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店業法規
❶ 飯店方面有哪些法律
《食品衛生安全法》剩下的都是法規和地方性規章,比如消防類的、飯店從業人員資格類的。
❷ 酒店法律法規
消防法、食品衛生法、旅店業衛生標准、旅店業治安管理辦法、特種行業許可證、旅遊方面等等!
❸ 飯店的法律營業時間
沒有規定營業時間的長短,但你可以「相鄰權」的民法規定,提起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害並進行損害賠償(具體金額根據你影響休息的情況而定,最好定高一點,法院然後再據實核定就可以了!)就行。
❹ 與酒店管理相關的法律有哪些
酒店、賓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 :
一、綜合法律法規及政策標准規范
1、《中國旅遊飯店行業規范》
由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2002年4月5日頒布,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酒店賓館業發展正在走向自律。該規范內容涉及客人預訂、登記、入住、飯店收費、保護顧客人身和財產安全、顧客貴重物品的保護、顧客一般物品的保護、洗衣服務、停車場管理等九大方面。
2、《中華人民共和國評定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規定》
本標准首次於1993年9月1日發布,修訂於1997年10月16日,自1998年5月1日起替代。
3、《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1年4月11日發布,該《通知》主要涉及旅遊業的發展、旅遊交通配套條件等。其中第三條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的第三款是對賓館、飯店實行與一般工商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的規定。
4、《關於加強飲食娛樂服務企業環境管理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於1995年2月21日發布,主要內容涉及(1)飲食、娛樂、服務企業的選址,必須符合當地城市規劃和環境功能要求;(2)為防止環境污染和擾民事件的發生,對具以上城鎮興辦飲食、娛樂;
5、《旅店業衛生標准》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為規定了各類旅店客房的空氣質量、雜訊、照度和公共用品消毒等標准值及其衛生要求。本標准適用於各類旅店。本標准不適用於車馬店。它引用標準是GB 5701 室內空調至適溫度及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二、安全保衛法律法規及政策標准規范
1、《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
1987年9月23日國務院批准,1987年11月10公安部發布,主要內容為經營旅館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接待旅客住宿必須登記,不得從事違法違紀等活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於1998年4月29日通過,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1984年5月13日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同時廢止。主要內容為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等。
4、《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
1999年5月11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1999年5月25日發布實行。1995年1月26日公安部第22號令發布的《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5、《公安部關於實施<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於1995年2月6日頒布實施,主要內容為對新建、改建、擴建和內部裝修的公共娛樂場所的嚴格審批制度,及對《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幾處解釋。
6、《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旅遊局於1990年2月20日發布,自1990年3月1日起施行,主要涉及旅遊安全管理、事故處理、獎勵與懲罰等內容。
7、《煙草系統賓館飯店安全管理暫行規定》
2002年9月9日起公布實施,由國家煙草專賣局負責解釋,主要對煙草系統賓館飯店的組織管理、安全管理、檢查與整改、責任與追究等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
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及政策標准規范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於1993年10月31日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❺ 關於酒店管理的安全管理條例法律法規有哪些規定。
你好!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七條之規定
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內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容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❻ 餐飲含油污水排放相關法規條例有哪些
一.法規要求
1.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第44條:城市飲食服務業的經營者,必須採取措施,防治油煙對附近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污染。
2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
第三十二條 飲食服務業經營者必須採取措施防治油煙污染,排放的油煙污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
居民住宅樓的底層不再安排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服務業經營場所;不得將居民住宅樓中的住宅用作產生油煙污染的飲食服務業經營場所。
現有飲食服務業經營場所污染擾民的,應當限期治理或者停業。
北京市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
5、餐飲項目:
(1) 符合建設項目基本要求;
(2) 不得在居民住宅樓底層和住宅樓內設立產生油煙、異味污染的飲食業經營場所;
(3) 爐灶必須使用燃氣或電能等清潔燃料,在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內,鍋爐也須使用燃氣或電能等清潔燃料;
(4) 必須設置收集處理油煙、異味的裝置,並通過專門的煙囪排放,專用煙囪的高度應高於周圍20米內的居民建築;
(5) 安裝空調器、排風裝置產生雜訊和熱污染的,應採取措施進行防治;空調器、排風裝置不得設置在居民窗戶附近,在商業區步行街和主要街道兩側不得直接朝向人行便道。在運營過程中產生雜訊的須採取降噪、隔聲措施,達到當地固定雜訊源廠界雜訊標准;
(6) 廢水應經隔油或殘渣過濾措施處理後排入市政管網;周圍無市政管網的,應將廢水處理達到相應的排放標准後方可排放。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殘渣、廢物,不得排入下水道。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西城區第三產業的比例不斷加大,餐飲業數量逐年增多,餐飲含油脂污水排放量逐漸增大。為進一步加強對餐飲業油脂污水排放量的管理,使含油脂污水的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市場化,杜絕地溝油非法回收再用,防止市政管線堵塞,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日前,西城區市政管委與區環保局聯合向駐區單位發出《關於加強治理餐飲含油脂污水排放管理的通知》,要求駐區餐飲業和單位食堂:1、自覺遵守環保有關法律、法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2、安裝有效的油污分離設施,按照設計要求定期由有資質的專業回收企業對分離出的油污進行回收再利用;3、按通知要求,安排自查,及時進行整改。
區市政管委、環保局將按有關法規要求對餐飲業和單位食堂進行全面檢查,對未按規定安裝有效的油污分離設施,導致超標排放的餐飲企業依法進行處罰,並記入西城區企業信用信息警示信息系統,予以通告。
3.在《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草案》中,明確了餐飲業的環保要求,要求餐飲業經營者須遵守以下規定:
必須使用清潔能源,油煙不得排入下水管道;應設置油煙凈化裝置,並保證其正常運行,實現達標排放,排放污染物超標的應委託污染治理專業運營單位維護運行;設置餐飲業專用煙道,煙道排放口高度和位置不得影響周圍生活和工作環境。
草案同時提出,凡是違反這些規定的將處以2萬元以下的罰款。
❼ 「飯店業涉及的環境保護和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標准」,越多越好,大家幫幫忙,謝謝
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將環境管理融入飯店經營管理之中,運用環保、健康、安全理念,堅持綠色管理和清潔生產,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賓館(酒店)。其核心是為顧客提供符合環保、有利於人體健康要求的綠色客房和綠色餐飲,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是國際通用的「生態標志」和環境品牌。
綠色環保賓館(酒店)主要有三個特點:安全、健康、環保。安全是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一個基本特徵,主要關注的是賓館(酒店)行業的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這兩個因素。健康是指為賓館(酒店)行業消費者提供有益於大眾的身心健康的服務和產品。環保主要是指賓館(酒店)在經營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節能降耗,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時,由於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創建、實施與保持將是一個持續的發展過程,在標准中根據企業在提供綠色服務,保護環境等方面做出的不同程度的改進,綠色環保賓館(酒店)分為A級到AAAAA級共五個等級,以鼓勵企業持續不斷的努力。
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原則是:自覺貫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飯店經營不產生擾民問題,採用清潔燃料,不燒原煤;不經營國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動植物食品;不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和造成資源浪費的一次性餐具,餐具有完備的消毒措施;積極經營綠色無污染食品,做到餐桌無公害;提倡節約,能主動建議顧客帶走剩餘食品;環境整潔、空氣清新,體現綠色風格;服務員服飾整潔,室內外設置有環境公益宣傳畫或警語;推行標准化管理,符合衛生防疫標准。
一、等級劃分及標識
綠色環保賓館(酒店)分為五個等級,根據企業在提供綠色服務、保護環境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分為A級、AA級、AAA級、AAAA級、AAAAA級共五個等級。AAAAA級為最高級。
1、A級
表示飯店符合國家環保、衛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並已開始實施一些改善環境的措施,在關鍵的環境原則方面已作了時間上的承諾。
2、AA級
表示賓館(酒店)在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服務、減少企業運營對環境的影響方面已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AAA級
表示賓館(酒店)通過持續不斷地實踐,在保護生態和合理使用資源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步,在本地區賓館(酒店)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4、AAAA級
表示賓館(酒店)的服務與設施在提高生態效益的實踐中,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並不斷提出新的創舉,處於國內賓館(酒店)行業領先地位。
5、AAAAA級
表示賓館(酒店)的生態效益在世界賓館(酒店)業處於領先地位,其不斷改進的各項舉措,為國內外酒店採納和效仿。
二、評定方法和管理原則
1、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評定採取企業自願申請,並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培訓的方式對企業進行評審。
2、企業參照綠色環保賓館(酒店)評定條件及自我評估表,開展實施活動。企業根據實施結果,填寫有關評估材料報各市(地)評選表彰領導小組。在地、市評選的基礎上,開展自治區評選表彰活動。凡申報受自治區表彰的「綠色環保酒店(賓館)」須向所在地的地、市宣傳部、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合格後,報自治區評選表彰領導小組辦公室。
3、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環境保護局等聯合組成「綠色環保酒店(賓館)」評選表彰領導小組,負責評選表彰活動的指導、協調和評審工作。各地推薦「綠色環保酒店(賓館)」的截止日期為每年的5月30日。
4、自治區評選表彰領導小組對材料進行書面審核後,委派審核組對該企業進行現場評審,出具評審報告並確定等級。
5、一個企業評定一個等級,如果企業由若干分店組成,應按各店的實際情況分別評定等級。如果是連鎖店,可以統一申報,一次評定。
6、自治區評選表彰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各地、市的推薦意見,對推薦的酒店(賓館)進行審定、考核。經審定、考核的「綠色環保酒店(賓館)」,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環境保護局聯合發文表彰,授予相應等級的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標志獎牌,並在有關媒體上公布。
7、自治區評選表彰領導小組對全區的「綠色環保酒店(賓館)」創建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負責組織全區「綠色環保酒店(賓館)」創建工作的培訓、學習、交流、考察、日常指導工作等活動。經評定的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每兩年進行一次復查,符合條件的,保留稱號,不符合條件的,取消稱號。在此期間,應企業的申請,可安排進行晉級評定。
8、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標志牌由自治區綠色環保賓館(酒店)評選表彰領導小組統一製作、頒發,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授權或許可,不得擅用。
9、企業在使用標志期間,一經發現與標准不符或給消費者帶來直接的、間接的利益損害的行為,將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降級、摘牌等處理。飯店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服務質量事故,星級賓館(酒店)受到降低星級或取消星級飯店稱號處理者,一年之內不得參與評定或評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
三、評定條件
(一)綠色管理
1、遵章守法。賓館(酒店)最高管理者承諾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環保、節能、衛生、防疫、食品等法律法規,積極改進本單位環境質量,有效開展污染預防工作。
2、制定規章。綠色環保賓館(酒店)應制訂創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目標和指標,建立並實施有關環保、節能、降耗和倡導綠色消費的規章制度,必須有最高管理者發布的專人(綠色代表)負責該企業創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任務書;有創建綠色工作計劃;有明確的環境目標和行動措施;有健全的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節能降耗、環保的規章制度,並且不斷更新和發展;有飯店管理者定期檢查目標實現情況及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的記錄。
3、積極採用綠色環保賓館(酒店)質量管理體系。最高管理者落實一名管理者分管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創建、實施與運行,建立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各部門設有負責綠色管理任務的人員,形成管理網路。各級管理者要定期檢查飯店各部門的運行情況,有記錄,有整改措施,並有成效。
4、全員參與。每年均有酒店領導、員工參加各類形式的環保培訓,不斷提高員工安全和環保意識。酒店員工積極參與環保公益活動,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環保紀念日,單獨或聯合有關單位開展各類環保主題活動,每次參加活動的職工人數應在50%以上。酒店每年至少召開一次以綠色環保為主題的員工大會或主題活動,開展一次全體員工參與的以節能、降耗為主題的綠色活動。
5、加強學習和培訓。結合酒店實際和國家環保發展的要求,以開辦「環保學校」的形式,對酒店內全體員工進行全面的環境意識的教育和環保、節能、降耗的技術培訓。每年購買或訂閱關於環境保護的手冊、書報刊、雜志、音像資料等,並確保員工和顧客易於更新環保信息。
6、與人為善的環保宣傳。飯店主要公共場所和相關場所應有體現保護環境、創建綠色環保賓館(酒店)的宣傳欄、廣告牌、裝飾或資料,客人活動區域以告示、宣傳牌等形式鼓勵並引導顧客進行綠色消費,使顧客關心綠色行動的告示和文字說明。飯店被授予「綠色環保賓館(酒店)」後,必須把牌匾置於醒目處。
7、建立檔案。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綠色環保賓館(酒店)工作計劃、思路、實施過程和工作總結的文件檔案(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等)。
(二)節約用水
1、各主要部門要有用水的定額標准和責任制,有關人員應定期登記用水量,強化用水管理,節約水資源。飯店的水消耗各主要部門要有用水的定額標准和責任制。建立水計量系統,並對用水狀況進行記錄、分析。
2、積極引進新型節水設備,並按說明書指導運用,以達到最少的用水量。採取多種節水措施,加強水資源的回收利用。
3、有關較高水消耗的部門應獨立安裝水表。
4、杜絕水龍頭滴漏、跑冒現象。
5、有游泳池的賓館(酒店),應有定期用水情況紀錄。
(三)能源管理
1、酒店要定期對電能總消耗進行監測,各主要部門有電、煤(油)能耗定額和責任制。
2、通風、製冷和供暖設備應強化日常維護及清潔管理,定期清理、檢查、清潔。
3、健全酒店的能源使用計量系統,有條件的在主要部門單獨安裝電表以控制能源消耗。
4、積極採用節能新技術,有條件的企業應使用可再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供熱裝置、地熱等)系統。
(四)環境保護
1、飯店污水處理、鍋爐煙塵排放、廢熱氣排放、廚房大氣污染物排放、噪音排放必須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
2、積極推廣、使用無磷和有機物不超標的洗浴、洗滌用品,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3、室內綠化與環境相協調,無裝飾裝修污染,房間空氣質量符合國家和地方標准。
4、冰箱、空調、冷水機組等積極採用環保型設備及用品。
5、室外可綠化地的綠化覆蓋率達到95%以上,營業場地周圍不得使用化學除草劑和化學肥料。
6、客房用紙和衛生用紙最大限度使用環保再生紙,積極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製品。
(五)垃圾管理
1、酒店要通過垃圾分類、再回收利用和減少垃圾數量等強化對垃圾的控制和管理,員工能將垃圾按照細化的標准分類投棄,建立垃圾分類收集設施以便回收利用。
2、對顧客做好分類處理垃圾的宣傳,廢電池能統一收集。
3、食品垃圾、廚房垃圾積極採用獨立容器包裝處理。
4、衛浴用品積極使用可再循環或可降解的材料包裝處理。
5、對危險廢棄物有專用存放點
(六)綠色客房
1、酒店應設置有不少於客房總數20%的綠色客房,並在客房外顯著位置標示「綠色客房」字樣,其標準是:客房內不吸煙,採光充足,有良好的通風系統, 並擺放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綠色植物。設有無煙客房樓層或無煙小樓。
2、房間的牙刷、香皂、梳子、拖鞋等一次性賓客用品和毛巾、枕套、床單、浴衣等客用棉織品,按顧客意願更換,減少洗滌次數。建議使用可重復使用的拖鞋,並定期進行清潔、消毒。
3、取消塑料封套、塑料擦鞋合、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洗衣袋,積極使用無污染、可再生的替代品。
4、綠色客房內應有環保提示或警示牌,有環保宣傳資料或有關環保的報刊、書籍等。
5、供應潔凈的飲用水。
6、客房封閉狀態下室內無異味、無噪音,各項污染物及有害氣體檢測均符合國家標准。
(七)綠色餐飲
1、餐廳內有良好的通風系統,無油煙味。
2、餐廳有無煙區,設有無煙標志,有包廂的餐廳應設置有無煙環保包廂,並設有「無煙包廂」提示標志。
3、不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木製筷子,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積極減少使用一次性毛巾。
4、制訂綠色服務規范,倡導綠色消費,積極採用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蔬菜,至少有一定比例的使用符合生態標準的原料製作的菜餚。提供剩餘食品打包服務和存酒服務。
5、不出售國家禁止銷售的野生保護動物。
(八)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賓館(酒店)應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有條件的應進行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賓館(酒店)應建立積極進行有效的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預防、管理體系。
3、賓館(酒店)應積極採用綠色設計,遵循綠色環保采購原則,建立采購人員和供應商監控體系,選用綠色食品和環保產品。
4、能源、水資源消耗比上年下降或達到先進指標;消耗品費用比上年下降或達到先進指標。
5、賓館(酒店)的綠色行動受到社會的積極贊同,顧客對飯店的綜合滿意率達到80%以上。對於存在的問題能根據客人反饋的意見及時改進。
❽ 國家的政策法規對酒店有什麼影響
對酒店有影響的政策法規有很多種,如旅遊類、衛生類、食品類、稅收類。比如說衛生類,現在國家在倡導不用一次性洗刷用品,酒店可能會因此多了幾份人工進行消毒,增加工作量。
中央提出「八項規定」和「厲行勤儉節約、抵制鋪張浪費」的要求後,各地出現了餐飲退訂潮。面對高檔消費、會務消費市場的變化,那些依賴公務消費畸形發展的高檔酒店餐飲業,是否會面臨重新洗牌。
就北京市場看,五星級飯店僅一月份頭兩周的宴會收入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0%,有些高檔餐飲企業營業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
(8)飯店業法規擴展閱讀: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非常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給我國酒店行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酒店數量在不斷增多,管理以及服務水平也在上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動力,促進了我國服務業的進步。
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我國酒店在經營管理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酒店投訴、居住安全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極大地阻礙了酒店經營管理的進展,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利,造成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管理力度不足。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國家以及企業提高對法律法規的重視程度,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更好地進行酒店經營管理工作。
❾ 安法律規定飯店的排煙與臨居的有效距離應保持多少米
經油煙凈化後的油煙排放口與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距離不應小於20m;經油煙凈化和回除異味處理後的油答煙排放口與周邊環境敏感目標的距離不應小於10m。
一、排煙管道所處理廢氣要達到國家排放標准;
二、餐廳營業范圍內所產生的聲音要保持在擾民范圍(國家硬性規定參數)以內,要有相關的凈化設備,消音降噪設備,其餘的就是工商、稅務、衛生的范疇。
三、根據《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HJ554-2010
6.2油煙排放
6.2.1飲食業單位應按GB/T16157的要求設置油煙排放監測口及監測平台,油煙排放應符合GB18483的要求。
6.2.2經油煙凈化後的油煙排放口與周邊環境敏感目標距離不應小於20m;經油煙凈化和除異味處理後的油煙排放口與周邊環境敏感目標的距離不應小於10m。
6.2.3飲食業單位所在建築物高度小於等於15m時,油煙排放口應高出屋頂;建築物高度大於15m時,油煙排放口高度應大於15m。
❿ 與餐飲業有關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訂。
根據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09年07月20日發布。
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2016年02月06日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修訂),2016年02月06日發布。
3、《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已於2010年2月8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發布,自2010年5月1日施行。此管理辦法共由六章組成,每章若干條例,達到監督管理餐飲服務行業的目的。
4、《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
《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是據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根據《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的。
5、《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內容涉及餐飲服務場所、食品處理、清潔操作、餐用具保潔以及外賣配送等餐飲服務各個環節的標准和基本規范。
6、《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為規范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認真總結《餐飲業食品索證管理規定》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
7、《食(飲)具消毒衛生標准》
本標准規定了食(飲)具消毒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細菌指標、采樣方法及衛生管理規范。
本標准適用於賓館、飯店、餐廳、食堂等飲食企業的食(飲)具,也適用於個體攤點的食(飲)具。
8、《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的各種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以法律形式作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9、《食品安全法》
本規范規定了餐飲業選址及環境、加工經營場所、餐飲具與工具設備、衛生管理、原輔料、加工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衛生要求和管理准則。
本標准適用於餐飲服務提供者,包括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