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甘肅省河道管理條例

甘肅省河道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18 01:04:36

⑴ 定西市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治理河道環境,維護和改善水生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甘肅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河道生態環境的規劃、保護、治理、修復、監督管理和其他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河道包括河流、水庫、人工水道、行洪區、城市人工水面。第三條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應當堅持統一規劃、保護優先、防治結合、合理利用、綜合治理、科學管理的原則。第四條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遵循統一管理與分級負責、流域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一)制定河道規劃,建立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協調機制,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段)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組織河道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協調解決河道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大問題,實行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二)劃定河道保護范圍和堤防安全保護區並設立標志和界碑;

(三)組織檢查、考核下級人民政府及本級有關部門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六條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實行河長制。各級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道(段)的水資源保護,組織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河道生態環境治理、協調解決跨行政區域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

市、縣(區)、鄉(鎮、街道)組織制定河長制實施方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定責任人及其職責,明確責任人的責任范圍、目標、任務、工作要求等內容。第七條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河道生態環境的監督和管理。

市、縣(區)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安、工信、住建、農業農村、財政、文化旅遊、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市、縣(區)教育、新聞媒體等單位應當做好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水文、環境、疾控等監測機構應當做好河道生態環境日常監測工作,保證監測結果真實、准確、及時。第八條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可以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河道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對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承擔主體責任,做好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對污染和破壞河道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接到檢舉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對舉報人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並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第九條市、縣(區)應當建立河道監管信息平台。

河道信息平台應當向社會公示河道保護管理范圍、河道規劃、河長制實施情況、水環境質量監測狀況、重點排污單位信息、下泄生態流量、河道污染事故、河道生態環境破壞及其他應當公開的信息。第十條在河道從事發電、采砂等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對河道生態環境負有修復、補償等義務;造成河道生態環境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及其他法律責任。具體補償、賠償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在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十二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河道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並監督實施。

規劃包括河道管理范圍、水資源保護利用、水電站建設布局、河道污染治理、河道生態修復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內容。第十三條河道生態保護應當加強流域水生態功能的保護和修復,注重水生態安全以及河道環境改善,保持河流自然流向和河道自然形態,保障水域面積。通過建設河流生態濕地、特色園林景觀、低窪綠地、河堤植樹等生態工程,修復、保護河道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然凈化和修復能力。第十四條修建開發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等建築物及設施,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建設項目經批准後,建設單位應當將施工安排告知水行政主管部門。

⑵ 甘肅省實施河道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充分發揮江河湖泊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河道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洪道)。
河道內的航道,同時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及其有關規定。第三條省、地(州、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是該行政區域內的河道主管機關,負責本辦法的組織實施和監督執行。第四條國家對河道實行按水系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一)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今省河道的統一管理工作,各地(州、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轄范圍內的河道管理工作。
(二)地(州、市)、縣(市、區)所在地的城市河段由地(州、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管理。第五條河道管理是水利管理的組成部分,要按照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礎產業的要求,全面加強河道的經營管理,促進河道管理的良性運行,發揮河道和河道工程的綜合效益,為社會經濟發展全面服務。第六條河道防訊和清理工作實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第七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河道堤防安全和參加防汛搶險的義務。第二章管理組織與職責第八條省、地(州、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流域管理部門要加強河道管理。有保護城鎮、農田的重要河段堤防,由有關河道主管機關組織成立河道專管機構,或指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鄉(鎮)水利站負責管理。第九條未設立河道專管機構的河段堤防,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當地鄉人民政府負責,成立群眾管護組織,開展河道堤防的日常維護、檢查和管理。第十條各級河道管理機構和組織,在防汛搶險期間,要在有關防訊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服從調度命令,接受搶險任務,組織力量,確保河道堤防安全。第十一條河道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
(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關於河道管理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令,加強河道管理,執行供水計劃和防洪調度命令,維護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建立健全河道管理組織和各項規章制度,完善河道管理經營承包責任制,加強河道管理經濟指標考核,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三)制定河道防汛計劃和河道治理規劃,加強河道及堤防的檢查和維護,積極開展河道的綜合治理工作,充分發揮河道及水工程的經濟效益。
(四)根據管理許可權,負責河道有關整治和建設項目的審查和批准,以及河道采砂管理費、堤防工程維護費等的管理。
(五)積極發展多種經營,興辦河道管理經營實體,逐步達到河道堤防管理的自我維持,實現水工程的良性循環。
(六)加強河道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技術培訓,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依法管好水工程,勇於向損毀河道及水工程的不法行為作斗爭。第三章河道保護第十二條各級河道及堤防要劃定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明確管護界限和責任,具體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水利、土地等有關部門劃定。第十三條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第十四條在河道兩岸進行國家建設,危及河道堤防安全的,應徵得水利主管部門的同意。第十五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損毀河岸、護岸、堤防、閘壩等水工建築物,以及有關防汛、水文等測量、監測沒施。第十六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等損害堤岸和行水的行為,不得棄置礦渣、泥土、垃圾等。在河道保護范圍內,禁止各種危及河岸、堤防的活動。第十七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的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爆破、鑽探、挖築魚塘、存放物料、開采地下資源等,必須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第十八條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土地,除集體土地外,屬國家所有的,經土地主管部門、城市規劃主管部門批准,可以由河道主管機關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侵佔。第十九條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阻水障礙物和違章建築,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由河道主管機關提出清理計劃和實施方案,由防汛指揮部責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由防汛指揮部組織進行清除,並由設障者負擔全部清障費用。

⑶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廢止《甘肅省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實施辦法》等18件政府規章的決定

一、甘肅省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實施辦法(1989年3月28日甘政發〔1989〕46號文發布,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號修正)。二、甘肅省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辦法(1992年11月17日甘政發〔1992〕227號文發布,2002年7月9日省政府令第27號修正)。三、甘肅省實施《河道管理條例》辦法(1993年5月24日省政府令第3號公布,2004年6月25日省政府令第14號修正)。四、甘肅省資源稅若干問題的規定(1994年7月18日省政府令第8號公布,1997年10月22日省政府令第27號修正)。五、甘肅省制止牟取暴利實施辦法(1995年7月11日省政府令第14號公布)。六、甘肅省實施《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規定》辦法(1995年1月9日省政府令第12號公布)。七、甘肅省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監督實施辦法(1996年3月25日省政府令第19號公布)。八、甘肅省邊境管理規定(1998年9月10日省政府令第2號公布)。九、甘肅省國家建設項目審計辦法(2003年7月24日省政府令第7號公布)。十、甘肅省組織機構代碼管理辦法(2000年11月23日省政府令第9號公布,2004年6月25日省政府令第14號修正)。十一、甘肅省社會保險費征繳違章處罰暫行辦法(2000年11月27日省政府令第10號公布)。十二、甘肅省地圖編制出版管理辦法 (2000年11月27日省政府令第12號公布、2004年6月25日省政府令第14號修正)。十三、甘肅省行政許可過錯責任追究試行辦法(2004年6月25日省政府令第15號公布)。十四、甘肅省石油天然氣管道設施保護辦法(試行)(2004年8月30日省政府令第20號公布)。十五、甘肅省人事爭議仲裁辦法(2005年9月12日省政府令第24號公布)。十六、甘肅省煤炭經營監督管理辦法(2008年1月8日省政府令第43號公布)。十七、甘肅省部門統計管理規定(2008年8月14日省政府令第48號公布)。十八、甘肅省政府投資項目審批和專項資金撥付管理辦法(2011年4月16日省政府令第80號公布)。

⑷ 甘肅省河道管理條例(2021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綜合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河道的保護、治理、利用和管理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對河道保護、治理、利用和管理等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

本條例所稱河道包括江河、湖泊、水庫庫區、人工水道,行洪區、蓄洪區、滯洪區。第三條河道的保護、治理和利用,應當遵循自然規律,服從防洪總體安排,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綠色發展的原則。第四條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建立省、市(州)、縣(市、區)、鄉(鎮)、村(社區)級河湖長體系。

省、市(州)、縣(市、區)三級設立總河長;河道分級分段設立省、市(州)、縣(市、區)、鄉(鎮)、村(社區)級河湖長。

各級總河長、河湖長的設立和調整,依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執行。第五條各級總河長負責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河湖長制工作。各級河湖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保護工作。

河湖長制責任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協同推進河道管理保護工作。

河道管理保護工作情況應當納入河湖長制考核內容。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河道保護和治理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河道管理保護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七條河道管理實行按水系統一管理和行政區域分級管理相結合的體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其所屬的河道管理機構負責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河道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做好河道管理保護工作。第九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內的河道管理保護工作,加強河道管理的宣傳教育,普及河道保護的相關知識。

村(居)民委員會可以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保護河道環境。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河道整治、河道采砂、水域岸線保護與利用等規劃,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相關部門在編制航運、水力發電、漁業養殖等規劃時,應當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徵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河道管理檔案,加強河道管理信息化建設。第二章河道保護與治理第十二條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和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

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省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劃界的有關標准劃定。

根據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質條件等,水行政主管部門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河道管理范圍的相連地域劃定堤防安全保護區。

河道的管理范圍和堤防安全保護區,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並設立標志。第十三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

(二)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三)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稈作物;

(四)設置攔河漁具;

(五)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泥土、垃圾等;

(六)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

(七)堆放、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體的物體;

(八)在河道內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容器;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行為。

在堤防和護堤地,禁止建房、放牧、開渠、打井、挖窖、葬墳、曬糧、存放物料、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以及開展集市貿易活動。第十四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⑸ 定西市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1修正)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治理河道環境,維護和改善水生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甘肅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河道生態環境的規劃、保護、治理、修復、監督管理和其他相關活動。

本條例所稱河道包括河流、水庫、人工水道、行洪區、城市人工水面。第三條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應當堅持統一規劃、保護優先、防治結合、合理利用、綜合治理、科學管理的原則。第四條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遵循統一管理與分級負責、流域管理與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

(一)制定河道規劃,建立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協調機制,負責制定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段)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組織河道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協調解決河道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大問題,實行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二)劃定河道保護范圍和堤防安全保護區並設立標志和界碑;

(三)組織檢查、考核下級人民政府及本級有關部門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第六條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實行河長制。各級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道(段)的水資源保護,組織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河道生態環境治理、協調解決跨行政區域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

市、縣(區)、鄉(鎮、街道)組織制定河長制實施方案,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定責任人及其職責,明確責任人的責任范圍、目標、任務、工作要求等內容。第七條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河道生態環境的監督和管理。

市、縣(區)發改、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安、工信、住建、農業農村、財政、文化旅遊、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市、縣(區)教育、新聞媒體等單位應當做好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水文、環境、疾控等監測機構應當做好河道生態環境日常監測工作,保證監測結果真實、准確、及時。第八條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可以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在河道從事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對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承擔主體責任,做好河道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對污染和破壞河道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接到檢舉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對舉報人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並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第九條市、縣(區)應當建立河道監管信息平台。

河道信息平台應當向社會公示河道保護管理范圍、河道規劃、河長制實施情況、水環境質量監測狀況、重點排污單位信息、下泄生態流量、河道污染事故、河道生態環境破壞及其他應當公開的信息。第十條在河道從事發電、采砂等生產、經營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對河道生態環境負有修復、補償等義務;造成河道生態環境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及其他法律責任。具體補償、賠償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對在河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十二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河道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並監督實施。

規劃包括河道管理范圍、水資源保護利用、水電站建設布局、河道污染治理、河道生態修復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內容。第十三條河道生態保護應當加強流域水生態功能的保護和修復,注重水生態安全以及河道環境改善,保持河流自然流向和河道自然形態,保障水域面積。通過建設河流生態濕地、特色園林景觀、低窪綠地、河堤植樹等生態工程,修復、保護河道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然凈化和修復能力。第十四條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標准、岸線規劃、航運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定、妨礙行洪暢通;其工程建設方案未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前述防洪要求審查同意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⑹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甘肅省實施河道管理條例辦法等20件政府規章的決定

一、甘肅省實施河道管理條例辦法
(1993年5月24日甘肅省人民政府令第3號)
1、第一條修改為:「為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充分發揮江河湖泊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河道管理條例》)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2、第十四條修改為:「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的活動。」
3、第二十四條修改為:「修建開發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類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碼頭、道路、渡口、管道、纜線等建築物及設施,建設單位必須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方可按照基本建設程序履行審批手續。」
4、第二十五條修改為:「以河道為界的市(州、地)在河道兩岸外側各5公里之內,以河道為界的縣(市、區)在河道兩岸外側各3公里之內,未經各方達成協議或者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
5、第三十條修改為:「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必須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向河道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由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許可後,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或委託的河道管理單位繳納管理費;因公路修建、養護需要,在河流取土採石,徵得縣(市)人民政府同意後,可以減免收費。收費的標准和計收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6、全文中的「地(州、市)」改為:「市(州、地)」。二、甘肅省最低工資暫行規定
(甘政發〔1996〕104號)
刪除第二十條:「個別用人單位確因特殊情況需要延期執行本規定的,應報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但延期執行的時間不得超過六個月。」三、甘肅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
(1997年1月1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令第23號)
1、第四條第一款修改為:「有本省城鎮常住戶口,符合法定就業年齡,有就業要求,並具有一定勞動能力,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無業殘疾人,為安排的對象。已在各類福利企業就業或從事個體經營,有固定收入的殘疾人,不再重新安排。」
2、第八條第二款修改為:「對拒繳、逾期不繳或不足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單位,由同級殘疾人聯合會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並按每日5‰的比例計收滯納金;對虛報錄用殘疾職工人數的,責令其改正,並補交應繳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和滯納金。」四、甘肅省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辦法
(1997年6月14日甘肅省人民政府令第24號)
1、第二十二條第(三)項修改為:「建設單位持《規劃選址意見書》和用地批准文件,向縣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開工申請,經對設計、施工條件進行審查後方可批准開工。」
2、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在村莊和集鎮規劃區內修建臨時建築,須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查批准。」
3、第三十條修改為:「在村莊和集鎮規劃區承擔建築工程施工任務的國營、集體和個體建築企業,必須持有相應的施工企業資質等級證書,嚴格按照規定的經營范圍承擔施工任務,並接受監督管理。」
4、刪除第三十一條:「在村莊和集鎮從事建築構件生產的企業、個體戶,必須持有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資質等級證書以及營業執照,方可在規定范圍內生產銷售。嚴禁出售不合格的產品。」
5、刪除第四十五條第(一)項:「施工、設計單位和個人承攬本轄區施工和設計任務,未到鄉級人民政府進行審查登記者,責令停止施工或設計,限期補辦登記手續,並處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五、甘肅省實施鹽業管理條例辦法
(1993年3月3日甘政發〔1993〕32號發布,1997年10月22日甘肅省人民政府令第27號修正)
1、第二條修改為:「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鹽資源開發、鹽業生產和運銷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均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鹽產品,是指以氯化鈉為主的產製品,包括食用鹽和純鹼用鹽以及其他用鹽。」
2、第八條修改為:「為了保證鹽資源的開發利用,維護制鹽企業的正常生產,每個制鹽企業都應劃定合理的鹽場(廠)保護區。保護區的劃定由省鹽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等部門根據鹽場(廠)生產規模、發展規劃提出方案,報省政府批准。」
3、第十條修改為:「制鹽企業必須嚴格按省鹽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下達的計劃組織生產。」
4、第十四條修改為:「在食鹽中添加營養強化劑或葯物,須經省鹽業行政主管部門、衛生等部門批准。食鹽加硒、碘要有專人、專用場地和專用工具,有記錄、有檢測、有標記,含量必須符合國家標准。硒碘鹽的包裝,必須採用密封性能好的包裝物,有明顯標記,與非硒碘鹽分別貯存或堆碼。」
5、第十八條修改為:「鹽的收購、分配和調撥,由省鹽業公司按照國家計劃統一組織實施。」
6、第十九條修改為:「鹽的批發業務,按照鹽的合理流向和經濟區劃,由各級鹽業公司統一經營。」
7、第二十條修改為:「食鹽零售單位和受委託代銷食鹽的個體工商戶、代購代銷店以及食品加工企業用鹽的單位,應當從當地取得食鹽批發許可證的企業購進食鹽。」
8、第二十四條修改為:「工業用鹽企業,必須按時提報用鹽計劃。需調整計劃時,應及時申報。」
9、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托運或者自運食鹽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持有國務院鹽業主管機構或者依法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鹽業主管機構核發的食鹽准運證。」
10、第二十九條修改為:「鹽業行政執法人員執行公務時,應當出示《甘肅省行政執法證》。」
11、第三十條修改為:「各級工商、衛生、交通、公安、稅務、國土資源等部門應積極配合鹽業行政執法人員,對鹽資源開發和鹽業生產、運銷等進行監督檢查,糾正違法違章行為,維護鹽業市場秩序。」
12、第三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不執行國家計劃和有關規定,未經省鹽業主管部門安排,擅自運銷、購進各類鹽產品的,除沒收鹽外,並按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13、第三十七條修改為:「當事人對鹽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鹽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復議。上一級鹽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申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⑺ 甘肅省水利工程設施管理保護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保護,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一切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保護。
本條例所指水利工程設施包括水庫、渠道(灌溉、排洪、排陰)及其建築物、泵站、水電站、農電線路及農村輸變電設施、機電井、人畜飲水病區改水工程、河道、堤防、水保設施,以及水利工程附屬的觀測、監測、交通、通訊、管理房、灌溉試驗站、水文測站、工程防護林等設施。第三條水利工程是保證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各級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和保護。
各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水利工程設施的主管部門。
全體公民都有保護水利工程設施的權利和義務。第二章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第四條所有水利工程設施,應按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管理組織。
水利工程的受益范圍在同一行政區域內的,由該行政區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跨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或委託主要受益行政區的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
以國家投資為主建設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在省、市、州(地區)、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領導下由專管機構具體管理;以鄉(鎮)、村投資為主及聯戶、個人建設的小型水利工程,由鄉(鎮)水利站負責管理。第五條各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應根據工程規模大小,對水利工程設施採取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管理。凡有條件的,可實行專業化管理,直接向用水戶服務。
各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加強對群眾管理組織的指導,教育用水單位和群眾愛護水利工程設施,嚴格遵守水利工程管理規章制度。第六條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基本任務是:全面加強經營管理,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運行,節約用水,保證合理灌溉,充分發揮工程效益,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第七條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積極推行多種形式的經營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加強各項經濟技術管理指標考核,落實管理任務,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第八條對各類水利工程都要實行有償服務,認真核定水費標准,嚴格審批制度,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達到按成本收費,以水養水;積極發展綜合經營,面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增加積累,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建立工程良性運行機制。第九條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認真做好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工作,定期進行檢查和觀測,保持工程設備完好,確保工程設施正常運行。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領導,健全組織,明確責任,落實管護措施,嚴格檢查監督。第三章水利工程設施的安全保護第十一條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管理單位要認真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管護水利工程設施。第十二條各類水利工程應根據規模大小,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本著有利於管理和安全運行的原則,結合省上的有關規定和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劃定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第十三條嚴禁在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炸石、打井、挖砂、挖窯、取土、修墳、建房、修建魚池、墾種渠堤、堆放廢棄物。嚴禁毀壞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的界碑、界樁等標記。禁止在通訊、電力專用線路上非法架線和接線。第十四條 在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的違章建築必須拆除。違章建築影響工程設施的檢查、維修和改建,造成經濟損失的,由違章單位或個人承擔責任,賠償損失。第十五條 興建工程凡需要佔用、通過水利工程,影響工程效益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失的,依法給予補償。第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渠堤上擅自扒口、埋管引水、堆土打壩、設障阻水;不得排放污水,污染灌溉和飲用水源。第十七條嚴禁破壞、盜竊、強搶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第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收購盜竊、強搶的水利工程設備器材。第十九條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水政監察隊伍建設,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建立安全保衛制度,依法保護水利工程,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
各級公安機關應加強重點水利工程設施的保護和對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安全保衛工作的指導,及時查處破壞水利工程設施的違法犯罪活動。

⑻ 甘肅省水路交通管理條例(2021修訂)

第一條為了規范水路交通管理活動,保障水路交通安全、暢通,促進水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和國務院《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水路交通及其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水路交通及其管理,包括港口、航道的規劃與建設、養護與保護,港口、水路運輸經營,內河通航水域交通安全管理,船舶檢驗,船員管理,水上搜救等。

法律、行政法規對水路交通及其管理活動已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執行。第三條水路交通發展應當遵循統籌協調、交旅融合、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安全便民的原則。第四條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路交通工作的領導,將水路交通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水路交通工作協調機制,並將水路交通發展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五條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路交通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機構在其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路交通及其相關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市場監管、公安、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路交通及其管理工作。

省、市(州)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認定本行政區域內通航水域,並向社會公布。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水路交通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推進水路交通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第七條省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內河通航標准、防洪標准和航運發展需要,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門等部門編制全省航道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會同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批准公布。

航道技術等級的劃分、批准、備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機構應當加強航道的管理和養護,過船設施的管理單位應當加強維護工作,保持航道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船舶安全、便捷通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機構為了保證航道暢通,在通航水道上進行正常的航道養護工程,包括勘測、疏浚、拋泥、吹填、清障、維修航道設施和設置航標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非法阻撓、干涉或者索取費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發布航道變遷、航標位移、航道尺度和水情以及航道施工作業等航道通告。第九條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需要進行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的工程外,建設下列與航道有關的工程,應當由建設單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就建設項目對航道通航條件的影響作出評價,並報送有審核權的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審核:

(一)建設跨越、穿越航道的橋梁、隧道、管道、纜線等建築物、構築物;

(二)在通航河流上建設永久性攔河閘壩;

(三)在航道保護范圍內建設臨河、臨湖建築物或者構築物。

在黃河、洮河、白龍江等通航的河段上修建永久性攔河閘壩時,建設單位應當同步修建過船設施。第十條禁止下列危害航道通航安全的行為:

(一)在航道內設置漁具或者水產養殖設施的;

(二)在航道和航道保護范圍內傾倒砂石、泥土、垃圾以及其他廢棄物的;

(三)在通航建築物及其引航道和船舶調度區內從事貨物裝卸、水上加油、船舶維修、捕魚等,影響通航建築物正常運行的;

(四)危害航道設施安全的;

(五)其他危害航道通航安全的行為。第十一條在河道內采砂,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禁止在河道內依法劃定的砂石禁采區采砂、無證采砂、未按照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采砂等非法采砂行為。

在航道和航道保護范圍內采砂,不得損害航道通航條件。第十二條在內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線上進行下列可能影響通航安全的作業或者活動的,應當在進行作業或者活動前報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依照法定程序批准:

(一)勘探、採掘、爆破;

(二)構築、設置、維修、拆除水上水下構築物或者設施;

(三)架設橋梁、索道;

(四)鋪設、檢修、拆除水上水下電纜或者管道;

(五)設置系船浮筒、浮躉、纜樁等設施;

(六)航道建設,航道、碼頭前沿水域疏浚;

(七)舉行大型群眾性活動、體育比賽。

進行前款所列作業或者活動,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經其他有關部門審批的,還應當依法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⑼ 甘肅省水路交通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條 為加強水路交通管理,保障水路交通安全、暢通,促進水路交通運輸生產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水路交通的單位和個人。第三條 縣級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路交通管理工作。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設置的水路交通管理機構(水運管理、航道管理、港航監督、船舶檢驗)依其職責負責實施本條例。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配合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水路交通管理工作。第四條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內河通航標准、防洪標准和航運發展需要,編制全省航道發展規劃和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劃定四級以下航道技術等級。第五條 水路交通管理機構應加強對航道及其設施的管理和養護,過船設施的管理單位應加強維護工作,保持航道和航道設施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船舶安全、便捷地通過。
水路交通管理機構應及時發布航道變遷、航標位移、航道尺度和水情以及航道施工作業的航道通告。
水路交通管理機構為保障航道暢通進行的航道施工作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阻撓或收取費用。第六條 興建臨河、跨河、過河等與通航有關的設施,應符合航道技術等級標准和防洪標准,並事先徵得河道主管機關和交通主管部門的同意。進行航道整治,應當事先徵求交通主管部門的意見。
在黃河、洮河、白龍江等通航的河段上修建永久性攔河閘壩時,建設單位應當同步修建過船設施。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壞航道以及航道設施,不得向航道傾倒砂石、泥土和廢棄物。
在航道範圍內挖取砂石泥土、開采砂金、堆放材料,必須經縣級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河道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按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開采,不得惡化通航條件。在城市規劃區內航道上的上述活動,必須徵得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八條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本省重要港口的總體規劃,由省人民政府徵求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意見後批准,公布實施。其他港口的總體規劃由港口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第九條 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的,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港口、航道及有關設施的建設用地,必須依法辦理有關審批手續。第十條 港口建設應當符合港口總體規劃。按照法律和法規規定須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港口建設項目,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和技術規范。第十一條 水路旅客運輸和旅遊運輸經營者,應按水路交通管理機構批準的航線、停靠站點及班次從事營運,不得自行取消、轉讓或隨意減少。需要取消或變更的,須經原批准機構批准,並在沿線各客運站點發布公告一個月後,方可取消或變更,因不可抗力需臨時變更的除外。第十二條 水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服務、港口經營者,應在核準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提供安全、優質、文明的服務,按期進行船舶年度審驗,使用國家和省規定的水路運輸票據和單證。第十三條 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下達的軍事、搶險救災物資的運輸任務,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應指令轄區內船舶承運,水運經營者必須保證完成。第十四條 船舶在航行、停泊、作業過程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體,並不得停泊在水源取水口的禁泊區內。船舶航行產生的噪音不得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量值。船舶發生交通事故,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環保部門。水路交通管理機構應當加強對船舶污染的監督管理。第十五條 各級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設置的港航監督機構對內河交通安全實施統一監督,對渡口(鄉鎮渡口、交通渡口、內部渡口)和鄉鎮船舶安全實施監督和業務指導。
縣、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內鄉鎮船舶及其渡口的安全管理負責,按照船舶、渡口的數量,應配備專職或兼職安全管理員,對轄區內水上安全進行管理,對船員、渡工進行安全教育。
交通渡口的主管部門,內部渡口的辦渡單位,對渡口的安全管理負責。第十六條 船舶必須配備消防、救生等安全設備及通訊、衛生、環保設備。
船舶、排筏、設施及其人員應當具有合法有效的航行、作業證書和證件,航行、停泊、作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交通管制、交通安全標志的規定。船舶、排筏進出港應辦理簽證。
對無證船舶航行、作業應當扣留查處。

⑽ 甘肅省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合理配置流域生活、生態和生產用水,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石羊河流域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石羊河流域(以下簡稱流域)是指石羊河幹流和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等支流流經的武威市、金昌市以及張掖市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山丹縣和白銀市的景泰縣區域。

流域水資源是指流域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第三條流域水資源管理應當堅持統籌規劃、以水定需、厲行節約、科學治理、務求實效的原則。

流域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行政區域管理服從流域管理的管理體制。第四條省人民政府設立的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流域內的水資源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審核流域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則;

(二)指導和監督流域水資源的保護、開發、節約和利用工作;

(三)協調跨流域調水有關事宜;

(四)審批流域年度水量調度方案;

(五)決定流域綜合治理的相關政策和其他重大事項。

甘肅省水利廳石羊河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是管理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的具體工作。第五條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和流域管理機構應當依照各自職責,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流域水資源的管理和綜合治理工作。

流域內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水資源管理工作。第六條流域內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的保護、節約和利用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省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水利工程維護和節水投入資金的扶持力度,保障流域綜合治理目標的實現。第七條流域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由流域管理機構會同流域內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編制。綜合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經管理委員會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專業規劃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區域規劃由流域內各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經流域管理機構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經批準的規劃需要修改時,應當按照規劃編製程序經原審批機關批准。第八條流域水資源分配的基本依據是:

(一)流域規劃和水中長期供求規劃;

(二)流域水資源現狀和供需情況;

(三)流域內各行政區域的國土面積、生態狀況、人口數量、耕地面積、國內生產總值等。第九條流域水資源分配應當統籌兼顧生活、生態和生產用水,正確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的關系。

水資源分配量根據年度水量變化增減。第十條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由流域管理機構會同流域內各市人民政府編制,經流域管理委員會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批準的水資源分配方案是確定行政區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的依據。

水資源分配方案和水量調度預案一經批准,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執行。第十一條流域管理機構負責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組織流域內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準的水資源分配方案和年度預測來水量,制定年度水量調度方案,報管理委員會批准。

水量調度實行年度總量控制、關鍵調度期逐月調控及全年監督的方式。

年度水量調度方案的執行由管理委員會與流域內各市人民政府簽訂責任書,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第十二條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籌措資金,實施跨流域調水。跨流域調入的水資源,誰投資誰使用。第十三條流域內重要控制性水利工程由流域管理機構負責建設、運行、調度和管理。

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的水利工程的運行應當接受流域管理機構的統一調度。第十四條流域管理機構負責編制流域內上報或者下達國家和省上的水利建設項目投資計劃。第十五條在跨市的東大河、西大河、西營河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或者興建水工程,由流域管理機構審批;在其他河道內采砂或者興建水工程,由有管轄權的市、縣(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熱點內容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 發布:2025-01-20 08:00:3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