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破產法規定

破產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0-12-25 00:59:18

㈠ 破產標準是什麼

所謂破產,是指當債務人的全部資產不以清償到期債務時,債權人通過一定程序版將債務人權的全部資產供其平均補償,從而使債務人免除不能清償的其他債務,並由法院宣告破產解散。
破產法是調整基於破產事件而發生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言之,破產法是調整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對其宣告破產,並強制執行其全部財產,使各債權人得到公平受償,或者與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進行整頓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我國《公司法》未對公司破產作出具體規定,公司破產須執行有關破產法的規定。
1.申請破產的公司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生效後,由申請破產的公司的上級主管機關負責主持對該公司進行整頓。整頓期限不得超過2年。整頓期滿公司能夠清償債務的,法院可終結破產程序。
2.公司法規定,公司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當製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或者有關主管機關確認,並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

㈡ 破產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有哪些

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
缺乏清償能專力的,屬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釋義】

本條是關於本法適用范圍與破產原因的規定。本條第一款規定,本法適用於企業法人,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取得法人資格的各種類型的企業。破產法的適用范圍涉及哪些市場主體具有破產能力,這一問題只能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破產原因是提起破產程序的前提,是判斷破產申請能否成立、能否受理以及能否作出破產宣告、重整、和解等裁定的法律依據。本條規定的破產原因,包括破產清算、和解與重整的原因

㈢ 《破產法》規定的破產管理人有哪些職權

管理人是破產程序中的關鍵角色。由於管理人的特殊地位及其在破產程序中所起到的作用,各國破產法都賦予了管理人以充分的職責與權利。我國新破產法第25條規定具體職權如下:
1、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印章和賬冊、文書等資料。

破產程序一經開始,債務人失去對其管理與處分權,應由管理人接收。未經管理人的同意,任何人不得管理和處分債務人的財產,即使管理人所接收的財產中有屬於取回權的標的物,取回權人也必須經管理人才能行使權利。對管理人接收財產及簿冊的權利,債務人有移交的義務,違反此義務者應承擔法律責任
當債務人拒絕交付財產及有關財產的簿冊時,管理人可以直接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的裁定及任職書,向法院請求強制執行。

2、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製作財產狀況報告。

管理人在清理債務人的財產時,有權詢問債務人、公司董事、經理或其他有關人員,並就相關事宜開展調查,最終製作財產狀況報告。債務人等對管理人的詢問有如實陳述與回答的義務。債務人違反此義務時,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對債務人財產的收集、清理、核對,是管理人掌握債務人財產真實狀況的重要手段,雖然在破產程序開始的裁定前,也令債務人提交財產狀況說明書、債權債務清冊等。但債務人所提交的以上文件同債務人的實際財務狀況一般會有出入,僅憑債務人提供的文件,難以辨明債務人的真實財產狀況,因此管理人必須收集、清理、核對債務人的財產。管理人對債務人財產進行清理、核對後,應製成財產目錄表。

關於破產清算案件中,破產審計是否是管理人的必經程序,目前尚有爭議。注冊會計師普遍贊同此一程序,但從法律角度看,應注意破產程序不應增加債權人的負擔,且以當事人意思自治為原則。

3、決定債務人的內部管理事務

管理人在破產程序中的職責之一是諸如決定債務人的內部管理事務、決定債務人的日常開支和其他必要開支、聘用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管理和處分債務人的財產、接受第三人交付和給付等。對債務人財產的管理,也是破產管理人的一項重要的職責。財產的管理,即對財產的保全,其目的在於防止財產被侵害或發生意外的損失。為保管債務人的財產,管理人應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採取積極妥善的措施。

4、撤銷權的行使和抵銷權、取回權的承認

撤銷權是指破產法第31條規定的管理人對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前法律規定的期間內所為的減少財產或其他有害於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有請求法院予以撤銷並使因該行為轉讓的財產或權益收歸破產財產的權利。第32條規定管理人有權請求撤銷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內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行為。

㈣ 一個破產法中的規定

第十三條規定,就是說,雙方協商一致的,保管金額是不受限制。一旦報酬內數額不能協商一容致,法院可以依據第二條規定判決,並可以超出該條規定的百分比的10%。
如(一)......在12%以確定。報酬比例不得超出該條規定限制范圍的10%的意思,就是可以在13.2%內
保管報酬金額=債務人最終清償的財產價值總額*確定的比例(第二條規定的比例)
假設財產價值在一百萬元以下,第二條第二款,保管報酬金額=債務人最終清償的財產價值總額*12%.

㈤ 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是什麼

《企業破來產法》規自定的破產原因為: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對於《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一、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屬於消極性的法律事實,外延過於寬泛,要當事人對此種事實進行否定性證明,實際上極為困難。如果再輔之以資不抵債或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破產原因,則更為合理,也更為科學。
二、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真正原因有多種,既存在債務人主觀上的不願清償,也包括債務人資不抵債或明顯缺乏清償能力而無法清償,而只有復合原因導致的不能清償,才是《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
三、為防止債務人借破產之機逃廢債務,應堅持復合原因,應避免進入破產程序,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四、對於債權人申請破產而言,一般要求其舉證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與資不抵債,對於債務人申請破產而言,一般要求其舉證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與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㈥ 我國《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界限是什麼

您好,破產界限,是指企業破產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申請破產和人民法院宣告回破產的基本條件答。
我國《企業破產法》關於破產原因即破產界限的規定為: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㈦ 簡述我國破產法規定的債務人財產的范圍

債務人財產的范圍:

破產法第30條規定:「破產申請受理時屬於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以及破產申請受理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債務人取得的財產,為債務人財產。」對這一規定的理解,應掌握以下要點:

1、破產申請受理時屬於債務人的財產。這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有形財產、無形財產、貨幣和有價證券、投資權益和債權。其中,無形財產包括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專有技術、特許經營權等。

(2)未成為擔保物的財產和已成為擔保物的財產。這與企業破產法(試行)中「已作為擔保物的財產不屬於破產財產「的規定是不同的。

(3)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財產和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財產。

2、破產申請受理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債務人取得的財產。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程序開始後債務人財產的增值,包括孳息、經營收益和其他所得。例如,租金、利息、銷售利潤、股票紅利、不動產升值、新投資、退稅等。

(2)程序開始後收回的財產,如追收的債款、追回的被侵佔財產、接受返還的財產、因錯誤執行而獲得執行回轉的財產等。

(3)債務人的出資人在尚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情況下補交的出資。

回答破產申請受理時屬於債務人的全部財產,以及破產申請受理後至破產程序終結前債務人取得的財產,為債務人財產。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涉及債務人財產的下列行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一)無償轉讓財產的;

(二)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的;

(三)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

(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

(五)放棄債權的。

(7)破產法規定擴展閱讀:

債權人認為債權人會議的決議違反法律規定,損害其利益的,可以自債權人會議作出決議之日起十五日內,請求人民法院裁定撤銷該決議,責令債權人會議依法重新作出決議。

債權人會議的決議,對於全體債權人均有約束力。

第六十五條 本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八項、第九項所列事項,經債權人會議表決未通過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本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十項所列事項,經債權人會議二次表決仍未通過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對前兩款規定的裁定,人民法院可以在債權人會議上宣布或者另行通知債權人。

第六十六條 債權人對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作出的裁定不服的,債權額占無財產擔保債權總額二分之一以上的債權人對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作出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宣布之日或者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該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第二節 債權人委員會

第六十七條 債權人會議可以決定設立債權人委員會。債權人委員會由債權人會議選任的債權人代表和一名債務人的職工代表或者工會代表組成。債權人委員會成員不得超過九人。

債權人委員會成員應當經人民法院書面決定認可。

㈧ 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管理人的主要職責有哪些

人民法院指定管理人以後,管理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的職責執行職務。按照本條規定,管理人有下列職責:
1、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管理人上任後首要的職責就是接管債務人的財產等,將債務人的財產全面置於管理人的掌管之下,未經管理人同意,任何人不得管理和處分債務人的財產;其目的是防止債務人隨意處置財產。接管債務人的財產,要求
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要向管理人辦理移交手續。債務人的財產包括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債務人的印章包括企業的行政章、合同章、財務章等在內的全套印章。債務人的文書主要包括企業的合同、章程等;還有一些其他的資料,如企業的營業執照、房地產證、企業的人事檔案、勞動合同檔案等也要移交給管理人。
2、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製作財產狀況報告。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是清理債務人財產的前提,通過製作財產狀況報告,清理債務人的財產,明確債務人財產的歸屬,變價破產財產和分配破產財產做好前期准備。
3、決定債務人的內部管理事務。比如企業人員的留守;聘用必要的工作人員等;如果債權人會議決定債務人繼續營業,則決定有關營業的一些事務。
4、決定債務人的日常開支和其他必要開支。例如,債權人會議決定債務人繼續營業的,生產經營中必然有一些支出和必要的開支。
5、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召開之前,決定繼續或者停止債務人的營業。按照本法規定,繼續或者停止債務人的營業,由債權人會議決定。但是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在債權人會議召開以前,是否繼續債務人的營業,本條賦予管理人以決定權。
6、管理和處分債務人的財產。管理人接收債務人的財產、賬簿等資料後,要對債務人財產實施全面的管理,以保證財產的安全,防止破產財產遭受意外或人為的損失,使破產財產得到價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債權人的債權要求。管理人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債人的財產。處分債務人的財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決定債務人未履行的合同的解除或者繼續履行;二是承認別除權、取回權、抵銷權等;三是處理破產財產,即對破產財產中非貨幣性質的財產進行變現。
7、代表債務人參加訴訟、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以前,對債務人已經開始的訴訟、仲裁或其他法律程序,管理人上任以後,由管理人承擔繼續訴訟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的責任;破產申請受理以後,管理人為取回被他人佔有的債務人財產;或者為行使債權,可以代表債務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新的訴訟,或者為解決爭議提起仲裁。
8、提議召開債權人會議。管理人認為有必要時,可以提議召開債權人會議。

㈨ 破產法規定的破產財產清償順序是什麼

破產清償順序,是指法律規定的對不同性質破產債權在分配時的先後次序。

中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第37條規定的破產清償順序為:

(1)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

(2)破產企業所欠稅款;

(3)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依清償順序逐一分配,前一順序債權全部清償之前,後面順序的債權不予分配。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債權的,按照比例分配。

(9)破產法規定擴展閱讀:

破產法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企業破產程序,公平清理債權債務,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

第三條 破產案件由債務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條 破產案件審理程序,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 依照本法開始的破產程序,對債務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財產發生效力。

對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破產案件的判決、裁定,涉及債務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財產,申請或者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

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認為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不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不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裁定承認和執行。

熱點內容
建材法律法規 發布:2025-04-23 09:57:46 瀏覽:60
狄驥法的社會根基 發布:2025-04-23 09:57:41 瀏覽:263
摩托車協議過戶具備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9:46 瀏覽:912
工作證明會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23 09:45:25 瀏覽:914
2019經濟法考試答案卷2 發布:2025-04-23 09:37:54 瀏覽:688
陳浩然復旦法學院 發布:2025-04-23 09:34:06 瀏覽:687
有法律咨詢嗎 發布:2025-04-23 09:23:46 瀏覽:860
法具有社會普遍性 發布:2025-04-23 09:13:30 瀏覽:84
美國法官判案視頻 發布:2025-04-23 09:13:28 瀏覽:446
立法信息員 發布:2025-04-23 09:13:19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