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法規
A. 我國有哪些稅務法制法規
稅收法律法規比較多,從類別分有兩類:實體法和程序法:
一、程序法就一部:《稅收征版管法》及權其實施細則;
二、實體法就比較多:按照規范的范圍和領域分為:
1、流轉類:
(1)《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3)《消費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4)《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2、所得稅類:
(1)《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2)《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
3、財產行為稅類
(1)《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2)《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3)《房產稅暫行條例》
(4)《城市房地產稅》
(5)《契稅暫行條例》
(6)《印花稅暫行條例》
(7)《資源稅暫行條例》
(8)《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9)《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
(10)《車船稅法》及其實施條例
4、《關稅法》
每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還會制定很多的補充規定,具體可以查閱國家稅務總局的官網。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納稅規定
法律分析:納稅規定: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C.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第三條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的決定。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第五條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稅收徵收管理工作的領導,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完成稅收徵收任務。
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
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第六條稅務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忠於職守;不得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不得濫用職權多征稅款或者故意刁難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檢舉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稅務機關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並按照規定給予獎勵。第八條本法所稱稅務機關是指各級稅務局、稅務分局和稅務所。第二章稅務管理第一節稅務登記第九條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以下統稱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審核後發給稅務登記證件。
前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的范圍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注銷登記之前,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稅務登記。第十一條納稅人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稅務登記證件不得轉借、塗改、損毀、買賣或者偽造。第二節帳簿、憑證管理第十二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帳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帳,進行核算。個體工商戶確實不能設置帳簿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不設置帳簿。第十三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應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納稅。第十四條發票必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稅務主管部門指定,不得印製發票。
發票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五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保管期限保管帳簿、記帳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
帳簿、記帳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損毀。第三節納稅申報第十六條納稅人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內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內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第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第三章稅款徵收第十八條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征、停徵、多征或者少征稅款。
D. 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稅收規章的制定機關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國稅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為稅收法規,最後為稅收規章。即稅收法律效力大於稅收法規大於稅收規章。
2、制定機關不同。
在我國只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才能稱為稅收法律。稅收法規狹義上是由國家權力機關以外的國家機關制定的。稅收規章是由稅收行政管理機關制定的。
3、定義不同。
稅收法律從廣義上來說包含法律及一切規范性的法規和規章。狹義上的法律在我國指的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稅收法規從廣義上說等同於稅法。從狹義上說指的是由國務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稅收規章則指的是由稅收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據具體的事務制定的文件。
(4)稅務法規擴展閱讀:
稅收法律的基本原則:
1、稅收法定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最基本的原則,它是稅法三大基本原則中最基本的原則。
2、稅收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普遍原則,它涵蓋了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幾乎所有的社會層面,而不同的層面有其具體的不同內容。
3、稅收效率原則。
效率原則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普遍遵循的原則。
稅收法規的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各種利益,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有利於國家積累資金的原則。
2、貫徹執行黨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利於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的原則。
3、貫徹區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
E. 用一句話簡要說一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有哪些規定
《稅收徵收管理法》對稅務登記、帳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檢查和法律責任做出規定和規范。
1992年9月4日人代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
1995年2月28日第一次修正
2001年4月28日第二次修正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第三次修正。
F. 稅務九條規定指的什麼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保就業稅務工作的通知(粵稅發〔2020〕75號)被稱作「稅務九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更加註重在「六穩」「六保」大局中落實減稅降費
減稅降費直接惠企惠民、公平高效。落實減稅降費,是稅務部門做到「兩個維護」、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的集中體現。全省各級稅務機關應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更加積極主動在「六穩」「六保」大局中謀劃推進稅務工作,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展現擔當作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關於「要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留得青山,贏得未來」的部署要求,即使眼前困難再大,也要堅決全面落實落細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要准確把握經濟形勢變化,增強緊迫感,聚焦「四力」加大落實力度,使各類市場主體切實享受到減稅降費政策紅利,著力穩企業保就業,扎實有效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二、加強穩就業保就業工作組織領導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穩」「六保」優先事項。各級稅務機關要聚力支持穩就業,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給予吸納就業重點行業企業、創業就業重點群體最大稅務支持。主要負責同志應靠前指揮,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組織加強工作謀劃、部署落實。政策法規、稅費政策、征管科技、納稅服務、稅收宣傳等相關職能部門應進一步細化分工協作,壓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要積極通過政府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就業形勢研判會商等工作機制,主動提出稅務支持建議,參與地方黨政保就業重點工作部署。要通過工作專班,加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有效解決納稅人和一線稅務人員反映的問題建議,堅決打通「中梗阻」,暢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
三、加強落實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
各級稅務機關應集中加強對重點行業就業支持,積極助力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吸納就業主力軍紓困發展。要加大力度貫徹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等重點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及時組織落實2020年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已明確延長到年底的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免等政策,以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延緩到2021年繳納等新增減稅降費政策。通過貫徹落實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積極營造良好稅務環境。
四、優化落實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
各級稅務機關要優化加強對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支持。加強落實促進退役士兵、高校畢業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登記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定額稅收扣減政策。落實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隨軍家屬創業就業3年內免徵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政策。落實殘疾人創業減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政策以及安置殘疾人增值稅即征即退、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加計扣除、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落實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政策。加強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等創業就業平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充分發揮創業投資促進「雙創」和增加就業的獨特作用。
五、繼續依法有效協助緩解資金壓力
各級稅務機關對生產經營困難、納稅信用良好的吸納就業重點行業企業、創業就業重點群體,要積極研究針對性、操作性強的稅收幫扶措施,推動納入地方政府的統籌安排中,幫助其實現更好發展。對符合條件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社保費的納稅人、繳費人,依法落實延期繳納政策措施。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快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出口退(免)稅。進一步拓展「銀稅互動」,推動相關合作銀行機構上線以社保費數據為核心的自然人「銀稅互動」信貸產品,積極幫助納稅人緩解融資難題。
六、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助力新就業形態發展
各級稅務機關要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積極支持基於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新模式的新就業形態發展。按照國家和我省的部署安排,及時落實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願緩繳政策,以及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省內城鄉戶籍限制。加強調查研究,探索改進適應新就業形態發展要求的稅收管理和服務措施,研究提出政策優化建議。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無風險不檢查、無批准不進戶、無違法不停票」,對正常經營納稅人少打擾、不打擾,不在發票領用中設置不合理限制。通過大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優做強,充分發揮新就業形態在保就業促就業中的重要作用。
七、積極推進部門協作與信息共享
加強部門協作、獲取重點群體創業就業信息,是精準落實稅費支持政策的重要努力方向。各級稅務機關應主動向地方黨政匯報請示,推動加強部門協作。要基於現行稅費政策執行口徑,積極推進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退役軍人事務、扶貧、教育等部門數據共享,及時有效獲取有關吸納就業重點行業企業、就業重點群體基礎信息,避免政策落實「找不到人、找不準人」,推動政策量化、精細化管理。對相關部門在就業重點群體分類口徑上的差異問題,應與相關部門充分溝通對接,加強數據分析篩選;對政策執行中發現的人員身份疑點,視情提請有關部門協查,形成穩企業保就業政策落實工作合力。
八、持續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輔導行動
各級稅務機關要充分運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強組織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輔導。對普遍適用的政策要進行系統輔導,對重點群體創業就業政策要進行專題輔導。尤其是抓住「畢業季」「退伍季」等關鍵時間節點,利用政府職業培訓、就業服務中心、招聘會等既有平台,集中開展創業就業政策專題宣導行動。通過多部門聯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聯動,擴展宣傳覆蓋面,增強政策知曉度。分門別類梳理有關政策指引、操作手冊和熱點問答,針對不同就業重點群體和吸納就業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宣貫輔導,助力相關人員和企業懂政策、會操作、快享受。
九、注重加強工作統籌落實
落實減稅降費、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系重大,不容有失。各級稅務機關應更加註重加強綜合協調,統籌落實好加大減稅降費力度、貫徹依法組織收入原則、優化稅務營商環境、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切實發揮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政策措施綜合效應;統籌落實好支持脫貧攻堅、助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等重點工作,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更加註重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效導向,鼓勵擔當作為,鼓勵實干盡責,加強工作任務統籌安排,在確保任務落實的同時繼續為基層有效減負。要更加註重改進方式方法,結合城鄉區域不同實際、納稅群體不同實際,加強宣傳輔導事項統籌,提高政策宣傳輔導落實精準度,不斷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G. 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H. 稅務部門規章制定實施辦法(2019修正)
第一條為了規范稅務部門規章(以下簡稱「稅務規章」)制定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國家稅務總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對稅務機關和稅務行政相對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稅務規章。
稅務規章以國家稅務總局令公布。第三條稅務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修改和廢止,適用本辦法。第四條制定稅務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體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精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稅務規章和制定對經濟社會有重大影響的稅務規章,在提交局務會議審議前應當向國家稅務總局黨委報告。
按照規定應當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的重要稅務規章,依照有關程序辦理。第五條制定稅務規章,應當符合上位法的規定,體現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切實保障稅務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稅務規章不得設定減損稅務行政相對人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稅務規章不得溯及既往,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稅務行政相對人權益而作出的特別規定除外。第六條稅務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辦法」「規定」「規程」「規則」「決定」或者「實施細則」,不得稱「條例」。第七條稅務規章應當根據需要,明確制定目的、依據、適用范圍、主體、權利義務、具體規范、操作程序、法律責任、施行日期等。
稅務規章用語應當准確、簡潔,避免產生歧義;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第八條稅務規章應當採用條文式。
稅務規章內容復雜的,可以根據需要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第九條國家稅務總局各司局及其他機構(以下統稱「司局」)認為需要制定稅務規章的,應當於每年第一季度報請立項。
立項申請應當對制定稅務規章的目的、依據、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說明。第十條國家稅務總局可以向社會公開徵集稅務規章制定項目建議。
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可以向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稅務規章制定項目建議,項目建議應當包括制定稅務規章的依據、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等說明。第十一條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以下稱「政策法規司」)會同相關司局對立項申請和稅務規章制定項目建議進行評估論證,擬訂年度稅務規章制定計劃,報局務會議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年度稅務規章制定計劃需要調整的,應當經局務會議批准。第十二條稅務規章由主管司局負責起草。
稅務規章內容涉及兩個以上司局的,由局長指定的司局負責起草。第十三條起草稅務規章,應當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相關司局、基層稅務機關和社會公眾的意見;相關內容與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應當徵求其他部門的意見。
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起草司局應當將稅務規章徵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期限一般不少於30日。依法需要聽證的,起草司局應當舉行聽證會。
起草專業性較強的稅務規章,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第十四條起草司局形成稅務規章送審稿後,應當連同下列材料,一並送政策法規司審查:
(一)起草說明,包括制定稅務規章的必要性、規定的主要措施、有關方面的意見及協調處理情況等;
(二)作為制定依據的法律,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
(三)其他相關材料,如聽證會筆錄、調研報告等。
按照規定應當對送審稿進行公平競爭審查的,起草司局應當提供相關審查材料。第十五條政策法規司應當從以下方面對稅務規章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符合本辦法第四條至第八條、第十三條的規定;
(二)是否與其他稅務規章協調、銜接;
(三)是否正確處理各方面對稅務規章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
(四)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
(五)其他需要審查的內容。
I. 《國家稅務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法》的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1、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2、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3、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帳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第六十四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5、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6、第六十五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第六十六條: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8、第六十七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9、第六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10、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11、第七十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逃避、拒絕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撓稅務機關檢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可以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12、第七十一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非法印製發票的,由稅務機關銷毀非法印製的發票,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並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3、第七十二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規定的稅收違法行為,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稅務機關可以收繳其發票或者停止向其發售發票。
14、第七十三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拒絕接受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存款賬戶,由稅務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15、第七十四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16、第七十五條: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涉稅罰沒收入,應當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上繳國庫。
17、第七十六條:稅務機關違反規定擅自改變稅收徵收管理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的,責令限期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18、第七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稅務機關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稅務人員徇私舞弊,對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第七十八條:未經稅務機關依法委託徵收稅款的,責令退還收取的財物,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行政處罰;致使他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第七十九條: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查封、扣押納稅人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責令退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1、第八十條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2、第八十一條: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3、第八十二條:稅務人員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調離稅收工作崗位,並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4、第八十三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提前徵收、延緩徵收或者攤派稅款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行政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5、第八十四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的開征、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以及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的,除依照本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征應征未征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
26、第八十五條:稅務人員在徵收稅款或者查處稅收違法案件時,未按照本法規定進行迴避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7、第八十六條: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28、第八十七條:未按照本法規定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檢舉人保密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29、第八十八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機關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9)稅務法規擴展閱讀:
稅收的基本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與稅收有關的法律,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
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
J. 稅務方面有哪些法律
一般有稅收徵收管理辦法,稅收徵收管理辦法實施條例..
另還有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主要看你是哪種公司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