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法規
⑴ 外事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外事活動管理,規范外事接待工作,促進我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我校具體情況,特製定本辦法。本辦法主要適用於接待國外及港澳台地區人員短期來校訪問,包括友好訪問、參觀考察、洽談合作和講學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事工作管理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能源部外事工作管理的職責范圍:(一)制定能源工業有關對外合作的政策和法規並監督執行。(二)歸口管理政府間有關能源工業的經濟、貿易、科學技術交流、協議與合同。(三)歸口上報經國務院批準的、有出國任務審批權和出國人員政審權的總公司、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兩權」歸口單位)的副部長級以上幹部的出國和赴港澳地區事項及接待外國副部長級以上人員來訪事項。(四)編制和組織實施能源部直屬單位和非「兩權」歸口單位的出國項目計劃和有關涉外活動的聯絡、協調工作。(五)歸口管理能源系統利用國外貸款、贈款和技術引進等涉外事項。(六)審批能源部系統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事項。(七)歸口管理能源部系統使用自有外匯進口配額商品的計劃。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第一條為確定外國駐中國使館和使館人員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便於外國駐中國使館代表其國家有效地執行職務,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使館外交人員原則上應當是具有派遣國國籍的人。如果委派中國或者第三國國籍的人為使館外交人員,必須徵得中國主管機關的同意。中國主管機關可以隨時撤銷此項同意。第三條使館及其館長有權在使館館舍和使館館長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國的國旗或者國徽。第四條使館館舍不受侵犯。中國國家工作人員進入使館館舍,須經使館館長或者其授權人員的同意。中國有關機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保護使館館舍免受侵犯或者損害。
使館的館舍、設備及館舍內其他財產和使館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徵用、扣押或者強制執行。第五條使館館舍免納捐稅,但為其提供特定服務所收的費用不在此限。
使館辦理公務所收規費和手續費免納捐稅。第六條使館的檔案和文件不受侵犯。第七條使館人員在中國境內有行動和旅行的自由,中國政府規定禁止或者限制進入的區域除外。第八條使館為公務目的可以與派遣國政府以及派遣國其他使館和領事館自由通訊。通訊可以採用一切適當方法,包括外交信使、外交郵袋和明碼、密碼電信在內。第九條使館設置和使用供通訊用的無線電收發信機,必須經中國政府同意。使館運進上述設備,按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第十條使館來往的公文不受侵犯。
外交郵袋不得開拆或者扣留。
外交郵袋以裝載外交文件或者公務用品為限,應予加封並附有可資識別的外部標記。第十一條外交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信使證明書。外交信使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
臨時外交信使必須持有派遣國主管機關出具的臨時信使證明書,在其負責攜帶外交郵袋期間,享有與外交信使同等的豁免。
商業飛機機長受委託可以轉遞外交郵袋,但機長必須持有委託國官方證明文件,註明所攜帶的外交郵袋件數 。機長不得視為外交信使 。使館應當派使館人員向機長接交外交郵袋。第十二條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中國有關機關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外交代表的人身自由和尊嚴受到侵犯。第十三條外交代表的寓所不受侵犯,並受保護。
外交代表的文書和信件不受侵犯。外交代表的財產不受侵犯,但第十四條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四條外交代表享有刑事管轄豁免。
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但下列各項除外:
(一)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進行的遺產繼承的訴訟;
(二)外交代表違反第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在中國境內從事公務范圍以外的職業或者商業活動的訴訟。
外交代表免受強制執行 , 但對前款所列情況,強制執行對其人身和寓所不構成侵犯的,不在此限。
外交代表沒有以證人身份作證的義務。第十五條外交代表和第二十條規定享有豁免的人員的管轄豁免可以由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
外交代表和第二十條規定享有豁免的人員如果主動提起訴訟,對與本訴直接有關的反訴,不得援用管轄豁免。
放棄民事管轄豁免或者行政管轄豁免,不包括對判決的執行也放棄豁免。放棄對判決執行的豁免須另作明確表示。第十六條外交代表免納捐稅,但下列各項除外:
(一)通常計入商品價格或者服務價格內的捐稅;
(二)有關遺產的各種捐稅,但外交代表亡故,其在中國境內的動產不在此限;
(三)對來源於中國境內的私人收入所征的捐稅;
(四)為其提供特定服務所收的費用。第十七條外交代表免除一切個人和公共勞務以及軍事義務。第十八條使館運進的公務用品、外交代表運進的自用物品,按照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免納關稅和其他捐稅。
外交代表的私人行李免受查驗,但中國有關機關有重大理由推定其中裝有不屬於前款規定免稅的物品或者中國法律和政府規定禁止運進 、 運出或者檢疫法規規定管制的物品的,可以查驗。查驗時,須有外交代表或者其授權人員在場。第十九條使館和使館人員攜運自用的槍支、子彈入境,必須經中國政府批准,並且按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第二十條與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享有第十二條至第十八條所規定的特權與豁免。
使館行政技術人員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並且不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享有第十二條至第十七條所規定的特權與豁免,但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僅限於執行公務的行為。使館行政技術人員到任後半年內運進的安家物品享有第十八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免稅的特權。
使館服務人員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並且不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其執行公務的行為享有豁免,其受雇所得報酬免納所得稅。其到任後半年內運進的安家物品享有第十八條第一款所規定的免稅的特權。
使館人員的私人服務員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並且不是在中國永久居留的,其受雇所得的報酬免納所得稅。
⑶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95)
一、總則
(一)本規定中「涉外案件」是指在我國境內發生的涉及外國、外國人(自然人及法人)的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治安等案件及死亡事件。
(二)處理涉外案件,必須維護我國主權和利益,維護我國國家、法人、公民及外國國家、法人、公民在華合法權益,嚴格依照我國法律、法規,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法律手續完備。
(三)處理涉外案件,在對等互惠原則的基礎上,嚴格履行我國所承擔的國際條約義務。當國內法或者我內部規定同我國所承擔的國際條約義務發生沖突時,應當適用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各主管部門不應當以國內法或者內部規定為由拒絕履行我國所承擔的國際條約規定的義務。
(四)處理涉外案件,必須依照有關規定和分工,密切配合,互相協調,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徵求意見和通報情況等制度。
(五)對應當通知外國駐華使、領館的涉外案件,必須按規定和分工及時通知。
(六)與我國無外交關系的,按對等互惠原則辦理。二、關於涉外案件的內部通報問題
(一)遇有下列情況之一,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其他主管機關應當將有關案情、處理情況,以及對外表態口徑於受理案件或採取措施的四十八小時內報上一級主管機關,同時通報同級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1.對外國人實行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拘留審查、逮捕、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扣留護照、限期出境、驅逐出境的案件;
2.外國船舶因在我國內水或領海損毀或擱淺,發生海上交通、污染等事故,走私及其他違法或違反國際公約的行為,被我主管部門扣留或採取其他強制措施的案件;
3.外國漁船在我管轄水域違法捕撈,發生碰撞或海事糾紛,被我授權執法部門扣留的案件;
4.外國船舶因經濟糾紛被我法院扣留、拍賣的案件;
5.外國人在華死亡事件或案件;
6.涉及外國人在華民事和經濟糾紛的案件;
7.其他認為應當通報的案件。
同級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在接到通報後應當立即報外交部。案件了結後,也應當盡快向外交部通報結果。
(二)重大涉外案件,或外國政府已向我駐外使、領館提出交涉或已引起國內外新聞界關注的涉外案件,在案件受理、辦理、審理過程中,以及在判決公布前,中央一級主管部門經商外交部後,應當單位或者會同外交部聯名將案件進展情況、對外表態口徑等及時通報我駐外使、領館,並答復有關文電。三、關於通知外國駐華使、領館問題
(一)凡與我國訂有雙邊領事條約的,按條約的規定辦理;未與我簽訂雙邊領事條約,但參加《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按照《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規定辦理;未與我國簽訂領事條約,也未參加《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但與我國有外交關系,可按互惠和對等原則,根據有關規定和國際慣例辦理。
在外國駐華領事館領區內發生的涉外案件,應通知有關外國駐該地區的領事館;在外國領事館領區外發生的涉外案件應通知有關外國駐華大使館。與我國有外交關系,但未設使、領館的國家,可通知其代管國家駐華使、領館。無代管國家或代管國家不明的,可不通知。當事人本人要求不通知的,可不通知,但應當由其本人提出書面要求。
(二)通知內容
外國人的外文姓名、性別、入境時間、護照或證件號碼、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及有關情況,當事人違章違法犯罪的主要事實,已採取的法律措施及法律依據,各有關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制定固定的通知格式。
(三)通知時限
雙邊領事條約明確規定期限的(四天或七天),應當在條約規定的期限內通知;如無雙邊領事條約規定,也應當根據或者參照《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和國際慣例盡快通知,不應超過七天。
(四)通知機關
1.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外國人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拘留審查、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的決定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國家安全廳(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
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對外國人執行逮捕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國家安全廳(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
人民法院對外國人依法做出司法拘留、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決定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外國人作出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決定的,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
依照本規定應予通報並決定開庭審理的涉外案件,人民法院在一審開庭日期確定後,應即報告高級人民法院,由高級人民法院在開庭七日以前,將開庭審理日期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
2.外國船舶因在我國內水或領海損毀、擱淺或發生重大海上交通、污染等事故,各港務監督局應立即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局,由該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館。
3.外國船舶在我國內水或領海走私或有其他違法行為,被我海關、公安機關扣留,有關海關、公安機關應當立即逐級上報海關總署和公安部,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海關或者公安廳(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
4.外國漁船在我管轄水域違法捕撈,被我授權執法部門扣留,由公安邊防部門監護,漁政漁港監督管理部門處理。有關情況應立即上報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由該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館。
5.外國船舶因經濟糾紛被我海事法院扣留、拍賣的,由海事法院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如船籍國與我有外交關系,不論是否訂有雙邊領事條約,均應通知。
6.外國人在華正常死亡,由接待或者聘用單位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如死者在華無接待或者聘用單位,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通知。
外國人在華非正常死亡,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在羈押期間或者案件審理中死亡,分別由受理案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國家安全廳(局)、人民檢察院或者高級人民法院通知;在監獄服刑期間死亡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通知。
外國人在災難性事故(包括陸上交通事故,空、海難事故)中死亡的,由當事部門通知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省、自治區、直轄市外事辦公室予以協助。
7.在對無有效證件證實死者或者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審查、拘留、逮捕的人犯的國籍,或者其主要證件存在明顯偽造、變造疑點的情況下,我主管機關可以通過查詢的方式通告有關外國駐華使、領館。
外國邊民在我國邊境地區死亡或者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審查、拘留、逮捕的,按雙邊條約規定辦理。如無雙邊條約規定的,也可考慮通過邊防會晤的方式通知有關國家。
⑷ 外事辦的定義
外事或外事工作的定義應該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門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門及地方政府,國家的其他社團機構所進行的對外事物,對外活動及對外工作。外事辦就是從事外事工作的部門,主管外事工作。 省外事辦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我國的對外方針政策、涉外法規以及省委和省政府關於外事工作的指示與決定。
(二)當好省委和省政府在外事工作中的助手和參謀。提出制訂我省外事工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劃的建議;檢查有關部門和單位貫徹執行對外方針政策和涉外法規的情況;協調我省重大外事工作和涉外活動;負責處理或協助處理我省重大的涉外事務。
(三)圍繞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進行外事調查研究,為省委和省政府的對外工作決策提供意見和建議;利用對外交往渠道,為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歸口管理和指導全省因公出國(境)工作;審核、審批因公出國及赴香港、澳門事項;為因公出國人員頒發護照並申辦簽證;為因公赴香港、澳門人員簽發通行證及簽注等。
(五)負責組織接待來我省訪問的國賓、黨賓和其他重要外賓;統籌安排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協領導的外事活動;統一指導和協調各部門、各單位的外事接待工作。
(六)接待來我省進行公務活動的外國駐華外交人員;安排外國駐華使領館人員在閩的公務活動,負責外國駐我省領事機構的管理和服務,以及我省各部門各單位與外國駐華使領館的交往活動;協調處理外國公民在閩的領事事務;辦理領事認證;協助外國常駐記者及臨時來華記者在閩的采訪工作;負責在我省主要媒體上報道省領導外事活動,協調我省重大經貿、文化活動的對外宣傳及其它宣傳福建省的材料;評選福建省榮譽公民。
(七)管理我省與外國友好城市、友好省州(縣)以及其他結好單位的交往活動,辦理對外結好的報批手續;指導民間對外交往工作。
(八)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口岸的外事業務和涉外事宜。
(九)協助有關部門管理外國專家及出國培訓工作;處理或協助有關單位處理涉及外國人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項。
(十)負責對全省外事幹部和涉外人員進行對外政策和外事紀律的教育;組織外事幹部的對外政策、業務培訓;總結交流外事工作經驗。
(十一)配合和協助黨委宣傳部門做好對外宣傳和群眾性外事教育工作。
(十二)貫徹執行《涉外人員守則》;配合紀檢、監察和保密部門檢查外事紀律及保密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違反外事紀律問題的處理意見和建議。
(十三)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市外事辦主要職能: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的對外方針政策、涉外法規以及市委和市政府關於外事工作的指示和決定。
(二)當好市委和市政府在外事工作中的助手和參謀。提出制訂全市外事工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規劃的建議;檢查有關部門和單位貫徹執行對外方針政策和涉外法規的情況;協調全市重大外事工作和涉外活動;負責處理或協助處理全市重大的涉外事務。
(三)圍繞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進行外事調查研究,為市委和市政府的對外工作決策提供意見和建議;利用對外交流渠道,為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承辦市領導出訪事宜;負責邀請外國人士來訪事宜;審核正、副處級人員因公臨時出境事宜,分別報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審批,並出具出境任務批件;辦理因公出境人員的護照及護照的收回和管理。
(五)對違反規定、弄虛作假的因公出境團組和人員拒發護照、拒辦簽證,並報告有關部門查處;了解和檢查因公出境團組和人員在國外活動情況;定期綜合全市因公出境和邀請外國人來訪的情況,每半年向市委、市政府、省外事辦公室提出書面報告。
(六)負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授權的因公臨時赴港澳人員的審批以及往來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通行證的簽發。
(七)負責組織接待外賓工作;統籌安排市領導的外事活動;統一指導和協調縣(市)區、市直各單位的外事接待工作,辦理或代辦外國駐華使領館領事認證事宜。
(八)管理本市與外國友好城市、友好市州(縣)以及其他結好單位的交往活動,辦理對外結好的報批手續;指導民間對外交往工作。
(九)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口岸的外事業務和涉外事宜。
(十)管理來本市采訪的外國記者;指導有關部門或單位做好外國記者采訪活動的安排。
(十一)指導有關部門管理外國專家及出境培訓工作;處理或協助有關單位處理涉及外國人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項。
(十二)負責對全市外事幹部和涉外人員進行對外政策和外事紀律的教育;組織外事幹部的對外政策、業務培訓;總結交流外事工作經驗。
(十三)配合和協助黨委宣傳部門做好對外宣傳和群眾性外事教育工作;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文件和材料,向各部門提供國際形勢、對外政策和重大國際問題的宣傳材料和對外表態口徑;協同審核重要涉外報道稿和有關文稿。
(十四)認真貫徹執行《涉外人員守則》;配合紀檢、監察和保密部門檢查外事紀律及保密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違反外事紀律問題的處理意見和建議。
(十五)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⑸ 涉外禮儀的各國禁忌
◆涉外活動言行忌
舉止忌: 嚴忌姿勢歪斜,手舞足蹈,以手指人,拉拉扯扯,相距過近,左顧右盼,目視遠處,頻頻看錶,舒伸懶腰,玩弄東西,抓耳撓腮。
忌話忌: 嚴忌荒唐淫穢,他人履歷,女子私事,工資收入,私人財產,衣飾價值,批評尊長,非議宗教,嘲弄異俗。
語氣忌: 嚴忌大聲辯論,高談闊論,惡言惡語,尋根問底,爭吵辱罵,出言不遜。
禮遇忌: 嚴忌冷落他人,獨談到底,輕易表態,打斷異議,糾纏不止,隨意插話,隨意辭別。
◆涉外活動拍照忌
在涉外活動中,人們在拍照時,必須不能犯特定國家、地區、民族的禁忌。凡在邊境口岸、 機場、博物館、住宅私室、新產品與新科技展覽會、珍貴文物展覽館等處,嚴忌隨意拍照。在被允許情況下,對古畫及其它古文物進行拍照時,嚴忌使用閃光燈。凡在禁止拍照 標志的地方或地區,人們應自覺忌諱拍照。通常情況下,應忌諱給不相識的人(特別是 女子)拍照。
◆涉外活動衛生忌
個人衛生: 忌蓬頭垢面,忌衣裝鞋帽或領口袖口不潔。在正式場合,忌諱挖眼屎、擤鼻涕、摳鼻孔、挖耳穢、剔牙齒、剪指甲等不衛生的動作。患有傳染病的人嚴忌參加外事活動。
環境衛生: 切忌隨地吐痰、亂彈煙灰、亂丟果皮紙屑或其它不潔之物,忌諱把雨具及鞋下的泥水、泥巴等帶入室內,忌諱把痰盂等不潔器具放在室內醒目的地方。
◆商界禮忌種種
東南亞禮忌: 與東南亞商人洽談商務時,嚴忌翹起二郎腿,乃至鞋底懸著顛來顛去。否則, 必引起對方反感,交易會當即告吹。
中東禮忌: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商人,往往在咖啡館里洽談貿易。與他們會面時,宜喝咖啡、 茶或清涼飲料,嚴忌飲酒、吸煙、談女人、拍照,也不要談論中東政局和國際石油政策。
俄羅斯禮忌: 俄羅斯及東歐諸國,對西方商人的禮待是極其熱情的。在同俄羅斯人洽談貿易時,切忌稱呼俄國人。
英國禮忌:到英國洽談貿易時,要有三條忌諱:
1、忌系有紋的領帶。因為帶紋的領帶可能被認為是軍隊或學生校服領帶的仿製品;
2、忌以皇室的家事為談話的笑料;
3、不要把英國人稱呼為英國人。
法國禮忌: 到法國洽談貿易時,嚴忌過多地談論個人私事。因為法國人不喜歡大談家庭及個人生活的隱私。
南美禮忌: 赴南美洲做生意的人,為了入境隨俗,在洽談交易的過程中,宜穿深色服裝, 談話宜親熱並且距離靠近一些,忌穿淺色服裝,忌談當地政治問題。
德國禮忌: 德國商人很注重工作效率。因此,同他們洽談貿易時,嚴忌神聊或節外生枝地 閑談。德國北部地區的商人,均重視自己的頭銜,當對同他們一次次熱情握手,一次次稱呼其頭銜時,他必然格外高興。
瑞士禮忌: 若給瑞士的公司寄信,收信人應寫公司的全稱,嚴忌寫公司工作人員的名字。因為,如果收信人不在,此信永遠也不會被打開的。瑞士人崇拜老字型大小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建於是1895年之前,那麼你應在工作證件上或名片上特別強調出來。
美國禮忌:與美國人洽談交易時,不必過多地握手與客套,貿易談判可直截了當地進入 正題,甚至從吃早點時即可開始。
芬蘭禮忌: 與芬蘭商人洽談時,應重視行握手禮,應多呼其經理之類的職銜。談判地 點多在辦事處,一般不在宴會上。談判成功之後,芬蘭商人往往邀請你赴家宴與洗蒸汽浴。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禮節。如你應邀赴宴時,忌諱遲到,且不要忘記向女主人送上5朵或7朵(忌雙數的)鮮花。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前,客人不宜先行自飲。在暢談時,應忌諱談當地的政治問題。
◆花木交往中的忌諱
根花忌: 探視病人時,日本人嚴忌以根花(包括盆花)為禮,因為日文的根字與睡字的發音相同。
山茶花忌: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仙客來、淡黃花及白花。因為山茶花凋謝時整個花頭落地,不吉利;仙客來花,日本念為希苦拉麵,而希同日文的死發音相同;淡黃花與白花,多為日本人不喜歡。
白百合花忌:印度人,忌以荷花作饋贈品,因為印度人多以荷花為祭祀之花。
白花忌:在歐洲,人們以花為禮時,除生日與命名日之外,一般忌用白色鮮花。
香花忌:一些歐洲國家的人,在探望病人時,往往忌用香氣濃烈的或具有特殊象徵義的鮮花。送予中年人的,忌用小花;送予年輕人的,忌用大花。
盆花忌: 在通常以花為禮的交往中,許多歐洲人愛用切花,忌用盆花,但在復活節之際,可用盆栽的風信子為禮。
菊花忌: 在歐洲許多國家,人們忌用菊花為禮。傳統習俗認為:菊花是墓地之花。日本人忌用菊花作室內裝飾,認為菊花是不吉祥的。
雙花忌: 波蘭人與羅馬尼亞人以花為禮時,所用的花束必須是單數,即使一枝也可,忌諱雙數,但羅馬尼亞人的生日除外。
乾花忌: 除人造花之外,波蘭人忌送乾花或枯萎的花。波蘭人認為,送乾花或枯花,意味著情誼的終結。
鬱金香忌: 德國人往往忌以鬱金香為饋贈品。他們認為它是無情之花。
黃玫瑰忌: 英國人忌以黃玫瑰為禮花。英國傳統習俗認為,黃玫瑰象徵親友分離。
黃花忌:法國人往往忌送黃花。法國傳統的習俗認為:黃色花象徵著不忠誠。
妖花忌:許多拉丁美洲人,將菊花視為妖花,他們忌用菊花裝飾房間,忌以菊花為禮。
紫花忌:巴西人忌用絳紫色的花為禮,因為巴西人慣以紫花為葬禮之花。
◆海外法律禁忌種種
埃及開羅市的法律規定:男子不準在任何女子面前口出粗言穢語,違者將被監禁一周。
秘魯政府法律規定:嚴禁丈夫虐待妻子。凡謾罵妻子者,可監禁5至10天;毆打妻子者,可處服勞役一個月;打傷妻子者,可判刑一至兩年。
厄瓜多安第斯山區的地方法規規定:首次離婚的女子,須單身5年才允許再婚;第二次離婚的女子,須單身8年才允許再嫁;凡三次離婚的女子,終身不準再嫁。
◆神聖月禁忌
阿拉伯國家的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按照傳統習俗,回歷太陰年的一、七、十一、十二月,是伊斯蘭教的神聖月。在這四個月份之中,穆斯林要嚴忌一切激烈的活動。
◆西方人日常忌
數字忌: 忌諱十三,甚至星期五和每月的13日也被忌諱,認為這些數字包含著凶險。
相反,西方人卻對三和七很喜歡,認為這兩個數字包含著吉利。
詢問忌: 忌諱詢問別人的年齡、工資、家室以及其它私事。在老人面前,忌說老字。
床位忌: 嚴忌把床對著門擺放。
碎鏡忌: 嚴忌打碎鏡子,認為碎鏡能使人背運。若犯此忌,則可趁月圓之時,暗自將衣袋內的硬幣翻過來,以示解救。
花色忌: 許多歐洲人忌諱黃色花,並認為菊花、杜鵑包含著不吉利。
顏色忌: 歐洲人多忌黑色,認為黑色是喪禮之色。
禮節忌: 一切禮節均應先女後男,切忌相反。
衣物忌: 西方人對自己的衣物及行裝,有隨意亂放的習慣,但忌諱別人亂動。
折柳忌: 切忌折斷飄來的柳條,認為此忌可以防止失戀之苦。
婚服忌: 姑娘在結婚之前,忌諱試穿婚禮服。據說,此忌可防未來婚事的破裂。
婚期忌: 除英國人而外,多數西方人嚴忌星期六結婚,認為此日絕非黃道吉日。
扶老忌: 歐美的老人,多忌諱由別人來攙扶。他們認為這有損於體面,是受輕視的表現。
拉手忌: 在許多拉美國家的街道上,男女之間可以相挽拉手而行,但在同性者之間忌諱攜肩挽手。他們認為,公然搭肩攜手的同性者,必是令人鄙視的同性戀者。
◆歐美禮忌
握手忌: 對長者、女子或生人,忌主動而隨便地握手。
行走忌: 在行進中,忌醉步搖斜、隨地吐痰或亂扔廢物。
路談忌: 路遇熟人時,忌在路中央交談或在路旁久談;與女子路談,應邊走邊談,忌在路邊立談。
作客忌: 到親友家作客,進門後切忌不脫帽和帶雨具;與女子對坐,切忌吸煙。
會客忌: 會見客人時,忌坐姿歪斜和小動作,忌家人吵罵或看錶詢問時間。
慰問忌: 探病時,忌久談;弔唁時,忌先提及死者。
⑹ 外事管理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事管理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直接領導的工作機關。
工作職能
外交部外事管理司主要按照國務院和外交部給其確定的工作范圍,負責辦理以下各項工作:
1、擬訂有關外事管理法規草案;
2、審核地方和國務院各部門、中央企業的重要外事規定和報國務院的重要外事請示;
3、協調地方和國務院各部門外事工作;
4、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對重大外事違規違紀事件的處理建議。
(6)外事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外事管理的原則
中國外事管理的原則,即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配合。它們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統一領導。按照馬列主義的觀點,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外事的特點決定了外事工作應高度集中,切忌多頭領導,政出多門,各行其是。但「統」的范圍不能過寬,統不起來等於不統。主要是抓「四統一」:即統一外事政策方針、統一行動部署、統一對外表態(口徑)和統一規章制度。
二、歸口管理。歸口管理是我國外事管理的重要方針。為了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和分清職責,在集中統一的前提下,實行歸口管理。
歸口管理又分為大歸口和小歸口。大歸口是指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把外事口分成幾個大的系統,然後再由各系統的黨委統一管理。
根據此項原則:國家關系歸外交部;黨際人民外交歸中聯部;對外文化交流歸文化部;對外教育交流歸教育部;軍事外交歸國防部和總參;對外經濟貿易歸對外經貿部;對外司法工作歸司法部等等。在大歸口下,又做出一些分工。
如團中央國際部主管全國青年對外交流工作。但在對外青年交流工作中,涉及多邊外交的問題要請示外交部,涉及雙邊外交的問題則請示中聯部。
三、分級負責。主要是一個分權的原則。中央和國務院負責大政方針和涉及國家利益的重大問題。地方外事辦公室除了承辦中央交辦的涉外事務外,主要負責地方外事工作的歸口管理。近些年來,中央還授予了一些大的企事業單位以外事管理許可權。
如首鋼、中遠公司等,它們一般享有一定的派遣臨時出國人員和邀請外國人來華的審批權,甚至外資立項權和金融融資權等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外事工作的發展。
四、協調配合。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外事工作已不再是外事部門一家的事,必須依靠各部門、各單位一起來搞。重大外事、涉外任務,外事部門負責牽頭,其他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責,積極配合。外事管理是隨著外事工作的擴大而改變的。
文革前只有少數部門、少數省、市和自治區有外事辦公室,過去外事管理是高度集中的。一個普通幹部出國,也要報到國務院外事辦公室。當時的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就是一個超級部,陳毅當主任,並兼外交部長,廖承志是副主任。改革開放以來,國務院外事辦在1982年恢復。
當時李先念講,不能按照原來的辦法,否則2000人都不夠。涉及事情也很多,科、教、文、衛等,一個是批不過來,即使批的過來,也是走形式。因此要實行改革,中央地方實行分權,國務院各部門也實行分權。分工協作,共同配合。
⑺ 國務院已頒布了哪些宗教事務方面的行政法規
目前國務院已頒布了兩部行政法規,分別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1994年1月31日國務院令第144號發布;
《宗教事務條例》2004年7月7日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通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26號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
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⑻ 知情人請進,外交官駐外可以帶妻子和子女出國嗎子女可以在當地留學嗎(子女已滿18周歲)
外交官駐外可以帶妻子和子女出國,隨任子女可以在當地留學,但須遵守外交規章制度及當地法律。
駐外外交官配偶和子女隨任法律法規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
第四十一條 駐外外交人員的配偶隨任,應當經派出部門批准。駐外外交人員任期結束或者提前調回的,隨任配偶應當同時結束隨任。
第四十六條 隨任、隨居和探親的駐外外交人員配偶、子女,應當遵守駐外外交機構規章制度,尊重駐在國的法律和風俗習慣。
《教育部辦公廳外交部辦公廳關於解決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回國後入學問題的通知》
第五條 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在國外大學就讀兩年或兩年以上,擬轉入國內高等學校就讀的,可持駐外使領館出具的《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回國證明》,向國內高等學校提出書面申請。擬申請轉入的高等學校經對其考核,認為可在本校繼續培養的,應辦理轉入手續。
(8)外事法規擴展閱讀
駐日使館的官員表示,使館子女中高中畢業後隨父母到國外常住的孩子在國內完成了高中學業,可以直接在國外上大學。
他們年輕,很容易闖過語言關,融入當地社會,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父母在身邊,能得到多方照顧,不像一些小留學生因為缺乏父母關心、照顧而發生問題。
記者認識的駐外人員中,至少有十多位的子女已在日本讀完大學。畢業之後,他們有的留在日本工作,有的回國就業,還有不少人被日本公司派到中國工作。這些孩子熟悉中國國情,又了解日本經濟文化,有國際視野,十分適合從事中日兩國之間的各項交流工作。
⑼ 外事工作有哪些政策,法規
一、法律法規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領版事特權與豁免權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二、部門規章類:駐外外交人員大使銜保留與終止暫行規定;領事認證辦法;三、規范性文件類:在京領事認證代辦機構工作規范;外交車輛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