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東信訪條例

廣東信訪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5 06:12:25

① 如何看待《廣東省信訪條例》中的網路信訪

信息化來的每一次進步,都體源現為對時空限制的超越。對群眾來說,網上信訪讓漫漫上訪路有了替代性選擇,用滑鼠和鍵盤即可實現下情上達,信訪成本因之降低;對政府而言,網路平台打造陽光信訪,辦理過程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行政效率必然提高。

② 廣東省保監局投訴電話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信訪工作辦法》(中國保監會2005年第號令)的規定,現將廣東保監局信訪投訴渠道的有關事項公布如下:一、聯系方式1、單位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67號東寶大廈21樓、22樓2、受理機構:廣東保監局辦公室法律事務科3、郵政編碼:5106204、投訴電話:(020)383611195、傳真:(020)38361210二、來訪接待地點廣東保監局信訪接待室(東寶大廈21樓2103室)。三、來訪接待時間每個工作日的上午9∶00—11∶30,下午2∶00—4∶30。四、其他相關事項1、為方便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中國保監會正在抓緊進行保險信訪信息系統建設。一旦正式運行,廣東保監局將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2、保險信訪工作的核心原則是:「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中國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受理不同范圍的信訪事項。在一般情況下,請信訪人將發生於廣東保監局轄區的信訪事項向廣東保監局提出。具體職責分工情況可以登錄中國保監會網站(),查詢與保險信訪工作相關的管理規定。3、目前,信訪人一般應當採用書信、傳真形式提出信訪事項,並要注意載明信訪人的真實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址、郵編、電話等聯系方式,以便回復。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寫清楚被投訴的單位或人員、投訴請求、事實及理由,並盡可能附相關證明材料。4、因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無法核查反映情況的真實性,除咨詢法律、法規和政策外,信訪人應盡可能避免採用電話投訴方式提出信訪事項。5、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到中國保監會或者派出機構指定的接待場所辦理登記手續。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信訪事項,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6、信訪人對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陷他人。7、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保險信訪秩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信訪事項的辦理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受理時限: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局收到信訪事項後,在15日內轉送、交辦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或告知不予(不再)受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法律依據如下:

《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3)廣東信訪條例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信訪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收到信訪事項後,能夠當場答復是否受理的,應當當場書面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書面告知信訪人。但是,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不清的除外。

有關行政機關應當相互通報信訪事項的受理情況。

④ 佛山市公安局的網訪須知

廣東吳勇波律師提示,根據佛山市公安局官方網站公布信息得知,信訪人可以通過網上咨詢、舉報和投訴,詳情可以看以下提示:
為充分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並最大限度地發揮本網站咨詢、舉報和投訴欄目的效能及作用,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和省公安廳《廣東省公安機關信訪工作細則》相關規定,請您在提交信息前仔細閱讀以下須知:
一、本網站可接收業務咨詢、違法犯罪線索舉報、涉警投訴和意見建議。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對故意違規違法的信息,我們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二、為方便相關部門及時開展核查工作並及時反饋結果,請您如實填寫相關內容並留下必要的聯系方式,網站將對您提交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對填寫虛假內容或無實質性內容的信息,網站工作人員有權將其作為無效件處理。
三、為提高網上信訪事項處理質量和效率,請不要重復提交相同內容的信息。如已通過其它渠道反映問題並等候答復的,請直接向原受理部門查詢辦理情況。
四、對網上接受的信訪事項,相關部門將在15日內把是否受理決定通過網上告知您。受理後的信訪事項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調查處理完畢,並書面答復信訪人。確因信訪問題復雜、處理難度大,在期限內不能辦理完畢的,經有關領導批准,可以延長辦理期限30日,同時應在期限內通過網上告知信訪人。 (一)公安機關管轄受理信訪事項范圍:
1、檢舉揭發各類刑事、治安案件的線索;
2、對公安機關或民警違法違紀問題的控告;
3、反映公安機關或民警在履行法定職責過程中的失職行為;
4、反映和咨詢與公安機關業務有關的問題;
5、反映或建議應由公安機關管轄和解決的其它問題。 (二)公安機關不予受理的信訪事項:
1、人民法院已作出判決或裁定的;
2、人民檢察院已作出逮捕或不批准逮捕、起訴或不予起訴決定的;
3、公安機關對治安、行政處罰已作出復議決定的;
4、符合治安調解程序,當事人雙方已在《治安調解書》上簽名的。或經調解後當事人不服,公安機關按規定已書面通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的;
5、經公安機關復議並決定不作為刑事案件立案受理的;
6、對道路交通事故已作出事故認定的;
7、對下級機關鑒定結論、傷殘評定不服,本機關已作出重新鑒定、評定的;
8、信訪事項已經受理或正在辦理,且未超過法定期限,信訪人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復信訪的;
9、本機關已作出信訪事項處理、復查、復核答復意見,信訪人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復信訪的;
10、對信訪事項處理、復查答復意見不服,申請復查、復核超過規定期限的(確有特殊原因的除外);
11、其他不屬於本機關管轄范圍的。

⑤ 什麼是信訪復查復核工作

信訪來事項復查復核是《源信訪條例》確定的一項基本工作制度,是維護信訪人合法權益的程序保障。

根據《廣東省信訪事項復查復核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復查,是指信訪人對本省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而提出申請,依法由原辦理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該信訪事項處理意見及有關情況進行審查,並提出復查意見的行為。

本辦法所稱的復核,是指信訪人對本省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復查意見不服或復查機關未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復查意見而提出申請,依法由原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對該信訪事項復查意見及有關情況進行審查,並提出復核意見的行為。

(5)廣東信訪條例擴展閱讀:

不得申請復查復核的事項

根據《信訪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和《辦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下列事項不得申請復查復核:

1、已經或者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

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

3、已經終結或者正在處理、復查、復核的。

4、提出意見、建議的。

5、已經超過相關法律政策規定的救濟時效的。

6、不屬於本省行政機關行政職權范圍內的。

7、其他不符合受理條件的。

⑥ 廣東監保局投訴電話

根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信訪工作辦法》(中國保監會2005年第1號令)的規定,現將廣東保監局信訪投訴渠道的有關事項公布如下:一、聯系方式1、單位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67號東寶大廈21樓、22樓2、受理機構:廣東保監局辦公室法律事務科3、郵政編碼:5106204、投訴電話:(020)383611195、傳真:(020)38361210二、來訪接待地點廣東保監局信訪接待室(東寶大廈21樓2103室)。三、來訪接待時間每個工作日的上午9∶00—11∶30,下午2∶00—4∶30。四、其他相關事項1、為方便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中國保監會正在抓緊進行保險信訪信息系統建設。一旦正式運行,廣東保監局將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2、保險信訪工作的核心原則是:「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中國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按照職責分工,分別受理不同范圍的信訪事項。在一般情況下,請信訪人將發生於廣東保監局轄區的信訪事項向廣東保監局提出。具體職責分工情況可以登錄中國保監會網站(),查詢與保險信訪工作相關的管理規定。3、目前,信訪人一般應當採用書信、傳真形式提出信訪事項,並要注意載明信訪人的真實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址、郵編、電話等聯系方式,以便回復。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寫清楚被投訴的單位或人員、投訴請求、事實及理由,並盡可能附相關證明材料。4、因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無法核查反映情況的真實性,除咨詢法律、法規和政策外,信訪人應盡可能避免採用電話投訴方式提出信訪事項。5、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到中國保監會或者派出機構指定的接待場所辦理登記手續。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信訪事項,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6、信訪人對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陷他人。7、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保險信訪秩序。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⑦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找到有關「網上信訪須知」的信息 是什麼

網上信訪使用須知
真誠地歡迎您通過網上信訪投訴平台提出建議、意見和投訴請求。
一、網上信訪受理范圍
您可以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通過本欄目,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主要包括:
(一)對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批評、建議、意見。
(二)依法可以由政府及其工作部門負責處理的投訴請求;
(三)依照《信訪條例》,其他可以提出的信訪事項。
二、網上信訪不受理范圍
以下情況不予受理,請您以其它方式或者直接向其他有關單位提出:
1、檢舉、揭發單位或個人違法犯罪行為的。檢舉人、揭發人可以直接向紀檢、監察部門、人民檢察院等單位反映。
2、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3、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職權范圍內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要求復查復核的,請您通過紙質書面形式提出。
三、注意事項
1、請您客觀准確填寫有關信息,以便有關行政機關了解情況、作出處理、進行反饋。
2、提出的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不得有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內容;不得有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及公民隱私的內容。
四、辦理程序
信訪局將按照《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轉送、交辦、分發您提出的投訴請求事項,並督促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認真處理、及時回復。

⑧ 為什麼廣東省信訪局不接受仲裁裁定書的申請

根據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定,應當或已經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渠道解決的信訪事項,各級信訪機關不予受理,所以廣東省信訪局做的並無不當。

⑨ 中央對截訪法規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四十條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六條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從以上法律條款可以看出截訪者侵害信訪人員會受到處分,嚴重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截訪問題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且觸目驚心,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截訪伴生的一些「黑監獄」以及非法拘禁等問題,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以截訪的形式限制甚至剝奪公民上訪的權利,更有甚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是對公民權利的「搶劫」。

截訪最惡劣之處,就是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就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情節嚴重的甚至構成非法拘禁的刑事犯罪。

憲法第37條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9)廣東信訪條例擴展閱讀

也有地方性信訪條例,例如廣東:

《廣東信訪條例》

第七十三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進行決策,嚴重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二)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三)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四)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五)違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熱點內容
2016年欠債不還新立法 發布:2025-04-24 12:46:36 瀏覽:61
按勞動法辭工為多少天 發布:2025-04-24 12:43:05 瀏覽:980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法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4-24 12:35:50 瀏覽:180
辦事處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2:32:05 瀏覽:96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百度 發布:2025-04-24 12:30:47 瀏覽:758
勞動合同法中喪事假 發布:2025-04-24 12:13:49 瀏覽:167
罵人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11:55:42 瀏覽:216
醫院口腔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1:34:0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