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

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7-11 13:52:35

A. 山東省有哪些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山東省環境保護法律有以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

25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參考資料http://www.sdein.gov.cn/flfg/hjbhfl/

B. 山東單獨二孩政策什麼時候實施

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 會議日程 5月27日(星期二) 下午 2時30分 全體會議(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廳) 柏繼民副主任主持 一、通過會議議程 二、聽取省人大法制委員會關於《山東省高速公路交通 安全條例(修訂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三、聽取省人大法制委員會關於《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 (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 四、聽取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關於《山東省 社會科學普及條例(草案)》的說明 五、聽取省政府關於《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 案(草案)》的說明 書面印發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關於《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草案)》審議情況的 報告 六、聽取省政府關於《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草案)》 的說明 七、聽取省人大法制委員會關於提請審查批准青島、淄 博兩市人大常委會報批的兩件地方性法規的報告 八、聽取省政府關於《山東省與波蘭馬佐夫舍省建立友 好省關系的議案》的說明 九、聽取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於 個別代表的代表資格變動情況的報告 十、聽取有關人事任免案的報告 十 一、審議省政府關於提請審議《2014年山東省省級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議案(書面) 十 二、書面印發 (一)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我省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和《山東省專利條例》情況的報告 (二)省政府對省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關於我省畜牧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審議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 (三)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關於我省供銷合作社加快農村新型經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5月28日(星期三) 上午 9時 分組會議 一、審議《山東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 二、審議《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正案(草案)》 三、審查《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 四、審查《淄博市燃氣管理條例》 五、審議《2014年山東省省級預算調整方案(草案)》 六、審議《山東省與波蘭馬佐夫舍省建立友好省關系的 議案》 七、審議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於 個別代表的代表資格變動情況的報告 八、審議人事任免案 下午 2時30分 分組會議 一、審議《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草案修改稿)》 二、審議《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草案)》 5月29日(星期四) 上午 9時 全體會議(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廳) 賈萬志副主任主持 一、聽取省政府關於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 書面印發省人大城鄉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關於《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的初審意見 二、聽取省政府關於全省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 書面印發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全省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初審意見 三、聽取關於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開展專題 詢問有關情況的說明 四、審議省人大常委會視察組關於視察我省大氣污染防 治情況的報告(書面) 五、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我省貫徹實 施《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情況的報告(書面) 下午 2時30分 分組會議 一、審議省政府關於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及省 人大城鄉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的初審意見 二、審議省人大常委會視察組關於視察我省大氣污染防 治情況的報告 三、審議省政府關於全省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及省人大 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初審意見 四、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我省貫徹實施 《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辦法》情況的報告 (法制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有關法規事項) 5月30日(星期五) 上午 9時 聯組會議(珍珠泉賓館七號樓二樓藝園廳) 賈萬志副主任主持 審議省政府關於我省大氣污染防治情況的報告(專題詢問) 下午 2時30分 分組會議 審議《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草案)》 (2:30召開常委會主任會議,聽取有關議題審議情況的匯報) 4時30分 全體會議(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廳) 柏繼民副主任主持 表決人事任免案和有關法規、決議、決定(草案)等 柏繼民副主任講話 閉會 下周的第一個工作日(6.3)發公告,即日執行。

C. 山東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促進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穩定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是指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本省行政區域人口增長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而劃定的必須特殊保護的耕地。
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保護區,是指為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而依照法定程序劃定的區域。第三條基本農田保護的目標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嚴格控制佔用耕地,大力開墾新耕地,保持耕地面積基本穩定並逐步提高地力,鞏固和增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貫徹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用養結全、嚴格管理的方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基本農田保護的統一管理工作。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基本農田的農業生產、水利設施、水土保持和地力保養等有關管理工作。
計劃、財政、建設、環保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搞好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和管理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基本農田的義務,並有權對侵佔、破壞基本農田及其他違反本條例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七條對保護基本農田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與劃定第八條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應當會同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審定,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縣級人民政府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第九條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應當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並與城市規劃、村鎮規劃及農業發展規劃相協調。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編制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應當確定基本農田保護的指標和布局安排,並逐級分解下達。第十一條下列耕地應當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
(一)國務院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糧、棉、油生產基地;
(二)國務院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的名、特、優、新農產品生產基地;
(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劃定的蔬菜生產基地;
(四)高產、穩產農田和列入改造計劃的中低產田;
(五)其它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需要給予特殊保護的耕地。第十二條基本農田分為下列三類:
(一)一類基本農田:高產穩產農田、蔬菜地和名特優新農產品基地;
(二)二類基本農田:糧、棉、油集中連片的中產農田;
(三)三類基本農田:其它已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的耕地。第十三條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工作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由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農業、水利、計劃等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所需經費,由各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第十四條基本農田保護區應當逐塊定位、劃界、設置保護標志,建立檔案,並向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備案。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破壞或者擅自移動基本農田保護區的保護標志。第十五條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不得擅自改變原承包者依法簽訂的農業承包合同。第十六條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由縣級人民政府予以公告。第三章保護與管理第十七條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後,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或者佔用。第十八條基本農田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擅自進行非農業建設的;
(二)棄耕造林的;
(三)造墳、挖沙、取土、燒窯等破壞耕地的;
(四)未經批准開挖漁塘、采礦的;
(五)毀壞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
(六)排放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的廢水、廢渣、廢氣的;
(七)其他禁止的行為。第十九條非農業基本建設一般不得佔用基本農田。因特殊情況確需佔用的,必須嚴格控制佔用面積。可以利用三類基本農田的,不得佔用一類、二類基本農田;除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外,不得佔用一類基本農田。佔用三類、二類基本農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用地審批手續;佔用一類基本農田的,必須經省人民政府審批。

D.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2001)

一、第一條修改為:「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二、第三條增加一項作為第二項:「(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三、第五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結合產業結合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制定優惠政策,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推行環境管理系列標准和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環境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應用。」四、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有權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並有權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要求賠償。」五、第七條修改為:「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公安、交通、經貿、建設、鐵路、民航、海洋管理部門和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以及軍隊的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國土資源、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六、刪去第八條,增加一條作為第八條: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城市規劃和開發建設等活動時,應妥善處理建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防止因決策失誤對當地環境造成損害。」七、第十條改為第十九條,並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修改為:「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加強對廢水、廢氣、粉塵、固體廢物、雜訊、輻射、光污染、熱污染、建材等污染的防治。對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品應當實行集中處理和管理。
「在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危及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下,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當地居民公告,採取強制性應急措施。」八、第十一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在城市化進程和小城鎮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嚴格按照城市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和建設布局。」九、刪去第十三條。十、第十四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生態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水源涵養區域、河流調蓄區域、防風固沙區域、重要漁業水域以及人文遺跡、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溫泉等自然遺跡和古樹名木的保護。
「在國家和省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活飲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及外圍保護地帶,嚴禁違反有關保護規定,進行可能造成污染和破壞的開發建設等活動。對已建的產生污染或破壞環境的項目,必須關閉、停產。」十一、刪去第十五條。十二、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發展生態農業,防止土壤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鹽漬化、沙化和貧瘠化;積極推廣生物技術,生產有機食品;防止畜禽養殖污染,採取措施防止農用化學物質的散逸、流失;推廣經濟實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技術和新設備。」十三、第十七條改為第十二條,其中的「石油勘探開發」修改為「工程建設」。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林木覆蓋率。
「除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外,不得採伐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特種用途林等生態公益林。」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四條:「各級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海洋、漁業、葯品監督、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行政主管部門,在物種引進、轉基因技術或產品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生物技術環境安全工作。」十六、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五條,在第一款後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重大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區域開發和城市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對資源開發和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督管理。」十七、第十九條改為第十六條,其第二款中的「行政」修改為「政府」。十八、第二十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籌集環境保護資金,建立長期固定的資金渠道,逐步提高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占本地區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並建立相應的考核檢查制度。」

E. 山東省人大還制定了哪些環境保護的法規

發文單位:山東省人大常委會
文 號: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號
發布日期:2001-12-7
執行日期:2002-2-1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三章 管理與監督

第四章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第五章 防止新污染

第六章 污染的治理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由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01年12月7日

山東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對《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條修改為:「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二、第三條增加一項作為第二項:「(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

三、第五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結合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制定優惠政策,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推行環境管理系列標准和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環境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應用。」

四、第六條第二款修改為:「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有權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並有權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要求賠償」。

五、第七條修改為:「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公安、交通、經貿、建設、鐵路、民航、海洋管理部門和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以及軍隊的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國土資源、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六、刪去第八條,增加一條作為第八條: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城市規劃和開發建設等活動時,應妥善處理建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防止因決策失誤對當地環境造成損害」。

七、第十條改為第十九條,並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修改為:「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加強對廢水、廢氣、粉塵、固體廢物、雜訊、輻射、光污染、熱污染、建材等污染的防治。對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品應當實行集中處理和管理。

「在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危及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下,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當地居民公告,採取強制性應急措施。」

八、第十一條改為第十八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在城市化進程和小城鎮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嚴格按照城市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和建設布局。」

九、刪去第十三條。

十、第十四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生態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水源涵養區域、河流調蓄區域、防風固沙區域、重要漁業水域以及人文遺跡、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溫泉等自然遺跡和古樹名木的保護。

「在國家和省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活飲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及外圍保護地帶,嚴禁違反有關保護規定,進行可能造成污染和破壞的開發建設等活動。對已建的產生污染或破壞環境的項目,必須關閉、停產。」

十一、刪去第十五條。

十二、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發展生態農業,防止土壤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鹽漬化、沙化和貧瘠化;積極推廣生物技術,生產有機食品;防止畜禽養殖污染,採取措施防止農用化學物質的散逸、流失;推廣經濟實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技術和新設備。」

十三、第十七條改為第十二條,其中的「石油勘探開發」修改為「工程建設」。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林木覆蓋率。

「除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外,不得採伐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特種用途林等生態公益林。」

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四條:「各級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海洋、漁業、葯品監督、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行政主管部門,在物種引進、轉基因技術或產品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生物技術環境安全工作。」

十六、第十八條改為第十五條,在第一款後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重大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區域開發和城市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對資源開發和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督管理。」

十七、第十九條改為第十六條,其第二款中的「行政」修改為「政府」。

十八、第二十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籌集環境保護資金,建立長期固定的資金渠道,逐步提高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占本地區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並建立相應的考核檢查制度」。

十九、第二十一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專門檢查,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以及上級人民政府報告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情況。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

二十、第二十二條修改為:「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監測制度,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環境監測網路,嚴格執行環境監測標准和技術規范,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測管理。

「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監測機構的監測數據,作為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二十一、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設立的環境監理機構,依法對管理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監督檢查。檢查時應出示省統一印製的行政執法證件,並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二十二、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五條,將該條中的第一項修改為:「違反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批准建設項目的」。

二十三、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六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配合。」

二十四、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七條,修改為:「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規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和區域環境容量擬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逐級分解下達執行。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包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區域、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及排放總量、需要削減的排污量及削減時限。」

二十五、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二條合並後改為第二十八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將本行政區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內。

「凡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的市、縣(市、區),必須按規定標准向上一級政府繳納超總量排污費。

「在已超過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必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削減已有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並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准。」

二十六、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二十九條,並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修改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會同有關部門確定各排污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控制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監督實施。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分配,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科學、統一的標准執行。」

二十七、第三十條改為第三十一條,修改為:「排污者必須按國家規定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污染物排放許可證;許可證應當明確規定持證單位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濃度和排放總量。

「排污者必須在污染物排放許可證規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內,按照污染物排放標准排污。」

二十八、第三十一條與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合並後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排污者應當依法繳納排污費。繳納排污費後,並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的責任。

「對超標准、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除責令其限期治理外,徵收二至五倍的超標准排污費或者超總量排污費;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排污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二十九、刪去第三十三條。

三十、第三十四條改為第三十五條,修改為:「大中型建設項目和特定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應當採取多種形式聽取公眾意見,必要時可進行公示或聽證。」

三十一、第三十六條改為第三十七條,並將第二款修改為:「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的生產技術和設備。」

三十二、第三十八條改為第三十九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嚴禁不能用作原料的境外廢物進入本行政區;確需進口廢物作為原料的,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按規定經審查許可後,方可進口。」

三十三、第四十條改為第三十二條,修改為:「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或者技術改造項目,都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規定。

「建設項目竣工後,其環境保護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主體工程方可投產使用。」

三十四、第四十一條改為第三十三條,修改為:「對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

三十五、第四十二條改為第三十四條,修改為:「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必須由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評價單位必須提供完整、准確、規范的評價報告,並對評價結論負責。」

三十六、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一條,並將第一款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究,重點研究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生物技術環境安全和生態保護等重大環境科研課題。」

三十七、第四十四條改為第四十二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規劃和環境綜合整治的要求,對污染嚴重的行業和企業規定污染治理目標和期限。排污單位應當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對污染源進行治理。」

三十八、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三條,修改為:「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市場的監督管理,指導和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保證環境治理工程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三十九,刪去第四十七條。

四十、第四十八條改為第四十四條,並將第一款修改為:「排污者或者污染治理運營單位超標准或者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治理。」

四十一、第四十九條改為第四十五條,修改為:「排污者或者污染治理運營單位必須保證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運行。嚴禁擅自拆除或者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按規定報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四十二、第五十條改為第四十六條,修改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按照污水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實現污水資源化。

「污水處理廠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設置排污口並安裝自動監控裝置。經處理的污水必須達到排放標准。」

四十三、第五十三條改為第四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可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在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風景名勝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違反有關保護規定造成污染和破壞的;

(二)拒絕、阻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其環境監理機構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三)不按規定進行排污申報、登記及變更申報、登記,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

(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的;

(五)向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轉移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或者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接受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技術和設備的;

(六)省外固體廢物進入本省貯存或者處置未報經批準的;

(七)不按規定繳納排污費的;

(八)故意不正常使用或者擅自拆除、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的;

(九)採用造成污染的淘汰工藝或者生產、銷售、進口、使用造成污染的淘汰設備的;

(十)未按照規定設置排污口、安裝自動監控裝置的。

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十)項行為的,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七)項行為的,除按規定追繳排污費和滯納金外,處應繳排污費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八)項行為,故意不正常使用或者擅自拆除、閑置水污染防治設施,致使排放的污染物超過規定標準的,處二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擅自拆除、閑置大氣、固體廢物、雜訊等污染防治設施的,處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九)項行為之一的,處五百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十四、第五十四條改為第五十一條,並將第二款修改為:「不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或者無排污許可證超標排污的,由負責頒發排污許可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百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排污許可證。」

四十五、第五十五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新建污染嚴重的土(小)生產企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其停止建設或者關閉,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以一千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十六、第五十六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進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境外廢物或者擅自進口廢物用作原料的,由海關責令其退運,並可根據國家規定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已經造成環境污染的,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進口者消除污染。」

四十七、第五十七條改為第五十二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不進行三同時建設,或者建設項目竣工後其環境保護設施不經驗收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負責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規定處罰。」

四十八、第五十八條改為第五十三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未經批准,為建設單位辦理有關批准手續的,其批准文件無效;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並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

四十九、第五十九條改為第五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無資格證書或者超出資質等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者評價結論錯誤造成損失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退回評價所得,並可處以評價所得一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錯誤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降低評價單位的資格等級,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其資格證書」。

五十、第六十條改為第五十七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被限期治理者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三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污染嚴重,缺乏治理措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關閉、停業或者轉產。」

五十一、第六十二條改為第五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處罰。

「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五十二、刪去第六十三條。

五十三、第六十五條改為第六十一條,修改為:「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進行調解,並可以根據調查結論對污染責任進行認定,製作污染責任認定書;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糾紛,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當事人的共同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五十四、第六十六條改為第五十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三款規定,截留、挪用排污費的,應當如數追回,對有關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十五、刪去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

五十六、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有支持、包庇、放任環境違法行為,或者因決策失誤致使轄區環境質量嚴重惡化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此外,根據本決定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修正)

(1996年12月14日第八屆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12月7日第九屆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

第三條 環境保護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環境保護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

(三)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四)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相結合;

(五)污染者承擔治理和補償責任;

(六)全面規劃、統一管理、分工負責;

(七)政府管理與公眾參與相結合。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應當重視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結合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制定優惠政策,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鼓勵資源綜合利用,推行環境管理系列標准和清潔生產,大力推進環境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應用。

第六條 公民有享受良好環境的權利。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有權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並有權對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要求賠償。

第七條 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公安、交通、經貿、建設、鐵路、民航、海洋管理部門和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以及軍隊的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國土資源、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城市規劃和開發建設等活動時,應妥善處理建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防止因決策失誤對當地環境造成損害。

第九條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適用區域,分類劃定環境功能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自然生態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水源涵養區域、河流調蓄區域、防風固沙區域、重要漁業水域以及人文遺跡、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溫泉等自然遺跡和古樹名木的保護。

在國家和省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活飲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及外圍保護地帶,嚴禁違反有關保護規定,進行可能造成污染和破壞的開發建設等活動。對已建的產生污染或破壞環境的項目,必須關閉、停產。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發展生態農業,防止土壤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鹽漬化、沙化和貧瘠化;積極推廣生物技術,生產有機食品;防止畜禽養殖污染,採取措施防止農用化學物質的散逸、流失;推廣經濟實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的新技術和新設備。

第十二條 沿海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或者進行海岸工程建設、海洋工程建設、海上運輸和拆船等活動,必須遵守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植樹造林,提高林木覆蓋率。

除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外,不得採伐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特種用途林等生態公益林。

第十四條 各級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海洋、漁業、葯品監督、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等行政主管部門,在物種引進、轉基因技術或產品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生物技術環境安全工作。

第三章 管理與監督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重大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區域開發和城市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對資源開發和重大建設項目的環境監督管理。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應當根據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環境保護任期目標和年度計劃,並認真組織落實。

實行環境保護政府主要負責人負責制,並將轄區環境質量作為考核政府主要負責人工作政績的重要內容。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籌集環境保護資金,建立長期固定的資金渠道,逐步提高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占本地區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並建立相應的考核檢查制度。

第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在城市化進程和小城鎮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工作,嚴格按照城市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合理調整經濟結構和建設布局。

第十九條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目標和措施,加強對廢水、廢氣、粉塵、固體廢物、雜訊、輻射、光污染、熱污染、建材等污染的防治。對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品應當實行集中處理和管理。

在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危及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下,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當地居民公告,採取強制性應急措施。

第二十條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市的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固體廢物集中處理、燃氣化、集中供熱系統、綠化、環境衛生、河道污染治理及其他環境設施的建設,並保證日常維護管理經費。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專門檢查,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以及上級人民政府報告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情況。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

第二十二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監測制度,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環境監測網路,嚴格執行環境監測標准和技術規范,加強對環境質量的監測管理。

縣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的監測機構的監測數據,作為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的依據。

第二十三條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設立的環境監理機構,依法對管理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監督檢查。檢查時應出示省統一印製的行政執法證件,並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被檢查者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不得隱瞞、拒絕或阻撓。

第二十四條 排污者應當依法繳納排污費。繳納排污費後,並不免除其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的責任。

對超標准、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除責令其限期治理外,徵收二至五倍的超標准排污費或者超總量排污費;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F.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東省節約能源條例》等八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山東省節約能源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十五條修改為:「實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政府投資項目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依法負責項目審批的機關不得批准建設。」
(二)刪去第四十七條。
(三)將第五十四條第二項修改為:「對未經節能評估審查或者經審查未通過的政府投資項目予以批準的;」二、對《山東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十條修改為:「從事農業機械維修經營,應當有必要的維修場地,有必要的維修設施、設備和檢測儀器,有相應的維修技術人員,有安全防護和環境保護措施,取得相應的維修技術合格證書。」
(二)刪去第三十八條。三、對《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作出修改
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在洪泛區、蓄滯洪區內建設非防洪建設項目,必須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禦措施。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報經有批准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準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四、對《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作出修改
刪去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五、對《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辦法》作出修改
刪去第九條。六、對《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一)刪去第二十三條第二款,將第三款修改為:「文物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負責對前款規定的活動進行監督。」
(二)刪去第三十條。
(三)將第四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經批准經營前款規定的監管物品,由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對其進行審核,允許銷售的,應當作出標識。」
(四)將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第八項修改為:「擅自利用不可移動文物舉辦展覽、展銷、演出的。」
(五)刪去第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九項。七、對《山東省審計監督條例》作出修改
刪去第三十八條。八、對《山東省統計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刪去第八條、第九條。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東省節約能源條例》、《山東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辦法》、《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山東省審計監督條例》、《山東省統計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個別文字進行調整,重新公布。

G. 山東省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改革方案(第一批)

一、保留審批、核准、審核、備案事項
(一)山東省國家安全廳
1.審核事項2項
(1)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技術性能審核
依據:《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國務院令第129號)
(2)涉外建設項目國家安全事項審查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安全部關於新建外國駐華領事館和其他官方常設機構選址注意安全保密問題的報告的通知》(國辦發〔1985〕22號);《山東省涉外建設項目國家安全事項審查規定》(魯政辦發〔1997〕45號)
(二)山東省民政廳
1.審批事項6項
(1)全省性、跨市地性社團(含各級基金會)及其分支機構和省管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
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關於做好社團基金會交接工作的通知》(銀發〔1999〕325號);《基金會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18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1號)
(2)軍隊復員幹部、退役士官、外省入伍退伍義務兵接收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國發〔1999〕27號);《關於做好退役士兵和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工作的通知》(魯政發〔1999〕5號);《關於做好軍隊復員幹部安置工作的通知》(國安〔1993〕2號、〔1993〕政聯字第1號)
(3)新建和擴建公墓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5號)
(4)批准革命烈士
依據:《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國務院令第152號)
(5)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的遷建、改建、擴建及省級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的確定
依據:《關於嚴格執行建立紀念設施有關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6〕5號);《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6)縣(市、區)行政區域界線的部分變更,鄉、鎮和不設區的市的街道辦事處的設立、撤銷、更名、行政區域界線變更、駐地遷移
依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國發〔1985〕8號);《山東省行政區劃管理辦法》(魯政發〔1988〕76號)
2.核准事項4項
(1)革命傷殘人員傷殘評定、發證、撫恤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2)涉外收養登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3)省屬和涉外社會福利機構的設立
依據:《涉外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19號)
(4)新辦社會福利企業資格認定
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福利企業行政監督嚴格檢查清理假冒福利企業的通知》(民福字〔1994〕18號);《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魯政發〔1988〕76號)
3.審核事項5項
(1)新建烈士紀念建築物及申報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依據:《關於嚴格執行建立紀念設施有關規定的通知》(中辦發〔1996〕第5號);《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2)軍用飲食供應站、供水站和軍人接待站的設立
依據:《軍用飲食供應站、供水站管理辦法》(國函〔1989〕69號);《關於進一步加強軍人接待站、轉運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民安發〔1992〕13號)
(3)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行政區域界線調整及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省內著名的或跨省、跨市的自然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
依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國發〔1985〕8號);《地名管理條例》(國發〔1986〕11號)
(4)以外國人名、地名和外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名稱命名地名
依據:《關於我同外國結為友好的城市不以對方人名或建築物命名的通知》(國辦發〔1987〕26號)
(5)利用外資建設殯葬設施項目
依據:《殯葬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25號)
4.備案事項4項
(1)全省性、跨市性社團和省管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式樣及銀行帳戶
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1號)
(2)社團興辦實體
依據:《關於社會團體開展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通知》(民社發〔1995〕14號)
(3)市轄區的街道辦事處設立、撤銷、更名、遷移
依據:《山東省行政區劃管理辦法》(魯政發〔1988〕76號)
(4)省直各專業部門審批的具有地名意義的台、港、站、場及地級市政府審批的地名
依據:《山東省地名管理辦法》(魯政發〔1986〕78號)
(三)山東省司法
1.審批事項2項
(1)律師事務所及其分所的設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2)公證機構的設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注冊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39號)
2.核准事項6項
(1)律師資格、律師專項業務資格及其執業證的頒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律師資格考核授予辦法》(司法部令第43號)
(2)社會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的設立
依據:《司法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加強對法律咨詢服務機構管理的若干規定》(〔1989〕司發辦字第117號)
(3)公證機構登記注冊和公證員執業證書的頒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員注冊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39號)
(4)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資格的確認登記
依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0號)
(5)司法鑒定機構登記和司法鑒定人執業證書頒發、注冊
依據:《司法鑒定機構登記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2號);《司法鑒定人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63號)
(6)仲裁委員會登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3.審核事項2項
(1)監獄的設置、遷移、撤銷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2)勞教所的設立、撤並
依據:《勞動教養試行辦法》(國發〔1982〕17號);《司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市(地、州、盟)勞教所領導管理工作的通知》(司發通〔1997〕021號)
4.備案事項1項
基層法律服務所的設立、變更、注銷、登記
依據:《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司法部令第59號)
(四)山東省水利廳
1.審批事項12項
(1)取水許可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國務院令第119號)
(2)設區城市擴大供水規模
依據:《水利產業政策》(國發〔1997〕35號);《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3)大型河道規劃、治理、防汛和涉及兩市地以上的重大事項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19號)
(4)省以上立項或涉及市(地)邊界的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國務院令第3號);《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5)省管河道及跨市(地)邊界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6)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大壩、堤頂、渠頂、戧台、防汛公路及泄洪、輸水建築物上的交通橋兼作公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77號);《山東省實施<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53號)
(7)市地邊界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及河道整治工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19號)
(8)在洪泛區、蓄滯洪區內建設非防洪建設項目的洪水影響評價報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9)對毗鄰地區有危害的分、滯洪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務院令第86號)
(10)河道圍墾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1)大中型水庫大壩的興建、改建、擴建及大修
依據:《山東省實施<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令第53號)
(12)大型、重點中型水利工程設計、開工報告及竣工驗收
依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2.核准事項5項
(1)骨幹河道岸線的利用與建設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2)省管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120號)
(3)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乙、丙級編制資格
依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
(4)乙、丙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格認證
依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格認證管理暫行辦法》(水利部水文〔1992〕4號)
(5)鑿井隊甲級資質
依據:《山東省水利鑿井隊技術資質證書和管理辦法》(魯水農字〔1991〕3號)
3.審核事項10項
(1)蓄滯洪區運用損失補償方案
依據:《蓄滯洪區運用暫行規定》(國務院令第286號)
(2)防洪規劃保留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3)大中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
依據:《水利產業政策》(國發〔1997〕35號)
(4)省管大型河道沿河城鎮規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
(5)省投資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
依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6)水利工程勘察設計單位資質
依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93號)
(7)水利水電施工企業資質
依據:《建設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48號)
(8)省管河道幹流及跨市(地)邊界防洪規劃保留區內建設與防洪無關的工礦工程設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9)向省管河流、湖泊、水庫、渠道等水利工程內排污的排污口設置和擴大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10)骨幹河道(湖泊)內的航道整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
4.備案事項7項
(1)水的長期供求計劃
依據:《山東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2)縣級以上水土保持規劃及方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水利部令第5號)
(3)非省管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有關建設項目
依據:《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4)縣以上防洪規劃和防禦風暴潮規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
(5)縣級以上流域或區域水利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6)水利工程建設監理單位
依據:《水利建設監理規定》(水建〔1996〕396號)
(7)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利工程施工合同
依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規定》(水政資〔1998〕51號)
(五)山東省農業廳
1.審批事項8項
(1)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採集、收購和出售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2)引進國外種子(苗)檢疫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
(3)非主要農作物種子(苗)進出口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進出口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4號)
(4)種畜禽進出口
依據:農業部《種畜禽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5)主要農作物雜交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辦法》(農業部農發〔1996〕4號)
(6)獸葯生產許可證及產品批准文號
依據:《獸葯管理條例》(國發〔1987〕48號)
(7)進口獸葯許可證
依據:《獸葯管理條例》(國發〔1987〕48號)
(8)獸用新生物製品的區域試驗
依據:《獸用新生物製品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5號)
2.核准事項7項
(1)復混肥、配方肥、精製有機肥、床土調配劑登記
依據:《肥料登記管理辦法》(農業部令32號)
(2)農作物品種審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3)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和標志
依據:《山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
(4)農業新技術推廣許可證
依據:《山東省農業新技術推廣條例》
(5)種畜禽場建場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
依據:國務院《種畜禽管理條例》;《山東省實施<種畜禽管理條例>辦法》(省政府1998年8月29日發布)
(6)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批准文號
依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66號)
(7)牧草、草坪種子經營許可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3.審核事項5項
(1)農葯、獸葯、肥料廣告審查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農葯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16號)
(2)主要農作物種子進出口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進出口農作物種子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4號)
(3)重要農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依據: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山東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
(4)飼料免徵增值稅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飼料」注釋加強飼料征免增值稅管理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39號)
(5)飼料生產企業審查和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生產許可
依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66號)
(六)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
1.審批事項11項
(1)漁業捕撈許可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2)海洋專項漁業資源品種捕撈、收購特許證
依據:《山東省海洋專項漁業資源品種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29號)
(3)國家二級和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捕捉、馴養繁殖、運輸、經營利用許可證
依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農業部1993年10月5日發布)
(4)水產苗種進出口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5)建造人工魚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農牧漁業部1987年10月20日發布)
(6)新建、改造、購置、引進捕撈漁船許可證
依據:《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號)
(7)水產種苗生產許可證
依據:《水產種苗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39號)
(8)海洋傾倒廢棄物許可證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倒廢棄物管理條例》(國務院1985年3月6日發布)
(9)鋪設海底電纜管道
依據:《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國務院令第27號);《鋪設海底電纜管道管理規定實施辦法》(國家海洋局令第3號)
(10)海域使用
依據:《國家海域使用管理暫行規定》(財綜字〔1993〕第73號);《山東省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省政府令第92號)
(11)地方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國務院令第16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動植物保護區管理辦法》(農業部1997年10月17日發布)
2.核准事項4項
(1)漁業船舶證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2)漁業船員證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號)
(3)海洋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4)漁用葯物、飼料生產許可證
依據:《飼料產品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66號)
3.審核事項13項
(1)大馬力漁船及涉外漁船捕撈許可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漁業捕撈許可證管理辦法》(農業部令第1號)
(2)進出口水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
依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農業部1993年10月5日發布)
(3)外國人在我省進行水生野生動物科學考察等活動
依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農業部1993年10月5日發布)
(4)魚苗、魚種原種、良種的引進
依據:《山東省內陸漁業管理條例》
(5)大麻哈魚加工企業資格
依據:《關於大麻哈魚來料加工審批辦法的通知》(農漁政〔1996〕4號)
(6)進出口鯊魚翅等製成品
依據: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海關總署《關於調整<進出口野生動物植物種商品名錄>的通知》(瀕辦字〔2000〕9號)
(7)漁船設計單位資格和漁船修造廠認可及玻璃鋼漁船建造許可證
依據:《關於漁船設計單位實行漁船設計資格認可證書制度》(農漁檢字〔1993〕第2號);《漁船修造廠認可辦法》(農漁檢〔1994〕2號);《關於辦理玻璃鋼漁船專項捕撈許可證有關問題的通知》(農漁政〔1996〕30號)
(8)遠洋漁業項目及遠洋漁業企業資格
依據:《遠洋漁業管理暫行規定》(農漁發〔1999〕7號)
(9)國際鮮銷漁業船舶航線及運營資格
依據:《關於進一步加強國際鮮銷漁業船舶管理的通知》(農漁發〔1995〕19號);《國際鮮銷漁業船舶管理暫行辦法》(農漁港函字〔1998〕27號)
(10)全國「菜籃子工程」定點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
依據:《關於印發<全國「菜籃子工程」定點鮮活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管理辦法>的通知》(農辦綜字〔1996〕91號)
(11)魚粉(飼料用)生產許可證
依據:《魚粉(飼料用)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農業部1998年6月25日發布)
(12)在漁港內興建設施,進行水上、水下施工作業及其它有礙航行安全活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號)
(13)船舶進出漁港裝運危險貨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8號)
(七)山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
1.審批事項8項
(1)外國企業及港澳台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
依據:《關於審批和管理外國企業在華常駐代表機構的實施細則》(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令第3號)
(2)省屬企業及限制類進口商品的加工貿易業務
依據:《加工貿易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外經貿管發〔1999〕314號);《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外經貿管加函字〔2000〕328號)
(3)開展對外勞務合作項目
依據:《關於下放勞務項目審批權有關事宜的通知》(〔1999〕外經貿合發第333號)
(4)出口商品配額
依據:《出口商品管理暫行辦法》(國發〔1992〕69號)
(5)省級審批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承包經營
依據:對外經濟貿易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承包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規定》(〔1990〕外經貿法字第22號)
(6)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配額、許可證
依據:《一般商品配額進口管理暫行辦法》(國務院1993年12月22日批准);《對外經濟貿易部出口商品管理暫行辦法》(外經貿部令第4號)
(7)因公經貿出國(境)團組
依據:《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調整因公出國審批許可權嚴格出國審批管理的通知》(魯普發〔1994〕6號)
(8)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合並、分立、解散和清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合並與分立的規定》(〔1999〕外經貿法發第395號)
2.核准事項9項
(1)援外出國人員
依據:《國務院關於<援外出國人員選審辦法>的批復》(國函〔1992〕157號)
(2)外國人來華簽證通知(邀請函)
依據:《關於改進簽證通知辦法簡化簽證手續的通知》(外發〔1999〕15號)
(3)外派勞務(研修生)培訓合格證
依據:《外派勞務人員培訓工作管理規定》(外經貿部〔1996〕外經貿合發第101號)
(4)進出口企業更名
依據:《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於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各經濟特區外經貿主管部門辦理進出口企業更名等事項的通知》(〔1998〕外經貿政發字874號)
(5)境

H. 山東省水文管理辦法(2018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文管理,促進水文事業發展,發揮水文工作在水資源管理、防災減災和水生態保護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文規劃與建設、監測與預警預報、監測資料匯交與管理、監測環境與設施保護等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水文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文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水文基礎設施和基層水文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水文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水文工作,其直屬的水文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管理工作。

設區的市水文機構在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文管理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的工作。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和本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組織編制全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需要修改的,按照規劃編製程序報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水文事業發展規劃主要包括水文事業發展目標、水文站網建設、水文監測和情報預報設施建設、水文信息網路和業務系統建設及保障措施等內容,並對水生態監測、水資源監測、水土保持監測等作出安排。第七條水文站網建設實行統一規劃。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按照統籌兼顧、布局合理、資源共享、防止重復的原則,編制水文站網建設專項規劃,經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同意後組織實施。第八條水文站網建設應當按照國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程序組織實施。新建、改建和擴建水利工程需要配套建設或者更新改造水文測站、水文監測設施的,應當納入工程建設投資計劃,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竣工驗收。第九條水文測站實行分類分級管理。

水文測站分為國家基本水文測站和專用水文測站。國家基本水文測站分為國家重要水文測站和一般水文測站。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在一般水文測站中確定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省級重要水文測站。第十條國家重要水文測站的設立和調整,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直屬水文機構批准。

一般水文測站的設立和調整,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直屬水文機構備案。第十一條設立專用水文測站,不得與國家基本水文測站重復。在國家基本水文測站覆蓋的區域,確需設立專用水文測站的,應當報省水文機構批准。其中,因交通運輸、環境保護、水文地質勘查、地質災害防治等行政管理需要設立專用水文測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有關主管部門在批准前,應當徵求省水文機構的意見。第十二條設立專用水文測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國家基本水文測站監測數據不能滿足其特定需求;

(二)符合相應的水文監測技術標准和規范。第十三條專用水文測站和從事水文活動的其他單位,應當接受省水文機構的行業管理。第三章監測與預警預報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文監測、水文信息和洪水預警預報等系統建設,增強重點地區、重要城市和地下水超采區的水文測報能力建設,提高動態監測和應急監測能力。

水文機構應當加強水文監測,為防汛抗旱和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及時、准確的監測資料。第十五條從事水文監測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水文技術標准、規范和規程,保證監測質量和監測數據的連續性。

水文專用技術裝備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要求,水文監測所使用的計量器具應當依法檢定合格。第十六條承擔水文信息採集和情報預報任務的國家基本水文測站和專用水文測站,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准確地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實時水情信息和水文情報預報,不得漏報、遲報水文監測數據,不得偽造水文監測資料。第十七條水文機構應當加強對水質、水生生物及水量、水位、水溫等水生態要素的監測,並對水生態現狀和變動趨勢進行分析評價,為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提供依據。

I.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的介紹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於1982年6月30日由國務院發布施行。共6章33條。條例規定,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針是:防治並重,治管結合、因地制宜。

熱點內容
中醫有關道德 發布:2025-01-22 08:23:28 瀏覽:570
司法廳孫 發布:2025-01-22 08:04:06 瀏覽:225
張亞坤法院 發布:2025-01-22 07:32:36 瀏覽:519
大學經濟法企業法試題 發布:2025-01-22 07:10:59 瀏覽:487
伊斯蘭法系法官 發布:2025-01-22 06:07:59 瀏覽:472
公司法合同法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22 06:07:23 瀏覽:943
鍾律師說法 發布:2025-01-22 05:55:49 瀏覽:785
反恐怖法院 發布:2025-01-22 05:52:20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第二章第二節 發布:2025-01-22 05:50:49 瀏覽:181
法院新的目標 發布:2025-01-22 05:38:07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