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
① 新企業所得稅法加速折舊如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八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可以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
(一)由於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
(二)常年處於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釋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則實施細則》 同屬於稅收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根據憲法、法律制定生效。效力低於憲法、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釋義(一)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釋義」本條是關於制定本實施條例的法律依據的規定。
新的企業所得稅法於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並將於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統一的企業所得稅法結束了內資、外資企業適用不同稅法的歷史,統一了有關納稅人的規定,統一並適當降低了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並規范了稅前扣除辦法和標准,統一了稅收優惠政策。為了保證這部重要法律在2008年1月1日以後能夠順利實施,使這部重要法律的有關規定能夠真正得以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國務院及時發布了本實施條例,對企業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進行了必要的細化,並與企業所得稅法同時於2008年1月1日起生效。因此,本條明確規定,本實施條例,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製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國務院為執行法律的規定,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本實施條例就屬於這一類行政法規,通常冠以「xxx法實施條例」等名稱。本實施條例作為企業所得稅法的下位法,目的是將企業所得稅法的內容進行細化,對企業所得稅法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制度作出具體規定,以增強企業所得稅法的可操作性,便於稅務機關和納稅人理解和執行。因此,本實施條例的規定必須與企業所得稅法保持一致,不得與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相抵觸,也不得違背企業所得稅法的精神和基本原則,否則將被視為無效。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釋義(九)
第十四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所稱銷售貨物收入,是指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貨取得的收入。
「釋義」本條是關於收入總額中「銷售貨物收入」的具體內容的規定。
本條是對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中「銷售貨物收入」的細化。企業所得稅法只是將銷售貨物收入作為收入的一種形式,而未具體說明「銷售貨物收入」的含義,也沒有列舉「貨物」包括哪幾種類型。因此,在本條例中有必要回答這些問題。
原內資條例的實施細則第七條規定:「生產、經營收入」,是指納稅人從事主營業務活動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服務收入,營運收入,工程價款結算收入,工業性作業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本條根據實際情況作了修改,將銷售貨物收入單獨規定,將勞務服務收入、營運收入、工程價款結算收入、工業性作業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另外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銷售貨物收入」主要是企業銷售以下幾類貨物而取得的收入:
(一)商品。是指進入流通領域,專門用來交換的產品,是企業銷售貨物的最重要的類型。
(二)產品。是指企業生產的有形成果。產品可以作為廣義的概念,進入流通領域的則成為商品,而沒有進入流通領域但是也發生交換的,則是狹義概念的產品。因此,這里將產品和商品並列作為貨物的類型。
(三)原材料。是指原料和材料的合稱。原料主要是指來自採掘業和農業的未經加工的物品,如礦石、木材等;材料則是原料經過加工後可直接用於工農業生產的物品,如從礦石提煉出的生鐵或煉成的鋼,還有木材經過初步加工後形成的用於建造房屋的木構件。
(四)包裝物。是指為包裝商品、產品而提供的各種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可隨同商品、產品出售並單獨計價的包裝物,以及出租或出借給購買單位使用的包裝物,都是本條所稱企業銷售的包裝物。
(五)低值易耗品。包括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的生產經營用的勞動資料、使用年限在二年以下的非生產經營用的勞動資料以及使用年限在二年以上、但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下的非生產經營用的勞動資料。低值易耗品不同於固定資產的特點在於其周轉期限短、價值較低。
③ 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83條怎麼理解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83條釋義
第八十三條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和第(三)項所稱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
[釋義]本條是關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享受免稅優惠的"權益性投資收益"的具體范圍的規定。
原《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十八條也規定了這方面的免稅優惠政策:即「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境內投資於其他企業,從接受投資的企業取得的利潤(股息),可以不計入本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但其上述投資所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不得沖減本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本條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的不同,對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和第(三)項的規定進行了細化。一個企業對另一企業進行權益性投資時,投資企業要從被投資企業取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由於股息、紅利是從被投資企業稅後利潤中分配的,如果將股息、紅利全額並入投資企業的應稅收入中徵收企業所得稅,會出現對同一經濟來源所得的重復征稅。因此,消除企業間股息、紅利的重復征稅是防止稅收政策扭曲、保持稅收中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各國的普遍做法。
為此,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企業的免稅收入。第(三)項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企業所得稅法的上述規定,有兩個方面的內容需要實施條例予以明確:一是居民企業之間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到底需要符合什麼條件?二是對非居民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需符合什麼條件?本條從以下兩個方面回答了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和第(三)項涉及的問題:
一、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的條件
依照本條規定,可以享受免稅優惠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僅限於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這一條件限制既排除了居民企業之間的非直接投資所取得的權益性收益,又排除了居民企業對非居民企業的權益性投資收益。
直接投資一般是指投資者將貨幣資金直接投入投資項目,形成實物資產或者購買現有企業的投資。通過直接投資,投資者便可以擁有全部或一定數量的被投資企業的資產及經營所有權,直接進行或參與對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包括:(1投資者開辦獨資企業,並獨自經營;(2)與其他企業合作開辦合資企業或合作企業,從而取得各種直接經營企業的權利,並派人員進行管理或參與管理;(3)投資者投入資本,不參與經營,必要時可派人員任顧問或指導;(4)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買入現有企業一定數量的股票,通過股權獲得全部或相當部分的經營權,從而達到收購該企業的目的。由於居民企業間的直接投資對解決就業有促進作用,所取得的股息、紅利也是從被投資企業稅後利潤中分配的,因而各國一般都給予稅收上的優惠,稅務部門在征稅時也易於辨認。
第二,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而取得的權益性投資收益。連續持有被投資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的時間不足12個月的投資,具有較大的投機成份,因而不在優惠范圍之內。
二、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免稅的條件
依照本條以及本實施條例第一條的規定,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如果要享受免稅優惠,也需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需要與其在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本實施條例第一章規定,與其在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是指該機構、場所擁有、控制據以取得所得的股權等,也就是說,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通過其在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擁有、控制的股權而取得的O與發生在居民企業之間的情況相類似,這類股息、紅利收益也是從被投資的居民企業的稅後利潤中分西己的,因此已經繳納過企業所得稅,如果再將其並入前述非居民企業的應稅收入中征稅,也存在同一經濟來源所得的重復征稅問題,因此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作了上述規定。
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就不得依照本條的規定享受免稅優惠,而只能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五)項的規定和本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的規定,按照預提稅的有關規定享受減稅或者免稅優惠。
第二,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能夠享受免稅優惠的,也不包括對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進行短期炒作而取得的權益性投資收益。短期炒作的具體標准,也是連續持有被投資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的時間不足12個月取得的權益性投資收益。這一限制的目的,與對居民企業的限制一樣,也是從限制投機、鼓勵投資的角度出友,在於鼓勵非居民企業對居民企業的生產經營性投資,而不鼓勵非居民企業的投機性較強的短期持有行為。
④ 新企業所得稅法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有什麼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第六十四條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二)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以上是企業所得稅對固定資產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企業按不低於以上折舊年限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可以在當期所得稅前計算扣除。也就是說,當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如果小於或等於最低折舊年限計提的折舊可以在當期所得稅前扣除,如果大於最低折舊年限計提的折舊需要在後期進行遞延扣除。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一條所稱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是指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第三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第四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實際管理機構,是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賬務、財產等實施實質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機構。第五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第三款所稱機構、場所,是指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包括:
(一)管理機構、營業機構、辦事機構;
(二)工廠、農場、開采自然資源的場所;
(三)提供勞務的場所;
(四)從事建築、安裝、裝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業的場所;
(五)其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
非居民企業委託營業代理人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包括委託單位或者個人經常代其簽訂合同,或者儲存、交付貨物等,該營業代理人視為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第六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第七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一)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
(二)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
(三)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六)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第八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實際聯系,是指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擁有據以取得所得的股權、債權,以及擁有、管理、控制據以取得所得的財產等。第二章應納稅所得額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九條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五條所稱虧損,是指企業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本條例的規定將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和各項扣除後小於零的數額。第十一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五十五條所稱清算所得,是指企業的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者交易價格減除資產凈值、清算費用以及相關稅費等後的余額。
投資方企業從被清算企業分得的剩餘資產,其中相當於從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中應當分得的部分,應當確認為股息所得;剩餘資產減除上述股息所得後的余額,超過或者低於投資成本的部分,應當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或者損失。第二節收入第十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取得收入的貨幣形式,包括現金、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以及債務的豁免等。
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取得收入的非貨幣形式,包括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投資、存貨、不準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勞務以及有關權益等。第十三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所稱企業以非貨幣形式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額。
前款所稱公允價值,是指按照市場價格確定的價值。第十四條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項所稱銷售貨物收入,是指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貨取得的收入。
⑥ 企業所得稅稅率是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的比例稅率。
原「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規定,企業所得稅稅率是33%,另有兩檔優惠稅率,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10萬元的,稅率為27%,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稅率為18%;特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稅率為15%。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0%,另有3%的地方所得稅。新所得稅法規定法定稅率為25%,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致,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為15%,小型微利企業為20%,非居民企業為20%。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53條該怎麼理解
需要更新一個問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主席令[2017]64號)修改為:「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五十三條: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
條款釋義:本條是關於企業公益性捐贈支出扣除標准和如何扣除的進一步細化規定。
只有企業當期實際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才允許稅前扣除。
最高扣除比例在年度利潤總額12%,包括12%本身。
作為捐贈扣除基數的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總額。
例:2008年,企業向符合企業所得稅法優惠條件,經認定的公益性社會團體ABC基金會捐贈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合計100萬元,2008年,該企業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計算的會計利潤總額(利潤表中利潤總額)800萬元。按照新的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向公益性社會團體ABC基金會捐贈扣除限額為96萬元(800×12%),企業實際捐贈數額100萬元,大於扣除限額的4萬元(100-96),應作納稅調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但允許在2009年申報時再行扣除,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⑧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一條 如何理解
我是這樣理解的
第一個剩餘資產:是指被清算企業清算後,投資方實際分得的財產。
第二個剩餘財產:是指投資方對被投資方正常投資情況下的投資金額,
舉例說明:
1、08年清算企業清算後財產為100萬元,投資方佔40%的比例,分得剩餘資產(第一個剩餘資產)40萬元。
2、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投資總額為200萬元,投資時間為2006年初,06、07年度從被投資企業共分得投資收入50萬元,其07年末的投資余額為150萬元(第二個剩餘資產),占被投資企業40%的股份。
3、其投資盈虧虧情況為:(50+40)-200=-110萬元。
4、剩餘資產扣除上述股息所得侯的余額=(200-50)-40=110萬元,但現在占清算企業的股份份額為0%,所以,其投資虧損為110萬元。
⑨ 企業所得稅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據實扣除的是( )。
企業所得稅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據實扣除的是:
(一)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二)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
《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38條規定:
第三十八條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准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9)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一條所稱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是指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
第三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在中國境內成立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包括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第四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二條所稱實際管理機構,是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員、賬務、財產等實施實質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機構。
⑩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最新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專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屬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投資方企業從被清算企業分得的剩餘資產,其中相當於從被清算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中應當分得的部分,應當確認為股息所得;剩餘資產減除上述股息所得後的余額,超過或者低於投資成本的部分,應當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或者損失。
(10)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納稅人按國家有關規定上交的各類保險基金和統籌基金,包括職工養老基金、待業保險基金等,經稅務機關審核後,在規定的比例內扣除。納稅人參加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用,准予扣除。保險公司給予納稅人的無賠款優待,應計入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納稅人按國家規定為特殊工種職工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險費,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實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