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條例
㈠ 農村建房相關法律規定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中規定,農村村民在村莊、集鎮規劃區內建住宅,應當先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提出建房申請,經村民會議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審批程序辦理:
1、需要使用耕地,經過鄉級人民政府審核、縣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出具選址意見書後,可以依照《土地管理法》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以後,由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2、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內空閑地和其他土地,由鄉級人民政府根據村莊、集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批准。
《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十九條
興建鄉(鎮)村企業,必須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向縣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選址定點,縣級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出具選址意見書後,建設單位方可依法向縣級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劃撥土地。
㈡ 農村建房規定
農村建房政策原則上是只能利用舊址舊村,不得隨意佔用耕地,且每戶只能有一塊宅基地,不得超過三分土地,現有宅基地多於三分,不能再申請新的宅基地。有條件的地方,要實行集中修建住宅,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
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規定了農村建房問題的基本原則: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請宅基地:
(1)因國家或集體建設、移民、災毀等需要遷建、重建的;
(2)實施城市、村莊和集鎮規劃或舊村改造,需要調整拆遷的;
(3)現有宅基地面積尚未達到本辦法規定限額標准需重建、擴建的;
(4)已具備分戶條件且原有宅基地面積尚未達到本辦法規定限額標准需重建、擴建的;
(5)經縣人民政府批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引進或招聘的專業技術人員,確需在農村安家落戶的;
(6)離休、退休、退職的職工,復員軍人和華僑、僑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證明回原籍定居的;
(7)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之後的建房申請流程,與在原宅基地上建房的流程基本一樣,但是在鄉鎮政府初審通過後,還要報縣(市、區)住房城鄉規劃建設主管部門審查,審核成功後才會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根據新《土地管理法》中的第六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一戶一宅),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㈢ 2021年農村自建房政策
法律分析:一、不能未批先建
從2021年起,對於農村自建房方面,相關土地管理部門已經做出了新的規定。
二、不能超占面積
在農村,每一戶農戶家的宅基地面積都是有規定的,農戶在修建房屋之前必須按照自家的宅基地面積進行建房。況且,農村在進行宅基地確權時,國家已經明確表示超出自家宅基地的房屋不予確權。
三、不能不合標准
法律依據:《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村莊、集鎮總體規劃和集鎮建設規劃,須經鄉級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村莊建設規劃,須經村民會議討論同意,由鄉級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條 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依照本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經鄉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村民會議同意,鄉級人民政府可以對村莊、集鎮規劃進行局部調整,並報縣級人民政府備案。涉及村莊、集鎮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重大變更的,依照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程序辦理。
㈣ 農村宅基地建房政策新規定
法律分析:1、農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2、村權集體經濟組織對申請建房戶在醒目的地方進行張榜公示(15個工作日以上)、國土資源管理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對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進行初審、公布期滿無異議後,將符合「一戶一基」條件的用地戶按規定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佔用農用地的按規定報市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5、宅基地批准後,國土資源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批放宅基地,並發放選址意見書,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一書兩證」)。6、村民住宅建成後,國土資源所到實地檢查是否按批准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對符合要求的建房戶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書。7、村民憑土地使用證及規劃許可證申請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第十二條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登記,依照有關不動產登記的法律、行政法規執行。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㈤ 農村宅基地建房的最新政策
您好,根據《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在確權時主要依照以下原則:
1、1982年2月國務院發布《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之前農村居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政府規定的面積,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施行後未經拆遷、改建、翻建的,可以暫按現有實際使用面積確定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
2、1982年2月《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發布時起至1987年1月《土地管理法》開始施行時止,農村居民建房佔用的宅基地,其面積超過當地政府規定標準的,超過部分按1986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管理、制止亂佔耕地的通知》及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處理後,按處理後實際使用面積確定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
3、符合當地政府分戶建房規定而尚未分戶的農村居民,其現有的宅基地沒有超過分戶建房用地合計面積標準的,可按現有宅基地面積確定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
4、非農業戶口居民原在農村的宅基地,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可依法確定其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拆除後沒有批准重建的,土地使用權由集體收回。
5、接受轉讓、購買房屋取得的宅基地,與原有宅基地合計面積超過當地政府規定標准,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後允許繼續使用的,可暫確定其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
6、繼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確定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
7、按照確權規定,確定的宅基地面積超過當地政府規定標準的,可以在土地登記卡和土地證書內註明超過標准面積的數量,以後分戶建房或現有房屋拆遷、改建、翻建或政府依法實施規劃重新建設時,按當地政府規定的面積標准重新確定使用權,其超過部分退還集體。
8、華僑原在農村的宅基地,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可依法確定其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房屋拆除後沒有批准重建的,土地使用權由集體收回。
9、空閑或房屋坍塌、拆除兩年以上未恢復使用的宅基地,不確定土地使用權。已經確定使用權的,由集體報經縣級人民政府批准,注銷其土地登記,土地由集體收回。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當中明確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指的就是農民所獲得的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使用,或者是收益等權利。但是需要注意,建造房屋必須要符合城鄉總體規劃。
㈥ 農村自建房即將「大排查」,新規出台,未來農村建房需符合哪些條件
很多城市退休人員想到農村建房養老,既能體驗到久違的鄉村生活,又能吃到放心食品。但在農村建房並不容易,需要滿足以下四種條件。
第一,必須是農村集體成員;第二,必須滿足一戶一宅的要求;第三,必須按照本村整體規劃建房;第四,必須徵得周圍鄰居的同意。
在農村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院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當我們到了年齡之後,可以選擇在農村進行養老。因為這里的空氣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都是非常自在的,也是非常吸引人的。是,這也告訴我們了,無論在任何地區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做合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