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條例
A. 北京市噪音管理條例
【頒布單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頒布日期】 19840308
【實施日期】 19980101
根據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號令修改
【章名】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控制環境雜訊污染,創造安靜適宜的生活環境,保護人民
健康,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設施工和社會生活所
產生的環境雜訊。
第三條 在北京地區的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執行國家《城市區域
環境雜訊標准》(GB3096-82)、 《機動車輛允許雜訊》(GB1495-7
9)和本辦法的各項規定。
第四條 凡產生雜訊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項目(包括機場、鐵路
),都必須對雜訊污染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經環保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
查批准後,才能進行設計;其中防治雜訊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
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並保障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符合相應的
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五條 北京市執行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的夜間時間為晚
二十二時至晨六時之間的期間。
北京市執行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的各類區域及地帶范圍的
劃分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確定。
第六條 凡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均有治理和消除雜訊危
害的義務,並需按有關規定承擔其他應負的責任。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污染者消除雜訊危害。一
切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者進行監督、檢舉,或向有關部門
提出控告。
【章名】 第二章 工業雜訊
第七條 本辦法所稱工業雜訊,系指工礦企業和其他單位在生產活動
中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八條 一切產生工業雜訊污染的單位,都必須採取有效的雜訊控制
措施,使其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符合相應的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九條 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實行限期治理。中央、市屬單
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環境保護局決定;區、縣屬以下(含區、縣屬)單位
的限期治理,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決定。
第十條 對雜訊污染嚴重,短期又難於治理的單位,按第九條規定的
許可權,由環境保護部門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令其雜訊源關、停、並、
轉或遷移。
【章名】 第三章 交通雜訊
第十一條 本辦法所稱交通雜訊,系指機動車輛、火車、飛機等交通
運輸工具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周圍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十二條 在北京地區行駛的機動車輛,應保持技術性能良好,部件
緊固,門、窗、掛車和載重等部位不準有撞擊聲,制動時不準有尖叫聲;
必須安裝有效的消聲器,車外最大雜訊級不得超過國家《機動車輛允許噪
聲》標准。
對不符合國家《機動車輛允許雜訊》標準的,市公安局車輛檢查部門
不發放行車執照。
第十三條 禁止拖拉機在三環路以內(不含三環路)行駛。
第十四條 一切在市區行駛的機動車輛(包括外地進京車輛),其喇
叭聲級在車前方二米處測量,不得超過一百零五分貝(A)。駕駛人員使用
喇叭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夜間在三環路以內或郊區城鎮行駛時,不準鳴喇叭;
(二)在非禁止鳴喇叭的時間、地區內行駛如需按喇叭時,一次時間
不準超過半秒鍾,連續按鳴不準超過三次;
(三)在任何時間、地區內,不準用喇叭叫門、叫人;
(四)凡設有禁止鳴喇叭標志的地區,一律不準鳴喇叭。
第十五條 凡經批准裝有警響器的各種車輛,非執行任務時,嚴禁使
用警響器。
第十六條 進入市區的火車和市區工礦企業的火車,禁止使用汽笛,
一律使用風笛。
第十七條 新建鐵路線一般不得穿越市區。確要穿越市區的,在通過
居民區、文教區、機關區的地段,鐵路主管部門應採取各種有效的防雜訊
措施。
第十八條 各類飛機不經批准不許在市區上空超低空飛行或高度在五
千米以下的超音速飛行。
第十九條 在機場跑道兩端五公里、兩側一公里范圍內,不得新建機
關、學校、醫院、住宅等建築物。
【章名】 第四章 施工雜訊
第二十條 本辦法所稱施工雜訊,系指建設施工現場產生的影響周圍
地區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二十一條 建設施工部門,對造成雜訊污染的各種施工機械,要采
取有效的隔聲防噪措施,使受影響區域的雜訊符合國家《城市區域環境噪
聲標准》中交通干線道路兩側的標准。
第二十二條 對採取控制措施後仍超過雜訊標準的施工作業,除經當
地人民政府批準的搶修、搶險工程外,所在地區的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有
許可權制其作業時間,或令其停工治理,或施工部門與受影響的居民協商采
取其他變通性措施。
【章名】 第五章 社會生活雜訊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系指人為活動產生的除工業
雜訊、交通雜訊、施工雜訊之外的影響四鄰生活環境的雜訊。
第二十四條 市區和郊區城鎮,禁止在室外使用廣播喇叭。但屬於下
列情況者,允許在一定時間內使用:
(一)各級人民政府批準的集會、遊行和其他慶祝活動;
(二)課、工間操;
(三)火車站、飛機場、體育場以及道路交通的疏導;
(四)搶險救災等緊急情況。
第二十五條 文娛、體育場所應採取有效的防雜訊措施,使周圍地區
的環境雜訊符合相應的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二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使用音響器材、發聲設備,其聲響不得
妨擾四鄰。
【章名】 第六章 懲 罰
第二十七條 對工業雜訊、施工雜訊,實行超標收費。超標環境雜訊
排污費徵收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雜訊超標收費由環境保護部門按月徵收。收費手續參照
《北京市執行國務院〈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的實施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 產生雜訊污染的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者,由區、縣環
境保護部門視其情節輕重,處以三萬元以下罰款:
(一)建築施工單位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進行夜
間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
(二)經營性的文化娛樂場所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
(三)限期治理的單位,未按期完成或者拒不執行的;
(四)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規定,雜訊超過標準的。
第三十條 罰款五千元以下的,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決定;罰款五
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由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
罰款三萬元以下的,也可由市環境保護局決定。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
六條規定者,由公安部門依法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章名】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雜訊污染,系指雜訊源發出的雜訊,使所在
區域的環境雜訊超過了所適用的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第三十三條 對雜訊的監測,以本辦法附件《環境雜訊監測規范》為
准。
第三十四條 本辦法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市公安局分別監督實
施,並進行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的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1994年5月1日起執行。
B. 對噪音擾民的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內22點至次日凌晨容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C. 噪音擾民的法律依據
雜訊擾民可以報案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3)噪音條例擴展閱讀
噪音擾民的起訴
噪音擾民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雜訊擾民是一個行為後果為定義的違法行為。只要產生的雜訊煩擾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產生噪音擾民的違法事實。
《雜訊法》對噪音擾民行為並沒有提出聲響一定要達到多少分貝才構成噪音擾民的必要條件。起訴噪音擾民需有能夠證明噪音存在的證據,比如證人證言、錄音、當事人陳述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D. 噪音管理條例時間
不知道具體指的是哪方面的管理時間,以工程施工為例:
國家規定的施工時間標回準是:一般早上6點至晚上22點是允答許施工。
每日18時至次日8時以及法定節假日(不含雙休日)全天,不得在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作業。在其他時間進行裝修作業的,應當採取雜訊防治措施,避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廣宇隔音建議如果可通過室內噪音治理解決問題盡量做好家庭噪音裝修,如果噪音污染比較嚴重,可直接向當地環保部門投訴。
E. 對於噪音,法律有什麼規定
《中華人來民共和國環源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二條、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F. 雜訊法和裝修法是怎麼規定的居民區的。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條: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四十五條: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
第六十一條: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三條: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雜訊排放」是指雜訊源向周圍生活環境輻射雜訊。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四)「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總則第四十七條規定: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對違反本規定,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製造噪音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擾鄰里生活,不聽勸阻的,處警告,可以並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辦法》草案第四十五條規定:法定休息日、節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時至14時、18時至次日8時,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內進行產生雜訊的裝修等擾民作業。
(6)噪音條例擴展閱讀:
裝修噪音擾民處理方法:
1、協商,把時間壓縮在合適的時間段。
2、物業協調,控制雜訊。
3、求助媒體,管用。鄰里關系還是適當維護,有好協商,他們也能理解應該。把出聲響的施工作業集中安排在某一時間段,讓雙方可以接受。
噪音擾民警情處置方式:
1、鄰里、樓層之間的生活噪音。
這類警情相對容易處理。民警接警後會先上門了解情況,跟對方當事人講明相關因素,做好針對性工作,一般都能當場解決問題。當然也有一些因生活作息時間不同導致的噪音不可避免,譬如有些人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
對於這種情況,民警在處警過程中可以給當事人一些好的建議,比如把凳子的腿用布包住,深夜回家時盡量不穿皮鞋而穿軟底的鞋,開車回小區時盡量少按喇叭等。
2、裝修裝潢施工等引起的噪音擾民。
接到此類警情,民警上門了解情況後,施工如果是在正常工作日進行的,可向報警人說明情況,請報警人克服困難,施工完成後就能解決;如施工方是在休息時間施工,民警可請施工方調整施工時間,並將處置情況告知報警人。
同時,如果施工單位條件允許,可以讓其配備一些簡易的隔音措施,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
3、動物類尤其是犬類夜間吠叫導致的噪音擾民。
民警首先要找到動物的主人,將情況告知動物主人,請其管理好自己的動物,盡量不要在夜間打擾其他人正常休息。如果是無人管理的動物,可聯系相關機構,請他們處理,並將結果告知報警人。
4、商場、商店等搞活動、搞營銷等引發的噪音擾民。
民警上門後可告知店方擾民情況,提出合理建議,並及時聯系報警人告知其處理情況。同時,將該類警情及時告知社區民警,由社區民警結合走訪了解處置後的情況,是否已經解決問題,是否還存在新問題,聯合物業、居委會或相應的部門一起化解矛盾和糾紛。
5、群眾舉辦喪葬活動引發的噪音擾民。
喪葬時燃放鞭炮是我國民間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鞭炮多改進為禮炮車,但是該類禮炮車發出的禮炮響聲大、震動大,且隨著喪葬隊伍一路發射禮炮,群眾對此反響較大。
針對喪葬類噪音警情,處警民警現場處置時,可以告知主家,禮炮只是對逝者的一種緬懷,夜間緬懷活動時盡量不要播放音樂,出殯時車隊盡量不要經過鬧市區。
G. 法律規定城市雜訊由誰管
您好,gxglzgi,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中將雜訊污染分為:工業雜訊污染、建築施工雜訊污染、交通雜訊污染、社會生活雜訊污染四類,針對這四類雜訊污染問題,法律中明確規定了相應的管理部門,環保部門的職責是對雜訊污染統一監督管理,對工業雜訊污染和建築雜訊污染具體分工管理;機動車雜訊污染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由公安機關具體分工負責(部分是環保局的職責),只有公安機關才有權對造成交通雜訊、社會生活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管理,給予警告和處以罰款。
那麼,環保部門負責處理的雜訊污染有那些呢?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設施的情況。違者,環保部門應以違反排污申報有關規定依法予以處罰。
(2)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違反此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3)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採取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違反此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4)對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嗽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的,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決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行使行政處罰權。(若無相應規定則是由公安部門調處)
此外,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工作中,也各自負有相應的職責。對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邊界雜訊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那麼,公安部門負責的又是哪些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有關環保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安機關主要管轄以下幾種雜訊污染防治工作:
(1)在城市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入偶發性強烈雜訊的,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向社會公告。違者,由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2)機動車輛在城市市區范圍內行駛,必須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特種車輛在執行非緊急任務時,禁止使用警報器。違者,由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3)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嗽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違反此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這個很有用。依據的是該法的第六章第44條和第七章第57條)
(4)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嗽叭。違者,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5)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違者,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6)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違反此規定,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同樣也很有用!)
(7)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家庭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環境雜訊污染。違反此規定,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H. 噪音擾民的相關規定
法律規定規定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6點算擾民。
根據《雜訊管理辦法》,雜訊管制時間是22點至次日凌晨6點,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權根據當地的實際,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所以要參照當地的管理辦法。
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人或組織粗暴對待相關民眾利益的作法,一般指雜訊擾民。
根據《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