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水土保持條例
❶ 江蘇省水土保持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土保持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土保持,是指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所採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本條例所稱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能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第三條水土保持工作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實行誰開發利用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制度。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協調機制,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安排專項資金,並組織實施。
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所在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度和考核獎懲制度,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實行水土保持任期責任目標行政首長負責制,並將任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和評價主要負責人工作的重要內容。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土保持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水土保持規劃,負責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驗收,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展水土保持監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農業、林業、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運輸、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土保持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獎勵辦法和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安排資金用於水土保持技術研究,推廣使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培養水土保持科技人才。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公眾水土保持意識。第二章水土保持規劃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每五年組織開展一次全省水土流失調查。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後,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公告。
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公告的內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積、侵蝕類型、分布狀況和流失程度,以及水土流失成因、危害、發展趨勢、防治情況及其效益等。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上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劃定結果,及時組織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並向社會公告。
下列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一)水源涵養區、飲用水水源區;
(二)水庫庫區及其集水區、湖泊保護范圍;
(三)梯田集中分布區;
(四)水土流失微度的山區、丘陵區和平原沙土區;
(五)水土流失潛在危險較大的其他區域。
下列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一)崩塌、滑坡危險區;
(二)荒山荒坡和坡耕地分布集中的地區;
(三)廢棄礦山(場)、採石宕口;
(四)大型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跡地;
(五)水土流失輕度以上的山區、丘陵區、平原沙土區等區域。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劃定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水土保持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後,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實施情況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第十條編制水土保持規劃,應當遵循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的原則,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資源規劃、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編制水土保持規劃過程中採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水土保持規劃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告,公告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❷ 浙江省水土保持條例(2017修正)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土保持及其相關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水土保持工作實行誰開發利用水土資源誰負責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正確處理土地開發利用與水土保持工作的關系。第四條水土保持工作以縣(市、區)人民政府屬地管理為主,實行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水土流失責任終身追究制。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城鄉規劃、交通運輸、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的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積極採取措施,做好本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五年組織一次全省水土流失調查,對重點區域可以根據需要開展調查,調查結果向社會公告。
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公告應當包含下列主要內容:
(一)水土流失面積、侵蝕類型、分布狀況和流失程度;
(二)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其趨勢;
(三)水土流失防治情況及其效益。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依法公告,並設立標志。
水土流失潛在危險較大,對生態安全有重大影響的主要江河源頭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脆弱區以及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禁止開發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
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破壞,水旱災害嚴重,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等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應當避免或者減少生產建設活動;其中,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建設的區域,從其規定。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和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劃定情況,編制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規劃的編制、批准和修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執行。
山區、丘陵區和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的具體范圍,由省水土保持規劃劃定。第九條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電開發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涉及土石方開挖、填築或者堆放、排棄等行為的,應當在規劃中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徵求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和措施等,加大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封育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加強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第十一條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小流域為單元,採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相結合、田間工程與蓄水保土耕作相結合等治理措施,建立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防治體系。
平原區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農村河道或者村為單元,針對溝、河、渠坡面採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等治理措施,建立平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護體系。
城市水土流失治理應當以生態環境治理為主,採用植樹種草、固坡護岸、雨水蓄滲、雨水利用等治理措施,恢復和提高水土保持功能。第十二條以政府直接投資和投資補助、轉貸、貸款貼息等方式建設的水土保持工程,負責實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組織驗收,建立檔案,樹立標志,落實管理主體,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工程運行管護制度。第十三條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水土保持工作。
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水土保持技術。在農林生產中應用先進水土保持技術治理水土流失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取土、挖砂、採石的管理,統籌規劃取土、挖砂、採石地點,規范取土、挖砂、採石行為,預防和減輕水土流失。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從事取土、挖砂、採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動。崩塌、滑坡危險區和泥石流易發區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提出,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依法公告,並設立標志。
❸ 吉林省水土保持條例(2013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與水土保持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水土保持工作實行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開發和利用水土資源,堅持誰開發利用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治理誰補償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領導協調機制,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安排專項資金,並組織實施。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建立年度和領導任期內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市(州)、縣(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農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發展改革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的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做好本轄區的水土保持工作。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把水土保持納入幹部培訓和公眾教育內容,增強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水土保持科學技術研究、試驗和先進技術推廣,提高水土保持科學技術水平,培養水土保持科學技術人才。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土資源、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水土資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為進行制止和舉報。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水土保持工作。對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和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 劃第十一條水土保持規劃應當在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劃定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有關水土保持規劃編制的相關規定和標准,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等特點,遵循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的原則編制。第十二條水土保持規劃應當包括水土流失狀況、水土流失類型區劃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和措施等內容。
水土保持規劃包括對流域或者區域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作出的整體部署,以及根據整體部署對水土保持專項工作或者特定區域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作出的專項部署。
水土保持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資源規劃、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相協調。
編制水土保持規劃,應當徵求有關部門、專家及公眾的意見。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水土保持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後,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跨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規劃應當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後,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水土保持規劃一經批准,應當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都應當遵從水土保持規劃。
經批準的規劃根據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水土流失治理情況需要修改的,應當按照規劃編製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四條有關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城鎮建設、土地開發、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在規劃中單設水土保持專章,提出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的對策和措施,在規劃報請審批前徵求本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五年組織一次全省水土流失調查並公告調查結果,公告前應當將調查結果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並公告本行政區域的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
對水土流失較輕,但水土流失潛在危險程度較高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對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❹ 呼和浩特市水土保持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水土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建設的持續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自然資源開發、生產建設活動及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水土流失,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資源的破壞和損失。
本條例所稱水土保持,是指對水土流失所採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本條例所稱水土資源,是指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成土母質。第四條 水土保持工作實行預防為主,全面規劃,防治結合,加強監督,注重效益的方針;遵循誰開發建設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第五條 土地使用權人必須採取措施保護其使用權范圍內的水土資源,並負責治理因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水務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市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工作,各旗縣區人民政府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水土保持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和旗縣區人民政府的規劃、國土、環境保護、市容、建設、農業、林業、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同同級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土保持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跨旗縣區生產建設項目、市屬開發區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由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土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水土資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為進行舉報和控告。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土保持的宣傳教育工作,鼓勵採用水土保持的先進技術,獎勵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第二章 預防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制度,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組織全民植樹造林、種草,保護植被。
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從事毀林開荒和其他破壞水土資源的行為。第十條 市和旗縣區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調查評價水土資源的基礎上,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水土保持規劃並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
水土保持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同級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水土保持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應當列入市和旗縣區人民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十一條 市和旗縣區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依據水土保持規劃和水土流失狀況,劃定水土保持的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監督管理區及重點治理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進行重點防治。第十二條 在下列區域不得從事挖砂、取土、採石(礦)、採伐林木等損壞植被的活動:
(一)水庫、塘壩水位線以上至第一重山脊以下的區域;
(二)河道及水渠兩側外延100米以內的區域;
(三)鐵路、公路兩側外延50米以內的區域;
(四)崩塌滑坡危險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區域。第十三條 開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旅遊開發區和從事房地產開發;修建鐵路、公路、電力工程、水工程、市政工程及其他基礎設施;從事開礦、採石等土木工程的,開發建設單位必須編報水土保持方案,並持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辦理建設項目其他手續。計劃、國土、規劃等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將水土保持方案作為審批建設項目的必備條件。第十四條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實行分級審批制度。具體審批許可權與程序按照《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定》執行。
水土保持方案未經原審批部門批准不得變更。第十五條 水土保持方案分為《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和《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應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水土流失預測;
(三)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四)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五)方案實施措施及實施方案的資金情況;
(六)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認為需要的其他內容。
《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的內容及格式由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第十六條 市和旗縣區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自接到《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或《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之日起,應於一個月內批復。逾期未批復的,申請單位可以視為批准。
❺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決定(2010)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本條例所稱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不得佔用的耕地。
「基本農田保護區是指為對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而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依照法定程序確定的特定保護區域。」二、將第五條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基本農田的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作為政府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的一項內容,並由上一級人民政府監督實施。」三、將第九條修改為:「基本農田保護區主要包括下列耕地:
「(一)糧、棉、油生產基地;
「(二)城鎮及工礦區所必需的蔬菜生產用地;
「(三)名、特、優、稀作物的生產用地;
「(四)農業科研、教學和推廣部門所必需的試驗田和良種繁育場地;
「(五)本行政區域內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高產、穩產的連片農田;
「(六)有良好的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正在實施改造計劃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產田。
「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范圍、界線,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會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控制指標以鄉(鎮)為單位具體劃定。」四、將第二十四條修改為:「經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負責開墾與所佔基本農田數量與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繳納耕地開墾費,其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五、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建立基本農田建設保護基金。基本農田建設保護基金主要由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部分、閑置費、耕地佔用稅構成。」六、將第三十四條修改為:「故意損壞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的,責令恢復原狀,可以並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本決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❻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的介紹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於1982年6月30日由國務院發布施行。共6章33條。條例規定,水土保持工作的方針是:防治並重,治管結合、因地制宜。
❼ 南昌市城市水土保持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預防和治理城市水土流失,保護城市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保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江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對自然因素和城市建設、生產中等人為活動造成城市規劃區內水土流失所採取的預防和治理措施。第三條本市城市規劃區內水土流失的預防、治理和監督,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堅持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列為重要職責,採取措施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第六條市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未設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區以及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紅谷灘新區、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發展和改革、建設、規劃、國土資源、市政公用、環保、市容、交通、林業、園林綠化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第七條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市水土保持規劃編制城市水土保持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應當與城市功能分區、城市防洪、防沙治沙、水資源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人防工程、園林綠化結合起來,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編制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城市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安排專項資金組織實施。
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城市水土流失的具體情況,提出重點預防保護區、重點監督區、重點治理區,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第九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市水土保持的宣傳教育,鼓勵採用城市水土保持的先進技術。第二章預防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設施管理制度,加強水土保持設施的管理和維護;組織全民植樹種草,擴大植被覆蓋面積。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破壞或者侵佔水土保持設施。
本條例所稱水土保持設施,是指自然或者人為形成的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設施的總稱。第十一條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從事下列行為之一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
(一)開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城市新區或者旅遊開發區;
(二)修建機場、鐵路、公路、水工程;
(三)開辦礦山企業、電力企業和其他大中型工業企業;
(四)涉及水土保持動土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或者動土量超過5萬立方米的建設項目。
水土保持方案應當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編制。第十二條水土保持方案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和國家有關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規、技術規范編制。第十三條水土保持方案由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按照以下規定報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一)佔用土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下的建設項目,報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跨縣、區或者佔用土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項目,按照國家規定報相應級別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十四條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水土保持方案,應當自收到水土保持方案之日起20日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書面答復;逾期未答復的,視為同意;不同意的,應當說明理由。
經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經原審批機關同意,不得變更;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進行設計、施工。
未提交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設項目,環保、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部門不得辦理有關手續。第十五條城市開發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應當盡量避免挖丘平坡,盡可能地維護和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第十六條建設項目中的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❽ 廣東省水土保持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水土保持活動。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的原則,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統一領導,明確本行政區域的水土保持目標,將水土流失防治目標、任務及重點項目等內容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安排專項資金,對水土流失預防治理、水土保持設施驗收與管護和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予以保障。
在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各級人民政府實行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並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土保持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林業、海洋漁業、城市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的水土流失預防、治理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在職責范圍內做好本轄區內的水土保持工作。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流域管理機構在管轄范圍內履行法律、法規和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授予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職責。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水土流失預防治理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溝通協調機制。
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實行信息共享,共同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第六條單位和個人對其生產建設活動的水土保持工作負責,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並依法承擔補償、賠償責任。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各種形式開展水土資源保護、水土流失預防治理等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學知識,增強生產建設單位和社會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鼓勵和支持水土保持科學技術研究,開展水土保持技術推廣、培訓,向生產建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規以及水土保持知識的宣傳。
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開展水土保持公益活動。第二章規劃第八條水土保持規劃應當在調查水土流失情況、科學分析水土保持現狀、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基礎上,遵循統籌協調、分類指導的原則編制。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定期組織開展全省水土流失調查,並公告水土流失面積、侵蝕類型、分布狀況和流失強度等調查結果。
地級以上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開展水土流失調查,調查結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區域水土保持狀況和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予以公告。
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源涵養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及水土流失潛在危險較大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崩崗、岩溶區、坡地侵蝕集中區域以及其他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應當劃定為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水土保持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公開,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水土保持規劃報送批准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向社會公示水土保持規劃草案,公示的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
組織編制機關應當通過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形式徵求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充分研究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在報送批準的材料中附具意見採納情況及說明。第十二條水土保持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水資源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相協調。
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礦產資源和旅遊開發、城鄉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規劃的組織編制機關應當按照水土保持技術規范和標准,提出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對策與措施。
❾ 江蘇省水庫管理條例的解讀
水庫作為防汛防旱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防洪、灌溉、供水、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是有效應對山洪治理和防治乾旱災害的重要抓手,也是保護地表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對保障丘陵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省在水庫的管理和保護工作中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問題。為了加強水庫管理與保護,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水資源有效供給,維護水庫生態環境,規范水庫的開發利用,發揮水庫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11年7月16日,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水庫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八章四十五條,分別對水庫的建設、工程管理、安全運行、開發利用管理、水域與水資源保護等作了規定。本文主要圍繞水庫的安全運行、開發利用、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作一解讀。
明確監管責任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現狀】目前,我省共有在冊水庫908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42座,小型860座),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區,總庫容33.85億立方米。由於水庫建設的投資來自於財政、企業單位和集體經濟組織等不同渠道,因而形成了多種水庫管理模式。同時,不少水庫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護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大量鄉村集體自建的小型水庫,長期以來「只使用、不維護」,有的甚至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給水庫的安全運行帶來了較大隱患,安全責任難以落實。
【對策】條例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建設維護、安全運行、開發利用和水資源保護等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水庫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政府派出機關是其所管轄的水庫的主管單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其轄區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庫的主管單位。水庫主管單位對水庫的運行管理和安全負責。
第五條第一款規定,水庫應當建立管理單位。兩座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小(2)型水庫,可以建立共同管理單位,但每座水庫應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
第二十條規定,水庫安全運行實行政府、主管單位和管理單位三級責任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安全運行負領導責任;水庫主管單位對所管轄水庫的安全運行負主管責任;水庫管理單位對所管理水庫的安全運行負直接責任。
第二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安全運行實施監督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向水庫主管單位提出整改意見。水庫主管單位應當及時組織整改,並將整改情況向水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解讀】為了更好地落實水庫安全管理的責任,保證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條例首先規范了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庫實施監督管理的職責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明確了水庫主管單位,要求水庫建立管理單位,以確保每座水庫都有專職管理人員,並規定了政府、主管單位和管理單位對水庫安全運行的三級責任制。此外,條例還根據不同性質的水庫,對水庫的運行管理、維修養護、人員基本費用、除險加固等經費的解決渠道作了明確規定,並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庫的管理與保護工作,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安全監督檢查,落實安全責任,保障水庫安全運行。
科學制定規劃規范開發利用行為
【現狀】近年來,由於一些地方對水庫的無序、過度開發利用,尤其是利用水庫景觀盲目進行商業開發,給水庫的安全運行帶來了嚴重隱患,導致水庫水質普遍下降。據初步統計,全省有376座水庫的周邊建有高檔賓館、別墅住宅等,從事餐飲休閑、旅遊運動等商業活動,將水庫資源利用至極致,使水庫儼然成了「洗腳盆」,嚴重影響了水庫綜合效益的可持續發揮。
【對策】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在水庫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一)圍墾、填庫、圈圩;(二)建設賓館、飯店、酒店、度假村、療養院或者進行房地產開發;(三)在大壩上修建碼頭、埋設桿(管)線;(四)在大壩上種植根系發達的樹木、墾種、修渠、放牧、堆放物料、晾曬糧草;(五)在水庫水域內炸魚、毒魚、電魚,以及向水庫水域排放污水和棄置廢棄物;(六)擅自在水庫水域內游泳、遊玩、垂釣;(七)其他減少水庫庫容、危害水庫安全以及侵佔、損毀水庫工程設施的活動。
第二十五條規定,在水庫管理范圍內從事開發利用活動,應當符合水庫主管單位編制的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服從水污染防治、防洪安全和水資源保護的總體要求。城鎮建設和發展不得佔用水庫管理范圍。大中型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小型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經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解讀】目前,一些地方對水庫的開發利用存在著重視眼前開發、忽視長遠利益的現象,急功近利傾向嚴重,給水庫的安全運行和水質保護帶來了嚴重威脅。因此,如何規范水庫的開發利用是條例的一個重點。在經過認真調研、多方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條例試圖通過規范在水庫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的活動和從事開發利用活動應當符合水庫開發利用規劃的制度設計,切實解決好水庫的保護與利用問題,以改變當前對水庫開發利用的無序現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加強源頭治理保護水域生態環境
【現狀】目前,全省20%的水庫為居民飲用水水源區或者備用水源區,但一些地方利用水庫水域進行大面積、高密度圍網養殖,大量投放餌料,加快了水體富營養化積累;更有一些地方甚至將廠礦企業規劃建設在水庫的上游集水區域內,造成了水庫水質的下降。據水文監測分析,不少水庫的水質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普遍Ⅱ類降到現在的Ⅲ至Ⅳ,並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已嚴重影響到部分地區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安全,破壞了庫區的生態環境。
【對策】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水庫集水區域內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建設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態保護帶、隔離帶,增強涵養水源功能,防治水土流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庫集水區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大集水區域截污管網覆蓋面,實現雨水、污水分流,配備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設施,並進行集中處理。
第三十一條規定,水庫集水區域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葯使用量。水庫集水區域內的養殖場所應當配套建設沼氣池等廢棄物利用設施,對養殖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循環利用。
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在水庫集水區域內,禁止建設化學制漿造紙、製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項目,其他各類建設項目和生產活動不得影響水庫匯入水量,不得污染水體。
第三十四條規定,禁止在水庫生態保護帶內從事下列活動:(一)設置除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以外的其他排污口;(二)設置廢物回收場、有毒有害物品倉庫、堆棧或者垃圾填埋場;(三)設置高爾夫球場或者從事水上餐飲經營;(四)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五)設置劇毒物質或者危險化學品貯存、運輸設施;(六)其他可能污染水庫水體的活動。
【解讀】水是生命之源。為了從源頭上保護好水庫水質,根據水庫的特殊自然條件,條例明確了在水庫集水區域內政府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了在水庫集水區域內禁止建設的項目和在水庫生態保護帶內禁止從事的活動,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條例還對利用水庫水域從事水產養殖提出了應當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密度,科學投放餌料,在確定的水域內進行的要求。通過這些舉措,切實維護好水庫生態環境,保障和提升水庫水質,以保證飲用水庫水源水的居民能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