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衛生法律法規題庫

衛生法律法規題庫

發布時間: 2022-07-23 16:15:13

❶ 事業單位醫療衛生類買哪個機構的題好

想考衛生類的事業單位可以看《醫學基礎知識》《臨床醫學》《衛生法律法規》《中葯學》《西葯學知識》《中醫基礎》《護理學知識》《醫學影像學》《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指導用書綜合基礎知識 》等。報考衛生類崗位的考生,筆試內容為:醫療衛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相關法律法規等,滿分為100分。可以購買醫學類的公共基礎知識和醫學基礎知識來看。
(1)衛生法律法規題庫擴展閱讀:一、《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指導用書綜合基礎知識 》適合於各級醫療衛生系統、醫院、疾控中心招考、三支一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招考 。本套叢書在內容編輯上適應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最新變化,體現出醫療衛生系統招聘考試命題的地方特色。二、《醫學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是2009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醫療衛生系統招考通用教材寫組。該書主要講述了醫學專業應知應會的綜合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知識。本套叢書在深入分析、研究省(市)各地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的基礎上,綜合眾多命題專家的命題實踐和命題思路,創造性地將考試的理論知識點與命題實踐相結合,在對知識點的系統歸納總結及預測的基礎上突出展現各類新題、難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以提高考生的應試能力。「以最短的復習時間獲得最好的成績」是每一個考生的心願,本套叢書將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招考的眾多命題研究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匯編成書,指引考生找到正確的備考方法,避免由於輔導教材的選擇不當而誤入歧途。本套叢書不僅集權威性,時效性於一身,而且具有省(市)各級醫療衛生系統招考獨有的地方特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對考生快速提高考試成績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參考資料:

❷ 衛生監督所法律法規有哪些

衛生監督所法律抄法規有襲:《衛生監督員手冊》、《衛生監督工作規范》、《衛生監督稽查工作規范》《食品衛生管理員規范》、《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餐飲業衛生規范》,《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管理規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制定《職業病診斷機構認證程序》、《職業病醫師管理辦法》。《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深海石油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辦法》、《密閉空間作業職業衛生管理辦法》、《職業衛生專家庫管理辦法》

❸ 生活飲用水衛生的基本法律規定有哪些

1 我國現行有關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
1.1 基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2 一般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共九章八十條,其中十條與飲用水關系密切。其內容明確了法定介水傳染病的種類,規定了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供水單位、涉水產品生產企業的法定職責以及失職應負的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雖然沒有直接對飲用水作相應規定,但是部分條文對飲用水的保護有一定的作用,例如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其中,水環境在本法當中屬於被保護的對象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水事活動的基本法, 對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加強水資源管理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和具體措施等制度,從控制水源污染、保障水質安全的角度體現了我國飲用水安全的法律保障。2008年修訂後,在立法宗旨上新增加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規定,並專門增設了「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保護」一章,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
1.3 行政法
國務院頒布了一批與生活飲用水有關的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城市供水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
1.4 地方行政法規
我國一些省、直轄市、自治區因地制宜,制定頒布了一批有關生活飲用水的地方法規和規章,在當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北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上海市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衛生管理辦法》、《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等。
2《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是建設部與衛生部於1996年7月9日以部長令聯合發布的,並於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實施, 標志著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有了專項規章, 對保證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 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2.1《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總則中主要對立法目的、依據、適用范圍以及衛生部與建設部在飲用水衛生監督、衛生管理工作的分工做了明確的規定,同時還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實施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的范圍。鑒於生活飲用水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辦法》針對供水衛生安全方面的問題,以及目前市場上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衛生質量的狀況,規定了對供水單位和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實行衛生許可制度,以保護消費者健康。
2.2 在衛生管理方面,強調了生活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規定了供水單位職責和飲用水衛生許可證制度;對新建、改建、擴建的供水工程項目的選址、設計審查、竣工驗收規定必須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對於生產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質量,以及直接從事供、管理水人員的衛生管理都作了明確規定,並強調設置飲用水源保護區,防止水質污染,以有效地加強水源水的衛生防護。
2.3 為有效地實施衛生監督,本《辦法》明確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實施衛生監督活動中的職責范圍,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管理審批許可權作了原則規定,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進口產品,規定須經衛生部審批後方可進口和銷售。同時還對違反本《辦法》規定的作出了行政處罰規定。另外對幾個專門用語,如「二次供水」、「集中式供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等用語含義作了說明。
3《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對生活飲用水的保護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指從保護人群身體健康和保證人類生活質量出發,對飲用水中與人群健康有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各種因素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量值規定,以及為實現量值所作的有關行為規范的規定,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以一定形式發布的法定衛生標准。
我國政府歷來都十分關心和重視生活飲用水衛生工作,曾多次發布和修改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3.1 1956年制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及1959年、1976年修訂的標准分別包括15項、17項、23項微生物、一般化學和感官指標,著重技術要求,均未列為強制性衛生標准。1985年衛生部組織飲水衛生專家,結合國情並吸取了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質量標准和發達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中的先進部分,制定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85),將水質指標由23項增至35項,由衛生部以國家強制性衛生標准發布,增加了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法律效力
3.2 2006年12月29日國家標准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 5749-2006),這是國家首次對1985年發布的生活飲用水標准進行修訂,這項新標准提出了水質常規指標38項、消毒劑常規指標4項、水質非常規指標64項。與舊標准相比新標准具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加強了對飲用水水質中的有機物、微生物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其中水質指標增加了71項,修訂了8項。二是統一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衛生標准。該標准不僅適用於城鄉各類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同時也適用於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飲用水。三是實現了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標准接軌。新標准水質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上,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水質准則》和歐盟、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國的飲用水標准,並充分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基本實現了飲用水標准與國際接軌。
我國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基本上保護了生活飲用水的安全,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破壞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違法行為。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現行的法律法規已經不能滿足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管的需要,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
4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生活飲用水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的的努力下,我國居民的生活飲用水安全狀況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了解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現狀,才能使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4.1 生活飲用水水源污染日趨嚴重
2005年,全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7%為劣ⅴ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根據第二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結果,按照水功能區劃的標准,目前飲用水源地水功能不達標率達35.6﹪,其中河道不達標率44﹪,湖泊不達標率77﹪,水庫不達標率23﹪;全國1073個城鎮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有25%的水質不達標;地下水水源地水質問題也很嚴重,115個地下水水源地中有35%不合格。除水源地常規水質項目超標外,有毒有機物污染已在一些飲用水水源地檢出,有些地區還相當嚴重【1】。
4.2 飲用水二次污染時有發生
飲用水發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管網輸送過程污染和水貯蓄過程污染。建國以來我國城市輸水管網普遍採用鋼筋混泥土管和鑄鐵管, 混泥土管水泥砂漿抹面容易滲出有害物質, 鑄鐵管使用幾年後會產生銹蝕, 管網連接處密封性能不夠好等有可能導致飲用水管網輸水過程污染【2】。目前城市中低層建築是由自來水廠通過管道直接供水, 而高層建築供水則需通過二次供水設施才能獲得,由於二次供水設施在選址、設計、施工, 以及日常衛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可能導致飲水貯蓄過程污染, 例如飲用水池周圍有污水管道、水箱進出水管位置不合適造成水池內出現死水區、飲用水箱(池)與消防水箱(池)共用、溢泄水管與下水或雨水管線直接連通、通氣孔和檢修口無網罩、蓄水箱(池)蓋未上鎖、無二次消毒設施、水箱(池) 未按規范要求定期進行清洗消毒等都有可能引起水質的惡化。
4.3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低, 飲用水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在全國范圍內的農村地區,相當一部分人仍然以分散式供水為水源,分散式供水以地下水、河水、溝塘水為主, 水質缺乏有效的凈化消毒處理和定期檢驗,衛生得不到保證。一些以地表水為水源的地區, 農村生產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 造成水源有機物和細菌污染嚴重, 給農村飲水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大多數農村水廠設施簡陋、制水功能老化, 管網常有破損或銹蝕, 有的水廠無任何凈水設備, 水質也未消毒而直接供水。另外, 農民的飲用水衛生意識比較淡薄, 而農村又常常是衛生監督和疾病控制的薄弱環節。
5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法律法規存在的主要問題
5.1 生活飲用水相關的法律法規立法滯後
我國現階段屬於「多龍治水」的發展中國家,治水工作由水利部、衛生部、環保總局等14個部門承擔,在飲用水的治理工作上我國顯現出群龍無首,各行其事的態勢,缺乏各部門溝通與協作的聯動機制,從而造成管理上政出多門,信息銜接不通暢,影響對飲用水安全的監督與保障。目前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較少,有關飲用水保護的法律條文分散,體系性不強, 並且法律之間的相互關系沒有理順,內容上還存在著重復之處。例如,在《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負有防止水源枯竭的責任,而在《水法》中也有相同的規定;《水污染防治法》中規定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同樣在《水法》中也對此進行了重復性的規定。我國飲用水保護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相對較多,但是立法層次較低,內容不全面。專業行政規章《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僅為衛生部、建設部的部門規章,法制管理范圍較窄,關鍵的飲用水水源難以管理。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活飲用水衛生立法方面的差距非常明顯。以美國為例,《安全飲用水法》最初是於1974年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其目的是通過對美國公共飲用水供水系統的規范管理,以確保公眾的健康。該法律於1986年和1996年進行修改,要求採取更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庫、泉水和地下水水源。作為美國飲用水保護專項法規的《安全飲用水法》,充分認識到飲用水水源保護的重要性,積極改進飲用水安全系統的籌資,並且特別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公眾信息的收集,上述這幾點都是保證飲用水安全的重要部分。此法採用水源到供水水龍頭全過程的分段保護的方式,來確保飲用水達到國家要求的標准,主要內容包括:(1)《安全飲用水法》應用於美國的每個公共供水系統。目前美國大約有170,000個以上的公共供水系統,他們幾乎為所有的美國人供水。保證這些供水系統的供水安全的責任是由美國環保署、各州、部落、水系統和公眾一起來分擔的。(2)為了保證飲用水的安全,針對水中的污染,《安全飲用水法》建立了多道屏障。這些屏障包括水源保護、水處理、配水系統的一體化和公共信息。公共供水系統負責保證從水龍頭中流出的水中的污染物不超過標准。水系統負責對水進行處理,且必須經常地對於水中特定的污染物做測試,並將結果向州做報告。如果水系統不符合標准,它有責任通知用戶。現在要求供水者為用戶做年度報告。公眾有責任幫助當地的供水者確定需要優先解決問題的順序,為籌資和水系統的改善做決策,並幫助制定保護水源的計劃。(3)《安全飲用水法》的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保護和預防。各州和供水者必須對水源進行評估以確定何處是易受污染的薄弱環節。水系統也可以主動地採用各種計劃來保護他們的流域或水源,各州也可以根據其他法律的合法權力來預防污染【3】。
5.2 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飲用水安全關注較少
目前我國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較為嚴峻,自2000年以來,湖南、江蘇、遼寧、安徽等許多地方都曾發生嚴重的生活飲用水污染事件,造成當地群眾生活飲水困難,危害群眾的身體健康。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是分散式的供水模式,供水衛生情況可想而知,衛生部2010年2月18日透露:經全國愛衛會、衛生部對農村飲用水安全情況進行聯合調查的結果表明,調查水樣中未達到基本衛生安全的超標率是44.36%,而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設備的僅佔29.18%。這說明,我國目前的生活飲用水安全形勢仍然較為嚴峻【4】。農村飲用水安全形勢嚴峻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對農村飲用水安全的關注力度不夠。當前,我國飲用水安全的相關法律規范的規定多注重對城市飲用水安全的保護,而嚴重忽視了廣大農村地區的飲用水保護。例如,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二條明確規定:「本辦法適用於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同時,很多地方性法律規范也將其適用的范圍限定在集中式供水范圍之內,而忽略了分散式供水問題,這就使我國以分散式供水為主的廣大農村地區處於國家和地方的飲用水安全法律規范之外,使農村地區居民的生命健康得不到法律的保護。
5.3 生活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缺失
我國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無論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還是刑事責任與發
達國家相比都比較薄弱,有些法律法規只提出了要求,沒有規定被違反時有關人員應負的法律責任,特別是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政干預行為缺乏約束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突出。許多在法律上已經確立的制度,在實踐中並沒有被很好地執行 ,這也是我國當前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國關於飲用水安全法律責任採用最多的是行政責任,但在行政責任處罰上,還存在著罰款額度不高的問題, 例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修建危害水源水質衛生的設施或進行有礙水源水質衛生的作業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進,並可處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各地衛生部門在近年的監督檢查中發現有的涉及涉水產品的違法行為由於《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中缺少相應的執法依據而無法進行處理。
6 建議
6.1 加強公眾參與制度
生活飲用水安全不能僅僅依靠政府,還需要廣大群眾的廣泛參與,生活飲用水保護領域的公眾參與制度已成為國際社會和大多數國家所普遍接受的准則。國家應建立生活飲用水信息公開制度,保證公民知情權,使公眾切實了解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狀況,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實現,而且公眾對生活飲用水狀況了解的越詳細、越真實,就越能提高公眾保護生活飲用水的意識,越能激勵公眾自覺的防治水污染。
6.2 加快推進生活飲用水安全方面的立法進程
6.2.1 制定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
目前,我國的飲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設還處於不斷健全完善的階段,應從構建完善的飲用水法規體系的角度出發,在理順體制、統一規范的前提下,出台綜合性的《安全飲用水法》
通過此法規范我國在飲用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對飲用水安全進行全過程監控,真正做到依法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一項專門的法律,其立法范圍應包括水資源及水資源的保護、水源污染的防治、生活飲用水安全的配套設施建設、生活飲用水及水源監測與監控,應該特別關注的是農村生活飲用水監管。
6.2.2 修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該辦法自1996年頒布實施後沒有大的變化,其中不少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管需求, 有關部門應抓緊《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修訂案的有關工作。
6.3 完善生活飲用水安全的法律責任
生活飲用水安全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條件,需要法律給予切實有力的保障,因此必須加大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處罰一定要有威懾力,要防止出現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出現。

❹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❺ 衛生行政部門執法的法律法規條例有哪些 衛生行政部門執法的法律法規條例有哪些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修訂)
國家版基本葯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權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66號)
醫療機構校驗管理辦法(試行)
《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64號)
台灣地區醫師在大陸短期行醫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63號)
《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衛生部關於醫療機構審批管理的若干規定》
《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

省級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行政許可程序
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
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

❻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多少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法律中也有關於衛生方面的規定;
行政法規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血液製品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等;
部門規章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全國醫院工作條例》《醫院工作制度》《醫院工作人員職責》《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試行)》《診療科目名錄》《醫師資格考試暫行辦法》《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暫行辦法》《關於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
診療護理規范、常規:診療護理規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是指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全國性行業學(協)會針對本行業的特點,制定的各種標准、規程,如《臨床輸血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院感染論斷標准》《醫院消毒衛生標准》《醫院消毒供應驗收標准》《醫療機構和治療儀器應用規范》等,狹義的是指醫療機構制定的本機構醫務人員進行醫療、護理、檢驗、醫技診斷治療及醫用物品供應等各項工作應遵循的工作方法、步驟。

❼ 傳染病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需要解除依照前款規定採取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常見、多發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可以根據情況決定按照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管理並予以公布,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傳染病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傳染病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和監督管理體系。
第六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傳染病防治及其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傳染病防治工作。
軍隊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
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第八條國家發展現代醫學和中醫葯等傳統醫學,支持和鼓勵開展傳染病防治的科學研究,提高傳染病防治的科學技術水平。
國家支持和鼓勵開展傳染病防治的國際合作。
第九條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願服務和捐贈活動。
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第十條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的公益宣傳。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
醫學院校應當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對在校學生以及其他與傳染病防治相關人員進行預防醫學教育和培訓,為傳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第十一條對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對因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撫恤。
第十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第二章傳染病預防
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開展群眾性衛生活動,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傳染病的防治意識和應對能力,加強環境衛生建設,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各級人民政府農業、水利、林業行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指導和組織消除農田、湖區、河流、牧場、林區的鼠害與血吸蟲危害,以及其他傳播傳染病的動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
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門負責組織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關場所的鼠害和蚊、蠅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第十四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衛生設施,改善飲用水衛生條件,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置。
第十五條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的需要,制定傳染病預防接種規劃並組織實施。用於預防接種的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質量標准。
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實行免費。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兒童的監護人應當相互配合,保證兒童及時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十六條國家和社會應當關心、幫助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時救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
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和疑似傳染病病人,在治癒前或者在排除傳染病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該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第十七條國家建立傳染病監測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傳染病監測規劃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監測計劃和工作方案。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傳染病的發生、流行以及影響其發生、流行的因素,進行監測;對國外發生、國內尚未發生的傳染病或者國內新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第十八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報告傳染病監測信息,預測傳染病的發生、流行趨勢;
(三)開展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及其效果評價;
(四)開展傳染病實驗室檢測、診斷、病原學鑒定;
(五)實施免疫規劃,負責預防性生物製品的使用管理;
(六)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七)指導、培訓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開展傳染病監測工作;
(八)開展傳染病防治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提供技術咨詢。
國家、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對傳染病發生、流行以及分布進行監測,對重大傳染病流行趨勢進行預測,提出預防控制對策,參與並指導對暴發的疫情進行調查處理,開展傳染病病原學鑒定,建立檢測質量控制體系,開展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
設區的市和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方案的落實,組織實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負責本地區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常見病原微生物檢測。
第十九條國家建立傳染病預警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傳染病預防控制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傳染病的監測、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的任務與職責;
(四)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的分級以及相應的應急工作方案;
(五)傳染病預防、疫點疫區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發出的傳染病預警後,應當按照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條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范,防止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和醫院感染。
醫療機構應當確定專門的部門或者人員,承擔傳染病疫情報告、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以及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承擔醫療活動中與醫院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療廢物處置工作。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對醫療機構內傳染病預防工作進行指導、考核,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第二十二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的實驗室和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的單位,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條件和技術標准,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對傳染病病原體樣本按照規定的措施實行嚴格監督管理,嚴防傳染病病原體的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 擴散。
第二十三條采供血機構、生物製品生產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保證血液、血液製品的質量。禁止非法採集血液或者組織他人出賣血液。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使用血液和血液製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因輸入血液、使用血液製品引起經血液傳播疾病的發生。
第二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採取預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傳播。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據各自的職責負責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動物傳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野生動物、家畜家禽,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出售、運輸。
第二十六條國家建立傳染病菌種、毒種庫。
對傳染病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的採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實行分類管理,建立健全嚴格的管理制度。
對可能導致甲類傳染病傳播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菌種、毒種和傳染病檢測樣本,確需採集、保藏、攜帶、運輸和使用的,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二十七條 對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場所和物品,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衛生要求,進行嚴格消毒處理;拒絕消毒處理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強制消毒處理。
第二十八條 在國家確認的自然疫源地計劃興建水利、交通、旅遊、能源等大型建設項目的,應當事先由省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施工環境進行衛生調查。建設單位應當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意見,採取必要的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間,建 設單位應當設專人負責工地上的衛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進行監測。
第二十九條 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飲用水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規范。
飲用水供水單位從事生產或者供應活動,應當依法取得衛生許可證。
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的單位和生產用於傳染病防治的消毒產品,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三章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
第三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行職務的人員發現本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或者發現其他傳染病暴發、流行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或者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內 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
軍隊醫療機構向社會公眾提供醫療服務,發現前款規定的傳染病疫情時,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報告。
第三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第三十二條 港口、機場、鐵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以及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向國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互相 通報。
第三十三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主動收集、分析、調查、核實傳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類、乙類傳染病疫情報告或者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當立即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立即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同時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設立或者指定專門的部門、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時對疫情報告進行核實、分析。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本行政區域內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通報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接到通報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知本單位的有關人員。
第三十五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向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全國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
毗鄰的以及相關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互相通報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以及監測、預警的相關信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中國人民解放軍衛生主管部門發現傳染病疫情時,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通報。
第三十六條 動物防疫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及時互相通報動物間和人間發生的人畜共患傳染病疫情以及相關信息。
第三十七條 依照本法的規定負有傳染病疫情報告職責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采供血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不得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第三十八條國家建立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全國傳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定期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並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傳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傳染病疫情信息應當及時、准確。
第四章疫情控制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採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第四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現傳染病疫情或者接到傳染病疫情報告時,應當及時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傳染病疫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提出劃定疫點、疫區的建議,對被污染的場所進行衛生處理,對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採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並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疫點、疫區進行衛生處理,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疫情控制方案,並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採取措施;
(三)指導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組織、指導有關單位對傳染病疫情的處理。
第四十一條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並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
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
(二)停工、停業、停課;
(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
(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
(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上級人民政府接到下級人民政府關於採取前款所列緊急措施的報告時,應當即時作出決定。
緊急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三條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部分或者全部為疫區;國務院可以決定並宣布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區內採取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緊急措施,並可以對出入疫區的人員、物資和交通工具實施衛生檢疫。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但是,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干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
疫區封鎖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並宣布。
第四十四條 發生甲類傳染病時,為了防止該傳染病通過交通工具及其乘運的人員、物資傳播,可以實施交通衛生檢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緊急調集人員的,應當按照規定給予合理報酬。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能返還的,應當及時返還。
第四十六條 患甲類傳染病、炭疽死亡的,應當將屍體立即進行衛生處理,就近火化。患其他傳染病死亡的,必要時,應當將屍體進行衛生處理後火化或者按照規定深埋。
為了查找傳染病病因,醫療機構在必要時可以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對傳染病病人屍體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屍體進行解剖查驗,並應當告知死者家屬。
第四十七條 疫區中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或者可能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物品,經消毒可以使用的,應當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進行消毒處理後,方可使用、出售和運輸。
第四十八條 發生傳染病疫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派的其他與傳染病有關的專業技術機構,可以進入傳染病疫點、疫區進行調查、採集樣本、技術分析和檢驗。
第四十九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葯品和醫療器械生產、供應單位應當及時生產、供應防治傳染病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鐵路、交通、民用航空經營單位必須優先運送處理傳染病疫情的人員以及防治傳染病的葯品和醫療器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第五章醫療救治
第五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和完善傳染病醫療救治服務網路的建設,指定具備傳染病救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救治任務,或者根據傳染病救治需要設置傳染病醫院。

❽ 衛生法律案例

您可到中國法院網(抄http://www.chinacourt.org)中的案例庫欄目中,其中有一個專門的「醫療糾紛」欄目,裡面或許有您需要的案例,如果查閱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到法律圖書館網站(http://www.law-lib.com)中查詢。
您也可以到衛生部的網站查閱相關信息和規定。

❾ 《世界衛生組織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第一章 目 的

第二章 任 務
第三章 會員與准會員
第四章 機 構
第五章 世界衛生大會
第六章 執行委員會
第七章 秘 書 處
第八章 委 員 會
第九章 會 議
第十章 總 部
第十一章 區域安排
第十二章 預算及開支
第十三章 表 決
第十四章 各國提交的報告
第十五章 法律地位、特惠權、豁免權
第十六章 與其他組織的關系
第十七章 修 正
第十八章 解 釋
第十九章 生 效
本組織法的簽字國以聯合國憲章為依據,宣告下列各項原則為各國人民幸福、和睦與安全的基礎。
健康是身體、精神與社會的全部的美滿狀態,不僅是免病或殘弱。
享受可能獲得的最高健康標準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之一,不因種族、宗教政治信仰、經濟及社會條件而有區別。
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為謀求和平與安全的基礎是有賴於個人的與國家的充分合作。
任何國家在增進和維護健康方面的成就都是對全人類有價值的。
各國在增進健康及控制疾病--特別是傳染病--方面的不平衡發展是一種共同的危害。
兒童的健全發育是為基本重要;在不斷變化的總環境中具有融洽生活的能力,是這種發育所不可缺少的。
在全世界人民中推廣醫學、心理學及其有關知識,對於充分獲得健康是必要的。
群眾的正確意見與積極合作對於增進人民的健康至關重要。
各國政府對人民健康負有一定的責任,唯有採取充分的衛生
各簽字國接受上述原則,並為達成相互間及與其他機構的合作,以增進和維護各國人民的健康起見,同意本組織法,並依照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七條,作為一個專門機構,成立世界衛生組織。
第一章 目 的

第一條
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本組織」)的目的是使全世界人民獲得可能達到的最高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 任 務

第二條
為達到其目的,本組織的任務應為:
1.擔任國際衛生工作的指導與協調主權。
2.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各國政府衛生行政主管,各學術或職業團體、及其所認為適當的其他組織建立並維持有效的關系。
3.根據申請,協助各國政府加強衛生業務。
4.根據各國政府申請,或願予接受的情況下,提供適當的技術援助,並在緊急情況下給予必要的救濟。
5.根據聯合國申請,對特殊組合,例如聯合國託管區人民,提供或協助提供衛生業務與設備。
6.在需要時,設置並維持行政與技術業務,包括流行病學及統計業務。
7.促成並推進消滅流行病、地方病、及其他疾病的工作。
8.必要時,與其他專門機構合作,加強防止意外創傷事故。
9.必要時,與其他專門機構合作,促成增進營養、住宅建設、環境衛生、文娛、經濟或工作的條件、以及其他環境方面的保健工作。
10.促成致力於增進健康的科學與職業團體間的合作。
11.提議國際公約、協定與規章的簽訂及對其他國際衛生事態,提出建議並執行由此授予與本組織目的相一致的各項任務。
12.促進婦幼衛生及福利,並培育其在不斷變化的總環境中具有融洽生活的能力。
13.促進在精神衛生方面的活動,特別是影響人類的和睦關系的活動。
14.促進並執行衛生研究工作。
15.促進醫學、衛生及其有關專業方面的教學與培訓標準的改進。
16.從預防與治療的觀點出發,必要時同其他專門機構合作,對各項足以影響公共衛生與醫療保健的行政管理及社會設施的技術,包括醫院業務及社會安全方面進行研究並提出報告。
17.提供衛生領域的情報,咨詢及協助。
18.協助培養各國人民對於衛生問題的正確輿論。
19.根據需要,制定並修訂有關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實施方面的國際定名。
20.按需要,規定診斷程序標准。
21.發展、建立、並促進食品、生物製品、葯物、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國際標准。
22.總之,採取各種必要措施,達到本組織的目的。
第三章 會員與准會員

第三條
所有國家均有資格參加本組織為會員。
第四條
聯合國各會員,按本組織第十九章規定,並依照各該國立法程序簽署或以其他方式接受本組織法者,均得為本組織會員。
第五條
應邀派遣觀察員出席一九四六年在紐約召開的國際衛生會議的各國政府,在本組織首屆衛生大會召開前根據本組織法第十九章規定並依各該國立法程序簽署或以其他方式接受本組織法者,均得為本組織會員。
第六條
在不違背本組織根據組織法第十六章規定與聯合國所達成的任何協議的情況下,凡未能依照本組織法第四、五兩條規定參加為會員者,均可申請為會員,經衛生大會以過半數通過即可為本組織會員。
第七條
會員不能履行承擔本組織會費的義務或有其他特殊情況時,衛生大會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可停止該會員的表決權及會員所應得的受益與權利。但衛生大會也有權恢復該會員的表決權與受益權。
第八條
不能自行負責處理國際關系的領土或領土群,經負責對該領土或領土群國際關系的會員國或政府當局代為申請,並經衛生大會通過,得為本組織准會員。出席衛生大會的准會員代表,應具有衛生技術方面的能力,並應由該領土或領土群的本地人中選出代表。准會員權利與義務的性質及其范圍由衛生大會決定。
第四章 機 構

第九條
本組織的工作由下列機構執行:
1.世界衛生大會(以下簡稱衛生大會);
2.執行委員會(以下簡稱執委會);
3.秘書處。
第五章 世界衛生大會

第十條
衛生大會由各會員的代表組成。
第十一條
各會員的代表最多不得超過三人。其中一人應由會員指定為首席代表。這些代表應就衛生領域內技術能力最強的人員中選拔,並以能代表該會員的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為合宜。
第十二條
副代表及顧問可隨同代表出席。
第十三條
衛生大會每年舉行一次例會,必要時得召開特別會議。特別會議應在執委會或多數會員的要求下召開。
第十四條
衛生大會在每年例會中應選定下屆例會在某一國家或地區舉行,具體開會地點由執委會最後決定。每次特別會議的召開地點亦由執委會決定。
第十五條
執委會經與聯合國秘書長商洽後,決定每屆年度例會及特別會議的召開日期。
第十六條
衛生大會於每屆年度例會開始時應選出主席及其他職員,其任期至繼任人被選出時為止。
第十七條
衛生大會應自行制定議事規程。
第十八條
衛生大會的任務如下:
1.決定本組織的政策。
2.選定派遣代表參加執委會的會員。
3.任命總幹事。
4.審查執委會與總幹事的工作報告及業務活動,並指示執委會關於應需採取行動、調查研究或報告的事項。
5.設置本組織工作所必需的各種委員會。
6.監督本組織的財務政策,並審查和通過預算。
7.指示執委會及總幹事,就衛生大會認為適當的任何衛生事項,提請各會員、各政府或非政府的國際組織給予注意。
8.邀請與本組織職責有關的任何國際的或全國性的組織,政府的或非政府的組織派遣代表,在衛生大會所指定的條件下,參加衛生大會、委員會、或由衛生大會召開的會議,但無表決權。至於全國性的組織,須經有關政府同意後始得邀請。
9.考慮聯合國大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安全理事會或託管理事會所提出的有關衛生問題的建議,並向其報告本組織就上項建議所採取的步驟。
10.根據本組織與聯合國的協定,向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提出報告。
11.提倡並指導本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有關衛生的研究工作。自行設立研究機構,或經會員國政府同意與其官方的或非官方的機構合作進行。
12.設置其他必要的機構。
13.採取其他適當的行動以進一步實現本組織的目的。
第十九條
衛生大會有權通過有關本組織職權范圍內的任何公約或協定。通過此項公約或協定,須經衛生大會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決定。經各個會員依照各該國立法程序予以接受後,此項公約或協定即可生效。
第二十條
各會員在上述公約或協定通過後十八個月內,應採取步驟,決定是否接受,並通知總幹事。如於規定期限內不接受此項公約或協定,應書面聲述其不接受的理由。如已接受,會員應同意按照第十四章的規定,向總幹事提出年度報告。
第二十一條
衛生大會有權通過關於下列各項規章:
1.防止國際間疾病蔓延的環境衛生及檢疫方面的要求和其他程序。
2.疾病、死因及公共衛生設施的定名。
3.可供國際通用的診斷程序標准。
4.在國際貿易中交流的生物製品、葯品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安全、純度與效能的標准。
5.在國際貿易中交流的生物製品、葯品及其他類似製品的廣告與標簽。
第二十二條
依照第二十一條通過的規章,經它們在衛生大會通過的相應通知轉送各會員後,即屬生效。在上項通知所規定的期限內向總幹事提出保留或拒絕接受的會員,不在此例。
第二十三條
衛生大會有權就本組織職責內的任何有關事項向會員提出建議。
第六章 執行委員會

第二十四條
執委會由二十四個會員指定的同樣人數組成。衛生大會應考慮到地區的適當分配,選出有權指派人員參加執委會的會員。當選的會員應委派一名具有衛生專業資歷的人員參加執委會,並可指派後補人員及顧問隨同參加。
第二十五條
執委會成員的任期為三年,連選得連任。但在本組織法經修改後決議執委會由十八名成員增至二十四名成員的規定生效以後的第一屆衛生大會中選出的二十個會員中,其中兩名任期為一年,兩名為二年,均以抽簽方式決定之。
第二十六條
執委會每年至少召開會議兩次,會議地點自行決定。
第二十七條
執委會由其成員中推選主席一人,並自行制定其議事規程。
第二十八條
執委會的任務為:
1.執行衛生大會的決議與方針。
2.充任衛生大會的執行機構。
3.執行衛生大會所委託的其他任務。
4.就衛生大會向它提出的問題及由於公約、協定和規章的規定由本組織負責的事項,向衛生大會提出意見。
5.主動向衛生大會提出意見或建議。
6.擬訂衛生大會議程。
7.擬訂定期一般衛生規劃綱要,提請衛生大會考核。
8.研討其許可權內的一切問題。
9.在本組織任務及財源范圍內,採取緊急措施,以應付必須採取立即行動的事件。在特殊情況下,執委會可授權總幹事採取必要步驟,撲滅流行病,參加組織受災難民的衛生救濟工作,並對任何會員或總幹事提請執委會注意的緊急事態,進行調查研究。
第二十九條
執委會應代表衛生大會行使大會所委託的各項職權。
第七章 秘 書 處

第三十條
秘書處由總幹事及本組織所必要的技術與行政人員所組成。
第三十一條
總幹事由衛生大會根據執委會提名任命之,其任用條件由衛生大會決定。總幹事在執委會的授權下,為本組織的技術及行政首長。
第三十二條
總幹事應為衛生大會、執委會、本組織的所有理事會委員會、以及由本組織召開的各種會議的當然秘書。總幹事得指定其他職員代行其職務。
第三十三條
總幹事或其代表得通過與各會員成立協定,建立辦事程序,使他為完成其職責,能直接與各國有關部門、尤其是與各會員國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全國性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衛生機構建立關系。他並得與本組織職權有關的國際組織建立直接關系。其涉及各區域的有關事項,總幹事應通知各有關的區辦事處。
第三十四條
總幹事應負責編制並每年向執委會提出本組織財務報告及預算。
第三十五條
總幹事應根據衛生大會制定的人事條例任用秘書處的職員。任用職員的最重要的考慮是保證秘書處的工作效率、正直廉潔及國際代表性的品質能保持在最高水平。並應適當顧及從廣泛地區選聘人員的重要性。
第三十六條
本組織職員的服務條件應力求與聯合國其他機構的條件取得一致。
第三十七條
總幹事及職員在執行其職務時不應尋求或接受本組織以外的任何政府或當局的指示,並應避免任何損及國際公務員身份的行為。本組織的每個會員國應承諾尊重總幹事及職員的國際獨特性,不對他們施加影響。
第八章 委 員 會

第三十八條
執委會應根據衛生大會指示,設置各種委員會,並主動建議或依照總幹事的建議,設置在本組織職權范圍內所需要的其他委員會。
第三十九條
執委會應隨時或至少每年一次審議各委員會有無繼續存在的必要。
第四十條
執委會可與其他機構建立或由本組織參加的聯合委員會或混合委員會,並可代表本組織參加由其他機構所成立的各種委員會。
第九章 會 議

第四十一條
衛生大會或執委會可召開地方性的、綜合性的、技術性的、或其他特別會議,商討本組織許可權內的任何問題,並可派代表參加國際機構召開的上述各項會議,並在有關政府同意下,參加國家召開的政府的與非政府的上述各種全國性會議。派遣代表的方式應由衛生大會或執委會決定。
第四十二條
執委會可規定本組織的代表參加其認為對本組織有利的各種會議。
第十章 總 部

第四十三條
本組織總部的所在地由衛生大會與聯合國商洽後確定。
第十一章 區域安排

第四十四條
1.衛生大會應隨時劃定地理區域,按需要設立區組織。
2.衛生大會可就其所劃分的每個區域內多數會員的同意,設立區組織,以適應該區的特殊需要。每個區域只應設一個區組織。
第四十五條
依據本組織法,每個區組織應是本組織整體組成的一個部分。
第四十六條
每個區組織應包括區委員會(以下簡稱區委會)和區辦事處。
第四十七條
區委會應由該區域內的會員和准會員的代表組成。區內不能負責處理國際關系而同時又不是准會員的領土或領土群,亦應有代表權,並得參加區委會。上述領土或領土群在區委會內的權利及義務的性質與范圍應由衛生大會與對上述領土或領土群負責國際關系的會員或其他當局以及在該區內的會員國磋商後確定之。
第四十八條
區委會應視需要隨時召開會議,每次會議地點自行決定。
第四十九條
區委會應自行制定其議事規程。
第五十條
區委會的任務如下:
1.制定純屬區域性問題的管理方針。
2.監督區辦事處的業務活動。
3.建議區辦事處召開技術性會議及其他衛生業務方面的工作或調查。這類工作按區委會的意見能在這區域內促進本組織的目的。
4.與聯合國的各有關區委會,其他專門機構的區委會、以及其他與本組織有共同利益的區域性國際組織進行合作。
5.通過總幹事,向本組織提出對於比區域性具有更廣泛意義的國際衛生問題的意見。
6.如本組織總部所撥的區預算經費不足以執行該區任務時,建議有關區域內各會員國政府追加撥款。
7.其他由衛生大會、執委會、或總幹事可能授予的任務。
第五十一條
依照本組織總幹事的一般性職權,區辦事處應為區委會的行政機關。此外區辦事處應就本區范圍內執行衛生大會與執委會的決議。
第五十二條
區辦事處的主管應為區主任,由執委會商經區委會同意後聘任之。
第五十三條
區辦事處職員應由區主任與總幹事商定辦法聘任之。
第五十四條
由泛美衛生局及泛美衛生會議所代表的泛美衛生組織以及在本組織法簽署前即已存在的所有其他政府間的區域性衛生組織,均應在適當時機與本組織合並。此項合並應在有關主管當局通過各有關組織表示相互同意的基礎上,採取共同行動,盡早在可行時實現。
第十二章 預算及開支

第五十五條
總幹事應編擬並向執委會提出本組織的年度經費預算。執委會應對此項預算進行審查,並連同其認為適當的任何建議,一並轉送衛生大會。
第五十六條
遵照本組織與聯合國所簽訂協議的原則下,衛生大會應審查並批准預算,並應按照衛生大會所定的比例准則分配由各會員分別承擔經費開支。
第五十七條
衛生大會、或由執委會代表衛生大會,可接受並處理送給本組織的捐贈或遺產。但此項捐贈或遺產的附帶條件必須為衛生大會或執委會所能接受並符合本組織的目的與政策。
第五十八條
為應付緊急事項及偶然事故,應設立一項特別基金由執委會酌情使用。
第十三章 表 決

第五十九條
每會員在衛生大會中有一票表決權。
第六十條
1.衛生大會對於重要問題的決議須有出席及投票會員的三分之二多數的表決。此類重要問題包括:批准公約或協定;依照本組織法第六十九、七十、及七十二條的規定,批准本組織與聯合國及與政府間的組織或機構發生關系的協定;以及本組織法的修改問題。
2.對於其他問題的決議,包括須經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的其他各項問題,須經出席及投票的會員半數以上表決通過。
3.執委會與本組織各委員會對於與上項類似問題的表決,應遵照本條上述(1)、(2)兩段執行。
第十四章 各國提交的報告

第六十一條
每個會員應就其增進本國人民健康所採取的措施與所得的成就向本組織提出年度報告。
第六十二條
每個會員應就本組織向其提出的建議以及執行各種公約、協定與規章所採取的措施提出年度報告。
第六十三條
每個會員應就其本國已發表的有關衛生方面的重要法律、規章、官方報告與統計,及時送交本組織。
第六十四條
每個會員應根據衛生大會所制定的格式,提出有關統計與流行病學的報告。
第六十五條
在執委會要求下每個會員,應盡可能提供有關衛生的其他情報。
第十五章 法律地位、特惠權、豁免權

第六十六條
本組織為實現其目的與行使其職權,在各個會員國領土內應享有其所必需的法律地位。
第六十七條
1.本組織為實現其目的與行使其職權,在各個會員領土內應享有其所必需的特惠權及豁免權。
2.會員代表、執委會成員以及本組織的技術與行政人員,應同樣享有為獨立執行本組織的任務所必需的特惠權與豁免權。
第六十八條
此種法律地位、特惠權與豁免權應在經本組織與聯合國秘書長商洽後擬訂,並經各會員間議定的專項協定中明確規定。
第十六章 與其他組織的關系

第六十九條
本組織應與聯合國建立關系,成為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七條中所指的專門機構之一。本組織與聯合國建立關系的一種或多種協定,應由衛生大會三分之二多數票決通過。
第七十條
本組織認為必要時,應與其他政府間的組織建立有效關系,並與其密切合作。與上述組織達成的正式協定必須經衛生大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決通過。
第七十一條
本組織可就其職權內的事項採取適當辦法,同非政府的國際組織進行磋商與合作;並經有關政府同意後,亦可與該國的政府的或非政府的全國性組織進行磋商與合作。
第七十二條
經衛生大會三分之二多數票決批准,本組織可接收其目的與業務活動屬於本組織職權范圍內的任何其他國際組織或機構的任務、資源及義務,此項接收系通過國際協定或經有關雙方當局達成相互可接受的辦法實行之。
第十七章 修 正

第七十三條
對本組織法修正案的全文應由總幹事在衛生大會審議前至少六個月送達各會員。此項修正案經衛生大會以三分之二多數票決通過並由三分之二多數會員依照其各國立法程序批准後,即應生效。
第十八章 解 釋

第七十四條
本組織法的中文本、英文本、法文本、俄文本及西班牙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七十五條
有關本組織法的解釋或引用而發生的未能通過談判或衛生大會解決的任何問題或爭端,除當事國同意用其他方式解決外,應轉交國際法庭遵照該法庭的法規解決。
第七十六條
經聯合國大會認為、或經本組織與聯合國之間的協定認可,本組織可就其職權范圍內所產生的任何法律問題,請國際法庭提咨詢性意見。
第七十七條
由於上述申請咨詢性意見的需要,總幹事可代表本組織出席國際法庭。總幹事並應設法申訴案情,包括對本問題爭執的不同意見。
第十九章 生 效

第七十八條
依照第三章規定,本組織法應向所有國家公開徵求簽署或接受。
第七十九條
1.各國,通過下述方式,可成為本組織法的成員:
甲、簽署,無保留地接受;
乙、簽署,但須經批准後接受;
丙、接受。
2.本組織法的接受應用正式文件遞交聯合國秘書長存檔後,始能生效。
第八十條
本組織法自二十六個聯合國會員國依據第七十九條規定成為本組織法成員國之日起生效。
第八十一條
依照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聯合國秘書長應將本組織法登記備案,當有一個國家無保留地接受本組織法或有第一個正式接受文件遞交到聯合國。
第八十二條
聯合國秘書長將本組織法生效日期通知本組織法的簽訂國。其他國家如成為本組織法簽訂國時,聯合國秘書長亦將其簽訂日期通知各簽訂國。
下署各國代表,在各該國授權簽署之下,在本組織法上簽字,以昭信守。
1946年7月22日於紐約。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各文本組織法各一本,具有同等效力。各正本保存於聯合國檔案庫,副本由聯合國秘書長送交出席大會的各國政府各一份。

❿ 對公共場所實施衛生法制管理的法規名稱是()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國發[1987]24號頒布日期:19870401 實施日期:19870401 頒布單位:國務院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下列公共場所:(一)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二)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三)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四)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五)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六)商場(店)、書店;(七)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第三條公共場所的下列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一)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二)水質;(三)採光、照明;(四)噪音;(五)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公共場所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由衛生部負責制定。第四條國家對公共場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衛生許可證」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簽發。第二章衛生管理第五條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下同)的衛生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條件。第六條經營單位應當負責所經營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對本單位的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第七條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第八條經營單位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在本條例實施前已開業的,須經衛生防疫機構驗收合格後,補發「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第九條公共場所因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單位應妥善處理,並及時報告衛生防疫機構。第三章衛生監督第十條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民航、鐵路、交通、廠(場)礦衛生防疫機構對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施行衛生監督,並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第十一條衛生防疫機構根據需要設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交給的任務。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發給證書。民航、鐵路、交通、工礦企業衛生防疫機構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第十二條衛生防疫機構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職責:(一)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和衛生技術指導;(二)監督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指導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三)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第十三條衛生監督員有權對公共場所進行現場檢查,索取有關資料,經營單位不得拒絕或隱瞞。衛生監督員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有保密的責任。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佩戴證章、出示證件。第四章罰則第十四條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三)拒絕衛生監督的;(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罰款一律上交國庫。第十五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第十六條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第十七條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第五章附則第十八條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衛生部負責制定。第十九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旅店業衛生標准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 了各類旅店客房的空氣質量、雜訊、照度和公共用品消毒等標准值及其衛生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各類旅店。本標准不適用於車馬店。
2 引用標准
GB 5701 室內空調至適溫度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3 標准值和衛生要求
3.1 標准值(見表1、表2)

表1 旅店客房衛生標准值

項目 3-5星級飯店、賓館 1-2星級飯店、賓館和非星級帶空調的飯店、賓館 普通旅店招待所
溫度,冬季 >20 >20 ≥16(採暖地區)
夏季 <26 <28
相對濕度,% 40-65
風速,m /s ≤0.3 ≤0.3
二氧化碳,% ≤0.07 ≤0.10 ≤0.10
一氧化碳,mg/m

熱點內容
楊祖國律師 發布:2025-01-21 12:31:00 瀏覽:984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題手抄報 發布:2025-01-21 12:00:46 瀏覽:373
食品檢驗的法規 發布:2025-01-21 11:49:43 瀏覽:643
民法總則考試答案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609
刑法教學法規 發布:2025-01-21 11:26:37 瀏覽:155
經濟法出現於什麼時期 發布:2025-01-21 11:25:40 瀏覽:724
辭職報告與勞動法之間的關系 發布:2025-01-21 11:17:32 瀏覽:779
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補貼標准 發布:2025-01-21 11:13:03 瀏覽:802
泗洪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21 10:03:11 瀏覽:920
涉外經濟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發布:2025-01-21 10:01:42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