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法規
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制定自治法規程序的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自治法規的制定工作,提高民族立法質量和效益,推進依法治州,促進自治州民族團結、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的自治法規,包括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變通規定和補充規定。第三條 制定自治法規,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充分發揚民主,結合自治州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可以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第二章 自治法規的立法程序第四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自治州人大常委會」)、自治州人民政府、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草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五條 十人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法規草案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第六條 提出法規案,應當同時提出法規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資料。法規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制定該法規的必要性和主要內容。第七條 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法規草案,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委會」)提出,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決定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如果主任會議認為法規草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委會提出。第八條 主任會議建議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7日前將法規草案發給常委會組成人員。第九條 列入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經常委會審議後,決定是否提請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
不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常委會應當向提案人說明情況。
常委會審議法規草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第十條 常委會決定提請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應當在大會舉行前將法規草案發給代表。第十一條 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草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大會列席人員可以對法規草案發表意見。第十二條 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負責法制工作的專門委員會會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對法規草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第十三條 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情況,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規草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第十四條 列入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法規草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書面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規草案的審議即行終止。第十五條 法規草案在審議中意見分歧較大,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委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意見,提請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第十六條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自治法規,採取電子表決器的方式表決;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也可以採取其他方式表決。自治法規草案表決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第十七條 經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自治法規,應當及時報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並附送有關報告、說明及參考資料。
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自治法規時,由自治州人大常委會主任或者副主任在會上作說明。
2. 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法規有什麼不同
你好,如果答案對你有所幫助,請予以採納為最佳答案!!!!!!!!!
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由相應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制定。自治區的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報上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大常務會備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區別在於規定事項,自治條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務,而自治條例盡涉及某一方面的具體事務。
地方性法規:制定主體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較大市(省級政府所在市、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市的地方性法規要報相應的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並有省級人大常委會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的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規范性文件。
規章:制定主體為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以及省級(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市(省級政府所在市、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政府。部委及直屬機構的規章報國務院備案;省級政府的規章報國務院和本機人大常委會備案,較大是的規章報國務院、上級人民政府及常委會、本機常委會備案。
區別在於效率淵源高低:總體上來講行政法規效力最高,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不能與其抵觸;部委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不一致,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如果國務院認為適用地方性法規則適用地方性法規,如果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部委規章的,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裁定。
自治條例及單行條例只在民族自治地方內部適用,其中的一些規定可以和行政法規甚至法律規定不同,這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
3. 簡述社區自治的法律法規依據
社區自治的法律法規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回》。
第二條居民答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對居民委員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居民委員會協助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開展工作。
第四條居民委員會應當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活動,可以興辦有關的服務事業。居民委員會管理本居民委員會的財產,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員會的財產所有權。
(3)自治法規擴展閱讀:
居民委員會的任務:
(一)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產,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二)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三)調解民間糾紛;
(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
(五)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4. 恭城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199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切實保障恭城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權利,維護民族團結,保障自治縣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下簡稱憲法、自治法)規定的原則,依照恭城瑤族自治縣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瑤族實行區域自治的地方,境內還聚居著漢族、壯族等民族。第三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縣人民政府。
自治縣自治機關駐恭城鎮。第四條自治縣自治機關依照憲法規定行使縣級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
自治縣自治機關根據自治縣的實際情況貫徹國家的法律、政策,保證憲法、法律在自治縣境內的遵守和執行。
自治縣自治機關堅持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五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根據黨的基本路線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依照法律賦予的自治權和自治縣的實際,堅持改革開放,採取特殊的政策、措施,帶領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若奮斗,加速經濟、文化的發展,建設民族平等、團結、進步和共同繁榮的民族自治地方。第六條本條例是自治縣貫徹實施憲法、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自治法規。
自治縣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必須遵守本條例。
自治縣在外設立的機構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同時遵守本條例。第二章自治機關的組織第七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瑤族和漢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相當於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壯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可以適當少於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其他散居民族也應有適當的代表。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婦女代表的比例應佔百分之二十以上。第八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瑤族公民所佔的比例應與其民族人口在全縣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相適應,其他民族應當有適當的名額。應當有瑤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九條自治縣縣長由瑤族公民擔任,副縣長中應當有瑤族和其他民族的公民。
自治縣人民政府其他組成人員中,瑤族公民所佔的比例應與其民族人口在全縣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相適應。第十條自治縣自治機關所屬工作部門的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工作人員中,應當有一定比例的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第十一條自治縣自治機關的國家公務員和其他工作人員要為政清廉,遵紀守法,秉公辦事,提高工作效率,密切聯系群眾,接受群眾監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第三章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條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組織和工作依照國家法律的規定執行。第十三條自治縣人民法院院長或副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副檢察長中應當有瑤族公民。
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工作人員中,應當有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第十四條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和審理案件時使用漢語,法律文書使用漢文。
自治縣各民族公民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對不通曉漢語和漢文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第十五條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和審理涉及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和民族問題的案件時,除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外,還應根據本條例和自治縣有關單行條例以及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第四章自治機關的自治權第十六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自治法規定的原則,依照自治縣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需要,制定、修訂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自治縣在實施國家法律遇有特殊情況需要變通執行時,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可以依照當地實際制定該法律的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第十七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法律賦予的許可權和當地的實際制定貫徹法律的某些特殊問題的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第十八條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自治縣實際情況的,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變通或者停止執行的規定,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施行。
5.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法律分析:自治條例是中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賦予的權力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報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單行條例,是指只規定某一事項的法律,或只適用於某地區或某些人的法律。各國在頒布系統的集中的法典以前,多先制定單行條例,以適應實際需要。即使在法典頒布以後,由於法典不可能完全包括該部門的法律規范,也多另行制定單行條例,以為補充。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有權制定和批准單行條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五條 即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人大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6. 自治區法規由誰制定
法律分析: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其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一十六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7. 自治法規由誰制定
法律分析: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8.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自治條例(1996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自治縣)各民族平等的權利,保障自治縣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以下簡稱憲法、自治法)規定的原則,依照自治縣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第三條自治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仫佬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境內還居住著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第四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縣人民政府。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駐東門鎮。第五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規定行使縣級國家機關的職權,同時依照憲法、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自治權。
自治縣的自治機關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保證憲法、法律在自治縣境內的遵守和執行,積極完成上級國家機關交給的各項任務。第六條本條例是自治縣貫徹實施憲法、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自治法規。
自治縣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必須遵守本條例。
自治縣在外設立的機構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二章自治縣自治機關的組織第七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是自治縣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其常設機構是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仫佬族、壯族、漢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相當於自治縣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瑤族、侗族、苗族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可以適當低於自治縣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水族、回族、毛南族等人口較少的民族也應有代表。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婦女代表。第九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中,仫佬族公民所佔的比例略高於其民族人口在全縣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應當有適當的名額。
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有仫佬族公民擔任主任或者副主任。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是自治縣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第十一條自治縣縣長由仫佬族公民擔任,副縣長中除有仫佬族公民外,應當有壯族、漢族或其他民族的公民。
自治縣人民政府組成人員中,仫佬族公民所佔比例略高於其民族人口在全縣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應當有適當名額。第十二條自治縣的自治機關所屬工作部門的領導成員中,應當盡量配備有仫佬族或者其他少數民族公民。第三章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條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組織和工作,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第十四條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有仫佬族公民擔任院長或者副院長、檢察長或者副檢察長。
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其他組成人員應當有仫佬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公民。第十五條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干預。第十六條自治縣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和審理案件時使用漢語,法律文書使用漢文。對不通曉漢語文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訴訟的權利。第十七條自治縣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檢察和審理涉及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和民族問題的案件時,除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外,應當根據本條例和自治縣的單行條例以及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第四章自治縣自治機關的自治權第十八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自治法賦予的自治權,依照自治縣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修訂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縣實施國家法律遇到某些特殊問題需要變通或者補充,才能保證該法律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時,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可以依照當地實際,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實行。第十九條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國家法律賦予的許可權,依照自治縣的實際,制定某些特殊問題的變通或者補充規定,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第二十條自治縣在貫徹執行上級國家機關的決定、決議、命令和指示遇有不適合自治縣實際情況的,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作出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的決定,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施行。
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自治縣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在不違背憲法和其他法律的原則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加速自治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9. 村民自治的有關法律法規
村民自治是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行的,當然除了村民組織法意外,還可能有一些地方性法規要遵守,而且村民自治的決定決議不能違反上級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經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1998年11月4日修訂通過。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