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水產養殖法規

水產養殖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5 06:31:10

『壹』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准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0年07月08日發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貳』 水產養殖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
對於問題描述,可以作如下分析:
您可以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水產苗種管理辦法》以及當地的相關規定等。
行動建議

相關法律法規

『叄』 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怎麼樣

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主要職責:
(一)承擔綜合協調全市海洋監測、科研、傾廢、開發利用的責任;組織擬訂全市海洋與漁業事業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組織擬訂海洋功能區劃、海洋信息化規劃、海洋與漁業科技規劃和科技興漁興海戰略,並監督實施;組織擬訂海洋與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建立和完善海洋與漁業管理、發展有關制度,起草海岸帶、海島和管轄海域以及漁業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三)承擔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評估及信息發布的責任;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優化海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部局的建議;組織實施海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核算工作;組織開展海洋與漁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組織開展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四)承擔規范管轄海域使用秩序的責任;依法進行海域使用的監督管理,依法組織編制並監督實施全市海洋功能區劃、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以及圍填海計劃;組織實施海域使用權屬管理,實施海域有償使用制度,組織實施海域使用論證、評估和海域界線的勘定和管理;管理海底電纜管理鋪設。
(五)承擔海島生態保護和無居民海島合法使用的責任;組織擬訂海島保護與開發規劃、政策,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無居民海島的使用管理,發布海島對外開放和保護名錄。
(六)承擔保護海洋環境和漁業水域環境監管的責任;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擬訂全市海洋環境保護與整治規劃、標准、規范,擬訂污染物排海標准和總量控制制度;組織、管理全市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和評價,發布海洋專項環境信息;監督陸源污染物排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海洋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組織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指導漁業水域、宜漁灘塗、宜漁濕地以及漁業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七)負責組織海洋與漁業調查研究,推進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承擔海水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應用與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海洋與漁業領域的高新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組織引進國外海洋與漁業先進技術,指導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負責漁業新品種保護;擬訂海洋與漁業行業地方技術標准、規范和辦法,管理海洋與漁業計量工作。
(八)承擔海洋環境觀測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報的責任;提供發布海洋災害預報警報和海洋環境年度預報,組織實施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和日常運行管理,發布海洋災害公報和海平面公報,指導開展海洋自然災害影響評估;負責漁業防災減災,監測、發布漁業災情,提出生產救災資金安排建議,指導緊急救災及災後生產恢復。
(九)負責指導全市漁業養殖、漁業捕撈生產和水產品加工流通;提出漁業保護政策建議,組織落實促進生產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指導漁業標准化生產和健康養殖;擬訂漁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規劃與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扶持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漁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建設與發展;培育、保護和發展水產品品牌;負責水產苗種監督管理工作,查處違法活動;組織水生動植物病害防控工作;承擔遠洋漁業管理工作。
(十)承擔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責任;依法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發布有關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信息;組織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組織實施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認證監督管理;負責水產養殖中的葯物使用、葯物殘留檢測和監督管理;依法實施符合安全標准水產品認證的監督管理;組織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和查處違法活動。
(十一)負責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實施海洋捕撈許可制度;依法負責漁船、漁機、網具的監督管理;參與國際海域和漁業水域劃界,維護邊界水域安全,參與邊境水域巡航和管理;會同有關部門處理涉外漁事糾紛;維護國家海洋和淡水管轄水域漁業權益,按規定行使漁船檢驗和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權,查處漁業捕撈違法違規行為;監督執行漁業雙邊協定,維護邊境地區漁業生產秩序;指導漁業安全生產,查處漁船安全生產事故;負責全市漁業無線電管理;組織遇險漁船搶險救助。
(十二)組織履行有關的國際海洋與漁業公約、條約,監督管理涉外海洋科學調查研究活動,依法監督涉外海洋設施建設、海底工程和其他開發活動;組織海洋與漁業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十三)依法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在全市管轄海域實施巡航執法制度,查處違法活動,管理全市海監隊伍。
(十四)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2領導分工編輯
劉錫財黨委書記、局長:負責市海洋與漁業局全面工作。分管市海監漁政管理局。
李季年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負責黨務、紀檢監察、信訪、離退休幹部管理。分管黨委辦公室、紀委(監察室)、局機關黨委。
欒玉瑄副局長:負責海域和海島管理、海洋環境保護、海域動態監測、發展規劃、海洋漁業法規、科技等方面工作。分管發展規劃處、海域和海島管理處、海洋環境保護處(海洋預報減災處)、政策法規處、科技處,計劃財務處。
董艷濤副局長:負責海洋捕撈、遠洋漁業、漁業安全管理等工作。分管漁業資源處(遠洋漁業處)、大連漁港監督局、大連漁業船舶檢驗局。
李俊副局長:負責海水增養殖、水產品加工、水產品質量安全、水產科技推廣、局屬企事業體制改革等工作。分管養殖處、水產品質量安全處、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大連海洋學校、市水產研究所。
張峰岩副巡視員:負責機關行政管理、計生、綜合治理、宣傳信息、電子政務、檔案、保密等工作。分管辦公室。
劉成波副巡視員:負責協助欒玉瑄副局長分管的工作。
[1]
3內設機構編輯
辦公室:負責機關日常工作的協調和督辦;擬訂機關的各項工作規則和制度;組織協調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負責機關文電、會務、機要、檔案、政務公開、信息、保密、信訪、安全保衛等工作;負責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負責機關行政後勤事務;負責海洋與漁業系統應急協調監督工作。
政策法規處:負責推進海洋與漁業法制建設和協調依法行政工作;組織起草海洋與漁業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承擔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工作;承辦全市海洋與漁業行政審批項目及收費項目的相關工作;承擔行政執法監督、行政復議、行政應訴等工作。
發展規劃處:組織擬訂全市海洋與漁業事業發展戰略和方針政策;組織擬訂海洋與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規劃;擬訂漁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規劃與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扶持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漁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建設與發展;承擔海洋經濟運行監測、統計、核算、評估及信息發布工作;負責編制海洋功能區劃、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圍填海計劃、海島保護規劃及海洋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建設規劃,並對實施情況進行評估;管理全市海洋基礎數據;承辦海洋事務綜合協調的具體事項。
海域和海島管理處:負責全市海域使用和無居民海島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落實海域使用的管理政策與技術規范;組織實施海洋功能區劃、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圍填海計劃及海島保護規劃;承擔海域使用項目的審核、監督管理及海域使用權登記;承擔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建設、保護與管理,發布海島對外開放和保護名錄;依法徵收海域使用金;組織海域使用和海島使用的認證評估;組織實施海岸帶修測及海域勘界;管理海底電纜管理鋪設。
海洋環境保護處:負責全市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和評價,編制海洋專項環境信息和公報;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擬訂全市海洋環境與整治規劃、標准、規范,擬訂污染物排海標准和總量控制制度;監督陸源污染物排海;承擔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海洋傾廢和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防治工作;承擔海洋生態損害的索賠工作;監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負責全市海洋自然保護區和特別保護區的監督管理;負責海島生態保護;核准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審核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承擔海洋環境觀測、災害預報警報和評價工作;編制、發布海洋災害公報和海平面公報,指導開展海洋自然災害影響評估;組織開展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養殖處:指導全市水產養殖業發展;負責核發水域、灘塗養殖證;負責水產苗種的監督管理工作,查處違法活動;擬訂全市水產養殖生物疫苗監測和控制計劃;組織水生動植物病害防控工作;負責全市漁業養殖病害防治網路體系建設與管理;組織水產養殖生產抗災救災。
漁業資源處:負責全市遠洋漁業生產指導、監督管理;審核、申報外海和遠洋漁業項目並監督管理;組織實施近海漁業資源調查及評估;負責近海漁業資源修復,監督管理增殖放流、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指導捕撈漁船節能減排工作。
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負責依法監督管理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組織擬訂水產品質量安全標准、生產技術操作規程,管理水產品包裝和標識;培育、保護和發展水產品品牌;組織實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信息發布;組織實施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認證監督管理;依法實施符合安全標准水產品認證的監督管理;依法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發布有關水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信息;負責水產品養殖中的葯物使用、葯物殘留檢測和監督管理;組織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和查處違法活動;推行水產品市場准入工作;指導水產品加工與流通行業發展。
科技處:承擔實施科技興海、科技興漁戰略的有關工作,組織開展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承擔海洋與漁業技術引進、成果轉化和推廣;組織實施海水利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應用及管理;負責漁業新品種保護;指導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擬訂海洋與漁業技術地方標准、計量規范和辦法;指導漁業標准化生產;管理海洋與漁業計量統計;組織漁民從業技能和漁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承擔海洋與漁業外事外經合作工作。
計劃財務處:編制年度漁業生產發展計劃;提出扶持海洋與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和項目建議;負責海洋與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組織編制部門預、決算,並對實施情況監督管理;指導、監督局屬單位財務、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承擔漁業經濟統計、機關財務等工作。
黨委辦公室:負責機關及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負責機構編制、人事、離退休幹部等工作。
紀委、監察室:負責紀檢、行政監察和組織內部審計工作。
[2]
4直屬單位編輯
中國海監大連市支隊
編制10人,隊內設監察管理科、海洋監察科兩個科室,人員配備:支隊長1名、副支隊長1名、科長2名、科員5名。在市海洋與漁業局授權下負責市管海域行政監督檢查的事業單位,集中實施海洋行政處罰權,業務受國家、省海監總隊指導。主要職能是,依據法律和規定對市管海域實施行政監督檢查;查處違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境和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行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連漁政監督管理局
大連市漁政機構成立於1978年。現全市共有漁政執法人員355名,其中市本級53名,區(市)縣293名。執法機構有38個,其中市本級1個,區(市)縣有10個,區(市)縣派出機構27個。擁有海上漁政檢查船21艘,漁政執法艇47艘,執法車輛35台,近海漁業安全救助網岸站7座,電台26座,對講設備130台。
2002年12月,大連市漁政管理所和大連市海上漁政監督管理處合並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連漁政監督管理局。現有工作人員53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人,中級技術職稱20人。
主要職責:
1、監督檢查我市漁業法規的貫徹執行,負責全市沿海灘塗、淺海及淡水漁業水域的漁政監督管理;
2、監督檢查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和合理利用;
3、維護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負責漁業環境的保護管理,依法對漁業水域進行監督監測,調查處理漁業水域污染事故;
4、監督檢查國家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情況;
5、維護漁業生產秩序,協調漁業生產糾紛;
6、負責漁業無線電管理,維護漁業通訊秩序;
7、代表國家監督檢查國際漁業協定的執行,參加200海里經濟專屬區管理,處理涉外漁業事件;
8、控制近海捕撈強度,負責審核和發放漁業捕撈許可證和專項漁業許可等證件,徵收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等項規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大連漁業船舶檢驗局
大連漁業船舶檢驗局成立於1979年6月,現有工作人員14人,其中具有高級技術職稱5人,中級技術職稱7人。行政主管機關是大連海洋與漁業局,屬處級事業單位,業務主管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漁業船舶檢驗局。
檢驗業務職能范圍:
1.組織轄區內驗船師業務培訓;
2.組織轄區內船長15m以上24m以下,主機功率29.4KW以上147KW以下國內海上小型漁業船舶設計圖紙審查及監督檢驗和發證工作;
3.負責轄區內船長15m以上24m以下,主機功率29.4KW以上147KW以下內河漁業船舶監督檢驗和設計圖紙審查工作;
4.承擔轄區內漁業船舶修造企業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5.負責轄區內檢驗工作統計及匯兌上報;
6.承擔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連漁港監督局
大連漁港監督局成立於1981年,為法規授權的漁業行政執法部門。20年多來,大連漁港監督局以法治漁,依法治港,不斷發展壯大。現下設12個漁港監督(處),27各漁港監督站,擁有112名執法人員,管理2萬多艘船,211座漁港。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水上交通安全和漁港水域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或及公約和規章制度。
2、對漁業船舶注冊登記,確認所有權和批准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取得航行權。審批辦理漁業船舶買賣、變更、注銷、租賃、抵押登記。
3、辦理漁船進出港簽證及外國籍船舶進出漁港審批、簽證等工作。
4、監督檢查進出港船舶技術狀況,航行、消防、救生設備配備及裝載等適航情況。
5、審批漁港水域各項水上水下施工作業及危險品裝卸和漁港岸線的使用。
6、漁港水域內各類交通事故及漁港水域環境污染事故、回填事故的調查處理。
7、審批漁港新、改、擴建工程。發布航行通告,監督漁用航標的使用。
8、漁業船舶船員考試、發證。徵收港航規費。
9、縣區漁港監督人員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定和培訓。
辦公地址:大連市中山區虎灘新區虎灘路8號
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
(大連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大連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是集水產技術推廣、水產品質量檢測、海洋環境監測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漁業機構,是隸屬於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的財政補助事業單位,人員編制28名。實有人員22名,其中高級技術職稱6名,碩士研究生5名。現擁有集辦公、實驗室、培訓中心為一體的綜合大樓一棟,面積達3500平方米,固定資產2400萬元。其中培訓中心面積為1700平方米;化驗室面積1000平方米,配備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熒光分光光度計、酶標儀、微波消解儀等國內外先進的大中型精密儀器130餘台套。價值300餘萬元。
一、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於1992年建站,主要職責是:承擔大連市水產技術推廣管理、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指導、水產新技術引進與實驗示範、水產技術培訓、水產職業技能鑒定、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測報預報、漁業技術服務等工作。先後承擔了部、省、市級的「豐收計劃」、部「重點技術推廣計劃」、部「948」計劃和市級技術推廣計劃等十餘項推廣項目;獲得國家「豐收計劃」獎和市級「科技進步」獎。
二、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
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於2003年6月12日成立。主要職責是:負責擬定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預報工作的規劃、計劃;負責所轄海域海洋與漁業環境的常規監測、專項監測和各種污染事故、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評價海洋與漁業環境質量,編制質量公報和警報;負責收集、整理、提供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數據、資料,建設監測資料庫,開展監測預報的科學研究及信息交流工作。
三、大連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大連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於2003年6月12日成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第593號公告批准加掛「農業部漁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大連)」牌子,承擔著部級漁業產品質量檢測職能。主要職責是:負責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水產品市場准入檢驗、水產品產地認定檢驗和水產品質量安全評價鑒定檢驗工作,承擔大連地區及國家授權的區域性的漁業水域環境、漁業產品質量、水產苗種、漁葯殘留等方面的技術執法和監督、監測、檢測工作,負責對縣級綜合性檢測站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接受其他委託檢驗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工作,為今後我市漁業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大連市水產研究所
大連市水產研究所,地處風景秀麗的大連南部海岸,佔地8萬平方米,是我市專門從事海洋水產動植物養殖技術研究的科研所。始建於1984年,至今的近20年裡,先後成功地研究和開發了鮑魚、對蝦、扇貝、海膽、海參等海洋動物和海帶、裙帶菜等的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其中鮑魚人工養殖技術已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並與外商合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養鮑基地,年產鮑魚苗種1200萬個,成鮑150噸。研究所也因此而真正地走上了完全、穩定的科研與生產結合之路。[3]
5地理位置編輯
地址:吉慶街100號

『肆』 農業部門對水產養殖場的建設和管理法規條例有哪些

水產屬於農業范疇,統歸農業部管,行政上和水利部門無關;
在一些水產養殖欠發達的地方,有農林局,或是海洋與漁業局監管;
在水產相對成熟的地方則為:漁業局或是水產局。

對你有幫助可採納!

『伍』 如何治理水污染

水源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作者:鄧海斌
上傳:yeguiren
來源:水利工程網
2004-08-13
00:00
國家為了保障飲水衛生,保護取水源頭,制訂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對取水的水源提出了質量要求。但是,大多數縣鎮供水企業由於缺少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力量,對水源管理僅僅是確立水源保護區,對水源的污染及其防治缺乏了解。因此,了解水污染源,防止水污染產生和進一步惡化是水源管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水源污染的類型
縣鎮供水源頭主要是受到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影響,使水的感官性狀、微生物指標、有毒成分等超出了標准。其類型有:
1.細菌和微生物污染。這類污染特點是數量大,分布廣。特別是以地表水作為取水源頭的供水企業,其污染主要來自城鎮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徑流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細菌總數可達幾百萬個以上,每克糞便中大約就有100多萬個,細菌的種類也達百種之多。若只經加氯消毒就供飲用的水源,大腸菌群每升也不會少於千個。
2.有機物污染。這類污染主要是由於化肥農葯及有機化學污染造成的。一般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氨基酸、脂類等都可造成水中有機物含量偏高,水質變差,導致水體污染。水中有機物含量可以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或化學需氧量(COD)來表示。一般的有機污染物進入水中後就進行化學氧化分解,然後在微生物作用下進行生物化學氧化分解,這個過程會隨溫度、有機濃度、微生物種類的變化相應發生改變。含氮有機物就被硝化成亞硝酸鹽、硝酸鹽。溶解氧就是衡量有機污染程度和劃分指標等級的依據,污染越嚴重溶解氧就越少。
3.富營養化污染。主要指以水庫、湖泊為取水源頭的污染。在水庫與湖泊中由於水流緩慢,在有機物作用下引起藻類、浮游生物的急劇增長。水體富營養化沒有統一指標規定。富營養化的水體藻類較多,水體呈綠或棕綠色,且伴有臭味,引起人體感官不適,對水質的凈化和處理帶來很大的麻煩。
此外,在工業較為發達的地區,水污染還包括有毒物污染、化學物質類污染、熱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二、水源污染的防治方法
水源污染的防治對維護管理水源保護區十分重要。防治污染原則是預防為止,重在管理,主要方法:
1.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根據水源污染的類型進行定期調查,要實地觀察,收集排污資料,並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託當地衛生防疫或環保部門進行分析,並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展的趨勢。調查時間一般每年一次,規模要大,最好會同衛生防疫、環保部門一起調查,如果水質發生變化則相應增加調查次數。
2.加強水源上游水質監測。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反映有機物污染的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需氧量(COD)、三氮(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等;富營養化的加上藻類與浮游生物的監測。
3.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水法》、《環境保護法》、《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城市供水條例》等法律法規,緊密依靠當地政府、環保、衛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江西省寧都縣供水公司在水源管理中就曾發現上游排放污水,造成色度偏高且伴有異臭。公司立即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發現上游一家食品廠和腐竹廠每天排放污水,於是將污水排放口水樣委託環保局進行檢測,並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上報縣政府和主管部門,在政府部門、衛生、環保等多家執法部門的配合下,依法對食品廠和腐竹廠的污水進行治理,確保了水源的安全與衛生。●寧都縣供水公司
鄧海斌

『陸』 如何具體的實施農業標准化

(一)正確把握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去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決策和部署,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各項工作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糧食保持較大幅度增產,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農業各行業平穩較快發展,農業科研和推廣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產品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取得明顯成效。但必須看到,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糧食穩定增產的基礎還不牢固,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還比較大,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還處在艱難的爬坡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進一步指明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方向,明確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各級農業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科學內涵,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切實把中央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部署和要求,落實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實際行動中去,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柒』 海洋局和海事局,魚政局,水務局有什麼區別

海洋局和海事局,魚政局,水務局四者概念不同,職能不同,成立的時間不同,隸屬的機構不同,內設機構不同。

1、概念不同

海洋局是國家海洋局(SOA):於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是國家海洋規劃、立法、管理的政府行政管理機構。屬國土資源部的國家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是指1998年在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的基礎上合並組建而成的交通部直屬機構。實行垂直管理體制。

魚政局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漁業局,負責漁業行業管理和職責范圍內的漁政管理。

水利局就是現在的水務局,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主要搞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給排水,工程建設,河湖治理保護等。

2、職能不同

海洋局負責起草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及其他海域涉及海域使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科學調查、海島保護等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等。

海事局擬訂和組織實施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船舶及相關水上設施檢驗和登記、防治船舶污染和航海保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等。

漁政局起草漁業發展政策、規劃。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指導水產健康養殖和水產品加工流通,組織水生動植物病害防控。承擔重大涉外漁事糾紛處理工作等。

水利局負責職責區域內,負責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等的管理。

3、成立的時間不同

國家海洋局(SOA):於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於1998年成立。

漁政局:於2008年10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更名成立。

水利局:於2019年在各個地方成立。

4、隸屬的機構不同

國家海洋局(SOA)屬國土資源部的國家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隸屬於交通部。

魚政局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水利局屬於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

5、內設機構不同

國家海洋局:11個內設機構,分別是:辦公室,戰略規劃與經濟司,政策法制與島嶼權益司,海警司,海域綜合管理司,科學技術司,國際合作司,人事司,財務裝備司預報減災司。

海事局:20個內設機構,分別是,辦公室,政策法規處,計劃裝備處,財務會計處,人事教育處(公務員管理處),通航管理處,船舶監督處,危管防污處,船舶檢驗管理處,船員管理處,安全管理處,航海保障管理處,規費征稽處,科技信息處,國際合作處,審計處,黨組工作部(組織處)宣傳處,紀檢辦公室監察處),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工會辦公室)。

漁政局:內設機構綜合處,政策法規處,計劃財務處,科技處,漁船漁港處,資源環保處,養殖處,市場與加工處,遠洋漁業處(捕撈處、執法處),國際合作處。

水利局:內設機構灌溉處。

『捌』 農學分類中哪個專業比較好

農學,我對它挺感興趣,所以我修過農學觀的課程,對農業學的內容有一定的認識,版很高心為你回答這個權問題!

首先,你說的農業科學可以分為植物生產類、森林資源類、環境生態類、動物生產類、動物醫學類、水產類六個門類。

其實可以歸類為兩大類:靜態農業和動態農業,我先就你所說的介紹下。

1植物生產類:是人們從事栽培植物和飼養動物的生產活動,不同的地區,根據土壤、(地形)和(氣候)條件,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各有不同的類別。

5動物醫學類,水產歸為一類:人類發展過程中所從事的重要生產活動之一。

因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利用動物將農產品和農業加工副產品轉化為肉、奶、蛋、皮和毛等高級營養食品或生活用品,所以這方面的農業產業很廣闊!

最後,祝你在農業學學業順利!

熱點內容
2016年欠債不還新立法 發布:2025-04-24 12:46:36 瀏覽:61
按勞動法辭工為多少天 發布:2025-04-24 12:43:05 瀏覽:980
農村旅遊政策法規 發布:2025-04-24 12:40:43 瀏覽:73
立法的基本精神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12:40:42 瀏覽:193
復旦大學法律碩士法學錄取名單 發布:2025-04-24 12:35:50 瀏覽:180
辦事處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2:32:05 瀏覽:964
新婚姻法關於房產百度 發布:2025-04-24 12:30:47 瀏覽:758
勞動合同法中喪事假 發布:2025-04-24 12:13:49 瀏覽:167
罵人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24 11:55:42 瀏覽:216
醫院口腔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24 11:34:02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