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遼寧省法律援助條例

遼寧省法律援助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7-10 12:47:50

A. 遼寧省法律援助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當事人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法律援助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堅持法律援助公共服務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與社會救助覆蓋程度相適應的原則,將法律援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省、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採取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法律援助。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協助法律援助機構開展法律援助工作。第四條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發展改革、公安、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行政部門和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推進法律援助規范化建設,完善法律援助監管制度,並與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律師協會建立法律援助工作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

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建立健全申請和受理審查、案件指派等法律援助工作制度,提高服務質量。

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人員應當依法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遵守執業規范,服從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第六條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依法建立法律援助基金,接受社會捐助。法律援助基金使用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並接受監督。

鼓勵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高等院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法律援助。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者、志願者開展法律援助工作。

鼓勵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大眾傳播媒介開展法律援助社會公益宣傳。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圍和方式第七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民事、行政等法律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確認勞動關系、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給付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六)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

(七)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八)因工傷事故、生產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醫療事故、食品葯品安全事故、環境污染事故等造成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失,請求賠償的;

(九)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婦女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

(十)因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等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主張權利的;

(十一)因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和其他嚴重侵權行為受到侵害主張權利的;

(十二)主張享受義務教育權利的;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或者與公民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事項。第八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經濟困難的公民:

(一)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成員;

(二)特困人員;

(三)低收入家庭的成員;

(四)在社會福利(救助)機構中由政府供養或者接受社會救助的人員;

(五)作為政府扶貧對象並登記在冊的農村貧困家庭的成員;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縣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經濟困難人員。第九條在刑事訴訟中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民,依法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第十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不受經濟困難條件限制,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一)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屬於一級或者二級智力殘疾的;

(二)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託辯護人的;

(三)人民檢察院抗訴的;

(四)案件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第十一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沒有委託辯護人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自知悉該情形之日起三日內,書面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一)未成年人;

(二)盲、聾、啞人;

(三)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書面通知省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

強制醫療案件中的被申請人或者被告人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通知所在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所屬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

B. 法律援助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促進和規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獲得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第三條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積極措施推動法律援助工作,為法律援助提供財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
第四條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和地方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條例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
第五條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機構。
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條律師應當依照律師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為受援人提供符合標準的法律服務,依法維護受援人的合法權益,接受律師協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的監督。
第七條國家鼓勵社會對法律援助活動提供捐助。
第八條國家支持和鼓勵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社會組織利用自身資源為經濟困難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有關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一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第十二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第十三條本條例所稱公民經濟困難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
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准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准執行。 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第十五條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人員申請法律援助的,應當向審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的申請由看守所在24小時內轉交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所需提交的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看守所通知申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協助提供。
第十六條請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其法定代理人之間發生訴訟或者因其他利益糾紛需要法律援助的,由與該爭議事項無利害關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提出申請。
第十七條公民申請代理、刑事辯護的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證件、證明材料:
(一)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經濟困難的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案件材料。
申請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填寫申請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或者代為轉交申請的有關機構工作人員作書面記錄。
第十八條法律援助機構收到法律援助申請後,應當進行審查;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不齊全的,可以要求申請人作出必要的補充或者說明,申請人未按要求作出補充或者說明的,視為撤銷申請;認為申請人提交的證件、證明材料需要查證的,由法律援助機構向有關機關、單位查證。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決定提供法律援助;對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理由。
第十九條申請人對法律援助機構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通知有異議的,可以向確定該法律援助機構的司法行政部門提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在收到異議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以書面形式責令法律援助機構及時對該申請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條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人民法院在開庭10日前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人民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審判的,可以將指定辯護通知書和起訴書副本或者判決書副本送交審判地的法律援助機構。
第二十一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指派律師事務所安排律師或者安排本機構的工作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據其他社會組織的要求,安排其所屬人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的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確定的承辦人員名單回復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財物。
第二十三條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報告,法律援助機構經審查核實的,應當終止該項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經濟收入狀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
(二)案件終止審理或者已被撤銷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託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四)受援人要求終止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四條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在案件結案時,應當向法律援助機構提交有關的法律文書副本或者復印件以及結案報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機構收到前款規定的結案材料後,應當向受指派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師或者接受安排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會組織人員支付法律援助辦案補貼。
法律援助辦案補貼的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參考法律援助機構辦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並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第二十五條法律援助機構對公民申請的法律咨詢服務,應當即時辦理;復雜疑難的,可以預約擇時辦理。 第二十六條法律援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為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絕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三)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四)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的財物,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違法所得,由司法行政部門予以沒收;侵佔、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經費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追回,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的指派,不安排本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業整頓的處罰。
第二十八條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1個月以上3個月以下停止執業的處罰:
(一)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擅自終止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財物的。
有前款第(二)項違法行為的,由司法行政部門責令退還違法所得的財物,可以並處所收財物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九條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違反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的,按照律師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司法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法律援助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有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本條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C. 法律援助可以援助幾次,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有哪些

法律援助條例
沒有規定法律援助的次數
只要符合援助條件就可以獲得援助。
法律援助條例
第十條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
公民可以就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第十四條公民就本條例第十條所列事項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提出:
(一)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四)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勞動報酬的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五)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D. 法律援助的條件是什麼

法律援助的條件是:公民因經濟困難,並且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申請法律援助;公民因為經濟困難,並且被羈押、服刑、勞動教養、強制隔離戒毒等情形的申請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條件可分為一般條件和特殊條件。

(一)一般條件。確因經濟困難(以當地政府部門規定的最低生活標准為准),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並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的我國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二)特殊條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獲得法律援助應具備的特殊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

(1)肓、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處判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

(2)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

(3)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E. 法律援助條例管理辦法,法律援助需要什麼條件

《中復華人民共和國刑事制訴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規定:
一、具備以下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可申請法律援助:
1.有充分理由證明為保障自己合法權益需要幫助;
2.確因經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公民經濟困難標准由各地參照當地政府部門的規定執行)。
二、盲、聾、啞和未成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其他殘疾人、老年人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因經濟困難沒有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處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三、刑事案件中外國籍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師辯護的,可以獲得法律援助。
需要法律援助的當事人建議去當地法律援助中心咨詢申請。

F. 遼寧省法律援助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機構,是指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承擔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機構。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三條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吸收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自願參加法律援助的人員組成法律援助志願者隊伍,參與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志願者參與法律援助的具體辦法,由省司法行政部門另行規定。第四條省、市、縣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受理公民依法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指派或者安排的法律援助人員進行業務指導。第五條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相協調。法律援助經費由法律援助機構專款專用,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挪用。第六條鼓勵社會支持、資助法律援助事業。法律援助人員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中需要查閱、調取、復印相關資料和依法取證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並減收或者免收相關費用。單位和個人向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捐助的,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稅前全額扣除的稅收優惠。第七條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的,可以就下列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
(八)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殘疾人(含退伍傷殘軍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
(十)與公民基本生存條件密切相關的並且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刑事訴訟中公民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和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的,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執行。第八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被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二)五保戶、特困戶、災民等接受生活救濟的;
(三)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證明其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必須如實載明申請人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財產、家庭月(年)人均純收入和來源、生活變故及社區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對其經濟困難是否認可等詳細情況。第九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按照《法律援助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提出申請;《法律援助條例》沒有規定的,向申請事項處理機關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沒有處理機關或者暫時無法確定處理機關的,向申請人住所地或者申請事項發生地縣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條刑事訴訟中符合《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級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第十一條公民申請法律援助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證明,代理人還應當提交有代理權的證明;
(二)符合本辦法規定的經濟困難證明;
(三)與所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有關的材料。第十二條法律援助申請由一個法律援助機構受理。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都有權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一個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人向兩個以上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的,由最先收到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申請事項在本地區有重大影響的,可以由省、市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機構之間因受理申請發生爭議時,由共同的上一級司法行政部門指定受理。第十三條法律援助機構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對申請事項和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進行審查。不屬於該法律援助機構受理的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申請事項和申請人經濟困難狀況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應當作出不予受理決定並說明原因,書面通知申請人。

G. 法律援助的規定程序有哪些

一、什麼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二、申請法律援助的程序流程是什麼?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請法律援助的流程大體可以分三步走:

(一)提出法律援助申請

公民申請法律援助前應先到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或仲裁機構立案,攜帶立案通知書及案件材料到所在地的法援機構咨詢。經值班律師初步審查後認為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就會發給一份《法律援助申請表》。按要求填寫《法律援助申請表》,並提交如下身份和經濟狀況的證明及事實證據等資料:
 
1. 本人的有效身份證明:申請人的身份證、暫住證、或戶口簿。若申請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由其監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為申請的,須提交有代理資格的證明;
 
2. 家庭經濟困難證明:包括財產所有情況,即房屋、生活資料、儲蓄存款、有價證券等所有權情況證明;經濟收入情況,即個人工資和各種津貼收入、家庭收入,財產租賃收入證明等;社會救濟情況,即社會救濟證書。
 
3. 申請法律援助事項的有關材料:如合同、契約、協議等權利義務文件;與相關當事人的親屬關系證明;有關機關、部門發出的鑒定性、結論性文件;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和其他有關資料;
 
4. 法律援助機構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H. 大連市法律援助辦法

第一條為了保障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必要的法律服務,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及《遼寧省法律援助實施辦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辦法獲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提供的法律咨詢、代書、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法律服務。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機構,是指市及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承擔法律援助工作的專門機構。

本辦法所稱法律援助人員,是指受法律援助機構指派或者安排承辦法律援助事項的法律援助機構工作人員、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願者。第三條市及縣(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管理。

市律師協會應當按照律師協會章程對依據本辦法實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協助。第四條市及縣(市)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將法律援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水平相協調。

法律援助經費應當專款專用,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挪用。第五條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審查、受理公民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員提供法律援助,並對法律援助人員進行業務指導。

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吸收高等院校和其他社會組織中具備法律專業知識、自願參加法律援助的人員組成法律援助志願者隊伍,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第六條鼓勵社會支付、資助法律援助事業。法律援助人員在承辦法律援助事項中需要查閱、調取、復印相關資料和依法取證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並減收或者免收相關費用。

對單位和個人向法律援助事業提供的捐助,符合國家規定的,允許稅前扣除。第七條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由司法行政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八條公民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代理人,且能夠提供相應證據材料的,可以就下列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二)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三)請求發給撫恤金、臨時救濟金、遺屬津貼的;

(四)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五)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六)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七)請求給予工傷待遇的;

(八)主張因環境污染、公共衛生、安全生產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九)殘疾人(含退伍傷殘軍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的;

(十)與公民基本生存條件密切相關的,且法律援助機構認為確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項。第九條申請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被認定為經濟困難:

(一)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二)災民接受生活救濟的;

(三)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證明其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

(四)經法律援助機構審查確實無力支付費用的。

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應當如實載明申請人家庭人口、勞動能力、就業狀況、家庭財產、家庭月(年)人均純收入和來源、生活變故及社區居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委員會對其經濟困難是否認可等詳細情況。第十條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二)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

(三)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代理人的。第十一條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審查。

熱點內容
員工辭退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1-22 14:46:58 瀏覽:51
道德公民圖片 發布:2025-01-22 14:31:53 瀏覽:392
自然法學派概念 發布:2025-01-22 14:31:14 瀏覽:688
自考2017年4月勞動法答案 發布:2025-01-22 13:58:25 瀏覽:196
道德宣誓 發布:2025-01-22 13:41:20 瀏覽:692
2016年福州市幹部法律知識統一考試 發布:2025-01-22 13:40:36 瀏覽:882
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發布:2025-01-22 13:26:02 瀏覽:733
什麼樣的發票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2 13:00:05 瀏覽:887
西鄉有按勞動法的廠沒 發布:2025-01-22 12:28:09 瀏覽:832
小學生簡單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22 12:16:55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