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
① 長江可以釣魚的嗎
長江不可以釣魚,2020年7月22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了《關於長江幹流江蘇段水域禁捕的通告》(蘇農規〔2020〕8號)文件,規定了長江江蘇段自通告發布之日起進入禁漁期。2020年8月,《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修正,明確了長江幹流江蘇段在禁漁期內禁止捕撈和垂釣。
《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2020年7月31日第六次修正)明確規定,國家和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常年禁止捕撈和垂釣;長江幹流江蘇段在禁漁期內禁止垂釣。
禁止垂釣處罰規定
在禁捕區域內非法垂釣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釣獲物和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沒收漁具,並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在禁捕區域內進行生產性捕撈,收購、加工、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及其製品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收購、銷售通過休閑垂釣等方式在禁捕區域捕獲的漁獲物及其製品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沒收漁獲物及其製品和違法所得,並處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以上內容參考:張家港人民政府-長江釣魚也被罰?對!你沒聽錯
② 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2012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管轄范圍內,從事漁業生產及與漁業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保護漁業資源和環境,實行限額捕撈,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推進產業化經營,不斷提高漁業生產效率和漁業產品質量。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省的漁業工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重要漁業水域、漁港設立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依法行使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權。
漁政漁港監督檢查人員經省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漁業行政執法證件後,方可執行公務。
公安、工商、質監、水利、交通運輸、環保、國土資源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漁業監督管理工作。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減輕漁民負擔。除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漁民應當承擔的稅費和省物價部門核定的證照工本費外,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一律不得向漁民收費、攤派、集資。
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范圍、收費標准應當在收費現場向漁民公布。收費時應當出示《江蘇省收費許可證》和《江蘇省收費員證》,開具省財政統一印製的票據。對無證收費或者不開具省財政統一印製的票據的,漁民有權拒絕。第六條本省沿海「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長江水域和太湖、滆湖、駱馬湖、高寶邵伯湖、洪澤湖等湖泊的漁業,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
其他跨行政區域或者行政區域不明確的水域、灘塗漁業,可以由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明確監督管理機構,或者由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監督管理。第二章苗種生產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對全省水產苗種生產體系建設統一規劃。水產苗種生產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但是,漁業生產者自育、自用水產苗種的除外。
申領《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固定的生產場地,水源充足,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准;
(二)生產條件和設施符合水產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
(三)有與水產苗種生產質量檢驗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員;
(四)繁殖用親體來源於原種場、良種場,符合質量標准,群體達到一定數量。
《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及其申領表由省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印製。第八條《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實行分級管理,水產原種場、良種場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水產苗種場由所在地的市或者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期滿需延期的,應當於期滿前三十日向原審批機關提出申請,辦理續展手續。第九條苗種生產應當執行國家或者省規定的苗種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符合苗種質量標准,實行親本定期更新制度。經濟雜交的親本應當是純系群體,可育雜交種及其苗種不得作為繁育親本,不得投放天然水域。
任何單位和個人經營的水產苗種必須附有質量合格證和檢疫證明。第三章水域和灘塗養殖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水域利用進行統一規劃,確定可以用於養殖業的水域和灘塗。漁業養殖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徵求有關部門意見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一條從事水域和灘塗養殖生產應當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和天然漁業資源,按照規劃和控制指標,確定養殖規模和措施。
禁止在湖泊、河道內圍堤築壩。因養殖生產確需在河道內圍堤築壩的,必須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沿海灘塗未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圍墾。
③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
一、本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和做好長江禁捕有關工作等規定,把長江禁捕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確保禁捕以及相關工作取得實效。二、本決定所稱禁捕區域是指長江幹流江蘇段,長江河口規定區域,國家和省級水生生物保護區,滁河、水陽江、秦淮河和石臼湖等水域。
禁捕期限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執行。三、省人民政府應當將禁捕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禁捕重大事項協調機制,聽取禁捕工作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並將禁捕工作情況納入目標任務考核體系。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禁捕工作,落實禁捕屬地管理責任,建立與相鄰設區的市、縣(市、區)交界區域共管機制,建立巡護制度,開展「三無」船舶治理,加強本地區在冊漁船管理,依法打擊非法捕撈等行為,做好禁捕以及相關保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落實管理人員,開展禁捕區域日常巡查,協助做好禁捕相關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和協調禁捕工作。發展改革、公安、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交通運輸、水利、市場監管、林業等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做好禁捕相關工作。海事、海警、長江航運公安等駐蘇機構按照規定職責做好禁捕工作。四、本省推進禁捕工作信息化建設,加快實現各部門信息數據共享,建立健全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的及時發現、響應和處置機制。
省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水利、市場監管等部門和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執法力量和裝備設施資源整合,探索推進水陸聯動和多部門聯合執法、聯動執法、協同執法,重點加大對「三無」船舶在沿江沿海水域的檢查管控和依法查處力度。
依託海事、海警、長江航運公安等駐蘇機構的執法優勢,建立聯動執法機制,加大對非法捕撈等行為的依法查處力度,提高執法效能。
省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設區的市、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落實禁捕工作的指導。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關部門以及有關機構,按照以下職責分工對違法行為依法查處:
(一)非法捕撈行為由農業農村部門依法查處。
(二)「三無」船舶在禁捕區域航行、停泊的,由海事、交通運輸等部門依法查處;「三無」船舶有涉漁行為的,由農業農村部門依法查處。
(三)船舶攜帶涉漁工具在禁捕區域航行、停泊的,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部門和海事、海警、長江航運公安等駐蘇機構可以依法登臨檢查;發現涉漁違法行為的,由農業農村部門依法查處;公安、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部門和海事、海警、長江航運公安等駐蘇機構發現的,調查取證後移送農業農村部門依法查處。
(四)攜帶炸魚、毒魚、電魚等裝置、器具和禁用漁具,以及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入禁捕區域的,由農業農村部門按照《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處罰;公安、交通運輸、水利、林業等部門和海事、海警、長江航運公安等駐蘇機構發現的,調查取證後移送農業農村部門依法查處。
(五)在禁止垂釣的區域內垂釣的,由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依法查處。
(六)收購、運輸、加工、銷售、利用非法漁獲物,或者以長江漁獲物的名義虛假宣傳的,由農業農村、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查處。
(七)其他破壞禁捕工作的違法行為,依據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予以處理。六、本省依法嚴懲破壞禁捕工作的違法犯罪行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海事、海警、長江航運公安等駐蘇機構和相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明確案件移送的程序和時限,依法履行職責,分工協作,有效銜接,確保案件依法移送、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根據工作實際和管理需求,加快配備執法船(艇)、車輛,建設水上執法基地、專用碼頭和相對集中的船舶扣押、拆解場所。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當強化執法能力建設,加大行政執法和案件查處力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應當採取措施,保障執法監管中涉及的碼頭、裝備、設施和信息化建設等相關必要需求。
④ 禁釣區違釣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規定。例如江蘇省規定如果在禁釣區違釣,將被沒收漁獲物,可以並處二百元罰款;如果使用多桿、多鉤、錨魚、長線串鉤等器具垂釣,或者銷售漁獲物的,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垂釣器具,並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如果使用可視化設備或者利用船、艇、筏、浮具等輔助垂釣的,將被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垂釣器具、可視化設備,並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禁漁區、禁漁期捕撈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禁止垂釣的區域垂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沒收漁獲物,可以並處二百元罰款;使用多桿、多鉤、錨魚、長線串鉤等器具垂釣,或者銷售漁獲物的,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垂釣器具,並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使用可視化設備或者利用船、艇、筏、浮具等輔助垂釣的,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垂釣器具、可視化設備,並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⑤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等十一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江蘇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四條第一款、第七條第一款、第十二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中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二)將第四條第二款、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三款、第三十八條中的「負責地質礦產管理的主管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三)將第五條修改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公安、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協助同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做好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四)將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全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省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程序審批。」
(五)將第九條修改為:「全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等專項規劃,由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准後組織實施。設區的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等專項規劃,由該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報省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六)刪去第十四條第二款中的「供礦山建設設計使用的地質勘查報告,應當報礦產儲量管理機構評審認定」。
(七)刪去第三十三條中的「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八)將第三十九條修改為:「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二、對《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八條第一款中的「會同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城鄉規劃、水利、交通、旅遊等部門」修改為「會同發展改革、生態環境、水利、交通運輸、文化和旅遊等部門」。
(二)刪去第十六條中的「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同時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修改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三)將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中的「自然資源主管」修改為「應急管理」。三、對《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條修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漁業生產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保護漁業資源和環境,落實禁捕退捕要求,實行限額捕撈,發展增殖漁業、水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業,推進產業化經營,提高漁業生產效率和漁業產品質量。」
(二)刪去第四條第四款。
(三)刪去第五條第一款中的「和省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證照工本費」。
將第二款修改為:「經批準的收費項目、收費范圍、收費標准應當向社會公布,並在收費現場向漁民公示。收費時應當開具省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票據;對不開具票據的,漁民有權拒絕。」
(四)增加一條,作為第十八條:「國家和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常年禁止捕撈和垂釣。
「長江幹流江蘇段和省規定的禁漁區在禁漁期內禁止捕撈。」
「長江幹流江蘇段在禁漁期內禁止垂釣。」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十九條:「禁止攜帶炸魚、毒魚、電魚等裝置、器具和禁用漁具,以及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入禁漁區。」
(六)刪去第二十條第一款中的「魚鷹」。
(七)將第三十一條第一款中的「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申請辦理進出港簽證」修改為「依照規定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八)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未依法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沒收漁具和漁船。」
(九)刪去第三十七條第二項。將第五項中的「辦理進出港簽證」修改為「向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報告」。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禁漁區、禁漁期捕撈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禁止垂釣的區域垂釣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沒收漁獲物,可以並處二百元罰款;使用多桿、多鉤、錨魚、長線串鉤等器具垂釣,或者銷售漁獲物的,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垂釣器具,並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使用可視化設備或者利用船、艇、筏、浮具等輔助垂釣的,沒收漁獲物、違法所得、垂釣器具、可視化設備,並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十一)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攜帶炸魚、毒魚、電魚等裝置、器具和禁用漁具,以及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入禁漁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沒收裝置、器具、漁具、網具,並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⑥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的決定(2010)
一、將第七條第一款修改為:「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生產發展需要,對全省水產苗種生產體系建設統一規劃。水產苗種生產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但是,漁業生產者自育、自用水產苗種的除外。」二、將第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國家建設需要徵收、徵用集體所有的水域和灘塗,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辦理。」三、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修改為:「(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漁具,情節嚴重的,可以現場拆除或者予以沒收。」
本決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⑦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的決定(2012)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公告
(第109號)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的決定》已由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於2012年1月1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2年1月12日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年1月12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
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決定對《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將第三十八條第一項修改為:「(一)在國有的湖泊、灘塗等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未依法取得水產養殖證的,或者擅自變更養殖證許可的生產范圍和場所的,責令限期十五天內拆除養殖設施,逾期不拆除的,代為拆除。」
第二項修改為:「(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漁具,情節嚴重的,予以沒收。」
本決定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漁業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⑧ 江蘇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合理開發和科學利用海域資源,維護國家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簡稱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海域,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海岸線向海一側的內水、領海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
海岸線由沿海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標准劃定,報省人民政府備案。第三條在本省管轄海域范圍內持續使用特定海域三個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動,以及進行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四條海域屬於國家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應當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
海域使用權人依法使用海域並獲得收益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第五條海域使用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實行統一規劃、綜合利用、合理開發與資源和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嚴格控制改變海域自然屬性或者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用海項目,保障海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鼓勵有利於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開發利用活動,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第六條沿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授權,負責本行政區管轄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
沿海鄉(鎮)人民政府協助縣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加強漁業養殖用海的海域使用管理、調查處理漁業養殖用海糾紛。第二章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使用規劃第七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據上一級海洋功能區劃,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一條規定的原則和國家制定的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技術規范,編制本行政區管轄海域的海洋功能區劃。
管轄海域的海岸線較短、海域面積較小的縣(市、區),可以不單獨編制海洋功能區劃,由設區的市統一組織編制。第八條省海洋功能區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批准;設區的市海洋功能區劃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縣(市、區)海洋功能區劃由本級人民政府審核並經上一級人民政府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批准後的設區的市、縣(市、區)海洋功能區劃,由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海洋功能區劃按照國家規定定期進行修改的,由原編制機關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修改方案,並按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的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
經國務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國防安全或者進行大型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修改海洋功能區劃的,根據國務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區劃。
除本條第一款和第二款規定情形以外,不得改變海洋功能區劃。第十條海洋功能區劃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布,但涉及國家秘密的部分除外。
修改後的海洋功能區劃應當按照前款規定向社會公布。
單位和個人需要查閱海洋功能區劃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供便利。第十一條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海域使用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編制海域使用規劃應當堅持總量控制、合理布局、科學利用、保護資源、提高效率的原則,統籌安排各類項目用海。
海域使用規劃應當與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相銜接,適應沿海經濟發展的需要。第三章海域使用權的取得第十二條海域使用申請實行分級審批的原則。
海域使用管理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項目用海,應當報國務院審批。
下列項目用海,由省人民政府審批:
(一)填海五十公頃以下的項目用海;
(二)圍海六十公頃以上、一百公頃以下的項目用海。
下列項目用海,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審批:
(一)圍海四十公頃以上、六十公頃以下的項目用海;
(二)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四百公頃以上、七百公頃以下的項目用海。
下列項目用海,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審批:
(一)圍海四十公頃以下的項目用海;
(二)不改變海域自然屬性四百公頃以下的項目用海。
本條所稱的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⑨ 江蘇省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管理,保護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所有人、經營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從業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和管轄海域內從事漁業港口規劃、建設、維護、經營、管理和漁業船舶設計、修造、使用、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和管轄海域內漁業港口、漁業船舶的管理工作。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和管轄海域內漁業港口、漁業船舶的管理工作。
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機構依法行使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監督管理職權,漁業船舶檢驗機構依法負責漁業船舶檢驗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相關管理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漁業港口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加強漁業港口建設、維護以及漁業船舶安全生產與救助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協調管理機制,提高漁業港口和漁業船舶監督管理水平。第二章漁業港口規劃與建設第五條漁業港口規劃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制,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符合城鎮體系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江河流域規劃、防洪規劃、海洋功能區劃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規劃相銜接、協調。
漁業港口規劃包括漁業港口布局規劃和漁業港口總體規劃。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會同省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編制全省漁業港口布局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省漁業港口布局規劃和漁業生產實際,會同相關部門編制本地區漁業港口總體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漁業港口總體規劃需要報請國家審批的,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第七條漁業港口建設應當符合漁業港口布局規劃和漁業港口總體規劃。
漁業港口工程項目的建設應當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評價。需要進行防洪評價等其他評價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進行。
漁業港口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和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漁業港口輔助性設施,應當與漁業港口建設同步施工,並保證按期投入使用。第八條漁業港口建設使用土地和水域,應當按照城鄉規劃、土地、海域使用、河道和航道管理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第九條漁業港口建設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國內外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建設、經營漁業港口。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成立開發機構,投資開發建設漁業港口。建成的漁業港口可以出租給漁業港口經營人經營。開發機構收取的租金,用於漁業港口的維護和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投資方式,依法確定漁業港口的建設經營單位,並與其簽訂經營協議,規定相關的權利義務。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設與漁業港口相配套的道路、給排水、供電、通信等設施,保障漁業港口的正常運行。第十二條漁業港口危險貨物作業場所,應當符合漁業港口總體規劃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消防、環境保護的要求,依法辦理相關手續,並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建設。第十三條漁業港口的認定,由漁業港口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本級人民政府確認後,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請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漁業港口的性質和功能。
確需改變漁業港口的性質和功能的,應當經漁業港口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確認,並根據漁業生產實際情況新建同等規模和功能的漁業港口後,由省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其中改變土地、水域用途的,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