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1. 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作規定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時,市公安機關可以組織其所屬部門依法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市交通運輸以及其他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道路交通工作。第四條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相協調。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遵循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嚴格監管、單位主動負責、公眾積極參與的原則。第五條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是全社會的責任。
車輛所有人、駕駛人、乘車人、行人以及其他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有依法參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權利和義務。第六條鼓勵道路交通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推廣使用先進的道路交通安全技術、設備;鼓勵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公益活動。
對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交通規劃設計和交通影響評價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綜合交通布局規劃、交通專項規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實現城市規劃建設與城市交通協調發展。第八條綜合交通布局規劃、交通專項規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的編制,應當遵循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暢通的原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保障各種出行方式合理使用道路交通資源,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架、常規公交為網路、計程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一體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網路。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道路,應當科學合理規劃設計,提高通行效率,保障通行安全。
建立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與審查責任追究制度,對道路交通規劃設計存在明顯缺陷,影響交通安全的,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與審查責任追究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條建立交通影響評價制度,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交通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交通影響的交通設計、交通管理方案和措施。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編制、修訂法定圖則和詳細藍圖,在報請批准前,應當轉交市交通運輸部門進行交通影響評價,並根據評價意見作出適當調整。
其他部門編制、修訂對道路交通環境有影響的專項規劃,在報請批准前,應當轉交市交通運輸部門進行交通影響評價,並根據評價意見作出適當調整。
交通影響評價制度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一條新建、改建、擴建大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申報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時,應當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提交交通影響評價報告書。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應當將建設單位提交的交通影響評價報告書徵求市交通運輸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市交通運輸部門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回復意見。
大型建設項目的具體范圍,由市交通運輸部門會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建設等有關部門規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二條新建、改建、擴建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的大型建設項目以外的建設項目,不需要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建設單位在申報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時,應當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提交建設項目道路交通組織設計方案。
建設項目道路交通組織設計方案應當包括紅線范圍內的道路、機動車停放等道路交通組織設計方案以及與建設項目紅線范圍外道路、公共交通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相銜接的道路交通組織設計方案。
建設項目紅線范圍內的道路交通組織設計方案,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根據道路交通設計規范進行審查;對不符合建設項目道路交通設計規范要求的,不予批准。
與建設項目紅線范圍外道路、公共交通以及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相銜接的道路交通組織設計方案,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轉交市交通運輸部門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市交通運輸部門進行審查時,應當徵求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
建設項目道路交通組織設計規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會同市交通運輸部門編制。
2. 蘇州市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內河交通安全管理,維護內河交通秩序,防治船舶污染,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江蘇省內河交通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內河通航水域(長江除外)從事航行、停泊、作業以及其他與內河交通安全有關的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法律、法規對漁業船舶、漁港水域、城市園林水域等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市和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健全內河交通安全管理責任制,根據內河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確定管理機構或者專門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渡船、農用自備船、餐飲船等船舶的安全管理。第四條市和縣級市、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市、縣級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具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內河交通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安監、公安、水利(水務)、農林(漁業)、園林和綠化、建設、旅遊、環保、市容市政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內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二章船舶、浮動設施和船員第五條船舶、浮動設施、船員應當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方可航行或者從事相關活動。第六條船舶、船舶運輸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第七條客船、危險貨物運輸船舶、油船和航行於太湖的運輸船舶應當配備與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聯網的衛星定位系統等設備,並保證正常運行。
船舶在航行時,衛星定位系統發生故障的,應當及時向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報告。第八條船長全面負責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在保障水上人身與財產安全、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具有獨立決定權,並負有最終責任。
不設船長的船舶,由履行相應職責的船員全面負責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的安全。第九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船員的水上交通安全教育,負責船員培訓工作的監督管理。第三章航行、停泊和作業第十條船舶應當盡可能沿本船右舷一側航道航行。
船舶應當按照交通安全標志停泊。遇有前方發生內河交通事故、航道堵塞、水上交通管制以及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船舶需要緊急停泊時,應當沿本船右舷一側依次停泊,不得影響其他船舶的航路。第十一條船舶、浮動設施上從事臨水作業的人員應當穿著救生衣。第十二條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可以根據保障通航安全的實際需要發布通航規定。
船舶進入交通管制區、通航密集區或者航行條件受限的區域,應當遵守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發布的通航規定。申請護航等特種秩序維護的,按照規定向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三條船舶載運貨物應當保證船舶穩性,不得影響駕駛視線。未經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核定並採取必要安全措施的,船舶載運的貨物,甲板以上高度不得超過船舶型深的二分之一,積載寬度不得超出舷外各五十厘米,長度不得超出船身。
船舶拖帶、頂推應當採取單排一列編隊方式,不得使用長纜、獨纜、綁拖等拖帶方式。使用偏纜不得超過拖船寬度的二分之一。第十四條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時,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遮擋、污損、塗改船名和船籍港等船舶標識;
(二)利用非載客船從事載客活動;
(三)不具備夜航條件的船舶夜間航行;
(四)船員酒後從事航行、作業活動;
(五)快速艇作全速回轉或者大舵角轉向等危險操作;
(六)在狹窄彎曲航道、橋梁、船閘引航道等水域停泊;
(七)農用自備船改變用途或者在船舶證件載明的水域外航行。第十五條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在航道沿線的古橋、古駁岸、古碼頭等文物保護單位和古建築的水域,設置限速、禁停等交通安全標志。船舶經過時,應當遵守限速、禁停規定。第十六條設置碼頭、泊位、作業區以及過船設施在進行可行性論證時,應當徵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意見,通過通航安全評估。
碼頭、泊位、作業區以及過船設施所有人、經營人應當按照規范要求設置、維護交通安全標志,並指定專人管理船舶停靠秩序。
客運旅遊碼頭、危險貨物裝卸作業碼頭、水上加油站點等重點碼頭,其所有人、經營人應當安裝與地方海事管理機構聯網的安全監控視頻裝置,並保證正常運行。
3. 銀川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道路上通行的車輛及其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區、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本轄區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交通、建設、城管、規劃和國土資源、教育、財政、農牧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第四條市、縣(區、市)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並模範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服從和配合公安交通警察的管理,並有權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和舉報。第六條市、縣(區、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道路交通管理裝備購置和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建設、維修、更新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應當公開辦事制度、辦事程序,自覺接受社會和公民的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不嚴格執法以及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檢舉、控告。收到檢舉、控告的機關,應當依據職責及時查處。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度,防止和糾正道路交通安全執法中的錯誤或者不當行為。第二章道路與道路交通設施第八條市、縣(區、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道路交通發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發展規劃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並組織實施。第九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參與道路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的編制。
大型公共建築、民用建築以及其他重大建設項目立項前應當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對周邊道路交通安全環境有重大影響的不應立項。第十條在進行道路設計時,有關交通的組織方案、交通安全設施、路口渠化等設計,應當符合公安交通安全管理的規定。道路建設竣工驗收,應當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參加。第十一條未經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道路從事非交通活動。
因工程建設需要佔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設、增設管線設施的,應當事先徵得道路主管部門的同意;影響交通安全的,還應當徵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施工現場應使用圍欄和國家統一的安全警示標志,並設專人監護;
(二)及時清除施工中的障礙物,消除安全隱患;
(三)損壞交通設施的,由施工單位恢復原狀或賠償損失;
(四)跨越道路的管線、廣告牌、橫幅等物體,下沿距地面不得低於5.5米;
(五)道路兩側設置的廣告牌不得與交通信號相類似。
施工作業完畢,經道路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驗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後,方可恢復通行。
道路上的市政設施發生故障需要緊急搶修的,可先行搶修,同時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市政設施管理部門。
對未中斷交通的施工作業道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交通安全監督檢查,維護道路交通秩序。第十二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設置快車道、慢車道、單行線、臨時停車點、停車泊位和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部隊自備的大型客車在市區的通勤路線、站點,並應當向社會公示,其設置以交通信號為准。第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必要、合理和有利道路交通暢通的原則,採取均衡交通流量、分隔車輛通行時間、劃定限制通行區域和核發機動車通行憑證等交通管理措施。第十四條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道路上擅自設置道路交通信號和臨時停車點;不得損毀、移動、塗改交通信號和交通設施;不得攔截、檢查車輛。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道路上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檢查時,應當確保道路暢通,不得逢車必查或者雙向查車。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第一節 機動車第四條機動車的登記,分為注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和注銷登記。第五條初次申領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的,應當向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注冊登記。申請機動車注冊登記,應當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購車發票等機動車來歷證明;
(三)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機動車進口憑證;
(四)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或者免稅憑證;
(五)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機動車注冊登記時提交的其他證明、憑證。
不屬於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規定免予安全技術檢驗的車型的,還應當提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第六條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
(一)改變機動車車身顏色的;
(二)更換發動機的;
(三)更換車身或者車架的;
(四)因質量有問題,製造廠更換整車的;
(五)營運機動車改為非營運機動車或者非營運機動車改為營運機動車的;
(六)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或者遷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的。
申請機動車變更登記,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憑證,屬於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交驗機動車;屬於前款第(二)項、第(三)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同時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
(一)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登記證書;
(三)機動車行駛證。
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內遷移、機動車所有人的姓名(單位名稱)或者聯系方式變更的,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第七條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當及時辦理轉移登記。
申請機動車轉移登記,當事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
(一)當事人的身份證明;
(二)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
(三)機動車登記證書;
(四)機動車行駛證。第八條機動車所有人將機動車作為抵押物抵押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抵押登記。第九條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報廢期滿的2個月前通知機動車所有人辦理注銷登記。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在報廢期滿前將機動車交售給機動車回收企業,由機動車回收企業將報廢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注銷。機動車所有人逾期不辦理注銷登記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公告該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作廢。
因機動車滅失申請注銷登記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交回機動車登記證書。第十條辦理機動車登記的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憑證齊全、有效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辦理登記手續。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的機動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予辦理機動車登記。第十一條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丟失或者損毀,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登記檔案核實後,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補發。第十二條稅務部門、保險機構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辦公場所集中辦理與機動車有關的稅費繳納、保險合同訂立等事項。第十三條機動車號牌應當懸掛在車前、車後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及其掛車、拖拉機及其掛車的車身或者車廂後部應當噴塗放大的牌號,字樣應當端正並保持清晰。
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保險標志應當粘貼在機動車前窗右上角。
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
5. 貴州省機動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對機動車及駕駛員的交通安全管理,維護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機動車是指在道路上行駛的各類汽車、電瓶車、摩托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第三條有機動車的單位、車主、駕駛員和從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機動車維修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機動車及駕駛員交通安全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交通安全工作的領導,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健全交通安全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完善機動車輛交通安全管理體制,對私營、個體車主和駕駛員,應建立交通安全群眾組織,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七條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機動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交通、農機、工商、建設、保險等部門依照職責分工,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做好機動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遵守本條例,在機動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機動車管理第九條單位和個人的機動車輛必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檢驗合格,領取號牌和行駛證後,方准上路行駛。
單位購置的機動車輛不得以個人名義申領牌證;產權屬個人所有的機動車輛不得以單位名義入戶。
使用軍隊、警用機動車輛號牌必須符合國家規定。嚴禁冒領、轉借、買賣、盜用軍隊、警用號牌。第十條有機動車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機動車輛維護、修理制度,保持車況良好、車容整潔,使機動車機件和設備齊全有效。
從事各類汽車、拖拉機維護、修理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分別經縣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農機主管部門批准,取得維護、修理技術合格證書後,方准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從業,並承擔對機動車輛維護、修理的法律責任。第十一條有機動車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公安機關的規定將車輛送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或其指定的機動車檢測單位進行檢驗。檢測單位及車輛檢驗人員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標准對機動車輛及時進行檢驗,並承擔車輛檢驗的法律責任。第十二條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機動車輛的特徵或安裝附加設備,確需安裝、改裝、改型的,必須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辦理審批手續。第十三條單位和個人的汽車(小客車除外)必須在車門外側噴印單位名稱(個體車輛噴印鄉鎮、街道或安全組織名稱),後廂板外側噴印本車放大牌照號;營運性客車還須在車門兩側噴印核定載客人數。第十四條單位和個人的機動車輛過戶、轉籍或變更登記,必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檢驗合格後方准辦法手續,並於七日內到車籍所在縣(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第十五條單位和個人的機動車輛承包(租賃)給個人,必須簽訂有安全行車條款內容的合同,並於七日內持合同書到車籍所在縣(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第十六條單位和個人的營運性客車必須到車籍所在縣(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登記、建檔。轉包、轉租營運性客車必須到縣(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辦理手續。第十七條單位和個人的機動車輛必須按照行駛證上核定的載人數量和載物質量裝載,嚴禁超載和人、貨混載。第十八條單位和個人的機動車輛達到國家規定報廢條件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必須收繳牌證,強制報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轉讓或買賣。第十九條單位和個人機動車輛必須投保第三者責任險;從事營運性客運的還須投保車損險和乘客意外傷害險。對不參加保險或脫保的機動車輛,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不得檢驗。第三章駕駛員管理第二十條機動車駕駛員必須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和安全操作規程,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努力提高駕駛技能,服從交通警察的指揮,接受交通警察的監督管理。第二十一條申請辦理機動車駕駛證的人員,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和參加機動車駕駛學校或訓練班學習培訓,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時和期限,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考試合格,領取駕駛證,方准駕駛車輛。
舉辦機動車駕駛學校、訓練班,必須具備國家規定的條件,並經主管部門審核批准。交通、農機部門負責機動車駕駛培訓的行業管理工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機動車駕駛員的考試發證工作。
機動車駕駛員在道路上培訓,必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並按指定的時間、路線進行。
6. 江蘇省道路交通管理條例(199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暢通,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市區和縣(市)城區的街道以及公共廣場、公共停車場等供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
本條例所稱的車輛,是指在道路上行駛的下列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一)機動車包括各種汽車、電車、摩托車、農用運輸車、拖拉機等;
(二)非機動車包括自行車、三輪車、助力車、殘疾人專用車、人力車、畜力車等。
本條例所稱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是指在道路上設置的交通信號、交通標志、交通標線、護欄和隔離設施。第三條本條例由公安機關負責實施。各級公安機關是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主管機關;公安機關的交通管理部門具體負責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的管理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的交通、建設、農機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協同公安機關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道路交通管理的領導,對支持、協助公安機關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暢通有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對所屬人員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並接受公安機關的監督檢查。
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車輛、行人、乘車人以及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活動的人員,都必須遵守本條例,服從公安機關的管理。第五條公安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職責,確保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
公安機關對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的人員,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
執法人員應當禮貌待人,文明執勤,遵守法紀,秉公執法。第二章車輛與駕駛員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規模、道路狀況和社會需要,協調發展公共汽車、電車、小公共汽車、出租客車和摩托車,逐步淘汰高耗能、低效能、污染超標、安全性能差的交通工具。第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參加對機動車和助力車、殘疾人專用車開發生產的安全技術鑒定。未經鑒定或者鑒定不合格的,不予核發牌證。第八條機動車、駕駛員需要在注冊地以外的市、縣(市)連續行駛、駕駛超過三個月的,應當到駐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登記,接受駐地公安機關的管理。公安機關接到申請後,符合規定手續的,應當在七日內給予辦理。
本市、縣(市)機動車駕駛員持有在外地注冊的機動車駕駛證,需要在本市、縣(市)駕駛機動車的,應當按照規定辦理換證手續。第九條臨時入境的機動車和臨時入境的外國人、華僑及香港、澳門、台灣人員,需要在本省行駛和駕駛機動車的,應當按照規定申領臨時專用號牌、臨時行駛證和臨時駕駛證,並接受公安機關的管理。第十條機動車的個體戶主和承包人,必須投保有效行駛期內的第三者責任險;從事旅客運輸的,還應當投保旅客意外傷害險。第十一條機動車所有權人與行駛證上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一致。嚴禁個人以單位名義領取機動車牌證,或者單位以個人名義領取機動車牌證。
對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必須收繳牌證。第十二條殘疾人駕駛殘疾人專用車必須經過考核,領取專用號牌、行駛證、駕駛證。
非殘疾人不準駕駛殘疾人專用車。第十三條拖拉機不準改裝、組裝或者加大速比。
自行車、三輪車不得安裝機械動力裝置。第十四條機動車不準擅自安裝警報器和標志燈具,特種車輛需要安裝警報器和標志燈具的,必須經公安機關核准。第十五條機動車駕駛員駕駛車輛必須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行駛證,從事營運的還必須攜帶道路運輸證或者城市客運營運證,並將養路費繳訖標志張貼在駕駛室擋風玻璃上。第十六條持民用機動車駕駛證的駕駛員不準駕駛部隊號牌的機動車;持部隊機動車駕駛證的駕駛員不準駕駛民用號牌的機動車。第十七條公安機關對機動車駕駛員的交通安全管理實行年度計分考核制度。第十八條公共汽車、電車的車身前後外側、正門外側應當噴塗或者裝飾線路牌、編號。
城市公共汽車、電車的車身前後不得設置廣告,小公共汽車、出租汽車的車身不得設置廣告。第三章車輛裝載與行駛第十九條客運汽車裝載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準超過行駛證上核定的載人數;
(二)不準裝載易燃、易爆、易污染的物品;
(三)車內載物不準堵塞通道,不準妨礙操作人員操作;
(四)車頂行李架載物,物品捆紮牢固,載質量不準超過出廠核定限度,長度和寬度不準超出行李架。大型客車從行李架底部算起高度不準超過五十厘米,從地面算起高度不準超過四米;小型客車從行李架底部算起高度不準超過三十厘米。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訂)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以漁業為主的漁港和漁港水域(以下簡稱「漁港」和「漁港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船舶、設施和人員以及船舶、設施的所有者、經營者。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是對漁港水域交通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並負責沿海水域漁業船舶之間交通事故的調查處理。第四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漁港是指主要為漁業生產服務和供漁業船舶停泊、避風、裝卸漁獲物和補充漁需物資的人工港口或者自然港灣。
漁港水域是指漁港的港池、錨地、避風灣和航道。
漁業船舶是指從事漁業生產的船舶以及屬於水產系統為漁業生產服務的船舶,包括捕撈船、養殖船、水產運銷船、冷藏加工船、油船、供應船、漁業指導船、科研調查船、教學實習船、漁港工程船、拖輪、交通船、駁船、漁政船和漁監船。第五條對漁港認定有不同意見的,依照港口隸屬關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第六條船舶進出漁港必須遵守漁港管理章程以及國際海上避碰規則,並依照規定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報告,接受安全檢查。
漁港內的船舶必須服從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對水域交通安全秩序的管理。第七條船舶在漁港內停泊、避風和裝卸物資,不得損壞漁港的設施裝備;造成損壞的應當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報告,並承擔賠償責任。第八條船舶在漁港內裝卸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貨物,必須遵守國家關於危險貨物管理的規定,並事先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在指定的安全地點裝卸。第九條在漁港內新建、改建、擴建各種設施,或者進行其他水上、水下施工作業,除依照國家規定履行審批手續外,應當報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批准。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批准後,應當事先發布航行通告。第十條在漁港內的航道、港池、錨地和停泊區,禁止從事有礙海上交通安全的捕撈、養殖等生產活動。第十一條國家公務船舶在執行公務時進出漁港,經通報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可免於檢查。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應當對執行海上巡視任務的國家公務船舶的靠岸、停泊和補給提供方便。第十二條漁業船舶在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申請船舶登記,並取得漁業船舶國籍證書或者漁業船舶登記證書後,方可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第十三條漁業船舶必須經船舶檢驗部門檢驗合格,取得船舶技術證書,方可從事漁業生產。第十四條漁業船舶的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電機員、無線電報務員、話務員,必須經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考核合格,取得職務證書,其他人員應當經過相應的專業訓練。第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漁業船舶船員的技術培訓工作。國營、集體所有的漁業船舶,其船員的技術培訓由漁業船舶所屬單位負責;個人所有的漁業船舶,其船員的技術培訓由當地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第十六條漁業船舶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應當向就近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報告,並在進入第一個港口48小時之內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遞交事故報告書和有關材料,接受調查處理。第十七條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對漁港水域內的交通事故和其他沿海水域漁業船舶之間的交通事故,應當及時查明原因,判明責任,作出處理決定。第十八條漁港內的船舶、設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有權禁止其離港,或者令其停航、改航、停止作業:
(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
(二)處於不適航或者不適拖狀態的;
(三)發生交通事故,手續未清的;
(四)未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或者有關部門交付應當承擔的費用,也未提供擔保的;
(五)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認為有其他妨害或者可能妨害海上交通安全的。第十九條漁港內的船舶、設施發生事故,對海上交通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有權對其採取強制性處置措施。第二十條船舶進出漁港依照規定應當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報告而未報告的,或者在漁港內不服從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對水域交通安全秩序管理的,由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警告、罰款;情節嚴重的,扣留或者吊銷船長職務證書(扣留職務證書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下同)。
8. 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以下簡稱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和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及本條例。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隱患治理、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及道路智能交通建設、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納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所需經費財政應當按規定予以保障。第四條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以及相當於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建設、規劃、交通、環保、城管、教育、農業(農業機械)、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安全監管、城管執法等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道路交通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聘用的道路交通安全協管員在交通警察的組織指揮下,協助交通警察維護道路交通秩序。
鼓勵單位和個人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同級志願服務管理機構的統一組織下,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志願服務,協助交通警察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宣傳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第六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報刊、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媒體發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告、道路交通安全違法信息,提供道路交通安全咨詢和其他依法應當公開的信息。第七條報刊、互聯網、廣播電視等媒體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播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傳。第二章車輛和駕駛人第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和車輛保有量情況,可以對機動車實行道路交通流量控制。第九條機動車應當符合國家和省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准。不符合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予核發檢驗合格標志。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道路交通狀況和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需要,對實施環境保護標志管理的機動車,採取限制區域、限制時間行駛的交通管理措施。具體辦法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條單位和個人使用非本市登記的機動車從事道路營運,或者招用持有非本市核發駕駛證的駕駛人從事機動車駕駛工作的,應當自使用、招用之日起五日內向所在地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第十一條銷售非機動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所在地縣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並定期將非機動車銷售情況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
生產、銷售電動自行車應當符合國家技術標准。第十二條上道路行駛的人力三輪車、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應當按照規定進行登記並懸掛車輛號牌。上道路行駛時,其駕駛人應當攜帶行駛證並保持車輛號牌端正、清晰、完整。車輛號牌或行駛證遺失、損壞的,車輛所有人應當攜帶本人身份證明和車輛,及時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補發。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擅自改變非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徵;
(二)改動、拆除電動自行車限速裝置;
(三)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非機動車號牌、行駛證;
(四)使用其他車輛的號牌、行駛證。第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不予登記的車輛或者機具不得上道路行駛,法律、法規規定不需登記的除外。第十四條禁止在車輛上安裝或者使用妨礙交通安全的光電設備、高音喇叭、大功率音響、可變式號牌或者其他裝置,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章道路通行條件第十五條市、縣(市)人民政府應當鼓勵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並加強對慢行交通系統的研究,保障公眾出行安全、暢通、方便。第十六條道路兩側及隔離帶上設置的管線、照明設施或者種植的植物出現損壞、照明不足、遮擋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等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情形的,交通、建設、城管、電力、綠化、通訊等部門及道路經營養護單位應當及時進行修復或者排除。
橫跨道路設置管線、公益性宣傳牌(欄)、橫幅等設施,不得遮擋路燈、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不得妨礙安全視距或者影響通行。
9. 鄭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維護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市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城市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發展改革、公安、規劃、交通、建設、市政、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城市道路發展規劃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及年度計劃。第四條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規劃、交通、建設、市政、環境保護、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安全生產監督等有關部門和區人民政府應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五條 根據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聘用的道路交通安全協管員,負責協助交通警察維護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進行勸阻。
道路交通安全協管員應當經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培訓合格後,方能上崗。第六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區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建立並落實交通安全制度。
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路等有關單位應當對社會公眾進行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識,發佈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廣告。第七條 從事道路營運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及有關安全規定,在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開展交通安全學習和宣傳教育活動,預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第二章 車輛和駕駛人管理第八條 機動車所有人應當依法申請辦理機動車登記手續。未列入國家機動車產品公告和未經許可進口的機動車,不予登記。第九條 機動車號牌應當懸掛在車前後規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倒置、折疊、重疊、遮擋、塗改、污損或有其他影響號牌識別的行為。
機動車臨時號牌應當粘貼在機動車前窗玻璃內側右上角。第十條 專門用於接送幼兒園兒童及中小學生的客車,應當在駕駛室兩側噴塗核載人數,在車身前後明顯位置噴塗校車字樣,並保持安全技術狀況良好,專車專用。
專門用於接送幼兒園兒童及中小學生的客車駕駛人應當具有三年以上與准駕車型相符的安全駕駛經歷。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幼兒園及中小學校專門用於接送幼兒園兒童及中小學生的客車數量、駕駛人情況進行登記。第十一條 對電動自行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實行登記制度,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二條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記錄並無償提供機動車、機動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錄、累積記分和發生交通事故情況等信息。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或者駕駛人應當經常查詢車輛及其本人的交通安全記錄。聘用機動車駕駛人的,應當要求被聘用人提供交通安全記錄。第三章 道路通行條件第十三條 城市道路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標准設置交通標志、交通標線、交通信號燈等交通信號,並保持清晰、醒目、准確、完好。
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需要,及時增設、調換、更新交通信號。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設置、移動、佔用、損毀、塗改交通標志、交通標線、交通信號燈。第十四條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新開或調整城市公共汽車、長途汽車、旅遊汽車線路、站(點)或者計程車上下客的臨時停靠站(點),應當徵求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妨礙交通安全暢通的,有關單位應當根據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意見及時調整。第十五條 佔用城市道路施工作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門在辦理有關許可手續時,應當徵得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同意:
(一)在交叉路口、單行道、學校周邊道路上施工作業的;
(二)在高架路、城市快速路或者立交橋封閉的機動車道上施工作業的;
(三)在交通流量高峰期施工作業的;
(四)需要中斷交通施工作業的;
(五)其他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形。
因緊急搶修地下設施影響道路交通的,施工單位應當在搶修的同時報告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和市政工程管理機構。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內河交通安全管理,保障船舶、排筏、設施以及人身和財產的安全,以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通航水域航行、停泊、作業的一切船舶、排筏 、設施和人員 ,以及船舶 、排筏 、設施的所有人和經營人(以下簡稱所有人和經營人)。
前款內河通航水域,適用於國境河流中國管轄水域;但是,中國政府同其他國家政府簽有協議或者協定的,按照協議或者協定執行。第三條各級交通管理部門設置的港航監督機構是對內河交通安全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第二章船舶、排筏、設施和人員第四條船舶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方准航行:
一、經船舶檢驗部門檢驗,持有合格的技術證書或者文件;
二、經登記持有船舶國籍證書或者船舶登記證書或者船舶執照;
三、按國家規定必須投保船舶險的船舶,應當持有保險文書或者證明文件;
四、按國家規定配備持有合格職務證書的技術船員、駕長、渡工和其他船員。第五條機動船舶的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無線電報務員或者話務員,應當經過考試,持有合格職務證書。
非機動船舶的駕長、渡工,應當經過考核,持有合格證件。
其他船員應當經過安全教育和專業訓練。第六條竹木排筏應當配備必要的安全航行設備、救生設備和足以保障安全航行的排工。排工配備標准由林業主管部門規定。排頭工應當經過林業部門培訓,持有合格證件。
游覽排筏駕駛人員的管理,由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規定。第七條設施應當按國家規定配備安全設備和人員。第八條船舶應當按國家規定,向主管機關繳納船舶港務費。第三章所有人和經營人第九條所有人和經營人必須遵守本條例和國家有關交通安全的規定。第十條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必須對其所有的或者所經營的船舶、 排筏、 設施的安全負責,並且應當做到下列各項:
一、加強對船舶、排筏、設施的安全技術管理,使之處於適航狀態或者保持良好技術狀況;
二、配備的船員、排工或者人員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任用無合格職務證書或者合格證件的人員擔任船長、輪機長、駕駛員、輪機員、報務員、話務員、駕長、渡工和排頭工;
三、加強對船員、排工和其他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安全教育,不得強令所屬人員違章操作;
四、根據船舶的技術性能、船員條件、限定航區和水文氣象條件,合理調度船舶;五、接受主管機關的監督檢查和管理。第四章航行、停泊和作業第十一條船舶、排筏、設施在內河航行、停泊和作業,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和港航規章。第十二條外國籍船舶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內河港口,必須事先經主管機關批准,並申請指派引航員引航。進出港口和在內河航行期間,必須接受主管機關的檢查和監護。第十三條中國籍船舶進出內河港口,應當辦理船舶進出港簽證或者接受檢查。第十四條船舶進出港口和通過交通管制區、通航密集區或者航行條件受到限制的區域,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或者主管機關公布的特別規定。第十五條除主管機關特別許可外,禁止船舶、排筏進入或者穿越禁航區。第十六條船舶不得超載運輸。嚴禁不具備載客條件的船舶私自搭客。第十七條船舶從事拖帶航行,應當遵守拖航的有關規定。第十八條船舶應當在核定的航區內航行,所採用的航速應當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和不危及其它船舶、排筏、設施的安全。在限制航速的區域內和在汛期高水位期間,應當按照規定的航速行駛。第十九條船舶和排筏停泊,不得妨礙其它船舶、排筏的正常航行和危及設施、堤防的安全。
除無人駁船外,停泊船舶必須留有足以保證船舶安全的船員值班。第二十條在通航河流中人放或者拖運竹木排,應當遵守人放或者拖運竹木排的規定。規定由主管機關會同林業主管部門制定。第二十一條船舶、排筏、設施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主管機關有權禁止其離港,或者令其停航、停止作業、駛向指定地點:
一、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或者港航規章;
二、不適航或者不適拖;
三、發生交通事故後手續未清;
四、未向主管機關或者有關部門交付應承擔的費用,也未提供適當的擔保;
五、有妨礙交通安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