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權制定規章
Ⅰ 縣區級政府是否有權制定規章
不可以的,這依法不叫規章,叫規范性文件
立法法第二節 規章
第七十一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第七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Ⅱ 21. 下列機構中,有權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是( )。
選C
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有權制定地方規章,但內容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
Ⅲ 國務院辦公廳有權利制定規章嗎
國務院辦公廳無權制定規章。國務院辦公廳是國務院的內務機構,不能對外製定規章。規章指的是部門規章,一般只有國家部委才能制定。
Ⅳ 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有權制定規章的是哪些選項
根據規章制定程序條例規定,只有國務院部門規章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規章。簡稱政府規章。
Ⅳ 有權制定政府行政規章的是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節:規章
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第八十一條:涉及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應當提請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聯合制定規章。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5)有權制定規章擴展閱讀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從屬關系: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Ⅵ 哪些國家機關有權制定規章
安慶當然沒有權力!青島屬於較大的市。安慶不是。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專民銀行、審計署和具屬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這些都是立法法最基本的內容!應當熟練掌握。
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名單:
唐山市、大同市、包頭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吉林市、齊齊哈爾市、青島市、無錫市、淮南市、洛陽市、寧波市、淄博市、邯鄲市、本溪市、蘇州市、徐州市
Ⅶ 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機關是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節:規章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7)有權制定規章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1982年憲法規定,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事務;發布決定和命令,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地方各級國家公務員。
Ⅷ 下列哪些國家機關中有權制定規章為什麼
下列哪些國家機關中有權制定規章?為什麼?
A、外交部 B、江蘇省省人民政府 C、青島市人民政府 D、安慶市人民政府
答案是ABC
Ⅸ 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機關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2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另外,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決定,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遵循憲法的規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經濟特區法規,在經濟特區的范圍內適用。
(9)有權制定規章擴展閱讀
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的原則
1、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的原則
在制定地方性法規的過程中,無論是制定執行性的地方性法規,還是在中央尚未立法而先行立法的情況下,都要注意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立法。那種在地方立法中貪大求全的傾向,是不可取的。
2、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原則
我國憲法規定,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劃分,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不抵觸」原則正是在地方性法規與中央立法的關繫上體現了上述中央與地方關系總的原則。根據不抵觸原則:
首先,地方性法規的制定要有利於國家法制統一,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地方性法規不能涉及;法律、行政法規已經作出規定的,地方性法規不能與之相違背。
第二,在地方性法規的制定中,應充分發揮地方立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結合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因地制宜,保證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實施,同時有針對性地解決地方性事務。
對於專屬立法權之外的事項,考慮到國家處於改革時期,中央立法不能一步到位的,地方可以先行立法,在總結實踐經驗後,再上升為中央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