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什麼是條例

什麼是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5 04:40:35

A. 請問一下 什麼什麼條例,是法規,那什麼什麼條例實施細則也是法規嗎

立法法規定
法律一般有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
行政法律,比如條例,屬於國務院規定
條例實施細則屬於國務院各部委制定,屬於部門規章,也是法規

B. 什麼是一法一條例

一法一條例是《食品衛生法》和《食品衛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是為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增強人民體質,而制定的法律。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修訂通過,自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於1995年10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什麼是條例擴展閱讀:

一法一條例的相關法律:

食品的衛生

第六條

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第七條

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准。

第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過程必須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保持內外環境整潔,採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與有毒、有害場所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有與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加工、包裝、貯存等廠房或者場所;

(三)應當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洗滌、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

(四)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設備和條件必須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經常保持個人衛生,生產、銷售食品時,必須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銷售直接入口食品時,必須使用售貨工具;

(九)用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城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對食品攤販和城鄉集市貿易食品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法作出具體規定。

C. 什麼是引渡條例

引渡抄條例是指國家根據條約或基於襲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內而被別國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應該國的請求,移交該國審判或處罰的行為。是國家之間刑事司法協助的一種形式。比如賴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內,但被我國指控有犯罪行為,我國向加拿大請求將其移交於我國進行審判。加拿大應請求移交的行為就是引渡。

D. 一準則一條例一規則指的是什麼

一準則一條例抄一規則指的是:《關襲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

E. 黨的兩個《條例》是什麼

兩個條例是《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罰條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黨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頒布實施《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是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對於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推動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全黨一定要認真學習、廣泛宣傳、嚴格遵守。

(5)什麼是條例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修訂歷史: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對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形勢發展,該條例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為此,黨中央決定予以修訂。2015年10月正式印發。

新修訂《條例》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圍繞黨紀戒尺要求,明確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六類違紀行為。

F. 法律中實施條例是什麼意思具有法律效力

實施條例是對法復律的一個具體制規定!具有法律效力。

G. 什麼是《聯邦條例》

美國獨立戰爭開始後,1776年5月10日,大陸會議通過決議,建議各殖民地成立新的州政府,到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時,許多殖民地已經有了自己的政府。宣布獨立後1年之內,除馬薩諸塞、康涅狄克和羅得島之外,其餘各州都草擬了新的州憲法。

但這13個州如何聯合起來並成立統一的中央政府的問題卻難以解決。不過,隨著革命的發展,大陸會議做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它越來越帶有中央政府的性質。它控制大陸軍,宣布獨立,對外締約、借債、發行紙幣等等。為了解決中央政府的組成、許可權以及各州與中央政府的關系等問題,在獨立宣言公布前後,大陸會議已開始著手草擬憲法。但這一工作爭論很大,拖的時間很久,直到薩拉托加大捷之後的1777年11月15日,大陸會議才通過了由約翰·迪金森起草的《聯邦條例》,又經過了3年多的時間才得到各州的批准,1781年3月1日,最後一個州馬里蘭州議會批准,《聯邦條例》開始生效。

《聯邦條例》規定,美國是一個由各個獨立州組成的邦聯國家;不設總統;聯邦國會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大權;各州派2~7名代表出席聯邦國會;各州同時保持自己的主權、自由和獨立;凡有關宣戰、締約、募軍、憲法、財政。任命總司令等重大事宜,須經2/3以上州同意才能有效。聯邦政府無權向各州直接征稅,只能向各州募集。《聯邦條例》是美國的第一部憲法。

H. 什麼是引渡條例

引渡條約(Extradition)是指國家根據條約或基於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內而被別國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應該國的請求,移交該國審判或處罰的行為。

引渡條約(Extradition)是國家之間刑事司法協助的一種形式。比如賴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內,但被我國指控有犯罪行為,我國向加拿大請求將其移交於我國進行審判。加拿大應請求移交的行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礎是一個主權國家對犯罪的管轄權,包括屬地,屬人和其他管轄權等。也就是說,請求引渡的國家,基於國際法上承認的依據,對該名身處他國境內罪犯享有管轄權。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紀以前主要是政治犯,異教徒和逃兵。

但由於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則得確立使引渡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改變。各國變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則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習慣法則。

引渡條約是國家間引渡罪犯的依據。因為國際法上沒有賦予國家以引渡的義務,在沒有引渡條約的情況下,是否將罪犯引渡回申請國完全是被申請國自己的事情,對於賴昌星案件來說,如果中國和加拿大沒有引渡條約,那麼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國沒有絲毫辦法。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條約就不一樣了,引渡條約一般會約定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關於互相引渡罪犯的相關條件和其他事項.如果在條約中承諾對某個國家的罪犯進行引渡,那麼引渡就成為了國際義務,必須履行,沒有正當理由不能隨便拒絕引渡。

(8)什麼是條例擴展閱讀

截至2018年2月,我國已與71個國家締結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和分享協定、引渡條約和打擊「三股勢力」協定共138項(116項生效)。具體如下:

1、民刑事司法協助條約19項(全部生效)

2、刑事司法協助條約41項(35項生效)

3、資產返還和分享協定1項(尚未生效)

4、民商事司法協助條約20項(18項生效)

5、引渡條約50項(37項生效)

6、打擊「三股勢力」協定7項(全部生效)

I. 請問法律條例里的「違反本條例規定」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後面來一般會有具體的描述自,如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旅行社有以下行為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理解為,違反本條例規定中(有關於以下行為)的某些條例時.........---如果是"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一律相應法律責任",那就是你說的概括地講違反了這個條例的任何規定的意思了.------------------你說的這句話,我也有同感,有點同義反復的意思.應該讓立法工作者好好研究一下.

J. 法律 法規 規章 規定 條例 都是什麼 暈

1、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2、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定是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於法律條文中的決定,即權威性地確定為一種指導、指示或行動規則。

5、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

(10)什麼是條例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和條例基於法的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2、評價作用

這是指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3、教育作用

這是指通過法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

4、預測作用

這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後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強製作用

這是指法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實現,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懲罰違法行為。法的強製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證。

熱點內容
勞動法違紀開除規定 發布:2025-04-24 03:12:15 瀏覽:912
司法考試資格要求最新 發布:2025-04-24 03:01:21 瀏覽:993
網路貸款法律法規條例 發布:2025-04-24 02:47:42 瀏覽:967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 發布:2025-04-24 02:47:38 瀏覽:573
准則和條例時間 發布:2025-04-24 02:42:24 瀏覽:208
刑法拔舌 發布:2025-04-24 02:33:02 瀏覽:167
民事訴訟法對法人的罰款 發布:2025-04-24 02:29:53 瀏覽:878
按國家勞動法周日不上班算工資嗎 發布:2025-04-24 02:17:20 瀏覽:908
道德講堂的故事 發布:2025-04-24 02:05:46 瀏覽:760
行政法中復核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4-24 02:05:02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