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傷保險條例
A. 2021年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什麼辦法
你好:實行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財政補貼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用於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及法律、法規規定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拓展資料: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四條職工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報經辦機構同意,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職工的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及生活護理費;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三)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三十五條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領取傷殘津貼期間,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費。扣除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費後,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B.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2014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職工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不繳納工傷保險費。第三條工傷保險工作應當堅持預防、救治、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傷保險制度。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工傷保險工作的領導,將工傷保險納入政府公共服務事業范圍,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務平台,推進工傷保險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公安、民政、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衛生計生、審計、稅務、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及工會等部門和組織按照各自職責,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相關工作。第五條用人單位按照屬地原則,參加註冊地所在統籌地區工傷保險,依照社會保險登記辦法辦理工傷保險登記。
用人單位有異地分支機構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獨立的繳費單位,向其注冊地經辦機構申請辦理參保登記;用人單位跨統籌地區的,可以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選擇其中一個統籌地區參加工傷保險。
統籌地區可以探索建立用人單位自願參加的多層次補充工傷保險制度。第六條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工會組織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工傷職工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財政補貼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用於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及法律、法規規定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調查等所需工作經費應當由同級財政預算給予保障。第八條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市級統籌,並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未實行省級統籌前,建立省級調劑金制度。省級調劑金用於特大工傷事故工傷保險待遇支付的補貼和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缺口時的調劑。省級調劑金的提取比例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等部門擬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九條統籌地區實行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儲備金按照統籌地區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征繳總額的10%提取,累計總額達到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征繳額的30%時不再提取。
儲備金在發生重大工傷事故或者當期工傷保險基金不足支付時,由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經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核准使用。使用儲備金和省級調劑金後仍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第十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公布的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確定用人單位的年度繳費費率。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並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對工傷保險費的征繳和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財政、審計部門應當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第十二條職工(包括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存在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應當分別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職工受到傷害時工作的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職工被借調期間發生工傷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勞務派遣單位的職工在用工單位期間發生工傷的,由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第三章工傷認定
C. 湖北省工傷保險條例2019全文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關於賠償部分節選,詳情請閱讀全文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已經2014年11月17日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章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四條職工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報經辦機構同意,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職工的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及生活護理費;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三)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三十五條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領取傷殘津貼期間,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費。扣除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費後,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第三十六條五級至十級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聘用合同,或者七級至十級工傷職工勞動合同、聘用合同期滿終止的,分別由工傷保險基金、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22個月,六級傷殘為18個月,七級傷殘為12個月,八級傷殘為10個月,九級傷殘為8個月,十級傷殘為6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34個月,六級傷殘為28個月,七級傷殘為20個月,八級傷殘為16個月,九級傷殘為12個月,十級傷殘為8個月。
依照前款規定享受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待遇的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上(含5年)的,應當享受全額補助金;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每減少1年補助金遞減20%;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享受10%的補助金。
第三十七條工傷職工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後,不再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五級至十級工傷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按照其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並分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
第四十一條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一)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二)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三)拒絕治療的。
停止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在停止支付待遇的情形消失後,自下月起恢復工傷保險待遇,停止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不予補發。
第四十二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第四十三條職工住院治療工傷(含工傷康復治療)期間的伙食、交通、住宿補助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標准,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D. 湖北省 工傷認定流程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一)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二)審核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收到申請人的工傷認定申請後,應及時進行審核,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需要可以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四)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並在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並抄送經辦機構。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E. 武漢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以下簡稱省《辦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應依照《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
跨本市和生產流動性較大的行業在本市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本市從業人員均有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第三條工傷保險基金原則上實行全市統籌。蔡甸、江夏、東西湖、漢南、黃陂、新洲區的工傷保險基金暫由本區統籌,逐步過渡到全市統籌。第四條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市工傷保險工作,其下設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工傷保險事務。
蔡甸、江夏、東西湖、漢南、黃陂、新洲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區的工傷保險工作,其下設的經辦機構具體承辦本區的工傷保險事務。
財政、衛生、地稅、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工傷保險相關的工作。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採取必要措施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或者減少職業病危害。
從業人員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用人單位當年未發生工傷事故或者工傷事故、職業病發生率在本市同行業中屬於最低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予以獎勵。具體獎勵辦法,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擬訂,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二章工傷保險基金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第八條本市根據工傷保險基金支出、工傷發生率和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和浮動檔次。
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和浮動檔次的確定與調整,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衛生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予以公布。第九條用人單位繳費費率,由經辦機構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定的經營范圍對應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用人單位跨行業經營的,按照高風險行業基準費率標准確定;用人單位實際經營范圍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定不一致的,以實際經營所對應的行業基準費率標准確定。第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從業人員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工傷保險費由地方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第十一條工傷保險基金用於支付下列費用:
(一)工傷醫療費;
(二)康復性治療費;
(三)一級至四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
(四)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五)評殘以後的生活護理費;
(六)喪葬補助金;
(七)撫恤金;
(八)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九)輔助器具費;
(十)職業康復費;
(十一)工傷事故預防費;
(十二)工傷認定調查費;
(十三)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四)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其他費用。
前款規定的職業康復費從當年工傷保險基金結余中提取,但提取額不得超過結余額的30%;前款規定的工傷事故預防費、工傷認定調查費、勞動能力鑒定費的提取額,分別不超過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實際征繳總額的8%、4%、4%。第十二條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儲備金制度。儲備金按每年工傷保險基金實際征繳總額的10%提取,直至累計留存總額達到年工傷保險基金實際征繳總額的30%止。
儲備金用於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儲備金不足支付時,可由同級財政墊付。第十三條工傷保險基金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制訂,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三章工傷認定第十四條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F.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是什麼呢
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職工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第三條?工傷保險工作應當堅持預防、救治、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傷保險制度。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工傷保險工作的領導,將工傷保險納入政府公共服務事業范圍,完善工作制度和服務平台,推進工傷保險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公安、民政、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衛生計生、審計、稅務、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及工會等部門和組織按照各自職責,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相關工作。
第五條 用人單位按照屬地原則,參加註冊地所在統籌地區工傷保險,依照社會保險登記辦法辦理工傷保險登記。
用人單位有異地分支機構的,分支機構可以作為獨立的繳費單位,向其注冊地經辦機構申請辦理參保登記;用人單位跨統籌地區的,可以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選擇其中一個統籌地區參加工傷保險。
統籌地區可以探索建立用人單位自願參加的多層次補充工傷保險制度。
第六條 用人單位和職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工會組織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工傷職工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2]
第二章 工傷保險基金
第七條?工傷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財政補貼和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構成,用於支付工傷保險待遇、勞動能力鑒定、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及法律、法規規定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調查等所需工作經費應當由同級財政預算給予保障。
第八條 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市級統籌,並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未實行省級統籌前,建立省級調劑金制度。省級調劑金用於特大工傷事故工傷保險待遇支付的補貼和統籌地區工傷保險基金收支缺口時的調劑。省級調劑金的提取比例和使用管理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等部門擬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條 統籌地區實行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儲備金按照統籌地區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征繳總額的10%提取,累計總額達到當年工傷保險基金征繳額的30%時不再提取。
儲備金在發生重大工傷事故或者當期工傷保險基金不足支付時,由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經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核准使用。使用儲備金和省級調劑金後仍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
第十條?工傷保險費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費率。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公布的行業差別費率及行業內費率檔次,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等情況,確定用人單位的年度繳費費率。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並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對工傷保險費的征繳和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財政、審計部門應當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二條 職工(包括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存在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應當分別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職工受到傷害時工作的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職工被借調期間發生工傷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勞務派遣單位的職工在用工單位期間發生工傷的,由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2]
第三章 工傷認定
第十三條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延長60日。
用人單位未按第一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按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承擔。
第十四條 曾經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未發現患職業病、離開工作崗位後被診斷或鑒定為患職業病的人員,辦理退休手續後或者勞動(聘用)合同期滿或者解除勞動(聘用)合同後,未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可以自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申請工傷認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第十五條 職工工傷發生地與用人單位注冊地、生產經營地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應當向參保所在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應當向單位注冊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六條 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報《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受傷害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明,用人單位依法設立或者注冊登記的文件證明;
(二)勞動合同、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證明材料;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後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第十七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收到工傷認定申請後,應當在15日內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或者《工傷認定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材料不完整的,應當當場或者5日內一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
第十八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認為申請人確需提供下列證明材料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人民法院生效裁決文書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或者其他有效證明;
(二)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負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提交有權機構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決文書,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三)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的,提交有權機構出具的證明或者其他有效證明;因發生事故下落不明,提出因工死亡認定申請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法律文書;
(四)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突發疾病、自醫療機構初次診斷起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記錄和死亡證明;
(五)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六)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及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舊傷復發鑒定證明。
第十九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申請人撤回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認定程序終止。終止工傷認定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向申請人送達《工傷認定終止通知書》。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工傷認定:
(一)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部門的結論為依據,而該結論尚未作出的;
(二)由於不可抗力導致工傷認定難以進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其他需要中止的情形。
中止工傷認定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向申請人送達《工傷認定中止通知書》。中止情形消失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恢復工傷認定程序。中止工傷認定的時間不計入工傷認定時限。
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可以根據需要對申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事故發生在統籌地區以外的,可以委託其他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核實;申請人難以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或者證據的,可以對職工受傷害事實進行調查取證。
G. 湖北省 工傷保險條例
宜昌市的工傷保險條例是按照湖北省工傷保險條例進行的。
《工傷保險條例》地址: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地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H. 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2021
《2020年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
各市、州、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結合我省實際,現就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省政府令第375號,以下簡稱新《辦法》),進一步做好工傷保險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政策體系
(一)工傷保險參保。嚴格落實將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作為安監部門審核安全生產許可證、林業部門核發或年審換發木材經營(加工)批准書前置條件的規定,嚴格落實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作為核發施工許可證(開工報告)的前置條件的規定。農民工較為集中、工傷風險程度較高的建築施工、礦山等企業可以按照項目、產量參加工傷保險,優先辦理參保手續。把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情況作為勞動保障監察和社會保險稽核的重點,並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公示。
(二)工傷認定。對於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沒有爭議的工傷認定申請,可採取簡便快捷的認定程序,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對於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可參照工資支付憑證、工作證、考勤記錄及其他勞動者證言等確認事實勞動關系。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30日內提交有效證明材料,非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逾期未提交的,可以依據受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供的材料進行認定。工傷認定調查應當配備必要的攝影、錄音、錄像等專業器材。
(三)勞動能力鑒定管理。大力推行網上申報、專家鑒定製度。嚴格依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國家標准和《職工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標准(試行)》進行鑒定,確保鑒定結論客觀公正。對卧床不起等行動不便的傷病職工,可以組織專家上門進行勞動能力鑒定。
(四)工傷保險待遇調整。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根據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物價變動和財政承受能力等情況,適時調整工傷職工傷殘津貼、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各地應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做好工傷保險待遇調整、發放工作。已經領取基本養老金或者已經死亡以及按有關規定一次性領取長期待遇終止工傷保險關系的工傷人員,不參加傷殘津貼待遇調整。各地調整工傷保險待遇的政策文件及調整情況應及時報送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備案。
(五)醫療康復。加快建立工傷醫療康復服務網路監控平台,將工傷職工和醫療康復服務機構的就醫診療行為納入網上監控系統,加強對協議機構的管理和工傷醫療康復費的監控。積極推行工傷醫療康復費用網上結算,探索對部分單病種實行定額付費的方式,有效控制工傷醫療康復費用不合理支出,防止過度醫療康復和騙取工傷保險基金現象的發生。
二、全面推進工傷保險事業發展
(一)深入推進工傷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加大工傷保險政策法規宣傳力度,營造有利於擴面征繳的濃厚氛圍。按照職業人群全覆蓋要求,結合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以建築施工項目和家庭服務業、農村企業、互聯網企業為重點,大力實施「同舟計劃」,層層分解擴面任務,細化落實工作責任,確保應保盡保。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則,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依照國家制定的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准確確定用人單位適用的行業分類,科學制定行業基準費率具體標准和費率浮動辦法,合理確定用人單位的費率,依法征繳工傷保險費,確保應收盡收。
(二)扎實開展工傷預防試點工作。堅持預防優先,加強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增強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守法維權意識,促進各項工傷保險政策及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從源頭上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實行工傷保險行業差別費率和單位浮動費率,根據工傷保險基金支繳率和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調整用人單位工傷保險繳費費率,運用經濟杠桿引導用人單位加強工傷預防工作。深入開展工傷預防試點,建立工傷預防部門協作機制,將工傷預防費用列為工傷保險基金支出項目。工傷預防費實行項目管理,探索工傷預防費的績效評估辦法,提高使用效率。工傷預防試點城市在保證工傷保險待遇支付和儲備金儲存的前提下,用於工傷預防的費用控制在本統籌地區上年度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的2%左右。工傷保險預防費使用管理辦法由省人社廳另行制定。
(三)加快構建工傷康復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工傷康復服務項目(試行)》和《工傷康復服務規范(試行)》(修訂版),完善康復治療准入、康復早期介入、康復評估考核、康復治療終結以及先康復治療、後鑒定補償工作機制。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計生、工會、民政、殘聯等醫療和康復資源,採取購買服務方式,建立以省級和區域工傷康復中心為主體、社會醫療康復機構為補充的工傷康復服務體系,提高工傷康復服務水平。
(四)積極推進工傷保險信息化建設。各地應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加快推行網上業務經辦,推動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網上申報,為參保單位及其職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建立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經辦業務間的功能銜接、信息共享的工傷保險信息系統,推進工傷保險統計網上直報。
(五)著力提高工傷保險經辦服務水平。各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應設立登記、征繳、業務、財務、信息、稽核、檔案等管理部門,明確崗位職責,建立管理、服務、監督、考核等工作制度,保證業務經辦規范、便捷、高效、優質。嚴格按照經辦規程開展社會保險登記,工傷保險費征繳,工傷醫療、康復與輔助器具配置管理,工傷待遇審核,工傷待遇和專項費用支付,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稽核監督,權益記錄與服務等經辦業務,實行社會保險費統一征繳和支付。加強人社部門與地稅部門的協調,做好工傷保險有關業務的銜接工作。
三、切實加強對貫徹實施新《辦法》的組織領導
工傷保險工作政策性強,敏感度高,涉及廣大職工和用人單位的切身利益,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各地要加強領導,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做好新《辦法》的培訓、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一)完善工作機制。各地要充分認識推進工傷保險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安排,強化保障措施,形成政府主導、各方參與、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由同級政府負責同志任組長,人社、公安、民政、財政、住建、交通運輸、衛生計生、審計、林業、地稅、工商、安監、工會等部門為成員的工傷保險工作領導小組,完善聯席會議、考核獎懲、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各成員單位責任,及時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級人社部門應發揮牽頭作用,主動做好銜接協調服務工作,並加強工傷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體系建設,依法開展工傷保險參保擴面、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保險經辦業務。各級公安機關應依法對職工交通事故進行調查、認定,及時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供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證明材料。各級財政部門應對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調查等所需經費給予保障。各級衛生計生部門應督促醫療機構依法開展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鑒定和救治工作,及時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供與工傷認定有關的證明材料,並對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提供虛假診斷證明、虛假病歷等行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各級地稅部門應依據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的用人單位繳費金額向用人單位按月徵收工傷保險費,加強征管,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各級工會組織應督促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健全工傷預防制度,對用人單位違反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侵犯工傷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要求其予以糾正。各級民政、交通運輸、審計、工商、安監等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相關工作。
(二)抓好學習培訓。各地要組織工傷保險行政部門、經辦機構、勞動能力鑒定機構等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認真學習新《辦法》,通過有計劃、分層次、多形式地培訓,使工作人員全面准確把握新《辦法》的精神實質和主要內容,自覺貫徹落實。
(三)廣泛開展宣傳。各地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的優勢和作用,全方位開展宣傳工作,普及工傷保險知識,增強廣大職工的維權意識和用人單位遵法守法的自覺性,為新《辦法》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四)完善配套政策。各地要根據新《辦法》的規定和授權,制定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抓緊清理、修改或廢止與新《辦法》不相符合的規范性文件,實現政策和制度的平穩過渡,確保新《辦法》的有效實施。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執行,此前有關規定與本意見不一致的,按本意見執行。
I. 湖北省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
湖北省工傷保險地方性法規現行規定是《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2014年11月17日省專人民政屬府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省政府令第375號發布,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