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旅遊條例

江蘇省旅遊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19 22:59:13

Ⅰ 江蘇省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雲台山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風景區)的規劃、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等活動。第三條風景區的范圍以國務院批準的《雲台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風景區總體規劃)確定的范圍為准。
風景區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三級保護區。保護區的具體界線由連雲港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人民政府)根據風景區總體規劃劃定並公布。第四條風景區管理堅持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建設部門)負責風景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設立的風景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管理機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負責風景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景區所在地區人民政府和市規劃、建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公安、交通、旅遊、工商、文物、宗教、林業、海洋與漁業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風景區的保護與管理工作。第六條連雲港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加強對風景名勝區管理的法律、法規以及風景區規劃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第七條管理機構應當加強風景名勝區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增強公眾自覺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權利和義務,有權檢舉和制止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
對在風景區保護和管理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人民政府或者管理機構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第八條風景區規劃是風景區保護、建設、利用和管理的依據。
風景區規劃分為風景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第九條風景區總體規劃的修編,按照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的規定執行。
省建設部門會同市人民政府,根據風景區總體規劃、省海洋功能區劃和連雲港市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風景區詳細規劃,並依法報經批准。
風景區詳細規劃應當根據景區保護的不同要求編制,確定基礎設施、旅遊設施、文化設施等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與規模,並明確建設用地范圍和規劃設計條件。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管理機構和有關部門,根據風景區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制定風景區內旅遊發展、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口控制等實施計劃。第十一條風景區規劃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確需對風景區總體規劃中的風景區范圍、性質、保護目標、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以及風景區的功能結構、空間布局、遊客容量進行修改,或者對風景區詳細規劃進行修改的,應當依法報經原審批機關批准。第三章保護第十二條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風景區內的紀念性建築、文物古跡、歷史遺址、園林等人文景觀和古樹名木、野生動植物、地形地貌、山體岩石、泉湖水體等自然景觀進行調查和登記,按照風景區規劃的要求和分類保護的原則,建立健全資源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
對海清寺塔、藤花落史前城址、玉女峰、鬱林觀石刻、延福觀、大桅尖、孔望山摩崖造像、馬耳峰、將軍崖岩畫等重要景點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當根據其特點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實行嚴格保護。第十三條風景區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風景區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與原景物景象景點等景觀風景無關的工程設施。
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的核心景區內,禁止建設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無關的其他建築物。第十四條風景區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擴建工業企業;三級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擴建污染環境、妨礙景觀的工業企業。
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計劃,逐步將風景區內已有的污染環境、妨礙景觀的工業企業遷出景區。第十五條風景區內的重點保護海域,包括前三島周圍四海里內海珍品自然保護區域,海濱浴場以及淺海水產養殖區等,不得設置排污口和建設破壞景觀的海岸工程。在海濱景觀帶的海域內控制海水養殖規模。
海濱一級保護區內,禁止填海毀壞沙灘,保持蘇馬灣、大沙灣和連島北部的完整性。

Ⅱ 徐州市旅遊條例(2022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規范旅遊市場秩序,維護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江蘇省旅遊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旅遊資源保護開發,旅遊業發展促進,旅遊經營服務,旅遊安全保障,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以及相關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旅遊業發展應當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旅遊品質,促進旅遊與城市融合,倡導健康、文明、生態旅遊方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旅遊綜合協調機制,統籌處理以下重大事項:

(一)研究、協調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旅遊資源整合、旅遊品牌項目建設、旅遊形象推廣等事項;

(二)組織、協調旅遊聯合執法;

(三)組織、協調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四)統籌、協調其他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重大事項。

市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旅遊綜合協調機制的日常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建立旅遊綜合協調機制。第五條市、縣(市)、區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旅遊業的指導協調、公共服務和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保障和促進旅遊業發展。第六條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本轄區內旅遊資源保護利用、旅遊產業促進、旅遊安全監督、旅遊秩序維護、旅遊糾紛處理和文明旅遊宣傳等工作。第七條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及其從業人員在旅遊活動中應當遵守文明旅遊公約,保護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維護旅遊秩序。第二章旅遊發展與促進第八條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旅遊資源進行普查、評估,確認旅遊資源點,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實行動態管理;支持有關研究機構、高校、社會團體等組織和個人,發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把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大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旅遊發展規劃應當體現全域旅遊理念,以建成區域旅遊中心城市和旅遊目的地城市為目標,突出楚漢文化、軍事文化等歷史文化特色和本地山水特色,並對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發展進行統籌安排。

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水利風景區、飲用水源地、森林公園、濕地等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並公開徵求社會公眾和專家的意見。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旅遊發展規劃,並對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整合旅遊資源,吸引資金投入,引導建設符合市場需求的旅遊品牌項目。

旅遊品牌項目的服務功能應當按AAAAA級旅遊景區標准建設。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依法保障旅遊項目建設用地供給。

鼓勵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廢棄礦山礦區和廢舊廠房等開發旅遊項目。第十三條利用自然資源開發旅遊項目,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利用歷史人文資源開發旅遊項目,應當保持其特有的歷史文化風貌。

開發旅遊項目,應當符合旅遊發展規劃,不得將旅遊用地改作他用。第十四條國有旅遊資源可以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可以通過拍賣、招標等方式取得經營權。第十五條鼓勵利用社會資本開辦民間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等旅遊項目。

鼓勵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或者演藝公司開發體現文化特色的旅遊演藝產品。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根據需要,設立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停車場、旅遊廁所、自駕車營地等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在旅遊者集中場所設置公益性的旅遊咨詢點或者導覽設施,為旅遊者提供本地及周邊區域相關旅遊信息;在旅遊景區周邊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地鐵站和人行道路上設置旅遊景區指引標識;在機場、車站和旅遊景區就近設置團隊旅遊車輛上、下客站點或者臨時停車點。

旅遊主管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設立旅遊者集中場所與主要旅遊景區之間的旅遊專線,完善旅遊公共交通線路運營,方便旅遊者出行。

Ⅲ 無錫市實施《江蘇省旅遊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條 為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加強旅遊管理,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根據《江蘇省旅遊管理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進行旅遊資源開發和設施建設、從事旅遊經營、參與旅遊活動、實施旅遊管理的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第三條 市、不設區的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工作的領導,把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制定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發展政策,協調處理旅遊發展中的重大事項,改善旅遊環境,促進旅遊經濟的發展。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旅遊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簡稱旅遊管理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旅遊管理工作。
不設區的市旅遊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旅遊管理工作;各區人民政府負責旅遊工作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做好;旅遊管理工作。
計劃、建設、規劃、園林、文化、交通、公安、工商、物價、稅務、城管等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旅遊管理工作。第五條 市人民政府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根據旅遊發展需要逐步增加。
不設區的市和區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旅遊發展需要,設立旅遊發展專項資金。
旅遊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旅遊規劃、公益性旅遊設施建設、旅遊資源保護和城市旅遊整體形象宣傳等。
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的使用由旅遊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財政、審計部門對使用情況進行管理和監督。第六條 鼓勵多種經濟成份參與無錫旅遊業的開發和經營,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會資金發展旅遊業。
市、不設區的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相應政策,吸引和支持外商、外地企業來錫投資旅遊業;鼓勵培育規模旅遊企業、發展特色旅遊以及開發、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和旅遊紀念品。
景區景點可以面向社會採取多種形式的經營機制。第七條 市旅遊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市旅遊資源狀況和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不設區的市和區旅遊管理部門應當依據無錫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本地區旅遊規劃,經上一級旅遊管理部門同意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其他部門編制有關規劃、建設具有旅遊觀光價值的大型工程項目,應當兼顧旅遊功能,優化旅遊環境。第八條 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當遵循統一規劃、科學開發、保護環境、永續利用、體現特色的方針,並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自然、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存等旅遊資源。第九條 旅遊項目建設和區域性旅遊資源開發,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可行性論證。
開發旅遊景區景點,建設旅遊度假區、主題公園、游樂場(園)、星級飯店等大型旅遊項目,在立項前,應當書面徵求旅遊管理部門的意見,再按照有關建設程序規定報批。
不設區的市新建的旅遊項目,應當報市旅遊管理部門備案。第十條 在城市主要交通集散地設置旅遊地圖、旅遊公益宣傳牌和旅遊咨詢服務中心;有關公共場所設置規范、醒目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通往風景區的幹道設置游覽導向標志;旅遊景區景點設置中英文對照的說明牌和游覽線路引導牌。
城市旅遊街區、旅遊景區景點應當根據需要設置停車場、公共廁所以及環境衛生、通訊、醫療等服務設施。第十一條 旅行社的設立、經營與管理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 按國家規定評定的星級飯店必須按照星級標准提供服務。
非星級飯店不得使用星級稱謂從事經營活動。第十三條 旅遊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導遊人員的注冊、培訓、教育、獎懲實施管理,規范導遊人員行為,提高導遊人員素質和服務質量。
旅行社必須分別與旅遊消費場所、導遊人員建立合法、公開的傭金收授制度和導遊人員工作報酬機制。
嚴禁導遊人員與旅遊消費場所相互串通私拿私授回扣。第十四條 旅遊經營者必須公開服務項目和收費標准,實行明碼標價,保證服務質量。不得有下列侵害旅遊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一)擅自改變服務項目和收費標准;
(二)引誘、強迫旅遊者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收費性服務;
(三)出售假冒偽劣商品;
(四)危害旅遊者人身和財產安全;
(五)其他侵害旅遊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旅遊景區景點門票的調整,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價格管理的規定,並實行預告制。

Ⅳ 揚州市旅遊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江蘇省旅遊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有關促進旅遊發展的規劃引導、資源保護、產業發展、服務保障和監督管理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促進旅遊發展應當放大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效應,彰顯「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內涵,堅持全域化、融合化、智慧化、標准化發展方向,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原則。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作為基本產業,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設立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促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考核激勵制度。第五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宏觀指導、統籌協調全市旅遊促進工作。
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參照設立相應機構。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旅遊促進的指導協調、公共服務和監督管理等工作。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和功能區管理委員會以及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旅遊促進工作。第二章規劃引導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全域旅遊發展要求,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旅遊發展規劃。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包括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業發展和產業融合、產品開發、科技應用、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內容。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揚州古城、大運河揚州段、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等適宜整體保護和利用的旅遊資源,組織編制旅遊專項規劃。
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適宜整體保護和利用的旅遊資源,組織編制旅遊專項規劃。第九條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專項規劃應當與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利規劃、交通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保護利用規劃相銜接。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專項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根據評估情況和公眾意見,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專項規劃確需調整的,依法予以調整。第十條編制、調整與旅遊業發展或者涉及具有明顯旅遊功能區域相關規劃時,有關部門應當徵求本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第三章資源保護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本市旅遊資源進行調查,建立、更新旅遊資源資料庫,並向社會公布旅遊資源信息。
旅遊資源實行分類保護。有關部門和旅遊資源開發者應當制定旅遊資源保護方案,採取相應的保護和利用措施。
支持有關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社會團體等組織和個人,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第十二條開發建設旅遊項目,應當符合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專項規劃以及下列要求:
(一)利用江、河、湖、濕地等自然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護其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二)利用揚州古城、大運河揚州段世界文化遺產、隋煬帝陵墓等人文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持其地域特色、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三)利用工業、農業、體育等社會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持其內容與環境、景觀、設施的協調統一;
(四)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尊重其原真性和文化內涵,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生態和文化風貌。
依法審批或者核准旅遊資源開發項目時,有關部門應當徵求本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
支持合理利用荒地、荒灘、工業遺存等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的宣傳,增強旅遊經營者、旅遊者和當地居民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的意識。
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在旅遊經營活動中應當向旅遊者宣傳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知識,勸阻和制止旅遊者實施破壞旅遊資源和環境的行為。

Ⅳ 江蘇省旅遊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和旅遊的資源保護、規劃編制、產業促進、公共服務、經營服務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省旅遊業發展應當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突出地方特色,堅持旅遊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提升旅遊品質,倡導健康、文明、環保的旅遊方式。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旅遊業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工作的組織和領導,明確相關部門或者機構,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的旅遊業發展和監督管理。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的指導協調、公共服務和監督管理等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保障和促進旅遊業發展。第六條依法成立的旅遊行業組織,實行自律管理。鼓勵和引導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自願加入旅遊行業組織。

旅遊行業組織應當加強對會員的法治宣傳和教育,引導會員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為會員提供市場信息發布、旅遊市場拓展、產品宣傳推廣、行業培訓交流、依法維權等服務。

旅遊主管部門指導旅遊行業組織制定行業經營規范和服務標准,加強行業監督自律。第二章旅遊規劃與促進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旅遊資源普查、評估,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實行動態管理,協調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並向社會公布。

跨行政區域的旅遊發展規劃應當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編制。本省重點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由省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專項規劃。

國土資源、規劃、文化、農業、林業、水利、交通運輸、經濟和信息化等部門在編制與旅遊業發展相關規劃時,應當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第九條旅遊發展規劃應當符合主體功能區規劃和上一級旅遊發展規劃。

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飲用水源地、森林公園、濕地等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並公開徵求社會公眾和專家的意見。

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應當突出地方特色,加強與周邊地區和其他地區的旅遊合作與發展,通過發揮旅遊資源綜合優勢,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旅遊一體化進程。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區域的旅遊發展規劃,並對執行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旅遊資源開發應當符合旅遊發展規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自然景觀和生態原貌。

依法需要審批或者核準的旅遊資源開發項目,有關部門在審批或者核准時應當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二條利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等自然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護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利用歷史、文化、建築等人文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持其民族特色、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利用工業、農業、體育等社會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持其內容與環境、景觀、設施的協調統一。第十三條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經批准有償出讓的,應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通過拍賣、招標等方式進行,有償轉讓的收入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管理。

旅遊經營者在經營期內不按照旅遊發展規劃和合同約定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利用,造成旅遊資源嚴重破壞或者長期閑置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國有旅遊資源經營權。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措施,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跨區域旅遊合作與經營,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

省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應當整合旅遊資源,開發具有江蘇特色的主題旅遊線路和產品,促進省內區域旅遊聯動發展。

Ⅵ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旅遊管理條例》的決定(2004)

一、將第十二條第二款修改為:「開發旅遊景區景點,建設旅遊度假區等大型旅遊項目,在立項時,有關審批部門應當事先書面徵求旅遊管理部門的意見。」二、將第十九條修改為:「經營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種旅遊項目和客運架空索道、纜車、大型游樂場,其設施和設備應當經法定的檢驗機構檢驗,取得安全准用證件,安裝調試正常後,方可運營。質量技術監督、公安和運營單位的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加強監督檢查。」
本決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江蘇省旅遊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Ⅶ 鹽城市旅遊業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滿足多樣化、多層次旅遊消費需求,發展全域旅遊,建設中國生態濕地特色旅遊目的地和旅遊康養基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江蘇省旅遊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活動, 適用本條例。第三條促進旅遊業發展,應當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突出地方特色,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行業自律的原則,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組織和領導,建立旅遊業發展綜合協調機制,統籌解決旅遊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相互協調、融合發展。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發展的指導、服務、協調和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第六條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本轄區內促進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支持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依法成立旅遊行業組織。

旅遊行業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和監督會員遵紀守法、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為會員提供市場拓展、產品推介、交流合作、依法維權等服務。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促進旅遊業發展作出顯著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第二章規劃引領和產業引導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符合上一級旅遊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海洋功能區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

跨縣(市、區)行政區域的旅遊發展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協商編制。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時,應當統籌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協調旅遊項目、旅遊設施、服務要素與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之間的關系。

發展和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在編制與旅遊業發展相關的規劃時,應當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意見。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第十二條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應當遵循統一規劃、整體布局、優化利用、分步實施的原則,突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品牌,體現森林、海洋、濕地等自然資源和紅色文化、海鹽文化等人文資源特色。第十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旅遊發展規劃,並對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第十四條開發旅遊項目應當符合旅遊發展規劃,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自然景觀和生態原貌。

依法需要審批或者核準的旅遊項目,有關部門在審批或者核准時應當徵求同級旅遊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五條利用自然保護區、森林、海洋、濕地等自然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利用歷史、文化等人文資源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保持其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涉及文化與自然遺產、文物、自然保護區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十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國家A級旅遊景區、星級鄉村旅遊景區的保護和管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侵佔景區內的土地、設施,不得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妨礙游覽。第十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落實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圍繞接軌上海和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目標,培育和引進旅遊創新業態項目,發展全域旅遊。

Ⅷ 南京市旅遊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依法保護、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江蘇省旅遊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旅遊規劃和發展、促進和服務、經營和安全及相關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旅遊業發展應當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政府引導和市場推進相結合的原則,發揮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的資源優勢,突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色,推動旅遊產品多元化,推進旅遊全域化和國際化,建設國內文化休閑旅遊勝地和國際旅遊目的地。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促進旅遊產業發展政策,建立健全綜合協調機制和激勵機制,解決旅遊業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協調、融合發展;引導社會參與,實現旅遊發展全民共建共享。第五條市、區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旅遊業的指導協調、公共服務、宣傳推廣和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和改革、城鄉建設、財政、規劃、公安、工商、國土資源、交通運輸、價格、農業、綠化園林、水務、環境保護、衛生計生、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體育、食品葯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安全生產監督、商務、統計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開展相關工作。第六條鼓勵和支持旅遊行業組織制定行業經營規范和服務標准,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旅遊經營者誠信經營;提供旅遊市場拓展、市場信息發布、旅遊產品推介等服務,反映行業合理訴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第二章規劃和發展第七條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資源整合、產業融合的要求,組織編制並實施本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
市、區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旅遊專項規劃。第八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推進本市農業、工業、商業、體育、科技、文化(文物)、教育和衛生等社會資源的開發,實現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第九條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旅遊資源進行調查、分類和評定,建立、更新旅遊資源檔案並向社會公布。
經依法調查和評定的旅遊資源實行分類管理。有關部門和旅遊資源開發者應當制定旅遊資源管理方案,採取相應的保護與開發措施。第十條開發旅遊項目應當符合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要求,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工業遺產等人文資源的,應當保持人文資源的歷史風貌、民族特色、傳統格局;
(二)利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溫泉等自然資源的,應當維護其區域整體性和自然景觀特色,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穩定性,促進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
(三)利用工業、農業、科教、體育等社會資源的,應當保持其內容與環境、景觀、設施的協調統一。
跨區域的旅遊資源開發,由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協調。第十一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發揮山水城林資源優勢,創新旅遊供給,加快旅遊載體建設,開發具有南京特色的主題旅遊線路和產品,推動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發展。
科學利用鍾山風景名勝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南京城牆等重要旅遊資源,促進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有效保護;提升長江路、頤和路、新街口、湖南路等特色街區的旅遊功能,拓展城市休閑空間。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景區發展旅遊演藝項目、開放夜間旅遊,豐富秦淮燈會、國際梅花節等品牌節慶活動。第十二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掘本市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依託本市資源優勢舉辦文化演出,創作文學、影視、音樂、戲劇等文化藝術作品。
加強對南京雲錦、南京金箔、金陵刻經等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的研發、包裝和推介,提升旅遊商品的品牌效應。第十三條市、區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旅遊專項規劃,制定旅遊形象宣傳計劃,建立旅遊宣傳網路,加強對城市形象和旅遊產品的宣傳推廣。

Ⅸ 蘇州市旅遊條例(2018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江蘇省旅遊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和旅遊的規劃編制、產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經營規范、權益保護、安全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旅遊業發展應當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突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南水鄉古鎮、古村落特色,推進旅遊全域化、國際化和智慧化,建設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休閑旅遊勝地和國際旅遊目的地。第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旅遊工作的領導,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和扶持,建立旅遊工作協調機制,組織制定旅遊業發展、特殊人群旅遊優惠等政策措施,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旅遊資源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本轄區內旅遊資源保護利用、旅遊產業促進、旅遊安全監督、旅遊秩序維護、旅遊糾紛處理和文明旅遊宣傳等工作。
開發區(園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做好本區域內的旅遊工作。第五條市、縣級市(區)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旅遊市場開拓、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指導協調、旅遊經濟運行監測、旅遊者合法權益保護和對旅遊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等工作。
發展和改革、交通運輸、價格、市場監督管理、公安、消防、市容市政(城市管理)、衛生計生、園林和綠化、民族宗教、文化(文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財政、農業、住房城鄉建設、國土資源、規劃、商務、教育、水利(水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保障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第六條旅遊行業組織應當加強對會員法治宣傳和教育,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推行行業標准化,推進產業融合,維護會員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並為會員提供市場拓展、旅遊促銷、市場信息發布、旅遊品牌建設、旅遊產品推介、行業培訓和交流等服務。
鼓勵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為旅遊者提供旅遊咨詢、文明引導、游覽講解、秩序維持、應急救護等公益服務。第七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促進旅遊業發展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二章旅遊規劃與促進第八條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園林和綠化、民族宗教、文化(文物)、農業、水利(水務)等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旅遊資源進行普查、分類和評價,建立旅遊資源資料庫並定期更新,協調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第九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全域旅遊發展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並向社會公布。
縣級市(區)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組織編制旅遊度假區、重點景區、特色旅遊街區、特色旅遊鎮村等區域的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在徵求市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第十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旅遊業發展需要安排財政資金,用於旅遊發展規劃編制、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旅遊重大項目建設、旅遊形象宣傳、旅遊重大活動組織、旅遊企業轉型升級和旅遊新業態新模式企業培育、旅遊創新產品開發與推廣、旅遊人才培養,以及旅遊風情小鎮、鄉村旅遊發展等。第十一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旅遊發展規劃,制定旅遊國際化行動計劃,開展旅遊國際交流合作和國際市場開拓活動,推進旅遊業國際化發展。第十二條鼓勵境內外社會資本參與旅遊業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旅遊資源開發運營、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旅遊服務。第十三條各類旅遊開發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旅遊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其規模和風格應當與旅遊環境相協調。
依法需要審批或者核準的旅遊資源開發項目,有關部門在審批或者核准時應當徵求同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對已有的不符合旅遊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與旅遊環境不相協調的設施和建築,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提請同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置。

Ⅹ 江蘇省太湖風景名勝區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太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太湖風景名勝資源,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太湖風景名勝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的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太湖風景名勝區,包括木瀆、石湖、光福、東山、西山、甪直、同里、虞山、梅粱湖、蠡湖、錫惠、馬山、陽羨等十三個景區和泰伯廟、泰伯墓兩個獨立景點。具體范圍以國務院批準的《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確定的區域為准。第三條太湖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第四條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正確處理城鄉建設與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關系,採取有效措施,加強保護太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及其所處的大氣、水體、地貌等自然環境;對破壞嚴重的景觀、自然環境等風景名勝資源,應當加大投入,限期治理,恢復原貌。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設立的太湖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省管理機構)負責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設立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以下簡稱市、縣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轄區內景區、景點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市、縣管理機構業務上接受省管理機構的指導。

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制止、檢舉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

對保護太湖風景名勝資源作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第七條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第八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編制,應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突出太湖獨特的自然山水與吳文化交融的特點,強化對太湖自然岸線形態、湖島、山體、濕地與沿湖地帶以及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和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保存江南水鄉的獨特風貌,保持太湖水系的完整性。

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應當包含太湖風景名勝區的范圍、性質、風景資源評價、保護目標、生態資源保護措施、重大建設項目布局、開發利用強度以及太湖風景名勝區的功能結構、空間布局、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的范圍、遊船容量、遊客容量、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等內容。

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湖泊保護規劃以及有關文物保護的規劃之間應當相互銜接。

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應當將太湖風景名勝區內人文自然景觀集中、最具觀賞價值、最需要嚴格保護的區域,劃為核心景區。第九條太湖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應當符合總體規劃,並根據核心景區和核心景區外的其他景區的不同要求編制,確定基礎設施、旅遊設施、文化設施等建設項目的選址、布局與規模,明確建設用地范圍和規劃設計條件。第十條太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由省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徵求有關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意見,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後,報國務院審批。

太湖風景名勝區詳細規劃由省建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設區的市、縣(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審批。第三章保護第十一條太湖風景名勝區內的景觀和自然環境,應當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保護,不得破壞或者隨意改變。

市、縣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太湖風景名勝區內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調查和登記,建立健全太湖風景名勝資源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第十二條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確定核心景區的保護目標和管理要求,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第十三條太湖風景名勝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太湖風景名勝區規劃要求,對風景名勝區內的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和不可移動文物、古樹名木等需要重點保護的資源制定特殊保護措施,並按照原有風貌及時組織搶救、維護。

熱點內容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
婚姻法涉及計劃生育的規定 發布:2025-01-20 08:00:38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