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8-10 06:15:05

⑴ 政策和法規有什麼區別哪些屬於政策哪些屬於法規如何區分政策和法規

  1. 法規則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和經濟特區法規。

  2. 行政法規是國內務院制定的規容範性法律文件。效力僅次於法律。

⑵ 政策法規宣傳內容

法律分析:政策法規宣傳主要有以下內容:1、 更新執政理念,嚴格依法行政,維護群眾利益。2、 法制宣傳教育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增強法制觀念,建設法治政府。3、 積極參與法治創建,做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4、 積極學法,自覺守法,主動用法,誠心護法。5、 加快法治建設步伐,助推社會管理創新。6、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7、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五五」普法宣傳教育。8、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法制宣傳教育深入開展。9、 加強發展環境綜合整治,深化法治犍為建設。10、 加強法制宣傳,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城市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11、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12、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13、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大力繁榮法治文化。14、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設水平。15、 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16、 加強領導幹部學法用法,提高領導幹部依法執政能力。17、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18、 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推進農村法制建設。19、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20、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21、 同築法制長城,共享法治陽光22、 法律援助在您身邊,公平正義與您牽。23、 學法用法守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質。24、 堅持學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質25、 維護憲法權威,增強權利義務觀念。26、 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依法履行法定義務27、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28、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29、 以法制為基,建和諧大廈。30、 弘揚民主法制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⑶ 對政策法規的認識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1、法,可劃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

2、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

3、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專政機關--法院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體系會以不同的方式來闡述人們的法律權利與義務。其中一種區分的方式便是分為歐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兩種。有些國家則會以他們的宗教法條為其法律的基礎。

⑷ 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概念和區別是什麼

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概念如下: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2、法規: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3、政策: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法律,法規和政策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

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法規:立法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

政策: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或者政治局制定。

2、制定程序不同

法規:法規的制定程序由法律規定,比較嚴格。

政策:沒有嚴格的制定程序。

3、穩定性不同

法律、法規:一經制定,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廢止,有較強的穩定性。

政策: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4、調整對象不同。

法律:通常是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

政策:的實質是階級利益的觀念化、主體化、實踐化反映。

5、約束力不同。

法律:全國人大頒布或批準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規:國務院頒布或批準的,具有較強的法律效力。

政策: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只是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4)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法的最終作用:

1、法律的最終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的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實現的,它涉及的對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為。

3、法的評價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或違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斷、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評價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對他人的行為的評價,這是區別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為)和評價作用(涉他人的行為)的關鍵所在。

4、法的預測作用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也就是說,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這里的人們應作廣義的理解,即包括國家機關的行為。

5、法的強製作用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的作用,也就是說,法的強製作用只能針對違法犯罪人的行為,如果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那麼法的強製作用就不能顯現。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的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也就是說,法的教育作用針對的是一般人的行為,例如,通過對違法行為實施法律制裁不僅對違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對一般人產生了教育性影響。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

網路-法規

網路-政策

⑸ 政策法規包括哪些

政策法規就是黨政機關制定的關於處理黨內和政府事務工作的文件。具體包括:
1、民族政策是指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是對境內各民族所採取的政策。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
2、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3、財務管理制度為了加強財務管理,規范財務工作,促進公司經營業務的發展,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根據國家的財務管理法規、制度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特製定本財務管理制度。
4、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從各國農業保護政策發展歷史來看,都是在其農業受到國外競爭威脅或在本國農業比較優勢明顯下降、受到非農產業比較優勢擠壓時實施的。
5、「四免一關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
6、計劃生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計劃的生育。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第九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第三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四)截留、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

⑹ 什麼是農村政策法規

《農村政策法規》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1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周暉、楊四龍、張冠男、郭可。

本書根據國家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新形勢,結合國家近年頒布實施的農村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系統介紹了農業基本法律制度。

實施支農惠農政策的意義

一、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投入,能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強化國民經濟的基礎,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對農業的「多予少取」,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使之有能力進行更好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能提高農村的消費需求,啟動農村市場,進而擴大內需。

三、增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經費,有助於提高農民的素質,進而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水平。

四、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進一步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體現社會公平,也為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物質基礎。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農村政策法規

網路-支農惠農政策

⑺ 政策法規怎麼解釋

政策是國家或者政黨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路線和任務而制定的國家機關或者政黨組織的行動准則。

法規即法律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的一種法的形式。我國指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等稱謂。

⑻ 我國的政策法規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假幣收繳、鑒定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銀行令

〔2003〕第4號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中國人民銀行假幣收繳、鑒定管理辦法》,經2002年12月3日第43次行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行長:周小川

二○○三年四月九日

中國人民銀行假幣收繳、鑒定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對假幣的收繳、鑒定行為,保護貨幣持有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辦理貨幣存取款和外幣兌換業務的金融機構收繳假幣、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授權的鑒定機構鑒定貨幣真偽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貨幣是指人民幣和外幣。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外幣是指在我國境內(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除外)可收兌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法定貨幣。

本辦法所稱假幣是指偽造、變造的貨幣。

偽造的貨幣是指仿照真幣的圖案、形狀、色彩等,採用各種手段製作的假幣。

變造的貨幣是指在真幣的基礎上,利用挖補、揭層、塗改、拼湊、移位、重印等多種方法製作,改變真幣原形態的假幣。

本辦法所稱辦理貨幣存取款和外幣兌換業務的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金融機構」)是指商業銀行、城鄉信用社、郵政儲蓄的業務機構。

本辦法所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是指具有貨幣真偽鑒定技術與條件,並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商業銀行業務機構。

第四條 金融機構收繳的假幣,每季末解繳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行,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銷毀,任何部門不得自行處理。

第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依照本辦法對假幣收繳、鑒定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章 假幣的收繳

第六條 金融機構在辦理業務時發現假幣,由該金融機構兩名以上業務人員當面予以收繳。對假人民幣紙幣,應當面加蓋「假幣」字樣的戳記;對假外幣紙幣及各種假硬幣,應當面以統一格式的專用袋加封,封口處加蓋「假幣」字樣戳記,並在專用袋上標明幣種、券別、面額、張(枚)數、冠字型大小碼、收繳人、復核人名章等細項。收繳假幣的金融機構(以下簡稱「收繳單位」)向持有人出具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的《假幣收繳憑證》,並告知持有人如對被收繳的貨幣真偽有異議,可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或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當地鑒定機構申請鑒定。收繳的假幣,不得再交予持有人。

第七條 金融機構在收繳假幣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機關,提供有關線索:

(一)一次性發現假人民幣20張(枚)(含20張、枚)以上、假外幣10張(含10張、枚)以上的;

(二)屬於利用新的造假手段製造假幣的;

(三)有製造販賣假幣線索的;

(四)持有人不配合金融機構收繳行為的。

第八條 辦理假幣收繳業務的人員,應當取得《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由中國人民銀行印製。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負責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金融機構有關業務人員進行培訓、考試和頒發《反假貨幣上崗資格證書》。

第九條 金融機構對收繳的假幣實物進行單獨管理,並建立假幣收繳代保管登記簿。

第三章 假幣的鑒定

第十條 持有人對被收繳貨幣的真偽有異議,可以自收繳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持《假幣收繳憑證》直接或通過收繳單位向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或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當地鑒定機構提出書面鑒定申請。

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應當無償提供鑒定貨幣真偽的服務,鑒定後應出具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的《貨幣真偽鑒定書》,並加蓋貨幣鑒定專用章和鑒定人名章。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應當在營業場所公示授權證書。

第十一條 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應當自收到鑒定申請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通知收繳單位報送需要鑒定的貨幣。

收繳單位應當自收到鑒定單位通知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需要鑒定的貨幣送達鑒定單位。

第十二條 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應當自受理鑒定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出具《貨幣真偽鑒定書》。因情況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的,可延長至30個工作日,但必須以書面形式向申請人或申請單位說明原因。

第十三條 對蓋有「假幣」字樣戳記的人民幣紙幣,經鑒定為真幣的,由鑒定單位交收繳單位按照面額兌換完整券退還持有人,收回持有人的《假幣收繳憑證》,蓋有「假幣」戳記的人民幣按損傷人民幣處理;經鑒定為假幣的,由鑒定單位予以沒收,並向收繳單位和持有人開具《貨幣真偽鑒定書》和《假幣沒收收據》。

對收繳的外幣紙幣和各種硬幣,經鑒定為真幣的,由鑒定單位交收繳單位退還持有人,並收回《假幣收繳憑證》;經鑒定為假幣的,由鑒定單位將假幣退回收繳單位依法收繳,並向收繳單位和持有人出具《貨幣真偽鑒定書》。

第十四條 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鑒定貨幣真偽時,應當至少有兩名鑒定人員同時參與,並做出鑒定結論。

第十五條 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在復點清分金融機構解繳的回籠款時發現假人民幣,應經鑒定後予以沒收,向解繳單位開具《假幣沒收收據》,並要求其補足等額人民幣回籠款。

第十六條 持有人對金融機構作出的有關收繳或鑒定假幣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可在收到《假幣收繳憑證》或《貨幣真偽鑒定書》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向直接監管該金融機構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申請行政復議,或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持有人對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作出的有關鑒定假幣的具體行政行為有異議,可在收到《貨幣真偽鑒定書》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向其上一級機構申請行政復議,或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章 罰 則

第十七條 金融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罰款,同時,責成金融機構對相關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一)發現假幣而不收繳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序收繳假幣的;

(三)應向人民銀行和公安機關報告而不報告的;

(四)截留或私自處理收繳的假幣,或使已收繳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的。

上述行為涉及假人民幣的,對金融機構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涉及假外幣的,對金融機構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八條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鑒定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但尚未構成犯罪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罰款,同時責成金融機構對相關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一)拒絕受理持有人、金融機構提出的貨幣真偽鑒定申請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序鑒定假幣的;

(三)截留或私自處理鑒定、收繳的假幣,或使已收繳、沒收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的。

上述行為涉及假人民幣的,對授權的鑒定機構處以1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涉及假外幣的,對授權的鑒定機構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九條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未按照本辦法規定程序鑒定假幣的;

(二)拒絕受理持有人、金融機構、授權的鑒定機構提出的貨幣真偽鑒定或再鑒定申請的;

(三)截留或私自處理鑒定、收繳、沒收的假幣,或使已收繳、沒收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的。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條本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解釋。

⑼ 政策法規內容

法律分析:政策法規就是黨政機關制定的關於處理黨內和政府事務工作的文件。一般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及其部門制定的規定、辦法、准則以及行業的規范、和條例規章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修改憲法;

(二)監督憲法的實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

(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

⑽ 什麼是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行政部門制定,由政府強制力保證,要求必須遵守或執行的制度和規范.

熱點內容
法院凍結汽車 發布:2025-01-20 19:39:02 瀏覽:447
鄭州名律師 發布:2025-01-20 18:42:13 瀏覽:519
中級經濟法只看郭守傑 發布:2025-01-20 18:40:48 瀏覽:501
新疆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1-20 18:27:06 瀏覽:509
噪音擾民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20 18:10:15 瀏覽: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聽 發布:2025-01-20 17:42:50 瀏覽:486
職業衛生法律知識櫥窗資料 發布:2025-01-20 17:37:23 瀏覽:497
simple語法規則 發布:2025-01-20 17:12:52 瀏覽:442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