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適用法規

適用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4 16:30:55

1. 單選:法律法規按照適用范圍可分為國家級、()及行業法規和標准

法律的分類
一、 法的淵源也稱「法律淵源」、「法的形式」,指那些來源不同,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義和作用的外在表現形式。
我國法律依法律淵源的不同,可分為:(1)憲法;(2)法律(狹義上僅指立法機關通過的除憲法以外的);(3)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4)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6)特別行政制定的法律和法規;(7)經濟特區制定的法規;(8)軍事法規。
二、法律的其他分類:
1.按制定和實施法律的主體不同分為國際法和國內法。
2.按規定的內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分為根本法和普通法。
3.按適用范圍的不同,分為一般法和特別法。
4.按照規定的內容的不同,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訴訟法
5.按制定和表達的方式不同,分為成文法和習慣法(不成文法)。
只在某些國家或地區適用的分類有:
6.公法和私法
這是民法系國家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不適用於普通法法系國家。現代西方法學著作一般認為,憲法、行政法、刑法、訴訟法屬於公法,民法和商法屬於私法。
7.衡平法和普通法
這是在普通法法系國家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普通法在此是專有名詞,特指在ll世紀諾曼人征服英國後通過法院判決而逐步形成的適用於全英格蘭的一種法律;衡平法是從14世紀開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們根據公平正義原則對普通法進行修正、補充而形成的一種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
8.聯邦法和聯邦成員法
這是在復合制結構的國家中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聯邦法是指整個聯邦立法機關制定的和在整個聯邦實施的法律,聯邦成員法是指由聯邦成員國的立法機關制定的僅在該成員國實施的法律

2. 什麼法律或文件明文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我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分類為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

法律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法的生效時間: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的生效時間;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出現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法的溯及力,也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法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一般說來,法律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關於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非常具有操作性:「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

3. 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根據《立法法》相關規定,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則:

⑴ 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立法法》第79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80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 政府規章。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⑵ 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

⑶ 新法優於舊法。《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⑷ 一般不溯及既往。《立法法》第84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拓展材料:

法律原則,是指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內容的法律活動的指導原理和准則。法所確認的一定社會生活和國家活動的規律性要求。貫穿於具體法律規范之中。法律原則較之法律規范,更直接地反映出法的內容、法的本質,以及社會生活的趨勢、要求和規律性。

法律原則以其在法的體系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和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分為法的基本原則和法的一般原則。法的基本原則在法的體系結構中居於核心地位,起到最根本的指導作用;法的一般原則是法的基本原則的派生,是基本原則在法的體系各部分中的相對具體化。

對法的一般原則還可進一步劃分為立法原則和法律適用原則,或者劃分為各部門法原則。以法律原則與社會關系聯系的緊密程度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社會原則和專門法律原則。前者表現法的社會政治內容,後者表現法的專門法律內容。不同的歷史類型法有不同的法律原則,但一些法律原則,如專門法律原則,具有歷史的繼承性。

4. 簡述法律的適用范圍

應當是適用范圍。法律的適用范圍,是指法律的時間效力、對人的效力和空間效力。(1)時間回效力,指法律開答始生效的時間和終止生效的時間;(2)空間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領海、領空),通常全國性法律適用於全國,地方性法規僅在本地區有效;(3)對人的效力,指法律對什麼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適用於全國公民,有的法律只適用於一部分公民。

5. 設立外資企業適用什麼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規定, 外資企業受中國法律的管轄和保護。 外資企業在中國內境內從事經營容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不得損害中國的社會公共利益。 外資企業,必須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能夠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國家鼓勵外資企業採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從事新產品開發,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節約能源和原材料,並鼓勵舉辦產品出口的外資企業。 禁止或者限制設立外資企業的行業,按照國家指導外商投資方向的規定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執行。 申請設立外資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有損中國主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危及中國國家安全的; (三)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 (四)不符合中國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 (五)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 外資企業在批準的經營范圍內,自主經營管理,不受干涉。

6. 法律適用規則是什麼意思

法律規則簡單來說就是由法律規定的規則、規矩,它包含假定、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三個部分。比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產,構成盜竊罪」,就是一項法律規則。

由於法律、法規眾多,統一部法律文件中的條款也很多,該如何適用這些條款,尤其是當這些條款互相沖突的時候該優先適用哪條就是個問題了,這時,就出現了法律適用規則。

它解決的是,對於已經確定的法律規則該如何協調、適用的問題。比如,上位法優先於下違法,特別法優先於普通法,就是最典型的法律適用規則。

(6)適用法規擴展閱讀: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適用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司法機關處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據客觀事實,不能以主觀臆斷為根據;只能以國家法律為標准、為尺度。決不允許另立標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都是統一適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依法承擔平等的義務。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存在。

(3)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有兩層含義:

一是法律規定,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

二是法律規定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時,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對於發揮司法機關的職能,維護法制的統一,正確適用法律,防止特權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7. 中國法律適用范圍

屬地管轄,抄管中國的領土,領海襲,領空,及中國飛往外國的航空器和船舶,管,除了有外交豁免的。
屬人管轄,只要有中國國籍,都管
保護管轄,外國人在外國地方傷害中國人,也管
普遍管轄。根據國際法,國家對於國際犯罪,無論犯罪人的國籍如何,也無論他在何處犯罪均有權實行管轄。

8. 依據法律的適用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

依據法律的適用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一般法與特別法。

一般法與特別法按照法律效力范圍所作的分類。從空間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地區的法律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的法律為一般法。

從時間效力看,適用於非常時期的法律(如緊急戒嚴法、戰爭時期實施的法律等)為特殊法,適用於平常時期的法律為一般法。

從對人的效力看,適用於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為特殊法,適用於全國公民的法律為一般法。特殊法與一般法的關系在於在特殊情況下一般可優先適用特殊法。

(8)適用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做不同的分類。事實上,法的淵源,法律部門等也是從一定角度對法所做的分類,法的歷史類型也屬於對法的一種分類。

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按照法律的內容和效力的強弱所作的分類。憲法性法律是由制憲會議或一般立法機關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

通常規定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國家機構的組織、許可權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根本性問題,所以又稱根本法或母法。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權的機關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規定某種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某一方面的行為規則,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

熱點內容
勞動法生病不讓請假 發布:2025-04-16 17:02:18 瀏覽:702
經濟合作社議事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39:07 瀏覽:563
番禺冼律師 發布:2025-04-16 16:29:30 瀏覽:638
葯學職業道德培訓 發布:2025-04-16 16:24:37 瀏覽:369
生物反饋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23:27 瀏覽:749
杭州華碩司法鑒定 發布:2025-04-16 16:13:32 瀏覽:919
治安聯防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16 16:13:20 瀏覽:505
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 發布:2025-04-16 16:11:57 瀏覽:406
法院一區五城 發布:2025-04-16 16:11:49 瀏覽:705
慈善法和社會區別 發布:2025-04-16 15:59: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