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法規
1. 為什麼我國的新聞法現在不能很快制定和出台
中國目前主要有《版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世界版權公約》《 民法通則》等方面關於新聞媒體方面的法律法規。
新媒體采編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啟動的。特別是互聯網的跨媒體特徵,給原來按照行業界限劃分的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新媒體面臨的法律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數十個,其中有憲法與法律,有司法解釋,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部門通知,還有地方法規和行業規范。而面對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已有政策法規還將繼續調整、修改,新的法規還會不斷頒布。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這些政策法規有面上的了解,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這也是避免觸碰管理和法規紅線。
2. 新聞法規的重要性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們通過手中的新聞宣傳工具傳達黨和政府聲音,傳播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新聞事件從法律層面加以解讀,從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良好的社會行為,是新聞媒體的職責所在。如最近幾年來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的暴力拆遷報道,有些媒體僅僅報道暴力拆遷事件中的激烈對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這樣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現更加激化和復雜的情況。同樣是關於暴力拆遷的事件報道,如果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對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有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進和完善、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等方面加以分析闡述,對今後類似事件的處理會有積極作用。如果通過一個事件的報道能夠引起社會對與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的關注、理解並在工作上做出改進和完善,必將對社會進步起到有益作用
3. 目前中國有沒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新聞法律法規
1、中國沒有系統的新聞法部門。2、相關記者法律、法規有《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刊記者站管理辦法。3、國外的新聞法在國內無效。
4. 我國目前的新聞立法
一)我國新聞立法現狀
我國新聞方面的立法相當薄弱。1980年全國五屆人大會議期間有代表提出「新聞立法」的議案,1984年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新聞立法工作開始啟動,直到現在,新聞方面的專門立法仍遲遲沒有出台。目前,我國新聞方面的法律體系僅由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一系列部門規章以及地方立法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聞管理條例和規范性的文件,如《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新出台的《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等,也對新聞傳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規范。
關於新聞侵權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較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規范性文件進行規制。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方面存在著效力層次低、缺乏統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機制單一的問題。因此,探討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澄清影響新聞立法的模糊認識,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完成新聞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實為當務之急。
二)我國新聞法制的不足
雖然我國立法機關和行政部門針對新聞活動頒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規,但我國的新聞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處。我國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聞法》,這是我國現行新聞法制的主要不足之處,新聞活動還有相當部分沒有法律予以規范。
1、法律位階不高,約束力不強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是一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門規章的層次較低,法規以上才是司法機構判案的主要依據,規章及規章以下只能作為司法參考而不能當作主要的、適用的法律依據。效力和級別不高、體系不完善是目前新聞法制的現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也就是說,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和通過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階較高的國家基本法律。反觀現行的針對新聞傳播活動的諸多法規,多為國務院各部委制訂的行政規章, 而非由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制訂,而「國務院部門立法是從屬性和受制性尤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總體看來,我國關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從法階上講不高,從法律效力上說偏低,而且許多地方還沒有同我國行政法體系接軌,在對新聞活動具體事務和糾紛的調整中,更多地充當的是司法參考的輔助性作用,導致這些規章制度的約束功能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
2、部門立法相沖突
如前所述,我國與新聞傳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數目眾多,且「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二條,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從法理上講,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這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須在立法精神上一脈相承,並統一於國家最高法律的憲法;但從實踐中看,各種法規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各主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保證不了同等的違規情況承擔同等的責任,從而在法治的執行過程中造成了執法標準的偏差。
3、執法成本高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提高新聞法治效率,盡快完成新聞立法,將降低在新聞管理時交叉混合式管理的決策成本,減少新聞管理部門的執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聞侵權行為的數量以及國家和當事人在新聞糾紛問題上的消耗。
4、現行新聞法制是彌補型法制
於對新聞立法沒有整體規劃,在許多基本性質問題上未作明確而深入的界定,無法從全局的高度指導新聞法規的具體制定,而在實際操作中又容易出現爭端,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只能是在新聞活動的實踐中,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就相應進行彌補式的法規建設,不利於對新聞業的有效管理。沒有宏觀完善的新聞政策或新聞法而代之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構成了我國新聞傳播規范中的軟肋。
5、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不平衡
我國現行的新聞法中,對新聞傳播活動為主體的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比較完備,而授權性規范則比較薄弱。一是有些權利還沒有進入法律范疇。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活動中的權利,如采訪權、報道權,法無明文。不是說我國新聞工作者沒有這些權利,而是說這些權利還沒有成為法定權利。新聞工作者在其正當權利遭到侵犯時,難於得到相應的法律救濟。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認的權利也很不完善。如輿論監督雖已寫入法律從而成為新聞活動的一項法定權利,但是輿論監督對象應當對此承擔何種義務以及當輿論監督權利遭到侵犯時應當如何請求法律救濟等還是空白。一項完整的法律規范如果沒有對違反法律後果的規定,那麼法律規范就不具備貫徹實施的條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優良的法律制度應是權利和義務完整、平衡的體系。只有這樣,它才能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5. 中國有哪些新聞有關的法律法規
對於新聞有關的法律法規,我國目前還相對較少,法律目前還沒有,只有一些法規,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等。
6. 中國真的沒有《新聞法》嗎
現在新聞法規與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聯系比較緊密,大部分的新聞爭議案件都是依靠這版個來判。
目前權阻礙我國新聞立法進程的兩大矛盾
1、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的矛盾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若干問題解答》是這樣保護隱私權的:「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以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這說明我國對隱私權的保護還沒有納入正規,目前僅是把隱私權歸入名譽權中加以保護。
2.記者的采訪權與監督自由的矛盾
眾所周知,中國的媒體是由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直接控制的,是官方媒體。在西方,記者常被人們貫以「無冕之王」的頭銜,是社會監督和社會正義的守望者,是社會輿論的引導者。記者如此的重任,理應受到法律的保護。然而,在中國目前的社會條件下,媒體是否能實現它的監督職能存在著很大的折扣。
另外,《新聞法》一旦出台,是不是也就意味著黨和政府必須放棄對媒體的直接控制呢?對已經擁有一項莫大的控制權的政黨和政府來講,誰會將這種權利輕易地拱手相讓呢?
肯定沒有記者法,記者是公民,當然要服從法律啰
7. 我國建國所有以來有關新聞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壓縮整頓音像單位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國家計劃委員會、建設部關於圖書發行網點建設若干問題的通知
重申出版黨中央會議學習輔導材料的有關規定新聞出版署關於認定、查禁非法出版物的若干問題的通知
新華書店圖書發運工作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新聞出版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廣播電影電視部關於禁止在宣傳品出版物及有關商品卜
使用人民幣、外幣和國家債券圖樣的通知
關於出版黨代會、黨中央全會和全國人代會文件
及學習輔導材料的暫行規定
關於縮小協作出版范圍的規定
國營報社成本核算辦法
圖書總發行管理的暫行規定
關於加強國營書店多種經營管理的暫行規定
新聞出版署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實施細則(試行)
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
新聞出版署、海關總署關於頒發音像製品進口出版許可證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加強音像版權管理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個人攜帶和郵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進出境管理規定
新聞出版署關於轉發國家測繪局《關於調整地圖上表示香港、澳門地區有關技術規定的通知》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報刊社聲明對所發表的作品享有專有出版權的意見
關於出版社自辦發行圖書的暫行規定
新聞出版署關於重申制止濫編濫印中小學復習資料的規定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出版社不得要求作者個人包銷圖書的通知
關於圖書發行浮動折扣的試行辦法
新聞出版署關於加強新華書店門市部圖書宣傳和陳列工作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不得擅用中央和國家機關名義編書和推銷圖書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當前報刊轉載摘編已發表作品付酬標準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新華書店經營音像製品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重申《關於徵集圖書、雜志、報紙樣本辦法》的通知
關於建立出版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規定
新聞出版署轉發《關於民族貿易縣貿易貸款實行優惠利率的通知》的通知
關於加強農村圖書發行工作的意見
新聞出版署關於出版曾任和現任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著作的補充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調整向北京圖書館繳送雜志樣本數量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音像出版單位不得出版圖書的通知
國家版權局關於維護出版社出版外國作品專有出版權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期刊出版增刊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於加強計劃財務工作的意見
關於調整少數民族省(區)圖書發行折扣的若干規定
新聞出版署關於建立新聞、出版三資企業審批程序的通知
新聞出版署關於貫徹執行國務院《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的通知
8. 新聞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抄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這些是核心的,《憲法》《刑法》裡面也有相關規定,還有其他的例如《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等,可以到中國法律法規庫裡面找一下。
具體的新聞法律目前還沒有。對於新聞工作者主要以新聞出版署指定的規章為主。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刊記者站管理辦法》《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出版管理條例》《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等。
9.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1、《民法通則》司法解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兩個法規中,前者是對民事權益保護的一般性規定,後者在第三十六條專門針對網路侵權行為作了界定,因此都需要作詳細的了解和掌握。
2、《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本條例是網路版權保護訴訟主要引用的依據,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第五條和第六條,主要是對免於版權責任的幾種情況的界定。
3、《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4、《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本規定是規范BBS論壇服務的,重點把握第九條,即違禁信息范圍界定,內容與《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完全一致。
(9)中國新聞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設置了許可制度。
在現代社會,由政府代表人民或社會,依據特定的法律,對從事公共事業,尤其是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影響並且在資源上具有一定稀缺性的新聞業實行許可制度。
即由政府通過特定的程序來分配相關的經營機會、社會資源,約束相關的從業者,設法使之滿足公眾的需要、便利和公共利益,是許多國家採用的較為通行的做法。
從法律角度來講,許可有民法意義上的許可和行政法意義上的許可。民法意義上的許可限於公民個人對自己私權利的處分,顯然不屬於這里所講的許可。
這里所講的許可,應當是公權力機構,比如在本《規定》當中,就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主管機關,即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實施的許可行為。被許可或需要在從事新聞服務活動過程中履行許可手續的,也是前面提到的幾類機構。
10. 有關記者的法律法規
記者的采訪活動受《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規范。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專》 第三條 堅持新屬聞真實性原則。要把真實作為新聞的生命,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報道做到真實、准確、全面、客觀。
1.要通過合法途徑和方式獲取新聞素材,新聞采訪要出示有效的新聞記者證。認真核實新聞信息來源,確保新聞要素及情節准確;
你所說的情況有悖於《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不僅可以不接受采訪,還可向記者所在單位和機關的宣傳部、新聞出版局(署)或記者協會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