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檢驗條例
Ⅰ 江西省船舶建造、監督檢驗管理規定(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適應本省水運事業的發展,使船舶具備安全航行和作業的技術條件,提高水運經濟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在本省從事各類民用船舶(不包括遠洋船舶、漁船、運動賽艇和中央駐省船舶設計建造單位)的設計、建造、維修單位、水運企業和個體戶(聯戶)及其他使用船舶的企、事業單位。第三條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是各類民用船舶新建、改建的主管部門,各級船檢部門是船舶監督檢驗的執行機關。第四條船舶建造實行國家計劃指導下的宏觀控制,積極發展適航、適用和技術先進的各類標准化船舶。第五條船舶監督檢驗工作必須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船舶檢驗方式分為: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審查、建造檢驗、營運檢驗、公證檢驗和船用產品檢驗等。第二章船舶建造第六條新建客運船舶(包括普通客船、高速客船、旅遊船等)和液貨危險品運輸船舶(包括油船、化學品船、液化氣船等),應當依法報相應的交通主管部門批准。第七條民用船舶建造和修理企業(以下簡稱船舶修造廠),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才能從事船舶建造和修理活動。第三章圖紙審查第八條設計部門或建造單位,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方可從事船舶設計活動。
船舶設計單位應當按照設計規范進行設計,並在施工前將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簽字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依法送相應的船檢部門審查批准。第九條船檢部門自收到送審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之日起,20日內將審圖意見函復送審單位,同時抄送船屬單位和上報省船檢部門。所審圖紙和技術文件如需更改,應督促送審單位在底圖上更正,並在藍圖上加蓋合格章,註明批准字型大小和日期。第十條經船檢部門批準的船舶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轉外地建造時,可不必重新送審,但承造單位應將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及船檢部門的審圖意見一並送交建造地船檢部門備查。
凡轉讓的船舶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必須經船檢部門認可,船屬單位應將購得的全套圖紙和證明送交建造地船檢部門備查。第四章建造檢驗第十一條凡在本省(包括為外省)新建、改建各類民用船舶的建造單位,必須在施工前向當地省屬船檢部門辦理申請檢驗手續,提交經審查批準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文件,並嚴格按圖施工,不得擅自更改,在施工過程中如確需修改圖紙,修改部分應報原審批的船檢部門重新審查批准。第十二條船舶建造的監督檢驗,按照國家海事局頒布的《船舶建造檢驗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
對規程要求檢驗的項目,建造單位應在預檢合格後,填寫檢驗申請單位,提前與當地船檢部門商定檢驗日期。經船檢部門驗船師與建造單位質檢人員共同檢驗合格後,由驗船師在檢驗申請單上簽署意見,以資證明。第十三條船舶各種設備安裝完畢後,建造單位必須會同船屬單位和船檢部門對船舶進行傾斜試驗、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並由建造單位向船檢部門提交《船舶技術質量證明書》、竣工圖紙和有關試驗報告等。無上述資料的船舶,船檢部門不予發證。第十四條凡經檢驗的船舶,建造地的船檢部門應填寫《船舶建造檢驗報告》。對技術狀況及各種設備達到規范、規程要求,竣工圖紙資料齊全者,船檢部門應在3日內簽發《船舶檢驗證書》。第十五條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只簽發《臨時檢驗證書》(臨時檢驗證書有效期不超過3個月);
(一)船舶技術狀況基本符合規范,不危及船舶航行安全,但存在待解決的問題;
(二)船舶技術狀況發生變化,可限期解決的;
(三)暫時不宜發給船舶檢驗證書的。第十六條船檢部門應建立被檢驗船舶的技術檔案,主要包括:設計及竣工圖紙、技術文件、審圖意見、船舶技術質量證明書、船舶建造批准文件和製造檢驗報告、檢驗證書副本等。
為外省或外地建造的船舶頒發船舶檢驗證書時,應將該船的技術檔案一並交船籍港的船檢部門歸檔。第十七條省內建造的船舶在取得檢驗證書後,應到船籍港的船檢部門辦理入籍手續,船籍港的船檢部門不再進行初次檢驗,原則上不更改建造地船檢部門核發的船舶檢驗證書。第五章營運檢驗
Ⅱ 漁業船舶檢驗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漁業船舶檢驗管理,規范漁業船舶檢驗行為,保障漁業船舶檢驗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漁業船舶檢驗活動及從事漁業船舶檢驗活動的機構和人員的管理適用本規定。
前款所稱漁業船舶檢驗,是指對漁業船舶和船用產品的強制檢驗。第三條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漁業船舶檢驗和監督管理工作。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負責漁業船舶檢驗監督管理和行業指導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漁業船舶檢驗監管職責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國內漁業船舶檢驗的監督管理。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依照本規定負責有關漁業船舶檢驗工作。第二章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第四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是實施漁業船舶檢驗的機構,包括交通運輸部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和省級、市級、縣級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第五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核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檢驗業務。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業務范圍應當向社會公布。第六條漁業船舶檢驗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檢驗技能,滿足國家有關檢驗人員管理的要求,經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考核合格,方可從事相應的漁業船舶檢驗工作。
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負責統一組織漁業船舶檢驗人員考試,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發放檢驗人員證書。第七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配備與核定的業務范圍相適應符合相關要求的檢驗人員。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組織對檢驗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和不定期持續知識更新培訓。第八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以及漁業船舶檢驗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檢驗工作,並對檢驗結論負責。
漁業船舶檢驗人員開展檢驗工作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第三章檢驗業務范圍第九條交通運輸部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負責遠洋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檢驗業務,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國內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檢驗業務。第十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按照A、B、C、D四類從事漁業船舶檢驗:
(一)A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遠洋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檢驗;
(二)B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國內漁業船舶及相關船用產品的檢驗;
(三)C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內河漁業船舶的檢驗;
(四)D類檢驗機構,可以從事內河12米以下漁業船舶的檢驗。第十一條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根據技術條件對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業務范圍進行核定。省級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業務范圍核定前,應當初步劃分本行政區域內下級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業務范圍,統一向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申請業務范圍核定。第十二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業務范圍變更的,應當向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申請重新核定。第四章強制檢驗第十三條漁業船舶強制檢驗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漁業船舶檢驗技術規范,對漁業船舶和船用產品的安全技術狀況實施的技術監督服務活動。
漁業船舶強制檢驗包括初次檢驗、營運檢驗、臨時檢驗。第十四條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檢驗技術規范開展檢驗,確保檢驗完成時,圖紙符合檢驗技術規范要求、船舶與圖紙相符、證書與實船相符。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開展強制檢驗應當通過核查、審查、檢查(包括抽查、詳細檢查、檢測或試驗等)方式對有關檢驗項目的技術狀況進行確認。第十五條進口的漁業船舶和遠洋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遠洋漁業船舶的營運檢驗和臨時檢驗,由交通運輸部設置的船舶檢驗機構統一組織實施。其他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營運檢驗和臨時檢驗,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負責實施。
漁業船舶的製造地或者改造地與船籍港不一致的,初次檢驗由製造地或者改造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實施;因故不能回船籍港進行營運檢驗、臨時檢驗的漁業船舶,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委託船舶的營運地或者維修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實施檢驗,並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船舶的營運地或者維修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不得拒絕接受委託。第十六條下列漁業船舶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申報初次檢驗:
(一)製造的漁業船舶;
(二)改造的漁業船舶(包括非漁業船舶改為漁業船舶、國內作業的漁業船舶改為遠洋作業的漁業船舶);
(三)進口的漁業船舶。
Ⅲ 請問船舶在什麼情況下復檢需要船檢報告
摘要 國務院令第10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 第七條 中國籍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必須向船舶檢驗機構申請下列檢驗: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漁業船舶的檢驗,保證漁業船舶具備安全航行和作業的條件,保障漁業船舶和漁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污染環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登記和將要登記的漁業船舶(以下簡稱漁業船舶)的檢驗,適用本條例。從事國際航運的漁業輔助船舶除外。
第三條 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漁業船舶檢驗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局(以下簡稱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行使漁業船舶檢驗及其監督管理職能。
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有關的漁業船舶檢驗工作。
各級公安邊防、質量監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漁業船舶檢驗和監督管理工作予以協助。
第四條 國家對漁業船舶實行強制檢驗制度。強制檢驗分為初次檢驗、營運檢驗和臨時檢驗。
第五條 漁業船舶檢驗,應當遵循安全第一、保證質量和方便漁民的原則。
第二章 初次檢驗
第六條——第九條
第六條 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是指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在漁業船舶投入營運前對其所實施的全面檢驗。
第七條 下列漁業船舶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申報初次檢驗:
(一)製造的漁業船舶;
(二)改造的漁業船舶(包括非漁業船舶改為漁業船舶、國內作業的漁業船舶改為遠洋作業的漁業船舶);
(三)進口的漁業船舶。
第八條 製造、改造的漁業船舶,其設計圖紙、技術文件應當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審查批准,並在開工製造、改造前申報初次檢驗。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自收到設計圖紙、技術文件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查決定,並書面通知當事人。
設計、製造、改造漁業船舶的單位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並遵守國家漁業船舶技術規則。
第九條 製造、改造的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應當與漁業船舶的製造、改造同時進行。
用於製造、改造漁業船舶的有關航行、作業和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環境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在使用前應當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使用。
前款規定必須檢驗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的目錄,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條——第十二條
第十條 進口的漁業船舶,其設計圖紙、技術文件應當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審查確認,並在投入營運前申報初次檢驗。進口舊漁業船舶,進口前還應當取得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出具的舊漁業船舶技術評定證書。
第十一條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對檢驗合格的漁業船舶,應當自檢驗完畢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簽發漁業船舶檢驗證書;經檢驗不合格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經檢驗合格的漁業船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其噸位、載重線、主機功率、人員定額和適航區域;不得擅自拆除其有關航行、作業和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環境的重要設備、部件。確需改變或者拆除的,應當經原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核准。
第十二條 進口的漁業船舶和遠洋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由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統一組織實施。其他漁業船舶的初次檢驗,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負責實施;漁業船舶的製造地或者改造地與船籍港不一致的,初次檢驗由製造地或者改造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實施;該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自檢驗完畢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檢驗報告、檢驗記錄等技術資料移交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
第三章 營運檢驗
第十三條——第十五條
第十三條 漁業船舶的營運檢驗,是指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對營運中的漁業船舶所實施的常規性檢驗。
第十四條 營運中的漁業船舶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申報營運檢驗。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根據漁業船舶運行年限和安全要求對下列項目實施檢驗:
(一)漁業船舶的結構和機電設備;
(二)與漁業船舶安全有關的設備、部件;
(三)與防止污染環境有關的設備、部件;
(四)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檢驗項目。
第十五條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自申報營運檢驗的漁業船舶到達受檢地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實施檢驗。經檢驗合格的,應當自檢驗完畢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在漁業船舶檢驗證書上簽署意見或者簽發漁業船舶檢驗證書;簽發境外受檢的遠洋漁業船舶的檢驗證書,可以延長至15個工作日。經檢驗不合格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六條——第十八條
第十六條 漁業船舶經檢驗需要維修的,該船舶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選擇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維修單位。維修漁業船舶應當遵守國家漁業船舶技術規則。
用於維修漁業船舶的有關航行、作業和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環境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在使用前應當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可使用。
第十七條 營運中的漁業船舶需要更換有關航行、作業和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環境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的,該船舶的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遵守本條例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
第十八條 遠洋漁業船舶的營運檢驗,由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統一組織實施。其他漁業船舶的營運檢驗,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負責實施;因故不能回船籍港進行營運檢驗的漁業船舶,由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委託船舶的營運地或者維修地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實施檢驗;實施檢驗的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自檢驗完畢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將檢驗報告、檢驗記錄等技術資料移交船籍港漁業船舶檢驗機構。
第四章 臨時檢驗
第十九條 漁業船舶的臨時檢驗,是指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對營運中的漁業船舶出現特定情形時所實施的非常規性檢驗。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漁業船舶,其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申報臨時檢驗:
(一)因檢驗證書失效而無法及時回船籍港的;
(二)因不符合水上交通安全或者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被責令檢驗的;
(三)具有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特定情形的。
第二十一條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自申報臨時檢驗的漁業船舶到達受檢地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實施檢驗。經檢驗合格的,應當自檢驗完畢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在漁業船舶檢驗證書上簽署意見或者簽發漁業船舶檢驗證書;經檢驗不合格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漁業船舶臨時檢驗的管轄許可權劃分,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關於營運檢驗管轄許可權的規定執行。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六條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漁業船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不得受理檢驗:
(一)設計圖紙、技術文件未經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審查批准或者確認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八條第二款和第九條第二款規定製造、改造的;
(三)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維修的;
(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當報廢的。
第二十四條 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應當在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核定的范圍內開展檢驗業務。
第二十五條 從事漁業船舶檢驗的人員應當經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考核合格後,方可從事相應的漁業船舶檢驗工作。
第二十六條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及其檢驗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漁業船舶檢驗規則,實施現場檢驗,並對檢驗結論負責。
漁業船舶檢驗規則由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制定,經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公布實施
對具有新穎性的漁業船舶或者船用產品,國家尚未制定相應的檢驗規則的,可以適用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認可的檢驗規則。
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一條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對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按照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請復驗。
第二十八條 漁業船舶的檢驗收費,按照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規定的收費標准執行。
第二十九條 漁業船舶的檢驗證書、檢驗記錄、檢驗報告的式樣和檢驗業務印章,由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統一規定。
第三十條 漁業船舶檢驗人員依法履行職能時,有權對漁業船舶的檢驗證書和技術狀況進行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配合。
重大漁業船舶海損事故的調查處理,應當有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參加。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漁業船舶,其所有者或者經營者應當在漁業船舶報廢、改籍、改造之日前7個工作日內或者自漁業船舶滅失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向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注銷其漁業船舶檢驗證書;逾期不申請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自漁業船舶改籍、改造完畢之日起或者漁業船舶報廢、滅失之日起失效,並由漁業船舶檢驗機構注銷漁業船舶檢驗證書:
(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廢的;
(二)中國籍改為外國籍的;
(三)漁業船舶改為非漁業船舶的;
(四)因沉沒等原因滅失的。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漁業船舶未經檢驗、未取得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擅自下水作業的,沒收該漁業船舶。
按照規定應當報廢的漁業船舶繼續作業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收繳失效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強制拆解應當報廢的漁業船舶,並處2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漁業船舶應當申報營運檢驗或者臨時檢驗而不申報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限期申報檢驗;逾期仍不申報檢驗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暫扣漁業船舶檢驗證書。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立即改正,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正在作業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停止作業的,強制拆除非法使用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或者暫扣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使用未經檢驗合格的有關航行、作業和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環境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製造、改造、維修漁業船舶的;
(二)擅自拆除漁業船舶上有關航行、作業和人身財產安全以及防止污染環境的重要設備、部件的;
(三)擅自改變漁業船舶的噸位、載重線、主機功率、人員定額和適航區域的。
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八條
第三十五條 漁業船舶檢驗機構的工作人員未經考核合格從事漁業船舶檢驗工作的,責令其立即停止檢驗工作,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立即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取消檢驗資格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已簽發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無效:
(一)未按照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實施檢驗的;
(二)所簽發的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或者檢驗記錄、檢驗報告與漁業船舶實際情況不相符的;
(三)超越規定的許可權進行漁業船舶檢驗的。
第三十七條 偽造、變造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或者私刻漁業船舶檢驗業務印章的,應當予以沒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業行政執法機構依據職權決定。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財物、其他好處,或者不履行監督職責、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或者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九條 外國籍漁業船舶,其船旗國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檢驗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Ⅳ 船舶檢驗管理的范圍怎麼規定
法律分析:船舶檢驗活動及從事船舶檢驗活動的機構和人員的管理適用於本規定。
法律依據:《船舶檢驗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船舶檢驗管理,規范船舶檢驗服務,保障船舶檢驗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以及我國締結或者加入的相關國際公約,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船舶檢驗活動及從事船舶檢驗活動的機構和人員的管理適用於本規定。本規定所稱船舶檢驗是指對船舶、水上設施、船用產品和船運貨物集裝箱的檢驗。軍用船舶、體育運動船艇、漁業船舶以及從事石油天然氣生產的設施的檢驗,不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船舶檢驗管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負責對船舶檢驗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各級海事管理機構依據各自職責許可權開展船舶檢驗監督工作。
Ⅵ 國際航行船舶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辦法(2018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國際航行船舶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便利國際航行船舶進出我國口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國際航行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口岸檢查辦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國際航行船舶(以下簡稱船舶)是指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的外國籍船舶和航行國際航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船舶。第三條海關總署主管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口岸(以下簡稱口岸)的檢驗檢疫工作。主管海關負責所轄地區的船舶進出口岸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工作。第四條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口岸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實施檢驗檢疫。第二章入境檢驗檢疫第五條入境的船舶必須在最先抵達口岸的指定地點接受檢疫,辦理入境檢驗檢疫手續。第六條船方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船舶預計抵達口岸24小時前(航程不足24小時的,在駛離上一口岸時)向海關申報,填報入境檢疫申報書。如船舶動態或者申報內容有變化,船方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及時向海關更正。第七條受入境檢疫的船舶,在航行中發現檢疫傳染病、疑似檢疫傳染病,或者有人非因意外傷害而死亡並死因不明的,船方必須立即向入境口岸海關報告。第八條海關對申報內容進行審核,確定以下檢疫方式,並及時通知船方或者其代理人。
(一)錨地檢疫;
(二)電訊檢疫;
(三)靠泊檢疫;
(四)隨船檢疫。第九條海關對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船舶應當實施錨地檢疫:
(一)來自檢疫傳染病疫區的;
(二)來自動植物疫區,國家有明確要求的;
(三)有檢疫傳染病病人、疑似檢疫傳染病病人,或者有人非因意外傷害而死亡並死因不明的;
(四)裝載的貨物為活動物的;
(五)發現有嚙齒動物異常死亡的;
(六)廢舊船舶;
(七)未持有有效的《除鼠/免予除鼠證書》的;
(八)船方申請錨地檢疫的;
(九)海關工作需要的。第十條持有我國海關簽發的有效《交通工具衛生證書》,並且沒有第九條所列情況的船舶,經船方或者其代理人申請,海關應當實施電訊檢疫。
船舶在收到海關同意電訊檢疫的批復後,即視為已實施電訊檢疫。船方或者其代理人必須在船舶抵達口岸24小時內辦理入境檢驗檢疫手續。第十一條對未持有有效《交通工具衛生證書》,且沒有第九條所列情況或者因天氣、潮水等原因無法實施錨地檢疫的船舶,經船方或者其代理人申請,海關可以實施靠泊檢疫。第十二條海關對旅遊船、軍事船、要人訪問所乘船舶等特殊船舶以及遇有特殊情況的船舶,如船上有病人需要救治、特殊物資急需裝卸、船舶急需搶修等,經船方或者其代理人申請,可以實施隨船檢疫。第十三條接受入境檢疫的船舶,必須按照規定懸掛檢疫信號,在海關簽發入境檢疫證書或者通知檢疫完畢以前,不得解除檢疫信號。除引航員和經海關許可的人員外,其他人員不準上船;不準裝卸貨物、行李、郵包等物品;其他船舶不準靠近;船上人員,除因船舶遇險外,未經海關許可,不得離船;檢疫完畢之前,未經海關許可,引航員不得擅自將船舶引離檢疫錨地。第十四條辦理入境檢驗檢疫手續時,船方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向海關提交《航海健康申報書》《總申報單》《貨物申報單》《船員名單》《旅客名單》《船用物品申報單》《壓艙水報告單》及載貨清單,並應檢驗檢疫人員的要求提交《除鼠/免予除鼠證書》《交通工具衛生證書》《預防接種證書》《健康證書》以及《航海日誌》等有關資料。第十五條海關實施登輪檢疫時,應當在船方人員的陪同下,根據檢驗檢疫工作規程實施檢疫查驗。第十六條海關對經檢疫判定沒有染疫的入境船舶,簽發《船舶入境衛生檢疫證》;對經檢疫判定染疫、染疫嫌疑或者來自傳染病疫區應當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或者有其他限制事項的入境船舶,在實施相應的衛生除害處理或者註明應當接受的衛生除害處理事項後,簽發《船舶入境檢疫證》;對來自動植物疫區經檢疫判定合格的船舶,應船舶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要求簽發《運輸工具檢疫證書》;對須實施衛生除害處理的,應當向船方出具《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並在處理合格後,應船方要求簽發《運輸工具檢疫處理證書》。
Ⅶ 三無漁船補手續
法律分析:可以申請給漁船辦理手續合法出海。1、漁業船舶應到漁港監督漁船檢驗機構辦理漁業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國籍證書以及漁業船舶檢驗證書 2、捕撈漁船還應到漁政機構辦理捕撈許可證;養殖漁船不需辦理辦理捕撈許可證,但應先取得海域使用證和養殖證。
漁船隻有取得以上船舶手續後方可從事漁業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漁業船舶的檢驗,保證漁業船舶具備安全航行和作業的條件,保障漁業船舶和漁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防止污染環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登記和將要登記的漁業船舶(以下簡稱漁業船舶)的檢驗,適用本條例。從事國際航運的漁業輔助船舶除外。
第三條 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漁業船舶檢驗及其監督管理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局(以下簡稱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行使漁業船舶檢驗及其監督管理職能。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負責有關的漁業船舶檢驗工作。各級公安邊防、質量監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漁業船舶檢驗和監督管理工作予以協助。
第四條 國家對漁業船舶實行強制檢驗制度。強制檢驗分為初次檢驗、營運檢驗和臨時檢驗。第五條漁業船舶檢驗,應當遵循安全第一、保證質量和方便漁民的原則。
Ⅷ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作業的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檢驗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證海上船舶、海上設施具備安全航行、作業的技術條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防止沿海水域環境污染,維護國家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以下簡稱《船檢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以下簡稱船檢局)是依照《船檢條例》及本規定實施各項檢驗工作的主管機關。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水域作業的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以下簡稱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的各項檢驗工作由船檢局設置或指定的船舶檢驗機構(以下簡稱船舶檢驗機構)實施。
外國籍鑽井船,指懸掛外國國旗,具有單體或多體結構的船型或駁船型排水船體,在漂浮狀態下從事鑽井作業的船舶。
外國籍移動式平台,指懸掛外國國旗,為勘探或開發海床下的資源,從事鑽井、開發作業或為此服務的移動式海上結構物。第三條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應持有有效的法定證書、入級證書和根據本規定取得的《檢驗合格證書》。
法定證書,指根據中國法律、法規和中國政府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的規定,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一台必須具備的安全證書、防污染證書、噸位證書、載重線證書、起重設備證書等。第四條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在開始作業之日10天以前,其所有人、經營人或其委託的代理人應向就近的船舶檢驗機構申請作業前檢驗,經檢驗合格並取得《檢驗合格證書》後,方可進行作業。
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的作業期限超過一年的,其所有人、經營人或其委託的代理人應在《檢驗合格證書》簽發之日起一年期限到期之日10天以前,向就近的船舶檢驗機構申請作業期間的定期檢驗。經檢驗合格並簽署後,《檢驗合格證書》繼續有效。
定期檢驗每年進行一次。
《檢驗合格證書》的有效期限根據作業時間或法定證書、入級證書的有效期確定。第五條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的所有人、經營人申請作業前檢驗和作業期間的定期檢驗,應提交書面申請並附上相應的法定證書、入級證書復印件。
書面申請的內容應包括外國籍鑽井船或移動式平台的名稱、呼號、登記港、船級,進入中國沿海水域或到達作業位置的日期、作業期限,申請人名稱、地址、傳真、電話以及擬安排檢驗的時間、地點。第六條申請人應事先做好交驗的各項准備工作,並為檢驗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提供海上交通工具等。第七條船舶檢驗機構根據船檢局公布的《海上移動平台安全規則》(以下簡稱《安全規則》)所確定的檢驗項目,進行作業前檢驗或作業期間的定期檢驗。
申請人應根據檢驗項目要求,向船舶檢驗機構提供相應的資料。第八條船舶檢驗機構發現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的技術條件不符合《安全規則》並確認不能頒發《檢驗合格證書》時,應向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申請人作出必要的改進,滿足船舶檢驗機構要求的,按本規定第五條重新申請相應的檢驗。第九條對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經作業前檢驗合格的,由執行檢驗的船舶檢驗機構簽發《檢驗合格證書》;經作業期間的定期檢驗合格的,由執行檢驗的船舶檢驗機構在原《檢驗合格證書》上簽注。第十條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出現下列情況,《檢驗合格證書》失效,其所有人、經營人或代理人應按本規定向船舶檢驗機構重新申請作業前檢驗:
(一)法定證書和入級證書過期的;
(二)發生影響法定證書和入級證書效力的重大事故的。第十一條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離開中國沿海水域後,《檢驗合格證書》自行失效。第十二條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在中國沿海水域進行拖帶航行,應按照《船檢條例》及其他有關規定向船舶檢驗機構申請拖航檢驗。第十三條船舶檢驗機構實施檢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第十四條對未持有《檢驗合格證書》或持失效的《檢驗合格證書》作業的外國籍鑽井船、移動式平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第十五條本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負責解釋。第十六條本規定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Ⅸ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遼寧省漁業船舶監督檢驗條例》的決定(2004)
一、第十一條修改為:「設計、製造、改造漁業船舶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並遵守國家漁業船舶技術規則。」二、刪除第十九條第(二)項。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遼寧省漁業船舶監督檢驗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海事行政處罰規定(2015)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海事行政處罰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水上海事行政管理,維護水上交通秩序,防止船舶污染水域,根據《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內河水域及相關陸域發生的違反海事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實施海事行政處罰,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實施海事行政處罰,應當遵循合法、公開、公正,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海事行政處罰,由海事管理機構依法實施。第二章內河海事違法行為和行政處罰第一節違反船舶、浮動設施所有人、經營人安全管理秩序第五條違反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安全營運管理秩序,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規定取得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從事航行或者其他有關活動;
(二)隱瞞事實真相或者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
(三)偽造、變造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審核的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
(四)轉讓、買賣、租借、冒用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審核的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第六條違反船舶安全營運管理秩序,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船長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給予扣留船員適任證書6個月至24個月直至吊銷船員適任證書的處罰。
(一)未按規定取得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從事航行或者其他有關活動;
(二)隱瞞事實真相或者提供虛假材料或以其他不正當手段騙取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
(三)偽造、變造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
(四)轉讓、買賣、租借、冒用船舶安全管理證書或者臨時船舶安全管理證書。第七條違反安全營運管理秩序,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嚴重後果的,按以欺騙手段取得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對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經營人取得的安全營運與防污染管理體系符合證明或者臨時符合證明予以撤銷:
(一)不掌控船舶安全配員;
(二)不掌握船舶動態;
(三)不掌握船舶裝載情況;
(四)船舶管理人不實際履行安全管理義務;
(五)安全管理體系運行存在其他重大問題。第二節違反船舶、浮動設施檢驗和登記管理秩序第八條違反《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七條第(一)項的規定,船舶、浮動設施未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擅自航行或者作業的,依照《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責令停止航行或者作業;拒不停止航行或者作業的,暫扣船舶、浮動設施;情節嚴重的,予以沒收。
本條前款所稱未持有合格的檢驗證書,包括下列情形:
(一)沒有取得相應的檢驗證書;
(二)持有的檢驗證書屬於偽造、變造、轉讓、買賣或者租借的;
(三)持失效的檢驗證書;
(四)檢驗證書損毀、遺失但不按照規定補辦;
(五)其他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規定情形的檢驗證書。第九條船舶檢驗機構的檢驗人員違反《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的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嚴重失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按其情節給予警告、暫停檢驗資格或者注銷驗船人員注冊證書的處罰:
(一)超越職權范圍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二)擅自降低規范要求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三)未按照規定的檢驗項目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四)未按照規定的檢驗程序進行船舶、設施檢驗;
(五)所簽發的船舶檢驗證書或者檢驗報告與船舶、設施的實際情況不符。第三節違反內河船員管理秩序第十條違反《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九條的規定,未經考試合格並取得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的人員擅自從事船舶航行或者操作的,依照《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第六十六條和《船員條例》第六十條的規定,責令其立即離崗,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並對聘用單位處以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
本條前款所稱未經考試合格並取得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包括下列情形:
(一)未經水上交通安全培訓並取得相應合格證明;
(二)未持有船員適任證書或者其他適任證件;
(三)持採取弄虛作假的方式取得的船員職務證書;
(四)持偽造、變造的船員職務證書;
(五)持轉讓、買賣或租借的船員職務證書;
(六)所服務的船舶的航區、種類和等級或者所任職務超越所持船員職務證書限定的范圍;
(七)持已經超過有效期限的船員職務證書;
(八)未按照規定持有船員服務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