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19 23:46:22

1. 山東省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確保氣象探測信息的代表性、准確性、連續性和可比較性,提高氣象監測、預報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務院《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以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氣象設施,是指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和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氣象探測環境,是指為避開各種干擾,保證氣象探測設施准確獲得氣象探測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離構成的環境空間。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並將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四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意識。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行為進行舉報。第六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會同城鄉規劃、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編制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納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涉及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徵求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第七條下列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應當予以保護:
(一)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一般氣象站、區域氣象觀測站等地面氣象觀測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二)高空氣象探測站、天氣雷達站、氣象衛星接收站等氣象台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三)太陽輻射觀測站、酸雨監測站、生態氣象監測站(含農業氣象站)、沙塵暴監測站、大氣成分觀測站、空間天氣觀測站等氣象台站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
(四)無人值守的自動氣象站、雷電監測站、地基全球定位系統氣象探測設施、風能資源探測站、海洋氣象觀測設施等氣象設施;
(五)氣象專用頻道、頻率、線路、網路及其設施;
(六)其他應當保護的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第八條氣象設施是基礎性公共服務設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其納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氣象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合理安排氣象設施建設用地,保障氣象設施建設順利進行。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按照相關質量標准和技術要求配備氣象設施,設置必要的防護裝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並在氣象設施附近顯著位置設立保護標志,標明保護要求。第九條無人值守的氣象設施,由氣象主管機構委託其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企業事業單位、村(居)民委員會保護;委託方與受託方應當簽訂委託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的法定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保護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氣象探測環境的具體保護標准和要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一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氣象台站探測環境的保護范圍、保護標准和具體要求等,向同級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和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通報。
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范圍、保護標准、具體要求等發生變化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通報前款所列有關部門。第十二條縣級以上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環境保護等部門,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項目立項、規劃許可、環境影響評價等,應當將項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要求納入審查內容。
城鄉規劃部門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建設項目實施規劃許可時,應當書面徵求同級氣象主管機構的意見。

2.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實施<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辦法》的通知

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清潔、優美的城市環境,根據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本省設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一切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條例》和本辦法。第三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區負責、專業人員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衛生、交通、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城市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做好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工作。第五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把城市市容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組織實施。
城市市容環境衛生事業所需經費,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據任務量撥付。第六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監察隊伍,負責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監察;地方性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監察人員在履行城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監督檢查職責時,必須佩帶統一的執法標志。在執行處罰時,必須有二名以上監察人員在場,並出示有關證件。第七條城市人民政府及教育、新聞等有關單位應當加強市容環境衛生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全體市民的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主要公共場所設置維護市容環境衛生的宣傳標牌。第八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公開電話,建立市容環境衛生投訴制度。市民發現有違反《條例》和本辦法行為的,均可向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投訴進行登記,並認真處理。投訴人要求答復的,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於10日內給予答復。第九條城市中的建築物、公共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公共場所等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城市容貌標准。
沿海、旅遊、開放城市,可以結合本地具體情況制定嚴於國家規定的城市容貌標准。第十條一切單位和個人,應當保持建築物的整潔、完好、美觀,對影響市容的殘牆斷壁、危險房屋、構築物等,產權單位和個人應當在限期內進行修整、改造或拆除。第十一條城市主要街道兩側的建築物的臨街面進行裝修改建時應當經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手續。第十二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在公安、交通部門配合下,負責交通運輸工具的容貌和環境衛生監督。
進入市區的各種交通工具應當保持外型完好、整潔,並應做到:
(一)貨運車輛運輸液體、散裝貨物,要裝載適量、密封、包紮、覆蓋,不得沿街泄漏、遺撒;
(二)畜力車應當嚴格按規定進城,並按規定路線行駛;
(三)機動車、自行車停車場設置地點應適當,車輛排列要整齊。第十三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程施工現場的容貌和環境衛生監督,參與工程竣工驗收。
施工單位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臨街施工現場,必須設置明顯標志並進行圍檔;
(二)施工現場的材料和機具應當堆放整齊;
(三)施工建築廢渣必須及時清除,不得影響市容;
(四)施工廢水須經沉澱後方能排入下水管道,嚴禁施工廢水冒溢;
(五)停工場地應當及時整理並作必要的覆蓋;
(六)竣工後,要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第十四條城市中環境衛生設施,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城市環境衛生標准。
環境衛生設施的設置,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定點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阻撓。第十五條城市道路上設置的各種井蓋由設置單位保持完好、正位。井蓋出現破損、移位或者丟失的,設置單位應當及時更換或正位。第十六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環境衛生設施的竣工驗收。環境衛生設施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環境衛生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第十七條城市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公共廁所建設規劃,並進行建設和改造。
新建公共廁所凡具備條件的,均應建成水沖式公共廁所;現有旱廁應逐步改造成水沖式公共廁所。
設置在主要街道兩側、繁華區、旅遊區的公共廁所可以適當收費。

3.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

(一)將第二十二條第一款修改為:「 新建、改建、擴建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將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簡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環保部門批准。環保部門在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之前,應當徵求海洋與漁業、海事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

(二)刪去第二十五條中的「環保部門在批准海岸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三)將第三十三條第二項修改為:「海岸、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准、核准前未依法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的;」二、山東省信息化促進條例

刪去第二十八條第一款。三、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

(一)將第二十八條修改為:「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應當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核准;在省級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設區的市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核准。」

(二)刪去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

(三)刪去第三十二條第一款中的「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必須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四)將第四十七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未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的,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對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四、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

(一)將第十八條修改為:「在泰山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應當經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後,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在泰山風景名勝區內修建纜車、索道等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應當報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核准。」

(二)刪去第十九條。

(三)刪去第二十條第二款。

(四)將第三十五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在泰山風景名勝區內從事禁止范圍以外的建設活動,未經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審核的,由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對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五)刪去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五、山東省燃氣管理條例

刪去第十七條第一款中的「或者單位為內部生產」。六、山東省行政性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

(一)刪去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第二十一條第三項、第二十二條第五項。

(二)將第十七條修改為:「行政性、事業性收費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經辦場所和營業場所的醒目部位公布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三)刪去第二十一條第四項中的「《收費許可證》」。七、山東省計量條例

(一)刪去第十九條。

(二)刪去第四十七條第一項。

(三)刪去第四十七條第六項、第七項中的「校準」。八、山東省就業促進條例

將第三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後,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行政許可。」九、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

(一)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可以向當地人民政府申請幫助修繕。符合幫助修繕條件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接受幫助修繕的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轉讓、抵押或者改變用途的,應當根據其級別報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並退還修繕費用。」

(二)將第四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拍賣文物或者聯合拍賣文物的拍賣企業,應當取得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頒發的文物拍賣許可證。」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並對個別文字進行修改,重新公布。

4. 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按照國家和省規定執行錯峰生產管理的行業企業,應當對錯峰生產期間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調整,減少或者停止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生產作業和運輸等活動。」

2.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作出責令排污單位停產、停業或者關閉決定的,可以要求供電企業採取中止供電的措施,供電企業應當予以配合。」

3.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四條:「在用重型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未安裝污染控制裝置或者污染控制裝置不符合要求,不能達標排放的,應當加裝或者更換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裝置。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水利等有關部門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狀況進行監督檢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應當接受排氣污染檢測。

「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

4.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制定高油耗、高排放在用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治理方案並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政府投資的建設項目應當優先使用符合最嚴格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

5.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六條:「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應當對新生產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排放檢驗。經檢驗合格的,方可出廠銷售。檢驗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未依法公開檢驗信息的,納入環境信用評價系統。」

6.將第六十八條改為第七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排污單位有前款第一項、第三項規定行為,受到罰款處罰,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二、對《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作出修改

1.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沿海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依法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對重點海洋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海域實行嚴格保護。」

2.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灣長制,實現區域內重要海域全覆蓋。

「各級灣長應當分級分區組織、協調、監督海洋空間資源管控、污染綜合防治、生態保護修復、環境風險防範等工作,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維護海洋生態安全。」

3.將第四條修改為第六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沿海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海洋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刪去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款。

4.將第五條改為第七條,修改為:「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海事等部門應當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共同做好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對海洋污染事故或者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的違法行為,可以進行聯合調查、聯合執法。

「因陸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或者船舶污染事故給漁業造成損害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海事部門調查處理時,應當吸收農業農村部門參加。

「前款規定的海洋污染事故以外的漁業污染事故,農業農村部門調查處理時,涉及其他監督管理部門的,應當吸收其他監督管理部門參加。」

5.將第八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沿海設區的市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或者專項通報。

「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應當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供編制環境質量公報所必需的海洋環境資料;生態環境主管等部門應當向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部門提供與海洋環境有關的資料。」

6.將第十二條改為第十四條,將第一款修改為:「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應當嚴格遵守生態保護紅線,符合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海域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和有關環境保護標准,不得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破壞。」

7.將第十三條改為第十五條,修改為:「海水養殖應當按照海洋功能區劃劃定的養殖區域,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餌、施肥,養殖用葯應當符合國家和省有關農葯、獸葯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准,養殖尾水排放應當符合相關污染物排放標准,防止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

「在生態敏感脆弱區、赤潮高發區、污染嚴重海域等區域內禁止投餌式海水養殖。」

8.將第十五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省海洋環境容量、海洋功能區劃和國家確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制定本省重點海域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和主要污染源排放控制計劃。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海域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和主要污染源排放控制計劃,制定當地重點海域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實施方案,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

「對超過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的重點海域和未完成海域環境保護目標、任務的海域,暫停審批其新增相應種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

「排污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家、省水污染排放標准和分解落實到本單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

9.刪去第十六條。

10.將第十七條改為第十八條,將第一款修改為:「沿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環境保護規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海域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和完善排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或者其他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11.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條:「入海排污口位置的選擇,應當根據海洋功能區劃、海水動力條件和有關規定,經科學論證後,報設區的市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在完成備案後十五個工作日內將入海排污口設置情況通報自然資源、海事、農業農村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

「在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濱風景名勝區、旅遊度假區、海水浴場、鹽場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不得新建排污口。

「在有條件的地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排污口深海設置,實行離岸排放。」

12.將第二十條改為第二十二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任何船舶及相關作業不得違反規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廢棄物和壓載水、船舶垃圾以及其他有害物質。」

13.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二十四條,修改為:「新建、改建、擴建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並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部門在批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前,應當徵求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海事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沿海陸域內新建不具備有效治理措施的化學制漿造紙、化工、印染、製革、電鍍、釀造、煉油、岸邊沖灘拆船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海洋環境的工業生產項目。」

14.刪去第二十三條。

15.將第二十四條改為第二十五條,修改為:「省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批准立項的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以及跨設區的市的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其他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沿海設區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

16.刪去第二十五條。

17.將第二十六條修改為:「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准前,應當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專家、公眾的意見。」

18.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七條:「新建、改建、擴建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應當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以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審批決定的要求建設環境保護設施、落實環境保護措施。

「環境保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19.將第二十七條改為第二十八條,修改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發現海岸、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在建設、運行過程中有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情形的,應當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後評價,採取改進、改正等補救措施;建設單位自己發現有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情形的,也應當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根據後評價結論採取補救措施,並報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准部門備案。」

20.將第三十條改為第三十一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整治和恢復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情節嚴重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違反生態保護紅線要求,或者違反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海域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以及有關環境保護標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

「(二)採挖海砂、礫石或者開發海島及周圍海域資源,未採取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破壞的;

「(三)在半封閉海灣、河口興建影響潮汐通道、降低水體交換能力或者增加通道淤積速度的工程項目的;

「(四)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生活垃圾、醫療垃圾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填海的。」

21.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生態敏感脆弱區、赤潮高發區、污染嚴重海域等區域內進行投餌式海水養殖的,由農業農村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22.增加一條,作為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濱風景名勝區、旅遊度假區、海水浴場、鹽場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設置入海排污口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關閉,並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海事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發現違法設置入海排污口的,應當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照前款規定予以處罰。」

23.將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六條,修改為:「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其他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給當事人造成損害的,依法予以賠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發現海上污染事故或者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時,未依法予以制止或者未採取有效防止措施的;

「(二)海岸、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准前未依法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的;

「(三)違反規定或者越權審核、批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

「(四)未按照規定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暫停審批制度的;

「(五)其他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行為。」

5. 山東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障水生態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流、湖泊、水庫、運河、渠道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

海洋污染防治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水污染防治應當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進生態治理和修復,預防、控制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產業結構,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加大水污染防治的投入,統籌解決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保護和改善水環境質量。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和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轄區內飲用水安全、農業和農村水污染防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等相關工作。第六條直接或者間接排放水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水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健全水環境保護管理制度,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實施清潔生產,防止和減少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第七條鼓勵、支持水生態修復、廢水深度處理、地下水污染防控、底泥重金屬污染治理等關鍵性技術研究與開發,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水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水環境保護意識,拓展公眾參與水環境保護途徑,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的意見,積極引導公眾依法參與水環境保護工作。

新聞媒體應當加大對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宣傳,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加強對違法行為的輿論監督。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污染和破壞水環境的行為進行舉報。接到舉報的人民政府和部門應當及時組織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向舉報人反饋。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規劃與標准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第十一條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實施方案應當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的管控要求,明確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及指標要求、水環境功能區劃以及分區功能定位、污染防控和生態保護措施、污染治理項目以及資金和技術支持、完成時限等內容。第十二條未達到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要求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配套制定限期達標方案,採取措施按期達標。限期達標方案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並向社會公開。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本省的地方標准;對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需要,擴大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特別排放限值的實施范圍。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需要,可以提出執行嚴於國家和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特別排放限值,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五條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本省的水環境質量標准、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水環境質量控制目標要求提出修訂建議,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准。

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河長制、湖長制,實現區域內重要水域全覆蓋。

各級河長、湖長應當分級分段分區組織、協調、監督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確保水質改善和水環境安全。第十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水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組織有關部門或者委託專業機構,對水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價。超過承載能力的區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實施水污染物削減方案。

6. 山東省環境保護條例(2018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以及相關監督管理活動。第三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空間管控、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制定落實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稅收等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投入,統籌解決環境保護中的重大問題,提升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能力,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所屬的環境執法機構負責實施現場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等具體執法工作。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配合做好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環境污染隱患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向生態環境等有關部門報告。鼓勵通過購買基層公共服務、設置環保公益崗位等形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第六條鼓勵、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建立多元化的環境保護投融資機制,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和綠色金融發展,提高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的產業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應當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治觀念。第八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知悉環境信息、參與及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踐行綠色、低碳、節儉的生活和消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第十條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監督管理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包括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內容,並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等相銜接。

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需要修改或者調整的,應當按照原批准程序報批。修改或者調整的內容不得降低上級人民政府批準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有關區域、空間發展規劃和開發利用規劃以及有關專項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環境資源承載能力,聽取有關方面和專家的意見,並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前款所列規劃應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的要求。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根據環境質量狀況和經濟、技術條件,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環境質量標准、污染物排放標准,並可以擴大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實施范圍。

省人民政府應當定期組織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對前款規定的標准進行評估,並徵求公眾意見後適時進行修訂。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部門應當根據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本省環境質量狀況、重點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等因素,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應當列明鼓勵、限制和禁止的產業項目。

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定期制定、調整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工藝、設備和產品淘汰名錄,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

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第十五條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製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汞、煉油、電鍍、農葯、石棉、水泥、玻璃、鋼鐵、火電以及其他嚴重污染環境的生產項目。已經建設的,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7. 山東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地質遺跡保護、地質災害防治以及工程建設等與地質環境有關的活動的,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地質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岩體、土體、地下水、礦藏等地質體及其活動的總和。
地震災害防禦,不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地質環境保護應當堅持積極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組織制定地質環境保護規劃,作為環境保護規劃的組成部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等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做好地質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實際,組織建立地質環境監測網路,完善監測設施。
省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本省的地質環境狀況公報。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毀或者擅自移動地質環境監測設施及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對破壞地質環境以及破壞地質環境監測設施、標志的行為進行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調查處理。第二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第八條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造成地質災害、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並做好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第九條探礦權人應當對遺留的鑽孔、探井、探槽、巷道和形成的危岩、危坡進行回填、封閉,或者採取其他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的措施。第十條開采礦產資源的,應當提交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對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作出全面、詳細的評估,並制定相應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方案。
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第十一條采礦權人應當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監測,並將監測情況定期報送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礦區范圍跨行政區域的,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
采礦權人應當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方案的要求進行採掘;因采礦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應當及時進行治理。第十二條采礦權人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度報告,應當如實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情況。第十三條采礦權人停辦或者關閉礦山前,應當按下列要求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義務:
(一)整治被破壞的土地,使之達到種植、養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的狀態;
(二)整修露天采礦的邊坡、斷面並種草植樹,消除安全隱患,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三)採取封閉、充填或者人工放頂等措施,使地下井巷采空區達到安全狀態;
(四)按規定處理礦山開采廢棄物;
(五)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地質環境保護的其他條件。第十四條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實行保證金制度。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的收取標准,按照不低於治理費用的原則,根據礦區面積、開采方式以及對礦山自然生態環境影響程度等因素確定。按照治理方案,礦山地質環境分階段治理的,保證金可以分期交納。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實行財政專戶儲存,不得挪作他用。采礦權人履行治理義務,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保證金及其利息應當及時退還采礦權人。
具體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五條對歷史遺留的已被破壞的礦山地質環境,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制定優惠政策,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治理。第三章地質遺跡保護第十六條下列地質遺跡應當予以保護:
(一)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和古生物化石分布區;
(二)具有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地質地貌景觀和岩石、礦物、寶玉石的典型產地;
(三)具有獨特醫療、保健作用或者科學研究價值的溫泉、礦泉;
(四)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典型地質災害遺跡;
(五)需要保護的其他地質遺跡。

8. 山東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保障公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應當遵循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預防為主、源頭控制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推行清潔生產,淘汰污染嚴重的工藝、設備和產品,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機動船舶和其他水上設施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由海事機構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實施監督管理。第二章一般規定第六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科學劃分和調整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准以及適用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並向社會公布。第七條城市人民政府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在編制城市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聲環境質量的要求,合理規劃交通干線走向和各類功能區域。第八條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項目,其建設單位應當根據國家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的規定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寫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並報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包括該建設項目所在地有關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申報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後,應當按照建設項目所在地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有關規定及時批復。第九條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並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需要拆除或者閑置的,應當提前十五日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的十日內批復;因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加重污染的,不得批准。第十條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部門申報排放的原因、時間、地點、影響范圍、可能造成的危害、聲源基本情況和防治措施。
公安部門應當在接到申報後十日內批復。批准排放的,應當向社會公告,並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通報;不批准排放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第十一條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建立環境雜訊監測網路,定期發布環境雜訊監測公告。
環境監測機構應當加強對各類聲環境質量標准適用區域環境雜訊的監測,並定期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監測數據。第十二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設置環境雜訊污染舉報電話、電子郵箱,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三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現場檢查時,應當出示有效執法證件,並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
被檢查者應當接受檢查,並如實反映情況。第十四條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檢舉和控告。接到檢舉、控告的部門應當在三日內處理或者移交處理;污染程度嚴重的,應當立即處理或者立即移交處理。第三章工業雜訊污染防治第十五條在下列區域內不得建設、使用產生雜訊污染的工業設施:
(一)住宅區和其他人口密集居住區;
(二)醫院、療養院、學校、圖書館、幼兒園、老年公寓、機關、科研單位所在的區域;
(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區;
(四)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重點保護區域。第十六條因使用工業固定設備、流動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應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造成污染的設備種類、數量、安裝位置圖、運行時間、雜訊值、防治措施和相關技術資料。
前款申報事項有重大改變的,應當提前十五日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屬於突發性的重大改變致使環境雜訊污染加重的,應當在改變後三日內重新申報。第十七條從事工業生產以及在城市建成區內從事金屬、非金屬、食品等加工項目的,應當符合廠界環境雜訊標准。

熱點內容
黨員法治意識不強表現 發布:2025-01-20 12:10:41 瀏覽:617
建設行政法律 發布:2025-01-20 11:38:59 瀏覽:835
勞動合同法一月半離職可以 發布:2025-01-20 11:32:48 瀏覽:749
礦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20 10:03:54 瀏覽:225
行政法主體有哪些 發布:2025-01-20 09:29:09 瀏覽:906
法學的權利與義務 發布:2025-01-20 08:42:12 瀏覽:112
山東司法廳副廳長 發布:2025-01-20 08:31:04 瀏覽:613
現行環保行政法規目錄 發布:2025-01-20 08:29:36 瀏覽:78
偵查學法學 發布:2025-01-20 08:20:40 瀏覽:5
勞動法解聘書面通知 發布:2025-01-20 08:01:57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