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
『壹』 鞍山市河道管理實施細則(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第二條本實施細則適用於鞍山市行政區域內的河道整治、維護、利用和其他相關管理活動。第三條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流域規劃、防洪調度、河道資源開發利用、河道整治、河道管理保護等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公安、國土資源、林業、農業、交通、環保、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河道管理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河道管理工作。第四條河道日常管理工作由河道所在地的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法律、法規和市政府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五條下列河道整治規劃、采砂規劃編制以及涉及的行政許可審批等,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一)大洋河偏嶺鎮丹錫高速公路出口橋至鞍山丹東兩市分界段;
(二)海城河孤山橋至太子河河口段,哨子河牧牛橋至大洋河與哨子河匯合口段;第六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河道管理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河道整治管理工作所需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七條鼓勵、引導單位和個人根據河道整治規劃,採取自辦或聯辦等形式,依法進行河道建設、開發、利用、管理。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勸阻、制止和舉報危害河道安全、破壞河道水環境行為的權利以及保護河道安全、維護河道水環境和參加防汛搶險的義務。第二章河道維護管理第九條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機構,實行專業管理和社會管理相結合,推廣市、縣專業機構管理與河道沿岸鄉(鎮)、村群眾養護維修相結合辦法,利用合同方式約束各方行為,提高基層河道工程維修、養護管理水平。第十條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劃定各自管理河段的河道管理范圍,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予以公告,並設置相應的管理范圍標牌、界樁等設施。第十一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至5000平方公里河流堤防護堤地迎水面一般不得少於20米,背水面一般不得少於10米;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堤防護堤地迎水面一般不得少於10米,背水面一般不得少於5米。第十二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營造的林木,其日常管理和更新採伐必須滿足河道行洪排澇、防汛搶險、工程安全和水土保持的需要。對影響河道疏浚整治規劃的河床、河岸、堤坡上的林木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清除。第十三條對於河道防洪整治工程,護岸、護堤、護林標志,里程碑,險工牌,防汛房,水文觀測設施,防汛通訊及照明設施,管理圍欄、限高(寬)樁等保護設施,任何單位或個人不準毀損或破壞。嚴重影響水文測驗和河道測量的障礙物,必須清除。第十四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在堤身、戧台耕種作物;
(二)擅自移動、侵佔、損毀河道管理范圍內各類水利工程附屬的管護設施;
(三)在堤身、戧台、堤頂上行駛除防汛車輛以外的其他車輛(堤路結合的堤段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放牧,燒荒,傾倒垃圾、雜物等;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第十五條經審批在河道設置排污口的排污單位應當在排污口處設置標識牌。本實施細則施行前已經設置排污口的排污單位,應當到入河排污口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進行入河排污口登記,並按照要求設置標識牌。第十六條鼓勵採取招標、招聘方式擇優選擇社會服務組織或者個人進行河道堤防養護。
河道堤防維修養護人員編制定額標准:大河堤防(包括一級回水堤)每1至2公里設一名河道堤防維修養護員;二級回水堤和中型河流堤防每3至4公里設一名河道堤防維修養護員;小型河流堤防每4至5公里設一名河道堤防維修養護員;無堤段河流根據實際確定河道維修養護員編制數量。城市段河流堤防可依照防洪標准和工程效益的具體情況,適當提高維修養護員編制定額標准。第三章河道采砂第十七條河道采砂應當制定河道采砂規劃。采砂規劃應當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區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以及河道整治規劃的相關要求,充分考慮河道特性、治理開發的階段以及砂石儲量等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同時劃定禁采區和禁采期。
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編制的河道采砂規劃,應當逐級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修改河道采砂規劃,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
河道采砂實行年度計劃制度,采砂年度計劃由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采砂規劃和本地實際情況進行編制,逐級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未列入采砂年度計劃的河流(河段)及禁采區和禁采期內,禁止一切經營性采砂行為。
『貳』 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的決定(2006)
遼寧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6年1月13日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
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對《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作如下修改:
刪除第三十二條。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根據本決定對條款順序作相應調整,重新公布。
『叄』 撫順市河道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河道管理,防禦洪水災害,發揮河道綜合效益,保障經濟建設順利進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行政區域內從事河道管理、整治、利用的單位和個人,均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河道管理,應當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治管並重,綜合利用和服從防洪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含區,下同)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河道管理機構負責。
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依法協助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河道管理工作。
鄉(含鎮,下同)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河道的整治和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鄉水利水保機構負責。第五條河道實行按水系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本行政區域內渾河幹流的紅河與英額河匯合口以下至大夥房水庫河段、蘇子河幹流的永陵大橋以下河段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跨鄉河道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第二章河道整治第六條河道整治規劃,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並符合城市總體規劃。
河道整治應當堅持治理與利用相結合,清障疏浚與築堤護岸相結合,工程防護與植物防護相結合。第七條河道整治標准:大夥房水庫以下渾河幹流、城市建成區內渾河支流為50年至300年一遇洪水;大夥房水庫以上渾河幹流、永陵大橋以下蘇子河幹流為20年至50年一遇洪水;其他河流為5年至20年一遇洪水。
保護城鎮、企業等重要河堤的防洪標准,可高於上限。第八條市、縣、鄉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整治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有計劃地採取加固、改建、恢復、新建堤防和清障疏浚等措施整治河道。第九條對擠占河道,壅水、阻水,影響行洪和危及堤防安全的地上、地下各類建築物、構築物及設施,由縣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方案,報請本級人民政府責令工程建設單位限期改正、擴建或者拆除。逾期不改建、擴建或者拆除的,由縣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採取處置措施,所需費用由產權單位承擔。第十條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河道整治的重點工程項目,應當通過公開招標確定施工單位,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並組織驗收。第十一條市、縣、鄉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河道整治資金的籌集。
河道整治工程所需資金以受益者自籌為主,政府給予補助。第三章河道保護第十二條河道管理范圍:有堤防的,為兩岸堤防背水坡堤腳之間;無堤防的,按設計洪水位確定。
河道保護范圍(護堤地):渾河大夥房水庫以下河段為兩岸堤防背水坡堤腳外延10至20米;其他河道為兩岸堤防背水坡堤腳外延5至10米。
城市建成區內的河道保護范圍,納入河道管理范圍。第十三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按照有關規定審批:
(一)挖采砂石、取土、淘金的;
(二)爆破、鑽探、打井的;
(三)搭建臨時建築物的;
(四)臨時存放物資、設備的;
(五)從事其它生產、經營活動的。第十四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套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二)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殘土、垃圾;
(三)堤上放牧、挖土、取石;
(四)修建溫室、種植高桿農作物和樹木(不含護堤護岸林);
(五)堆放柴草垛、木料垛;
(六)其它可能危及防洪安全的。第十五條在河道保護范圍內,禁止下列活動:
(一)建房、挖窖、開采地下資源;
(二)挖築魚塘、蛙塘、蓄水方塘;
已建成的魚塘、蛙塘、蓄水方塘,應當採取工程防護措施,保證堤防安全。廢棄後由產權單位或經營者恢復原狀。第十六條跨河、穿河、臨河、跨堤、穿堤、臨堤的橋梁、道路、管線、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建設方案必須報經縣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涉及堤防安全的新建工程設施進行監督、檢查,並參加驗收。
在河道管理和保護范圍內修建的地下隱蔽工程設施,必須設置永久性標志。第十七條主汛期河道管理范圍內必須停止一切影響行洪安全的採掘、施工及其他生產、經營活動,並及時清理或清除阻水障礙物。
阻水工程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時,由市、縣、鄉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進行緊急處置,並及時上報省防汛指揮機構。
『肆』 遼寧省東水濟遼工程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東水濟遼工程保護和供用水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供水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東水濟遼工程,是指從本省水資源較豐沛的東部地區引水,通過干線工程及其附屬設施與沿線大型水庫既有水源連通聯調,向水資源較少的受水地區輸水、蓄水、配水的公益性水資源調配和保障工程。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東水濟遼工程(以下簡稱工程)保護、運行管理、水量調配、監督保障等相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四條工程運行管理應當遵循統籌兼顧、保障重點、有償配水、分類供水、優水優用、節水為先、安全高效的原則,協調好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對工程管理實施統一領導,統籌解決工程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資金保障、生態補償、水量分配和執法監督等重大問題。
工程沿線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的工程保護、配套設施建設和執法保障等相關工作。
工程沿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工程保護的宣傳、教育等相關工作。第六條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工程保護和供用水統籌配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工程保護的相關執法工作。
省和工程沿線市、縣發展改革、財政、國有資產管理、公安、環境保護、城鄉建設、國土資源、海洋漁業、衛生、旅遊、交通、農業、林業、物價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工程管理相關工作。第七條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工程管理單位應當做好工程運營、管護等工作,加強工程運行成本控制,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保證工程正常運行。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危害工程安全等違法行為均有權舉報。有關部門應當公布舉報電話、電子郵箱等,接到舉報後及時調查處理,並向舉報人反饋,為其保密。
對工程管理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有關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工程保護第九條工程管理范圍按照下列標准劃定:
(一)大夥房水庫、觀音閣水庫、葠窩水庫、湯河水庫、清河水庫、柴河水庫、鬧德海水庫、白石水庫、石佛寺水庫、西江水庫、鳳鳴水庫庫區土地徵收線以下的區域;大壩背水坡腳外,為最大壩高(含基礎)的三十倍長度對應的壩下區域;大壩兩端至分水嶺脊線為半徑(石佛寺水庫為大壩兩端向外延伸至五百米為半徑),其圓弧與庫區土地徵收線和河道相交范圍內的區域;
(二)輸水隧洞(含支洞、豎井)、地下輸水管道;
(三)取水口、泵站、電站、配水站、閥井、檢修道、通信光纜、輸變電線路等其他工程附屬設施及其徵收的土地;
(四)工程界樁、標識牌等保護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
使用現有河道作為輸水渠道的,其管理范圍為使用河段河道的管理范圍。第十條工程保護范圍按照下列標准劃定:
(一)大夥房水庫、觀音閣水庫、葠窩水庫、湯河水庫、清河水庫、柴河水庫、鬧德海水庫、白石水庫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延伸至庫區分水嶺脊線以內的區域,以及水庫回水方向工程管理范圍向外延伸至二千米(不超過分水嶺脊線)以內的區域;水庫壩下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延伸至二百米以內的區域;
(二)石佛寺水庫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延伸至二百米以內的區域,以及水庫回水方向工程管理范圍向外延伸至二千米以內的區域;
(三)西江水庫、鳳鳴水庫,有堤壩段由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延伸至一百米以內的區域,無堤壩段由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延伸至分水嶺脊線以內的區域;
(四)輸水隧洞、地下輸水管道上方地面和從其兩側邊界向外延伸至五十米以內的地表范圍,以及從輸水隧洞、地下輸水管道外周向外延伸至五十米范圍內的地下空間;穿越河道的,由輸水隧洞、地下輸水管道上方兩側外邊界向河道上游延伸至一千米、下游延伸至二千米以內的區域;
(五)使用現有河道作為輸水渠道的,由使用河段的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河道上游延伸至一千米以內的區域;
(六)取水口、泵站、電站、配水站、閥井、檢修道等其他工程附屬設施,由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延伸至五十米以內的區域;
(七)通信光纜、輸變電線路等工程附屬設施的保護范圍依照有關規定確定。
『伍』 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遼河保護區的污染防治、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以及其他有關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遼河保護區,是指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劃定並實行特殊保護和集中管理的遼河流域特定區域。
遼河保護區的界限,由省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按照省人民政府批準的范圍予以公告,並設置區界標牌。第四條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應當遵循統一管理、科學規劃、全面保護、生態優先、綜合治理的原則。第五條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工作應當與沿河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有利於促進遼河生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促進群眾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義務保護遼河保護區的生態環境,並有權舉報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和遼河保護區所在的設區的市 (以下簡稱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的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對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工作的領導,明確各相關方面職責;組織做好對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群眾的治理保護意識和能力。
遼河保護區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八條省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規定,統一負責遼河保護區內的污染防治、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等管理工作,履行水利、環保、國土資源、交通、林業、農業、漁業等有關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
遼河保護區所在的市、縣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的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工作。
水利、環保、國土資源、交通、林業、農業、漁業等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助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做好治理保護工作。第九條省人民政府和遼河保護區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和責任考核體系,並根據考核結果予以獎懲。第十條省人民政府和遼河保護區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設立遼河保護區專項資金,用於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
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為遼河保護區的治理保護捐贈。第十一條省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編制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據批準的規劃,制定相應的專業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
遼河保護區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批準的規劃,制定本地區的治理保護實施方案。第十二條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採取河道險工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和河道濕地恢復、河道城市段景觀建設等措施,對遼河保護區河道進行綜合治理。第十三條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強遼河水污染防治,組織遼河水質監測,嚴格水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定期公布水質狀況。
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在遼河支流匯入口發現水污染超標,應當及時通報給當地的環保部門。環保部門在收到相關情況通報後,應當及時依法處理。第十四條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應當結合水文、水質、生態監測站點和斷面,建立遼河保護區綜合監控網路體系和水環境、河流濕地、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及相應的信息資料庫,實現遼河保護區治理保護規范化、信息化、系統化。第十五條在遼河保護區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修建圍堤和阻水渠道、阻水道路;
(二)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
(三)侵佔、損毀水利工程及堤防、護岸等有關設施;損毀防汛、水文監測、水文地質監測設施;
(四)棄置礦渣、石渣、煤灰、泥土以及有毒有害、放射性物質;
(五)放牧、狩獵、開墾、燒荒;
(六)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捕撈和在禁漁期內捕撈;
(七)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飼料及飼料添加劑;
(八)濫伐、破壞林木資源以及濫占林地;
(九)破壞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和野生植物生長環境;
(十)法律、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活動。第十六條在遼河保護區內從事下列活動,應當由省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在其職責范圍內依法批准:
(一)修建攔河、跨河、臨河建築物、構築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等工程設施;
(二)建設和擴大排污口;
(三)生產建設項目需提交的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
(四)佔用河道規劃保留區土地;
(五)挖砂、採石、取土、淘金以及爆破、鑽探、打井;
(六)開采地下資源;
(七)採伐護堤護岸林木,改變林地用途;
(八)修建挖築魚池(塘),從事捕撈和水產品養殖;
(九)利用堤頂或者戧台兼做公路;
(十)依法應當經省遼河保護區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活動。
『陸』 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保障工農業生產、鐵路、公路、水運交通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合理開發利用江河水土資源,促進四化建設,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河道的統一管理。縣(區)以上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的水利部門為河道主管部門,負責江河流域規劃、河道管理、防洪調度及各項業務指導。第三條市區河段,由城建部門負責管理,按照江河流域規劃的要求和城市總體規劃的安排,加強河道管理、整治和防洪工作。郊區河段,由水利部門負責管理。通航航道,由交通部門負責管理、整治和疏浚。任何單位修建閘壩等工程設施,都要按交通部門要求,保證正常通航。第四條各地要根據需要,充實和加強河道管理機構,實行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切實搞好河道管理。第五條城鄉各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二章河道管理第六條河道和兩岸的堤防、護岸工程、護堤地、水流以及河道灘地的砂、石、土料,統由河道管理部門規劃、整治和管理。第七條按國家規劃修築的兩岸大堤之間為河道的行洪範圍。無堤河段,可按設計洪水確定行洪範圍。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擅自縮窄河道,不準擅自在河道修建套堤、工廠、泵站、房屋、碼頭、高渠、高路,嚴禁堆放物資、傾倒礦渣、煤灰、垃圾。已經設置的影響行洪的障礙物,要本著「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限期清除。未清除前,須向河道管理部門繳納占河費。在《遼寧省河道管理暫行條例》公布之後形成的行洪障礙,在規定期限內拒不處理的,要追究設障單位領導人的責任。在限期內未及時清理的,設障單位要對受危害地區採取安全措施,並報河道管理部門批准實施。第八條在河流上修建工程,要按分級管理許可權,報河道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在流域面積大於五千平方公里的大型河流上,由省審核;在流域面積介於一千至五千平方公里之間的中型河流上,由市(地)審核;在流域面積小於一千平方公里的小型河流上,由縣(區)審核。跨市(地)、縣(區)工程,由上一級審核。
在市區河段內修建工程,由河道主管部門會同城建部門審核。第九條修建跨河橋梁,必須在不影響原河道泄洪、排澇、通航和堤防安全的前提下,經河道主管部門審查同意,方可施工。對審查意見不服的,由同級政府裁定。雍水嚴重的原有橋梁、引道,要有計劃地進行改建、擴建。在未改建、擴建之前,必須由橋梁管理單位在汛前採取應急措施,保證安全渡汛。第十條不準在河道內修建危害對岸的導流、挑流工程。凡新建、改建和拆除涉及兩個市(地)、縣(區)或鐵路、公路的工程,要按江河流域規劃的要求進行設計,與有關部門銜接後,報上級河道主管部門批准,施工中不得任意變更工程規模、標准和高程。已造成危害的導流、挑流工程,必須服從上級河道主管部門的裁定,限期拆除。第十一條不準在河道、灘地亂墾濫種和擅自植樹造林。凡需要營造護岸林、護堤林、防風固沙林的,須經縣(區)河道管理部門批准。風口、沙帶既有的防風固沙林,應按順水流方向間伐成林帶。其他阻水林木,要限期清除。第十二條不準向河道排放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凡向河道排放污水、廢液,都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遼寧省環境污染物排放標准》的有關規定。河道管理部門要協同環保部門進行監督、管理。一時達不到標準的,要限期治理。對因排污而直接受到損失的單位或個人,排污單位要賠償經濟損失。第十三條向河道和排水溝渠排放淤積物的單位,要對受害單位和個人賠償經濟損失,並向縣(區)以上河道管理部門繳納清淤費。第十四條在河道和入海口的行洪範圍及防潮堤內外開采砂、石、土料,須經河道管理部門批准,但不得影響河勢變化、河道行洪和危及堤岸、水工建築物、鐵路、公路交通的安全。從事營業性開採的,要按規定向縣(區)以上河道管理部門繳納管理費和採掘費。未經審批,擅自開采而造成河道險工或損毀工程的,由開采單位或個人賠償損失。第十五條河道防洪工作要嚴格執行高度集中、統一指揮和分級負責、分段包乾的原則。防洪調度命令,大型河流由省下達,中型河流由市(地)下達,小型河流由縣(區)下達。各級都要服從統一調度,聽從指揮,不準擅自堵截水流或扒口放流。沿河受堤防保護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地承擔防汛搶險和維修工程義務。
『柒』 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區、蓄洪區、滯洪區)的整治、維護、利用和其他相關管理活動。第三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應當將河道管理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河道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第四條省、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河道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財政、公安、自然資源、林業草原、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河道管理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河道管理工作。第五條河道整治規劃、采砂規劃編制以及涉及的行政許可審批,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流域面積五千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主要河段及市際間界河(含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市影響較大的跨市河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二)流域面積五千平方公里以上河流非主要河段、流域面積一千平方公里以上五千平方公里以下河流主要河段及縣際間界河(含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縣影響較大的跨縣河流),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三)流域面積一千平方公里以上五千平方公里以下河流非主要河段、流域面積一千平方公里以下河流,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四)鴨綠江、跨省河流(含省、自治區間的界河)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二章河道整治與維護第六條河道整治包括構築堤防、護岸、清淤疏浚和閘壩、泵站等水工程措施,以及恢復改善河道生態環境所採取的堤防綠化、水土保持、河道流量調度、濕地保護、排污通道和排污口清淤治理等生態工程措施。第七條河道整治規劃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通航標准和其他有關技術要求,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與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供水等專業規劃相協調。
河道整治規劃應當包括防洪標准、工程管理、環境評價、河道生態等內容。第八條省、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組織編制的河道整治規劃,經徵求有關部門意見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向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涉及航道的河道整治規劃應當徵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意見。
河道整治規劃需要修改的,應當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九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河道整治規劃,制定河道整治年度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十條有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圍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
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縣以上人民政府劃定,並設立標志,向社會公告。第十一條流域面積五千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堤防護堤地迎水面一般不得少於五十米,背水面一般不得少於二十米。其他河流堤防護堤地范圍,由市、縣人民政府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確定。第十二條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土地,由縣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
堤防及其護堤地、河道管理范圍內水工程及其管理范圍用地,在依法履行土地徵收手續後,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核發土地使用權證。
河道整治需要佔用的土地,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定,依法劃撥或者調劑。第十三條堤頂或者戧台兼做公路的,應當經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堤身、堤頂和戧台公路的管理和維護辦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商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制定。
跨越堤頂的各種道路,應當填築坡道,嚴禁扒堤通過和降低工程標准。第十四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河道堤防、護岸以及閘壩等水工程的安全檢查和維修養護,及時消除隱患,保障運行安全。
對河道內水工程造成損壞或者造成河道淤積的,由責任單位或者個人負責修復、清淤。
疏浚河道應當按照要求堆放清理出來的砂石、淤泥,禁止阻礙河道行洪。
『捌』 本溪滿族自治縣河道管理條例(2021修訂)
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河道資源,發揮河道綜合效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遼寧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治縣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縣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均應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河道,是指按水系統一管理和分級管理由自治縣人民政府依法實施管理的河道。第四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河道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河道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所需經費應當納入財政預算。第五條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縣的河道管理保護工作。
自治縣財政、自然資源、林草、公安、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住建、交通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河道管理保護工作。
自治縣行政區域內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河道,由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管理保護工作。
其他河道屬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管理保護工作。
村民委員會應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河道的管理保護工作。第六條自治縣河道的管理范圍:
有堤防河道的是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護堤地范圍按照太子河、草河、細河幹流達標堤防背水坡堤腳外延5至10米。其他支流為達標堤防背水坡外延5米。
無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圍,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確定。
河道的具體管理范圍,由自治縣人民政府劃定,向社會公告,並設立標志。第七條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的園林、休閑、體育、游樂等設施建設及小流域開發利用應當符合河道管理整治規劃。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將工程建設方案報送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第八條河道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自治縣人民政府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發包、拍賣、轉讓河道資源。
鄉(鎮)、街道辦事處、村組以及其他組織違法發包河道資源的,自治縣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糾正。第九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的義務,有權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予以監督和舉報。
自治縣人民政府對保護河道生態環境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十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河道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大對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推動河道生態安全。第十一條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河道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保護意識。
鼓勵、支持單位和個人以宣傳教育、志願服務等形式開展或者參與河道保護活動。
鼓勵、支持有關機關和組織對破壞或者污染河道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提起公益訴訟。第十二條自治縣主要河流兩岸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及城鎮化建設,應當符合自然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以及保護河流生態環境的需要。
鼓勵依託河流特有的生態環境資源,發展全域旅遊和綠色產業。第十三條護堤林、護岸林由河道管理單位組織營造。
河道護堤林、護岸林需要採伐更新的,應當施行伐前更新,待更新林木形成防護能力後,營造單位或個人可提出採伐計劃,報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到自治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辦理採伐許可手續,並按規定補種。第十四條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河道管理范圍內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十五條自治縣人民政府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河道野生魚類保護,實現野生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第十六條自治縣河道采砂權出讓期限為一年。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採挖砂石等活動,應當嚴格按照規定的採挖方式、採挖地點、范圍、寬度、深度、路線進行採挖,不得擅自變更。開采後的棄料要隨時清理,保持底平、坡順、無坑、無坨,符合河道整治要求,保證水流暢通。
不得在禁采期、禁采區實施采砂作業。第十七條經自治縣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和應急工程、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農村居民自建住宅、村民委員會公益事業等非經營用途需要在自治縣依法管理的河道內採挖砂石、土料的,可以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通過招標、拍賣、掛牌方式獲得采砂權。所采砂石只能用於本項目,不得經營銷售或用於其他項目。
農村居民自建住宅、村民委員會公益事業等非經營用途,需在自治縣依法管理的河道內採挖300立方米以下砂石、土料的,免繳河道采砂權出讓價款,免辦河道采砂許可證。但須經自治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之後,方可在指定地點開采,由鄉鎮(街道辦事處)水利機構負責監管。
『玖』 遼寧省河道工程修建維護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工程的建設、維護和管理,提高河道防洪抗災能力,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我省境內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含經營性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城鎮職工和農戶(以下統稱納費人),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交納河道工程修建維護費(以下簡稱維護費)。第三條對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按下列標准徵收:
(一)凡有銷售、營業收入的,按銷售或者營業收入的1‰計征;
(二)保險企業按保費收入的1‰計征;
(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利息收入的1‰計征。
前款所列收入以地方稅務部門核定的數額為准。
維護費可以列入生產、經營成本。第四條對農戶按下列標准徵收:
(一)從事糧食作物生產的,每年每畝1.00元;
(二)從事林、果、菜、葦和其他經濟作物生產的,每年每畝1.50元;
(三)從事水產養殖的,每年每畝水面4.00元;
(四)從事漁業捕撈生產的,每年每船10元;
(五)從事畜禽養殖的專業戶,每年每戶20元。
對農戶按前款五項中的一項徵收,不得重復徵收。
向農戶徵收維護費自1988年起征。第五條對個體工商戶按下列標准徵收:
(一)能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的,按銷售、營業收入的1‰計征;
(二)經營規模小,不能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的,每年每戶30元。第六條有工資收入的城鎮職工,每年每人按5.00元徵收,由單位代收代交。第七條民政福利企業、勞改勞教企業、特困企業或者納費人因不可抗力,交納維護費確有困難的,可以向徵收部門提出申請,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緩征、減征或者免徵。
農村中的烈軍屬、傷殘軍人和特困戶,免徵維護費。
城鎮職工中離退休人員、1年累計3個月以上領取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工和生活確有困難的其他職工,免徵維護費。第八條凡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維護費的,每年7月徵收其上半年的維護費,次年1月徵收其下半年的維護費;農戶、城鎮職工和不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的個體工商戶,每年12月徵收其當年的維護費。第九條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地方稅務部門(以下稱徵收部門)負責轄區內維護費的徵收工作。
徵收部門可以提取實收額5%的手續費。第十條徵收維護費由徵收部門依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辦理《遼寧省行政事業性收費許可證》。
徵收維護費必須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專用收費票據。第十一條維護費納入同級財政第二預算,作為專項資金,用於河道工程的修建、維護和運行管理,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年度結余可以結轉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第十二條各市、縣財政部門按本地區徵收總額的40%上繳省財政部門,在收取後的下一個月匯入省財政專戶。各縣餘下的60%上繳市財政部門的比例,由各市規定。
大連市收取的維護費在財政計劃單列期間暫不向省財政部門上繳。第十三條維護費的使用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年度使用計劃,商同級財政部門下達。
上繳省財政部門的維護費用於省管大江大河河道工程的修建和維護;市、縣財政部門所留維護費除用於大江大河河道工程的修建、維護配套資金外,用於中小河流河道工程的修建和維護。第十四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逾期不交納維護費的,從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拖欠款額2‰的滯納金;逾期30日仍不交納的,由徵收部門處以拖欠款額50%以下的罰款。第十五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截留、挪用維護費,或者未按第十二條規定向省財政部門上繳維護費的,由省財政部門在其下年度水利投資中扣除,情節嚴重的,按照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的暫行規定給予處罰。第十六條納費人阻礙徵收工作,抗拒交納維護費,構成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七條納費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十八條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拾』 遼寧省河道工程修建維護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2000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工程的建設、維護和管理,提高河道防洪抗災能力,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規定,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我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含經營性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城鎮職工(以下統稱納費人),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交納河道工程修建維護費(以下簡稱維護費)。第三條對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按下列標准徵收:
(一)凡有銷售、營業收入的,按上年銷售或者營業收入的1‰計征;對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進銷差價率10%以下的大型商業批發企業,按銷售額的0.5‰計征。
(二)保險企業按上年保費收入的0.5‰計征。
(三)銀行(含信用社)按上年利息收入的0.5‰計征。
(四)各類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按上年業務收入的1‰計征。
前款所列收入以地方稅務部門核定的數額為准。
維護費可以列入生產、經營成本。第四條對個體工商戶按下列標准徵收:
(一)能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的,按銷售、營業收入的1‰計征;
(二)經營規模小,不能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的,每年每戶30元。第五條有工資收入的城鎮職工,每年每人按5元徵收,由單位代收代交。第六條民政福利企業、勞改勞教企業、特困企業或者納費人因不可抗力,交納維護費確有困難的,可以向徵收部門提出申請,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緩征、減征或者免徵,緩征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城鎮職工中離退休人員、1年累計3個月以上領取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職工和生活確有困難的其他職工,免徵維護費。第七條凡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維護費的,每年1月31日前交納其上半年的維護費,7月31日前交納其下半年的維護費;城鎮職工和不按銷售、營業收入計征的個體工商戶,每年1月31日前交納其全年的維護費。在規定期限內交納維護費確有困難的企業,可以向徵收部門提出申請,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按季徵收。
納費人應當按照前款規定交納維護費,逾期不交納的,從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拖欠款額2‰的滯納金。第八條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地方稅務部門(以下稱徵收部門)負責轄區內維護費的徵收工作。
沈陽、大連行政區域內的維護費,由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徵收。第九條徵收維護費由徵收部門依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辦理《遼寧省行政事業性收費許可證》。
徵收維護費必須使用省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專用收費票據。第十條維護費納入預算外資金管理,用於河道工程的修建、維護和運行管理,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年度結余可以結轉使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第十一條市、縣徵收部門應當將收取的維護費在3日內繳同級財政部門。市、縣財政部門應當將收取的維護費在3日內按40%的比例上繳省財政專戶。
大連市收取的維護費在財政計劃單列期間暫不向省財政部門上繳。第十二條市、縣財政部門可以從本地區維護費徵收總額中提取5%支付給徵收部門,作為代征手續費。第十三條維護費的使用由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年度使用計劃,商同級財政部門下達。
上繳省財政部門的維護費用於省管大江大河河道工程的修建、維護管理;市、縣財政部門所留維護費除用於大江大河河道工程的修建、維護配套資金外,用於中小河流河道工程的修建和維護管理。第十四條財政、審計部門依法對維護費的徵收,使用管理進行財政稽查和審計監督,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第十五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逾期30日不交納維護費的,由徵收部門處以拖欠款額50%以下、最高不得超過1000元的罰款。第十六條納費人阻礙徵收工作,抗拒交納維護費,構成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十七條對違反本辦法規定,截留、挪用或者未按規定上繳維護費的,由省財政部門在其下年度水利投資中扣除。情節嚴重的,按照國務院關於違反財政法規的暫行規定給予處罰。第十八條實施處罰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九條對徵收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