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管理條例
① 互聯網管理條例那一年頒布的
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2001年4月3日信息產業部、公安部、文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② 《網路安全管理條例》具體內容是什麼
《網路安全管理條例》具體內容有
1. 組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提高工作人員的維護網路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覺性。
2. 負責對本網路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使用戶自覺遵守和維護《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使他們具備基本的網路安全知識。
3. 加強對單位的信息發布和BBS公告系統的信息發布的審核管理工作,杜絕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內容出現。
4. 一旦發現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一)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路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路資源;(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 修改或者增加;(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五)從事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做好記錄並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5. 在信息發布的審核過程中,如發現有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將一律不予以發布,並保留有關原始記錄,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6. 接受並配合公安機關的安全監督、檢查和指導,如實向公安機關提供有關安全保護的信息、資料及數據文件,協助公安機關查處通過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網路的違法犯罪行為. 信息發布登記制度。
……
等等
③ 互聯網上網管理條例
互聯網管理條例今起實施 未成年人不得進網吧
記者趙榮君 李軍
本報訊 國務院頒布版的《互聯網上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今起實施,從此16歲以下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網吧也將在中、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和居民住宅樓(院)內絕跡。
《條例》規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任何時間都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並且應當在入口處的顯著位置懸掛未成年人禁入標志。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應當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進行核對、登記,並記錄有關上網信息,所登記內容和記錄備份保存時間不得少於60日。對於網吧營業時間嚴格限定於8時至24時。為確保未成年人不進入網吧,有關部門要求網吧查驗有效證件以確定消費者是否未成年人。此外,文化部門還聘請義務監督員在營業時間內進行監督巡邏,隨時向管理部門反映網吧的營業狀況,市公安局計算機監管部門也將運用技術手段監控網吧是否在24時停止營業。
④ 什麼時間頒發的《互聯網上網管理條例》
2002年9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
⑤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是法律法規嗎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不是法律法規.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專場所管理條例》是於2002年9月29日中屬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63號公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簽發的行政法令、授權有關部門發布的國務院行政命令或下發的行政操作性文件.
法律法規,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
⑥ 關於《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
一部律法的復頒布,就是為了約束一些制社會行為,與其頒布的時間無關,只不過在其頒布之前沒有約束不到這種行為但一旦頒布就受其管制了;但是現在的社會往往會有些死角,就像你說的那些2003年前已經開了的網吧在法律頒布之後誰還會去管一個網吧的開與否;其實你遇到這種問題也是你倒霉了,至於怎麼解決——如果非開不可的話可以那就得按照法規先打到開網吧的標准,只要通過了,以後就沒人會管制你的網吧開不開的問題了,就像03年之前通過條例的網吧到現在也沒人管它該不該開了。。。。。
⑦ 互聯網管理條例基本是什麼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的服務活動。
第三條互聯網信息服務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
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製作等服務活動。
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無償提供具有公開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務活動。
第四條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
未取得許可或者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不得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
第五條從事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葯品和醫療器械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 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在申請經營許可或者履行備案手續前,應當依法經有關主管部門 審核同意。
第六條從事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除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規定的要求外,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業務發展計劃及相關技術方案;
(二)有健全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網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戶信息安全
管理制度;
(三)服務項目屬於本辦法第五條規定范圍的,已取得有關主管部門同意的文件。
第七條從事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互聯網信息服務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經營許可證)。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申請人取得經營許可證後,應當持經營許可證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第八條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辦理備案手續。辦理備案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辦單位和網站負責人的基本情況;
(二)網站網址和服務項目;
(三)服務項目屬於本辦法第五條規定范圍的,已取得有關主管部門的同意文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對備案材料齊全的,應當予以備案並編號。
第九條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擬開辦電子公告服務的,應當在申請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或者辦理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出專項申請或者專項備案。
第十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和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公布取得經營許可證或者已履行備案手續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名單。
第十一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經許可或者備案的項目提供服務,不得超出經許可或者備案的項目提供服務。
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從事有償服務。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變更服務項目、網站網址等事項的,應當提前30日向原審核、發證或者備案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二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在其網站主頁的顯著位置標明其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備案編號。
第十三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向上網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並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
第十四條從事新聞、出版以及電子公告等服務項目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提供的信息內容及其發布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上網用戶的上網時間、用戶帳號、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主叫電話號碼等信息。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的記錄備份應當保存60日,並在國家有關機關依法查詢 時,予以提供。
第十五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六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第十七條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申請在境內境外上市或者同外商合資、合作,應當事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其中,外商投資的比例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十八條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依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實施監督管理。
新聞、出版、教育、衛生、葯品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國家安全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互聯網信息內容實施監督管理。
第十九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未取得經營許可證,擅自從事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或者超出許可的項目提供服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關閉網站。
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未履行備案手續,擅自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或者超出備案的項目提供服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責令關閉網站。
第二十條製作、復制、發布、傳播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並由發證機關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經營許可證,通知企業登記機關;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並由備案機關責令暫時關閉網站直至關閉網站。
第二十一條未履行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義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暫時關閉網站。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未在其網站主頁上標明其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備案編號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義務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並由發證機關吊銷經營許可證,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並由備案機關責令關閉網站。
第二十四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其業務活動中,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新聞、出版、教育、衛生、葯品監督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五條電信管理機構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疏於對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在本辦法公布前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應當自本辦法公布之日起60日內依照本辦法的有關規 定補辦有關手續。
第二十七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目前刑法新法里也有關於網路入侵的犯罪定義
就你上面的三點來看,
第一個..屬於犯罪未遂,但是請注意不是未有犯罪
第二個..屬於合夥犯罪,雖然道義和道德上你出於幫助朋友.但是法律概念上..簡單的說你是共犯
第三個..有利益關系,你可以說你接受的筆記本是朋友的饋贈.但是這台筆記本已經構成了你們兩個之間的犯罪交易關系.你們無論如何都是共犯
自己看吧
⑧ 中國的網路管理條例有那些
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
另外,國家為保障網路安全以及維護國家的主權,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網路安全法律法規,規范網路空間的秩序,並讓網路價值最大化。例如: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4、《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
5、《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辦法》
6、《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7、《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
8、《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8)互聯網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網路安全法》提出制定網路安全戰略,明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路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網路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完善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完善了網路安全義務和責任,加大了違法懲處力度;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⑨ 中國互聯網管理條例的介紹
中國互聯網管理條例,是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制定本辦法。
⑩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釋義》的全文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解讀
2006-1-19
為了滿足網民通過網吧上網的巨大需求,同時對管理混亂、經營無序、事故不斷的網吧進行監管,國務院於2002 年9月29日公布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該條例自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作為一部行政法規,其內容與《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相比更為嚴厲。條例明確了審批、管理許可權,強化了經營者的責任和管理要求。具體如下:
首先,設立網吧的要求更為嚴格。條例規定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應當採用企業的組織形式。按照工商登記管理規定,企業包括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等非法人企業,而不包含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必須規范成為有限責任公司或個人獨資企業或合夥企業等企業組織形式。這就意味著設立要求的提高。對於設立條件,條例除了規定設立網吧所必須具備的資金、場所、設備、人員及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外,還授權文化部制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最低營業面積、計算機等裝置及附屬設備數量、單機面積的標准,並授權文化部及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制定網吧總量和布局要求。這些規定都反映了政府從嚴控制的意圖,通過實施上述規定,個體網吧和規模較小的網吧都將被淘汰,這為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創造了條件。
其次,條例調整了審批機構,明確了審批程序。按照原辦法,設立網吧須先向公安、文化部門申請批准文件,再向電信部門申請經營許可證,然後辦理工商登記。條例改為先向文化部門申請籌建,完成籌建後,向公安部門申請信息網路安全和消防安全審核,再向文化部門申請最終審核,由文化部門發給《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最後辦理工商登記手續。也就是說網吧的設立審批權將由電信部門變更為文化部門。
再次,網吧須對未成年人說不。網吧雖然為青少年獲取新知識、開拓視野提供了便利,但是其對青少年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小視,青少年沉迷於網吧、接觸不良信息等成了家長和校方的一大心病。以前的管理辦法都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設定了一些限制條件,但是效果不佳。條例因此讓網吧對未成年人關門。條例規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場所,並應當在營業場所入口處的顯著位置懸掛未成年人禁入標志,而且中學、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和居民住宅樓(院)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第四,條例著重強調了網路安全。上網者在網吧接觸、傳播有害信息始終是管理部門監管的重點,為此條例規定:經營單位和上網消費者不得利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製作、下載、復制、查閱、發布、傳播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有害信息,不得進行製作或者傳播計算機病毒、黑客等危害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經營單位應當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進行核對、登記,並記錄有關上網信息,經營單位還應當實施經營管理技術措施,建立場內巡查制度,發現上述行為,應當立即予以制止並向文化行政部門、公安機關舉報。上述規定雖能保障網路安全,而消費者的隱私權卻將因此受到嚴重侵犯,由於經營者素質參差不齊,讓其接觸消費者隱私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消費者還能在網吧使用電子郵件、進行網上交易嗎?管理部門應當採取其他有效辦法以維護網路安全。此外,經營單位應當通過依法取得經營許可證的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接入互聯網,不得採取其他方式接入互聯網,經營單位提供上網消費者使用的計算機必須通過區域網的方式接入互聯網,不得直接接入互聯網。這樣就從技術層面減少消費者接觸有害信息的可能性。
第五,條例還規定經營單位不得經營非網路游戲,經營單位和上網消費者不得利用網路游戲或者其他方式進行賭博或者變相賭博活動。
總之,條例對於網吧的設立和經營都規定了嚴厲的條件,違反規定的將受到嚴厲處罰,這對於規范網吧的經營管理將起到積極作用。但管理部門應當同時採取相關配套措施,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上網獲取知識、拓寬視野提供便利。 (作者:上海市浩華律師事務所 楊春寶律師)
楊春寶律師
[法律法規網] 本篇文章:《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解讀
呵呵,校園里是不讓開網吧的,而且校園附近也不能開網吧。
但是校園里是需要機房的,學生上機房和上網吧都一樣,就是名字不一樣,我們以前學校裡面的機房都私人開的,主要是學校裡面有關系,或者分領導一部分股份,以某個院系的名義弄個機房,一個星期至少得騰出半天來讓這個院系的學生免費上機,說是上課,其實也是上網。我們學校的機房還能通宵,比外邊還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