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戶條例
『壹』 什麼樣的人屬於五保戶
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回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答人屬於五保戶。
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第六條 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1)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第九條 農村五保供養包括下列供養內容:
(一)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五)妥善辦理喪葬事宜。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疾病治療,應當與當地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相銜接。
『貳』 關於五保戶死後土地,房屋等財產的處理,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有法律依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八條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不再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條件的,村民委員會或者敬老院等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以下簡稱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並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准後,核銷其《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死亡,喪葬事宜辦理完畢後,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准後,核銷其《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如果該五保戶有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他的房屋依法繼承或遺贈,如果沒有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那麼他的財產歸集體所有;在該戶沒有其他成員情況下,發包方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
(2)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或者對不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村民批准其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
(二)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
(三)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貪污、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依法予以罷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私分、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予以辭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提供的供養服務不符合要求的,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
參考資料: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_網路
『叄』 農村五保戶死後土地歸誰有相關法律條例嗎
在五保戶去世之後其他承包的農用耕地以及農村的宅基地都將會歸農村集體組織所有。
一、五保戶土地歸屬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農村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包括農民的宅基地、自留地等,而且農村的土地是按照家庭承包制進行承包,農村的五保戶家庭去世之後,其承包的土地沒有共有人,所以其土地應該歸農村集體組織所有。
二、五保戶其他財產歸屬法律依據:
如果該五保戶有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他的房屋依法繼承或遺贈,如果沒有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那麼他的財產歸集體所有。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之規定:
集體組織對「五保戶」實行「五保」時,雙方有扶養協議的,按協議處理;沒有扶養協議,死者有遺囑繼承人或法定繼承人要求繼承的,按遺囑繼承或法定繼承處理,但集體組織有權要求扣回「五保」費用。
2、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繼承。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
3、《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該承包人死亡,其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在承包期內,其繼承人可以繼續承包。
4、法律對是否允許繼承人繼續承包,是以承包土地的不同而作出的不同規定的,除林地外的家庭承包當中,承包經營不發生繼承問題。
另外,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條分別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3)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二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村民不予批准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或者對不符合農村五保供養條件的村民批准其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
(二)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
(三)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二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村民委員會組成人員貪污、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依法予以罷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私分、挪用、截留農村五保供養款物的,予以辭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提供的供養服務不符合要求的,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
『肆』 甘肅農村五保戶供養條例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141號)現發布《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總理 李鵬1994年1月23日 第七條確定五保對象,應當由村民本人申請或者由村民小組提名,經村民委員會審核,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批准,發給《五保供養證書》。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保障農村五保對象的正常生活,健全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五保供養,是指對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的村民,在吃、穿、住、醫、葬方面給予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
第三條 五保供養是農村的集體福利事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提供五保供養所需的經費和實物,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五保供養工作的實施。
第四條 在五保供養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人員,由地方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
第五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主管全國的五保供養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五保供養工作。
第二章 五保供養的對象
第六條 五保供養的對象(以下簡稱五保對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
(二)無勞動能力的;
(三)無生活來源的。
法定扶養義務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規定負有扶養、撫養和贍養義務的人。
第七條確定五保對象,應當由村民本人申請或者由村民小組提名,經村民委員會審核,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批准,發給《五保供養證書》。
《五保供養證書》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式樣,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統一印製。
第八條五保對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村民委員會審核,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停止其五保供養,收回《五保供養證書》:
(一)有了法定扶養義務人、且法定扶養義務人具有扶養能力的;
(二)重新獲得生活來源的;
(三)已滿16周歲且具有勞動能力的。
第三章 五保供養的內容
第九條 五保供養的內容是:
(一)供給糧油和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房;
(四)及時治療疾病,對生活不能自理者有人照料;
(五)妥善辦理喪葬事宜。
五保對象是未成年人的,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
第十條 五保供養的實際標准,不應低於當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具體標准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規定。
第十一條五保供養所需經費和實物,應當從村提留或者鄉統籌費中列支,不得重復列支;在有集體經營項目的地方,可以從集體經營的收入、集體企業上交的利潤中列支。
第十二條 災區和貧困地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災救濟款物時,應當優先照顧五保對象,保障他們的生活。
第四章 五保供養的形式
第十三條 對五保對象可以根據當地的經濟條件,實行集中供養或者分散供養。
第十四條 具備條件的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興辦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對象。
第十五條 敬老院實行民主管理,文明辦院,建立健全服務和管理制度。
五保對象入院自願,出院自由。
第十六條敬老院可以開展農副業生產,收入用於改善五保對象的生活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敬老院的農副業生產應當給予扶持和照顧。
第十七條實行分散供養的,應當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受委託的扶養人和五保對象三方簽訂五保供養協議。
第五章 財產處理
第十八條 五保對象的個人財產,其本人可以繼續使用,但是不得自行處分;其需要代管的財產,可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管。
第十九條 五保對象死亡後,其遺產歸所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有五保供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處理。
第二十條未成年的五保對象年滿16周歲以後,按照本條例第八條規定停止五保供養的,其個人原有財產中如有他人代管的,應當及時交還本人。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制定五保供養工作的監督管理制度,並負責督促實施。
第二十二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未按照本條例規定供養五保對象的,五保對象有權提出供養要求,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督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限期糾正。
第二十三條 按照五保供養協議負有扶養義務的人拒絕扶養五保對象,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五保供養工作人員貪污、挪用五保供養款物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全部退還,並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伍』 五保戶 包括哪些人
一、五保戶是指《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的五保供養對象,主要指村民中符合一定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的意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根據《條例》第六條的規定,五保戶包括下列人員:
1、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
2、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的村民;
3、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村民。
二、根據《條例》第九條的規定,五保戶享有下列供養:
1、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2、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5、妥善辦理喪葬事宜。
6、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
三、其他相關政策規定:
1、五保戶供養的標准不得低於當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並根據當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適時調整。
2、農村五保供養資金,應當專門用於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生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參考資料:2006年1月21日國務院頒布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陸』 五保戶條件要多少歲
60歲,雖然沒有民明確規定多少歲,但一般都是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六條: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第九條 農村五保供養包括下列供養內容:
(一)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五)辦理喪葬事宜。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疾病治療,應當與當地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相銜接。
(6)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七條: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應當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因年幼或者智力殘疾無法表達意願的,由村民小組或者其他村民代為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對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條件的,在本村范圍內公告;無重大異議的,由村民委員會將評議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評議意見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核意見,並將審核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核意見和有關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審批決定。對批准給予農村五保供養待遇的,發給《農村五保供養證書》;對不符合條件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申請人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可以進行復核。申請人、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應當配合、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第八條: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不再符合本條例第六條規定條件的,村民委員會或者敬老院等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以下簡稱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並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准後,核銷其《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死亡,喪葬事宜辦理完畢後,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向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告,由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核准後,核銷其《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柒』 2017年五保戶新政策規定
國家的《五保供養管理條例》規定,凡喪失勞動能力,又法定贍養人的農村居民,經村委會討論,村民會議表決,都可享受五保戶待遇。
五保戶承包田和原有財產有其自己保管使用,也可委託村委會代為保管,在其去世後有村委會負責收回。
也就是說,無二無女的農民只有喪失了勞動能力,都可申請成為五保戶,其土地在其在世時由其自己管理和使用,任何人無權擅自收回。
具體的你可看一下國家的這個條例和你省的《五保供養條例實施辦法》。
(7)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
「五保戶」常見於我國的農村地區,這種制度的設立體現了我國法律保護老人和兒童的一貫原則,是社會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具體體現。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的五保供養對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對象指農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雖有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
(二)無勞動能力的人;
(三)無生活來源的(包括撿垃圾者,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即撿垃圾者為有生活來源);
(四)老年、殘疾、未滿16周歲的村民。
法定扶養義務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規定負有扶養、撫養和贍養義務的人。
五保對象的確定:應當由本人申請或者由村民小組提名,經村民委員會審核,報鄉鎮政府批准,發給《五保供養證書》,憑《五保供養證書》享受五保待遇。
『捌』 五保戶具體是哪五保是什麼意思
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的五保供養對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對象指農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雖有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對象:
1、無法定扶養義務人,或者雖有法定扶養義務人,但是扶養義務人無扶養能力的;
2、無勞動能力的人;
3、無生活來源的(包括撿垃圾者,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即撿垃圾者為有生活來源);
4、老年、殘疾、未滿16周歲的村民。
(8)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第九條 農村五保供養包括下列供養內容:
(一)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
(五)妥善辦理喪葬事宜。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義務教育所需費用。
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疾病治療,應當與當地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相銜接。
『玖』 農村五保戶條件
一、按來《農村五保供源養工作條例》的規定來說是不能的。
二、農村五保戶條件是:
1、年齡滿60周歲及以上;無子女(包括養子女);無養老的積蓄。
2、無收入來源;無近親屬贍養,由集體組織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五個方面。
3、其他救助對象:無勞動能力、無親屬贍養的殘疾人享受五保。孤兒享受「四保」保吃、保穿、保住、保醫。
三、五保對象:
1、《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第六條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
2、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9)五保戶條例擴展閱讀:
農村五保戶
所謂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幾項: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孤兒為保教)。
五保戶」常見於我國的農村地區,這種制度的設立體現了我國法律保護老人和兒童的一貫原則,是社會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具體體現。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中的五保供養對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
五保對象指農村中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或雖有法定贍養扶養義務人,但無贍養扶養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