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突發事件應對條例

突發事件應對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1:14:41

『壹』 火災突發事件應急辦法

1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為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針,切實做好各項應急處置森林火災的工作,正確處理因森林火災引發的緊急事務,確保全縣在處置森林火災時反應及時、准備充分、決策科學、措施有力,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自然生態環境,把森林火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2 編制依據 依據《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吉林省森林防火條例》、《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吉林省響應實施意見》、《全州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全州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結合《全縣森林火災撲救預案》,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於汪清縣行政區域內發生的重特大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工作。 1.4 工作原則 1.4.1 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縣森林防火指揮部負責制定和協調組織實施本預案,本預案在具體實施時應遵循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落實各項責任制。 1.4.2 本預案涉及的相關部門,應根據本部門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應履行的職責,落實各項支持保障措施,盡職盡責、密切協作、形成合力,確保在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時做出快速應急反應。 1.4.3 在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保護森林資源安全時,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和公共設施的安全,把森林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1.4.4 各鄉鎮和森林經營單位不僅要落實預防森林火災的各項措施,更要做好緊急應對突發森林火災的思想准備、機制准備和工作準備,建立應對森林火災的有效機制,做到常抓不懈,快速反應,處置得當。

希望採納

『貳』 國家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叄』 武警部隊處理突發事件的條令條例,或者什麼情況能夠被定性為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危害國家和社會穩定事件。
所以你說的那種不屬於突發事件。

『肆』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條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公布(全文)

新華社北京月12日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第三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設立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組成,國務院主管領導人擔任總指揮,負責對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四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人擔任總指揮,負責領導、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組織突發事件的調查、控制和醫療救治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第五條 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第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防治突發事件相關科學研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流行病學調查、傳染源隔離、醫療救護、現場處置、監督檢查、監測檢驗、衛生防護等有關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所需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國家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給予財政支持。

第七條 國家鼓勵、支持開展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反應處理有關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八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嚴格的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處理責任制,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療衛生人員,給予適當補助和保健津貼;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

第二章 預防與應急准備

第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類指導、快速反應的要求,制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報請國務院批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第十一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組成和相關部門的職責;

(二)突發事件的監測與預警;

(三)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四)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技術和監測機構及其任務;

(五)突發事件的分級和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六)突發事件預防、現場控制,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第十二條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

第十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做好傳染病預防和其他公共衛生工作,防範突發事件的發生。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對公眾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知識的專門教育,增強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

第十四條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指定機構負責開展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與預警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十五條 監測與預警工作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別,制定監測計劃,科學分析、綜合評價監測數據。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報告程序和時限及時報告。

第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要求,保證應急設施、設備、救治葯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儲備。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路的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葯物、技術、設備和人員,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設置與傳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適應的傳染病專科醫院,或者指定具備傳染病防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防治任務。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開展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相關知識、技能的培訓,定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推廣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

第三章 報告與信息發布

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事件應急報告規范,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一)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三)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四)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條 突發事件監測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現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後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第二十二條 接到報告的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報告的同時,應當立即組織力量對報告事項調查核實、確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報告調查情況。

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發生突發事件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

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毗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接到通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應當及時通知本行政區域內的醫療衛生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已經發生或者發現可能引起突發事件的情形時,應當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公布統一的突發事件報告、舉報電話。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舉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職責的情況。接到報告、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立即組織對突發事件隱患、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對舉報突發事件有功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獎勵。

第二十五條 國家建立突發事件的信息發布制度。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的信息。必要時,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向社會發布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信息。

信息發布應當及時、准確、全面。

第四章 應急處理

第二十六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類型,提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建議。

第二十七條 在全國范圍內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啟動全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並向國務院報告。

第二十八條 全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省、自治區、直轄市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第二十九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負責突發事件的技術調查、確證、處置、控制和評價工作。

第三十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根據危害程度、流行強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及時宣布為法定傳染病;宣布為甲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決定。

第三十一條 應急預案啟動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准備,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應急預案啟動後,突發事件發生地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採取有關的控制措施。

醫療衛生機構、監測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應當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相互配合、協作,集中力量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

第三十二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葯品、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證及時運送。

第三十三條 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第三十四條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可以對食物和水源採取控制措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採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投葯、群體防護等措施。

第三十五條 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預案的規定,採取衛生防護措施,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有權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對地方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

第三十七條 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盡快組織力量制定相關的技術標准、規范和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條 交通工具上發現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其負責人應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點,並向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報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點和營運單位應當立即向交通工具營運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採取相應的醫學處置措施。

交通工具上的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由交通工具停靠點的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取控制措施。

涉及國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貨物、集裝箱、行李、郵包等需要採取傳染病應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九條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內應當採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街道、鄉鎮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力量,團結協作,群防群治,協助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居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第四十一條 對傳染病暴發、流行區域內流動人口,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預防工作,落實有關衛生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需要治療和轉診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二條 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

第四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必要資金,保障因突發事件致病、致殘的人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四條 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採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對突發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及其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完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要的設施、設備、葯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運輸和儲備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調查不予配合,或者採取其他方式阻礙、干涉調查的,對政府主要領導人和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突發事件調查、控制、醫療救治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拒不履行應急處理職責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的行政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紀律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的;

(二)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及時採取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突發事件監測職責的;

(四)拒絕接診病人的;

(五)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調度的。

第五十一條 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有關單位和個人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報告職責,隱瞞、緩報或者謊報,阻礙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拒絕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進入突發事件現場,或者不配合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的,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在突發事件發生期間,散布謠言、哄抬物價、欺騙消費者,擾亂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的,由公安機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軍隊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蔣波)

『伍』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構成犯罪的,追究什麼責任

1、涉事單位未按規定採取防護措施、未及時消除隱患、未做好應急設備維護檢測、不及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並處罰款。

2、其他應配合突發事件應對的單位或個人,不福或不配合其依法採取的措施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造成損害的,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法律規定】

(1)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編造並傳播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關突發事件事態發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而進行傳播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暫停其業務活動或者吊銷其執業許可證;負有直接責任的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對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2)第六十六條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法規定,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採取的措施,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3)第六十七條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陸』 如何管理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條例

一是領導重來視,重視說說源容易做到就不簡單了,所以要真正做到在思想上重視起來,把教育,訓練常態化;二是措施得力,所謂措施得力,就是針對不同地突發事件應有不同地處置預案,如果是一個方案應對所有事件,顯然是不充分地;三是隊伍建設科學化,在構建突發事件應對小組建設上,應該因人而異,把好剛用在刀刃上,譬如張三軍事技能強,那麼應對戰時突發事件的隊伍構建上張三就不可或缺,李四政治素質強,那麼應對政治突發事件的隊伍里李四概不能外;四是裝備配置上,針對不同地應對方向配置強化隊伍能力地裝備,且能熟練掌握與使用。

『柒』 宿舍管理條例之處理突發事件

寄宿生預防突發事件發生及應對方案
一、全體人員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時時專、處處、事事均以安屬全為前提,從「萬一會出現……」來考慮,才不會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毫無思想准備。
二、各有關人員要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各種操作均應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宿舍區24小時不離人。
三、樓道、走廊不得堆放任何物品,樓口不要停放自行車等,以保持通道暢通,通道照明要保持完好使用。
四、大風校區宿舍鐵門鑰匙除門衛有一把外,生活老師要有兩把,其中一把鑰匙掛到固定位置備用,突發事件發生立即開鐵門鎖並保證東邊小鐵門開鎖暢通。
五、遇突發事件發生要立即報警和向學校領導匯報。
六、事件發生時,現場任何人員均要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投入救治、防範、疏導等工作,凡臨危退縮、遇事不管者,將視情節輕重處理。
七、加強對學生的防火、防盜、防毒等消防教育,努力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高年級學生要學習一些自救常識和簡單救護知識。
八、預先作好突發事件的疏散安排,保證師生遇事不驚、疏散有序。

『捌』 遼寧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是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的行政領導機關。省、市、縣人民政府設立應急總指揮部,統一領導、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管理工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實際需要,在省、市、縣應急總指揮部下,分類設立專項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指揮相關類別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急總指揮部由本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有關部門(含中直、省直駐當地有關單位,下同)負責人、當地同級軍事機關、駐當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有關負責人組成。專項應急指揮部由本級人民政府分管負責人、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必要時,應當有當地同級軍事機關、駐當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有關負責人參加。
省、市、縣人民政府設立應急管理辦事機構,負責本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 省、市、縣人民政府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相應專項應急指揮部的工作機構。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人員負責應急管理工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配合人民政府做好應急管理的有關工作。
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在其經營管理范圍內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義務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隱患或者突發事件信息。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社會動員機制,發揮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增強全民的公共安全和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全社會避險、自救、互救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進行捐贈和援助。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突發事件信息收集、識別、評估和突發事件預防、控制、督查等制度。
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公安機關派出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查處理制度,對排查出的可能引發社會安全事件的矛盾糾紛及時進行調解處理。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危險源、危險區域實施調查、登記和風險評估,建立資料庫,並定期檢查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情況,實施動態監控。
有關部門調查危險源、危險區域時,相關單位應當依法予以配合。
下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危險源、危險區域的風險隱患排查結果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並按照國家規定及時向社會公布。 市、縣人民政府制定、修改城鄉規劃,應當根據人口密度、城市規模、氣候可行性、突發事件危害種類和特點等應急需要,統籌安排應急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確定應急避難場所。
已有的建築物、構築物和基礎設施不符合應急需要的,當地人民政府、相關所有權人或者管理使用單位應當制定防範措施並組織實施。
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各類廣場、綠地、體育場、公園、公共人防工程等適宜場所,確定為緊急疏散避難場所。緊急疏散避難場所應當設置明顯標志和導引圖,並向社會公布。其所有權人或者管理使用單位負責維護、管理,保證其正常使用。 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和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或者管理使用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防範措施;
(二)配備應急廣播、照明、消防設備和其他應急避險器材,註明使用方法;
(三)設置相應的報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設備;
(四)設置符合要求且明顯的安全標志、安全出口與疏散路線、通道;
(五)在可能出現危險處設置明顯警示標志,對可能出現的危險作出說明提示,告知預防和緊急自救方法;
(六)有關員工掌握應急預案內容,熟練使用配備的應急設備、器材,了解本崗位的應急救援職責和方法。 省、市、縣人民政府及其直接涉及公共安全管理的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完善應急救援體系:
(一)依託公安消防部隊建立綜合性的應急救援隊伍;
(二)按照突發事件類別,依託系統、行業組建專業救援隊伍;
(三)發動成年志願者,組建臨時救援隊伍;
(四)協調安全生產責任較重的企業事業單位,組建應急救援隊伍。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急總指揮部、專項應急指揮部應當加強對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按照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年度專項應急演練和綜合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聯動協同能力和現場處置能力。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其他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和應急知識普及活動。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應急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設置應急專項工作經費,確保專款專用。
審計、財政部門依法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物資、應急處置裝備和生活必需品等應急物資的儲備保障制度,統籌各類應急物資日常准備和應急狀態時的生產、調配、供應,並建立省內跨區域的應急物資調劑供應渠道。
省、市、縣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組織、協調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庫,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 通信管理部門應當組織、監督電信運營企業保障人民政府應急處置通信系統暢通。
無線電管理部門應當提供應急專用頻率的電波監測和干擾排查等技術保障。
相關管理部門應當組織、協調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為人民政府實施應急處置提供預警信息播發等相應保障,並依法實施監管。
公安機關和交通管理部門應當保證參與應急處置的車輛優先通行和線路順暢,免收費用,必要時開辟專用通道。應急處置車輛應配置規范標志。 建立由各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以及專業機構、監測網點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等構成的信息收集與報送網路,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報送突發事件信息。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悉突發事件信息,應當立即通過110報警電話等各種渠道向當地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者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 省、市、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報告突發事件信息:
(一)縣有關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按照規定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縣人民政府接到報告後,按照規定須向市人民政府報告的,應當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報告;
(二)市有關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按照規定須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的,應當立即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按照規定須向省人民政府報告的,應當立即向省人民政府報告。
(三)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按照國家規定須上報的應當立即上報。
前款規定的信息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有關單位和人員報告突發事件信息,應當及時、客觀、真實,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必要時,可以先口頭簡要報告並做好續報,直至應急處置工作結束。
突發事件報告內容一般包括時間、地點、單位名稱、信息來源、事件類別、傷亡或者經濟損失的初步評估、影響范圍、事件發展態勢及處置情況。 應急指揮部接到異常監測信息報告後,根據監測分析評估結果,按照下列規定發布可能發生突發事件的相應級別的警報,決定、宣布有關地區進入預警期,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並向當地同級軍事機關、駐當地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鄰或者相關地區的人民政府通報:
(一)發布三、四級警報,在縣域內的,由縣應急總指揮部決定;在市區內或者跨縣行政區域的,由市相應的專項應急指揮部決定;
(二)發布一、二級警報,由市應急總指揮部決定。但跨市行政區域的,由省應急總指揮部決定,或者經其授權由省相應的專項應急指揮部決定。 預警信息的發布內容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應當採取的措施和發布機關等。
發布預警信息,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手機簡訊息、警報器、宣傳車或者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一種或者多種方式進行。對老、幼、病、殘等特殊人群以及處於學校、體育場館、影劇院等特殊場所和通信、廣播、電視盲區以及偏遠地區的人群,應當採取足以使其周知的有效發布方式。 突發事件發生後,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現場,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九條或者第五十條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指揮應急處置:
(一)屬於重大、特別重大或者跨市行政區域的突發事件,由省應急總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處置。當地縣或者市應急總指揮部應當迅速先行採取應急救援和處置措施,控制態勢發展或者災情蔓延;
(二)屬於較大的突發事件,由市應急總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處置,省相應的專項應急指揮部負責指導、協調;
(三)屬於一般的突發事件,發生在縣域內的,由縣應急總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處置;跨縣行政區域的,由市相應的專項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處置,當地縣應急總指揮部應當迅速先期採取應急救援和處置措施,控制態勢發展或者災情蔓延。
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突發事件信息研判,根據事態發展情況,適時提升處置級別。如有事實表明一般、較大的突發事件可能演化為重大、特別重大的突發事件,或者下級人民政府認為本級難以控制應對的,應當及時報告上級人民政府,由上級人民政府相應的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處置,或者實施救援增援。
上級人民政府根據應急處置需要,可以向下級人民政府派出應急工作組指導有關工作。 省、市、縣人民政府在組織處置突發事件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應急處置的需要,調集救援力量和儲備物資,徵用單位和個人的交通工具以及相關的設備、設施,指定救治單位和避難場所,必要時對有關人員、區域進行疏散或者隔離;
(二)要求生產、供應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援物資的企業組織生產,保障供給。要求提供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的組織提供相應的服務;
(三)協調運輸經營單位優先運送處置突發事件所需物資、設備、工具以及救援人員和受到突發事件危害的人員;
(四)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信息;
(五)報請上級人民政府或者要求下級人民政府為應急處置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或者技術支援。 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事件發生時,公安機關應當立即依法出動警力,並依法採取相應的強制性措施,迅速平息事態,使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發生前款規定的事件,事件當事人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當事人所在單位或者引發事件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按照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要求,及時到達現場,配合做好現場處置工作。 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後,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停止執行應急措施,同時採取或者繼續實施疫病防治、疫情或者災害監控、污染消除、宣傳疏導以及心理危機干預等必要措施,防止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發社會安全事件,並做好下列善後事項:
(一)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調查程序,組織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對突發事件的起因、性質、過程、影響范圍和信息報送、應急反應等情況進行責任溯查,認定責任,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處置突發事件情況的報告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
(二)組織受影響地區盡快修復被損壞的公共設施,恢復生活、生產、學習、工作和社會秩序;
(三)制定救助、救濟、補償、撫慰、撫恤、安置以及恢復重建等善後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及時解決或者協調處理因處置突發事件而引發的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開展法律援助
(五)對應急處置工作的原始記錄等有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並予存檔;
(六)對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為應對突發事件,可以徵用單位和個人的財產。被徵用的財產在使用完畢或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應當及時返還。財產被徵用或者徵用後毀損、滅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經營性財產被徵用而遭受經濟損失的,應當在補償財產損失的同時給予生活補助。 本條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