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法規
⑴ 在財稅法規中有哪些規定是相互矛盾的
根據《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規定: 「第七條 本規定第二條至第六條規定范圍內的各類工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達到下列標准之一的,必須進行招標: (一)施...
⑵ 財政部門監督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財政部門監督行為,加強財政管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維護國家財經秩序,根據國家有關財政管理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以下簡稱財政部門)依法對單位和個人(以下統稱監督對象)涉及財政、財務、會計等事項實施監督適用本辦法。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派出機構在規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實施監督。第三條財政部門應當按照財政管理體制、財務隸屬關系對財政、財務等事項實施監督;按照行政區域對會計事項實施監督。
上級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財政部門監督工作的指導;下級財政部門應當及時將監督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財政部門報告。第四條財政部門實施監督應當堅持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相結合,建立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第五條財政部門實施監督應當與財政管理相結合,將監督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重要參考依據;根據監督結果完善相關政策、加強財政管理。第六條財政部門應當加強績效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第七條財政部門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施監督,提高監督效率。第二章監督機構和人員第八條財政部門的監督職責由本部門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共同履行;由專職監督機構實行統一歸口管理、統一組織實施、統一規范程序、統一行政處罰。第九條專職監督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制定本部門監督工作規劃;
(二)參與擬定涉及監督職責的財稅政策及法律制度;
(三)牽頭擬定本部門年度監督計劃;
(四)組織實施涉及重大事項的專項監督;
(五)向業務管理機構反饋監督結果及意見;
(六)組織實施本部門內部監督檢查。第十條業務管理機構應當履行下列監督職責:
(一)在履行財政、財務、會計等管理職責過程中加強日常監督;
(二)配合專職監督機構進行專項監督;
(三)根據監督結果完善相關財政政策;
(四)向專職監督機構反饋意見採納情況。第十一條專職監督機構和業務管理機構實施監督,應當協調配合、信息共享。第十二條實施監督的財政部門工作人員(以下簡稱監督人員)應當具備與財政監督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監督人員應當廉潔自律,秉公執法,保守秘密。第十三條監督人員與監督對象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監督對象有權申請有利害關系的監督人員迴避。
監督人員的迴避,由財政部門負責人決定。第十四條監督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受法律保護。
對財政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監督對象應當予以配合、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拒絕、阻撓、拖延;不得對監督人員打擊報復。第十五條財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聘請有關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協助監督工作。
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所聘機構和人員的統一管理。第三章監督范圍和許可權第十六條財政部門依法對下列事項實施監督:
(一)財稅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情況;
(三)稅收收入、政府非稅收入等政府性資金的徵收、管理情況;
(四)國庫集中收付、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的管理使用情況;
(五)政府采購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
(六)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金融類、文化企業等國有資產的管理情況;
(七)財務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
(八)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贈款的管理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對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設立及執業情況的監督,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實施。第十七條財政部門實施監督,可以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監督對象按照要求提供與監督事項有關的資料;
(二)調取、查閱、復制監督對象有關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和決算資料,會計憑證和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審計報告、賬戶信息、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情況,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查詢有關情況,向金融機構查詢被監督單位的存款;
(四)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負責人批准,先行登記保存證據,並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五)對正在進行的財政違法行為,責令停止;拒不執行的,暫停財政撥款或者停止撥付與財政違法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責令暫停使用;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⑶ 哪能查到比較全的財稅法規
摘要 您好,我是網路咨詢的合作律師,已經收到您的問題了,目前咨詢的人比較多哈~請稍等2分鍾的哦,親親,正在幫您解決問題。
⑷ 財稅法規專題
地稅局處理 正確。
1.工程實行分包或轉包的,工程總承包人應當以發票作為計稅營業額的扣除依據,不能提供分包或轉包部分發票的,工程總承包人應負全額納稅義務 。
新《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將建築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後的余額為營業額。在營業稅計稅依據的扣除上,《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六條明確規定:「取得的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該項目金額不得扣除。」所稱符合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憑證是指:(一)支付給境內單位或者個人的款項,且該單位或者個人發生的行為屬於營業稅或者增值稅徵收范圍的,以該單位或者個人開具的發票為合法有效憑證;(二)支付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或者政府性基金,以開具的財政票據為合法有效憑證;(三)支付給境外單位或者個人的款項,以該單位或者個人的簽收單據為合法有效憑證,稅務機關對簽收單據有疑義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證機構的確認證明;(四)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合法有效憑證。也就是說,工程總承包人應當以分包人或轉包人提供的發票作為其營業額扣除的依據,不能提供發票的,分包或轉包額應當組成總承包人的營業稅計稅依據,並且總承包人應為營業稅納稅義務人。
2.工程總承包人全額納稅後,分包人或轉包人仍應當就分包或轉包收入繳納營業稅或增值稅
未提供分包人或轉包人發票的工程總承包人應全額申報繳納營業稅,但總承包人的納稅並不能抵銷分包人或轉包人的應納稅款。提供建築勞務的分包人或轉包人仍應按營業稅法規定,就其提供建築業應稅勞務所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依法申報繳納營業稅。這與總承包人繳納的營業稅沒有關系。
⑸ 關於《財稅法規》四道計算題,請高人幫忙解答一下
已知:m酒=140g=0.14kg,v酒=1.72*10^(-4)m^3,q酒=,c水=4.2*10^3j/(kg*°c),m水=20kg.
求:(1)酒精密度,(2)q放,(3)t升.
解:(1)酒精密度=m酒/v酒
=0.14kg/[1.72*10^(-4)m^3]
約=8.14*10^3kg/m^3
(2)q放=q酒*m酒
=3*10^7j/kg*0.14kg
=4.2*10^6j
(3)t升=q放/(c水*m水)
=4.2*10^6j/[4.2*10^3j/(kg*°c)*20kg]
=50°c
答:(1)酒精密度約為8.14*10^3kg/m^3.
(2)可放出4.2*10^6j的熱量。
(3)這些酒精能使20kg的水溫度生高50°c.
⑹ 我國財稅方面的法律有哪些行政法規要具體的~
《稅收來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自
《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
《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
《車船稅法》及實施細則
《預演算法》
《營業稅暫行條例》
《增值稅暫行條例》
《消費稅暫行條例》
《資源稅暫行條例》
《房產稅暫行條例》
《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
《契稅暫行條例》
《印花稅暫行條例》
《車輛購置稅暫行條例》
等等
⑺ 如何建立健全我國的財稅法規
借鑒國際經驗完善我國財產課稅制度-財稅法規
國外經驗表明,發達國家都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多稅種協調配合、功能健全的財產課稅制度。發展中國家雖受經濟發展條件、稅收征管水平等方面的制約,但大都已開征了多個財產稅稅種,財產課稅制度將會進一步完善。我國財產課稅的特點是:稅種少、稅基窄,以土地面積或帳面價值為計稅依據,內外資實行兩套稅制……。改革和完善我國財產課稅制度應從四個方面著手:(1)規范和增加財產稅稅種:(2)重視財產稅制建設,提高其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3)健全稅收立法,堵塞稅收征管漏洞;(4)完善財產課稅制度設計。
關鍵詞:財產課稅制度 房產稅 土地稅 遺產稅、贈與稅
財產課稅制度是一國稅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994年稅制改革曾對我國財產課稅制度作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相對於所得稅制、商品稅制來說,財產課稅制度改革的步子要小得多。目前我國財產課稅制度在稅種設置、稅制設計、組織收入等方面有其明顯的不足,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國現行的財產課稅制度,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公平、有效、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財產課稅體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 世界各國財產課稅的發展概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財產課稅歷史悠久,曾是各國政府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目前世界各國都已著手建立一套種類齊全、功能完整、與本國國情相適應的財產課稅制度。從財產課稅的實踐來看,根據應稅財產的形態不同可分為動態財產稅和靜態財產稅。動態財產稅是對轉移或變動中的財產課征的財產稅,主要包括遺產稅和贈與稅。靜態財產稅是對納稅人在一定時間內擁有的財產進行課稅,是財產課稅的主要組成部分。同時靜態財產稅依據其徵收方式不同,分為綜合財產稅和特種財產稅。綜合財產稅,又稱為一般財產稅,是對納稅人擁有的全部財產實行的綜合課征。這種財產稅的應稅范圍較廣,原則上包括納稅人所有或支配的全部財產。實行綜合財產稅制度的國家主要有美國、加拿大、德國和新加坡等。特種財產稅,又稱個別財產稅,是對特定類型財產課征的財產稅,主要包括土地稅、房屋稅、車輛稅等。發展中國家一般實行以土地、房屋和車輛為課稅對象的特種財產稅制度。綜合財產稅和特種財產稅雖同屬財產稅系,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在稅制設計、征管方式、課稅對象和作用側重點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別。前者課稅范圍較廣、公平性較強、籌集的收入相對較多,但計征方法比較復雜,偷逃稅問題比較突出。後者以土地、房屋和其它特定的財產作為課稅對象,課稅范圍相對較窄,但不宜隱匿虛報,,計征方法相對簡便。發達國家由於居民的納稅意識較強,征管手段先進,征管制度嚴密,多選擇綜合財產稅制度並普遍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而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有許多欠缺,多實行特種財產稅制度。同時,還應看到,過去由於顧慮征管難度較大和稅源較少等原因,很多發展中國家沒有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但在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先後開征了遺產稅和贈與稅,並取得了良好的財政效果和社會效果。可以預見,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在今後一段時間內,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的發展中國家將會逐漸增多。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稅收制度不斷地變革和完善,財產課稅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如今,財產課稅制度呈現出許多以前所沒有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1. 財產課稅在整個稅收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復存在,但仍是一國稅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財產課稅是最古老的稅收形式,曾是各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產課稅的主體地位已被所得稅和商品稅所取代,在全部財政收入所佔的比重較小。發達國家財產課稅收入約佔全部財政收入的10%-12%,發展中國家平均僅為5%-6%。但從長遠來看,由於財產課稅在保證地方財政收入、公平社會財富分配、調節人們收入水平、促使閑置財產投入使用等方面,仍具有所得稅和商品稅所沒有的功能和特點,它能有效地補充這兩個稅系的不足,如商品稅不能對不動產、繼承財產進行課征,所得稅無法對未使用資產和未實現的資產收益課稅等。因此,財產課稅的地位比較穩定,仍然是現代稅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2. 財產課稅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由於財產課稅具有稅源分散廣泛、區域性等特點,地方政府易於做到對本地區的稅源實施嚴格監控,提高稅收征管效率,同時財產稅收入主要用於本地區提供公共服務,有利於形成「多征稅,多提供公共服務」的良性循環機制。據OECD組織1990年的資料,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美國財產稅佔80%,加拿大佔84 5%,英國佔93%。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也極為重視財政分配關系的調整,並多把財產稅劃歸地方管理和支配,成為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而且,隨著地方政府許可權的擴大,一些國家正逐步下放財產稅稅種的立法權,增加財產稅稅種、調整其稅率。這不但保證了財產課稅仍舊作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而且使稅源更加廣泛。
3. 財產課稅多以市場價值為計稅依據且評估制度健全,並建立嚴密的財產登記制度和強化稅收的徵收管理,以達到公平稅負、稅款的充分徵收的目的。從各國財產稅的實踐來看,財產稅的計稅依據大體有三種:土地面積、市場價值、其它價值(如帳面價值)。目前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財產課稅稅制比較完善的國家,一般以市場價值為計稅依據。客觀地分析,以市場價值為稅基有三個優點:一是稅基具有彈性,隨著房地產市場價值的上漲,稅基擴大,財產稅的收入也將相應增加。二是市場價值反映納稅人的納稅能力,有利於實現稅收公平原則。但以市場價值為稅基要定期對財產進行評估,稅收征管成本較高。因此,大多數以市場價值為計稅依據的國家都設立專門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實行嚴格的財產登記制度,同時稅務機關從不同渠道搜集有關財產稅、納稅人以及市場的信息,注重與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強化徵收管理,堵塞稅收漏洞,減少稅收流失。
國外經驗表明,發達國家都已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多稅種協調配合、功能健全的財產課稅制度。發展中國家雖受經濟發展條件、稅收征管水平等方面的制約,但大都已開征了多個財產稅稅種,財產課稅制度將會進一步完善。各國在盡可能完善稅制的同時,還不遺餘力地建立健全財產登記制度、財產評估制度,強化財產課稅的徵收管理,充分發揮財產課稅制度的調節功能,作為地方政府籌集財政收入的主渠道地位日益鞏固。當前,我國財產課稅的特點是:稅種少,稅基窄,以土地面積或帳面價值為計稅依據,內外資實行兩套稅制,財產課稅收入未能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支柱。這種財產課稅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分稅制和地方稅體系的需要,與現行稅制改革的「簡化稅制、公平稅負」原則也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和改革我國現行的財產課稅制度勢在必行。
二、 我國現行財產課稅制度存在的問題
1. 財產課稅的稅種少,稅基窄,影響其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國現行的財產課稅稅種嚴格說來只有房產稅、契稅、車船稅和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具有資源課稅和行為課稅的特點,在我國的稅種分類中大多不將其歸為財產稅類中(對土地的課稅各國一般歸為財產稅類,為方便比較,以下把這兩個稅種作為財產稅一並分析)。1994年的稅制改革雖把遺產稅和贈與稅列為徵收范圍,但實際上並未開征。稅種少的同時,稅基也窄,徵收面不寬,比如只對企業擁有的房產徵收房產稅,而擁有的機器設備不納稅;個人自住房屋不納房產稅;私人財產的繼承和贈與都不須向國家納稅等。加之現行的財產稅的稅負普遍較低,使得財產課稅收入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重很小,未能充分發揮組織收入、調節財產水平、公平財富的作用。
2. 內外兩套財產稅制,不符合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統一、公平、公正的原則。目前,我國對內資房產徵收的是房產稅、對土地徵收的是土地使用稅;對外資徵收的是房地產稅、對土地徵收的是土地使用費(不由稅務機關徵收)。兩套稅制在徵收范圍、稅(費)率、計稅(費)依據方面都有所不同。這種內外有別的稅收待遇,不僅不符合市場經濟公平、公正的原則,而且違背了我國現行稅制改革的初衷。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稅制,因此,研究、出台統一的內外資房地產稅制,是完善我國財產稅制的重要內容。
3. 財產課稅集中的收入少,未能確立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體地位。我國的財產課稅與大多數實行分稅制的國家一樣,屬於地方稅收。但由於稅種少、稅基窄、稅負低、稅源零散、征管難度大,使得財產課稅收入較少,未能成為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只能成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個補充部分。加之財產課稅的立法權高度集中於中央,稅種的設置,稅率的設計過於統一,缺少因地制宜的靈活性,地方政府缺少必要的稅收自主權,導致地方政府徵收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反過來制約財產稅的正常發展。
4. 計稅依據不合理,財產評估制度、財產登記制度不健全,與有關部門的協作不夠,征管漏洞較大。以房地產的市場價值作為財產課稅的計稅依據應該說是比較科學的,這也是各國普遍採用的計稅方法。市場價值反映了土地、房產作為經濟資源的價值,它不僅包括土地的級差收益,而且包括土地、房屋的時間價值。在市場經濟下,任何土地、房產都有一個時間價值。市場機制越完善,這個價值就越容易體現,越容易得到認可。但是,我國當前是以土地的面積和房產的原值或租金作為計稅依據,不能反映土地的級差收益和土地、房產的時間價值。同時,為調節土地的級差收益,採用不同城市、不同地段設置不同稅率的方法,結果造成稅率檔次設置不合理,並且隨意性大,操作起來缺乏客觀標准。另外我國財產評估制度、財產登記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私人財產登記制度,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房產、土地、戶籍等有關管理部門與稅務機關的協作配合不夠,影響了稅收征管的力度,造成財產稅收入的大量流失。
三、 完善我國財產課稅制度的設想
1. 規范和增加財產稅稅種。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我國財產的私有化程度已有所提高,財產稅的稅源增加,稅基擴大,應適時增加財產課稅稅種,適當調整某些稅種的徵收范圍,調整稅目稅率。由於我國公民納稅意識淡薄,征管水平較低等原因,我國的財產稅制宜採用按不同財產分別課征的個別財產稅制,而不是綜合所有財產課征的一般財產稅。我國財產稅制應包括的稅種有:房產稅、土地稅、不動產稅、車船稅、契稅、遺產稅和贈與稅。
2.重視財產稅制建設,提高財產課稅收入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社會分配懸殊問題也日益顯凸出來,這一方面使財產稅的稅源增加,稅基擴大,增加財產課稅收入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也使徵收財產稅更為必要。因此,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重視財產稅制建設,從增加稅種,完善稅制、加強征管入手,適當增加財產課稅收入。
3.健全稅收立法,堵塞稅收征管漏洞。財產課稅有關的稅收立法要盡早出台,使稅收法規健全,規范和指導各稅的徵收管理。強化稅收徵收管理,完善稅務稽核、征管手段,提高稅收征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堵塞稅收漏洞。同時要建立嚴密的財產登記制度和有權威的財產評估制度,加強稅務機關與有關部門的配合協調機制。
5. 有關財產課稅制度的設計。(1)完善房產稅的設想。首先改革內外有別的房產稅制度,對外資徵收的房地產稅改為與內資統一的房產稅,內外資一視同仁。其次,擴大稅基。房產稅是我國財產稅制的主要稅種,我國現行房產稅的征稅范圍雖從城市擴大到農村,但對城鄉居民住宅免稅。隨著住宅商品化的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私人擁有的房產將會不斷增加,應在一定條件下,對私人擁有一定數量的房產課稅,擴大房產稅稅基,稅率可適當從低。再次,建立和完善房產估價制度。房產估價歷來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國的房產估價剛剛起步,估價制度很不完善。要注意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房產專門估價機構和一支富有實踐經驗專職估價人員,提高專門估價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加強對房產評估方法的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房產評價方法體系,為房產稅的計征提供科學的依據。房產管理部門應密切配合稅務部門,提供相關的稅務資料。最後,房產稅宜採用地區差別比例稅率。房產稅屬於地方稅種,但中央政府對房產投資規模應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可在稅率的制定上由中央政府確定稅率幅度,各地依據本地區的情況和房屋等級最後確定稅率。這樣既保證中央有一定的宏觀調控權,又能體現和照顧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2)完善土地稅的設想。從加強對土地的取得、佔用和轉讓等各環節進行有效的調節和控制的角度出發,首先改革現行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全國范圍內土地資源的佔有使用徵收一般土地稅,征稅范圍從城鎮擴展到農村。農村收益水平低、負擔重是客觀事實,但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各種攤派、清理各項收費以及改革現行農業稅制,在保證農民總體負擔水平不變或略有下降的前提下徵收一般土地稅,且規定較低的稅率予以照顧。這既有利於統一我國的土地稅制,又有利於規范農同時採用土地用途標准,使前者起到調節級差收入的作用,後者達到調節土地使用結構的目的。其次,擴大契稅的徵收范圍,保護單位和個人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權利。除要對單位購買房屋、城鎮職工徵收契稅外,對承受出讓、轉讓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包括外國人、華僑購買房屋、承受出讓土地使用權也徵收契稅。這樣有利於保障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創造穩定的出讓、轉讓秩序。徵收契稅同時有利於保護國有土地資源,對目前有的地方為吸引投資,競相降低出讓價格,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最後應適時開征土地閑置稅和土地荒蕪稅。從合理使用土地資源,充分利用我國有限的耕地出發,適時開征土地閑置稅和土地荒蕪稅極為必要。(3)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調節高收入。首先應盡早及時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從完善稅制、增加財政收入、公平社會財富分配、鼓勵勤勞致富等方面考慮徵收兩稅都極為必要。從國際慣例來看,不僅發達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陸續開征了兩稅。我國盡早開征,既符合國際慣例,又保障了我國的經濟權益。其次在稅制模式上選擇總遺產稅制和總贈與稅制。我國的遺產繼承無需經過法院的認定,繼承人可自行分割交接,同時我國公民的納稅意識短期內無法提高。基於這些實際情況,我國宜選擇總遺產稅制和總贈與稅制,即對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徵收遺產稅,對贈與人的財產徵收贈與稅,既保證稅源可靠,稅收收入及時,又簡便易行,適用於我國的征管水平並為納稅人所接受。再次,課稅對象范圍應包括動產和不動產,以超額累進稅率並規定適當的起征點,合理確定扣除項目,如喪葬費用扣除、遺產管理費用扣除、債務扣除、捐贈扣除等。最後,制定有關部門相互協調配合的征管措施。任何管理與個人財產相關的部門,未有稅務機關開列的遺產稅和贈與稅完稅證明或免稅憑證,不得辦理任何轉讓遺產的手續。各有關部門有義務為稅務機關提供查證遺產的資料和情況。
⑻ 財務工作過程中涉及到哪些稅收法律法規
稅法基本的各項法規都能用到,流轉稅、所得稅是比較常用的,財產稅、征管法等稅法也會用到;另外,如果是外企,外管方面的規定及公司法等都要有常識。
⑼ 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⑽ 企業財務管理的法規有哪些
股份制試點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頒布單位】 財政部/國家體改委 【頒布日期】 19920606 【實施日期】 19920101 【章名】 一、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股份制試點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強財政監督,維護
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根據《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按照規定程序
,經批准設立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以下簡稱企業)。 第三條 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管理工作,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並接受財政、稅務機關的檢查和監督。 第四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部門,可根據本規
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報財政部審批或備案。 第五條 企業應根據本規定及各地的實施辦法,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
,制定本企業的財務制度,並報主管財政、稅務機關備案。 第六條 企業應按財政部規定按期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準的注冊會計師(以下簡稱注冊會計師)審查
、驗證,出具報告,方可向外提供。 採用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方式設立的企業,應按規定,公告由注冊會
計師簽證的財務報告及必要的附註和說明。 第七條 企業應加強經營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費用,確保財產的完
整,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章名】 二、資金籌集的管理 第八條 企業設立時,股東可以以貨幣投資,也可以用建築物、廠房
、機器設備或其它物料、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等非貨
幣形態的資產入股。 以無形資產(不包括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的,其所佔股份不得超過
企業股本總額的20%。特殊情況需高於20%的,應經企業審批部門批
准。 第九條 股東以非貨幣形態資產入股的,應當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
資產評估,出具評估報告,經注冊會計師簽證,作為入股各方計算股本或
投資比例的依據。 第十條 原有企業改組為股份制企業,首先應自行清理財產、債權、
債務,然後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產評估,由注冊會計師出具驗資報告
,界定原有企業凈資產的產權。原有企業的債權、債務清理後均應轉給改
組後的企業。 國營企業改組為股份制的,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資產評估
、驗證、確認手續,界定國有資產產權。 第十一條 股東權益是指股東對企業凈資產的權利。企業的全部資產
減全部負債後的凈資產屬股東權益,包括股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
、職工集體福利基金和未分配利潤。 第十二條 企業應加強對投入股本的管理,要據實登記股份的種類、
發行股數、每股面值、認繳、實繳股本的數額,以及其它需要記錄的事項
。非因減少資本等特殊情況,不得收購本企業股票,也不得庫存本企業已
發行股票。企業需要增加股本時,應按有關規定辦理增資手續。 股東投入企業的股本,在企業存續期間不能抽回。 第十三條 股份有限公司超面額發行股票,股東仍按票面金額享受權
益。超面額部分減除股票發行費用後的余額,作為資本公積,不得作為股
利分配。 第十四條 企業以各種方式借入的資金是企業的負債。償還期在一年
內的借款是企業的短期負債;償還期在一年以上的借款是企業的長期負債
。 企業經批准可以發行債券。企業債券是企業按照法定程序,約定在一
定期限內還本付息但不享有股利分配權的有價證券。具體發行辦法,按國
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企業不得用應交納國家的各種稅款歸還各項借款的本金和
利息。 第十六條 企業借入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在財務費用中列支。其中
高於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算的利息支出部分,在納稅時應予以
調整。 企業購置、建造固定資產或者購入無形資產發生的長期借款利息支出
和外幣摺合差額,在該項資產投入使用前支付的,計入該項資產原價;在
該項資產投入使用後發生的,在企業財務費用中列支。 【章名】 三、固定資產的管理 第十七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標
准在1000、1500、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
、運輸工具和其他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企業只能在上述標准中選擇一
種作為固定資產的價值標准,報主管財稅機關備案。 不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的,為低值易耗品。 有些勞動資料,單位價值雖然低於規定標准,但屬於企業的主要勞動
資料,應列作固定資產。有些勞動資料,單位價值雖然超過規定標准,但
更換頻繁,易於損壞的,也可報主管財稅機關批准後,不列作固定資產。 第十八條 固定資產的計價,應當以原價為准。固定資產原價的確認
,按《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
中減除。殘值按固定資產原價的3%—5%確定。 第二十條 固定資產折舊,採用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提取。提取
折舊的范圍、折舊方法、折舊率和單位折舊額的計算及折舊年限等,比照
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確定。企業由於特殊原
因需要加速折舊的,在加速30%幅度內,由企業提出申請,報主管財稅
機關批准。 未經批准,改變折舊年限或採用其他方法計算折舊的,在納稅時要按
規定進行調整。 第二十一條 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仍繼續使用的,不再計提折舊。提
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補提折舊。 當月增減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在下一月份相應增減。 第二十二條 企業提取折舊,不得沖減股本,也不另設折舊基金。 第二十三條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可以採取預提或待攤辦法進行
核算,不另設大修理基金。 大修理費用採用預提辦法的,其提取數額按預計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和
大修理周期確定。實際發生的大修理費用,超過預提的大修理費用的部分
,可以計入成本、費用,少於預提的大修理費用的部分,沖減當年的成本
、費用。 採用待攤辦法的,其攤銷期限應與大修理周期相同。 大修理費用的核算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報主管財政稅務機關備案。
企業不得隨意改變。 第二十四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應每年實地盤點一次。對盤盈、盤虧、
毀損和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應查明原因,寫出書面報告,經董事會批准
後,其凈值計入當年損益。企業出售固定資產的收入,減除清理費用和固
定資產凈值後的差額,計入當年損益。 【章名】 四、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管理 第二十五條 企業的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土
地使用權、商譽等。 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無形資產按下列規定計價:股東投入的無形資產
,按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購進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第二十七條 企業的無形資產按直線法計算攤銷。有規定使用年限的
,可以按照規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攤銷期限不
得少於十年。 第二十八條 企業的長期投資,是企業以廠房、建築物、機器設備、
其他物料、工業產權等向其他企業投資;向其他企業投出的期限在一年以
上的貨幣資金;購入的在一年內不能變現或不準備變現的股票和債券。長
期投資分得的利潤、利息、股利,作為投資收益,計入企業的利潤總額。 第二十九條 企業在籌辦期間發生的費用,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
份的當月起,分期攤銷,攤銷期限不得少於五年。 企業的籌辦費用包括: 1.籌辦人員的工資、差旅費、職工培訓費等; 2.按面額發行股票企業的發行費用。 【章名】 五、流動資產的管理 第三十條 企業的商品、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和原料、材料等存
貨的計價,應當以成本價為准。 第三十一條 企業各項存貨的發出和領用,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可以
在先進先出、移動平均、加權平均和後進先出等方法中,任選一種,並在
財務情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改變;確實需要改變計價方法的,應當
在下一會計年度開始前報主管財政、稅務機關批准。 第三十二條 低值易耗品在領用後,可以採取一次攤銷、五五攤銷或
分期攤銷等方法。具體核算辦法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並在財務情況
說明書中加以說明。 【章名】 六、成本、費用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 企業有關生產、經營的各項耗費,都應該計入企業的成
本和費用。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
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固
定資產折舊費、租賃費和修理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等;按國家規定列入成
本、費用的職工工資和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以及為
組織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 第三十四條 下列各項,不得列為企業的成本、費用: 1.固定資產的購置、建造支出; 2.無形資產的購入支出; 3.歸還固定資產投資借款的本金和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借
款利息和外幣摺合差額; 4.在職工福利基金中開支的福利費; 5.對股東發放的股利; 6.與生產、經營業務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五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應當本著「必需
、合理、節約」的原則,從嚴掌握,由董事會批准,按不高於以下限額,
在管理費用中據實列支。 1.全年銷貨凈額在1500萬元以下的,不得超過銷貨凈額的5‰
;全年銷貨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部分,不得超過該部分銷貨凈額的3
‰。 2.全年業務收入總額在500萬元以下的,不得超過業務收入總額
的10‰,全年業務收入總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不得超過該部分業
務收入總額的5‰。 第三十六條 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逐年按年末應收帳款余額3‰
—5‰提取壞帳准備,計入管理費用。 當年實際發生的壞帳損失,沖減壞帳准備,已經確認的壞帳以後如果
收回,應計入壞帳准備。 第三十七條 企業的壞帳損失,是指下列應收而不能收回的款項: 1.因債務人單位撤銷,依照民事訴訟法進行清償後,確實無法追還
的部分; 2.因債務人死亡,既無遺產可供清償,又無義務承擔人,確實無法
收回的部分; 3.因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超過三年,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 企業對於確實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應查明原因,報董事會批准後,
作為壞帳損失。 第三十八條 企業應向主管財政、稅務機關報送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總
額和所依據的文件及有關資料,主管財政、稅務機關按不超過當地全民所
有制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平均水平110%的范圍內,核定企業的計稅工資
標准。計入成本、費用的工資總額超過計稅工資標準的,其超過部分在繳
納所得稅時予以調整。 第三十九條 企業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4%,提取職工福利基金
,列入成本費用。職工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圍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 企業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工會經費,在管理費
用中列支。工會經費由本企業的工會按照財政部和全國總工會的有關規定
管理和使用。 第四十一條 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提取
,在管理費用中列支。 第四十二條 企業按國家規定繳納的職工待業保險金,列入管理費用
。 第四十三條 企業為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銷售費
用、財務費用以及商業企業的進貨費用,應單獨核算,不計入成本之內,
直接從營業收入中扣除。 管理費用包括:由企業統一負擔的經費支出(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
工資、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
)、工會經費、董事會費、聘請注冊會計師和律師費、咨詢費、訴訟費、
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
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開發費、提取的壞帳准備等。 銷售費用包括:在銷售商品、產品以及提供勞務中發生的應由企業負
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代銷手續費和廣告費,
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提取的職工
福利基金、業務費等。 財務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和銀行手續費等。 商業企業的進貨費用包括在進貨過程中發生的應當由企業負擔的運輸
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
費等。 【章名】 七、利潤和利潤分配的管理 第四十四條 企業的利潤總額是指營業利潤加投資收益加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後的余額。 企業的營業利潤是企業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和有關費
用後的余額。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 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
項收入和支出。營業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理固定資產收益、罰款
凈收入等。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處理固定資產損失、各項滯納
金和罰款支出、非常損失、職工勞動保險費支出等。其中滯納金和罰款支
出應在納稅時予以調整。 第四十五條 企業利潤總額小於零的,為虧損。 企業的虧損按國家稅法規定可以由下一年度的利潤在繳納所得稅前抵
補;超過用所得稅前利潤抵補年限仍未補足的虧損,用企業的稅後利潤彌
補;發生特大虧損,稅後利潤仍不足抵補的,經股東會批准,由企業的盈
余公積金抵補。 第四十六條 企業當年的利潤按國家規定繳納所得稅,超過本規定有
關列支標准在所得稅前列支的,在納稅時要予以調整。 第四十七條 企業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按如下順序分配: 1.彌補虧損; 2.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 3.提取公益金; 4.支付優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 6.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四十八條 公積金分為盈餘公積金和資本公積金兩類: 1.盈餘公積金。分為以下兩種: (1)法定盈餘公積金。企業必須按當年稅後利潤(減彌補虧損)的
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當法定盈餘公積金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
可不再提取。 (2)任意盈餘公積金。按照公司章程規定或股東會決議提取。 2.資本公積金。下列款項應列入資本公積金: (1)股票超面額發行所得的凈溢價額; (2)接受贈予; (3)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列入的其他款項。 第四十九條 公積金可用於下列各項: 1.彌補虧損,企業可使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 2.轉增股本。企業經股東會決議,在辦理增資手續後,可將公積金
轉為股本,按股東原有股份比例發給新股。但法定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時
,以轉增後留存企業的該項公積金不少於注冊資本的25%為限。 第五十條 公益金用於企業的職工集體福利。 第五十一條 企業的稅後利潤在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和公
益金前,不得分配股利。 第五十二條 企業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分配股利,但企業為維護股票
信譽,在已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後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可按不超過股票
面值6%的比率用盈餘公積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後,企業法定盈餘公
積金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5%。 第五十三條 企業發放股利可採取下列形式: 1.現金; 2.在按法定程序辦理了增資手續後,可以發放股票。 【章名】 八、終止與清算 第五十四條 企業因營業期滿或按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及其
他原因宣布終止時,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成立清算組,對企業進行清算。 第五十五條 清算組應對企業的財產、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清查,編
制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和債權、債務清單;提出財產作價依據和債權、
債務的處理辦法;按照董事會通過的清算方案,處理財產,向股東收取已
認未繳的股金,清算納稅,索回債權、清償債務,妥善處理各項遺留問題
。 第五十六條 企業辦理清算發生的費用應從現有的財產中優先支付,
然後再按規定順序進行清償。清算終了,清算收入減去清算費用和清算損
失,以及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應當視同利潤,依照稅法規定,繳
納所得稅。 第五十七條 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按下列規定處理: 有限責任公司的剩餘財產,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外,按投資各方的出
資比例進行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的剩餘財產,先按優先股股份的面值對優先股股東分配
,對優先股股東分配後仍有剩餘財產時,再按普通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分配
。 當剩餘財產不足償還優先股全部股金時,按各優先股股東持股比例分
配。 第五十八條 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提出清算報告,經注冊會計師審
查,方為有效。 【章名】 九、附 則 第五十九條 本規定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