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廠規章制度
『壹』 人們能產生愛情荷爾蒙,怎麼做才不會被愛情所左右
人們能產生愛情荷爾蒙,怎麼做才不會被愛情所左右?
今天,他結婚了,可惜新娘不是我。
從他來到世界的那一天起,我們都不曾分開過。
他叫阿恆,三年身無分文的來到這座城市。
她叫阿寶,一個普普通通的北京本地白領。
他們本來就像毫不相乾的兩條平行線,不應該出現在對方的世界裡。
可是因為我,他們成為了彼此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我是誰?
我的中文名字叫苯基乙胺,英文名叫phenylethylamine。你們也可以叫我PEA。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扮演著一個「通電」的角色。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只要腦袋中產生足夠的PEA,那麼愛情就產生了。
嗯哼,這就是我的傑作。
本來在這個階段,內啡肽(endorphin)應該登場了。所有有過戀愛經歷的人都知道,愛除了激情外還應該有些其他的東西。在轟轟烈烈地愛過之後,我們需要另外一種愛情物質endorphin來填補激情。讓人體會到一種安逸的、溫暖的、親密的、平靜的感覺。
但是.....
「你願意和我一塊回老家嗎?」
阿恆說,我們鄉下有個規矩,母親去世要回去守孝三年。
三年的時光啊,想著北京的親人和前程,阿寶想了很久。沉默地搖了搖頭。
阿恆知道,這也許就是他們的結束吧。異地戀,從來都經不起考驗。
三年後,阿恆在老家經營了一個很有前途的特產批發項目,他選擇留在了老家。這里沒有巧克力,沒有排隊的電梯,沒有矽谷學習的機會,也沒有北京的那個光鮮俏麗的阿寶。
但他的世界裡,還有和一個女人的內啡肽。
阿恆結婚了,新娘不是我。她是那個在阿恆公司里井然有序地忙前忙後的女孩兒。
分別的三個月後,阿寶毅然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和阿恆一起在老家經營起這個公司。是的,今天就是他們結婚的日子。
我覺得我可以悄然退場啦,以後的日子就交給內啡肽。
每一段愛情,都會從開始時電擊般的興奮和痴情,慢慢地,總會變得溫和平靜。
說不清,這個過程,是荷爾蒙左右著我們,還是我們左右著荷爾蒙。
只有我們知道,愛情留在彼此心裡的光,能讓人找到另一個人生方向。
這個可不是這些激素的本領。
『貳』 化工廠對環境污染的環評,國家的規章制度是怎麼規定的
化工廠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有機\無機廢物的污染,這些物質可以通過設備泄漏污回染大氣,通過答風向四周傳播;還可以通過污水排放污染河流和地下水,長時間不能得到凈化,被動植物吸收利用或者直接被人引用,直接毒害人體,危及健康;還可以通過滲透作用長期浸潤土壤,造成土壤吸附有毒物質,在降水及植物生長作用下,擴散傳播.化工廠的毒物非常復雜,不同類型的化工廠特徵污染物不同,有的排放含氨含硫的廢物,也有含有苯、醛、醚類物質的,化學特性不同,危害程度不同.控制污染的關鍵是密閉和治理,防止泄漏、滲漏、溢散、擴散,並通過針對性的治理措施降低、消滅污染.控制化工廠的環境污染,監管非常重要,提高違法成本是目前需要切實加強的首要工作,群眾監督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重要一環.
『叄』 感染性疾病科應建立哪些規章制度
全醫網為您解答:鼠疫、霍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麻疹等
『肆』 當輔警的要求
一、來招聘對象 有志於維自護社會治安穩定、對工作具有高度責任心的復員退伍軍人和社會優秀青年。 二、招聘條件 (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有良好的素質和品行,遵紀守法,具有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沒有違法違紀行為,沒有受過任何處分,沒有參與邪教活動。 (二)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學歷(含高中)。 (三)報考年齡:18至25周歲(1985年3月1日至1992年3月1日期間出生)。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身體健康,體形端正,無口吃,無重聽,無色盲,無明顯生理缺陷及特徵。左右裸眼視力在0.8以上,身高1.70米以上。這是某地區的條件,具體條件不同地區是有差異的。
#全程陪伴就診:不管你是檢查、還是手術、復查,妹子帥哥全程陪同。
『伍』 醫院感染相應的規章制度有哪些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 醫院感染管理組織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領導組織
(1)組織形式:
1)3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應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2)3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應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2)組成人員: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一般設主任(組長)1人,由主管業務的副院長兼任;副主任(副
組
長)1~2人,分別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預防保健科主任、護理部主任兼任。委
員由醫務科、內、外、婦、兒、傳染科醫師、檢驗科主任、葯劑科主任、供應室護士長、手
術室護士長、總務科科長等有關人員兼任,人數可視醫院規模、性質、任務而定,一般委員
會不少於10人,小組不少於6人為宜。
(3)任務和職責: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以及省、市衛生管理部
門防止醫院感染的有關規定,制定全院控制醫院感染的規劃,各項衛生學標准及管理制度。
2)負責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監測,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對策,考評管理效果,研究改
進措施。
3)負責對新建設施進行衛生學標準的審定。
4)負責醫院感染管理有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供有關技術咨詢。
5)負責按規定向衛生主管部門填報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監測表。發生暴發流行時,立即
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醫院感染機構
(1)機構設置:
醫院感染管理科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二級機構,也是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由專
職
人員組成,具體負責醫院感染各項計劃的實施。
200張床位以下的醫院,可在預防保健科或護理部設立感染管理小組,由專職人員組成。
(2)人員編制:
1)醫院感染管理科應設主任、副主任、專職醫師和護師、專職或兼職檢驗師,並經過
相應的專業培訓。科主任應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擔任感染管理的醫師,要求是醫學院校
公衛系畢業或臨床醫師經專門訓練者;擔任感染管理的護師,要求正規護校畢業,有豐富的
臨床經驗,經專門訓練的護師以上人員。
2)按照每人負責250張床位的比例配備醫院感染監控護師。
3)醫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屬職能科室,在業務上屬醫技科室,具有雙重性質。該科
醫護人員享有同級醫護人員的一切待遇,如晉升、護齡、衛生津貼等。
(3)任務和職能:
1)在院長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擬定全院控制醫院感染計
劃,並具體組織實施。
2)執行各項監控制度,每月監測、分析、報告發病情況和消毒效果。
3)對醫院感染流行及時調查分析,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報告,並提出改進
措施。發現暴發流行時必須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同時報告上一級衛生行政管理部
門。
4)協調全院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監控工作,提供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
5)開展醫院衛生學管理的專題研究,推廣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劑。
6)開展全員醫院感染在職教育,組織對監控人員的培訓,舉辦各種類型的講座。
3.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為醫院感染管理機構中的三級管理機構,由科(副)主任、病房監控醫師、護士長和監控護士
組成。在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導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主要任務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經治醫師對於醫院感染病例應於24小時內
以報告卡的形式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一旦發現暴發流行,必須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滅菌、隔離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原則,做好微生物監測工作。
(4)落實各種消毒隔離和感染控制制度。
(5)實施本科室職工的醫院感染在職教育。
【監督檢查】
市、區衛生局每年組織檢查,內容包括:
1.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各級機構的有關文件、培訓證書、職稱證書等資料。
2.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運作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況,如會議記錄、各項
工作記錄、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消毒隔離監測等資料。
3.醫院感染控制的各項制度、年度計劃、再教育和培訓等工作的文字資料,聽取工作
匯報,並給予效果評價。
第二節 醫院感染監測報告制度
【制度】
1.臨床醫師發現所經管的病人出現醫院感染時,須及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登記
表)」,並於兩天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科室。出院時應在病歷首頁「院內感染
名稱」欄上填寫醫院感染部位的診斷。
2.醫院感染專職人員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閱、收集、核實感染病例。確
系醫院感染後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
3.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周到病案室查閱所有的出院病歷,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漏報應及時進
行登記,並反饋給漏報科室。
4.各病區(科室)加強環境衛生學的自檢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項標本的監測(滅菌物品,
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體表面、工作人員手、空氣、紫外線燈管)。特殊科室加強
特殊項目的監測(如:供應室對高壓鍋的監測、血透室對透析器、透析液的監測等)。
5.醫院感染專職護士每月對重點病區(科室)(如:供應室、血透室、手術室、產房、愛
嬰區、外科病區、監護病房、治療室等)進行微生物學監測,非重點科室每季度監測一次。
6.為有效地控制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應每月對本院住院病人的醫院感染發病
情況進行統計及流行病學分析,內容包括全院的醫院感染發病率、各病區(科室)的醫院感染
率,各部位的感染發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醫院感染病例漏報率,以及醫院感染易感因素、
醫院感染病原體分布及葯敏試驗結果、醫院環境衛生學監測等項目的統計、分析。
7.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月把統計分析出來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各科室,並及時上報給主管
院長和有關部門如醫務科、護理部等,並幫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
8.每月的醫務例會上主管院長應在會上通報上個月全院醫院感染的情況,並提出進一步的
要求。
9.一周內發現同一病區(科室),發生三例同種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病區應在24小時內及時
上報給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部門,並進一步做病原體的分型鑒定。如確定為醫院感染
暴發流行,醫院感染管理科或相應職能部門應在24小時內上報給醫院管理委員會或小組,
同
時上報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小組)要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制定控制
措施。
10.醫院感染專職人員以及各病區(科室)如監測出滅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
等出現不合格的情況時應在24小時內查找原因,並上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小組)及時
制
定整改措施。
【監督檢查】
1.各病區(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要做好科室醫院感染的日常監測工作。
2.感染管理職能部門負責統計漏報率,漏報率應<20%。
3.成立消毒隔離小組,每月不定期對全院各臨床科室進行清潔、消毒,滅菌質量檢查。
4.發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醫院必須按規定逐級上報,對不報者將追究各級有關人員的
責任。
第三節 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應對本單位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采購、儲存、發放、使用
和銷毀等環節實施監督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醫療衛生單位使用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是獲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
許可證」和「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包裝上應當註明批准文號、廠名、批號、消毒方法、消
毒日期和有效期,並附詳細使用說明,介紹產品保存條件和使用注意事項等。
3.設備科每次購置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進行質量驗收,做到推銷員證件、定貨合同、發
貨地點及貨款匯寄帳號與生產企業相一致,查驗每一批號產品的檢驗合格證、消毒日期、出
廠日期和有效期,作詳細登記並保存。
4.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儲存環境應保持整潔、乾燥,要嚴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應室負責一
次性醫療用品的發放工作,並作詳細登記。各科室在領取後應按用途設專櫃妥善保管。
5.臨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前,應認真做好查對工作,凡包裝破損或過期產品一
律不得使用。對產品質量有懷疑時,應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設備科和醫院感染管理科,監測
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醫療用品在使用後,必須及時進行消毒、毀形或焚燒,作無害化處理。受到嚴重
污染的,應與生活垃圾分開存放,密封後直接進行焚燒處理。
【監督檢查】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對設備科購置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衛生許可
證」和「生產許可證」等查驗,持省級衛生許可證率須達100%,無不合格產品。
2.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對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進行檢查,是否做到
及時消毒、毀形或焚燒。
3.凡不按制度要求購買使用不合格一次性醫務用品者按有關規定處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責
任。
4.醫院感染科及衛生防疫部門每次檢查到不符合標准物品要追查進貨渠道,追究采購人員
及主管人員責任。
第四節 消毒劑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審定消毒劑的使用品種,確定供貨廠家。購置消毒液或更換消
毒液生產廠家,必須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同意方可執行。
2.供貨廠家應具有醫葯部門和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和「衛生許可
證」。
3.葯劑科每次購置消毒劑,必須進行質量驗收,查驗每一批號消毒液的檢驗合格證、批准
文號、生產批號、濃度、有效期和使用說明等,並做詳細登記。
4.由醫院制劑室配製的各種消毒劑必須標明批准文號、生產批號、有效濃度和有效期,並
經過質檢部門檢測合格後方能投入臨床使用。儲存的各種消毒劑必須達到其相應的有效濃度
,監測結果應符合國家標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製和稀釋消毒劑。
5.科室領回消毒液後應存放於整潔、陰暗避光處,每次打開後應立即密封,避免揮發和污
染,影響消毒效果。盛裝消毒劑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滅菌處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須二人
以上查對濃度、有效期、出廠日期及領回日期,並有簽字紀錄。
6.臨床醫務人員應了解各種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濃度、作用時間、使用方法及影響
因素,並嚴格按照對物品消毒與滅菌的要求程度選用合適的消毒劑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
改。若遇質量問題,應停止使用並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劑室。
7.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監督消毒劑的購置和配製,並指導臨床使用各種消毒劑。應每月監
測使用中消毒劑的消毒效果。臨床上凡不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准》的消毒劑,必須立即停
止使用。
【監督檢查】
1.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季度檢查葯劑科購置的消毒劑,持省級衛生許可證率
須達100%,配製的消毒劑必須經過質檢,標明批准文號、生產批號、濃度、有效期,無不
合格產品。
2.醫院感染管理科或有關管理科室每月對使用中的消毒劑進行檢查,是否符合《醫院消毒
衛生標准》,有無使用不合格消毒劑。
3.市、區衛生防疫部門負責對特別的消毒劑定期進行檢測,並將結果反饋有關醫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購買、配製、使用消毒劑者為失職,按有關規定處理,造成院內感染者
依情節嚴肅處理。
第五節 醫院污水、廢棄物管理制度
【制度】
1.醫院應有污水處理設施,並由專人負責管理。
2.醫院污水排放必須符合標准。
3.無機廢棄物應定點集中,定時清除外運。
4.有機廢棄物應採用焚燒處理。焚燒爐應有專人負責管理,並有工作記錄。
5.焚燒爐排放的廢氣應符合國家環保標准。
【監督檢查】
1.現場檢查污水處理設施,是否有專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記錄,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
效果是否達標。
2.現場檢查有機廢棄物的收集和焚燒處理過程。
3.焚燒爐應由專人管理,設備應運作完好,工作記錄完整。焚燒爐排放的廢氣應符合國家
環保標准。
第六節 醫院感染在職教育與培訓制度
【制度】
1.對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員必須加強在職教育,提高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的業務素質,每月科
內組織業務學習一次,每季專題講座一次,每年外出學習一次。
2.對醫院感染監控員的培訓。由
各臨床科室挑選有實際工作經驗、有威信的醫師和護師擔任醫院感染監控員,由醫院感染科
對他們進行定期業務培訓。
3.做好全員醫院感染知識再教育,
每年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普及教育,強化醫院感染預防意識。培訓方式可採用
學習醫院感染管理的文件、書刊或講義,觀看醫院感染控制教學錄像片,請專家作專題講座
,舉辦學術報告,醫院感染知識考試等。
4.凡在臨床科室任總住院醫師或即將晉升主治醫師者,均應到醫院感染科短期學習一周。
5.新分配來院的醫護人員在崗前教育課程中應接受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未經培訓不得上崗
。
6.有針對性的開展各種專業培訓班,對其他人員進行培訓。如醫生抗生素學習班、護士消
毒滅菌學習班、行政人員醫院感染管理學習班、清潔工的保潔培訓班等。
【監督檢查】
醫院每年定期逐項檢查醫院感染科專業人員及其它各類人員在職教育的各種記錄。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陸』 如何管理好食堂
1、飯堂復主管深入現場跟蹤,細心觀制察員工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並且糾正;掌握好開餐時間,保證不誤餐;開餐時,關注分餐情況,並且處理好工廠員工反應的問題;堅決杜絕現場主管沒有做好工作本分的情況。
2、負責制定各部門員工的工作職責,對員工都進行考核及評估,根據其工作實際情況提出獎懲意見,監督和協調各個班組之間的工作。
3、負責食堂菜單的制定,並且負責成本控制,根據成本標准制定生產任務,嚴格控制進貨、采購計劃和要求,並且填寫和簽署采購單。
4、根據廚師的技術水平和特長,提出崗位人員安排和調動方面的建議。
5、負責與駐廠飯堂工作人員溝通,認真了解廠方員工對於飯堂膳食和衛生服務的意見,正確處理各不可避免的事件,發現嚴重問題時應該向上級匯報。
6、負責制定廚房各人員的作息時間。
7、負責監督實施食堂一切財務、人事、采購各項規定。
8、負責食堂驗收所到廠的食品原料質量及數量。
9、能完成上級交待的其他任務。
10、引入食堂管理系統,提升食堂管理質量。
『柒』 企業中的員工可以分為哪幾類
企業員工的類型,有多種劃分方式:
一、按照職位劃分
有基層、中層和高層。回
二、按照合答同劃分
有臨時聘用和長期聘用的。
三、按照工作性質劃分
包括知識性、技術性、管理型和臨時型等。
四、按照工作能力和積極性劃分
1、人財:有能力、積極性高
2、人材:有能力、積極性低
3、人才:能力低、積極性高
4、人裁:能力低、積極性低
以上是企業員工類型的常見劃分方式,不同公司根據本公司的實際情況,也有不同的劃分方式。
『捌』 醫院感染規章制度是哪些…………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准》、《醫院隔離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
法規:《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03年)
《艾滋病防治條例》(2006年)
規章: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2006年)
《消毒管理辦法》(2002年)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2003年)
《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2004年)
《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2005年)
《醫院感染診斷標准(試行)》(2001年)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年版)》(2004年) 《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5年)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4年)
《血液透析器復用操作規范》(2005年)
《醫療廢物分類目錄》(2003年)
《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准和警示標識規定》(2003
年)
《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2004年)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
通知》(2008年)
《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2009年)
《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2009年)
《新生兒室建設和管理指南》(2009年)
《重症醫學科建設和管理指南》(2009年)
《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2010年)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滅菌、監測標准》(3個)
《醫院隔離技術規范》
《醫院感染監測規范》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