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7-17 19:20:38

① 江蘇省蘇州市,職業病鑒定,是必須在此崗位上滿三年以上嗎

個人認為沒有時間規定。按照《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第25條規定,職業病鑒定,由勞動者或所在單位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②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的第五章鑒定與處理

第二十四條職業病診斷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
第二十五條職業病診斷的鑒定,由勞動者或者其所在單位向作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職業病診斷爭議由設區的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組織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對設區的市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診斷鑒定結論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省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
第二十六條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應當將鑒定結論送交勞動者及其所在單位,並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進行職業病報告。
第二十七條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和其他急性職業病事故時,事故發生單位應當立即組織搶救,並向所在地衛生及有關部門報告。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調查處理。
第二十八條發生急性職業病事故需要醫療救援的,醫療衛生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者拖延。
醫療救援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支付,責任尚未分清時,由事故發生單位先行墊付。
第二十九條急性職業中毒和其他急性職業病診治終結疑有後遺症或者慢性職業病的,應當由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予以確認。
第三十條勞動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應當向勞動鑒定組織申請勞動能力鑒定,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一條有害作業單位對患有職業病的勞動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排治療、療養和定期復查,並及時調換工作崗位或者妥善安置。
第三十二條各級職業病診斷鑒定組織應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程序,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准,做到客觀、公正、及時,嚴禁弄虛作假。

③ 全國職業病防治院(所)工作試行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職業病防治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職業病防治和研究工作,保護工人身體健康,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服務,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職業病防治院(所)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樹立為廣大職工群眾服務,為生產服務的觀點,積極完成職業病防治和科研工作任務。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工業交通部門的職業病防治院(所),也適用於勞動衛生研究所、衛生防疫站的勞動衛生科和工業衛生研究所。第二章性質和任務第四條職業病防治院(所)是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進行職業病防治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衛生事業單位,是職業病防治與研究工作的技術指導中心。第五條職業病防治院(所)的基本任務是負責本地區、本系統工業生產中各種職業性危害的防治與研究工作,並指導地、市開展業務技術工作。第六條各級職業病防治和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
1.省、市、自治區職業病防治院(所)
(一)負責組織本地區廠礦企業勞動條件的衛生學評價、新工人就業前體檢和職業病普查工作;
(二)組織開展職業病診斷及治療工作;
(三)開展勞動衛生、職業病、衛生標准和職業病診斷標準的科學研究工作;
(四)做好衛生監督的業務技術工作;
(五)參加和指導地、市職防所開展防治工作;
(六)負責業務技術骨乾的培訓工作;
(七)建立職業病報告制度,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統計報告;
(八)指導「五小工業」的衛生工作;
(九)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職業病患者勞動能力鑒定工作。
2.各工業交通部門職業病防治所是本系統職業病防治與研究的業務指導中心,主要負責本系統工業生產中的職業病防治課題,協助和指導廠礦職防所(或職工醫院的職業病科)開展職業病防治與研究工作,並負責本系統業務技術骨幹培訓工作。
3.地、市(區)職業病防治所,主要負責本地區廠礦企業中有毒有害物質的監測、勞動條件的衛生學評價和衛生監督的技術工作;開展職業病普查、診斷、治療和職業病患者的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指導廠礦衛生醫療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4.城市綜合醫院和廠礦職工醫院職業病科,負責有害作業工人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治療、職業病的調查統計報告及職業病患者的勞動能力鑒定等工作。第三章機構與編制第七條職業病防治院(所)要配備堅強的政治、業務、後勤領導幹部。第八條各級職業病防治院(所)的科室設置要因地制宜,但一般應包括勞動衛生、職業病臨床、化學檢驗、情報資料等方面的防治和研究科室。第九條省、市、自治區職業病防治院(所)要設一定數量的病床。人員編制和床位數應根據所轄地區的工業比重、產業工人數以及職業性危害情況來確定。第十條各工交部門職業病防治所,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病床,科研、管理人員的比例可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安排。附屬臨床部,可按床位與人員一比一點二的比例另配人員。第十一條地、市(區)級職業病防治所的編制,可按每萬名產業工人配備三人,每轄一個縣(區)再增加三人,臨床部分按一比一點二比例配備人員。第十二條職工人數在五千人以上的廠礦企業,其職業病防治人員編制按每一千名職工配備一人,職工人數在五千人以下一千人以上的廠礦企業,可按每八百名職工配備一人。職工人數在千人以下的,要有專職或兼職人員分管職業病防治工作。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廠礦企業可適當增加編制。第十三條工業比較集中的城市綜合醫院和廠礦職工醫院職業病科要有一定比例的專業人員和床位數;工業發達地區的縣醫院,根據條件和工作需要也要設職業病科。第十四條職業病防治院(所)的專業人員技術職稱,根據其實際所從事的固定工作性質而定,研究人員按科研機構定職稱;臨床人員按綜合醫院定職稱;從事衛生專業人員按衛生防疫人員定技術職稱;其它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按其專業定相應的職稱。第十五條職防人員的考核、晉升按《衛生技術人員技術考核標准》和《衛生技術人員職稱及晉升條例(試行)》辦理。對有所發明創造、工作成績優異者要給予獎勵。第四章附則第十六條職業病防治院(所)在工作中,應與勞動、環保部門和工會組織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工作。

④ 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的內容介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以下統稱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及其相關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有關法律、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將安全生產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監督、指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本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五條各級工會組織應當依法加強對安全生產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參與安全生產事故調查,提出保障安全生產的建議,督促糾正違法行為、整改事故隱患,維護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從業人員和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生產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防範事故的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報刊等單位應當開展安全生產公益性宣傳教育,報道安全生產情況,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輿論監督。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安全生產事故、參加搶險救護、報告重大事故隱患、舉報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研究和推廣安全生產科學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等方面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安全生產措施
第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
(一)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設施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和有關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要求;
(二)礦山、建築施工單位和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產單位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相關操作規程;
(四)依法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五)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具備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依法經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七)從業人員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特種作業人員依法經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八)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條件。
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前款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九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協助主要負責人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其他負責人對各自分管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生產負領導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的職責,並向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安全生產情況,接受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接受工會、從業人員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監督。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內容和考核要求,形成包括全體人員和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責任體系。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包括以下內容:
(一)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制度;
(二)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三)具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設備和設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四)危險作業管理制度;
(五)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和管理制度;
(六)安全生產獎勵和懲罰制度;
(七)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
(八)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第十二條礦山、建築施工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運輸、儲存等危險性較大的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中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至少配備三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過一千人的,至少配備八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超過五千人的,至少配備十五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與其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下列職責:
(一)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二)協助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三)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查處事故隱患和違章行為,並督促有關業務部門及時整改;
(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總結推廣安全生產經驗;
(五)參與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審查,管理和發放勞動防護用品;
(六)協助調查和處理安全生產事故,進行傷亡事故的統計、分析,提出報告;
(七)定期向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安全生產情況;
(八)生產經營單位賦予的其他安全生產職責。
第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應當保證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並對因資金投入不足而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建築施工等危險性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制度,以保障安全生產資金投入。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安全生產費用應當專戶存儲、專項用於安全生產,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計劃,建立培訓檔案,如實記錄培訓情況。
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三)崗位安全操作技能;
(四)安全設備、設施、工具、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維修和保管知識;
(五)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安全生產知識;
(六)安全生產事故的防範意識和應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識;
(七)安全生產事故典型案例。
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每年接受在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於八學時;其他從業人員每年接受在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於四學時。
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新招用的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上崗前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不得少於二十四學時;換崗、離崗六個月以上復工或者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使用新設備的從業人員,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均不得少於四學時。
法律、行政法規對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時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設計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審查。審查部門及其負責審查的人員對審查結果負責。
礦山建設項目和用於生產、儲存危險物品的建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驗收部門及其驗收人員對驗收結果負責。
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加強在役安全生產設施、設備的檢測、評估,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應當及時維修或者更新。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生產經營單位發現現有工藝、在役設備存在危及生產安全因素的,應當及時改進或者更新。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採取下列監控措施:
(一)建立運行管理檔案;
(二)定期對設施、設備進行檢測、檢驗;
(三)定期進行安全評價;
(四)定期檢查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狀態;
(五)制定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服務機構,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檢測和安全評價,並提出完善監控的措施。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為生產經營單位推薦或者指定檢測、安全評價的中介服務機構。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一次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安全衛生制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職業安全衛生條件,推行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方法,將安全生產條件納入集體合同,實行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防止和減少職業危害。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規定職責,對生產經營單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進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職業危害事故和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二十一條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礦山使用的特種設備以及直接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產品的設計、生產、檢驗、經營、安裝、維修、改造、使用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技術規范。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提供勞動防護用品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區域、生活區域、儲存區域之間的安全距離以及周邊防護安全距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居民區(樓)、學校、醫院、集貿市場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距離內,城市規劃、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不得批准設置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和儲存場所;違法批准設置的,原批准機關或者其上一級機關應當依法撤銷批准,限期遷出。
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險物品的生產區域、儲存區域的安全距離內和礦山、尾礦庫危及區域內,不得建設居民區(樓)、學校、醫院、集貿市場及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確需建設的,應當依法先行拆遷原有危險區域或者將危險物品撤出;已經建成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消除危害。
高壓輸電線、輸油管道、輸氣管道、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距離內,不得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物和構築物。對不符合規定安全距離要求的建築物、構築物,應當依法予以拆除或者採取保障安全的措施。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設備大修、建築物和構築物拆除等危險作業,臨近高壓輸電線路作業,以及在密閉空間內作業,應當執行本單位的危險作業管理制度,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作業前,負責現場安全管理的專門人員應當就作業安全要求向作業人員作出詳細說明。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場所的安全設施、安全通道、安全標志等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安全防護效果。
公眾聚集的經營場所實際容納的人員超過核定人數或者設施的承載負荷時,經營管理者應當及時採取控制進入和疏散措施。
第二十五條禁止生產經營單位接受中小學生進行接觸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勞動或者參觀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
禁止生產經營單位租用學校、幼兒園房屋、場地從事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或者作為機動車停車場。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進行經常性、專業性和綜合性的安全生產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及時提出處理意見,跟蹤事故隱患整改情況並記錄在案。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制定整改計劃,明確專人負責,並落實整改措施。
第二十七條礦山、建築施工、金屬冶煉、船舶修造和拆解、電力、城市軌道交通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運輸、儲存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應急救援預案。
前款所列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應急救援組織及其職責、應急救援啟動程序、緊急處置措施方案、應急救援組織的訓練及定期演練、應急救援設備器材的儲備和經費保障,並與當地人民政府的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
規模較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不建立應急救援組織,但應當明確應急救援人員。
第三章 安全生產保障
第二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主要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本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其他領導人和有關部門的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領導責任。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所屬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後,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和使用。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受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委託,協助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狀況,制止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報告和協助處理安全生產事故,並指導本行政區域內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安全生產活動、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其承擔安全生產工作職責的機構或者人員具體實施相關工作。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行政區域內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報上級人民政府備案;組織有關部門和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單位自救、區域互救、政府救援的應急救援體系,增強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應急救援的指揮和協調機構;
(二)有關部門和組織在應急救援中的職責和分工;
(三)危險目標的確定和潛在危險性評估;
(四)應急救援組織及其人員、裝備;
(五)緊急處置、人員疏散、工程搶險、醫療急救等措施方案;
(六)社會支持救助方案;
(七)應急救援組織的訓練和演習;
(八)應急救援物資儲備;
(九)經費保障。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指標控制體系、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實行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責任考核制和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定期召開安全生產例會,專題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有關部門和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的監控整改工作,每年制定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計劃並組織實施。
下級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向上級人民政府書面報告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工作。
有關部門應當定期分析傷亡事故發生的情況,按月通報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統計分析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傷亡事故情況,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安全生產投入,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於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應急救援、事故調查處理、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整改以及配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裝備設施等。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安全生產科技發展納入科技發展規劃,引導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技術進步,逐步淘汰落後的工藝、設備,推行安全生產質量標准化活動,促進安全生產科學管理。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
建設工程施工單位應當為施工現場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煤礦企業應當為井下作業人員依法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機動車應當依法參加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
鼓勵道路和水上運輸、海洋捕撈和養殖、高處懸掛作業、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等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參加僱主責任保險和為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鼓勵公眾聚集的經營場所的生產經營單位參加火災保險和公眾責任保險。
第三十五條對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等危險性較大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生產經營單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轉作事故搶險救災和善後處理所需資金。
第三十六條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按照資質證書規定的業務范圍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活動。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安全生產中介服務的監督管理。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個人經營的投資人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依法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安全生產事故,依法受到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撤職處分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未按照規定人數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可以按照應配人數,每少配一人處以五千元罰款,罰款總額不超過二萬元。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未按照規定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可以按照應培訓人數,每少培訓一人處以二百元罰款,罰款總額不超過二萬元。
第四十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未按照規定報告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措施的實施情況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接受中小學生從事接觸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勞動或者參觀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租用學校、幼兒園房屋、場地從事易燃、易爆、放射性、有毒、有害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活動或者作為機動車停車場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遷出,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未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未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的,由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四條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的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委託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安全生產監察執法機構實施行政處罰。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按照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本條例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2001年8月1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江蘇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與本條例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本條例執行。
修正背景說明摘要
主要修改了兩方面的內容:第一,2008年國務院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職責作了調整,為了與這一職責調整相適應,建議在條例第二十條中增加一款,明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的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職責。第二,2007年6月1日施行的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對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該條例第四章關於事故分級、報告、調查處理的規定與國務院條例不一致,建議整章刪除。第四章刪除後,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第三款的部分內容仍需保留,合並作為第三十一條第三款。同時為了和上位法相銜接,在附則中增加一條:「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按照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的規定執行。」

⑤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的第四章健康檢查

第二十一條建立職業性健康檢查制度。職業性健康檢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
職業性健康檢查的對象、項目、周期等,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二條有害作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組織從事有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定期的職業性健康檢查,並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包括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性健康檢查。
第二十三條有害作業單位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症的勞動者從事與該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⑥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的決定(2002)

一、將第二條修改為:「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二、將第十條修改為:「生產或者引進有毒工業新化學品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並向省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提交中毒救治與防護方法等資料。」三、將第三章章名修改為「監測和檢測」。四、將第十七條修改為:「依法設立的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負責對有害作業單位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衛生檢測、評價。
「衛生檢測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檢測標准和技術規范,不得違反國家規定重復檢測。」五、將第十八條修改為:「有害作業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接受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衛生檢測、評價。有害作業單位對衛生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在接到檢測結果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申請復檢。」六、將第十九條修改為:「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七、將第二十條修改為:「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衛生檢測結果是評價和認定有害作業場所是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依據。」八、將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建立職業性健康檢查制度。職業性健康檢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九、將第二十四條修改為:「職業病診斷應當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十、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職業病診斷的鑒定,由勞動者或者其所在單位向作出診斷的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職業病診斷爭議由設區的市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組織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對設區的市職業病診斷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診斷鑒定結論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省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再鑒定。」十一、刪除第三十七條。十二、刪除第三十八條。十三、在附則原第四十五條之後增加一條:「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生產經營者以外的用人單位,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其職業病防治活動,可以參照本條例執行。」
此外,根據本決定對部分條文的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改,重新公布。

⑦ 江蘇省職業病防治條例的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職業病防治實行分級管理,在其職權范圍內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起草、制定地方職業病防治規劃和有關技術操作規范;
(二)開展職業病防治知識及本條例的宣傳教育,指導並監督有害作業單位法定代表人、有關負責人和勞動者的職業病防治培訓工作;
(三)對有害作業單位執行本條例及國家有關規定的情況,實施衛生監督,對衛生監測進行技術指導;
(四)對職業性健康檢查、職業病的報告實施監督和技術指導;
(五)對職業病事故進行衛生學調查,參與事故的處理;
(六)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依法進行調查取證,實施行政處罰;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監督管理職責。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監督員,依法行使監督管理職責,其聘任、解聘、管理等,執行國家和本省的有關規定。
衛生監督員應當忠於職守,秉公執法。
第三十五條衛生監督員依法行使監督管理職責時,有權進入作業場所,調查取證,收集有關資料。被監督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或者隱匿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衛生監督員對涉及被監督單位秘密的技術和資料,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十六條衛生行政部門以及衛生監督員對可能引起急性職業病事故和存在其他問題的。應當及時提出處理意見並給予指導。

⑧ 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修改)

(1993年10月30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據1994年10月23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1997年7月31日江蘇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正根據2003年4月21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正根據2004年6月17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決定》第四次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根據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勞動保護,是指為保障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包括勞動安全、勞動衛生、安全生產、勞動環境、女職工和未成年職工的保護、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等。
第三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勞動活動的一切企業、事業單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和個體生產經營者。
第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認真實施勞動保護法律、法規,維護職工勞動保護的合法權益,依靠科技進步,做好勞動保護工作。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各級勞動、衛生、質量技術監督、公安、環境保護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有關的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各級工會等組織對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群眾監督。
第六條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勞動紀律和安全衛生的規章制度,愛護並正確使用安全衛生設施和勞動防護用品。職工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並有權向單位和有關部門反映或者檢舉控告。 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全面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保護工作,實行目標管理,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勞動保護工作情況。
第八條各級經濟、計劃、科技行政部門在編制國民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計劃和規劃時,應當同時安排勞動保護措施項目、勞動保護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項目。
第九條各級財政行政部門應當將勞動保護監察事業經費和其他必需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第十條各級企業事業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所屬系統、單位的勞動保護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范圍內的勞動保護工作負領導責任。在安排生產勞動活動的同時,必須安排勞動保護工作。
第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必須遵守勞動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安全衛生規章制度,完善保障措施,改善勞動條件,編制年度勞動保護技術措施計劃,並在人員、資金、物資方面予以保證;明確勞動保護工作機構及專兼職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強生產現場的檢查、檢測和管理,及時治理塵毒危害,消除事故隱患,做到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第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在實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時,必須有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的內容,並明確規定各自應負的責任。
第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應當定期向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勞動保護工作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認真改進勞動保護工作。 第十四條企業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試驗場所及設施,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的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及規程。
第十五條企業事業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和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並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
第十六條各種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和維修,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的安全技術標准,其安全防護裝置、附件必須齊全有效。
在研究和採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時,必須同時研究和採取防護措施,經過試驗,安全衛生確有保障的,才能用於生產。
第十七條對技術轉讓和引進項目,必須有可靠的安全裝置和安全措施及衛生保障設施。
第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以及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並經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檢測、檢驗機構對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對在用的危險性較大生產設備必須定期進行檢驗,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必須停止使用,限期改進。
第十九條鍋爐、壓力容器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驗、維修和改造,必須遵守國家和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規的規定。
第二十條各種易燃、易爆、劇毒、強腐蝕和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試驗、生產、使用、運輸和儲存,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在生產中應當避免採取有毒有害的原料、設備和工藝。必須採用的,應當採取綜合防治措施,依法加強管理,達到規定的安全衛生要求。
第二十二條粉塵、高溫、低溫、雜訊、毒物和輻射等職業危害場所和職工體力勞動強度,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進行監測和分級,採取相應的勞動保護措施;對不符合規定的必須進行治理。
第二十三條嚴禁將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轉移給不具備有效防護設施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個體生產經營者。
第二十四條礦山企業的設計、建設和開采,必須執行國家有關礦山安全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程。
對礦山企業實行安全許可制度。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生產活動。
第二十五條安全衛生防護儀器設備和勞動防護用品的設計、製造必須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
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檢驗由法定的勞動防護用品監督檢驗機構負責。
第二十六條企業事業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准,為職工配備質量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應當定期進行檢驗。防護性能失效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七條企業事業單位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特殊工作作業的職工,必須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檢查應當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健康檢查的對象、項目和檢查周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職工被確診為職業病後,其所在單位應當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意見,安排治療、療養和定期復查,並給予職業病待遇。確認不宜繼續從事原工作的,應當及時調離,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安排生產勞動時,職工勞動時間每日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不超過四十小時,因生產經營和工作需要延長勞動時間的,應當事先與工會和職工協商。一般每日延長勞動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勞動時間的,在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尊重職工意願的前提下,每日延長勞動時間不得超過三小時,每月累計延長勞動時間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法律、法規規定延長勞動時間不受限制的情形除外。企業事業單位對職工延長勞動時間支付報酬應當高於正常勞動時間的報酬,具體標准依照勞動法律的規定執行。
職工休假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從事高溫、低溫、異常氣壓、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作業和繁重體力勞動的職工的勞動時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執行國家有關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改善女職工的勞動保護設施,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女職工在經期、孕期、產期和哺乳期應當給予特殊保護。
第三十一條禁止使用未滿十六周歲的童工。對未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職工,企業事業單位不得安排其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不得安排其加班。
第三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對本單位存在的事故隱患必須逐項登記,限期消除。
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安排專項經費,用於改善勞動條件,消除事故隱患。
第三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傷亡事故後,必須保護好事故現場,及時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如實上報,不得瞞報、謊報。
第三十四條事故的調查和處理按照國家有關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宣傳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第三十六條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費。
第三十七條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有計劃地對職工進行勞動保護知識教育。
新進人員(包括合同工、臨時工、季節工、實習人員等)必須經過廠、車間、班組三級安全衛生教育,經考核合格後方准上崗操作。調換新工種及恢復工作的人員,應當經重新培訓考核合格後上崗操作。
第三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使用新設備時,應當對有關人員進行安全衛生教育,經考核合格後方准上崗操作。
第三十九條對從事化工、燃氣和在缺氧、有毒、有害環境中作業的職工,必須進行異常狀況處置、急救、搶救方法的教育和訓練。
用人單位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中毒危害及其後果、職業中毒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中毒危害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中毒危害防護用品。
第四十條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和發證,必須按照國家有關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執行。
第四十一條職業技術學校和就業培訓中心應當開設勞動保護課程,進行勞動保護知識教育。 第四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有關主管部門和各級工會等組織,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密切配合,監督檢查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的貫徹執行。
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使勞動保護綜合管理協調職能,組織實施對作業場所職業安全、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
第四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對企業事業單位招工、勞動時間、休息休假制度和女職工、未成年工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國家職業
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依據職責劃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及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六條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和環境保護等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監督和管理。
第四十七條各級工會組織依法對勞動保護工作實行群眾監督,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貫徹執行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本條例。
對違反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行為,工會組織有權制止、申訴和控告。
第四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應當定期討論勞動保護工作,審查勞動保護方案,對違反勞動保護法律、法規的決定和措施有權否決。 第四十九條對在勞動保護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一)貫徹實施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本條例成績顯著的;
(二)在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消除職業危害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或者有重大貢獻的;
(三)在勞動保護方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者提出並被採納合理化建議而取得成效的;
(四)在消除事故隱患或者事故搶險中有功的;
(五)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使國家和人民利益免受重大損失的。
第五十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由安全生產監督、勞動、質量技術監督、衛生、公安和環境保護等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保護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關主管部門和單位可以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單位罰款在自有資金中列支,不得攤入成本。罰款上繳國庫。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十四條辱罵、毆打勞動保護監督、監察工作人員,阻礙國家工作人員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從事勞動保護監督、監察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七條本條例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⑨ 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的決定
?2004年6月17日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江蘇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條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各級勞動、衛生、質量技術監督、公安、環境保護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有關的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各級工會等組織對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群眾監督。」
二、刪去第十條。
三、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和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並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
四、將第十九條改為第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以及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並經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檢測、檢驗機構對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五、將第二十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鍋爐、壓力容器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驗、維修和改造,必須遵守國家和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法規的規定。」
六、將第二十五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礦山企業的設計、建設和開采,必須執行國家有關礦山安全法律、法規及有關規程。
「對礦山企業實行安全許可制度。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生產活動。」
七、將第二十六條改為第二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檢驗由法定的勞動防護用品監督檢驗機構負責。」
八、將第二十八條改為第二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和特殊工作作業的職工,必須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檢查應當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健康檢查的對象、項目和檢查周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九、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六條,修改為:「企業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費。」
十、第四十條改為第三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用人單位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中毒危害及其後果、職業中毒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勞動者,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中毒危害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中毒危害防護用品。」
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使勞動保護綜合管理協調職能,組織實施對作業場所職業安全、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
十二、將第四十四條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對企業事業單位招工、勞動時間、休息休假制度和女職工、未成年工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十三、刪去第四十五條。
十四、刪去第四十六條。
十五、將第四十七條改為第四十五條,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依據職責劃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及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十六、刪去第四十八條。
十七、將第四十九條改為第四十六條,修改為:「各級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和環境保護等行政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勞動保護工作實施監督和管理。」
十八、刪去第五十三條。
十九、將第五十四條改為第五十條,修改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由安全生產監督、勞動、質量技術監督、衛生、公安和環境保護等行政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二十、將第五十七條改為第五十三條,修改為:「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此外,還對部分條款作了文字、技術修改,並根據本決定對有關條文的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勞動保護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⑩ 江蘇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2021

江蘇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2021
江蘇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2021
《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是經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的。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5/4/2/art_65017_348341.html
我們重點學習2021年江蘇省工傷賠償標准
一、工傷認定情形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 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 患職業病的;
(五) 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 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 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 故意犯罪的;
(二) 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 自殘或者自殺的。
二、工傷認定期限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三、工傷賠償項目
01 1-10級傷殘中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如下:
傷殘等級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
1級傷殘 本人工資×27個月
2級傷殘 本人工資×25個月
3級傷殘 本人工資×23個月
4級傷殘 本人工資×21個月
5級傷殘 本人工資×18個月
6級傷殘 本人工資×16個月
7級傷殘 本人工資×13個月
8級傷殘 本人工資×11個月
9級傷殘 本人工資×09個月
10級傷殘 本人工資×07個月

《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本條例所稱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02 5-10級傷殘中的一次醫療補助金
一次醫療補助金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依據《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二十七條,一次性醫療補助金適用於5-10級傷殘,一次醫療補助金標准如下:
傷殘等級 賠償標准
5級傷殘 20萬元
6級傷殘 16萬元
7級傷殘 12萬元
8級傷殘 8萬元
9級傷殘 5萬元
10級傷殘 3萬元
03 5-10級傷殘中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由單位支付。依據《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二十七條,一次性醫療補助金適用於5-10級傷殘,一次性醫療補助金標准如下:
傷殘等級 賠償標准
5級傷殘 9.5萬元
6級傷殘 8.5萬元
7級傷殘 4.5萬元
8級傷殘 3.5萬元
9級傷殘 2.5萬元
10級傷殘 1.5萬元

1.《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2015)第二十七條規定,患職業病的工傷職工,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發40%。
2. 《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2015)第二十八條規定,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且解除勞動關系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照下列標准執行:不足5年的,按照全額的80%支付;不足4年的,按照全額的60%支付;不足3年的,按照全額的40%支付;不足2年的,按照全額的20%支付;不足1年的,按照全額的10%支付,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除外。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者按照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的,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3. 《江蘇省勞動人事爭議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第十三問,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或第三十九條規定解除五至十級工傷職工勞動合同,是否應當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是工傷職工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工傷保險待遇,是法律基於工傷職工因職業傷害導致勞動能力喪失而要求用人單位應當承擔的就業和醫療方面的經濟補償責任,該責任的承擔與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的原因無關。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或第三十九條規定依法解除與工傷職工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傷職工享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工傷待遇。
如果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的原因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情形,勞動者主張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應予支持。

04 5-6級傷殘中的傷殘津貼

傷殘津貼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同時可以選擇一項以下待遇:

1.如果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可主張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2.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
3.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傷殘等級 傷殘津貼標准
5級傷殘 本人工資×70%
6級傷殘 本人工資×60%

05 1-4級傷殘中的傷殘津貼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傷殘津貼。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第一款第(二)項規定, 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傷殘等級 傷殘津貼標准
1級傷殘 本人工資×90%
2級傷殘 本人工資×85%
3級傷殘 本人工資×80%
4級傷殘 本人工資×80%

(三)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06 停工留薪期工資
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
工傷職工的停工留薪期應當憑職工就診的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或者簽訂服務協議的工傷康復機構出具的休假證明確定。停工留薪期超過12個月的,需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停工留薪期結論為最終結論。
在停工留薪期間,用人單位不得與工傷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關於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二)>的通知》第17條規定, 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的,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其中的「原工資」按照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的平均月工資計算。工資的計算按照《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第62條的規定執行。(《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家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的約定,依法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不包括用人單位承擔的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勞動保護、職工福利和職工教育費用。)
07 護理費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08 伙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09醫療費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10輔助器具費

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輔助器具一般應當限於輔助日常生活及生產勞動之必需,並採用國內市場的普及型產品。
11 工亡情形
1.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2. 2019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故2020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2359×20=847180元。
2020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故2021年度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43834×20=876680元。
3. 蘇人社發[2020]133號《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江蘇省財政廳關於調整工傷保險有關待遇的通知》規定,2020年1月1日起,工傷保險待遇中的喪葬補助金及需要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確定本人工資的所涉及的基數,參照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計發基數7602元/月執行。故2021年工亡喪葬補助金暫定標准為:45612元(7602元×6個月)。待公布2021年計發基數時另行補差調整。

熱點內容
未成年把人打傷了付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1 15:45:46 瀏覽:614
浙江興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21 14:50:32 瀏覽:543
新行政訴訟法法條 發布:2025-01-21 14:10:08 瀏覽:162
刑事訴訟法駁回迴避申請 發布:2025-01-21 13:49:11 瀏覽:929
先學刑事訴訟法還是刑法 發布:2025-01-21 13:42:47 瀏覽:168
學歷證明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21 13:42:40 瀏覽:88
北京司法鑒定機構名冊 發布:2025-01-21 13:12:56 瀏覽:7
年薪百萬律師 發布:2025-01-21 13:12:55 瀏覽:818
太原市法院網 發布:2025-01-21 13:05:50 瀏覽:752
楊祖國律師 發布:2025-01-21 12:31:00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