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⑴ 生前怎麼簽器官捐獻
法律分析:1、咨詢,捐獻者首先應了解器官捐獻的相關情況。
2、登記,此次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是指面向社會公眾在其身故後自願的器官捐獻,不涉及活體器官捐獻。捐獻登記要到市紅十字會登記。所有的器官捐獻者都必須滿足自願、無償、死亡這3個條件。有關器官或組織功能良好,沒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嚴重傳染病,沒有癌症(除原發性腦腫瘤)者,一般都適合捐獻器官。
3、簽字。
(1)捐獻者填寫《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
(2)由捐獻者本人或直系親屬填寫《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未成年的捐獻者捐獻器官必須經父母同意並代為填寫《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需要志願者直系親屬(父母、配偶、成年子女、監護人)同意簽字。如果沒有登記的,在身故後,其配偶、成年子女和父母也可以書面形式捐獻器官;
(3)《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填寫完整後由捐獻者本人或委託他人交到當地紅十字會,並攜帶捐獻者本人的身份證原件,並經公證處公證。《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一式兩份,紅十字會審核後蓋章,一份存檔,一份交給本人或委託人自行保管。
4、時間,因器官捐獻有較強的選擇性,病人病情惡化後請電話告知紅十字會,病人逝世後,以最短的時間內電話通知紅十字會及接收單位。接收醫生就會啟動捐獻程序,把捐獻者尚能使用的器官,移植給臨床急等移植器官救命的患者,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器官捐獻者在完成捐獻後的遺體,將由醫院進行符合倫理原則的醫學處理,恢復遺體原貌。
5、用途,器官的利用嚴格遵照捐獻人的意願,用於人道主義救治病人,不可進行其他營利性使用。
法律依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人體器官移植,適用本條例;從事人體細胞和角膜、骨髓等人體組織移植,不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人體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體器官捐獻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以代替其病損器官的過程。
⑵ 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獻移植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恢復人體器官功能或者挽救生命,規范人體器官捐獻移植行為,保障人體器官捐獻者和接受人體器官移植者的合法權益,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人體器官(人體組織)的捐獻移植活動,但下列人體組織除外:
(一)血液及其製品;
(二)精子、卵子;
(三)胚胎;
(四)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第三條捐獻人體器官實行自願、無償的原則,禁止以任何方式買賣人體器官。
鼓勵個人身後捐獻人體器官。第四條移植人體器官實行公正、公平的原則。
人體器官移植應當依據公認的醫學原理,符合國家醫學科技的發展水平,並應當優先考慮其他更為適當的醫療方法。
人體器官移植不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第五條深圳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衛生部門)是人體器官捐獻移植的主管部門。第二章人體器官摘取與植入第六條身後捐獻人體器官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死者生前以書面遺囑或者其他書面形式同意捐獻;
(二)死者近親屬書面同意且死者生前未有不同意捐獻的意思表示;
(三)死者生前意識清醒且有同意捐獻的口頭意思表示,並有不參與該人體器官的摘取或者植入的醫師二人以上書面證明,而且其近親屬也不反對的。第七條生前捐獻人體器官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年滿十八周歲並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有書面同意捐獻的真實意思表示;
(三)不危害其生命安全;
(四)以移植於其直系親屬和三代以內旁系親屬為限,但捐獻人體組織的除外。
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經其父母或者監護人同意,可以捐獻骨髓給近親屬。
捐獻的人體器官移植於配偶的,接受人體器官移植的配偶應當與人體器官捐獻者生育有子女或者結婚滿二年以上。但婚後患病確需接受人體器官移植的除外。
其他生前捐獻人體器官的,應當向市衛生部門申請,經批准後方可實施。第八條人體器官捐獻者(以下簡稱捐獻者)、接受人體器官移植者(以下簡稱患者)享有知情權和決定權,有權了解人體器官移植的可行性及其後果、手術的過程及對自身健康的影響,有權決定是否捐獻人體器官或者是否接受人體器官移植,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撤銷已作出的捐獻或者接受移植決定。
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等不能行使知情權、決定權的患者,應當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監護人決定是否接受器官移植。第九條醫院、醫師應當告知捐獻者、患者享有的知情權和決定權,並對捐獻者和患者應當知情的事項作出真實、全面的說明。第十條自遺體摘取人體器官的,應當經至少兩名未參與治療的具有副主任醫師資格以上的醫師作出書面判定,確認捐獻者死亡後方可進行。
判定捐獻者死亡的醫師,不得參與該人體器官的摘取或者植入手術。第十一條遺體需要依法鑒定或者經鑒定認為需要繼續查驗的,不得摘取遺體的人體器官。
判定捐獻者死亡的醫師認定死者死亡的原因明顯與摘取的人體器官無關,並且等待依法鑒定將延誤摘取時機的,經法醫和死者近親屬書面同意,可以摘取。第十二條醫師自遺體摘取人體器官後,對摘取部位應當予以妥善處理。第十三條在摘取人體器官後二小時內,醫師應當將摘取的人體器官及捐獻者的有關資料報告醫院,醫院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將有關資料報送市紅十字會。第十四條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應當設置人體器官保存庫,妥善保存摘取的人體器官。
人體器官保存庫的設置和管理應當符合有關技術標准和管理規定。第十五條摘取的人體器官經檢查不適宜植入的,可以用於科學研究和教學或者予以焚毀,但應當報市衛生部門備案。第十六條患者享有平等獲得人體器官移植的權利。
患者接受移植的順序由市紅十字會按照申請登記的時間先後確定。只有當前一名備選患者不適合接受該人體器官移植時,方可選擇後一順序的備選患者。
是否適合接受人體器官移植,應當遵循公認的醫學標准。
近親屬中有已經捐獻人體器官的患者,在接受人體器官移植時享有優先權。同時享有優先權的患者由市紅十字會根據申請登記的時間先後確定順序。第十七條患者不得以任何方式有償獲取人體器官,但應當支付移植手術所需的正常醫療費用。
⑶ 2021年腎移植政策
2021年腎移植政策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人體器官移植,適用;從事人體細胞和角膜、骨髓等人體組織移植,不適用;所稱人體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體器官捐獻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以代替其病損器官的過程。
移植意思是指將植物移動到其他地點種植,後引申為將生命體或生命體的部分轉移的器官移植,例如轉移一個人的肝臟代替另一個人的肝臟,這叫做肝移植。軟體工程中,程序往往被視為有生命的機體,將源代碼從一種環境下放到另一種環境下運行也可以稱為移植。
腎移植,通俗的說法又叫換腎,就是將健康者的腎臟移植給有腎臟病變並喪失腎臟功能的患者。人體有左右兩個腎臟,通常一個腎臟就可以支持正常的代謝需求,當雙側腎臟功能均喪失時,腎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法,當慢性腎功能不全發展至終末期,可用腎移植方法治療。腎移植因其供腎來源不同分為自體腎移植、同種異體腎移植和異種腎移植,習慣把同種異體腎移植簡稱為腎移植。其他兩種腎移植則冠以「自體」或「異種」腎移植以資區別。
腎移植後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腎移植無疑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最好方法。但並非所有腎衰患者均可很好地耐受移植手術及術後的大劑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在腎移植前必須了解該病例是否適合做腎移植,術後的預測效果將如何。某些患者在一定的情況下術後甚至會出現危及生命的嚴重並發症。
法律依據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第十一條 醫療機構從事人體器官移植,應當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申請辦理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
醫療機構從事人體器官移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相適應的執業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
(二)有滿足人體器官移植所需要的設備、設施;
(三)有由醫學、法學、倫理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中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學專家不超過委員人數的1/4;
(四)有完善的人體器官移植質量監控等管理制度。第十四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專家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率、植入的人體器官和術後患者的長期存活率,對醫療機構的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能力進行評估,並及時公布評估結果;對評估不合格的,由原登記部門撤銷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訂。
⑷ 人體的哪些器官可以捐獻有年齡限制嗎
對於人來說,我們都是擁有感情的,慢慢發展成為人文精神,也就是所謂的博愛,安心等,在現在的社會裡面,我們會發現不少的人會捐獻自己的器官給社會有用的人,這真的是一個很偉大的的行為,人們會感到困惑人體的哪些器官可以捐獻?有年齡限制嗎?其實基本上所有器官都可以進行捐獻,並沒有年齡的限制,但是一定是自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這種狀態,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而說實話我們國家對於很多器官都是需要的,畢竟每一天都在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對於願意捐贈自己器官的人,真的就是一種博愛,也不是建議,只是覺得我們或許真的該多做一些人文主義的精神。
⑸ 貴州省人體器官捐獻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人體器官捐獻行為,保障捐受雙方的合法權益,倡導捐獻人體器官挽救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人體器官捐獻及其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人體器官,是指公民死亡後仍然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等器官。第三條人體器官捐獻是社會公益性事業。
人體器官捐獻應當遵循自願、無償的原則。提倡和鼓勵公民捐獻人體器官。有關單位和個人對捐獻人體器官的行為應當給予支持。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人體器官捐獻組織、工作機制,並將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人體器官捐獻的監督管理工作。
財政、公安、民政、交通運輸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人體器官捐獻的相關工作。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的公益性宣傳。
醫療機構應當配合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宣傳人體器官捐獻科學知識,及時提供相關捐獻意願信息。第六條省紅十字會應當建立和完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體系,對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進行指導、協調。
紅十字會負責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動員、報名登記、捐獻見證、救助激勵、紀念緬懷和信息庫建設等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涉及人體器官捐獻的違法行為。第八條紅十字會和醫療機構及相關人員,應當尊重捐獻人的尊嚴,保護捐受雙方的個人穩私和其他依法需要保密的事項。第二章捐獻登記第九條省紅十字會應當建立完善全省人體器官捐獻登記信息系統和潛在人體器官捐獻人信息報送制度,實現與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登記系統信息共享。
紅十字會應當向社會公布人體器官捐獻登記機構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和工作時間。第十條省紅十字會負責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建設,加強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登記注冊、培訓和管理等工作,並對其開展業務進行指導和監督。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負責協調潛在人體器官捐獻人實現捐獻。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在紅十字會組織、醫療機構的人員中選定或者向社會徵集。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應當掌握相關醫學、法律等專業知識,具備相應的溝通協調能力。第十一條紅十字會在進行人體器官捐獻登記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告知捐獻人不宜捐獻:
(一)患有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特殊處理的傳染性疾病的;
(二)人體器官毀損不能利用的;
(三)失去移植條件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條人體器官捐獻登記應當由本人或者本人書面委託他人,向其戶籍所在地、居住地或者就診地的紅十字會辦理登記手續,並提供有效身份證件和有關證明材料。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可以向臨近待捐狀態的潛在捐獻人提供上門登記服務。第十三條辦理人體器官捐獻登記時,公民應當明確捐獻的人體器官名稱,以及捐獻執行人等事項。第十四條辦理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後,公民要求查詢、變更登記內容或者撤銷登記的,紅十字會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辦理,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最長不超過7日。第三章器官捐獻第十五條捐獻人捐獻器官前,應當書面委託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近親屬擔任捐獻執行人。沒有近親屬的,可以由捐獻人所在單位、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擔任捐獻執行人。近親屬、所在單位和村(居)民委員會對捐獻人的捐獻行為應當予以支持。
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公民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並共同指定或者委託捐獻執行人。第十六條人體器官捐獻實施前,捐獻執行人或者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應當按照捐獻人的捐獻意願及時報告紅十字會;紅十字會應當通知醫療機構做好評估和獲取人體器官的准備工作。第十七條開展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應當具有人體器官移植資質並依法審批。第十八條在依法判定捐獻人死亡後,醫療機構方可按照捐獻登記意願進行人體器官的獲取和接受工作。
參與捐獻人死亡判定的醫務人員不得參與人體器官獲取、移植工作。
⑹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我國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有望在近期出台,該條
例將對器官移植進行規范。
·我國將出台首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確立八項原則
新條例嚴禁器官買賣
據了解,首次出台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遵循八大原則,包括自願、知情同意、公平公正、技術准入、非商業化、自主決定等。針對目前國內器官移植存在的買賣化傾向,黃潔夫特別強調了其中的非商業化原則:「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的指導性原則,其中規定人體及其各個部分均不應成為商業交易的對象,包括登廣告求取、提供器官,及支付、收取錢財的行為等都應予以禁止,同時也禁止任何參與器官移植程序的個人或機構收取適當的服務費用之外的報酬。」黃潔夫說,在我國新制定的器官移植條例中也引用了上述原則,而且明確規定,在器官摘取、保存、運輸等項目上可以收費,但器官本身絕對不能用作買賣。
·捐腎廣告現身醫院公廁 標價每個腎20萬元(組圖)
移植機構將實行准入制
在新條例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實行器官移植技術准入制受到了器官移植界的關注。據一位北京三甲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專家透露,近年來不少醫療機構在經濟效益的驅使下盲目進行器官移植項目,有時一個地區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多達五六家,造成了爭搶供體器官和病人的混亂狀況。在新的條例中,只有具備一定技術條件、醫療設備和技術人員的醫療機構才能從事器官移植。
黃潔夫也肯定地表示,今後鄉鎮衛生院等級別的醫療機構將不能開展器官移植,「目前不會強行推行一個地區只確定一家醫院進行器官移植的措施,但一定要引進准入制度,只允許有條件的醫院來做。」
·四百萬盲人遭遇立法盲點 建議立法規范器官移植
腦死亡標准首次確定
黃潔夫同時透露,新條例將首次採取心跳停止死亡和腦死亡兩種死亡標准並存,兩種選擇自主的法規方針。據介紹,人體腦死亡時,還會有心跳和呼吸,很多人因此認為還有生命存在,但根據國際標准,腦死亡的病人已經不存在任何生存的可能性。所以新條例中確定,判定病人腦死亡後,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
⑺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最新修訂
據悉,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表示,在衛生部和紅內十字會的組織下,中國容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並增加器官移植的分配公信力和執法力度;預計《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於年內完成修改。
黃潔夫表示,會完成對《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修改。條例的亮點就是形成「符合國情的器官捐獻體系」。
黃潔夫透露,在衛生部和紅十字會組織下,中國即將建立器官移植應對系統,包括受者管理系統、等待器官列表管理系統、捐獻者管理系統和器官分配/匹配系統。該系統的公正性將由衛生部進行監管。
⑻ 有關人體器官移植的資料
醫學術語
器官移植 (Organ transplantation)
器官移植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個人體內使之迅速恢復功能的手術,目的是代償受者相應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喪失的功能。
廣義的器官移植包括細胞移植和組織移植。若獻出器官的供者和接受器官的受者是同一個人,則這種移植稱自體移植;供者與受者雖非同一人,但供受者(即同卵雙生子)有著完全相同的遺傳素質,這種移植叫做同質移植。人與人之間的移植稱為同種(異體)移植;不同種的動物間的移植(如將黑猩猩的心或狒狒的肝移植給人),屬於異種移植。
常用的移植器官有腎、心、肝 、胰腺與胰島、甲狀旁腺、心肺、骨髓、角膜等。在發達國家,腎移植已成為良性終末期腎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所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首選常規療法。
器官移植歷史
器官移植是活性移植,要取得成功,技術上有3個難關需要突破。
一是移植器官一旦植入受者體內,必須立刻接通血管,以恢復輸送養料的血供,使細胞賴以存活,這就要求有一套不同於縫合一般組織的外科技術,而這種完善的血管吻合操作方法,直到1903年才由A.卡雷爾創制出來。
二是切取的離體缺血器官在常溫下短期內(少則幾分鍾,多則不超過1小時)就會死亡,不能用於移植。而要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完成移植手術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設法保持器官的活性,這就是器官保存。方法是降溫和持續灌流,因為低溫能減少細胞對養料的需求,從而延長離體器官的存活時間,灌流能供給必需的養料。直到1967年由F.O.貝爾澤、1969年由G.M.科林斯(均為美國人)分別創制出實用的降溫灌洗技術,包括一種特製的灌洗溶液,可以安全地保存供移植用腎的活性達24小時。這樣才贏得器官移植手術所需的足夠時間。
三是醫療上用的器官來自另一個人。但是受者作為生物有著一種天賦的能力和機構(免疫機構),能對進入其體內的外來「非己」組織器官加以識別、控制、摧毀和消滅。這種生理免疫過程在臨床器官移植上表現為排斥反應,導致移植器官破壞和移植失敗。移植器官正象人的其他細胞一樣,有二大類主要抗原:ABO血型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它們決定了同種移植的排斥反應。ABO血型只有4種(O、A、B、AB),尋找ABO血型相同的供受者並不難;但是HLA異常復雜,現已查明有7個位點,即HLA——A、B、C、D、DR、DQ、DP,共148個抗原,其組合可超過200萬種。除非同卵雙生子,事實上不可能找到HLA完全相同的供受者。所以,同種移植後必然發生排斥反應,必須用強有力的免疫抑制措施予以逆轉。到1960年代才陸續發現有臨床實效的免疫抑制葯物:硫唑嘌呤(1961)、潑尼松(1963)、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1966) 、環磷醯胺(1971),這以後才能使移植的器官長期存活。1962年美國J.E.默里(199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第一次進行人體腎移植獲得長期存活,器官移植作為醫療手段,才成為現實。
【第一次器官移植】
1989年12月3日,世界首例肝心腎移植成功。這一天,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位器官移植專家,經過21個半小時的努力,成功地為一名患者進行了世界首例心臟、肝臟和腎臟多器官移植手術。
這位名叫辛迪-馬丁的婦女今年26歲,是第二次接受移植手術治療。三年前她曾做過心臟移植手術,但她體內對移入的心臟產生了排斥作用,並患了肝炎和腎功能障礙。馬丁手術後情況正常。
器官移植種類
要移植的器官若為成對的器官(如腎),可取自屍體,也可取自自願獻出器官的父母或同胞;而整體移植的單一器官(如心、肝),只能取自屍體。移植於原來解剖部位,叫做原位移植,如原位肝移植,必需先切除原來有病的器官;而移植於其他位置則稱為異位移植或輔助移植,原來的器官可以切除也可以保留。若移植的器官喪失功能,還可以切除,並施行再次、三次甚至多次移植。一次移植兩個器官的手術叫做聯合移植,如心肺聯合移植。同時移植3個以上器官的手術叫多器官移植。移植多個腹部臟器(如肝、胃、胰、十二指腸、上段空腸)時,這些器官僅有一個總的血管蒂,移植時只需吻合動、靜脈主幹,這種手術又名「一串性器官群移植」。現在還不能用動物器官作移植,因為術後發生的排斥反應極為猛烈,目前的葯物不能控制,移植的器官無法長期存活。
器官移植應用
進入80年代後,由於外科技術的進步、保存方法的改進、高速交通的發達、移植中心的建立,特別是新的副作用少、效力強大的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 A和單克隆抗體OKT3的應用,器官移植器官移植與死亡判斷的療效大為提高,最新問世的免疫抑制劑為 FK506。現在常用的移植器官有腎、心、肝、胰腺與胰島、甲狀旁腺、心肺、骨髓、角膜等;處於臨床初用或實驗階段的有心肺、肺、小腸、腎上腺、胸腺、睾丸以及肝細胞、胎肝細胞、脾細胞輸注等。在先進國家中,腎移植已成為良性終末期腎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等所致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首選常規療法,到1990年底全球已施行234559例次(中國5000餘次),存活10年以上者成批出現,許多人恢復工作,結婚、生育一如常人。心、肝移植到1990年共分別施行16136和14168例次(在中國分別為3和58例),1年存活率分別達90%和80%以上,最長存活均已20年,工作、生活均甚滿意。胰腺移植到1990年底已達2836例次(中國8例次),已出現8年以上有功能存活者,適用於治療Ⅰ型糖尿病。一串性器官群移植到1990年已有21例,其中治療上腹部肝、胰等惡性腫瘤伴有腹腔淋巴轉移的15例中,有9例長期存活。中國在帶血管胚胎甲狀旁腺移植、胚胎胰島移植以及帶血管異體脾移植、腎上腺移植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成績較好,而國外對這些移植極少報道。 有些部位,如角膜的移植較為特殊。可能由於該部位沒有血管生長,血流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細胞不能接觸角膜,這兒成為免疫特惠部位。因此,角膜原位移植很少發生排斥反應,效果甚好,成功率達95%以上;即使發生排斥,也僅表現為角膜混濁,應用潑尼松龍有效。角膜移植已成為常規手術,在眼科中廣泛應用。
【組織移植】
指各類組織包括皮膚、脂肪、筋膜、肌腱、硬膜、血管、淋巴管、軟骨和骨2006廣西器官移植講壇的移植。其中除同種皮膚移植屬活性移植,其表現與上述器官移植特點相同外,其他各類組織移植則屬於另一種類型,叫做非活性移植或結構移植。移植後組織的功能並不決定於移植組織內的細胞,而僅僅依靠移植物組織所提供的機械結構:支持性基質和解剖網路,使來自受者的同類細胞得以在此定居。因此,結構移植時移植組織內細胞的活性並非必要,事實上這些細胞已失去活力。新鮮組織可用作移植,有活細胞,移植後不會發生排斥反應,因此,毋須應用免疫抑制葯物。
器官移植中的倫理學問題
器官移植中主要的倫理學問題是提供器官的供者在什麼情況下提供的器官:是否自願或事先有無同意捐獻器官的意願?是否供者可以不需要這個器官而保持其生活質量?抑或供者已經不再需要所提供的器官?答復如果都是肯定的,器官移植就可視為符合倫理學。
西方國家許多人都立下遺囑,死後願將器官無償地捐獻給需要它的人。西方國家車禍較多,因車禍而死亡者身體一般均較健康,器官可供移植。也有親屬自願獻出一個腎臟以挽救親屬生命者。法國則規定,凡生前未表示拒絕捐獻臟器者,經治醫院有權在其死後將臟器取出以供移植。國外許多國家已開始應用腦死亡概念,若昏迷病人腦電圖多次呈一直線,而又不屬服用麻醉葯、深低溫、嬰幼兒等情況,即使靠人工呼吸機、升壓葯物尚能維持心跳血壓者,也可確認為死亡,其臟器可提供移植。
美國曾有申請成立營利性的企業,經營供移植的人類臟器,但被國會否決。因為一旦提供器官有利可圖,便可能誘使一些人以此謀利,出售不合格的器官,甚至把急需用錢的人解剖開來拍賣給有錢的人。
器官移植的技術要求較高,費用也很驚人,以最常見的腎移植為例,每例的費用約為3~4萬元,還不算手術成功後終身服用的抗排異的免疫抑制劑。肝移植費用更數倍於此。當衛生資源有限時,器官移植病人的費用,往往會擠掉其他人可享用的衛生資源。這是從宏觀上不能不考慮的一個倫理第四屆羊城肝移植高峰論學問題,也是一個衛生經濟和衛生政策問題。國外在60年代一度廣泛開展器官移植,以後逐年減少,收縮到幾個中心深入研究。當然,像角膜移植、皮膚移植等費用不大、貯存要求不高而療效肯定的器官移植是值得推廣的。
器官移植是將某個健康的器官通過手術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個患有嚴重疾病、危在旦夕的病人身體上,讓這個器官繼續發揮功能,從而使接受捐贈者獲得新生。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紀以前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在二十世紀初期,醫學界對治療那些身體某個器官功能嚴重衰竭的病人依舊束手無策。由於受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當時只是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醫生開始進行人體試驗,但由於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後的排斥反應,器官移植的效果不盡人意。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諾華公司發明了免疫抑制葯物--環孢素(新山地明)。環孢素的發明使移植後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是二十世紀尖端醫學的重大成就之一。
【可以接受器官移植的臟器包括】:
心臟:由各種病因導致的心臟衰竭的病人,心臟移植是唯一的治療方法。
肺臟:終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經過傳統內科治療無法治癒,但估計尚有1-3年存活希望,可考慮進行肺移植手術來改善身體狀況。
肝臟:處於良性肝病末期,無法用傳統內科手術治療的患者,肝臟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腎臟:當一些疾病對腎臟產生損害,腎臟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時,就會逐漸發展為腎功能不全,氮質血症,其終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腎臟移植。
胰臟:胰臟移植多數是與腎臟移植同時進行的,主要用於治療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後糖尿病。
除了上述器官,尚有患有脾臟、小腸等可以通過接受移植手術獲得治癒。
移植醫學的貢獻
半個世紀以來,移植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歷經坎坷,達到了今天的臨床應用階段,使得成千上萬的終末期患者重獲新生。移植醫學不愧是本世紀醫學奇跡之一,並且不斷向其它醫學領域擴展和挑戰。半個世紀的移植醫學對人類的貢獻如下:
1. 發現人類及各種常用實驗動物的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並明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MHC)為移植治療的基本障礙。
2. 各類器官移植外科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以及各種顯微外科移植動物模型的建立和應用。
3. 免疫抑制劑的開發和臨床應用,使器官移植得以成為穩定的常規治療手段我國器官移植科學新聞發布會。
4. 從細胞水平到亞細胞水平,直到DNA水平的不斷深入的基礎研究,為揭示排斥機理、尋求用葯對策打下了基礎,使臨床診斷及治療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
5. 對新型疾病的認識和挑戰,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本次會議提出的xenosis、微嵌合體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系等。
6. 基因治療在移植學中的應用有可能預示用克隆技術開發無抗原性生物器官替代物的興起。曾有人提出移植學的最終出路在於免疫耐受和異種移植,而現在則有傾向認為生物工程器官更有可能一箭雙雕。
C.A.Vacanti關於組織學工程的演講使人們進入了對未來的遐想。應用polymer纖維作為基底質,多種細胞得以生長,從而構成具有復性結構的組織。該技術擬用於耳或鼻的再造。英國劍橋大學和F.Bath的研究中心現已初步掌握控制青蛙發育的基因技術,並能重復無頭蛙、無肢體蛙或無尾蝌蚪的生長實驗。無疑,該技術與克隆羊技術一樣,一方面會給移植學帶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亦可激發醫學倫理學爭辯的波瀾。
器官移植分類:
1.自體移植,指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
2.同系移植,指移植物取自遺傳基因與受者完全相同或基本相似的供者;
3.同種移植,指移植物取自同種但遺傳基因有差異的另一個體;
4.異種移植,指移植物取自異種動物。
器官移植排斥的類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應
受者對供者組織器官產生的排斥反應稱為宿主抗移植物反應(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根據移植物與宿主的組織相容程度,以及受者的免疫狀態,移植排斥反應主要表現為三種不同的類型。
(一)超急排斥
超急排斥(hyperacute rejection)反應一般在移植後24小時發生。目前認為,此種排斥主要由於ABO血型抗體或抗Ⅰ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抗體引起的。受者反復多次接受輸血,妊娠或既往曾做過某種同種移植,其體內就有可能存在這類抗體。在腎移植中,這種抗體可結合到移植腎的血管內皮細胞上,通過激活補體有直接破壞靶細胞,或通過補體活化過程中產生的多種補體裂解片段,導致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細胞浸潤並使凝血系統激活,最終導致嚴重的局部缺血及移植物壞死。超急排斥一旦發生,無有效方法治療,終將導致移植失敗。因此,通過移植前ABO及HLa 配型可篩除不合適的器官供體,以預防超急排斥的發生。
(二)急性排斥
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是排斥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一般於移植後數天到幾個月內發生,進行迅速。腎移植發生急性排斥時,可表現為體溫度升高、局部脹痛、腎功能降低、少尿甚至無尿、尿中白細胞增多或出現淋巴細胞尿等臨床症狀。細胞免疫應答是急性移植排斥的主要原因,CD4+T(TH1)細胞和CD8+TC細胞是主要的效應細胞。即使進行移植前HLA配型及免疫抑制葯物的應用,仍有30%~50%的移植受者會發生急性排斥。大多數急性排斥可通過增加免疫抑制劑的用量而得到緩解。
(三)慢性排斥
慢性排斥(chronic rejection)一般在器官移植後數月至數年發生,主要病理特徵是移植器官的毛細血管床內皮細胞增生,使動脈腔狹窄,並逐漸纖維化。慢性免疫性炎症是導致上述組織病理變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對慢性排斥尚無理想的治療措施。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如果免疫攻擊方向是由移植物針對宿主,即移植物中的免疫細胞對宿主的組織抗原產生免疫應答並引起組織損傷,則稱為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GVHR的發生需要一些特定的條件:①宿主與移植物之間的組織相容性不合;②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夠數量的免疫細胞;③宿主處於免疫無能或免疫功能嚴重缺損狀態。GVHR主要見於骨髓移植後。此外,脾、胸腺移植時,以及免疫缺陷的新生兒接受輸血時,均可發生不同程度的GVHR。
急性GVHR一般發生於骨髓移植後10—70天內。如果去除骨髓中的T細胞,則可避免GVHR的發生,說明骨髓中T細胞是引起GVHR的主要效應細胞。但臨床觀察發現,去除骨髓中的T細胞後,骨髓植入的成功率也下降,白血病的復發率,病毒、真菌的感染率也都升高。這說明,骨髓中的T細胞有移植物抗白血病的作用,可以壓倒殘留的宿主免疫細胞,避免宿主對移植物的排斥作用;也可以在宿主免疫重建不全時,發揮抗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因此,選擇性地去針對宿主移植抗原的T細胞,而保留其餘的T細胞,不但可以避免GVHR,而且可以保存其保護性的細胞免疫功能。
器官移植發展史
回眸二十世紀醫學發展史,器官移植無疑是人類攻克疾病的征程中一座屹立的豐碑。在這其中,肝移植又是難度最大的項目,這不僅要有高水平的外科隊伍,同時要有相關學科的大力豐富知識,才能為晚期肝病的患者提供再生的機會。
1977年10月,開展了國內第一例人體原位肝移植
2001年7月,國內第一個施行劈離式肝移植
2004年11月,上海第一個開展小腸和肝臟的聯合移植
2004年12月,國內第一例7個臟器的聯合移植
2005年7月,國內第一例運用肝移植成功救治一名妊娠合並急性脂肪肝患者
2005年9月,上海第一個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與肝移植結合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⑼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解答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2007年3月21日國務院第171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衛生部負責人日前就條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為什麼要制定條例?制定這個條例經過了什麼過程?答:人體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體器官捐獻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以代替其病損器官的過程。從事人體細胞和角膜、骨髓等人體組織移植,不屬於人體器官移植,不適用本條例。器官移植事關人體健康,涉及器官的捐獻、摘取、植入過程中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因此,需要通過制定專門條例,以規范人體器官移植活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證醫療質量,保障人體健康。同時,制定這個條例,對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法制也具有重要意義。在條例的制定過程中,國務院法制辦會同衛生部對世界衛生組織人體器官移植指導原則和11個國家、地區人體器官移植的法律、法規進行了研究,並總結我國8個地方實施遺體(器官)捐獻法規的經驗,先後4次徵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意見,多次聽取醫學、法學、倫理學、社會學、人權等方面專家的意見,還專門徵求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意見。應該說,這個條例的制定過程遵循了公開、透明的原則,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要求。問:制定條例的主要思路是什麼?答: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四點:一是,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人體器官移植指導原則,尊重人體器官捐獻人的意願,嚴禁人體器官買賣,按照公正、公平、公開的要求確定申請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患者的排序,做到與國際通行做法保持一致。二是,主要對涉及人體器官移植過程的行政管理事項作出規定;涉及有關民事法律關系的事項,適用民法通則和其他有關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三是,著重規范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在人體器官摘取、植入等環節的行為,維護人體器官捐獻人的合法權益,提高人體器官移植的臨床療效,保障人體器官移植接受人的安全。四是,界定合法與非法摘取人體器官的界限,防止不法分子違法摘取人體器官。問:關於自願捐獻原則,條例作了哪些規定?答:捐獻人體器官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權利,對這種權利的行使,條例不能加以限制。因此,條例中不能規定哪些公民可以捐獻其人體器官、哪些公民不能捐獻其人體器官,關鍵是要嚴格遵循自願的原則。為此,條例作了五方面的規定:一是,公民有權捐獻或者不捐獻其人體器官;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或者利誘他人捐獻人體器官。二是,捐獻人體器官的公民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並應當以書面形式表示。三是,公民已經表示捐獻其人體器官意願的,有權隨時予以撤銷。四是,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的,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捐獻、摘取該公民的人體器官;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的,該公民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獻該公民人體器官的意願。五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摘取未滿18周歲公民的活體器官用於移植。對於未經公民本人同意摘取其活體器官的,或者摘取未滿18周歲公民的活體器官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有關故意傷害罪的規定或者第二百三十二條有關故意殺人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於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獻其人體器官而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二條有關侮辱屍體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問:條例怎樣體現禁止人體器官商業交易原則?答:禁止人體器官買賣是國際共同遵循的規則。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買賣或者變相買賣人體器官的情形,條例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器官,不得從事與買賣人體器官有關的活動。同時,對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收取費用的范圍作了界定,規定:醫療機構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只能依照條例的規定收取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葯費、檢驗費、醫用耗材費以及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為了防止變相買賣人體器官,條例對活體器官接受人的范圍作了嚴格的限制,規定: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捐獻人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系的人員。為了保證禁止人體器官商業交易原則得以落實,條例對買賣人體器官或者從事與買賣人體器官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條例規定,對買賣人體器官或者從事與買賣人體器官有關活動的,由衛生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交易額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醫療機構參與上述活動的,還應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並由原登記部門撤銷該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該醫療機構3年內不得再申請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醫務人員參與上述活動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其執業證書;國家工作人員參與上述活動的,由有關部門依據職權,依法給予撤職、開除的處分。問:人體器官的摘取、植入對於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條例對此規定了哪些主要制度?答:為了保障公民自願捐獻人體器官的權利,防止非法摘取人體器官,提高人體器官移植的臨床療效,需要重點對人體器官的摘取和植入兩個環節加以規范。對此,條例作了四方面的規定:一是,摘取活體器官前或者屍體器官捐獻人死亡前,應當經所在醫療機構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審查,並經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同意。二是,摘取活體器官,應當查驗活體器官捐獻人同意捐獻其器官的書面意願、活體器官捐獻人與接受人之間存在條例規定關系的證明材料,並應當向活體器官捐獻人說明器官摘取手術的風險、術後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並發症以及預防措施等有關情況,並確認除摘取器官產生的直接後果外不會損害活體器官捐獻人的其他生理功能,確保捐獻人的生命安全。三是,摘取屍體器官,應當在依法判定捐獻人死亡後進行。對摘取人體器官完畢的屍體,除用於移植的人體器官以外,應當恢復屍體原貌。四是,對人體器官捐獻人應當進行醫學檢查,採取措施,降低接受人因人體器官移植感染疾病的風險。問:能夠公平地接受人體器官移植,是等待人體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關心的問題,在這方面,條例是如何規定的?答:條例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規定了人體器官移植預約者名單制度以及按照公正、公平、公開原則確定申請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患者的排序制度;條例要求建立的人體器官移植工作體系,是由衛生主管部門、醫療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組成的。該體系除了開展人體器官捐獻的宣傳、推動工作外,還應當確定人體器官移植預約者名單,組織協調人體器官的使用,使捐獻的人體器官能夠被移植給最合適的接受人。問:醫療機構對條例的施行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繫到人體器官捐獻人、接受人的合法權益,條例對開展人體器官移植醫療機構的准入和退出作了哪些規定?答:為了確保醫療機構提供的人體器官移植醫療服務安全、有效,條例對人體器官移植醫療服務規定了准入制度;同時,從醫療機構主動申報和衛生主管部門監督兩個方面,規定了不再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的退出制度。在准入方面,條例規定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醫療機構從事人體器官移植,應當有與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相適應的執業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設備、設施;有由醫學、法學、倫理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與倫理委員會;有完善的人體器官移植質量監控等管理制度。二是,開展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應當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申請辦理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三是,省級衛生主管部門進行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應當考慮本行政區域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需求和合法的人體器官來源情況。在退出方面,條例作了兩個方面的規定:一是,已經獲准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不再具備條例規定條件的,應當停止從事人體器官移植,並向原登記部門報告;原登記部門應當注銷該醫療機構的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並予以公布。二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專家根據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成功率、植入的人體器官和術後患者的長期存活率,對醫療機構的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能力進行評估,並及時公布評估結果;對評估不合格的,由原登記部門撤銷其人體器官移植診療科目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