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7-16 14:16:05

㈠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的第七章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與科技進步

第五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社會動員機制,調動社會力量,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和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指導、協助、督促有關單位做好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和地震應急自救、疏散演練等工作,組織開展地震安全示範試點活動。
第五十二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應當組織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進行地震應急自救、疏散演練。
學校應當普及防震減災知識,組織開展必要的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培養師生的地震安全意識,提高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新聞媒體和傳播手段,擴大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覆蓋面,提高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實效。
新聞媒體應當主動開展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避險、自救互救知識等社會公益宣傳活動。
第五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利用社會資源,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基地、地震科普展館、科技館地震科普展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地震遺址遺跡保護。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科技等部門和科協等組織應當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工作,將普及防震減災科技知識納入科普規劃,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活動。
第五十五條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發展改革、科技等部門應當將防震減災重大科研項目列入科學發展規劃,支持防震減災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加大科研投入,優先解決制約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及其發展改革、財政、科技、住房城鄉建設、地震等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科學實驗基礎設施建設,為防震減災科學理論研究和技術實踐提供基礎條件。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利用社會科技資源,提高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能力。
第五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鼓勵研究開發和推廣使用有利於提高抗震性能的建築結構體系和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
第五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科技隊伍建設,優化人才結構,培養和引進科技帶頭人和後備人才,加強防震減災對外合作與交流,拓寬交流領域和渠道,跟蹤並學習吸收國際防震減災最新科技成果。
第八章監督管理
第五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民政、公安、交通運輸、鐵路、水利、電力、通信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對下列防震減災工作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一) 防震減災規劃的編制與實施;
(二) 地震監測設施建設與地震觀測環境保護;
(三) 重大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
(四)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與強制性標准執行情況;
(五) 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情況;
(六) 地震應急預案的編制與地震應急演練;
(七) 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建設與培訓;
(八)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與管理;
(九) 抗震救災指揮系統與技術保障系統建設;
(十) 應急救援裝備與物資儲備調用體系建設;
(十一)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地區強化防震減災工作措施;
(十二) 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第五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價格等部門應當加強對抗震救災需要的食品、葯品、建築材料等物資的質量、價格的監督檢查。
第六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和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資金、物資以及社會捐贈款物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
第六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六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以及其他依照本條例規定行使監督管理職權的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 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或者辦理批准文件的;
(二) 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不予查處的;
(三) 超出建設項目抗震設防要求確定許可權,擅自確定或者隨意降低抗震設防要求的;
(四) 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預報意見的;
(五) 其他違反本條例的行為。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條例,未按照規定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條例,建設工程未依法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或者未按照經審定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所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建設工程未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依據地震小區劃結果或者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確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違反本條例,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依據有關規定吊銷資質證書:
(一) 超越資質許可的范圍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的;
(二) 以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的名義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的;
(三) 允許其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以本單位的名義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的;
(四) 未按照規定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提交評審或者評審未通過直接提交建設單位的。
第六十六條違反本條例,未取得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的單位擅自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省外地震安全性評價單位來本省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未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七條違反本條例,未經注冊的地震安全性評價人員以注冊執業人員的名義從事地震安全性評價活動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條例,偽造、出租、轉讓、出賣注冊執業證書或者注冊執業專用章的,由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執業或者吊銷注冊執業資格。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製造、散布和傳播地震謠言,或者在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恢復重建中擾亂社會秩序,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第六十九條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遲報、謊報、瞞報地震震情、災情等信息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條侵佔、截留、挪用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或者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的資金、物資的,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追回被侵佔、截留、挪用的資金、物資;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七十一條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法律、法規已有處理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七十二條本條例自2 0 1 0 年1 2 月1 日起施行。

㈡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震後救災與重建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和災害預防,提高抗禦地震災害的能力。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步增加防震減災事業所需經費投入。第五條防震減災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行政主管部門以及經濟、公安、民政、建設、衛生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以及先進科研成果的學術交流和推廣應用,跟蹤國際防震減災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水平。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在地震災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地震的群測群防工作,對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並有權制止和舉報阻礙、破壞防震減災工作的行為。第二章地震監測預報第九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制定本省的地震監測預報方案,並組織實施。第十條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震活動趨勢,提出確定本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重點防禦城市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短期與臨震預報方案,建立震情跟蹤會商制度,加強對地震活動與地震前兆的信息監測、傳遞、分析和處理,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點、時間和震級加強預測。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扶持地震監測預報的科學技術研究,根據地震監測預報需要和規劃要求,加強地震監測台網的現代化建設,更新落後設備,強化監測手段,不斷提高監測預報水平。第十二條省級和市、縣級地震監測台網(站),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規劃,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地震監測台網(站)的撤銷與遷移,由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三條政府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台網(站),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其建設所需投資和維持運轉所需經費,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由同級人民政府負擔;企業、事業單位投資建設的地震監測台網(站),由建設單位負責管理,並接受當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第十四條新建的一百五十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物、構築物,必須根據工程性質和防震減災需要,設置相應規模的強震觀測設施,所需資金列入工程項目預算。
新建的核電站、可能誘發地震的大型水庫,必須根據防震減災要求設置地震監測台網,由工程建設單位投資建設並管理,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定其台址勘選、設計和技術驗收。第十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不得干擾和妨礙地震監測台網(站)的工作,不得佔用和干擾地震專用通信網的線路、信道及其設施。第十六條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對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造成危害和干擾;確定無法避免的,建設單位在工程施工前必須徵得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按照國家規定採取相應保護措施,並承擔全部費用。第十七條地震監測工作實行專業台網(站)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原則。
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鼓勵、支持各種形式的群測群防活動;對地震異常信息,必須及時核實、分析研究並逐級上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觀察到與地震有關的異常現象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第十八條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提出省內及鄰近海域的地震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預報意見報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向社會發布,並報告國務院。第十九條在已發布地震中期預報的地區,如發現明顯地震異常,情況緊急時,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發布上十八小時之內的臨震預報,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在發布預報的時域、地域內有效。預報期內未發生地震的,原發布機關應當做出撤銷或者延期的決定,向社會公布,並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㈢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2010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有關防震減災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第四條防震減災是社會公益事業,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機制,全面落實預防措施,提高地震災害綜合防禦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衛生、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環境保護、公安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抗震救災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本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承擔。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組織應當支持和引導志願者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健全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地震宏觀測報、地震災情速報和防震減災宣傳網路。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震減災科技工作,加大防震減災科技投入,提高防震減災科技水平。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防震減災規劃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震減災規劃,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防震減災規劃列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無償提供編制防震減災規劃需要的相關資料。第十二條編制防震減災規劃,應當遵循突出重點、全面防禦、統籌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則。防震減災規劃內容應當包括:防震減災基本需求,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任務,防震減災重點建設項目和保障措施等。第十三條防震減災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防震減災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評估。第三章地震監測與預測預報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年度防震減災工作要求,結合本省地震活動趨勢,提出全省年度防震減災工作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地震活動趨勢,制定年度地震監測和預測方案並組織實施。第十五條全省地震監測台網由省地震監測台網、設區的市地震監測台網和縣(市、區)地震監測台網組成,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建設和管理,其建設、改造資金和運行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設區的市和縣(市、區)地震監測台網的撤銷與遷移,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組織相關單位為地震監測台網的運行提供通信、交通、電力等保障條件。第十六條核電站、油田、蓄能電站、大型水庫、大型煤礦等重大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
新建的跨海、跨河特大橋和超限高層建築物、構築物,應當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
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單位,在開工建設前,應當將有關技術方案報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並接受其業務指導。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由建設單位負責,所需資金由建設單位承擔。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產生的地震監測信息應當納入全省地震監測信息系統,實行信息共享。

㈣ 濟南市防震減災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等防震減災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防震減災是社會公益事業,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防震減災工作作為重要職責,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機構和防震減災工作機制, 完善防震減災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協調和解決防震減災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或者機構 (以下簡稱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與發展改革、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國土資源、財政、民政、衛生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五條市、縣(市、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法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震減災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後實施。
地震、發展改革、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做好防震減災規劃與其他各項規劃的銜接,確保防震減災任務的落實。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健全地震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地震宏觀測報、地震災情速報和防震減災宣傳網路;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鼓勵、支持防震減災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增加防震減災科技投入,推廣防震減災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第八條鼓勵社會各界支持開展防震減災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有權舉報任何違反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行為。第二章地震監測預報第九條全市地震監測台網由市地震監測台網、縣(市、區)地震監測台網組成。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有關單位、個人建設的強震動監測設施等社會地震監測台站(點)是全市地震監測台網的補充。第十條全市地震監測台網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建設和管理,其建設、改造資金和運行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日常管理由本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第十一條對國家和省確定范圍內的石油化工、大型水庫、特大橋梁、超限高層建(構)築物等重大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第十二條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工程,在建設工程開工建設前,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對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技術方案進行業務指導;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通過之日起六個月內,建設單位應當將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情況報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三條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由建設單位負責,所需資金由建設單位承擔;產權發生轉移的,其運行和管理由產權單位負責,所需經費由產權單位承擔。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產生的地震監測信息應當納入全市地震監測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共享。第十四條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省、市有關地震群測群防工作要求,組織建設地震前兆觀測站、地震宏觀觀測點,並確定相關觀測人員。第十五條市、縣(市、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本行政區域內地震監測設施分布地點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同時書面告知同級發展改革、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國土資源和公安部門,並向社會公告。
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應當依法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對地震觀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依法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時,應當徵求地震工作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六條市、縣(市、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部門依法設置地震監測設施與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毀、拆除或者擅自移動地震監測設施。第十七條市、縣(市、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召開震情會商會,必要時召開緊急震情會商會,提出地震預測意見。
地震預測、預報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散布和傳播地震謠言。 發生地震謠傳、誤傳事件時,市、縣(市、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澄清,其他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應當予以配合、協助。

㈤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防禦和減輕地震災害,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有關防震減災的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第四條防震減災是社會公益事業,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機構和機制,全面落實預防措施,提高地震災害綜合防禦能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發展改革、財政、民政、衛生、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環境保護、公安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抗震救災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本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承擔。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組織應當支持和引導志願者參加防震減災活動。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健全群測群防體系,完善地震宏觀測報、地震災情速報和防震減災宣傳網路。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震減災科技工作,加大防震減災科技投入,提高防震減災科技水平。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民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能力。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防震減災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㈥ 山東省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和管理,保障避難場所功能的正常發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是指為應對地震災害事件,按照規劃和相關標准建設的可用於居民應急避險和疏散,以及用於臨時安置、具有應急避難基本生活服務功能的安全場所,包括應急避險場地、臨時疏散點。第四條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與管理,實行政府領導、統籌規劃、平災結合、因地制宜、屬地為主、分類管理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託公園、綠地、廣場、體育場(館)、操場、人防疏散基地等場所,建設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配備相應的標志標識和基礎服務設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和應急管理、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衛生計生、體育、人防等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共同做好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開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啟用、運行演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應急管理、教育、公安、民政、衛生計生、人防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地震應急避難、自救互救宣傳教育,指導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居委會(社區)進行應急疏散演練。第七條開展室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試點。依託體育館、學校校舍等建築,探索建設室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第八條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捐贈、資助等形式參與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應急管理、發展改革、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規劃、民政、人防等部門組織編制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應當與城市人口數量和城市發展規模相適應,並納入城鄉總體規劃。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規劃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第十條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編制背景和依據;

(二)編制原則、指導思想和目標;

(三)現狀分析與指標設計;

(四)總體布局與應急疏散分區;

(五)疏散通道規劃與指引標志設置;

(六)應急設施配置與應急物資儲備;

(七)基本條件保障與其他配套設施;

(八)建設計劃與投資估算;

(九)與相關規劃銜接的其他事項。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應急管理、發展改革、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規劃、民政、人防等部門,共同做好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的技術審查工作。

通過技術審查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應當結合城市相關公共場所建設同步實施。第十二條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選址應當符合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

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項目的功能設置應當滿足地震應急避難需要。在編制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前,建設單位應當將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功能設置方案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進行功能性技術認定,通過認定的功能設置方案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徵得原認定部門同意。第十三條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功能設置方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概況;

(二)規劃依據;

(三)類型與定位;

(四)抗震設防要求;

(五)功能設置與分區;

(六)應急供電、供水、排污、廁所、醫療救護、衛生防疫、廣播、通信、指揮管理等基本配套設施;

(七)疏散通道與指引標志;

(八)與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功能設置相關的其他事項。第十四條可以用作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築物,其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應當服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規劃需要,支持用作地震應急避難場所。

用作地震應急避難場所的建築物,應當按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配套設施標准,完善應急供水、供電、排污、廁所等基本設施,並設置相應的標識標志。

㈦ 山東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管理,提高防震減災綜合能力,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與救援等防震減災工作。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是指存在發生破壞性地震危險或者受破壞性地震影響,可能造成嚴重地震災害損失,需要強化防震減災工作措施的地區和城市。第四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分為國家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

國家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由國務院批准。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由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五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防震減災工作,實行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第六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健全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和地震應急與救援工作體系,及時研究、組織、協調和解決防震減災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嚴格履行防震減災管理職責。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發展改革、經貿、公安、財政、建設、交通、水利、民政、衛生、國土資源、教育、廣播電視、通訊、氣象、電力等其他有關部門、單位,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明確分工,密切配合,強化責任,抓好落實,共同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第七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完善防震減災聯席會議制度和地震工作體制,並建立、健全與防震減災事業發展需要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投入機制,將防震減災工作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障防震減災工作的正常開展。第八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採取下列措施,建立和完善與震情形勢相適應的地震監測設施和技術手段,提高地震監測能力和預報水平:

(一)制定並組織實施地震監測預報方案,強化短期與臨震跟蹤監測措施;

(二)編制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優化台網布局,提高台網密度,消除地震監測弱區和盲區,提高地震實時監控和速報能力;

(三)建立大中城市地下深井觀測網、近海海域地震監測台網,完善衛星定位觀測系統,形成立體監測體系;

(四)加強地面強震動監測設施建設,提高地震災情速報和評估能力,為抗震救災決策提供依據;

(五)加強核設施、超限高層建築、特大型橋梁、大型水庫大壩等特定建(構)築物和生命線工程的強震動觀測與建(構)築物健康診斷研究,為重大建設工程地震安全和次生災害預報預警提供服務;

(六)完善流動式地震監測手段,根據震情形勢擴大動態監測范圍,加密觀測次數,提高地震短期與臨震跟蹤監測能力;

(七)健全短期與臨震震情跟蹤會商制度,建立適應本地區特徵的地震預測判定指標體系;

(八)建立地震預報風險決策機制;

(九)加強地震監測設施與地震觀測環境保護,劃定保護范圍,設置保護標志,落實保護措施。第九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在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配備防震減災助理員,提高依靠社會力量捕捉地震短期與臨震宏觀異常的能力。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穩定的群測群防工作隊伍和經費渠道,加強群測群防工作;省地震和財政等部門負責制定社會地震觀測員補助標准。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觀察到與地震有關的現象,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的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派出人員進行勘察並在24小時內鑒別落實。第十一條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內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地震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下列工程性防禦措施,提高本地區抗禦地震災害的綜合能力:

(一)將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依法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審定抗震設防要求;

(二)將位於地震動參數0.05g區內的學校、醫院、商場等人員密集場所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提高至0.10g以上;

(三)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工程,必須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嚴格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並嚴格監督檢查和竣工驗收,確保建設工程質量;

(四)在城市規劃區域以及佔地面積超過10平方千米的企業內,開展地震小區劃工作;

(五)在存在地震活動斷層的城市規劃區域內開展地震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並在規劃建設時採取必要的避讓措施;

(六)對城市和已建成的生命線工程以及大中型企業、存在次生災害源的企業,進行震害預測,並建立震害預測資料庫及其評估系統;

(七)對既有的建(構)築物進行抗震性能普查和鑒定,並對未採取抗震設防措施或者抗震性能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的建(構)築物進行加固、改建或者拆除;

(八)組織開展減震、隔震、抗震等新技術研發推廣,鼓勵採用節能、環保、抗震等新型建築材料,提高建設工程抗震性能;

(九)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㈧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於何年何月何日通過於何日施行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1999年10月25日山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1999年10月25日生效施行

㈨ 山東省防震減災條例的第三章 地震監測與預測預報

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年度防震減災工作要求,結合本省地震活動趨勢,提出全省年度防震減災工作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地震活動趨勢,制定年度地震監測和預測方案並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全省地震監測台網由省地震監測台網、設區的市地震監測台網和縣( 市、區)地震監測台網組成,實行統一規劃,分級、分類建設和管理,其建設、改造資金和運行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震監測台網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設區的市和縣( 市、區) 地震監測台網的撤銷與遷移,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批准,報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組織相關單位為地震監測台網的運行提供通信、交通、電力等保障條件。
第十六條核電站、油田、蓄能電站、大型水庫、大型煤礦等重大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或者強震動監測設施。
新建的跨海、跨河特大橋和超限高層建築物、構築物,應當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
應當建設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單位,在開工建設前,應當將有關技術方案報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備案,並接受其業務指導。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由建設單位負責,所需資金由建設單位承擔。
專用地震監測台網和強震動監測設施產生的地震監測信息應當納入全省地震監測信息系統,實行信息共享。
第十七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海域地震監測台網建設,提高近海海域地震監測預測能力。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震烈度速報系統建設,為快速判定地震致災范圍和程度、指揮抗震救災提供技術支持。
第十九條建設地震監測設施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范與標准,保證工程質量。
鼓勵利用廢棄或者閑置的油井、礦井和人防工程等設施建設地震監測台( 站) ,相關設施的產權人應當給予支持。
第二十條地震監測台網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確需中止或者終止運行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報告批准。
檢測、傳遞、分析、處理、存貯、報送地震監測信息的單位,應當保證地震監測信息的質量和安全。
第二十一條地震監測工作應當堅持專業台網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穩定的群測群防隊伍和經費渠道,提高依靠社會力量捕捉地震短期與臨震宏觀異常的能力。
任何單位和個人觀察到可能與地震有關的現象,應當及時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收到報告的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派出人員進行勘察和調查,並在二十四小時內鑒別落實。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召開震情會商會,必要時召開緊急震情會商會,提出地震預測意見。
其他單位和個人提出地震預測意見,應當以書面形式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不得向社會散布。
第二十三條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地震活動趨勢和震害預測結果,提出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地區的判定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確定後,通報有關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地區和地震危險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研究提出防震減災工作意見,加強震情跟蹤、流動監測和群測群防工作,強化工程性防禦措施,做好地震應急救援准備。
第二十四條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提出省內及其鄰近海域的地震長期、中期、短期和臨震預測意見,由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規定的程序發布預報,同時向國務院及其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
在已經發布地震短期預報的地區,如果發現明顯的臨震異常,情況緊急時,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發布四十八小時內的臨震預報,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及其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報告。
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在預報的時域、地域內有效。預報期內未發生地震的,原發布機關應當及時做出撤銷或者延期決定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禁止製造、散布和傳播地震謠言。發生地震謠傳、誤傳事件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予以澄清。
為避免人工爆破造成地震誤傳事件,一次齊發爆破用葯量相當於四噸梯恩梯炸葯能量以上的,爆破單位在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審批手續的同時,必須向爆破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書面報告。

熱點內容
16歲以後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20:10:58 瀏覽:337
勞動法里強制性加班 發布:2025-01-21 19:54:04 瀏覽:450
根據勞動法訴訟時效期是多少年 發布:2025-01-21 17:53:36 瀏覽:762
政府違法強征承包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7:04:20 瀏覽:769
合肥市縣處級法律知識考試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發布:2025-01-21 16:55:03 瀏覽:789
李惠娟法官 發布:2025-01-21 16:54:59 瀏覽:491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