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西省法規

山西省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8-12 16:38:50

①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西省節約能源條例》等九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山西省節約能源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核准、備案或者核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核準的項目,其節能審查由具有管理許可權的發展和改革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其中,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項目,應當徵求具有管理許可權的經濟和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屬於建築領域的項目,應當徵求具有管理許可權的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將第四款修改為:「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政府投資項目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依法負責項目審批的機關不得批准建設。」
2、刪去第四十二條。
3、將第四十六條第一項修改為:「對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政府投資項目予以批准建設的;」
4、將第四十七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單位開工建設不符合強制性節能標準的項目或者將該項目投入生產、使用的,由負責節能審查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或者停止生產、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期不改造的生產性項目,由負責節能審查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關閉。」
5、將第五十一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工業企業超過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准用能的,由節能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限期治理;情節嚴重,逾期不治理或者未達到治理要求的,由節能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二、對《山西省城鄉規劃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九條修改為:「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市的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審查後,報國務院審批。
「縣級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備案。
「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鎮總體規劃,報市或者縣人民政府審批。
「歷史文化名城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歷史文化名鎮總體規劃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
「城市(城鄉)、鎮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20年。」
2、將第十二條修改為:「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內的獨立開發區總體規劃,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
「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內的獨立開發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委託具備條件的開發區審批,並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備案;不具備條件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
「城鄉規劃確定的獨立產業用地總體規劃或者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
3、將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城鎮體系規劃、城市(城鄉)總體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當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4、將第三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規定需要辦理選址意見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以下規定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一)國家有關部門審批或者核準的建設項目,省有關部門審批或者核準的跨設區的市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向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二)省有關部門審批或者核準的設區的市市域內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向設區的市、擴權強縣和轉型綜改試點縣(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三)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審批或者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向同級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備案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向項目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三、對《山西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設條例》作出修改
1、在第十一條第一款中的「教育園區」之後增加「各類園區」。
2、將第十二條修改為:「依法應當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工程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到建設項目所在地設區的市或者縣(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項目人民防空工程設計條件表,並對下列事項作出書面承諾:
「(一)委託有資質的機構,根據人民防空工程建設設計條件,編制防空地下室施工圖設計文件;
「(二)開工前,委託有資質的機構對防空地下室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技術審查,審查合格後,將防空地下室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審查報告報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按照備案的防空地下室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規范和標准施工,不擅自變更防空地下室施工圖設計文件;
「(四)開工後十五日內,到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或者有資質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辦理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監督手續;
「(五)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的,及時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六)工程竣工後九十日內,申請專項驗收,未經專項驗收的,不投入使用;
「(七)驗收不合格的,自願足額繳納易地建設費。」
3、將第十六條第一項調整為第二項,修改為:「享受國家和省優惠政策的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舊住宅區整治、扶貧和採煤沉陷區易地搬遷等居民住房,以及非營利性養老和醫療機構建設,予以免收。」
將第二項調整為第一項,修改為:「新建幼兒園、學校教學樓、營利性養老和醫療機構以及為殘疾人修建的生活服務設施等,減半收取。」
4、將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中的「出具人民防空工程建設審查批准書」修改為「提供建設項目人民防空工程設計條件表」。
5、將第二十八條修改為:「建設單位未履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設承諾的,由縣級以上人民防空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將其列入失信名單,向社會公布。」
6、刪去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五項和第六項。

②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西省安全技術防範條例》等五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山西省安全技術防範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四條第二款修改為:「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應急管理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應的安全技術防範監督管理工作。」

(二)刪去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三條。二、對《山西省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第二款中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行政部門」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有關行政部門」。

(二)將第十四條中的「晚育或者產假期間採取長效節育措施的,享受本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假期」修改為「符合《山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生育子女的,獎勵延長產假六十日,男方享受護理假十五日。產假、護理假期間,享受與在崗人員同等的待遇。」

(三)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八條:「符合《山西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生育且子女不滿三周歲的,夫妻雙方所在單位分別給予每年十五日的育兒假,且可以分別每月發放不低於二百元的嬰幼兒保教費。育兒假期間,可以享受與在崗人員同等的待遇。」

(四)將第二十四條中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其記入社會保障守法誠信檔案並向社會公布」修改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五)將第二十五條中的「縣級以上地方工會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要求其改正,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改正;拒不改正的,縣級以上地方工會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並在處理完畢之日起十五日內將結果書面通知工會」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用人單位交涉,向用人單位提出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要求其改正,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改正;拒不改正的,縣級以上地方工會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提請依法作出處理。」三、對《山西省農業機械化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十條第二款改為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農業機械化培訓學校的建設。」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專門的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駕駛培訓班由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實行監督管理。」

(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四條:「免徵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號牌(含號牌架、固定封裝置)費、行駛證費、登記證費、駕駛證(操作證)費、安全技術檢驗費、駕駛人考試費,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部門保障。」

(三)將第四十一條修改為:「從事農業機械維修經營不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四)將第四十二條改為兩條,作為第四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修改為: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駕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其他自走式農業機械,未按照規定辦理登記手續並取得相應的證書和牌照的,或者未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責令限期補辦相關手續;逾期不補辦的,責令停止使用;拒不停止使用的,扣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其他自走式農業機械,並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駕駛證或者操作證駕駛、操作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其他自走式農業機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五)將第四十三條改為第四十四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駕駛未經安全技術檢驗或者安全技術檢驗不合格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其他自走式農業機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對違法行為人予以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有關人員的操作證件。」

(六)對部分條文作以下修改:

1、將第十三條和第十六條中的「產品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

2、刪去第二十三條中的「取得相應類別和等級的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書,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後」、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三十六條第二款和第三款中的「第一款」、第三十七條中的「或者備案」、第三十九條第三款、第四十條。

3、將第三十四條中的「改善農業機械安全管理裝備」修改為「配備農機安全技術檢驗及事故勘查設施、儀器、車輛等裝備」。

4、將第四十四條中的「行政處分」修改為「處分」。

③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2011)

一、《山西省農作物種子條例》

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農作物種子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查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時,可以對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貯運場所實施現場檢查;查閱、復制當事人證照、合同、發票等有關資料。」二、《山西省林木種子條例》

將第二十五條修改為:「林木種子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查處林木種子生產、經營違法行為時,可以對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貯運場所實施現場檢查,查閱、復制當事人證照、合同、發票等有關資料。」三、《山西省重點工業污染監督條例》

1.將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在建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已投入生產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搬遷。」

第二款修改為:「逾期不停止建設或者未搬遷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強制拆除。強制拆除的費用由排污企業承擔。」

2.將第三十八條修改為:「對列入淘汰名錄,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的工業生產設施,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使用。」四、《山西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

1.刪去第二十條。

2.刪去第三十條中「或者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抵繳罰款」的內容。五、《山西省合同監督管理條例》

刪去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六、《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條例》

刪去第四十四條第二款。七、《山西省道路運輸條例》

將第六十九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給予每輛次一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報告本級人民政府,並移送工商、質監等部門,由工商、質監等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質監等部門依法查封經營場所,由相關部門對貨物運輸源頭單位法定代表人依法予以查處。」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條款順序作相應調整後,重新公布。

④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山西省禁止賭博條例》
1、將第一條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修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2、將第三條第一款修改為:「凡以營利為目的,用麻將、撲克、骰子、牌九、紙牌等做賭具或者用抽簽、設彩、擺象棋殘局、打檯球及利用互聯網、游戲機等進行下注計輸贏的,均屬賭博行為。」
3、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不以營利為目的,進行帶有少量財物輸贏的娛樂活動,以及提供棋牌室等娛樂場所只收取正常的場所和服務費用的經營行為等,不以賭博論處。」
4、刪去第六條第二款、第十三條、第十七條。
5、將第八條修改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人均賭資五百元以上不足二千元的,或者每注賭資二十元以上不足五十元的;
「……」
6、將第九條修改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一)人均賭資二千元以上或者每注賭資五十元以上的;
「……」
7、將第十條修改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從重處罰:
「(一)在工作單位或者公共場所進行賭博的;
「(二)用公款進行賭博的;
「(三)國家工作人員參與賭博的;
「(四)組織公民赴境外賭博的;
「(五)組織未成年人參與賭博,或者開設賭場吸引未成年人參與賭博的;
「(六)其他應當從重處罰的。」
8、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二條:「公安機關在查處賭博案件時,應當核查參與賭博人員的真實身份,對參與賭博的國家工作人員,經查實身份後,應當及時將有關材料移送、通報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進行調查處理。」
9、將第十四條修改為:「賭資應當依法予以追繳;賭博用具、賭博違法所得以及專門用於賭博的資金、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應當依法予以沒收。」二、《山西省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
1、將第一條修改為:「為發展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強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的管理,維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穩定聯產承包責任制,壯大集體經濟,提高經濟效益,引導農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2、將第二條修改為:「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農村土地、水利工程、農業機械、農電設施、村辦企業等承包合同的管理。
「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
3、將第七條中的「村社集體經濟組織」修改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
刪去第七條第二款。
4、將第八條修改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項目,應優先由本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本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承包項目時,必須有具有償還能力的單位或個人擔保。
「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5、將第十條第二項修改為:「出賣承包的資源和固定資產,出租除承包地以外承包的資源和固定資產;」
6、將第十二條中的「村、社組織」修改為「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
7、將第十五條第五項修改為:「承包方應上交的承包費或產品數量、質量及應提取的折舊費、應負擔的債務;」
8、將第十六條修改為:「簽訂承包合同時應通過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代表對發包的項目進行民主評估,合理確定經濟技術指標,實行公開發包,同時嚴格履行簽訂手續。」
9、將第十八條中的「鄉、鎮、村、社」修改為「鄉、鎮、村」。
10、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在承包期內,承包方將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地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除農村土地以外的農業承包合同的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死亡的,該承包人的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繼承人不願承包的,發包方與承包方繼承人清理合同履行期間的債權債務後,另行發包。
「在承包期內,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死亡,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通過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
11、將第二十七條修改為:「承包方未按合同規定繳納承包費或產品,發包方有權按照合同規定要求承包方補交並賠償經濟損失,直至收回發包的項目。但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通過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承包地。」
12、將第二十九條修改為:「除農村土地以外的其他承包合同在履行中發生糾紛,雙方當事人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時,可申請鄉(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調解。調解不成時,再依法仲裁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調解或仲裁,要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公平合理,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3、刪去第三十條。
14、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解決應當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⑤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程序科學化、規范化,保障其充分行使地方立法權,提高地方立法工作的效率和地方性法規的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依法治國的方略,依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從本省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出發,為改革、發展、穩定服務。第三條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加強調查研究,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第二章中長期立法規劃、年度立法計劃的編制、實施和變更第四條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以下簡稱主任會議)、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作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應當分別於省人民代表大會每屆第一年度的第二季度和每年第四季度向常務委員會提出中長期立法規劃和翌年立法計劃的立法建議項目。
各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范圍,對所提出的立法建議項目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第五條省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以下簡稱法制委員會)對立法建議項目進行綜合平衡、統一協調,編制常務委員會中長期立法規劃草案和年度立法計劃草案,並提交主任會議討論通過或由主任會議研究後,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批准。第六條主任會議研究年度立法計劃草案,按照綜合平衡、統籌安排的原則,確定各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的立法工作任務。第七條中長期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經主任會議討論通過或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組織實施。
法制委員會應當適時向主任會議報告中長期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實施情況。第八條中長期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需要變更的,由有關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向法制委員會提出意見,法制委員會綜合各方面意見後,統一向主任會議提出報告,由主任會議討論通過或主任會議研究後,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批准。第三章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第九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以下簡稱法規草案),應當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克服和避免部門利益的影響,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第十條法規草案所涉及的執法主體是一個執法部門或單位的,由該部門或單位負責起草;是兩個以上執法部門或單位的,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或有關專門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起草。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和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組織起草的法規草案,有關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應當提前介入;其他有關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起草的法規草案,法制委員會應當提前介入。第十二條起草法規草案,應當認真聽取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必要時,可以舉行有有關專家、學者參加的論證會。第十三條對於涉及多數公民切身利益的法規草案,起草單位應當舉行有有關的社會團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其他公眾代表參加的聽證會或採取其他形式,廣泛聽取意見。第十四條法規草案在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前,提案機關應當做好協調工作。第四章地方性法規議案的提出和法規草案的審查第十五條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主任會議、各有關專門委員會、省人民政府、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5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屬於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的地方性法規議案。第十六條地方性法規議案,由主任會議交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或交有關工作委員會研究;有關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應當及時向主任會議提交審議或研究情況的報告。第十七條地方性法規議案,應當包括法規草案和關於法規草案的說明等。第十八條擬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初審的法規草案,一般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召開15日前報送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和常務委員會分管相關委員會工作的副主任。
有關專門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應當在前款規定的時間內,將擬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的法規草案名稱抄送辦公廳,由辦公廳統一報告主任會議,主任會議研究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草案。

⑥ 山西省地方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根據憲法、立法法以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地方性法規,以及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和審查地方政府規章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地方性法規,以及省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修改、廢止規章,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性法規(以下簡稱法規),是指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以及由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經過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條例、規定、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
本條例所稱地方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是指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由省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規制定的實施細則、規定、規則、辦法等規范性文件。
本條例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第四條地方立法必須遵循立法法確立的基本原則;防止不適當地強調地方和部門利益,避免不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義務和國家機關的權力;除規范機構編制的專項法規外,不得規定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內容。
制定法規、規章,應當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盡量避免移植上位法條文;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條編制立法規劃和計劃,起草、審議、修改法規和規章草案,應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省人民政府、較大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立法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予以保障。第二章立法許可權第七條下列事項應當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規,但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除外:
(一)法律規定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規的事項;
(二)本省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中涉及全局且需要制定法規的特別重大事項;
(三)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的自身活動,需要制定法規的事項;
(四)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履行職務的問題,需要通過立法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法規但立法法第八條和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事項除外:
(一)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根據本省實際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國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而需要根據本省實際先行制定法規的事項;
(三)屬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法規的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規的事項;
(五)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自身活動,需要制定法規的事項;
(六)需要由常務委員會制定法規的其他事項。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進行部分修改或者補充,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九條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許可權,參照本條例第七條、第八條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第十條省人民政府、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規制定規章。
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決定:
(一)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規,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前款所稱具體行政管理事項,是指有關行政程序、行政機關自身建設和不涉及創設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具體管理制度方面的事項。
規章不得創設對財產的強制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第三章立法准備第十一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在本屆任期第一年的上半年制定五年立法規劃,在每年的第四季度制定下年度立法計劃。第十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應當在徵求省人民政府、省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本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按照綜合平衡、統籌安排、突出重點的原則,擬訂立法規劃和計劃草案,提交主任會議審定。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其他公民和機關、組織可以向法制工作委員會提出立法建議。

⑦ 山西省地方立法條例(2015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根據立法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地方性法規,以及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和審查地方政府規章的活動,適用本條例。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和解釋地方性法規,以及省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修改、廢止規章,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地方性法規(以下簡稱法規),是指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以及由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經過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條例、規定、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
本條例所稱地方政府規章(以下簡稱規章),是指按照法定職權和程序,由省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規制定的實施細則、規定、規則、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第四條地方立法必須遵循立法法確立的基本原則;防止不適當地強調地方和部門利益,避免不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義務和國家機關的權力;除規范機構編制的專項法規外,不得規定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內容。
制定法規、規章,應當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色;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第五條編制立法規劃和計劃,起草、審議、修改法規和規章草案,應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第六條省人民政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立法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予以保障。第二章立法許可權第七條下列事項應當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規,但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除外:
(一)法律規定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法規的事項;
(二)本省行政區域內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中涉及全局且需要制定法規的特別重大事項;
(三)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的自身活動,需要制定法規的事項;
(四)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履行職務的問題,需要通過立法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第八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法規,但立法法第八條和本條例第七條規定的事項除外:
(一)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根據本省實際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國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而需要根據本省實際先行制定法規的事項;
(三)屬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法規的事項;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規的事項;
(五)規范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自身活動,需要制定法規的事項;
(六)需要由常務委員會制定法規的其他事項。
在省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省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進行部分修改或者補充,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九條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太原市和大同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前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第十條省人民政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規制定規章。
省人民政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按照國務院《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負責規章制定的具體工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實施法律、行政法規、本級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規,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太原市和大同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⑧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使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法規、規章質量,特製定本規定。第二條省人民政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可以制定規章,可以向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提出立法議案。第三條省人民政府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和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審議。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下列規章:
一、貫徹執行國務院行政法規的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
二、貫徹執行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地方性法規的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
三、根據全省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以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規定、辦法、規則等。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簡稱省直各部門,下同),依據國務院有關部門或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在本部門的職責許可權范圍內,可制定規范性文件,其名稱可稱規定、辦法、細則等。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地方性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起草工作的組織、指導、督促、協調和草案的審查、修改、送審。
省直各部門應確定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地方性法規、規章及本部門規范性文件的起草事宜。第二章計劃第七條省直各部門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及法制建設的需要,應於每年年底提出後兩年起草法規、規章草案計劃的意見,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應於每年年初提出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兩年工作計劃,報省人民政府審定。第八條經省人民政府審定批準的起草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工作計劃,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適當的調整。第三章起草第九條省直各部門根據省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和制定規章的工作計劃,負責本部門職責范圍內有關的法規、規章草案的起草工作。
法規、規章草案內容涉及一個部門職責的,由該部門負責起草工作;法規、規章草案內容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職責的,由其中一個主要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組成聯合起草組,負責起草工作;對一些重要的法規、規章草案,必要時可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起草工作。
省直各有關部門在起草法規、規章草案時,應組成起草組,並由部門領導人負責,按計劃規定的期限,在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的指導下,做好起草工作。第十條起草法規、規章草案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以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為依據,不得與之相抵觸;
二、從本省實際出發,搞好調查研究,針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三、增加立法的透明度,充分發揚民主,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盡可能請有關專家論證;
四、法規、規章一般應對制定的目的、適用范圍、主管部門、實體性規范、程序性規范、獎懲辦法、施行日期等作出規定;
五、法規、規章內容涉及其他部門職責范圍的,應充分進行協商;
六、起草法規、規章草案,應注意同有關法規、規章相銜接,同時對現行內容相同的法規、規章進行清理,如現行法規、規章將被新起草的法規、規章所代替,則應在草案中寫明予以廢止;
七、法規、規章的內容一律用規范化條文表達,做到結構嚴謹,用詞准確,簡明扼要。第十一條起草單位草擬的法規、規章草案,應先在本部門、本系統廣泛徵求意見,由部門負責人主持修改,力求完善。第十二條法規、規章草案定稿後,要撰寫起草說明。說明的內容應包括制定的目的、立法依據、對主要條款的解釋、不同意見的協商解決情況及其它需要說明的事項。第四章送審第十三條呈報省人民政府的法規、規章草案,須經起草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簽字,連同說明和有關資料各四十份,以公文形式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第十四條對呈報省人民政府的法規、規章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審查。審查的要點是:
一、是否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一致,同我省現行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相協調;
二、是否符合本規定的要求;
三、是否切合我省實際,針對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可行的處理辦法;
四、文字表述是否清楚、准確。
主要問題不符合前款要求,修改任務較大的,應退回起草單位研究修改。

⑨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西省規章設定罰款限額規定》等六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山西省規章設定罰款限額規定》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一條中的「第十三條」修改為「第十四條」。
(二)將第二條第一款修改為:「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山西省人民政府、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規章需要設定罰款的,適用本規定。」
(三)將第三條修改為:「規章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非經營活動中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設定罰款,對公民不得超過二千元,對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得超過一萬元。
「規章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經營活動中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設定罰款,不得超過五萬元,但是對涉及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有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直接關系公民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方面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不得超過二十萬元的罰款。」
(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同一行為,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設定的罰款數額,不得超過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設定的罰款數額。」二、對《山西省禁止賭博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九條中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修改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
(二)將第十條中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修改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予以處罰」。
刪除第三項中的「或解除勞教」。
(三)刪除第十一條、第十三條。三、對《山西省食品小作坊小經營店小攤點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七條中「衛生和計劃生育」 修改為「衛生健康」、「城鄉住房建設」修改為「住房和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修改為「生態環境」,刪除「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監督」。將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三十七條中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修改為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二)將第三十九條至第四十四條中的「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修改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或者省人民政府規定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部門」。四、對《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條中的「教育、人事、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衛生、建設、工商、旅遊、通信、郵政、金融等行政和行業主管部門」修改為「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通信、郵政、金融等行政和行業主管部門」。
(二)將第二十六條第二款中的「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 仍不改正的,限期拆除」修改為「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並督促其限期改正」。
(三)刪除第二十七條中的「拒不改正的,予以通報批評」。五、對《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五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其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二)將第七條修改為:「國家所有林地和林地上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按照國有林管理單位的管理層級,由同級不動產登記機構統一登記,各級林業主管部門配合登記。」
(三)將第八條修改為:「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登記申請,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單位和個人所有的林木,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登記申請,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核發證書,確認林木所有權。
「使用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所在地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提出登記申請,由不動產登記機構核發證書,確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
(四)將第十一條第二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建設的需要,參照國家公益林的劃分標准,確定本省的生態公益林,並給予重點保護和經濟補償。」
(五)將第十九條修改為:「縣級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可以聘用護林員,其主要職責是巡護森林,發現火情、林業有害生物以及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應當及時處理並向當地林業等有關部門報告。」
(六)將第二十九條中的「確需佔用林地或者採伐林木的,必須依法辦理征佔用林地或者採伐林木手續」修改為「確需佔用林地的,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七)刪除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中的「國家批準的」。
將第三款中的「國家林業局」修改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八)刪除第三十九條。
(九)刪除第四十條。
(十)將第四十一條修改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加工、運輸明知是盜伐、濫伐等非法來源的林木。」
(十一)將第四十二條中的「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或者森林公安機關」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
將第三項修改為:「進行開墾、採石、挖砂、采土、采種、挖苗、挖根、采松針等活動,造成林木毀壞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在原地或者異地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五倍以下的罰款;造成林地毀壞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可以處恢復植被和林業生產條件所需費用三倍以下的罰款」。
將第五項修改為:「收購、加工、運輸明知是盜伐、濫伐等非法來源的林木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收購、加工、運輸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可以處違法收購、加工、運輸林木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十二)將第四十三條修改為:「違反本辦法,擅自採集或者採伐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天然林木種質資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種質資源和違法所得,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十三)將第四十四條修改為:「拒絕、阻礙林業和草原執法人員和護林員依法履職的,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⑩ 山西省行政執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監督行政執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保障法律、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執法機關及其行政執法人員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必須遵守本條例。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行政執法機關依法委託的組織及其執法人員從事行政執法活動,依照本條例中關於行政執法機關及其行政執法人員的有關條款規定執行。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領導所屬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執法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機構在本級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活動指導、監督和協調的具體工作。
行政執法機關執行法律、法規、規章,應當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第四條行政執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遵循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及合法、適當、公開、公正的原則。
行政執法機關及其行政執法人員必須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堅持有錯必糾。第五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同級人民政府及其他行政執法機關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遵守和執行。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他行政執法機關從事行政執法活動,應當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他行政執法機關從事行政執法活動,應當接受公民、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監督以及輿論的監督。第二章行政執法機關和行政執法人員第七條行政執法應當由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具有執法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第八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具體負責法律、法規、規章的貫徹執行;
(二)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制度,完善行政執法程序;
(三)組織開展法律、法規、規章的宣傳工作;
(四)培訓、考核、獎懲行政執法人員;
(五)組織行政執法檢查,查處違法行為;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下列行政執法制度:
(一)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制度;
(二)執法責任制度;
(三)執法評議考核制度;
(四)執法錯案糾正和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五)履行職責必需的其他制度。第十條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明確行政執法許可權和執法責任范圍,確定具體的行政執法崗位和行政執法人員。
行政執法機關主要負責人是行政執法的第一責任人。第十一條行政執法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忠於祖國,擁護憲法;
(二)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
(三)除合同制工人以外的在編、在崗人員;
(四)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必須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原在崗人員不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三年內必須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五)經過專門的行政執法業務培訓,且經考核合格;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具備的其他條件。第十二條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准確適用法律、法規、規章;
(二)糾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違法行為;
(三)調查案件事實,收集有關證據;
(四)督促、檢查行政處理決定的執行;
(五)執行行政強制措施;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履行的其他職責。第十三條行政執法機關、行政執法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超越、濫用或放棄行政執法權;
(二)違反法定程序;
(三)使用沒有行政執法證件的人員從事行政執法活動;
(四)違反規定委託行政執法;
(五)隱瞞事實、偽造證據、徇私枉法;
(六)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七)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
(八)其他違法行為。第十四條行政執法機關委託行政執法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並履行書面委託手續,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
委託機關負責對受委託組織的行政執法行為進行指導、監督,並承擔受委託組織行政執法引起的法律責任。第十五條終止委託行政執法,必須履行解除委託關系的書面手續,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

熱點內容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