龍江省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佔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佔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
黑龍江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黑龍江省西起
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個緯度,2個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3個濕潤區。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4℃-5℃之間。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春秋乾燥涼爽,年降水量400~650毫米。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

土地: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根據200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省農用地面積3950.4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53%;建設用地149.85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7%;未利用地629.2萬公頃,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30%。
農用地中:耕地ll87.0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30.05%;園地6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0.15%;林地232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61.77%;牧草地222.6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5.63%;其他農用地94.4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2.39%。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人)。

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6.58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77.8%;交通運輸用地12.12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8.08%;水利設施用地21.14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4.1%。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56.84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72.6%;其他土地l72.35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27.4%。

氣候:黑龍江省屬中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冬季漫長。
全省年平均氣溫在-4℃-5℃之間,從東南向西北平均每高1個緯度,年平均氣溫約低1℃,嫩江至伊春一線為0℃等值線。全省≥10℃的積溫在2000℃~3000℃。全省無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區的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結束。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於400-650毫米。中部山區最多,東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長季降水量可佔全年總量的80%-90%。全省濕潤系數在0.7-1.3之間,西南部地區低於0.7,屬半乾旱地區。

全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00—5028兆焦耳/平方米。其中,5-9月的太陽輻射總量佔全年的54%-60%。全省日照時數在2200-29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占總量的44%-48%。

全省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各地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風速≥3米/秒的有效時數較多,松嫩平原、松花江幹流谷地和三江平原約為4000-5000小時,主要出現在冬、春和秋季。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黑龍江省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耕地面積和可開發的土地後備資源均佔全國1/10以上,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現有耕地1187.07萬公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於全國其它地區,黑土、黑鈣土和草甸土等佔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帶之一,盛產大豆、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及甜菜、亞麻、烤煙等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黑龍江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比較齊全。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4種(含亞礦種),佔2010年全國已發現礦產的56.54%。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3種(含亞礦種),佔2010年全國已查明儲量礦產的36.56%,其中能源礦產6種(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地熱、鈾)、黑色金屬礦產3種(鐵、鈦、釩)、有色金屬礦產11種(銅、鉛、鋅、鎂、鎳、鈷、鎢、錫、鉍、鉬、銻)、貴金屬礦產6種(金、銀、鉑、鈀、銥、鋨)、稀有及稀散元素礦產8種(鉭、鈹、鎵、銦、錸、硒、鎘、碲)、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矽線石、普通螢石、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鑄型用砂、耐火粘土、菱鎂礦)、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硫鐵礦、伴生硫、化肥用蛇紋岩、泥炭、砷礦、硼礦、磷礦)、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33種(石墨、沸石、黃粘土、熔煉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礦泉水)。2010年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礦產有50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矽線石、水泥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礦產在全國佔有資源優勢,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開發利用礦產74種(不含延伸產業及深加工),其中煤炭、磚瓦用粘土、鐵礦、金礦、水泥用大理岩、銅、石墨、礦泉水以及一些建築用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石油、天然氣、鈾、煤、鐵、鉛、鋅、金、水泥用大理岩(灰岩)、玻璃硅質原料、硫、磷等礦種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如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則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屬礦產主要分布於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金礦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地區。
森林資源:黑龍江省是我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覆蓋率45.7%,有林地面積208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7.6億立方米,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重要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我省森林樹種豐富,多達100餘種,其中材質優良、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餘種。我省的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大小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維系著東北和華北平原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兩個重要商品糧基地穩產高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動植物資源:我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包括:東北紅豆杉、野大豆等國家保護植物11種;陸生野生動物476種,其中獸類88種、鳥類361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1種,在陸生野生動物當中,有東北虎、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有黑熊、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6種。
濕地資源: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是全國濕地資源分布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目前,我省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8處,其中國家級19處,省級59處,保護區總面積423萬公頃;擁有扎龍、三江、洪河、興凱湖、珍寶島、七星河、南瓮河 7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白漁泡等24處國家濕地公園。水資源:全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現有大小湖泊640個、在冊水庫630座,水面達80多萬公頃。黑龍江省是中國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雨熱同季,生物生長環境良好。
旅遊資源:黑龍江省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義上的「北國」,中國的「北極」和「東極」都在黑龍江省境內。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歷史賦予黑龍江旅遊自然、自在、神奇、浪漫的特色。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冰雪、野生動物等世界十大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中黑龍江省佔有9項,生態資源豐富多樣,主要包括:

一是擁有廣袤的大森林。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達45.7%,林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建有104個森林公園。茫茫林海,風景秀美,環境幽雅,空氣清新。走進大森林,就彷彿走進了天然的「大氧吧」。空氣中不僅負氧離子含量高,還彌漫著多種對身體有益的氣態物質。五營等眾多的森林公園已開發登山、徒步、森林浴、漂流等多種旅遊項目。二是擁有豐富的大冰雪。黑龍江省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降雪豐富,雪期長、雪質好。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派壯麗的北國風光。黑龍江省是中國最早開展滑雪旅遊的地區之一,建有各類滑雪場近百座,亞布力、吉華、帽兒山等各大滑雪場擁有優良的天然雪道、舒適的接待設施和人性化的細致服務,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黑龍江省還是中國冰雪藝術的搖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題游樂園,哈爾濱冰雪迪士尼游園會是世界唯一的冰雪版迪士尼,太陽島雪雕博覽會等冰雪主題公園的建築規模和藝術水準都居世界先進水平。三是擁有神秘的大界江。黑龍江省擁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條大界江,長達2300多公里,充滿了原始、古樸、滄桑、神秘的色彩。現已開發黑龍江探源、蘿北界江三峽、同江三江口等6段界江旅遊線。其中最著名的是伊春嘉蔭至鶴崗蘿北的界江中段,兩岸山體峻峭,風光秀美,有「龍江三峽」之稱。游覽大界江不僅可以欣賞沿岸景色,享受原始生態環境,又可以領略異國風情。四是擁有眾多的大湖泊。黑龍江省湖泊星羅棋布,境內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640個。湖畔景色秀美,湖中碧波盪漾,是休閑度假的好地方。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亞洲最大的界湖——興凱湖、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天然水禽狩獵場——連環湖等。五是擁有遼闊的大濕地。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近1/5,其中天然濕地556萬公頃,佔全國天然濕地面積的1/7,特別是沼澤濕地全國面積最大,為427萬公頃,佔全國沼澤濕地面積的近1/3;有國際重要濕地7處,佔全國1/6,居全國之首。2003年,黑龍江省人大出台《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濕地的地方法規。黑龍江省嚴格保護濕地,大力發展濕地產業,開展「大宣傳、大構架、大聯合、大產業、大論壇、大提升」六大工程,用大美濕地裝扮美麗中國。六是擁有神奇的大熔岩。黑龍江省境內有16個火山群,80多座火山,火山旅遊資源特色顯著,最著名的是五大連池和鏡泊湖火山區。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內分布著新老期火山14座,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火山地質地貌,因此又被稱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五大連池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3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具有明顯的醫療保健作用。七是擁有獨特的大油田。大慶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這里有全國第一口油井、現代化的生產設施、油田歷史陳列館、鐵人紀念館等,具有開發石油工業旅遊的特殊資源。八是擁有壯觀的大農場。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擁有110多個農牧場。一望無際的大農田,現代化的生產作業、高科技的農業示範園區、綠色無污染食品都是難得的旅遊資源。加上清爽的氣候與之相配合,使黑龍江省成為中國生態避暑養生資源優勢最為突出的省份。

黑龍江邊境線漫長、口岸眾多,邊境市、縣異國風情濃郁,界湖界江風光秀麗。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981公里,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0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黑河市、綏芬河市、東寧縣已開展邊境旅遊異地辦照,成為邊境旅遊的新亮點。黑龍江省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獨特的北大荒文化、紅色旅遊文化、世界知名的石油文化,都凸顯了黑龍江省旅遊的文化資源優勢。

cainawodez採納我的吧

2. 收集保護濕地公園的宣傳標語,可以關於濕地中的動物、植物、環境等保護標語。急急急

走近保護區、體驗自然之旅,品味和諧之關
2. 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共同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環境。 3. 健康的濕地、健康的人類。
4. 我用我心熱愛自然,我用我行保護濕地。 5. 與濕地握手、和生態擁抱。
6. 綠色友好、健康濕地、生態家園。 7. 保護綠色濕地、構築生態文明。
8. 保護濕地功在當代、生態平衡惠千秋。 9.
濕地孕育和諧文化,林城崇尚科學發展。
10. 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 11. 保護濕地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12. 美好的濕地環境來自我們每個人珍惜和維護。
13. 保護濕地、受益你我,請您給濕地多一些關愛。 14. 保護濕地、關注生命、呵護健康。
15. 熱愛濕地、保護濕地、欣賞濕地、共享濕地。 16. 保護一片濕地、撐起一片藍天。 17. 實施《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8. 親近濕地、感知友好。
19. 保護濕地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文明。 20. 與濕地同行,為友好喝彩。
21. 維護生命之水、維護健康濕地。 22. 傳播環保理念、共創人水和諧。
23. 保護生物多樣性,降解人類的廢棄物是濕地千百年來不懈怠的付出。 24. 保護濕地、維護生態安全。 25. 保護濕地、保護地球之腎。
26. 保護濕地、保護生物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27. 濕是生命之源。
28. 從高山之顛到大海之濱、濕地無處不在為我們服務。 29. 改善濕地、保護家園。
30. 保護濕地、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31. 保護濕地、熱愛人類自己的家園。 32. 保護濕地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33.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34. 為實現我國濕地保護工作的跨世紀目標而努力奮斗。

3. 黑龍江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黑龍江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保持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維護嫩江源頭及松花江流域水系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保護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保護區屬於寒溫帶森林濕地生態系統類型,位於東經125°07'55″-125°50'05″,北緯51°05'07″-51°39'24″范圍內,具體界限和面積以國家批準的文件為准。第三條從事與保護區相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四條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應當堅持全面規劃、嚴格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第五條大興安嶺林業主管部門為保護區的行政主管部門。黑龍江南瓮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負責保護區管理工作。管理局為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二)根據經批準的保護區總體規劃,編制保護、建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三)保護轄區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組織保護區資源調查、環境監測,並建立檔案,負責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四)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開展森林防火工作;

(五)開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建立科學普及示範基地;

(六)組織或者協調有關部門開展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

(七)監督管理在保護區開展的參觀、旅遊等活動;

(八)依法查處破壞保護區的各類違法案件。第六條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應當納入大興安嶺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和科學研究、防火等基礎設施建設。

有關部門在安排各項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時,應當劃撥一部分用於保護區的保護和建設。第七條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對保護區負有保護責任,對管理局履行職責和保護區保護建設應當給予支持。

管理局應當妥善處理好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與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第八條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保護區森林防火工作的領導,負責防火監測預報、林火撲救和區域防火指揮;管理局負責保護區的防火巡護檢查、火險監控和日常預防管理工作。第九條管理局應當在總體規劃確定的保護區界線和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的分界處設立界標。

核心區禁止管理局管理人員以外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確因科學研究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向管理局提出書面申請,由管理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緩沖區禁止開展旅遊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因教學、科學研究等活動需要進入緩沖區的,應當事先向管理局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經管理局批准後方可進行。

在實驗區開辟旅遊景點、路線和修建旅遊道路、設施的,應當符合總體規劃,由管理局提出方案,依法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第十條核心區、緩沖區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林地確需佔用的,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辦理審批手續。

保護區及依法劃定的外圍保護地帶禁止發展可能危害生態環境的產業。第十一條經批准進入保護區的人員,應當遵守保護區有關規定,服從保護區管理人員的管理,不得超越規定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方式,不得污染生態環境和破壞自然資源。第十二條保護區的林下資源和旅遊資源依法實行有償使用,所收費用用於保護區的資源恢復和管理。第十三條在保護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實習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活動成果的副本提交管理局。確因科學研究、教學需要採集標本的,經管理局批准在指定區域內限量採集。第十四條出版發行宣傳保護區的有關材料、影視、圖片、畫冊等,應當向保護區管理局提供存檔所需的書刊和拷貝等材料。第十五條經批准在實驗區從事旅遊、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管理局的管理和監督。第十六條保護區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砍伐林木;

(二)獵捕野生動物和水生生物;

(三)開礦、開墾、採石、挖沙、取土;

(四)擅自採集野生植物、菌類等;

(五)破壞界碑、標牌和各種設施;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4. 濕地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

濕地公約
濕地公約(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薩爾(Ramsar)簽訂的,故該公約又稱拉姆薩爾公約。公約的全名是:「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它是一個政府間公約,是濕地保護及其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框架。現在有130個締約方,共有1140個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總面積9170萬公頃。

1971年2月2日訂於拉姆薩,經1982年3月 12日議定書修正)各締約國, 承認人類同其環境的 相互依存關系;考慮到濕地的調節水份循環和維持濕地特有的動植物特別是水禽棲息地的基 本生態功能。相信濕地為具有巨大經濟、文化、科學及娛樂價值的資源,其損失將不可彌補;期望現在及將來阻止濕地的被逐步侵蝕及喪失;承認季節性遷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國界,因此應被視為國際性資源;確信遠見卓識的國內政策與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相結合能夠確保對濕地及其動植物的保護;

茲協議如下:

第一條

1.為本公約的目的,濕地系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

2.為本公約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態學上依賴於濕地的鳥類。

第二條

1.各締約國應指定其領域內的適當濕地列入由依第八條所設管理局保管的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下稱「名冊」。每一濕地的界線應精確記述並標記在地圖上,並可包括鄰接濕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濕地范圍的島域或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特別是當其具有水禽棲息地意義時。

2.選入名冊的濕地應根據其在生態學上、植物學上、湖沼學上和水文學上的國際意義。首先應選入在所有季節對水禽具有國際重要性的濕地;

3.選入名冊的濕地不妨礙濕地所在地締約國的專屬主權權利。

4.各締約國按第九條規定簽署本公約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時,應至少指定一處濕地列入名冊。

5.任何締約國應有權將其境內的濕地增列入名冊,擴大已列名冊的濕地的界線或由於緊急的國家利益將已列入名冊的濕地銷或縮小其范圍,並應盡早將任何上述變更通知第八條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有關組織或政府。

6. 各締約國在指定列入名冊的濕地時或行使變更名冊中與其領土內濕地有關的記錄時,應考慮其對水禽遷移種群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國際責任。

第三條

1.締約國應制定並實施其計劃以促進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養護並盡可能地促進其境內濕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內的及列入名冊的任何濕地的生態特徵由於技術發展、污染和其他人類干擾而已經改變,正在改變或將可能改變,各締約國應盡早相互通報。有關這些變化的情況,應不延遲地轉告按第八條所規定的負責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

第四條

1. 締約國應設置濕地自然保護區,無論該濕地是否已列入名冊,以促進濕地和水禽的養護並應對其進行充分的監護。

2.締約國因其緊急的國家利益需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撤銷或縮小其范圍時,應盡可能地補償濕地資源的任何喪失,特別是應為水禽及保護原棲息地適當部分而在同一地區或在其他地方設立另外的自然保護區。

3. 締約國應鼓勵關於混地及其動植物的研究及數據資料和出版物的交換。

4.締約國應努力通過管理增加適當濕地上水禽的數量。

5. 締約國應促進能勝任濕地研究、管理及監護人員的訓練。

第五條

締約國應就履行本公約的義務相互協商,特別是當一片濕地跨越一個以上締約國領土或多個締約國共處同一水系時。同時,他們應盡力協調和支持有關養護濕地及其動植物的現行和未來政策與規定。

第六條

1.締約國應在必要時召集關於養護濕地和水禽的會議。

2. 這種會議應是咨詢性的,並除其他外,有權:

A.討論本公約的實施情況;

B. 討論名冊之增加和變更事項;

C. 審議關於依第三條第2款所規定的列入名冊濕地生態學特徵變化的情況;

D. 向締約國提出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體建議;

E.要求有關國際機構就影響濕地、本質上屬於國際性的事項編制報告和統計資料。

3. 締約國應確保對濕地管理負有責任的各級機構知曉並考慮上述會議關於濕地及其動植物的養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第七條

1.締約國出席這種會議的代表,應包括以其科學、行政或其他適當職務所獲得知識和經驗而成為濕地或水禽方面專家的人士。

2.出席會議的每一締約國均應有一票表決權,建議以所投票數的簡單多數通過,但須不少於半數的締約國參加投票。

第八條

1.保護自然和自然資源國際聯盟應履行本公約執行局的職責,直至全體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委派其他組織或政府時止。

2.執行局職責除其他外,應為:

A.協助召集和組織第六條規定的會議;

B.保管國際重要濕地名冊並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增加、擴大、撤銷或縮小的通知;

C.接受締約國根據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對已列入名冊的濕地的生態特徵發生任何變化的通知;

D.將名冊的任何改變或名冊內濕地特徵的變化通知所有的締約國,並安排這些事宜在下次會議上討論;

E.將會議關於名冊變更或名冊內濕地特徵變化的建議告知各有關締約國。

第九條

1. 本公約將無限期開放供簽署。

2.聯合國或某一專門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任一成員國或國際法院的規約當事國均可以下述方式成為本公約的締約方:

A.簽署無須批准;

B.簽署有待批准,隨後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應以向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總幹事(以下簡稱「保存機關」)交存批准或加入文書為生效。

第十條

1.本公約應自七個國家根據第九條第2款成為本公約締約國四個月後生效。

2.此後,本公約應在其簽署無須批准或交存批准書或加入書之日後四個月對各締約國生效。

第十條之二

1.公約可按照本條在為此目的召開的締約國會議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議可以由任何締約國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應提交給履行執行局職責的組織或政府(以下稱為執行局)並立即由執行局轉送所有締約國。締約國對案文的任何評論應在執行局將修正案轉交締約國之日三個月內交給執行局。執行局應於提交評論最後一日後立即將至該日所提交的所有評論轉交各締約國。

4. 審議按照第3款所轉交的修正案的締約國會議應由執行局根據三分之一締約國的書面請求召集。執行局應就會議的時間和地點同締約國協商。

5.修正案以出席並參加投票的締約國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6.通過的修正案應於三分之二締約國向保存機關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對接受的締約國生效。對在三分之二的締約國交存接受書之後交存接受書的締約國,修正案應於其交存接受書之日後第四個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條

1.本公約將無限期有效。

2.任何締約國可以於公約對其生效之日起五年後以書面通知保存機關退出本公約。退出應於保存機關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後四個月生效。

第十二條

1.保存機關應盡快將以下事項通知簽署和加入本公約的所有國家:

A.公約的簽署;

B.公約批准書的交存;

C.公約加入書的交存;

D.公約的生效日期;

E. 退出公約的通知。

2.一候本公約開始生效,保存人應按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將本公約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

下列簽字者經正式授權,謹簽字於本公約,以資證明。

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訂於拉姆薩,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寫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於保存機關,保存機關應將核證無誤副本分送所有的締約國。

5. 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促進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涉及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氣候資源,是指能為人類活動所利用的風力風能、太陽能、降水和大氣成分等構成氣候環境的自然資源。第三條氣候資源的探測和保護應當遵循自然規律,堅持利用與保護並重,因地制宜、綜合有序、防止和減輕人類活動對氣候及自然生態的影響,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第四條省氣象主管機構是本省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
市(地)、縣(市)氣象主管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工作。
各級發展和改革、科技、國土、環境保護、住房和建設、農業、林業、水利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工作。第五條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氣候資源的特點,組織相關部門,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和保護的重點作出規劃,並將氣候資源調查和保護所需要的基本建設投入和事業經費,納入本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第六條省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氣候變化基礎理論、評估模型和氣候變化敏感行業、敏感區域的研究。
各級科技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氣候資源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的支持,促進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領域的自主創新與科技進步。第七條氣候資源為國家所有。
從事氣候資源探測活動,應當經省氣象主管機構批准。
經批準的氣候資源探測活動,應當通知所在地氣象主管機構。第八條申請氣候資源探測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二)具有符合國家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技術要求的探測設備;
(三)具有符合省氣象主管機構規定的探測規模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第九條氣候資源的探測活動應當執行國家、行業有關技術標准和規范。探測活動應當遵守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
氣候資源探測設備未經法定機構檢定、檢定不合格、超過檢定有效期的不得使用。第十條從事氣候資源探測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向省氣象主管機構匯交氣候資源探測資料,氣候資源探測資料未經復核不得使用。
省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匯交資料的管理,建立匯交資料檔案密級制度,不得將匯交資料泄漏給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第十一條氣候資源區劃分為綜合氣候資源區劃、專業氣候資源區劃和單項氣候資源區劃。
省、市(地)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綜合氣候資源區劃以及單項氣候資源區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專業氣候資源區劃。
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同級氣象主管機構和農業、林業、水利、發展和改革等有關部門,推廣氣候資源區劃成果,科學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第十二條依照國家有關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的規定,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規劃和建設項目應當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
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應當報送省氣象主管機構審查,並由其出具審查意見。氣候可行性論證報告以及審查意見應當一並報送項目審批部門。第十三條省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對城鄉規劃、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發展規劃等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編寫氣候專篇。第十四條按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的規劃和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和項目完成後,組織氣候環境的跟蹤監測和氣候影響評價,並向省氣象主管機構報送結果。第十五條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開展行政執法活動。
被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氣象行政執法人員的檢查工作,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隱匿,不得拒絕或者阻礙執法人員依法履行職責。
對可能與違法行為有關的文件、記錄、資料、儀器和設備,可以先行登記保存。第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准從事探測或者未按照批準的探測范圍、探測種類從事氣候資源探測的,由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氣候資源探測所使用的儀器未按規定檢定合格的;
(二)使用的探測儀器不在檢定有效期內的;
(三)不執行規定的探測方法、標准和規范或者擅自變更探測方法、標准和規范的。

6. 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環境保護與國民經濟持續和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環境保護工作堅持全面規劃、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和誰污染誰治理、誰利用誰補償的原則。積極消除歷史遺留的環境污染,嚴格控制新的環境污染,防止資源的過度利用和破壞。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把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立項、撥款、信貸等方面給予保證。
把環境保護目標納入市長(專員)、縣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做為考核各級政府
工作的重要指標。
各企業、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本單位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把防治污染、改善環境,做為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本轄區的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保護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環境保護知識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和環境法制觀念。各級各類學校要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文化、新聞單位應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和輿論監督。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有關部門依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在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統一監督協調下,對環境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都有權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和控告。接受舉報和控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登記,查證處理,對舉報和控告有功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第九條環境保護應作為評選精神文明單位的重要條件。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不能評選為文明單位。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十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監督檢查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擬定環境保護的規劃和計劃,監督管理污染防治和保護生態環境,開展環境監測、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協調處理跨區、跨省污染問題,調查處理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第十一條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地方環境質量補充標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由省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發布實施。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排放污染物的,執行本省污染物排放標准;本省未作規定的,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第十二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環境監測工作。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建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監測站參加的環境監測網。各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監測機構,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環境監測資格審查認定,負責本行業和本單位的環境監測工作,接受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測機構的監督和業務指導。
環境監測機構應當執行監測技術規范,保證監測數據及時准確。監測數據發生爭議,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測機構進行技術裁定。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測機構的裁定為終結裁定。第十三條行業管理部門對本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負責,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行業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第十四條一切開發建設活動,應當實行環境影響報告制度。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技術規范。承擔評價單位和參與審查評價人員,對評價結論負責;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評價結論進行審查,對審查意見負責。對未執行環境影響報告制度的,規劃、計劃、土地、銀行、工商等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設計部門不得先行設計。第十五條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的項目,應堅持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防治污染設施應經環境保護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工生產;未經環境保護部門驗收,不準開工生產。
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當對原有相關的污染同時進行治理。項目建成後,其污染物的排放應當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或有關規定的要求。

7. 黑龍江省土地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本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以及具有土地規劃資質的單位編制。
墾區、森工國有林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農墾、森工系統組織有關部門和具有土地規劃資質的單位編制,按照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五款規定的審批許可權批准後,將規劃內容分別納入有關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中建設用地規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
土地整理、開發、復墾等專項規劃,應當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經市(行署)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分級審批。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以及國務院指定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鎮以外的其他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墾區、森工國有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依法批准後,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訂具體辦法,保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貫徹實施。 凡從事非農業建設的單位和個人,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應當由佔用耕地者負責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宜農荒地上,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凡在本市(不含所轄縣)、縣行政區域內佔地單位自行開墾耕地的,應當同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補充耕地協議,明確開墾時限和要求。屬於跨市、縣易地開墾的,佔地單位應當同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補充耕地協議。
佔地單位自行開墾有困難的,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每公頃五千元至三萬元的耕地開墾費,由其專款用於組織開墾新的耕地。耕地開墾費具體執行標准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物價主管部門制訂。
承擔補充耕地義務的佔地單位,所需耕地開墾資金,應當作為建設用地成本在建設項目總投資中列支。
新開墾的耕地由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市(行署)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驗收。其中,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驗收。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補充耕地項目庫,用於儲備補充建設項目佔用的耕地。
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要求佔用耕地的單位將所佔用耕地耕作層的土壤用於新開墾耕地、劣質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對於利用表土進行土壤改良達到規定要求的,應當按照改良面積的百分之二十減少開墾面積或者相應的耕地開墾費。 開發荒山、荒地、荒灘等從事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經依法批准,可以確定給開發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十年。
一次性開發土地五十公頃以下(含五十公頃)的,由縣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性開發五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下(含一百公頃)的,由市(行署)人民政府批准;一次性開發一百公頃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一次性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土地,面積在六百公頃以上(含六百公頃)的,報國務院批准。十五度以上的坡地、沙荒地以及縣以上人民政府確定保護的濕地,禁止開墾。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開展土地整理。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鄉人民政府,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制定土地整理實施方案,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土地整理實施方案應當明確參與土地整理單位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新增耕地的分配原則。
土地整理經驗收合格後,新增耕地面積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各項建設確需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須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審批許可權為:
(一)徵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三十五公頃以下、其他土地七十公頃以下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報國務院備案;
(二)徵用基本農田或者基本農田以外耕地、其他土地超過本款第(一)項規定面積限額的,報國務院批准。
國家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被征地單位和個人必須按期交出土地,不得阻礙。 具體建設項目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國有建設用地或者國有未利用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報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具體建設項目使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國有未利用土地的,按照下列許可權辦理審批手續:
(一)建設項目用地一公頃以下(含一公頃)的,由縣人民政府批准,報市(行署)和省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門備案;
(二)建設項目用地一公頃以上二公頃以下(含二公頃)的,由市(行署)人民政府批准,報省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門備案;
(三)建設項目用地二公頃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軍事設施和跨省行政區域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建設項目用地,需要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國有未利用土地的,報國務院批准。 徵用土地應當向被徵用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及地上建築物、附著物補償費。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土地補償費支付給集體土地所有權單位,並由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設立專戶存儲,專門用於安排被征地農戶的生活補助和本集體經濟組織基礎設施建設,興辦村辦企業。需要使用土地補償費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報鄉人民政府批准。
需要由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支付給集體土地所有權單位;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在徵得被安置人員同意並同集體經濟組織簽訂不再要求安置的協議後,安置補助費可支付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青苗及地上建築物、附著物補償費,支付給土地承包經營者或者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產權人。
徵用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其他有關費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 徵用土地按下列標准支付土地補償費:
(一)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該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難以計算的,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按照旱地、水田、菜地,制定平均年產值具體補償標准,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市、縣人民政府發布實施;
(二)徵用宅基地和鄉村企業等建設用地的,為當地旱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倍;
(三)徵用種植三年以下的新墾耕地,按照上年產值的二倍補償,並補償開發投資;
(四)徵用未利用土地和連續四年以上、十年以下棄耕地的,按旱地年產值的二倍補償;
(五)徵用魚池,為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
(六)徵用園地、牧草地、葦地,按當地該地類年產值的六倍補償;
(七)徵用林地的補償標准,依照國家規定辦理。 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下列標准支付:
(一)徵用耕地,為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計算,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執行;
(二)徵用園地、魚池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倍;
(三)徵用宅基地、鄉村企業等建設用地和荒山、荒地、牧草地、葦地、未利用土地和連續四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棄耕地以及種植三年以下的新開墾耕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四)徵用林地的安置補助費,依照國家規定辦理。 被徵用的土地上有青苗的,應當支付青苗補償費,其標准為當年當季該作物的產值。
被徵用土地上有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的,應當按國家和省規定或者雙方約定的標准給予補償;沒有規定或者約定標準的,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損失價值確定。
土地徵用前,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向被征地單位發出征地預告後,被征地單位或者個人在擬徵用土地上搶栽搶種的農作物、樹木或者搶建的設施,不予補償。 建設項目經依法批准使用其他單位具有合法使用權的國有農用土地的,應當參照征地補償、安置標准,支付補償、安置等費用。
建設項目經依法批准使用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具有合法使用權的建設用地的,應當參照城鎮基準地價,由建設單位對土地使用權人予以適當補償。建設項目經依法批准,使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不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鄉村興辦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等需要使用集體土地的,對被佔地者應當給予安置補助費或者安排被佔地農戶符合有關規定條件的人員在村辦企業就業,也可以採取調劑土地的方法解決。 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除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外,應當以下列有償使用方式取得: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國有土地租賃;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
以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後,方可使用土地。
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按規定上繳中央財政後的余額,應當全額上繳省財政。具體使用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另行制訂。
存量土地的有償使用費全部留給有關市、縣財政,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敷設電訊線路、埋設地下管道等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其中,墾區、森工國有林區的臨時用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批准。在城市規劃區的臨時用地,在報批前,應當先經有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臨時使用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土地使用者應當與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臨時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或者其他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土地使用者應當與原土地使用者或者土地所有者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土地使用者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一般不超過二年。臨時使用土地的使用者應當按照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約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並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築物。臨時用地使用者必須在臨時用地期滿後一年內恢復土地原狀或者按規定負責復墾。不能恢復原狀的,應當依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結合舊村改造,盡量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凡村屯內超占宅基地可以安排村民建住宅的,不得向村外擴展。農村村民新建住宅的宅基地,每戶不得超過三百五十平方米。
城市近郊和鄉政府所在地以及省屬農、林、牧、漁場場部的宅基地,每戶不得超過二百五十平方米。
原有宅基地超過標準的,應當根據村莊、集鎮建設規劃逐步進行調整。調整前可以臨時使用或者暫按機動田管理,村莊、集鎮建設需要時,原土地使用者必須無條件退回,不得阻礙。
禁止在超過用地標準的宅基地上建永久性建築物。 農村村民建住宅用地,應當持戶口簿向村民委員會申領、填報《農村村民建住宅用地申請審批表》,經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後,報送鄉人民政府審核,由縣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農用地的,應當先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後,方可批准用地。
農村村民以盈利為目的出賣、出租住房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有土地租賃,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租賃合同,土地使用者必須按照合同的約定支付土地使用權租金。土地使用權租賃期限一般為一至五年。土地使用權租賃期滿,土地使用者可以依法申請續租。
房地產開發用地不得以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 國有企業因破產、兼並、合並、分立、清算或者股份制改造等涉及劃撥土地使用權處置的,應當向土地所在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按下列許可權辦理土地評估結果確認和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的審批手續:
(一)省屬國有企業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市(行署)屬國有企業報市(行署)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三)縣屬國有企業報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四)企業土地使用權跨行政區域的,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五)上市公司的土地處置報省級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不按規定辦理土地處置審批手續的,其處置行為無效;越權批准土地處置的,其批准文件無效。 縣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以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和出讓底價為基礎的地價體系。
基準地價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地價評估資質的單位負責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市、縣人民政府公布施行。 國有企業因破產、兼並、合並、分立、清算或者股份制改造以及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處置劃撥土地使用權的,必須委託有土地評估資質的單位進行地價評估。
企業改革後的用地,符合國家現行劃撥供地規定的,可仍以劃撥方式使用。國有和集體企業兼並國有企業涉及的土地,不屬於劃撥供地范圍的,經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也可以在一定年限內維持劃撥使用。

8. 誰知道國家或部門對濕地保護訂立的法律法規

您好:
我國目前沒有針對濕地而立的法律,不過有一系列法律法規涉及到濕地保護。
其中與回濕地保護有答關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與濕地保護有關的主要行政法規有:《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森林法實施條例》、《河道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管理辦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
希望答案對您有幫助。

9. 三江平原的濕地保護措施

對三江平原濕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既是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改善黑龍江省及東北亞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履行有關國際公約和政府間雙邊協定的需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論證了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述了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基本原則及目標,分析了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各種影響因素。對三江平原濕地生態系統政府管理、政策導向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進行了探討,進行了三江濕地資源保護性開發模式的研究。提出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指導思想,目標和工作原則。對三江平原濕地資源可持續發展進行長遠規劃,推出三江平原濕地保護、恢復與可持續發展的方案設計,認為應在科研與綜合的規劃研究、建立強 有力的政府管理部門與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保護意識、開展濕地社區共管、生態旅遊、發展生態安全型農業、推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為濕地保護工作的決策者提出了一個合理化的建議。 黑龍江省政府、省政協對三江平原濕地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給予了高度重視。2002年和2004年,省政府、省政協分別組織專家對全省的濕地進行了調查,提出了保護濕地的具體意見。當地墾區早在1999年就決定全面停止開荒,然後又實施了退耕還林、還濕、還荒。但目前仍有人明目張膽地在濕地里開荒。撓力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烏蘇里江濕地自然保護區因此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代管烏蘇里江自然保護區的程科長指出,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有人開墾保護區濕地2700畝,現已種上大豆。當地環保局的同志曾對此人開荒行為進行了制止,但毫無效果,因為他們無權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當地環保部門的同志說,按照執法程序,應該由當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執行,但目前烏蘇里江濕地自然保護區只由八五九農場環保科長程顯友一個人代管。一個人管3900公頃濕地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由此暴露出濕地管理的問題。八五九農場的張場長說,「濕地形成要上萬年的漫長時間,看著濕地被開墾真叫人心疼啊!保護濕地我們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2007年8月29日美國新奧爾良的颶風災難給我們提供了有關環境的慘痛教訓,颶風「卡特里娜」導致新奧爾良這座海濱城市全面摧毀,經濟損失慘重。能幫新奧爾良對付暴風雨的緩沖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濕地被開發商不計後果地開發破壞了。新奧爾良或許是美國的不可持續發展——因破壞環境而最終帶來高昂代價的人類活動最觸目驚心的例子。此事使我們聯想到三江平原濕地目前的狀況,如果還肆意破壞,不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挽救,會出現什麼樣的結局呢?三江平原肆無忌憚的大規模開發也是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實例。保護三江平原濕地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應行動起來,使三江平原濕地不再重演大開發的悲劇,依法治濕,嚴懲開荒者,打開堤壩,放開河流使濕地不再乾枯

10. 中國有關濕地保護的法律內容是哪些

1.國家級立法
(1)《土地管理法》
為了加強土地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我國於1986年頒布了《土地管理法》,該法於1998年進行了最新一次修改,除了進一步完善土地權屬、土地規劃、土地徵用及補償等制度外。該法將可持續發展確定為其立法宗旨和指導思想,在內容上更加強調土地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協調,增加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土地使用總量控制制度等內容,體現了資源立法上的許多新發展和新要求。1998年國務院還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將具體落實《土地管理法》的各項制度。
(2)《海洋環境保護法》
為了加強對海洋環境的管理,我國於1982年頒布了《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年修訂後的《海洋環境保護法》除了對原有的限期治理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和海洋環境污染民事損害賠償制度的內容作了必要的充實外,還根據現實需要,新規定了若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制度、重點海域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海洋環境標准制度、排污收費和傾倒費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對嚴重污染海洋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落後設備的淘汰制度、海洋環境監測和監視信息管理制度、海洋污染事故應急制度、現場檢查制度、船舶油污保險和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制度等。
(3)《漁業法》
1986年頒布的《漁業法》於2000年進行修訂,新《漁業法》的頒布實施,突出了漁業資源和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強調國家對水域的統一規劃,修改並完善養殖證制度,注重了重要養殖水域的保護,規范了水產苗種管理,增加了養殖病害防治的規定。同時,還注重捕撈強度的控制,強調捕撈業的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
(4)《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頒布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取代了原有的《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定》,主要有以下主要制度:海洋功能區劃制度、海域使用的申請與審批制度、海域使用權制度、海域使用權制度、海域使用金制度和海域使用的監督檢查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頒布,是促進中國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保證,是中國海洋開發從無序、無度、無償狀態轉變為科學合理、協調、有序局面的分水嶺。
此外,國務院和國土資源國家海洋局、環保局和農業部等部門還頒布了《土地復墾規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土地違法案件處理暫行辦法》、《海域使用權登記辦法》、《海域使用申請審批暫行辦法》、《海域使用權爭議調解處理辦法》、《海洋行政處罰實施條例》、《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 》、《漁業行政處罰規定》等。
2.地方立法
廣東省制定了《廣東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徵用農村集體所有土地各項補償費管理辦法》、《廣東省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條例》、《廣東海域使用管理規定》、《關於<廣東省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的修改決定》、《廣東省海域使用費徵收暫行標准》、《廣東省近岸海域環境功能區劃》,《廣東省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建設人工魚礁保護海洋資源環境的決議》、《廣東省淺海灘塗水產增養殖保護管理規定》等,一些縣市也制定了關於海域使用管理、漁業開發的規定。
廣西壯族自治區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管理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苗種管理辦法》等。
海南省海洋廳制定了《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論證管理規定(試行)》、《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論證工作指南(試行)》、《海南省海域使用項目檔案管理規定(試行)》、1998年9月海南省人大頒布了《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

熱點內容
員工辭退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14:46:58 瀏覽:51
道德公民圖片 發布:2025-01-22 14:31:53 瀏覽:392
自然法學派概念 發布:2025-01-22 14:31:14 瀏覽:688
自考2017年4月勞動法答案 發布:2025-01-22 13:58:25 瀏覽:196
道德宣誓 發布:2025-01-22 13:41:20 瀏覽:692
2016年福州市幹部法律知識統一考試 發布:2025-01-22 13:40:36 瀏覽:882
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發布:2025-01-22 13:26:02 瀏覽:733
什麼樣的發票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3:00:05 瀏覽:887
西鄉有按勞動法的廠沒 發布:2025-01-22 12:28:09 瀏覽:832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22 12:16:55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