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信用條例

信用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13 17:59:07

1. 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社會信用信息管理,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信息採集歸集和披露、信用激勵和懲戒、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用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的行為和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用以識別、分析、判斷信用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的客觀數據和資料。第三條社會信用工作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共建、信息共享、獎懲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社會信用工作的領導,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障工作經費,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財政、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會信用的相關工作。第六條社會信用信息採集歸集和披露、信用激勵和懲戒等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關聯、適當的原則,確保信息安全,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不得侵犯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七條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參與社會信用建設,提高守法履約意識,弘揚誠信文化,積極參與誠信教育和信用監督活動,共同提升全社會信用水平。第二章社會信用信息採集和歸集第八條社會信用信息分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人民團體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依法履行公共管理職責、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信用信息。

本條例所稱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或者其他單位等市場信用信息採集單位在生產經營或者行業自律管理活動中產生、獲取的信用信息。第九條省和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統籌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匯集公共信用信息,推進信用信息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區互聯互通、共享共用。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運行和維護,由發展改革部門所屬的公共信用信息機構具體負責。第十條公共信用信息實行數據清單管理。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包括:信息事項、信息性質、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標准、披露方式、有效期限和提供單位等要素。

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根據合法、審慎、必要的原則,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並實行動態管理。

編制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納入清單的項目可能減損信用主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社會影響較大的,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評估,聽取相關群體代表、專家等方面的意見。第十一條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應當根據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的要求,依法採集、客觀記錄信用主體的公共信用信息。公共信用信息包括基礎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第十二條公共管理和服務中反映信用主體基本情況的登記或者注冊事項、行政許可等信息,應當作為基礎信息納入信用主體的信用記錄。第十三條下列信息應當作為失信信息納入信用主體的信用記錄:

(一)拒不繳納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社會保險費、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的;

(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提供虛假材料、隱瞞真實情況,損害社會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的;

(三)人民法院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四)能夠反映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信息;

(五)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事項。

適用簡易程序作出的行政處罰信息,或者違法行為輕微且主動消除、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行政處罰信息,不納入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第十四條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信用主體的下列信息,應當作為其他信息納入信用主體信用記錄:

(一)表彰、獎勵等信息;

(二)參加社會公益、志願服務等信息;

(三)國家和省規定的其他信息。

2. 大連市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社會信用管理,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機制,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社會信用主體權益保障、信用服務行業規范發展以及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社會信用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法定職責或者約定義務的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用來識別、分析和判斷社會信用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法定職責或者約定義務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公共企業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主體,在依法履行職責和提供服務過程中生成的社會信用信息。
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等市場信用信息提供主體,在生產經營、提供服務或者行業自律管理活動中生成的社會信用信息。第四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當堅持統籌規劃、共建共享、規范發展、重點突破、強化應用的原則。
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採集、披露、使用等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必要、客觀、安全、審慎的原則,依法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信息主體合法權益,保守國家秘密、商業秘密,保護個人隱私。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買賣社會信用信息。第五條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協調機制,並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根據授權做好本區域內信用體系建設相關工作。第六條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是社會信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
其他國家機關和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社會信用相關的工作。第七條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負責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機構(以下統稱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具體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披露等工作。
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是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披露和使用的統一載體,其建設、管理和維護的日常工作由市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負責。第二章社會信用信息管理第八條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管理。
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和公共信用信息提供主體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轄區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明確各行業、各領域需要記入信用檔案的公共信用信息具體項目。公共信用信息目錄清單實施動態管理,並及時向社會公布。第九條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應當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督管理機制。
社會信用主體做出信用承諾的履約情況應當納入信用記錄,並作為事中事後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第十條市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建立社會信用主體的公共信用信息檔案。公共信用信息檔案的內容包括基礎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第十一條基礎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自然人身份識別信息和職業信息;
(二)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登記注冊基本情況,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以及其他主要經營管理者的基本情況,認證認可信息,行政許可或者資質信息;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與信用狀況有關的應當作為基礎信息予以歸集的信息。第十二條失信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違反信用承諾制度受到責任追究的信息;
(二)欠繳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社會保險費、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信息;
(三)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給付、行政獎勵的信息;
(四)適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處罰信息,但違法行為輕微或者主動消除、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除外;
(五)不履行行政決定而被依法行政強制執行的,或者不履行生效的司法裁判文書和仲裁文書的信息;
(六)經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的信息;
(七)法律、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的其他失信信息。

3. 廣東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社會信用管理,保障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等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與發展等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信用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的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可以用於識別、分析、判斷信用主體社會信用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
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等在依法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
本條例所稱市場信用信息,是指市場信用服務機構、信用服務行業組織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生產經營和社會服務活動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第四條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採集、公開、共享、查詢和應用等活動,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審慎的原則,不得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不得侵犯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解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大問題,並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第六條省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公開、共享、查詢和應用等方面的管理規范和政策措施,並加強對信用服務行業的管理和政策引導。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協調實施和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推進本行業、本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政務服務數據管理部門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組織歸集公共信用信息,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數據支撐。第七條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統一歸口發布政策、公開信息、提供公共信用服務、支撐公共信用信息應用等。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負責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聯通對接。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由承擔公共信用服務的機構負責運行、維護,並通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公共信用信息公開、共享、查詢、應用和異議受理、信用修復受理等服務。第八條社會信用信息歸集、採集、公開、共享和應用主體應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和保密制度,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職責。
社會信用信息系統應當符合國家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要求,具備安全監控和備份功能。第二章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治理體系和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誠信施政、誠信作為、誠信執法,增強決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向市場主體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依法訂立的各類合同。因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改變政策承諾、合同約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依法對市場主體因此受到的損失予以補償。第十條司法機關應當推進司法公信建設,嚴格公正司法,體現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權威性,提高社會公眾滿意度。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機制,規范市場秩序。創新事前環節信用監管,按照國家規定在行政許可等事項中推行信用承諾制度,並將信用承諾履行情況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依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可以開展信用評價,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實行差異化管理。第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將誠實守信建設貫穿於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誠實守信作為學生素質教育重要內容。
各級各類政務服務窗口辦理注冊、審批、備案等相關業務,適時開展信用知識教育,提高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意識。

4. 湖南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社會信用監督管理,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社會信用信息徵集與披露、社會信用信息應用、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與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用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履行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的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可用以識別、分析、判斷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非公共信用信息。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等(以下統稱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依法履行職能、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非公共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其他企事業單位和組織等(以下統稱非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生產經營、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以及信用主體以聲明、自主申報、社會承諾等形式提供的自身信用信息。第三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應當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共建、信息共享、保護權益、獎懲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社會信用工作的領導,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保障工作經費,將社會信用工作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五條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是全省社會信用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管理規范和政策措施,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社會信用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協調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監督指導社會信用信息的徵集、開放和應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政務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工作,共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六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歸集和管理社會信用信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將社會信用信息歸集到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省人民政府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政務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建立的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應當與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互聯互通,同步更新。

省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應當與司法機關、中央駐湘單位等加強溝通協作,推動省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等相關信用信息平台開放合作,滿足社會應用需求。第二章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發揮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社會信用建設中的示範表率作用,誠信施政、誠信作為、誠信執法,增強決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履行向市場主體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依法訂立的各類合同,不得以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機構或者職能調整以及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為由違約毀約。因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改變政策承諾、合同約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依法對市場主體因此受到的損失予以補償。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職過程中,因違法違規、失信違約被司法判決、行政處罰、紀律處分、問責處理等信息應當納入政務失信記錄。對造成政務失信行為的政府或者部門主要負責人,應當依法追究責任;對存在政務失信記錄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相關規定採取限制評優評先等處理措施。第八條市場主體應當增強法治意識和契約精神,誠信履約、公平競爭,規范商務行為,降低商務運行成本,維護良好商務關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商貿流通、金融、稅務等領域的信用管理和服務;創新事前環節信用監管,按照國家規定在行政許可等事項中推行信用承諾制度,並將信用承諾履行情況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依據。

5. 黑龍江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社會信用管理,優化營商環境,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督管理機制建設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組織等信用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履行法定職責、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的狀態。

社會信用信息,是指可以用於識別、分析、判斷信用主體社會信用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非公共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和公用企事業單位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法定職責以及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過程中產生、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

非公共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非公共信用信息採集單位,在提供服務、生產經營活動或者行業自律管理等活動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以及信用主體以聲明、自願注冊、自主申報、社會承諾等形式提供的自身社會信用信息。

信用服務機構,是指依法設立,向社會提供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從事信用評級、信用咨詢、信用管理、信用風險控制、信用信息服務等相關活動的專業服務機構。第四條社會信用工作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社會共建、信息共享、保護權益、獎懲結合、強化應用的原則,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議事協調機制,統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並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保障工作經費。

省和市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規劃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社會信用工作,並指導推進農村、城市社區開展基層社會信用建設。第六條省和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簡稱信用平台),統一發布社會信用政策、歸集和開放社會信用信息、提供公共信用服務、支撐公共信用信息應用等。省信用平台應當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聯通對接,市級信用平台應當與省信用平台聯通對接。省和市級承擔公共信用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公共信用工作機構)負責本級信用平台的維護和管理。

省和市級人民政府應當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技術,促進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推動信用平台與政務服務系統以及其他應用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省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建立融資信用服務平台,推動與政務服務系統以及其他應用系統互聯互通,將納稅、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進出口、水電氣、不動產、知識產權、科技研發等信息納入歸集共享范圍,並支持有需求的銀行、保險、擔保、信用服務等機構接入,加強社會信用信息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支持金融機構和徵信、評級等信用服務機構運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強跟蹤監測預警,健全市場化的風險分擔、緩釋、補償機制。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營商環境建設監督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主管部門,負責社會信用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推進本行業、本領域社會信用工作。

省人民政府社會信用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製定本省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失信約束措施清單、失信懲戒措施補充清單、信用修復制度、政務誠信評價標准和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辦法等管理規范,並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向社會公布。第八條社會信用工作應當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各方參與社會信用的宣傳教育、示範帶動和管理服務。第二章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守信踐諾,增強決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表率導向和示範引領作用。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政府采購、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招標投標、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的政務誠信建設,不得以行政區劃、機構職能調整或者政府換屆、相關負責人員更替等理由不履行向市場主體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或者依法訂立的合同約定義務。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履行承諾或者合同約定義務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依法對市場主體的損失予以補償。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政務誠信評價、政務誠信記錄、政府失信責任追究等機制,加強對公職人員的誠信教育,提高政務誠信水平。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的違法違規、失信違約信息,應當納入其政務誠信記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政務誠信評價,評價結果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業績表現的重要參考。公務員誠信記錄作為考核、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

6. 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信用管理,規范社會信用服務,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提高社會誠信水平,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狀況認定、信用管理和服務、信用激勵和約束以及信用主體權益保護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對徵信、企業信息公示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用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遵守法定義務、履行約定義務的狀態。第四條本條例所稱信用信息,是指可用於識別、分析、判斷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人民團體(以下統稱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依法履行職責和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獲取的信用信息,包括基礎信息、失信信息和其他信息。

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和其他對交易服務對象實施信用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等市場信用信息採集單位,在生產經營或者行業自律管理活動中產生、獲取的信用信息。第五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當遵循政府推動、社會共建、依法依規、保護權益、公正公開、獎懲結合的原則。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領導,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強化機構、人員和經費保障,建立健全協調推進機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研究決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重大事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社會信用綜合管理部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工作。第七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當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信用管理、服務和監督。第八條對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九條本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重點領域誠信建設。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職、誠信施政,增強決策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示範表率作用。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履行向市場主體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依法訂立的各類合同,不得以行政區劃調整、政府換屆、機構或者職能調整以及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為由違約毀約。因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需要改變政策承諾、變更合同約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依法對市場主體因此受到的損失予以補償。

本省建立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發生違法違約行為,被依法追究責任的,相關信息應當納入政務失信記錄。

本省建立政務誠信監測治理和評價體系,防範和化解政府失信風險,提高政務誠信水平。第十一條市場主體應當增強法治意識、契約精神,遵守法律、法規、行業規約,誠信履約、公平競爭。

鼓勵市場主體建立健全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信用管理能力,防範信用風險,參與信用管理示範創建活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制度,加強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商貿流通、金融、稅務、工程建設、交通運輸、電子商務、中介服務、校外培訓等領域的信用管理和服務。第十二條社會成員應當遵循誠信原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法律、法規,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社會成員應當樹立信用意識,關注自身信用狀況,維護自身良好信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在社會治理中推動信用管理方式創新,加強對勞動保護、社會保障、教育科研、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生態環境、互聯網應用服務等領域的信用管理和服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重點人群職業信用建設,推廣使用職業信用報告,引導職業道德建設與行為規范。

7. 南京市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社會信用主體)在經濟社會活動中依法履行職責、遵守法定義務、履行約定義務的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社會信用主體依法履行職責、遵守法定義務、履行約定義務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本條例所稱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法律法規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依法履行職責和提供服務過程中生成的社會信用信息。

本條例所稱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等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和提供社會服務過程中生成的社會信用信息。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及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和應用、社會信用主體權益保障、社會信用行業發展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遵循系統推進、共建共享、強化應用、維護安全的原則,發揮政府組織引導和示範作用,培育和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協調機制、目標責任制和考核制度,統籌推進本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區人民政府、江北新區管理機構負責轄區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第六條社會信用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社會信用體系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

政務數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政務數據和社會信用信息一體化建設工作。

政務服務管理部門負責在政務服務中規范應用社會信用的相關工作。

其他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助做好社會信用工作。第七條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機構負責歸集、共享公共信用信息,建設、運營、管理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服務平台,協助開展社會信用監督管理工作。

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服務平台是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公開、使用和共享的統一載體。第八條歸集、採集、披露、使用社會信用信息,提供信用產品,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准確、必要的要求,確保信息安全,維護社會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不得侵犯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歸集、採集、使用、加工、傳播社會信用信息,不得篡改、虛構、非法買賣其歸集、採集、存儲的社會信用信息。第九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誠信文化建設,引導誠信風尚。

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誠信文化宣傳,營造誠信和諧的社會氛圍。

社會各方應當培育規則意識,強化契約精神,提升自律水平。第二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江北新區管理機構以及相關部門應當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實行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市、區人民政府、江北新區管理機構以及相關部門在招商引資、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債務融資以及開展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等方面,應當兌現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履行合同義務。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事項的履行情況應當作為評價政府誠信水平的重要內容。第十一條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等以及公職人員應當依法辦事、誠實守信,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做好示範。

建立公職人員信用檔案,記錄有關誠信履職情況並納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服務平台,加強對政務誠信情況的監督、考核、評價和應用。

公務員管理等相關部門應當將信用知識納入領導幹部和機關工作人員培訓課程,加強誠信教育。第十二條司法機關應當公正司法,依法履行職能,提高司法公信力。

審判機關應當定期發布重大失信典型案例,依法披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依法防範和查處虛假訴訟,凈化訴訟環境。

檢察機關應當依法通過公益訴訟等方式,加強對食品葯品安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權益保護等重點領域違法失信行為的法律監督。

建立司法機關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互通制度,對刑事犯罪案件觸發信用聯合懲戒的事項,司法機關應當及時通報相關部門,推進聯合懲戒有效實施。

立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等信用檔案,實行執業誠信承諾制度。檔案記錄的信用信息應當歸集到市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服務平台。

8. 山西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社會信用管理,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弘揚中華民族誠信優良傳統,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簡稱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社會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用服務行業發展、信用主體權益保護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社會信用工作應當堅持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公開公正、信息共享、保護權益、獎懲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社會信用工作應當依法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保護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社會信用工作的領導,將社會信用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研究解決社會信用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信用工作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加強信用管理隊伍建設,將社會信用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是本行政區域社會信用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社會信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起草社會信用工作規劃草案;

(二)組織制定社會信用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標准規范;

(三)指導協調有關部門和行業開展社會信用工作;

(四)加強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推動信息收集、共享、應用;

(五)培育發展信用服務行業;

(六)組織開展社會信用宣傳、社會信用教育等活動;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社會信用工作機構在同級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的領導下,具體負責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等工作,開展信用信息收集共享、應用服務及相關工作。第八條本省負責本行業(領域)社會信用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單位(以下簡稱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下列社會信用相關工作:

(一)制定本行業(領域)社會信用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標准規范;

(二)收集、共享和公開公共信用信息;

(三)認定信用狀況;

(四)對信用主體實行分級分類監督管理;

(五)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

(六)辦理異議處理、信用修復;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依法履職,誠信施政,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示範表率作用。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政務誠信監測治理機制、政務失信記錄制度、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下級人民政府進行政務誠信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對下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因不履行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被依法追究責任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相關信息納入政務失信記錄。第十條本省開展信用城市、信用鄉鎮(街道)、示範村(居)民委員會、示範社區等創建活動,推動誠信社會建設。第十一條市場主體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約,誠信履約、公平競爭。

鼓勵市場主體建立健全內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信用管理能力,自覺防範信用風險。第十二條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信用管理、服務和監督等活動。

對在社會信用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三條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社會信用公益性宣傳,普及社會信用知識,提高社會公眾信用意識,營造誠信環境。第二章社會信用信息管理第十四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非公共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有關部門和單位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法定職責和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信用信息。

非公共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以及其他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等非公共信用信息收集單位,在生產經營和行業自律管理活動中產生或者獲取的信用信息。第十五條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制管理。

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在下列范圍內制定、更新本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並向社會公布:

(一)注冊登記信息;

(二)職稱、職業資格和從業資格信息;

(三)信用評價結果信息;

(四)信用承諾信息以及履行承諾的信息;

(五)誠實守信相關榮譽信息;

(六)企業水電氣費繳納信息;

(七)有關合同履行信息;

(八)經營(活動)異常名錄信息(狀態);

(九)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

(十)拒不繳納稅款、非稅收入、社會保險費用的信息和拒不繳存住房公積金的信息;

(十一)司法裁判及執行信息;

(十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補償、行政獎勵和行政監督檢查等信息;

(十三)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有關規定規定的其他信息。

9. 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社會信用管理,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監管、信用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業發展、信用生態建設等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用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遵循誠信原則,遵守法定義務或者履行約定義務的狀態。
社會信用信息,是指可用以識別、分析、判斷信用主體守法、履約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包括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等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反映信用主體公共信用狀況的記錄。
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等市場信用信息採集單位在生產經營、行業自律管理等活動中產生或者獲取的反映信用主體市場信用狀況的記錄。第四條社會信用建設工作應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共治、信息共享、獎懲結合的原則。第五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應當建立社會信用建設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建設工作。社會信用建設工作聯席會議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組織貫徹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
(二)推進信用建設領域改革創新,指導解決突出問題;
(三)完善和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四)加強政務、司法等重點領域信用建設;
(五)提升信用信息平台一體化建設水平;
(六)研究決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其他重大事項。第六條省、市、縣應當確定社會信用主管部門,承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日常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擬訂和組織實施社會信用建設規劃與年度計劃;
(二)組織制定社會信用管理制度和標准規范;
(三)組織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
(四)監督、考核有關部門和單位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
(五)指導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行業開展信用建設,推動企業事業單位實施信用管理;
(六)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加強信用信息徵集、發布和使用管理;
(七)培育發展信用服務業,依法開展信用服務機構登記管理,推動對信用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加強指導和監督;
(八)組織協調誠信宣傳、信用教育、信用管理和服務人才培訓;
(九)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社會信用管理職責。第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本行業、本領域的信用管理,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落實社會信用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和社會信用主管部門交辦的社會信用建設工作任務,主動接受其監督;
(二)制定行業、領域信用管理制度;
(三)記錄、歸集、共享和公開公共信用信息;
(四)認定信用主體信用狀況;
(五)對信用主體實行分級分類監督管理;
(六)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
(七)辦理異議處理、信用修復;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社會信用管理職責。第二章信用信息管理第八條歸集、採集、披露、使用社會信用信息,應當遵循合法、客觀、關聯、公正、審慎的原則,確保信息安全,不得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不得侵犯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第九條省、市、縣人民政府負責公共信用信息工作的單位(以下統稱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在社會信用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下,具體承擔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應用服務以及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網站建設、運行保障等相關工作。第十條公共信用信息實行目錄管理制度。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包括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和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
省社會信用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可以參照全國公共信用信息基礎目錄,結合本區域實際,制定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提請省社會信用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審定後向社會公布,並根據基礎目錄更新情況和工作需要適時更新。公共信用信息是否公開、共享及其范圍,公示、保存期限等,應當在補充目錄中予以明確。第十一條公共信用信息補充目錄包括下列信息:
(一)公共管理和服務中客觀反映信用主體基本情況的登記類信息;
(二)在接受公共管理和服務過程中作出的信用承諾信息以及信用承諾履行情況信息;
(三)受到表彰獎勵以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見義勇為等信息;
(四)生效的司法裁判文書、仲裁文書以及行政處罰和行政裁決等行政行為決定文書中反映信用主體信用狀況的信息;
(五)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信息;
(六)拒不繳納稅款、社會保險費用、住房公積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的信息;
(七)違法違規提供虛假資料、隱瞞事實真相等弄虛作假行為的信息;
(八)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信息。

10. 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新社會治理機制,提高社會信用水平,增強誠信意識,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以下統稱信息主體),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遵守法定義務或者履行約定義務的狀態。
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是指可用以識別、分析、判斷信息主體守法、履約狀況的客觀數據和資料。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採集、共享和使用,信用激勵與約束,信息主體權益保護,信用服務行業規范與發展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四條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設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市和區社會信用管理部門負責社會信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組織擬訂各項政策措施並負責協調實施。市和區人民政府其他部門應當在職權范圍內,協同做好社會信用工作。第五條本市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社會信用建設,提高誠實守信意識,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信用聯合獎懲,弘揚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第六條社會信用信息的歸集、採集、共享和使用等活動,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必要的原則,確保信息安全,不得侵犯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自然人的社會信用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自然人的社會信用信息。第七條本市應當根據國家總體部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運行機制和地方信用信息系統信息歸集功能,開展各項社會信用建設工作。
本市應當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工作;建立區域信用合作機制,推動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評價結果互認,加強重點領域跨區域聯合激勵和懲戒。第二章社會信用信息第八條本條例所稱社會信用信息分為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共企業事業單位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
市場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務機構及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等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採集或者獲取的社會信用信息。第九條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應當遵循合法、審慎、必要的原則,組織編制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
列入目錄的失信信息包括下列事項:
(一)欠繳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社會保險費、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的;
(二)提供虛假材料、隱瞞真實情況,侵害社會管理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的;
(三)拒不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
(四)適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處罰信息,但違法行為輕微或者主動消除、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除外;
(五)被監管部門處以市場禁入或者行業禁入的;
(六)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事項。
法律、法規對違法事項納入目錄已作出規定的,該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事項不得納入。第十條有關單位提出將相關事項納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的,應當說明理由,擬納入的事項存在較大分歧意見或者可能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該單位還應當會同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組織評估,聽取相關群體代表、專家等方面的意見。
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匯總有關單位提出的擬納入目錄的事項後,形成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草案,並將目錄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報經議事協調機構審議通過後及時公布。第十一條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負責建設、運行和維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應當按照本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要求及時、准確、完整地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並提供該單位認定信息主體遵守法定義務、履行約定義務情況的判決書、裁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生效法律文書。未納入目錄的公共信用信息不得向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歸集。
公共信用信息的具體歸集程序、標准和實施辦法,由市社會信用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熱點內容
法院掃描錄入 發布:2025-01-20 16:52:17 瀏覽:708
民法典橫幅 發布:2025-01-20 16:40:47 瀏覽:667
勞動法頒布和實施 發布:2025-01-20 16:30:34 瀏覽:411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