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
❶ 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湘江流動水污染防治,保護和改善湘江水質,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境內湘江流動的河流、湖泊、水庫、渠道等地表水體的污染防治。
本條例所稱湘江流域,是指湘江幹流以及向湘江幹流匯水的區域。第三條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標:按照國家要求實現全流域工業水污染物達標排放;重點削減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確保全流域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水質穩定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第四條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污染物達標排放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的制度。第五條湘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負責,將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增加環境保護投入,保證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標的實現。
省人民政府應當將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分解到流域內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定期考核,限期完成。第六條湘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水污染防治的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第七條湘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和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本行政區域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情況。第八條湘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九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湘江流域水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湘江流域水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在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計劃、水行政等有關主管部門擬定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湘江流域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第十一條湘江流域按照國家規定劃分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和其他等級保護區。一級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由省人民政府劃定;其他等級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劃定。第十二條湘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鼓勵水污染防治研究,推廣水污染防治的技術研究成果。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人民政府計劃、經貿等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擬定在湘江流域禁止和嚴格限制的產業、產品名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擬定湘江幹流設區的市的市界水質標准,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五條湘江流域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嚴格控制排污總量,保證出境斷面水質達到湘江幹流市界水質標準的要求;達不到要求的,省人民政府應當責成有關市人民政府查清原因,採取措施,限期整改。第十六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湘江幹流和支流設區的市的交界處設置監測斷面,監測交界斷面水質,並通過傳播媒介每月向社會公布。第十七條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湘江流域枯水期水質、水情的監測,並及時通報監測情況。
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確定湘江流域枯水期污染物限排總量,並逐級分解到排污單位進行限量排污。第十八條新建、擴建、改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湘江流域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以下統稱建設項目),項目建議書報批前,項目建設單位和個人應當書面徵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十日內提出書面意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認為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有關部門不得立項。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向湘江流域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時,不得突破本行政區域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市、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建設項目所在地的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❷ 湖南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條例(2012修正)
第一條為合理開發利用蘊藏在地表水、地下水中可以用於水力發電的能量資源(以下簡稱水能資源),實現水能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合理開發、保護生態、統一管理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工作。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開展水能資源普查和調查評價,會同同級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編制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幹流和汨羅江、新牆河以及省人民政府確認的其他重要河流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跨行政區域的河流或者邊界河流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其他河流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第六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區域綜合規劃,並與能源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與防洪、供水、灌溉、生態用水、航運和漁業需要相適應。
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地質災害危險區、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從事建設活動的其他區域內規劃設置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禁止規劃興建妨礙防洪安全、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第七條編制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並進行科學論證。第八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向社會公布並嚴格執行。經批準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規劃需要調整和修改時,必須按照規劃編製程序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並向社會公布。第九條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必須按照規劃進行。不符合規劃的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或者核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開發。第十條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應當依法取得開發利用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和由其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的微水能的開發利用除外。
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實行有償取得,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規定。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立項審批或者核准前,應當徵求同級人民政府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農業、移民、林業等有關部門的意見。第十二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需要移民、佔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的,應當編報移民安置、土地補償規劃,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安置補償規定。第十三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應當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理審批手續。第十四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經營者應當在取得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後兩年內開工建設。非因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兩年內未開工建設或者開工建設後停工一年以上的,由原批准機關無償收回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第十五條已取得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的項目,需要改變開發利用權主體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禁止擅自轉讓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權。第十六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經營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行業技術標准進行工程建設,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第十七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應當依法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其勘測、設計、施工、監理,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第十八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建設竣工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驗收。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十九條水能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的經營者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水資源的統一配置,保證上下游生活、生產、生態基本用水流量和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定期進行安全檢查並按照規定上報相關統計數據,服從防汛抗旱統一指揮,保證工程安全和公共安全。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切實履行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職責,加強對開發利用項目的建設情況和安全生產情況的監督檢查;為項目經營者提供指導服務;受理人民群眾的投訴;及時查處違法行為。
❸ 行政主管部門對污水廠進行監管的法律依據國家級、地方級(最好是湖南的)法律、法規及管理辦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湖南省環境保護條例
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
❹ 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保護和改善水環境,保障飲用水安全和公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長沙市行政區域內湘江流域地表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本條例所稱長沙市湘江流域包括以下水體及其流經的區域:
(一)湘江幹流長沙段;
(二)湘江長沙主要支流,含靳江河、龍王港、瀏陽河、撈刀河、沙河、溈水及其他支流(包括南川河長沙段);
(三)本市行政區域內對湘江水質有重大影響的水庫、湖泊、濕地、撇洪渠。第三條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損害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對飲用水水源實行重點保護。第四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
實行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水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飲用水水源的水質保護情況是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的重要考核內容。第五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納入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
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應當包括飲用水水源保護、長沙市湘江庫區水污染防治、重點污染源治理等情況。第六條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長沙市湘江流域內的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市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對長沙市湘江流域內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發展與改革、規劃、公安、財政、農業、林業、水行政、城管、旅遊、住建、衛生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長沙市湘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第七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水污染治理資金,加大對水污染防治的投入。第八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宣傳,對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給予表彰獎勵。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損害水體行為的,可以通過信函、舉報熱線、政府網站等途徑進行檢舉。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九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水污染防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市發展與改革、水行政、住建、農業、林業等部門和地方海事管理機構編制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是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和考核的重要依據。第十條長沙市湘江流域內由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其水質應當達到國家、省規定的相應標准。
長沙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長沙市湘江庫區水環境狀況,提出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調整方案,提請省人民政府批准。
水質良好和水量穩定的重要河段、水庫、湖泊,沒有劃定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其作為具有飲用水水源功能的水體予以保護,制定保護方案並予以公布。第十一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理界標,並在保護區周邊的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宣傳標志和責任公示牌,必要時可以設立護欄圍網。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移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地理界標、警示標志和宣傳標志、責任公示牌以及護欄圍網。第十二條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及預警系統,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監測。
環境保護、水行政、衛生等主管部門依據職責發現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未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同時通報有關部門和可能受到影響的供水單位。第十三條實行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由市人民政府根據上級人民政府明確的指標,結合區縣(市)實際情況進行分解落實。企業事業單位在執行國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同時,應當遵守分解落實到本單位的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
對超過市級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其行政區域范圍內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❺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南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條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湖南省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十一條第一項中的「逾期不拆除、不恢復原狀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逾期不拆除、不恢復原狀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單位或者個人負擔,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將第二十二條中的「責令停止運行、限期整改」修改為「依法處理」。二、對《湖南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十九條中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按照勞動合同法處理」。
(二)刪除第三十一條中的「拒不支付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將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中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修改為「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四)將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中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修改為「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吊銷許可證」。三、對《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作出修改
(一)將第五十七條中的「對違法收取的財物,責令退回,或者上繳財政」修改為「對違法收取的財物,責令退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二)在第五十八條中的「對違法收取的財物,責令退回」後增加「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四、對《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作出修改
(一)將第九條、第十條中的「環境保護」修改為「生態環境」。
(二)將第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在洞庭湖和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幹流及大型水庫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應當由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在其他江河、湖泊、水庫、人工水道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應當由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進行審批。」
(三)刪除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中的「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四)將第二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等主管部門,統籌考慮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地下水利用情況以及地質環境條件等因素,組織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地下水禁止開采區和限制開采區,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五、對《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辦法》作出修改
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禁止在港口水域內從事捕撈、採掘、養殖、種植活動。禁止向港口水域傾倒泥土、砂石以及違反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六、對《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一)在第十八條中增加一項,作為第二項:「(二)水上運輸劇毒化學品和國家規定禁止通過內河運輸的其他危險化學品」;將第二項修改為:「(三)使用毒魚、炸魚、電魚等方法進行捕撈」;將第三項修改為:「(四)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醫療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或者填埋、貯存、堆放、棄置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物」。
(二)刪除第十九條第五項。
(三)將第三十六條第二項、第三項修改為:「(二)使用毒魚、炸魚、電魚等方法進行捕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
「(三)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醫療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以及填埋、貯存、堆放、棄置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採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採取治理措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❻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的決定(2018)
一、刪除第五條第三款。二、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湘江流域實行河長制管理。河長的設立、具體職責和工作機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河長應當加強巡查,督促有關部門和下一級河長履行湘江保護相關職責;對未按照規定履行湘江保護職責的部門和下一級河長,可以約談該部門負責人和下一級河長,也可以提請本級人民政府約談該部門負責人和下一級河長。」三、將第七條改為第八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湘江流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流域保護執法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湘江保護聯合執法機制,保證執法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四、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三條,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利、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五、將第三十條改為第三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湘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設置水質、水量自動監測設施,組織對飲用水水源、供水設施以及居民用水點的水質進行實時監測,並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開一次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在枯水期或者發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等特殊時期,應當增加監測次數和監測點,及時掌握水質狀況。」六、將第三十二條改為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禁止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對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並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七、將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四條,修改為:「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組織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並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分別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應當依法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環境影響登記表應當依法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八、將第三十五條改為第三十六條,刪除「建設單位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繳納保證金」,將「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拆除或者閑置」修改為「水污染防治設施應當符合經批准或者備案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九、將第三十六條改為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確定湘江流域重點排污單位名單,並向社會公布;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重點排污單位名單。」十、將第三十七條改為第三十九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對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監測,保存原始監測記錄,並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第二款改為第三款。十一、將第三十八條第一款修改為:「直接或者間接向湘江流域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污水以及其他按照國家規定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污水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及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並達標排放。排污許可證應當明確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濃度、總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十二、將第四十條改為第四十一條,將第二款中的「集中處理」修改為「無害化處理」。十三、將第四十一條改為第四十二條,增加兩款分別作為第二款、第三款:「湘江流域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劃定本行政區域畜禽養殖的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禁養區內已有的養殖場由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組織關停或者搬遷。
「畜禽養殖密集區所在地縣、鄉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畜禽糞便污水進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
第二款改為第四款。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四條:「湘江流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治理黑臭水體。
「湘江流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向社會公布本行政區域內黑臭水體名單、責任人及達標期限,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一次黑臭水體治理情況。」
❼ 湘江長沙段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湘江長沙段飲用水水源,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湘江長沙段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的范圍是南起暮雲市北至傅家洲的湘江水域及地面水依自然地勢直接流入該水域的集水陸域。第三條保護區內的單位和個人均須遵守本條例。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污染損害保護區水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第四條市人民政府對保護區的飲用水水源質量負責,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組織本條例的實施。
保護區內區(縣)、鄉(鎮)人民政府均有保護本轄區湘江飲用水水源的責任。第五條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是對保護區飲用水水源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主管機關。
市交通部門航政機關是對保護區內飲用水水源的船舶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的機關。
市規劃、國土、公安、衛生、水利、環境衛生、公用事業等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保護區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第二章分級保護第六條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保護區劃為一級、二級和三級。
一級水源保護區范圍:猴子石三水廠取水口上游1000米處至傅家洲尾的湘江主河道河段及其兩岸集水陸域。一級水源保護區各自來水廠取水口周圍100米半徑的水域及取水口近岸一側上下游100米范圍內的河灘為飲用水源核心保護區。
二級水源保護區范圍:大托鄉黃鶴嶺至三水廠取水口上游1000米處河段、桔子洲頭至傅家洲尾西側河道及其兩岸集水陸域。
三級水源保護區范圍:暮雲市至大托鄉黃鶴嶺河段及其兩岸集水陸域。第七條在上游來水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中三類標准時:
一級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應優於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中三類標准,並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的各項指標。
二級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應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中三類標准。
三級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應保證二級水源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規定的標准。第八條在三級水源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破壞水源林、護岸林等與保護水源相關的植被;
(二)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葯;
(三)向水域、河灘存放或傾倒工業廢渣、垃圾、糞便和廢油、酸液、鹼液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
(四)船舶排放廢油和污物,以及在水體中清洗裝貯過油類、酸類、鹼類或有毒有害物質的車廂、船倉和容器;
(五)無防滲、防溢、防撒措施的船舶運載油類和有毒有害物質進入保護區。第九條在二級水源保護區內,除遵守三級水源保護區的規定外,禁止新建和擴建造紙、製革、化工、冶煉、印染、煉油、電鍍、釀造、屠宰、制葯等污染嚴重的項目;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碼頭。對原有的排污口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第十條在一級水源保護區內,除遵守二級水源保護區和三級水源保護區的規定外,還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碼頭以及廢水直接向湘江水體排放的建設項目;
(二)禁止新設排污口,對原有的排污口應當依法治理,對治理達不到要求的,應當限期搬遷;
(三)禁止裝載有毒有害或者放射性物質的船舶停靠和裝卸;
(四)禁止在水域及河灘從事旅遊、娛樂、餐飲及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
在飲用水源核心保護區內除遵守本條上述規定外,嚴禁捕撈、游泳、垂釣、停靠船隻和從事其他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並由供水單位設置明顯的標志和告示牌。第三章監督管理第十一條保護區內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
污染物排放必須向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領取排污許可證,並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交納排污費。
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總量控制規定和國家排放標准,超過規定標準的,由環境保護部門按規定的許可權報人民政府批准,責令限期治理。第十二條建設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建設項目的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經過環境保護部門檢驗,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準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擴建、改建或者技術改造,必須對原有污染進行治理,削減污染物排放量。
❽ 湖南省實施《電力設施保護條例》辦法(2011修改)
第一條為確保電力設施安全,保障電力建設、生產和經營順利進行,維護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第二條本實施辦法適用於本省境內已建和在建的發電設施、變電設施和電力線路設施及其有關輔助設施的保護。第三條電力設施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電力設施的義務,不得有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行為;對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行為,有權制止並及時向電力管理部門、公安部門報告。
電力設施所有者、管理者應當加強電力設施保護工作,對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行為,採取適當措施予以制止。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的領導。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協助電力管理部門做好本地區電力設施的保護工作。第五條縣以上電力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電力設施保護的監督、檢查、指導和協調,開展電力設施保護的宣傳教育,會同有關部門及沿電力線路單位建立群眾護線組織,落實維護電力設施責任制,並配合當地公安部門做好所轄地區電力設施的安全保衛工作。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建設、林業、土地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電力管理部門做好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第六條縣以上電力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做好電力設施新建、改建或者擴建的規劃和計劃,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已批準的電力設施新建、改建或者擴建規劃和計劃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並組織實施。第七條發電設施、變電設施和電力線路設施的保護范圍的確定,按照《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八條、第九條的規定執行。第八條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為導線邊線向外側水平延伸並垂直於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區域:
(一)在一般地區,各級電壓導線的邊線延伸距離:1-10千估為5米;35-110千伏為10米;220千伏為15米;500千伏為20米。
(二)在廠礦、城鎮等人口密集地區,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築物的水平安全距離:1千伏以下為1.0米;1-10千伏為1.5米;25千伏為3.0米;110千伏為4.0米;220千伏為5.0米;500千伏為8.5米。
(三)在廠礦、城鎮等人口密集地區,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或者孤垂情況下,距樹木、竹子的安全距離:35-110千伏,水平距離為3.5米,垂直距離為4.0米;220千伏,水平距離為4.0米,垂直距離為4.5米;500千伏,水平距離為7.0米,垂直距離為7.0米。第九條電力電纜線路保護區為:
(一)地下電力電纜為線路兩側各0.75米;
(二)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和洞庭湖的水下電力電纜為線路兩側各100米,其他河流為50米。
確需要在本條第(二)項規定的保護范圍內作業的,應當徵得電力管理部門的同意,並採取安全保護措施後,方可作業。第十條縣以上電力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批準的電力設施新建、改建或擴建規劃、計劃和本實施辦法規定,劃定電力設施保護區。
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不得興建電力設施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對電力設施保護區外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運行的建設工程項目,應當事先徵求電力管理部門的意見。第十一條縣以上電力管理部門應當採取以下措施,保護電力設施:
(一)在城鎮、廠礦、學校、車站、碼頭、集貿市場和林區的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必要的區界上,應當設立標志,並標明保護區的寬度和保護規定;
(二)在架空電力線路導線跨越國道、省道和車輛流量較大的縣道或者航道的區段,應當設立標志,並標明導線距離穿越物體之間的安全距離;
(三)地下電纜和水下電纜鋪設後,應當設立永久性標志,並將電纜所在位置書面通知有關部門。第十二條電力設施所有者、管理者應當加強電力設施安全管理,制定安全防範措施,定期檢修和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第十三條在下列范圍內,不得進行爆破作業:
10-35千伏電力設施周圍300米;110-220千伏電力設施周圍400米;500千伏電力設施周圍500米;5萬千瓦以下(含5萬千瓦)水電廠電力設施周圍200米;5萬千瓦以上水電廠電力設施周圍300米;30萬千瓦以上水電廠電力設施周圍500米;火電廠電力設施周圍300米。
在上述范圍外進行爆破作業,也應當採取措施,保證電力設施安全。
❾ 長沙市湘江庫區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長沙市湘江庫區(以下簡稱庫區)管理工作,促進行政機關有效行使行政職權,保障庫區供水安全、防洪安全、航運安全和水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和《長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庫區內的建設、生產經營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木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庫區的范圍包括:
(一)庫區水域,指南起湘江長沙湘潭交界地昭山、北至蔡家洲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壩軸線下游1.5千米的水域,以及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正常蓄水位湘江支流回水水域;
(二)庫區水域內的洲島、洲灘及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
(三)庫區水域兩岸堤防及堤防背水坡腳向外延伸30至50米(經過城鎮的堤段不得少於10米)的地帶,無堤防的,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線向外延伸20米的地帶。
前款所稱湘江支流回水水域具體范圍如下:瀏陽河從湘江河口至磨盤洲;撈刀河從湘江河口至水渡河壩;靳江河從湘江河口至九江閘壩;龍王港從湘江河口至西二環橋;沙河從湘江河口至譚家巷水閘。第四條庫區管理堅持統籌協調、分工負責、部門聯動、公眾參與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庫區管理委員會,統籌協調庫區管理工作。
庫區管理委員會由市人民政府有關單位、庫區所在地區(縣)人民政府組成,由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庫區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庫區管理委員會履行以下職責:
(一)組織協調庫區綜合規劃的制定與實施;
(二)研究制定庫區管理年度工作計劃和措施;
(三)統籌協調庫區內重大事項的決策;
(四)組織開展庫區管理聯合執法;
(五)組織協調庫區管理綜合考核評價工作;
(六)協調處理庫區管理部門之間、區縣之間的重大爭議;
(七)組織開展庫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
(八)組織開展庫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九)協調其他需要統籌的事項。
庫區管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第六條市水行政、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農業、衛生與計劃生育、食品葯品監督、發展和改革、城鄉規劃、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城管執法、旅遊、林業、海事、湘江樞紐等有關單位及相關區(縣)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庫區管理工作。第七條庫區管理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
市人民政府將庫區管理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對有關單位和相關區(縣)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評價的內容。具體的工作目標和考核評價辦法由庫區管理委員會組織制定。第八條承擔庫區管理職責的相關單位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庫區內的行政執法。發現本單位無權查處的違法行為應當及時移送有查處權的單位。
庫區管理委員會可以組織市水行政、環境保護、海事等相關單位對庫區內復雜、重大的執法活動開展聯合執法。
市水行政、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漁業等部門可以委託市水務綜合執法機構在庫區內實施行政處罰及其相關行政管理職能,委託執法方案由庫區管委會組織制定。委託行政機關與市水務綜合執法機構之間應當簽訂書面委託協議,委託協議應當載明委託事項、許可權、期限、雙方權利和義務、法律責任等。第九條庫區內的橋梁碼頭、洲灘利用、管線穿堤、臨河建築等可能對庫區供水安全、防洪安全、航運安全和水生態安全造成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在列入年度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前,發展和改革部門應當及時報告庫區管理委員會,庫區管理委員會應當組織討論研究並提出明確意見。
庫區內的水上旅遊、遊船准入、水上運動、躉船停泊等可能對庫區供水安全、防洪安全、航運安全和水生態安全造成重大影響的行政許可事項,受理行政許可的單位,應當在許可決定作出前,及時報告庫區管理委員會。重大行政許可事項目錄由庫區管理委員會另行制定。第十條庫區管理中涉及庫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社會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決策事項,應當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公眾和有關專家的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庫區內的違法行為進行舉報。第十一條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標准、岸線規劃、航運要求、水環境質量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定、妨礙行洪暢通。
❿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的決定(2002)
一、第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發給的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應當註明枯水期排污限量。」二、第三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超過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註明的枯水期排污限量排放污染物的,由頒發許可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排污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污許可證。」
本決定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正,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