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國際運輸法規

國際運輸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8-14 12:51:22

A. 四大國際運輸公約分別是哪些

  1. 《海牙規則》

  2. 《海牙-維斯比規則》

  3. 《漢堡規則》

  4. 《鹿特丹規則》

B. 國際航空貨物運輸的主要公約有哪些

法律分析:關於國際航空貨物運輸,目前存在著三個主要的國際公約,即1929年10月12日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1955年 9月28日在海牙訂立的《修改1929年10月12日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議定書》(《海牙議定書》)和1961年 9月18日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簽訂的《統一非締約承運人所辦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以補充華沙公約的公約》(《瓜達拉哈拉公約》)。它們分別調整著不同國家貨物運輸方面的法律問題。截至1982年2月18日止,參加和批准《華沙公約》的共有132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和批准《海牙議定書》的有10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瓜達拉哈拉公約》的,至1982年2月18日止,共有6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先後於1958年7月15日和1975年 8月20日遞交了加入《華沙公約》和《海牙議定書》的通知書,上述兩公約分別自1958年10月18日和1975年10月15日起對中國生效。

法律依據:《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

第一條 適用范圍

一、本公約適用於所有以航空器運送人員、行李或者貨物而收取報酬的國際運輸。本公約同樣適用於航空運輸企業以航空器履行的免費運輸。

二、就本公約而言,「國際運輸」系指根據當事人的約定,不論在運輸中有無間斷或者轉運,其出發地點和目的地點是在兩個當事國的領土內,或者在一個當事國的領土內,而在另一國的領土內有一個約定的經停地點的任何運輸,即使該國為非當事國。就本公約而言,在一個當事國的領土內兩個地點之間的運輸,而在另一國的領土內沒有約定的經停地點的,不是國際運輸。

三、運輸合同各方認為幾個連續的承運人履行的運輸是一項單一的業務活動的,無論其形式是以一個合同訂立或者一系列合同訂立,就本公約而言,應當視為一項不可分割的運輸,並不僅因其中一個合同或者一系列合同完全在同一國領土內履行而喪失其國際性質。

C. 國際運輸法律

(1)根據貨物是否裝船分類
已裝提單(On Board B/L or Shipping B/L),是指承運人已將貨物裝上指定的船隻後簽發的提單。這種提單的特點是提單上面有載貨船舶名稱和裝貨日期。
備運提單(Received for Shipment B/L),是指承運人收到托運人的貨物待裝船其間,簽發給托運人的提單。這種提單上面沒有裝船日期,也無載貨的具體船名。在國際貿易中,一般都必須是已裝船提單。
《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規定,在信用證無特殊規定的情況下,要求賣方必須提供已裝船提單,銀行一般不接受備運提單。

(2)根據貨物表面狀況有無不良批註分類
清潔提單(Clean B/L),是指貨物裝船時,表面狀況良好,承運入在簽發提單時末加上任何貨損、包裝不良或其他有礙結匯批註的提單。
不清潔提單(Unclean B/L or Foul B/L),是指承運人收到貨物之後,在提單上加註了貨物外表狀況不良或貨物存在缺陷或包裝破損的提單。例如在提單上批註:「鐵條松失」「包裝不固」「×件損壞」等。
但須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經批註的提單即為不清潔提單。國際航運公會於1951年規定下列三種內容的批註不能視為不清潔:第一,沒有說明貨物或包裝不能令人滿意,只是批註「舊包裝」「舊箱」「舊捅」等等;第二,強調承運人對於貨物或包裝性質所引起的風險不負責任;第三,否認承運人知悉貨物內容、重量、容積、質量或技術規格。這三項內容已被大多數國家和船運組織所接受。在使用信用證支付方式時,銀行通常不接受不清潔提單。當裝船發生貨損或包裝不良時,托運人經常要求承運人不在提單上加批註,而由托運人向承運人出具保函,也稱「賠償保證書」(Letter of Indemnity),向承運人保證如因貨物破殘短損以及承運人因簽發清潔提單而引起的一切損失,由托運人負責。承運人則給予簽發提單,以便賣方在信用證下順利結匯。對於這種保函,有些國家法律和判例並未承認,如美國法律認為這是一種欺騙行為,所以使用保函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3)根據收貨入抬頭分類
記名提單(Straight B/L),又稱收貨人抬頭提單,它是指在提單的收貨人欄內,具體寫明了收貨人的名稱。由於這種提單只能由提單內指定的收貨入提貨,不能轉讓,記名提單雖避免了提單轉讓過程中可能帶來的風險,使貨物始終控制在貨主手中,但也失去其代表貨物轉讓流通的便利。同時,銀行也不願意接受記名提單作為議付的證件。由於這些原因,記名提單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很少使用,一般只有在運送價值較高的貨物、展覽品及援外物資時方才使用。
不記名提單(Open B/L),又稱空白提單,是指在提單收貨人欄內不填明具體的收貨人或指示人的名稱而留空的提單。不記名提單的轉讓不須經任何背書手續,提單持有人僅憑提單交付即可提貨。這種提單的轉讓或提貨手續比較簡便,但一旦遺失或被盜,貨物也容易被人提走,即使貨物末被提走,提單被轉讓到了第三者手裡,也會引起糾紛。因此,這種提單在國際貿易中很少應用。
指示提單(Order B/L),是在提單收貨人欄中填「憑指示」(To order )。有的信用證要求填「憑某某人的指示」或憑發貨人指示,也屬於指示提單。

(4)按運輸過程中是否轉船分類
直達提單(Direct B/L),貨物從裝運港裝船後,中途不經換船而直接駛達目的港卸貨,按照這種條件所簽發的提單,稱為直達提單或直運提單。直達提單內僅列有裝運港和目的港之名,而無中途「轉船」、「在某港轉船」等批語。在國際貿易中,信用證如規定貨物不準轉船,賣方就必須取得承運人簽發的直達提單,銀行才接受辦理議付貨款。
轉船提單(Transhipment B/L),船舶從裝運港裝貨後,不直接駛往目的港而在中途的港口換船把貨物轉往目的港。凡按此條件簽發的包括運輸全程的提單,稱為「轉船提單」。轉船提單內一般注有「在××港轉船」字樣。 由於貨物在中途港轉船,對進口人來講,不僅會增加貨物受損或其他風險,而且還因為等候換裝船延誤到貨時間。所以買方通常爭取直達運輸,並在信用證內明確規定不許轉船。但礙於運輸的條件所限,有時轉船也許會使貨物更快駛達目的港。在這種情況下,買賣雙方約定也可以使用「轉船提單」。 聯運提單,須經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輸方式(如海陸、海河、海空等)聯合運輸的貨物,托運人在辦理托運手續並交納全程運費之後,由第一程承運人所簽發的,包括運輸全程並能憑以在目的港提取貨物的提單,稱為聯運提單。採用這種提單時,如同採用轉船提單一樣,貨物在運輸途中的轉換交通工具和交換工作,均由第一程承運人或其代理人負責向下段航程承運人辦理,托運人不須自己辦理。 聯運提單和轉船提單雖然包括全程運輸,但簽發提單的承運人或其代理人,一般都在提單條款中規定:只擔負貨物在他負責運輸的一段航程內所發生的損失責任,貨物從他所有的運輸工具卸下後,他的責任即告終止。

(5)按提單內容的繁簡分類
全式提單,亦稱繁式提單,它是指通常應用的,既有正面內容又在提單背面列有承運人和托運入的權利、義務等詳細條款的提單。 略式提單,亦稱簡式提單,它是僅保留全式提單正面的必要項目,如船名、貨名、標志、件數、重量或體積、裝運港、目的港、托運人名稱等記載,而略去提單背面全部條款的提單。 略式提單又可分為租船項下的略式提單及班輪項下的略式提單。
租船項下的略式提單,應用於租船項下的貨物運輸,提單內注有「根據某月某日簽訂的租船合同開立」等字樣。由於這種提 單受到租船合同的約束,它本身不構成一個完整的獨立文件,因此銀行一般都不願意憑這種提單辦理議付。 班輪項下的略式提單,一般是為了簡化提單的制各工作,而採用的提單。這種提單一般都印有「本提單貨物的收受、保管、運輸和運費等事項,均按本公司全式提單的正面、背面的鉛印,手寫印章和打字等書面的條款和例外條款辦理。·該全式提單存本公司、分支機構或代理人處,可供托運人隨時查閱」等內容。根據國際銀行業務的慣例,這種略式提單可憑以向銀行辦理議付。

(6)多式聯運提單
多式聯運提單,是近年來國際貨物運輸業務中為了適應成組化運輸,特別是集裝箱運輸廣泛發展的需要,而採用的一種新的運輸單據。根據聯合國1980年《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的規定,這種聯運單據是在使用多種運輸方式運送貨物的情況下。由一種叫做「多式聯運經營人」所簽發的證明貨物已由他接管,他將對貨物運輸全程負責的一種單據。 「多式聯運單據」與海運中「聯運提單」雖然都是使用多種運輸方式運送貨物,但是兩種單據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它們所適用的運輸方面,「多式聯運單據」既可適用於海運同其他運輸方式所組成的多式聯運(如海陸、海空等),也可適用於不僅包括海運,而由其他不同運輸方式所組成的多式聯運(如陸空);而「聯運提單」則不同,它只適用於海運同其他運輸方式所組成的聯合運輸。其次,這兩種單據的簽發人所承擔的責任方面也有不同,簽發「多式聯運單據」的「多式聯運經營人」對聯運中的各程運輸,都是以承運人的身份對托運人負責,亦即在整個聯合運輸過程中,貨物無論在任何地方發生屬於承運人責任范圍內的滅失和損失,「多式聯運經營人」均須直接負責。而「聯運提單」則不同,「聯運提單」的簽發人一般都在提單內表明,他僅對第一程運輸負承運人的責任,當貨物從第一程運輸工具轉裝到第二程運輸工具後,他即處於發貨人的代理人的地位,並不代表第二程承運人向發貨人負責。 在國外,有的國家法律規定,「多式聯運」經營人「必須向政府主管機關申請批准並領得營業執照後,才能開展業務」。「多式聯運經營人」可以自己承擔聯運中的一部分運輸,也可以自己不承擔任何運輸,全程運輸均安排他人承擔。 在目前國際航運業務中有經營集裝箱船的壟斷組織,也制定有一種稱為「聯合運輸提單」的單據,這些單據有的同前面的「聯運提單」或稱「轉船提單」性質相同。

(7)其他分類
過期提單,是指賣方向當地銀行交單結匯的日期與裝船開航的日期相距太久,以致銀行按正常郵程寄單預計收貨人不能在船到達目的港前收到的提單。此外,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規定,在提單簽發日期後21天才向銀行提交的提單也屆過期提單。
倒簽提單,是指承運人應托運人的要求,簽發提單的日期早於實際裝船日期提單,以符合信用證對裝船日期的規定,便於在該信用證下結匯。裝船日期的確定,主要是通過提單的簽發日期證明的。提單日期不僅對買賣雙方都有著重要作用,而且銀行向收貨人提供墊款和向發貨人轉賬、對海關辦理延長進口許可證、對海上貨物保險契約的生效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提單的簽發日期必須依據接受貨物記錄和已裝船的大副收據來簽發。在出口業務中,有時在信用證即將到期或不能按期裝船時,為了不影響結匯,托運人只好採用倒簽提單。當然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實踐,錯填提單,是一種欺騙行為,是違法的。因此應盡量避免使用倒簽提單。
預借提單,又稱無貨提單,是指因信用證規定裝運日期和議付日期已到,貨物因故而未能及時裝船,但已被承運人接管,或已經開裝而未裝畢,由托運人出具保函,要求承運人簽發已裝船提單。預借提單和倒簽提單同屬一種性質,一般都是出口公司出於無奈和應急時而採用的辦法,為了防止意外,最好避免使用這兩種提單。

D. 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貨物國際航空運輸的管理,保護承運人、托運人和收貨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國際航空運輸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九章公共航空運輸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則。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設立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以下稱承運人)使用民用航空器運送貨物而收取報酬的國際航空運輸,也適用於承運人使用民用航空器辦理免費的貨物國際航空運輸。第三條本規則下列用語,除具體條款中另有規定外,含義如下:
(一)「公約」,是根據合同規定適用於該項運輸的1929年10月12日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和《修改一九二九年十月十二日在華沙簽訂的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議定書》。
(二)「承運人」,是指包括發行航空貨運單的承運人和運輸貨物、約定運輸貨物或者約定提供與此航空運輸有關的任何其他服務的所有承運人。
(三)「代理人」,是指經承運人授權,代理承運人從事與貨物運輸有關活動的任何人,但本規則中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托運人」,是指與承運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其名稱出現在航空貨運單托運人欄內的人。
(五)「收貨人」,是指承運人將貨物交給航空貨運單收貨人欄內所載明的人。
(六)「航空貨運單」,是航空貨物運輸合同訂立和運輸條件以及承運人接受貨物的初步證據。
(七)「貨物」,是指除郵件或者憑「客票及行李票」運輸的行李外,已由或者將由民用航空運輸的物品,包括憑航空貨運單運輸的行李。第四條承運人辦理貨物國際航空運輸,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運輸過程中有關國家的法律和規定。第五條貨物由包機運輸的,應當由包機人與承運人簽訂包機合同,並在包機合同中列明適用的運價及其條件;未列明的,應當明確所適用於該包機合同的有關條件。第二章貨物托運第六條托運人托運貨物,應當遵守出發地、經停地和目的地國家的法律和規定。第七條托運人托運貨物,應當填寫或者由他人代為填寫航空貨運單(以下簡稱貨運單)正本一式三份,連同貨物交給承運人。運費和其他費用已經確定的,應當由承運人填入貨運單。
貨運單第一份註明「交承運人」,由托運人簽字、蓋章;第二份註明「交收貨人」,由托運人和承運人簽字、蓋章;第三份由承運人在接受貨物後簽字、蓋章,交給托運人。
承運人根據托運人的請求填寫貨運單的,在沒有相反證據的情況下,應當視為代托運人填寫。
托運的貨物超過一個包裝件的,承運人可以要求托運人分別填寫貨運單。第八條托運人在貨運單上填寫的內容有錯誤或者有遺漏的,經托運人授權,承運人可以予以更正或者補充,但不承擔義務。第九條貨運單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填寫的地點和日期;
(二)出發地點和目的地點;
(三)出發地點和目的地點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而在境外有一個或者數個約定的經停地點的,至少註明一個經停地點;
(四)托運人的名稱和地址;
(五)第一承運人的名稱和地址;
(六)收貨人的名稱和地址;
(七)貨物的性質;
(八)包裝件數、包裝方式、特殊標志或者號數;
(九)貨物的重量、數量、體積或者尺寸;
(十)貨物和包裝的外表情況;
(十一)運費,如經議定,付費日期和地點及付費人;
(十二)提取貨物時支付貨款的,應當註明貨物的價格和必要時應付的費用金額;
(十三)需要聲明貨物在目的地點交付時的利益的,應當註明聲明價值金額;
(十四)貨運單的份數;
(十五)隨貨運單交給承運人的文件;
(十六)如經議定,應當註明完成貨物運輸的時間和概要說明經過的路線;
(十七)貨物運輸的最終目的地點、出發地點或者約定的經停地點之一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照所適用的國際航空運輸公約的規定,應當在貨運單上聲明此項運輸適用該公約的,貨運單上應當載有該項聲明。第十條托運人應當對貨運單上所填關於貨物的說明和聲明的正確性負責。因貨運單上所填的說明和聲明不符合規定、不正確或者不完全,給承運人或者承運人對之負責的其他人造成損失的,托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E.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國際貨物運輸代理行為,保障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和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的合法權益,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是指接受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的委託,以委託人的名義或者以自己的名義,為委託人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並收取服務報酬的行業。第三條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必須依法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資格。第四條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國的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經濟特區的人民政府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地方對外貿易主管部門)依照本規定,在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授權的范圍內,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對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實施監督管理,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適應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促進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的合理布局;
(二)保護公平競爭,促進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服務質量的提高。第六條從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企業,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行政法規、接受有關行業主管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實施的監督管理。第二章設立條件第七條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根據其行業特點,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與其從事的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相適應的專業人員;
(二)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和必要的營業設施;
(三)有穩定的進出口貨源市場。第八條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經營海上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二)經營航空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00萬元人民幣;
(三)經營陸路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或者國際快遞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200萬元人民幣。
經營前款兩項以上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其中最高一項的限額。
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每設立一個從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分支機構,應當增加註冊資本50萬元。第三章審批程序第九條申請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申請人應當向擬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所在地的地方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地方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後,轉報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審查批准。
國務院部門在北京的直屬企業申請在北京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的,可以直接向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審查批准。第十條申請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應當報送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企業章程草案;
(三)負責人和主要業務人員的姓名、職務和身份證明;
(四)資信證明和營業設施情況;
(五)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第十一條地方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的申請書和其他文件之日起45天內提出意見,並轉報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
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設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的申請書和其他文件之日起45天內決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對批准設立的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頒發批准證書。第十二條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應當憑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頒發的批准證書,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企業登記、稅務登記手續。第十三條申請人自收到批准證書之日起180天內無正當理由未開始營業的,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應當撤銷批准證書。第十四條批准證書的有效期為3年。
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在批准證書有效期屆滿時,需要繼續從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應當在批准證書有效期屆滿的30天前向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申請換領批准證書。
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未依照前款規定申請換領批准證書的,其從事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的資格自批准證書有效期屆滿時自動喪失。第十五條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終止營業,應當依照本規定第九條規定的設立申請批准程序,報告所在地的地方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主管部門並繳銷批准證書。

F. 國際快遞法律法規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 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G.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的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
(2001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35號公布根據2013年7月1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際海上運輸活動,保護公平競爭,維護國際海上運輸市場秩序,保障國際海上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的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前款所稱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包括本條例分別規定的國際船舶代理、國際船舶管理、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貨物倉儲、國際海運集裝箱站和堆場等業務。第三條從事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經營,公平競爭。第四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和有關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對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並對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實施有關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性業務的經營者
第五條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有與經營國際海上運輸業務相適應的船舶,其中必須有中國籍船舶;(二)投入運營的船舶符合國家規定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術標准;(三)有提單、客票或者多式聯運單證;(四)有具備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的從業資格的高級業務管理人員。第六條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附送符合本條例第五條規定條件的相關材料。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審核完畢,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予以許可的,向申請人頒發《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許可證》;不予許可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審核國際船舶運輸業務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關於國際海上運輸業發展的政策和國際海上運輸市場競爭狀況。申請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並同時申請經營國際班輪運輸業務的,還應當附送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相關材料,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一並審核、登記。第七條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前款所稱無船承運業務,是指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以承運人身份接受託運人的貨載,簽發自己的提單或者其他運輸單證,向托運人收取運費,通過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完成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承擔承運人責任的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在中國境內經營無船承運業務,應當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企業法人。第八條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應當在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提出辦理提單登記申請的同時,附送證明已經按照本條例的規定交納保證金的相關材料。前款保證金金額為80萬元人民幣;每設立一個分支機構,增加保證金20萬元人民幣。保證金應當向中國境內的銀行開立專門賬戶交存。保證金用於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清償因其不履行承運人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當所產生的債務以及支付罰款。保證金及其利息,歸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所有。專門賬戶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實施監督。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提單登記申請並交納保證金的相關材料之日起15日內審核完畢。申請材料真實、齊備的,予以登記,並通知申請人;申請材料不真實或者不齊備的,不予登記,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已經辦理提單登記的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予以公布。第九條經營國際船舶管理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高級業務管理人員中至少2人具有3年以上從事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的經歷;(二)有持有與所管理船舶種類和航區相適應的船長、輪機長適任證書的人員;(三)有與國際船舶管理業務相適應的設備、設施。第十條經營國際船舶管理業務,應當向擬經營業務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附送符合本條例第九條規定條件的相關材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審核完畢。申請材料真實、齊備的,予以登記,並通知申請人;申請材料不真實或者不齊備的,不予登記,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第十一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和國際船舶管理經營者經依照本條例許可、登記後,應當持有關證明文件,依法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企業登記手續。第十二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和國際船舶管理經營者,不得將依法取得的經營資格提供給他人使用。第十三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和國際船舶管理經營者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相應的經營資格後,不再具備本條例規定的條件的,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立即取消其經營資格。
第三章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性業務經營活動
第十四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經營進出中國港口的國際班輪運輸業務,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未取得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的,不得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經營活動,不得對外公布班期、接受訂艙。以共同派船、艙位互換、聯合經營等方式經營國際班輪運輸的,適用本條第一款的規定。第十五條經營國際班輪運輸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附送下列材料:(一)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的名稱、注冊地、營業執照副本、主要出資人;(二)經營者的主要管理人員的姓名及其身份證明;(三)運營船舶資料;(四)擬開航的航線、班期及沿途停泊港口;(五)運價本;(六)提單、客票或者多式聯運單證。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經營國際班輪運輸業務申請之日起30日內審核完畢。申請材料真實、齊備的,予以登記,並通知申請人;申請材料不真實或者不齊備的,不予登記,書面通知申請人並告知理由。第十六條取得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的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應當自取得資格之日起180日內開航;因不可抗力並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延期90日。逾期未開航的,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自期滿之日起喪失。第十七條新開、停開國際班輪運輸航線,或者變更國際班輪運輸船舶、班期的,應當提前15日予以公告,並應當自行為發生之日起15日內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八條經營國際班輪運輸業務的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的運價和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的運價,應當按照規定格式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備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應當指定專門機構受理運價備案。備案的運價包括公布運價和協議運價。公布運價,是指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和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運價本上載明的運價;協議運價,是指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與貨主、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約定的運價。公布運價自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受理備案之日起滿30日生效;協議運價自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受理備案之時起滿24小時生效。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和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應當執行生效的備案運價。第十九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在與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訂立協議運價時,應當確認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已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第二十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之間訂立涉及中國港口的班輪公會協議、運營協議、運價協議等,應當自協議訂立之日起15日內將協議副本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備案。第二十一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情形發生之日起15日內,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備案:(一)終止經營;(二)減少運營船舶;(三)變更提單、客票或者多式聯運單證;(四)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者子公司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五)擁有的船舶在境外注冊,懸掛外國旗。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增加運營船舶的,增加的運營船舶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安全技術標准,並應當於投入運營前15日內向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備案。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備案材料之日起3日內出具備案證明文件。其他中國企業有本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所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辦理備案手續。第二十二條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無船承運業務和國際船舶代理業務,在中國境內收取、代為收取運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應當向付款人出具中國稅務機關統一印製的發票。第二十三條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的,不得經營無船承運業務。第二十四條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和無船承運業務,不得有下列行為:(一)以低於正常、合理水平的運價提供服務,妨礙公平競爭;(二)在會計賬簿之外暗中給予托運人回扣,承攬貨物;(三)濫用優勢地位,以歧視性價格或者其他限制性條件給交易對方造成損害;(四)其他損害交易對方或者國際海上運輸市場秩序的行為。第二十五條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從事本章規定的有關國際船舶運輸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有關規定。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不得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也不得利用租用的中國籍船舶或者艙位,或者以互換艙位等方式變相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第二十六條國際船舶代理經營者接受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經營人的委託,可以經營下列業務:(一)辦理船舶進出港口手續,聯系安排引航、靠泊和裝卸;(二)代簽提單、運輸合同,代辦接受訂艙業務;(三)辦理船舶、集裝箱以及貨物的報關手續;(四)承攬貨物、組織貨載,辦理貨物、集裝箱的托運和中轉;(五)代收運費,代辦結算;(六)組織客源,辦理有關海上旅客運輸業務;(七)其他相關業務。國際船舶代理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代扣代繳其所代理的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的稅款。第二十七條國際船舶管理經營者接受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經營人的委託,可以經營下列業務:(一)船舶買賣、租賃以及其他船舶資產管理;(二)機務、海務和安排維修;(三)船員招聘、訓練和配備;(四)保證船舶技術狀況和正常航行的其他服務。
第四章外商投資經營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性業務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八條外商在中國境內投資經營國際海上運輸業務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業務,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條例其他有關規定。第二十九條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商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投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或者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國際船舶運輸、國際船舶代理、國際船舶管理、國際海運貨物裝卸、國際海運貨物倉儲、國際海運集裝箱站和堆場業務;並可以投資設立外資企業經營國際海運貨物倉儲業務。經營國際船舶運輸、國際船舶代理業務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企業中外商的出資比例不得超過49%。經營國際船舶運輸、國際船舶代理業務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企業中外商的投資比例比照適用前款規定。中外合資國際船舶運輸企業和中外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董事會主席和總經理,由中外合資、合作雙方協商後由中方指定。第三十條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商可以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其他有關規定投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為其擁有或者經營的船舶提供承攬貨物、代簽提單、代結運費、代簽服務合同等日常業務服務;未在中國境內投資設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的,上述業務必須委託中國的國際船舶代理經營者辦理。第三十一條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以及外國國際海運輔助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常駐代表機構,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第五章調查與處理
第三十二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應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自行決定,可以對下列情形實施調查:(一)經營國際班輪運輸業務的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之間訂立的涉及中國港口的班輪公會協議、運營協議、運價協議等,可能對公平競爭造成損害的;(二)經營國際班輪運輸業務的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通過協議產生的各類聯營體,其服務涉及中國港口某一航線的承運份額,持續1年超過該航線總運量的30%,並可能對公平競爭造成損害的;(三)有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四)可能損害國際海運市場公平競爭的其他行為。第三十三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實施調查,應當會同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價格部門(以下統稱調查機關)共同進行。第三十四條調查機關實施調查,應當成立調查組。調查組成員不少於3人。調查組可以根據需要,聘請有關專家參加工作。調查組進行調查前,應當將調查目的、調查原因、調查期限等事項通知被調查人。調查期限不得超過1年;必要時,經調查機關批准,可以延長半年。第三十五條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向被調查人以及與其有業務往來的單位和個人了解有關情況,並可查閱、復制有關單證、協議、合同文本、會計賬簿、業務函電、電子數據等有關資料。調查人員進行調查,應當保守被調查人以及與其有業務往來的單位和個人的商業秘密。第三十六條被調查人應當接受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拒絕調查或者隱匿真實情況、謊報情況。第三十七條調查結束,調查機關應當作出調查結論,書面通知被調查人、利害關系人。對公平競爭造成損害的,調查機關可以採取責令修改有關協議、限制班輪航班數量、中止運價本或者暫停受理運價備案、責令定期報送有關資料等禁止性、限制性措施。第三十八條調查機關在作出採取禁止性、限制性措施的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舉行聽證。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未取得《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許可證》,擅自經營國際船舶運輸業務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條未辦理提單登記、交納保證金,擅自經營無船承運業務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一條未辦理登記手續,擅自經營國際船舶管理業務的,由經營業務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萬元的,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二條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或者利用租用的中國籍船舶和艙位以及用互換艙位等方式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停止經營的,拒絕進港;情節嚴重的,撤銷其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第四十三條未取得國際班輪運輸經營資格,擅自經營國際班輪運輸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停止經營的,拒絕進港。第四十四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和國際船舶管理經營者將其依法取得的經營資格提供給他人使用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撤銷其經營資格。第四十五條未履行本條例規定的備案手續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辦備案手續;逾期不補辦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撤銷其相應資格。第四十六條未履行本條例規定的運價備案手續或者未執行備案運價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七條依據調查結論應當給予行政處罰或者有本條例第二十四條所列違法情形的,由交通主管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第四十八條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與未辦理提單登記並交納保證金的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訂立協議運價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給予警告,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九條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以及外國國際海運輔助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從事經營活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活動,並依法給予處罰。第五十條拒絕調查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實施調查,或者隱匿、謊報有關情況和資料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五十一條非法從事進出中國港口的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擾亂國際海上運輸市場秩序的,依照刑法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二條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嚴重後果,觸犯刑律的,依照刑法關於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申請者不予審批、許可、登記、備案,或者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申請者予以審批、許可、登記、備案的;(二)對經過審批、許可、登記、備案的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者和國際船舶管理經營者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實施監督管理,或者發現其不再具備本條例規定的條件而不撤銷其相應的經營資格,或者發現其違法行為後不予以查處的;(三)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未依法履行審批、許可、登記、備案的單位和個人擅自從事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不立即予以取締,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投資者在內地投資經營國際海上運輸業務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業務,比照適用本條例。第五十四條外國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未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不得經營中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的船舶運輸業務,不得經營中國內地與台灣地區之間的雙向直航和經第三地的船舶運輸業務。第五十五條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的海上運輸,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制定管理辦法。內地與台灣地區之間的海上運輸,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五十六條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上運輸經營者、船舶或者船員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類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第五十七條本條例施行前已從事國際海上運輸經營活動以及與國際海上運輸相關的輔助性經營活動的,應當在本條例施行之日起60日內按照本條例的規定補辦有關手續。第五十八條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0年12月5日國務院發布、1998年4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國際集裝箱運輸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H. 交通部關於國際班輪運輸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國際班輪運輸的管理,鼓勵、促進國際班輪運輸的發展,保障供貨、運輸有計劃地進行,適應國家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需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對外開放港口與外國港口之間的國際班輪運輸。
中國對外開放港口與香港、澳門地區港口之間的班輪運輸也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國際班輪運輸是指固定船舶按照公布的船期表或有規則地在固定航線和固定港口間從事國際客貨(含集裝箱,下同)運輸。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以下簡稱交通部)是國家對國際班輪運輸實施管理的主管機關。
開設國際班輪航線、經營國際班輪運輸,必須事先經交通部批准。第五條中國船公司從事國際班輪運輸,應直接或委託其船舶代理人向交通部提出書面申請;外國船公司從事停靠中國港口的國際班輪運輸,應通過其在中國港口的船舶代理人向交通部提出書面申請。
書面申請應包括下列內容和資料:
(一)參加營運船舶的資料;
(二)班輪停靠的港口、班期;
(三)預計每航次在中國每一停靠港口裝卸貨物或上下旅客的數量;
(四)船公司和停靠港口簽訂的班輪意向協議;
(五)班輪的經濟效益論證;
(六)船公司的企業法人執照副本或影印件;
(七)使用的提單和運價本;
(八)船公司授權其船舶代理人代辦申請的書面委託;
(九)交通部要求的其他內容。第六條交通部接到船公司開辦國際班輪運輸的申請後,應根據有關規定和港口能力、該航線的客貨源情況以及實際需要,在三個月內決定批准、不批准或者要求提供補充資料後重審,並應書面通知申請人。第七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應當具有經營管理國際班輪運輸的能力。第八條國內停靠國際班輪的港口應當為班輪指定固定的碼頭、泊位,並具備裝卸、儲存和管理能力。第九條國際班輪在中國港口的船舶代理業務,應委託經交通部批准設立的船舶代理公司經營。第十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接到交通部批准開設國際班輪航線的通知後,應在一百八十天內開航。第十一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應遵守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遵守我國承認的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不得進行非法和不正當的經營活動。第十二條港口和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及其代理人,應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國際班輪運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完善國際班輪運輸的各項管理制度。第十三條港口應履行與船公司簽訂的協議,優先保證國際班輪按時靠泊、裝卸、上下旅客和開航。第十四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應當保證班輪按船期表抵離港口。國際班輪在連續一年的航行期內,其准班率低於60%的,交通部可取消其班輪資格,或要求經營該班輪的船公司採取必要的改進措施。
准班率=〔(年航次數-脫班航次數)/年航次數〕×100%。第十五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及其代理人應加強攬貨工作;貨主應當優先利用國際班輪,提高國際班輪的艙容利用率和箱位利用率。第十六條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如需調整班輪的班期、停靠港口,增減班次、開辟支線或退出航線,必須申請交通部批准。第十七條交通部每年應定期向各港口發布停靠中國港口班輪的《國際班輪船期表》。
對未經交通部批准擅自開辦的國際班輪或已被交通部撤銷的國際班輪,船公司不得對外宣布該船舶為班輪,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班輪船期表;港口不得與該船公司簽訂班輪協議,不得按班輪安排靠泊和裝卸作業。第十八條交通部或其授權機關應加強對國際班輪運輸的管理。港口、船公司及其代理人應建立健全有關班輪運輸的統計制度,按交通部或其授權機關要求如實提供班輪運輸的有關情況,不得隱瞞和謊報。第十九條港口和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船公司及其代理人違反本規定,交通部或其授權機關可視情節輕重,給予通報、罰款、沒收非法所得、責令限期治理、責令停航、責令停止作業、撤銷國際班輪航線的處罰。第二十條在本規定實施前,已經從事國際班輪運輸的,應於一九九0年十月底前按本規定補辦審批手續。第二十一條本規定由交通部負責解釋。第二十二條本規定自一九九0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I. 有關國際航空運輸的法律條文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

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本公約適用於所有以航空器運送旅客、行李或貨物而收取報酬的國際運輸。本公約同樣適用於航空運輸企業以航空器辦理的免費運輸。
本公約所指的「國際運輸」的意義是:根據有關各方所訂的合同,不論在運輸中是否有間斷或轉運,其出發地和目的地是在兩個締約國或非締約國的主權、宗主權、委任統治權或權力管轄下的領土內有一個約定的經停地點的任何運輸。在同一締約國的主權、宗主權、委任統治權或權力管轄下的領土間的運輸,如果沒有這種約定的經停地點,對本公約來說不作為國際運輸。
幾個連續的航空承運人所辦理的運輸,如果被合同各方認為是一個單一的業務活動,則無論是以一個合同或一系列的合同的形式訂立的,就本公約的適用來說,應作為一個單一的運輸,並不因其中一個合同或一系列的合同完全在同一締約國的主權、宗主權、委任統治權或權力管轄下的領土內履行而喪失其國際性質。

J. 國際道路運輸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國際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維護國際道路運輸市場秩序,保護國際道路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國際道路運輸業的發展,根據《道路運輸條例》和我國政府與有關國家政府簽署的汽車運輸協定,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相關國家間的國際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國際道路運輸,包括國際道路旅客運輸、國際道路貨物運輸。第三條國際道路運輸應當堅持平等互利、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原則。
國際道路運輸管理應當公平、公正、公開和便民。第四條交通部主管全國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省級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工作。
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負責具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國際道路運輸管理工作。第二章經營許可第五條申請從事國際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已經取得國內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法人;
(二)從事國內道路運輸經營滿3年,且近3年內未發生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責任事故。
道路交通責任事故是指駕駛人員負同等或者以上責任的交通事故。
(三)駕駛人員符合第六條的條件。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駕駛員、裝卸管理員、押運員,應當符合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有關規定;
(四)擬投入國際道路運輸經營的運輸車輛技術等級達到一級;
(五)有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第六條從事國際道路運輸的駕駛人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
(二)年齡不超過60周歲;
(三)經設區的市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分別對有關國際道路運輸法規、外事規定、機動車維修、貨物裝載、保管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識考試合格,並取得《營運駕駛員從業資格證》;
(四)從事旅客運輸的駕駛人員3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第七條擬從事國際道路運輸經營的,應當向所在地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國際道路運輸經營申請表(式樣見附件1);
(二)《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及復印件;
(三)法人營業執照及復印件;
(四)企業近3年內無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責任事故證明;
(五)擬投入國際道路運輸經營的車輛的道路運輸證和擬購置車輛承諾書,承諾書包括車輛數量、類型、技術性能、購車時間等內容;
(六)擬聘用駕駛員的機動車駕駛證、從業資格證,近3年內無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責任事故證明;
(七)國際道路運輸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生產業務操作規程、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制度、駕駛員和車輛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等。
從事定期國際道路旅客運輸的,還應當提交定期國際道路旅客班線運輸的線路、站點、班次方案。
從事危險貨物運輸的,還應當提交駕駛員、裝卸管理員、押運員的上崗資格證等。第八條已取得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申請新增定期國際旅客運輸班線的,應當向所在地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提出申請,提交下列材料:
(一)《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及復印件;
(二)擬新增定期國際道路旅客班線運輸的線路、站點、班次方案;
(三)擬投入國際道路旅客運輸營運的車輛的道路運輸證和擬購置車輛承諾書;
(四)擬聘用駕駛員的機動車駕駛證、從業資格證,駕駛員近3年內無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責任事故證明。第九條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按照《交通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要求的程序、期限,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作出許可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
決定予以許可的,應當向被許可人頒發《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或者《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許可證明》。不能直接頒發經營證件的,應當向被許可人出具《國際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決定書》(見附件2)或者《國際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許可決定書》(見附件3)。在出具許可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被許可人頒發《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或者《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許可證明》。
《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應當註明經營范圍;《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許可證明》應當註明班線起訖地、線路、停靠站點以及班次。
省級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予以許可的,應當由省級交通主管部門向交通部備案。
對國際道路運輸經營申請決定不予許可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20日內向申請人送達《不予交通行政許可決定書》,並說明理由,告知申請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熱點內容
合同法翻譯中的錯誤 發布:2025-01-20 16:23:15 瀏覽:688
B站講刑法 發布:2025-01-20 15:53:42 瀏覽:328
法院強制執行的影響 發布:2025-01-20 15:27:19 瀏覽:106
行政法思維pdf 發布:2025-01-20 15:03:16 瀏覽:718
西林縣司法局 發布:2025-01-20 15:02:14 瀏覽:742
東城法院主審法官 發布:2025-01-20 14:58:43 瀏覽: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發布:2025-01-20 14:48:53 瀏覽:362
銀行法治課件 發布:2025-01-20 14:45:44 瀏覽:378
廊坊市法院 發布:2025-01-20 14:30:41 瀏覽:693
書面協議簽字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20 14:10:18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