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森林條例
A. 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林地權屬爭議處理
第十八條林地權屬有爭議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按照以下規定處理:
(一)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鄉、鎮或者縣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二)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在縣級行政區域內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三)跨行政區域的林地權屬爭議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之前,任何一方不得破壞林地及其附著物,不得妨礙林地使用管理現狀。
第十九條尚未取得林權證或者對林權證有爭議的,下列材料可以作為各級人民政府處理林地權屬爭議的證明材料: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頒發的山林權證書、土地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各級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二)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行政部門批准建立林場、苗圃場、自然保護區的文件或者設計任務書;
(三)林地承包經營合同;
(四)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書;
(五)爭議各方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爭議的協議、決定和附圖;
(六)其他證明林地權屬的材料。
第二十條處理林地糾紛,應當有利於保護森林資源,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爭議各方只有一方持有有效證據的,爭議的林地應當明確給持有有效證據的一方;證據中面積與四至不相符的,以四至為准;
(二)對同一爭議有數次協議或者決定的,以最後一次協議或者決定為准;
(三)爭議各方都持有有效證據或者都無有效證據的,在爭議林地內,按照公平、合理、有利於生產管理和林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的原則處理。
B. 貴州省森林防火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森林火災的預防、撲救、災後處置,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科學撲救、積極消滅的方針,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第四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級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森林防火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宣傳培訓、預防巡查、隊伍建設、撲救等工作。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森林防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辦公室設在同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揮機構日常工作,並配備專職人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森林防火工作。第七條縣、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等單位,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森林火災專業或者群眾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村(居)民委員會可以建立森林火災群眾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
森林火災專業、群眾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建設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制定。
森林火災專業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的建立或者撤並,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辦公室備案。第八條森林防火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確定聯防區域,建立森林防火聯防機制,實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森林防火科學研究,推廣運用先進監測手段、防火撲火技術和防火設施設備,提高森林防火能力。第十條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和連續3年未發生森林火災的鄉鎮、轄區內有森林的街道辦事處(社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森林火災的預防第十一條每年2月為全省森林防火宣傳月。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森林防火宣傳,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規、規章和森林防火安全常識,增強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識。
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學校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做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和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劃定森林防火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劃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等區域的特定范圍為常年禁火區。
劃定的森林防火區和常年禁火區應當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全省森林防火期,2月至4月為全省森林高火險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森林防火需要發布命令,調整森林防火期和森林高火險期。市州、縣級人民政府調整森林防火期、森林高火險期,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高溫、乾旱、大風等高火險天氣以及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火災高發時段發布森林禁火令,規定禁火期和禁火區。第十四條森林防火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組織對進入森林防火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森林防火檢查,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礙。第十五條禁止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森林防火區。禁止在森林內吸煙、使用明火、野炊、燃放煙花爆竹、祭祀上墳燒紙、放孔明燈等行為。
森林防火期內,從事燒灰積肥等農業生產性用火,用火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用火之前告知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督促用火單位或者個人採取相關防火措施。第十六條森林防火期內,因防治病蟲鼠害、凍害、搶修設備等特殊情況確需野外用火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向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火申請:
(一)火險等級三級以下;
(二)開設必要的防火隔離帶;
(三)有用火責任人監管用火現場;
(四)預備有應急撲火力量,有撲火及清滅余火工具;
(五)落實其他相關的安全措施。
對符合條件的用火申請,審批機關應當在10日內作出同意用火許可決定,並及時將用火許可情況通報當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對不具備許可條件的,作出不予許可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
C. 貴州省林地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建設良好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林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的林業發展規劃的宜林荒山荒地。第四條使用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林地,增加對林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林地使用效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佔用、轉讓林地和擅自改變林地用途。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林地管理工作的領導,負責組織本條例的實施。
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林地保護、利用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林地保護、利用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林地有關的保護、管理工作。第六條在林地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林業主管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林地權屬管理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林地資源進行調查,建立林地權屬檔案和林地地籍檔案。第八條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權、使用權,由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第九條林權類不動產登記類型包括首次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異議登記、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第十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退耕還林工作,自然資源、林業、農業農村等主管部門對退耕還林地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的,進行首次登記,頒發不動產權屬證書,並依法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土地承包經營合同應當作相應調整。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管理林地承包經營合同。
林地承包經營合同應當使用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規范的合同格式。第十二條國家和農民集體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林地,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包時,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簽訂林地承包經營合同,並由發包方將林地承包經營合同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備案。第十三條林地承包期內,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第三章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第十四條林地權屬有爭議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按照以下規定處理:
(一)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鄉、鎮或者縣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二)單位之間發生的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在縣級行政區域內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三)跨行政區域的林地權屬爭議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之前,任何一方不得破壞林地及其附著物,不得妨礙林地使用管理現狀。第十五條尚未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或者對林權有爭議的,下列材料可以作為各級人民政府處理林地權屬爭議的證明材料: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頒發的山林權證書、林權證、土地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各級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使用土地的文件;
(二)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行政部門批准建立林場、苗圃場、自然保護區的文件或者設計任務書;
(三)林地承包經營合同;
(四)當事人之間依法達成的協議書;
(五)爭議各方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處理爭議的協議、決定和附圖;
(六)其他證明林地權屬的材料。第十六條處理林地糾紛,應當有利於保護森林資源,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爭議各方只有一方持有有效證據的,爭議的林地應當明確給持有有效證據的一方;證據中面積與四至不相符的,以四至為准;
(二)對同一爭議有數次協議或者決定的,以最後一次協議或者決定為准;
(三)爭議各方都持有有效證據或者都無有效證據的,在爭議林地內,按照公平、合理、有利於生產管理和林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的原則處理。
D. 貴州認火氣需要什麼條件嗎
一、辦理條件
2.《貴州省森林防火條例》第三十六條森林火災撲滅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對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撲救情況、事故責任、損失情況等進行調查和評估,形成調查報告,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生跨行政區域的森林火災由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評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調查報告,確定森林火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依法處理。火災損失納入縣級以上人民災害統計和救災范圍。
二、辦理地點
黔南州森林防火中心
E. 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個別條款的決定
一、貴州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
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製造計量器具新產品,必須向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型式批准。」二、貴州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
1、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探礦權人應當在勘查許可證有效期內,依法向登記管理機關報告有關情況,並提供資料;采礦權人應當如實報告有關情況,並提交年度報告。」
2、第二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采礦權申請人領取采礦許可證時,應當向采礦登記機關繳納本年度的采礦權使用費,以後年度的采礦權使用費應當在提交年度報告時繳納。」三、貴州省司法鑒定條例
1、刪除第九條中的「特殊情況下,經登記機關批准可以就某一特定事項接受其他司法鑒定機構的聘請進行司法鑒定活動。」
2、刪除第二十九條第三項。四、貴州省燃氣管理條例
1、刪除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中的「並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列入向社會公布的《貴州省燃氣器具銷售目錄》」。
2、刪除第二十一條第二款。
3、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燃氣器具安裝單位不得為用戶安裝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燃氣器具。」
4、第四十四條第四項修改為:「銷售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且未貼置氣源適配性檢測合格標志的燃氣器具的。」
5、第四十五條第七項修改為:「為用戶安裝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燃氣器具的。」五、貴州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條例
刪除第二十八條第一款中的「更新車輛的,應當報當地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機構核准」。六、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
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在省內跨地區運送遺體的,死者所在單位或者親屬應當持死者身份證明、相關死亡證明、接受地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接收證明,向死亡所在地市、州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出申請,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材料當日內進行審查,審查通過後,死者所在單位或者親屬應當將遺體用殯儀館專用車輛運送。 」七、貴州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
1、刪除第十七條第一款中的「在工程開工前,將有關材料報有管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或者審批」和第二款中的「並將有關材料報有管理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水庫大壩主管部門審批。」
2、刪除第三十三條。八、貴州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
1、刪除第十二條。
2、刪除第二十四條第四項。九、貴州省宗教事務管理條例
1、刪除第十二條第二款。
2、刪除第十八條第二款。
3、刪除第三十七條。
4、刪除第四十二條第二項、第五項、第六項。十、貴州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
第十五條修改為:「以國有森林資源為主體設立的森林公園,其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依法流轉的,應當由國家規定具有相應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評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採取招標方式進行。其中涉及國有土地出讓、轉讓或者改變土地用途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上述法規根據本決定修改後重新公布。
F. 貴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森林、林木、林地流轉行為,保障流轉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林地的使用權人,不改變林地所有權性質和用途,依法將森林、林木的所有權、使用權或者林地使用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他人的行為。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進行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應當遵守本條例。
依法徵收、徵用林地使林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發生轉移的,不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森林、林木、林地流轉工作的領導,為森林、林木、林地流轉工作的開展及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提供經費保障。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全省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監督管理工作。
市、州和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相關的管理工作。第六條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有利於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
(二)不損害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三)依法、自願、有償、公開、公平、誠實信用、平等協商。第七條森林、林木、林地流轉後,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珍貴、瀕危或者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的或者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野生植物以及古樹、名木、大樹的保護義務同時轉移。第八條森林、林木、林地流轉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妨礙森林、林木、林地流轉。
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所得收益歸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佔、截留、挪用、私分。第九條鼓勵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自願聯合,依法組建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以資金、森林、林木、林地、產品、勞力等形式出資或者折資折股入社。第二章流轉范圍、期限及方式第十條森林、林木、林地權屬明確,並依法取得國家統一式樣林權證書的,可以依法流轉。但自然保護區內核心區、緩沖區的森林、林木、林地不得流轉。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生態公益林,在不破壞生態功能、不改變生態公益林性質的前提下,可以採取承包、合資合作、出租的方式,發展林下種養業和森林旅遊業。第十二條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剩餘期限。再次流轉的,不得超過上一次流轉合同約定的剩餘期限。第十三條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轉可以採取承包、轉包、互換、轉讓、出租、抵押、合資合作等方式。自留地、自留山的林地使用權不得抵押、轉讓。
國有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轉,應當依法採用承包、轉包、出租、互換、合資合作的方式,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進行。
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統一經營管理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轉,應當依法採取承包、轉包、出租、抵押、合資合作的方式。第十四條單位或者個人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依法有償取得宜林荒山荒地的林地經營權、使用權,經依法登記取得權屬證書的,可以依法採取轉讓、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第三章流轉程序第十五條森林、林木、林地的流轉,當事人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涉及多個出讓方的,受讓方應當分別與每個出讓方簽訂流轉合同。
流轉合同示範文本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制定。流轉合同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當事人姓名(名稱)、住所;
(二)流轉的森林、林木、林地的座落、四至、面積及示意圖、林種、主要樹種、蓄積量等;
(三)流轉價款和支付方式、支付時間;
(四)流轉期限及起止日期;
(五)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合同期滿時森林、林木、林地的處置方式;
(七)合同有效期內,林地被徵收、徵用,所得補償費用的分配比例及處理方式;
(八)違約責任;
(九)解決爭議的方式;
(十)當事人約定的其他內容。
G. 《貴州省森林防火條例》全文
貴州省森林防火條例
(2013年11月30日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有效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森林火災的預防、撲救、災後處置,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科學撲救、積極消滅的方針,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級簽訂森林防火責任書,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森林防火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宣傳培訓、預防巡查、隊伍建設、撲救等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森林防火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辦公室設在同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指揮機構日常工作,並配備專職人員。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七條縣、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等單位,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森林火災專業或者群眾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村(居)民委員會可以建立森林火災群眾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
森林火災專業、群眾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建設標准,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制定。
森林火災專業綜合應急救援撲救隊伍的建立或者撤並,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辦公室備案。
第八條森林防火工作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確定聯防區域,建立森林防火聯防機制,實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森林防火科學研究,推廣運用先進監測手段、防火撲火技術和防火設施設備,提高森林防火能力。
第十條對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和連續3年未發生森林火災的鄉鎮、轄區內有森林的街道辦事處(社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森林火災的預防
第十一條每年2月為全省森林防火宣傳月。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森林防火宣傳,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規、規章和森林防火安全常識,增強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識。
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學校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做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作。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分布狀況和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劃定森林防火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劃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等區域的特定范圍為常年禁火區。
劃定的森林防火區和常年禁火區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十三條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全省森林防火期,2月至4月為全省森林高火險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森林防火需要發布命令,調整森林防火期和森林高火險期。市州、縣級人民政府調整森林防火期、森林高火險期,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高溫、乾旱、大風等高火險天氣以及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火災高發時段發布森林禁火令,規定禁火期和禁火區。
第十四條森林防火期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組織對進入森林防火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森林防火檢查,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礙。
第十五條禁止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森林防火區。禁止在森林內吸煙、使用明火、野炊、燃放煙花爆竹、祭祀上墳燒紙、放孔明燈等行為。
森林防火期內,從事燒灰積肥等農業生產性用火,用火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用火之前告知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督促用火單位或者個人採取相關防火措施。
第十六條森林防火期內,因防治病蟲鼠害、凍害、搶修設備等特殊情況確需野外用火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向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火申請:
(一)火險等級三級以下;
(二)開設必要的防火隔離帶;
(三)有用火責任人監管用火現場;
(四)預備有應急撲火力量,有撲火及清滅余火工具;
(五)落實其他相關的安全措施。
對符合條件的用火申請,審批機關應當在10日內作出同意用火許可決定,並及時將用火許可情況通報當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對不具備許可條件的,作出不予許可的書面決定並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有森林防火任務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村(居)民委員會和森林林木林地經營單位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護林員履行以下森林防火工作職責:
(一)宣傳森林防火法律、法規、規章和森林防火安全知識;
(二)巡護森林,排查並報告火災隱患;
(三)勸阻並協助查處違反規定的野外用火;
(四)報告森林火情;
(五)協助有關部門調查森林火災案件。
第十八條省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森林火險區劃等級標准,以縣為單位劃定本行政區域的森林火險區劃等級;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森林火險區劃等級標准,以鄉鎮、街道辦事處(社區)為單位確定本行政區域的森林火險區劃等級。
第十九條省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森林防火規劃、全省森林火險區劃等級和實際工作需要,編制全省森林防火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市州、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森林防火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森林防火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森林防火規劃,加強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儲備必要的森林防火物資,根據實際需要整合、完善森林防火指揮信息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共享。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等單位應當按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制定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辦法。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森林資源情況和火險區劃等級標准等,確定森林防火重點單位,並進行重點監督檢查。
第二十二條省、市州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建立航空護林防火基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相關單位參與的航空護林防火協作機制。
第二十三條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林場內景區景點的經營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森林防火責任制,配備必要的森林防火設施和器材,設置森林防火宣傳標語,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教育和安全隱患排查。
第二十四條鐵路、電力線路、通信線路、石油天然氣管道的森林防火責任單位,應當在森林火災危險地段設置固定的森林防火安全警示標志,清除周邊可燃物,並組織人員進行巡護,採取防火措施,定期進行防火安全檢查。
第二十五條在森林防火區依法開辦工礦企業、設立旅遊區或者新建開發區的,應當開設防火隔離帶或者營造生物防火林帶、設置森林防火宣傳標識等森林防火設施,並將森林防火設施的建設納入規劃方案,與該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審查項目時,應當通知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參加,並在項目竣工時通知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參與驗收。
森林周邊的住宅、廠房、易燃易爆場所周圍,應當開辟寬度在10米以上的防火隔離帶或者營造生物防火林帶。
第二十六條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配備森林防火專用車輛和通訊設備。森林防火專用車輛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噴塗標志圖案,安裝警報器和標志燈具。
經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認定的森林防火專用車輛,通過收費公路時,免收車輛通行費;執行森林火災撲救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和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及行人應當讓行,不得穿插超越。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森林火險預警監測及信息發布系統,加強森林火險氣象自動監測站建設,提高森林火險天氣預報、警報的准確率和時效性。
氣象主管機構所屬氣象台站應當加強森林火險氣象監測、森林火險氣象預警、林區防雷、人工增雨的技術研究和業務應用,及時、無償提供森林防火天氣預報和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降低森林火險等級。
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移動、電信、聯通等通信單位,應當根據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配合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無償向社會播發或者刊登森林火險天氣預報和森林防火公益信息。
第二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和侵佔森林防火通道、標志、宣傳碑(牌)、瞭望台(塔)、隔離帶等設施設備,不得干擾依法設置的森林防火專用電台頻率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九條鼓勵和支持森林林木林地經營單位和個人參加森林保險,提高抵禦森林火災風險的能力。對協助辦理森林保險業務的基層林業部門,保險機構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支付一定的工作費用。
第三章森林火災撲救及災後處置
第三十條撲救森林火災,應當及時疏散、撤離受火災威脅的群眾,並做好火災撲救人員的安全防護。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公布本行政區域內的森林防火報警電話。
單位或者個人發現森林火災應當立即報警。接到報警的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核實情況,迅速處置。
第三十二條發生森林火災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啟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當地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按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統一組織和指揮森林火災的撲救。在森林火災現場可以根據需要設立撲火前線指揮部。
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或者應急處置辦法啟動後,當地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應當在核實火災准確位置、范圍以及風力、風向、火勢的基礎上,根據火災現場天氣、地理條件,合理確定撲救方案,劃分撲救地段,確定撲救責任人,並立即趕赴森林火災現場組織指揮撲救。
第三十三條發生在相鄰兩個以上行政區的森林火災,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啟動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組織火災撲救工作,同時,將火災信息告知相鄰的縣級人民政府,並及時向上級森林防火指揮機構報告。上級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接到森林火災報告後,應當啟動聯防機制,協調組織火災撲救工作。
第三十四條接到撲火命令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迅速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撲救。
參加火災撲救的公安消防、武裝部隊、森林火災撲救隊伍等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按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和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做好撲救森林火災的有關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做好自防自救工作。
第三十五條組織撲救森林火災,不得動員殘疾人、孕婦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適宜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人員參加。
第三十六條森林火災撲滅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會同有關部門,對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撲救情況、事故責任、損失情況等進行調查和評估,形成調查報告,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發生跨行政區域的森林火災由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和評估。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調查報告,確定森林火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依法處理。火災損失納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災害統計和救災范圍。
第三十七條森林火災信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揮機構或者其授權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發布。
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散布虛假的森林火災信息。
第三十八條對因參加撲救森林火災受傷、致殘或者死亡的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醫療保障、撫恤;符合烈士評定條件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森林火災撲滅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在當年或者次年採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復火燒跡地森林植被。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揮機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有關規定編制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的;
(二)發生森林火災後,負責人未按照應急預案到森林火災現場組織指揮撲救的;
(三)發現森林火災隱患,未及時下達森林火災隱患整改通知書的;
(四)瞞報、謊報、故意拖延報告森林火災信息的;
(五)發生森林火災,未及時採取森林火災撲救措施的;
(六)對森林火災案件不及時調查處理,對事故責任者遷就姑息的;
(七)不依法履行森林防火職責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未引起森林火災的,鄉、鎮人民政府可以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提請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對個人並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並處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引起森林火災尚不構成犯罪的,責令限期更新造林,對個人處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一)架設輸電線路、電信線路和鋪設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等,產權單位未採取防火措施的;
(二)森林防火期內用火之前未告知所在地村(居)民委員會,進行燒灰積肥等農業生產性用火的;
(三)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森林防火區的;
(四)其他野外違規用火的。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破壞和侵佔森林消防通道、標志、宣傳碑(牌)、瞭望台(塔)、隔離帶等設施設備的,依法賠償損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對個人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以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H. 貴陽市環城林帶建設保護辦法(2019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環城林帶建設,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貴州省森林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環城林帶建設、保護,應當按照規劃進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因地制宜、多渠道籌集資金、建設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相統一。第三條在環城林帶范圍內進行建設、保護、利用、管理等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
環城林帶包括第一環城林帶、第二環城林帶以及其他環城林帶,其范圍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環城林帶的規劃、建設、保護、利用、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等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做好相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城林帶建設、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逐年加大環城林帶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資金的投入,並納入財政預算。
環城林帶特色園區的道路、給排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由市人民政府負責;環城林帶特色園區內的建設保護資金的投入,由投資者負責。第六條鼓勵社會各界投資建設、保護環城林帶。
投資建設、保護環城林帶生態公益林達500畝以上的,擁有該森林的冠名權和優先開發權,並可以授予森林建設榮譽市民或者森林建設模範市民等稱號。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措施,對建設、保護環城林帶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第七條環城林帶建設、保護和開發利用規劃,由市林業主管部門按照環城林帶總體規劃組織編制,經市規劃主管部門審查,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環城林帶規劃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環城林帶建設、保護和開發利用,必須符合規劃要求。第八條經批准用於環城林帶建設的土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確需佔用或者徵用的,經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批。
徵收、徵用環城林帶城市規劃區內的林地,應當按照國家和省的標准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支付林地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復費。審計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森林植被恢復費使用情況的檢查監督。第九條投資建設第二環城林帶所需的國有土地,經批准,可以採取作價入股、合資、合作的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權。
國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出讓給單位和個人進行造林的,可以減免土地出讓金,土地使用權期限可以到50年;達到出讓合同約定的投資金額並符合生態建設條件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期限屆滿後,可以申請續期。第十條在環城林帶范圍內,利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進行造林的,可以通過承包、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期限可以到70年;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轉讓(租)、抵押。
通過拍賣方式取得農村集體所有荒山、荒地使用權,已按照協議開發建設的,保護其合法權益;未按照協議開發建設的,由出讓方依法收回用於環城林帶建設。第十一條環城林帶內的自然環境和森林資源,在符合開發利用規劃、不改變環城林帶林地性質和不破壞林木資源的前提下,可以進行生態旅遊開發利用。第十二條環城林帶范圍內符合退耕還林的坡耕地,應當優先組織實施。退耕還林經驗收合格,按照國家標准兌現補助。
在環城林帶建設期間,應當以環城林帶為重點開展義務植樹,義務植樹的成活率必須達到85%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劃出林地,用於各類紀念林的營造。第十三條建立生態公益林有償管護制度,實行生態公益林有償管護。生態公益林有償管護資金由市、區、縣(市)人民政府籌措。
有償管護實行分級管理,按照權屬落實責任,以現狀兌現補償。第十四條縣級人民政府應當保護環城林帶范圍內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確認所有權、使用權,核發證書。第十五條森林防火期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報批。
發生森林火警、火災,林權所有者、使用者或者其他人員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並組織撲救。
I. 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貴州省森林條例》等四件法規個別條款的決定
一、貴州省森林條例
1.將第十三條第四款修改為:「禁止移植古樹、名木。因科學研究等特殊原因必須移植古樹、名木的,應當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2.將第二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木材運輸證由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核發。植物檢疫證書,由縣級人民政府森林植物檢疫機構核發。」
3.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從事木材經營加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申領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需異地設點經營加工木材的,應當到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辦理有關手續。」二、貴州省產品質量監督條例
將第十四條修改為:「經市、州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計量認證、審查認可並頒發證書的檢驗機構為我省法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三、貴州省食鹽管理條例
1.將第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食鹽的零售實行許可證制度。申請經營食鹽零售業務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當經所在地的縣(區、市)鹽業主管機構審查批准,領取《食鹽零售許可證》,方能從事食鹽零售業務。」
2.將第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小包裝食鹽的加工,必須符合國家質量和衛生標准,並取得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衛生許可證。」
3.將第二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省外運入的食鹽,應當持有國務院鹽業主管機構或者其授權的省鹽業主管機構簽發的食鹽准運證。省內跨市、州運輸食鹽的,應當持有市、州鹽業主管機構簽發的食鹽准運證;市、州內跨縣(區、市)運輸食鹽的,應當持有縣(區、市)鹽業主管機構簽發的食鹽准運證。」四、貴州省計量監督管理條例
1.將第八條修改為:「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單位,應當經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考核合格,取得市、州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頒發的《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頒發的《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方可從事計量器具製造或者修理業務;製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個體工商戶,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考核合格,發給《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方可從事計量器具製造或者修理業務。」
「製造計量器具新產品,應當向市、州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申請型式批准。」
2.將第十二條修改為:「參加重點管理計量器具招標的投標單位和個人,必須提供產品生產企業取得的市、州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頒發的《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或者復印件,其計量器具必須經強制檢定合格,並接受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的監督。」
3.將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和計量中介服務檢測機構,應當取得市、州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頒發的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四件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J. 貴州省森林條例的第二章 植樹造林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按照國家規定對25度以上的坡耕地應當制定退耕還林還草的規劃,並積極組織實施。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認真組織實施植樹造林規劃,落實目標責任制。 植樹造林應當遵守造林技術規程,使用良種壯苗,實行科學造林,保證質量。 縣級人民政府對當年造林情況應當認真組織驗收,核實造林面積。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計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積。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封山育林規劃,對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必須封山育林的地方,落實封山育林管理責任制,搞好封山育林。 單位和個人承包封山育林,對原有林木要進行評估,合理作價,增值分成由雙方議定,簽訂合同。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應當對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和使用的林木種子進行質量監督檢查。 從事林木商品種子生產和經營種子的單位和個人,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部門核發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經營種子的單位和個人憑種子經營許可證到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後方可經營。 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實行年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