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法規特徵包括
A. 安全生產法規具有什麼特點
一復、安全生產法規制的特點:
1、保護的對象是勞動者、生產經營人員、生產資料和國家財產。
2、安全生產法規具有強制性的特徵。
3、安全生產法規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安全生產法規具有政策性特點,又有科學技術性特點。
二、安全生產立法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全面加強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2、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生產和財產安全。
3、有利於依法規范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4、有利於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
5、有利於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行政,加強監督管理。
6、有利於圖稿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
7、有利於增強全體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識。
8、有利於制裁各種安全違法行為。
B. 安全生產法規具有什麼特性,是強制性還是建議性還是隨意性
因為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特點有:
1、保護的對象是勞動者、生產經營人員、生產資料和國家版財富。權
2、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具有強制性的特徵。
3、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具有政策性特點又有科學技術性特點。
所以根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特點來看,是具有強制性的。
C. 什麼是安全生產法規
安全生產法規
1、安全生產法規的特點
安全生產法規的特點有:
保護的對象是勞動生產人員;
安全生產法規具有強制性;
安全生產法規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具有政策性特點,又有科學技術性特點。
2、《安全生產法》中的七項基本法律制度
《安全生產法》確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制度有七項,它們是:
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
3)、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
4)、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
5)、安全中介服制度;
6)、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
7)、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
3、《安全生產法》規定的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六項責任
《安全生產法》特別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作了專門的確定: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2)、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保證安全生產投入;
4)、督促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5)、組織制定並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4、《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從業人員八大權利
《安全生產法》明確的從業人員的八項權利是:
⑴知情權,即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⑵建議權,即有權對本單位珠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⑶批評權、檢舉、控告權,即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
⑷拒絕權,即有權拒絕違章作業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⑸緊急避險權,即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
⑹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
⑺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
⑻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5、《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從業人員三項義務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從業人員的三義務:
⑴自律遵規的義務,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⑵自覺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義務,要求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⑶危險報告義務,即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6、《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生產四種監督方式
《安全生產法》以法定的方式,明確規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多種監督方式:
第一是工會民主監督,即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第二是社會輿論監督,即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單位有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
第三是公眾舉報監督,即任何單位開者個人對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均有權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或者舉報;
第四是社區報告監督,即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其所在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時,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7、《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監管部門的三大職權
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安全監督檢查員具有如下三項職權:
第一是現場調查取證權,即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員可以進入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現場調查,單位不得拒絕,有權向被檢查單位調閱資料,向有關人員(負責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了解情況。
第二是現場處理權,即對安全生產違法行業當場糾正權;對現場檢查出的隱患,責令排、限期改正、停產停業或使用的職權;責令緊急避險權和依法行政處罰處。
第三是查封、扣押行政強制措施權,其對象是安全設施、設備、器材、儀表等;依據是不符合國家或行業安全標准;條件是必須按程序辦事、有足夠證據、經部門負責人批准、通知被查單位負責人到場、登記記錄等,並必須在15日內作出決定。
8、《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監管部門及監督檢查人員的五項義務
《安全生產法》除規定了安全監管部門和監督檢查人員的權利外,還明確了其要求和應盡的義務:一是審查、驗收禁止取費用;二是禁止要求被審查、驗收的單位購買指定產品;三是必須遵循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的執法原則;四是監督檢查時須出示有效的監督執法證件;五是對檢查單位的技術秘密、業務秘密盡到保密之義務。
9、《安全生產法》明確的違法行為——三十八種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政府、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和中介機構可能的38種違法行為。其中政府及監管部門可能的違法行為有5種;生產經營單位可能的違法行為有30種;中介機構可能的違法行為有1種(出具虛假證明);生產其中生產經營單位及負責人30種,政府監督部門及人員5種,中介機構1種,從業人員可能的違法行為有2種。
10、《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十三種處罰方式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相應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對政府監督管理人員有降級、撤職的行政處罰;對政府監督管理部門有責令改正、責令退還違法收取的費用的處罰;對中介機構有罰款、第三方損失連帶賠償、撤銷機構資格的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有責令限期改正、停產停業整頓、經濟罰款、責令停止建設、關閉企業、吊銷其有關證照、連帶賠償等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有行政處分、個人經濟罰款、限期不得擔任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降職、撤職、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等處罰;對從業人員有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的處罰。無論任何人,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11、企業職工勞動保護的權利及義務
企業職工的勞動保護義務是:必須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規,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愛護並正確使用防護措施、用品、用具。
企業職工的勞動保護權利是: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操作;險情特別嚴重時,有權停止作業,採取緊急防範措施,並撤離危險崗位;對漠視職工安全健康的領導者,有權批評、檢舉、控告。
12、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崗位責任制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安全規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質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
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的領導,建立起以政府、部門、企業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制。安全生產責任制要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13、三負責制
三負責制是對企業生產領導提出的工作要求,即企業各級生產領導在安全生產方面要「向上級負責,向職工負責,向自己負責」。
14、企業應建立怎樣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企業應建立如下三類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1)以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全廠性安全生產總則;
2)各種單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如安全生產教育制度、檢查制度、措施計劃管理制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制度、危險作業審批制度、工傷事故管理制度、工業衛生管理制度、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電氣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等;
3)企業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5、企業職工的安全職責
《安全生產法》規定了企業從業人員具有三項保障安全生產的義務,同時從責任制的角度,還具有如下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勞動紀律,不違章作業,並勸阻制止他人的違章作業。
2)精心操作,做好各項記錄,交接班必須交接安全生產情況,交班要為接班創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條件。
3)正確分析、判斷和處理各種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發生事故,要果斷正確處理,及時如實向上級報告,嚴格保護現場,作好詳細記錄。
4)按時認真進行巡迴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和報告。
5)加強設備維護,保持作業現場清潔,搞好文明生產。
6)上崗必須按規定著裝。妥善保管,正確使用各種防護用品和消防器材。
7)積極參加各種安全活動。
8)有權拒絕違章作業的指令。
16、什麼是特種作業人員
特種作業人員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直接從事對操作者本人或他人及其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
17、為什麼要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專門培訓
由於特種作業人員勞動生產過程中擔負著特殊任務,所承擔的風險較大。一旦發生事故,便會對企業生產、職工生命安全帶來較大損失。因此,對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堅持過行專門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術訓練,並經嚴格的考試。考試合格並取得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許可證者,方可上崗工作。這是企業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保證安全生產,防止重大傷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打傷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凡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年滿18周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無防礙從事本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具備相應工種的知識,參加國家規定的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並成績合格。
D.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概念和特點。
你要的是不是法的概念、特點?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是相關的法律條文。
E.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基本特徵是權威性、強制性、普遍約束性。
1、權威性:法律授權。
2、強製版性:國家權的法律都必然要求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其實施。
3、普遍約束性: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凡有關涉及安全生產方面的工作,都必須接受統一的監督管理,履行《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所規定的職責,不允許逃避、抗拒法律所規定的監督管理。
(5)安全生產法規特徵包括擴展閱讀:
監督管理的基本原則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生產經營單位實施監督管理職責時,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
2、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
3、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
4、堅持行為監察與技術監察相結合的原則。
5、堅持監察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
6、堅持教育與懲罰相結合的原則。
F.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內容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內容
一、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概念和特徵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是指我國全部現行的、不同的安全生產法律規范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
(二)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特徵
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正在構建之中。這個體系具有3個特點:
1.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和階級意志具有統一性
2.法律規范的內容和形式具有多樣性
3.法律規范的相互關系具有系統性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是由母系統與若干個子系統共同組成的。從具體法律規范上看,它是單個的;從法律體繫上看,各個法律規范又是母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安全生產法律規范的層級、內容和形式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銜接、相互協調的辯證統一關系。
二、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究竟如何構建,這個體系中包括哪些安全生產立法,尚在研究和探索之中。我們可以從上位法與下位法、普通法與特殊法和綜合性法與單行法等3個方面來認識和構建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基本框架。
(一)從法的不同層級上,可以分為上位法與下位法
法的層級不同,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也不同。上位法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高於其他相關法的立法。下位法相對於上位法而言,是指法律地位、法律效力低於相關上位法的立法。不同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或者同一個安全生產行為做出不同的法律規定的,以上位法的規定為准,適用上位法的規定。上位法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下位法。下位法的數量一般要多於上位法。
1.法律
法律是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中的上位法,居於整個體系的最高層級,其法律地位和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等下位法。國家現行的有關安全生產的專門法律有《安全生產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礦山安全法》;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主要有《勞動法》、《工會法》、《礦產資源法》、《鐵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港口法》、《建築法》、《煤炭法》、《電力法》等。
2.法規
安全生產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安全生產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高於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地方政府安全生產規章等下位法。
(2)地方性法規。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政府安全生產規章。經濟特區安全生產法規和民族自治地方安全生產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與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相同。
3.規章
安全生產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1)部門規章。國務院有關部門依照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的授權制定發布的安全生產規章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法律、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政府規章。
(2)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安全生產規章是最低層級的安全生產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低於其他上位法,不得與上位法相抵觸。
4.法定安全生產標准
我國沒有技術法規的正式用語且未將其納入法律體系的范疇,但是國家制定的許多安全生產立法卻將安全生產標准作為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執行的技術規范而載入法律,安全生產標准法律化是我國安全生產立法的重要趨勢。安全生產標准一旦成為法律規定必須執行的技術規范,它就具有了法律上的地位和效力。執行安全生產標準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義務,違反法定安全生產標準的要求,同樣要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將法定安全生產標准納入安全生產法律體系范疇來認識,有助於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法定安全生產標准分為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兩者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具有同樣的約束力。法定安全生產標准主要是指強制性安全生產標准。
(1)國家標准。安全生產國家標準是指國家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標准化法》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規范。
(2)行業標准。安全生產行業標準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直屬機構依照《標准化法》制定的在安全生產領域內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規范。行業安全生產標准對同一安全生產事項的技術要求,可以高於國家安全生產標准但不得與其相抵觸。
G. 安全生產法規主要包含哪些類型法規
不太明白你指的類型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律是一個體系。從憲法內到標准。
1.首先是憲法,容《憲法》中:「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是最高法律效力的規定。
2.其次是法律:
法律包括基礎法即《安全生產法》;
專門法律,主要有《礦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
相關的法律,比如《建築法》,《鐵路法》,《煤炭法》,《民用航空法》,《工會法》等等。
另外《刑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等也與安全生產監督執法工作有關。
3.再次是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制定,比如《煤礦安全監察條例》什麼的。
4.還有就是地方性安全生產法規,由所在地人代會及常委會和地方政務制定。各地不一樣,不好列舉。
5.然後就是部門安全規章和地方政府安全規章,由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制定,
比如說:交通運輸,機械工業,建築,冶金,電力等等主管部門制定的相關規章。由安監總局制定的一些規章,也算作部門規章,比如《注冊安全工程師管理規定》。
6.最後就是安全生產標准。有的是專門的安全標准,由AQ開頭的,還有一些行業標准或國家標准中包含安全生產方面的.
H.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基本特徵
一、安全生產的特來征:
1、保護源的對象是勞動者、生產經營人員、生產資料和國家財產。
2、安全生產法規具有強制性的特徵。
3、安全生產法規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安全生產法規具有政策性特點,又有科學技術性特點。
二、安全生產重要意義:
1、有利於全面加強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2、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生產和財產安全。
3、有利於依法規范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
4、有利於各級人民政府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
5、有利於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行政,加強監督管理。
6、有利於圖稿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
7、有利於增強全體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識。
8、有利於制裁各種安全違法行為。
I. 安全生產法規包括哪些內容
安全生產法》共7章114條,具有豐富的內涵。其核心內容簡略歸納如下。
(1)三大目標《安全生產法》的第一條,開宗明義地確立了通過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措施,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需要實現如下基本的三大目標: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護國家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由此確立了安全(生產)所具有的保護生命安全的意義、保障財產安全的價值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功能。
(2)五方運行機制(五方結構) 在《安全生產法》的總則中,規定了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總體運行機制,包括如下五個方面:政府監管與指導(通過立法、執法、監管等手段);企業實施與保障(落實預防、應急救援和事後處理等措施);員工權益與自律(8項權益和3項義務);社會監督與參與(公民、工會、輿論和社區監督);中介支持與服務(通過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等方式)。
(3)兩結合監管體制《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我國現階段實行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管體制。這種體制是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各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公安消防、公安交通、煤礦監督、建築、交通運輸、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專項監管相結合的體制。其有關部門合理分工、相互協調,相應地表明了我國安全生產法的執法主體是國家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和相應的專門監管部門。
(4)七項基本法律制度《安全生產法》確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制度。分別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安全中介服務制度;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
(5)四個責任對象《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對我國安全生產具有責任的各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政府責任方,即各級政府和對安全生產負有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生產經營單位責任方;從業人員責任方;中介機構責任方。
(6)三套對策體系 《安全生產法》指明了實現我國安全生產的三大對策體系。①事前預防對策體系,即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三同時」、保證安全機構及專業人員落實安全投入、進行安全培訓、實行危險源管理、進行項目安全評價、推行安全設備管理、落實現場安全管理、嚴格交叉作業管理、實施高危作業安全管理、保證承包租賃安全管理、落實工傷保險等,同時加強政府監管、發動社會監督、推行中介技術支持等都是預防策略。②事中應急救援體系,要求政府建立行政區域的重大安全事故救援體系,制定社區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要求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危險源的預控,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③建立事後處理對策系統,包括推行嚴密的事故處理及嚴格的事故報告制度,實施事故後的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強化事故經濟處罰,明確事故刑事責任追究等。
(7)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六項責任 《安全生產法》特別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作了專門的確定。確定如下: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保證安全生產投入;督促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組織制定並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時報告並如實反映生產安全事故。
(8)從業人員八大權利《安全生產法》明確的從業人員的八項權利是:①知情權,即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②建議權,即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③批評權、檢舉權、控告權,即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④拒絕權,即有權拒絕違章作業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⑤緊急避險權,即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⑥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⑦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⑧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9)從業人員的三項義務《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從業人員的三項義務:①自律遵規的義務,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②自覺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義務,要求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③危險報告義務,即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10)四種監督方式 《安全生產法》以法定的方式,明確規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多種監督方式。①工會民主監督,即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②社會輿論監督,即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單位有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③公眾舉報監督,即任何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者個人做出違反安全生產法規的行為時,均有權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或者舉報;④社區報告監督,即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其所在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時,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11)88種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政府、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和中介機構可能產生的88種違法行為。其中生產經營單位及負責人30種,政府監督部門及人員5種,中介機構1種,從業人員可能存在的違法行為有2種。
(12)十三種處罰方式《安全生產法》明確了相應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對政府監督管理人員有降級、撤職的行政處罰;對政府監督管理部門有責令改正、責令退還違法收取的費用的處罰;對中介機構有罰款、第三方損失連帶賠償、撤銷機構資格的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有責令限期改正、停產停業整頓、經濟罰款、責令停止建設、關閉企業、吊銷其有關證照、連帶賠償等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有行政處分、個人經濟罰款、限期不得擔任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降職、撤職、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等處罰;對從業人員有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的處罰。無論任何人,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