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費徵收管理條例
① 湖北省排污費徵收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排污費的徵收和管理,切實發揮環境保護補助資金在防治污染、促進環境管理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境內排放污染物的一切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依法繳納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以下統稱排污費)。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環保部門)負責排污費的徵收和管理工作。
中央、省屬排污單位的排污費,由省環保部門徵收和管理。省環保部門可以委託下級環保部門代收。
市、地、州、省直管市屬排污單位的排污費,由市、地、州、省直管市環保部門徵收和管理。
縣(市)屬及縣(市)屬以下排污單位的排污費,由縣(市)環保部門徵收和管理。
省內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中,中央和省的投資或股份占總投資或股份50%及以上的,以及由省審批管理的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外商獨資企業的排污費,由省環保部門徵收和管理。
其他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排污費、建築施工雜訊的超標排污費,由所在地環保部門徵收和管理。
環保部門可以委託所屬環境監理機構負責排污費的徵收和管理。第四條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排放污水,按規定繳納排污水費;排放二氧化硫,按規定繳納二氧化硫排污費;排放廢水、廢氣、廢渣、放射性廢物和雜訊等超過國家和省規定排放標準的,按規定繳納超標排污費。
超標排污費的徵收標准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執行。排放污水和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費徵收標准,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見附件)執行。
國家和省對排污費有減征,免徵和緩征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五條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繳納排污費,不免除其應承擔的治理污染、賠償損害責任和法律規定的其他責任。第六條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中,在同一排污口超標排放含有兩種以上污染物的,按應繳費額最高的一種作為徵收超標排污費的基數,同時對其他超標排放的污染物,每超過一種按基數的5%合並計算收費。第七條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於每季首月15日之前向環保部門申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經環保部門或其指定的監測單位核定認可後,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未按規定申報的,根據環保部門實際監測的數據或物料衡演算法計算的數據收費。
無組織排放和沒有技術條件監測的,由徵收單位按照物料衡演算法計算的數據收費。
徵收單位有權對排污狀況進行抽查,抽查結果與申報不符的,以抽查結果為依據收費。
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對監測結果有異議的,由上級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機構監測裁決,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按規定支付監測費用。第八條各級環保部門應在當地銀行開設徵收排污費專戶。徵收排污費應開具省財政廳統一印製的收費專用票據,並加蓋同級環保部門的收費專用章。第九條排污費按月徵收。對每月收費額不足50元的,以50元為起征費徵收。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根據徵收單位的繳費通知書,在20天內向指定的銀行繳納排污費。逾期不繳的,每天按應繳納排污費的1‰計征滯納金。第十條排污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繳納排污費後仍不能達到排放標準的,從開征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徵收標准5%;經過治理和加強管理,達到排放標准或降低排污數量和濃度的,可向徵收單位提出申請,經監測屬實,免收或減收排污費。第十一條1979年9月13日以後新建、擴建、改建的工程項目和挖潛、革新、改造的工程項目排放污染物超過標準的;擅自拆除或閑置污染防治設施,排放污染物又超過標準的,加一倍徵收排污費。經限期治理和限期搬遷、轉產,逾期未完任務的,徵收兩倍以上五倍以下排污費。第十二條拒報、謊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的,除徵收排污費外,可處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補償性罰款。拒不繳納排污費的,除追繳排污費和滯納金外,可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補償性罰款。第十三條徵收的排污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內,作為環境保護補助資金。此項資金不實行單獨或與其他資金合並分成的制度,必須專款專用,按照專項資金管理,由環保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統籌安排使用。
環境保護補助資金必須堅持先收後用,量入為出的原則,禁止挪用,其結余部分可連年結轉使用。
各級環保部門和代收單位應當於每季終了後10日內,將已收入排污費和提高標准收費、加倍收費、滯納金和補償性罰款等四項收費從銀行徵收排污費專戶中如數轉入同級財政,不得自收自支。
② 排污費徵收使用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 369 號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已經2002年1月30日國務院第54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總 理 朱鎔基
二○○三年一月二日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排污費徵收、使用的管理,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排污費。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用的,不再繳納排污費。排污者建成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並符合環境保護標准,或者其原有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經改造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繳納排污費。
國家積極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的收費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對排污費徵收、使用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
第四條 排污費的徵收、使用必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徵收的排污費一律上繳財政,環境保護執法所需經費列入本部門預算,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第五條 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截留、擠占或者挪用排污費的行為,都有權檢舉、控告和投訴。
第二章 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核定
第六條 排污者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並提供有關資料。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核定許可權對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進行核定。
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排放二氧化硫的數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
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經核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書面通知排污者。
第八條 排污者對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有異議的,自接到通知之日起7日內,可以向發出通知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復核;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第九條 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時,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監測方法進行核定;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物料衡算方法進行核定。
第十條 排污者使用國家規定強制檢定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對污染物排放進行監測的,其監測數據作為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依據。
排污者安裝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應當依法定期進行校驗。
第三章 排污費的徵收
第十一條 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根據污染治理產業化發展的需要、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經濟、技術條件以及排污者的承受能力,制定國家排污費徵收標准。
國家排污費徵收標准中未作規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污費徵收標准,並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備案。
排污費徵收標準的修訂,實行預告制。
第十二條 排污者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繳納排污費:
(一)依照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向大氣、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
(二)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向水體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加倍繳納排污費。
(三)依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沒有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的設施、場所,或者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的設施、場所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
(四)依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產生環境雜訊污染超過國家環境雜訊標準的,按照排放雜訊的超標聲級繳納排污費。
排污者繳納排污費,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賠償污染損害的責任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責任。
第十三條 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排污費徵收標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數量,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並予以公告。
第十四條 排污費數額確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將收到的排污費分別解繳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五條 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的,可以申請減半繳納排污費或者免繳排污費。
排污者因未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造成環境污染的,不得申請減半繳納排污費或者免繳排污費。
排污費減繳、免繳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 排污者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排污費的,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可以向發出繳費通知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緩繳排污費;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作出書面決定;期滿未作出決定的,視為同意。
排污費的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
第十七條 批准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排污者名單由受理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予以公告,公告應當註明批准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主要理由。
第四章 排污費的使用
第十八條 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於下列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者貸款貼息:
(一)重點污染源防治;
(二)區域性污染防治;
(三)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範和應用;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
具體使用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徵求其他有關部門意見後制定。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
按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每季度向本級人民政府、上級財政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本行政區域內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
第二十條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審計監督。
第五章 罰 則
第二十一條 排污者未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繳納;逾期拒不繳納的,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並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產停業整頓。
第二十二條 排污者以欺騙手段騙取批准減繳、免繳或者緩繳排污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補繳應當繳納的排污費,並處所騙取批准減繳、免繳或者緩繳排污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財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10年內不得申請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並處挪用資金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徵收而未徵收或者少徵收排污費的,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限期改正,或者直接責令排污者補繳排污費。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刑法關於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挪用公款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條例規定批准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
(二)截留、擠占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或者將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挪作他用的;
(三)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1982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和1988年7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污染源治理專項基金有償使用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E-mail推薦
】
【糾錯】
③ 海南省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排污收費工作的管理,保護和改善環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排污費是排污者因使用環境資源和排放污染物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者引起環境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或者數量增加而承擔的環境補償費用。第三條本省境內排放污染物(包括固定污染源和流動污染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污收費標准依法繳納排污費。
排污者繳納排污費,並不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治理、賠償損害的責任和法律規定的其他責任。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排污費的徵收和使用管理工作。
各級財政、物價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排污收費工作進行監督管理。第五條對在排污收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排污費的徵收第六條排污費的徵收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重點污染源和重大項目的排污費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徵收,名單由省政府確定;其他排污者的排污費由轄區內市、縣、自治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徵收。
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下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徵收排污費。
各級人民政府設立的環境監理機構具體負責排污費的徵收工作。第七條排污者應當執行本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本省未作規定的,執行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
排污者應由按照本省規定的收費標准繳納排污費,本省未作規定的,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准。
國家和本省對排污費有減征、免徵和緩征規定的,從其規定。第八條排污者排放污染物未超過國家和本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不繳納排污費,但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應當繳納排污費。
排污者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本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應當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其中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應當繳納排污費和超標准排污費。
實行總量控制的排污者的排污費按照國家總量排污收費的有關規定徵收。第九條燃油車輛、燃油船舶超標准排放污染物的,擁有該燃油車輛、燃油船舶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收費標准繳納超標准排污費。
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後,當年發生燃油車輛、燃油船舶轉讓、報廢等情形的,已繳納的排污費不予退還。第十條排污費根據標准按月、季、年或者生產季節徵收。
排污者從收到繳款通知單之日起20日內,向指定的銀行專戶一次足額繳納,逾期不繳納的,每日加收1‰的滯納金。第十一條排污者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時分別計征排污費。
排污者有兩個以上排污口的,分別計征。第十二條對達到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在總量控制指標內的排污者,從達標之日起停止徵收超標准排污費。
排污者因達到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在總量控制指標內或者停產等原因減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要求減少或者停止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應當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15日內審查,並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決定;逾期未作決定的,視為批准。
已減、停繳費的排污者在排污情況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向環境監理機構申報,經環境監理機構審查,按照新排污情況徵收排污費。第十三條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當加1倍徵收超標准排污費:
(一)新建、擴建、改建和挖潛、革新、改造的項目,污染物排放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二)有污染防治設施而不運行或者擅自拆除,污染物排放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三)在風景名勝區、居民文教區、療養區和其他具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保護區域內排放污染物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四)確定為限期治理的排污者,逾期沒有完成治理任務或者未達到限期治理要求,污染物排放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五)實行總量控制的排污者排放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第十四條已達標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重新超標排放污染物時不按照規定申報,經監理人員現場檢查監測發現超標排放污染物的,以監測結果為依據按照本辦法徵收當月的排污費,並限期達標排放;逾期仍不達標排放的,加倍徵收超標准排污費。
④ 湖南省實施《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辦法
第一條 根據國務院《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徵收和使用排污費,應當遵守條例和本辦法。第三條 排污費的徵收、使用,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收支兩條線」。徵收的排污費一律上繳財政,環境保護執法所需經費列入本部門預算,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第四條 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按照下列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者超標准排污費:
(一)排放污水的,繳納污水排污費或者污水超標准排污費:
1.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水的,繳納污水排污費;排放的污水超過國家或者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按照該污水排污費加1倍繳納污水超標准排污費。
2.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按照規定繳納了污水處理費的,不再繳納污水排污費,但排放的污水超過國家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接納標準的,按照該污水排污費加1倍繳納污水超標准排污費。
3.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營運單位向環境排放經其處理後的污水,不繳納污水排污費,但接納符合國家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接納標準的污水,經其處理後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指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總有機碳)、懸浮物和大腸菌群不符合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按照該污水排污費加1倍繳納污水超標准排污費。
(二)排放廢氣的,除機動車、飛機、船舶等流動污染源外,繳納廢氣排污費。
(三)排放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危險廢物,除已經建有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並且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或者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並且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外,繳納固體廢物排污費或者危險廢物排污費。
(四)在城市市區、建制鎮和未設建制鎮的工礦區排放超過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雜訊,並且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除機動車、飛機、船舶等流動污染源外,繳納雜訊超標准排污費。第五條 繳納排污費的具體范圍和標准,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
省價格、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過省級媒介公布繳納排污費的具體范圍和標准。第六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含30萬千瓦)電力企業排放污染物種類、數量的核定和繳納排污費數額的確定、徵收工作。
設區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所設區行政區域內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種類、數量的核定和繳納排污費數額的確定、徵收工作。
縣、不設區的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種類、數量的核定和繳納排污費數額的確定、徵收工作。第七條 排污者應當在每年12月15日前,向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統稱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填報《排污申報登記表》,申報下一年度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並提供污染物排放的有關資料;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排污者應當在項目試生產前3個月內辦理排污申報手續;在城市市區范圍內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活動,排污者應當在工程開工15日前辦理排污申報手續。排放污染物需作重大變更或者發生緊急重大改變的,排污者應當分別在變更前15日或者改變後3日內填報《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申報排污變更情況。
排污者可以採用書面申報、網上申報等方式申報排污情況。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對排污者申報的排污情況進行審核,並告知審核結果。第八條 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方法,結合排污者填報的《排污申報登記表》或者《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排污者的實際排污情況,核定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排污費的數額。
排污者拒絕填報《排污申報登記表》或者《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的,由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排污者的實際排污情況,直接核定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繳納排污費的數額。
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排污者送達《排污核定通知書》和《排污費繳費通知單》,並通過同級媒介至少每年公告1次排污者繳納排污費的數額。第九條 負責徵收排污費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時,對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監測方法監測的數據進行核定;對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物料衡算方法計算的數據進行核定;對餐飲、娛樂、服務等第三產業的排污者,按照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抽樣測算辦法測算的數據進行核定。對核定辦法,排污者有權查詢。
具備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條件的排污口,由排污者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並對其進行定期校驗。排污者安裝國家規定強制檢定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的,其監測數據作為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依據。
⑤ 排污費徵收標准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排污費徵收標準的管理,根據國務院《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69號,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必須按照本辦法規定,繳納排污費。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按下列排污收費項目向排污者徵收排污費:
(一)污水排污費。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計征污水排污費;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本辦法規定的收費標准計征的收費額加一倍徵收超標准排污費。
對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按規定繳納污水處理費的,不再徵收污水排污費。
對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接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污水,其處理後排放污水的有機污染物(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總有機碳)、懸浮物和大腸菌群超過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按上述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本辦法規定的收費標准計征的收費額加一倍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徵收污水排污費,對氨氮、總磷暫不收費。對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達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准排放的水,不徵收污水排污費。
(二)廢氣排污費。對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計征廢氣排污費。對機動車、飛機、船舶等流動污染源暫不徵收廢氣排污費。
(三)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排污費。對沒有建成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設施或場所,或者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設施或場所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計征固體廢物排污費。對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按照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計征危險廢物排污費。
(四)雜訊超標排污費。對環境雜訊污染超過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且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按照雜訊的超標分貝數計征雜訊超標排污費。對機動車、飛機、船舶等流動污染源暫不徵收雜訊超標排污費。
排污費徵收標准及計算辦法見附件。第四條除《條例》規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核定方法外,市(地)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的小型排污者,採用抽樣測算的辦法核算排污量,核算辦法應當向社會公開,並按本辦法規定徵收排污費。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到指定的價格主管部門申領、變更《收費許可證》,使用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本辦法的規定。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排污費徵收行為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亂收費的,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查處。第七條本辦法由國家計委會同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經貿委負責解釋。第八條本辦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原國家物價局、財政部《關於發布環保系統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及標準的通知》([1992]價費字178號)中有關排污收費的規定;國家計委、財政部《關於徵收污水排污費的通知》[計物價(1993)1366號];國家計委、財政部《關於實施按排放水污染物總量徵收排污費試點工作的批復》(計價格[1995]2090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經貿委《關於在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開展徵收二氧化硫排污費擴大試點的通知》(環發[1998]6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計委、財政部《關於在杭州等三城市實行總量排污收費試點的通知》(環發[1998]73號)等,以及地方制定的排污收費標準的規定同時廢止。
附:排污費徵收標准及計算方法
⑥ 湖北省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根據《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排污費的核定、徵收和使用管理。第三條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排污費數額進行核定,排污者向各級地方稅務機關繳納排污費。
縣級以上財政、價格、審計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對排污費徵收、使用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第四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排污費核定、征繳的文書送達和工作聯系制度,確保排污費的核定征繳工作暢通。第五條徵收排污費的收費許可證,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收費許可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向同級價格部門申領,並將副本交同級地方稅務機關。第六條排污費的核定與徵收實行公示制度。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稅務機關應當按季度將核定和實際徵收的排污者的排污費數額予以公示。第七條排污者應當在每月或每季度開始3日內向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當月或當季度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填報《排污申報登記表》,並提供相關資料。第八條排污者申報登記後,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口設施、污染防治處理設施需要作變更、調整的,應當在變更前15日內履行變更申報手續,填報《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排污情況發生緊急變化時,必須在變更後3日內報告並提交《排污變更申報登記表》。第九條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應當在項目試生產前3個月內辦理排污申報登記手續。
在建制鎮以上城市范圍內產生建築雜訊的單位,必須在開工前15日內辦理排污申報登記手續,填報《建築施工場所排污申報登記表》。第十條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核定許可權對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按月或按季度進行核定,核定工作應當在接到排污申報後下月或下季度起10日內完成。
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火電企業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第十一條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污者,應當安裝而未安裝在線監控設備,或者安裝在線監控設備而不正常使用的,根據未使用在線監控設備的時間,按照未脫硫核定其二氧化硫排污量。
直接排放污水的排污者,應當安裝而未安裝在線監控設備,或者安裝在線監控設備而不正常使用的,根據未使用在線監控設備的時間,按照監督性監測或物料衡算方法計算的最高值核定其排污量。第十二條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按照規定繳納了污水處理費的,不再徵收污水排污費,但排放的污水不得超過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接納標准。第十三條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核定後,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核定通知書》。排污者對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有異議的,自接到《排污費核定通知書》之日起7日內,可以向發出通知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復核;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第十四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復核期滿或者作出復核決定後5日內向同級地方稅務機關傳送經排污者簽收的《排污費核定通知書》。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傳送的《排污費核定通知書》之日起5日內,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書》。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書》之日起7日內,向指定的商業銀行足額繳納排污費。第十五條商業銀行應當在收到排污費的當日將排污費資金繳入國庫。國庫部門在10日內負責按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15%作為省預算收入,75%作為地方預算收入,分別繳入中央國庫、省國庫和地方國庫,作為中央、省、地方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
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火電企業的排污費,由省地方稅務機關省直社保徵收局徵收。按10%作為中央預算收入、90%作為省預算收入,分別繳入中央國庫、省國庫。第十六條地方稅務機關在徵收排污費時使用省財政廳統一印製的《湖北省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第十七條排污費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於下列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者貸款貼息:
(一)重點污染源防治;
(二)區域性污染防治;
(三)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範和應用;
(四)監控、信息、監察、監測、宣教、環保科研等能力建設;
(五)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
⑦ 吉林省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排污費的徵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促進污染物排放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改善經營管理,防治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國務院《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排污費包括超標准排污費和排污水費。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徵收和使用排污費,必須遵守本辦法。第四條下列污染物排放者必須按照本辦法按時、足額繳納排污費:
(一)向大氣超標准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二)向水體超標准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三)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四)超標准釋放雜訊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五)產生固體廢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依法需要繳納排污費的。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排污費的徵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環境監理機構具體實施排污費的徵收管理工作。
財政、物價、工商、公安、審計、城建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排污費的徵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第六條徵收排污費應當遵循依法、科學、全面、足額的原則。第七條對在徵收排污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排污申報與核定第八條排放污染物實行申報登記制度。排污者應當按規定向相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強度),並提交有關資料。
重點排污單位每月申報一次;一般排污單位每季申報一次;個體工商戶每年申報一次;建築施工單位在工程開工15日前申報。
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強度)發生變化,排污者應當隨時申報。第九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指定的監測單位對排污者申報的排放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強度)應當及時進行核定,其核定後的數據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
對不易監測和計量的污染物,按物料衡算方法核定排污量。
排污者未按規定和要求申報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直接核定排污量。第十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核定後的排污量以及國家和省有關污染物排放標准和排污費徵收標准核定排污費。排污費每月核定一次。第十一條排放污染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以下方法計征排污費;
(一)同一排污口超標准排放兩種以上的污染物的,按收費額最高的一種計征。
(二)超標准污水排污費和排污水費,按收費額最高的一種計征。
(三)燃煤電站(大於65t/h)超標准排放煙塵的,按電站煤粉標准計征。
(四)爐窯超標准排放煙塵的,按工業及採暖鍋爐煙塵標准計征。
(五)核定超標准環境雜訊和工業及採暖鍋爐煙塵排污費時,監測的雜訊超標值和林格曼黑度值均四捨五入取整數。
(六)無組織排放廢氣污染物,或者有組織排放但排氣筒低於規定高度的,均按超標准排放污染物計征。
(七)有組織排放瀝青煙氣的,每超標准排放10立方米按0.10元計征;
無組織排放的,按每公斤原料0.05元計征;直接噴塗的,按每公斤原料0.06元計征。
(八)試油、井噴或其他原因造成地面原油污染的,按污染面積每平方米1—5元計征。第十二條排污者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後仍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從開征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徵收標准5%。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原超標准排污費基礎上加倍徵收排污費:
(一)1979年9月13日以後新建、擴建、改建和挖潛、革新、改造的工程項目超標准排放污染物的,加收1—3倍超標准排污費。
(二)有污染物處理設施而不投入運行或者擅自拆除污染物處理設施,造成污染物超標准排放的,加收3—5倍超標准排污費。
(三)對污染物處理設施管理不善,致使污染物超標准准排放的,加收1—3倍超標准排污費。
(四)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或者未在限期內搬遷、轉產,致使污染物超標准排放的,加收2—3倍超標准排污費。
(五)未按排污許可證規定超量排放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按超標准排放污染物核定,加收1—3倍超標准排污費。
⑧ 青島市徵收排污費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山東省《徵收排污費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性經濟組織(含個體經營者)排放含有污染物質廢水的,繳納排放污水費;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排放廢水、廢氣(不含二氧化硫)、廢渣的,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工業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的,繳納二氧化硫排污費。
一切單位(含個體經營者)施放雜訊超過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繳納超標環境雜訊排污費;燃燒設施超過規定標准排放煙塵的,繳納煙塵超標准排污費。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青島市行政區域。第四條青島市和各區(市)環境保護部門是徵收排污費的行政主管部門。
市環境監理所負責徵收市屬以上排污單位、外商投資企業的排污費;區(市)環境監理站負責徵收區(市)屬以下排污單位的排污費。市環境監理所可委託區(市)環境監理站徵收市屬以上排污單位、外商投資企業的排污費。第五條排污單位繳納排污費,並不免除其應承擔的治理污染、賠償損害的責任和法律規定的其他責任。第二章排污申報登記第六條排污單位應於每年三月底前填報《青島市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核定表》,申報、登記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方式以及污染物排放去向等,並提供防治污染方面的有關資料。
排污單位定時排放污染物的,應註明排放時間。第七條排污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在排污前十五日內向環境監理所(站)報告,並在排放污染物之日起十日內履行申報登記手續;
(一)經過治理改造或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方式以及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發生改變的;
(二)因設備檢修可能引起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
(三)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主體工程投產排放污染物的。第八條環境監理所(站)應於每年六月底前,核定排污單位申報的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方式及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經過核定的排污數據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
遇有第七條規定情況時,環境監理所(站)應在接到申報之日起十五日內,核定排污單位申報的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方式以及污染物排放去向等,經過核定的排污數據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並從排污之日起徵收排污期間的排污費。第九條環境監理所(站)對排污單位申報事項核定後,應加強日常排污監理,如發現排污單位排放污染物與登記核定數據不符時,應責令其重新申報登記。
排污單位未按規定進行申報登記的、或在排放污染物的狀況發生重大變化而未向環境監理所(站)申報的,由環境監理所(站)自行或者指定監測單位進行調查、監測;經核定的調查、監測數據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調查、監測費用由排污單位負擔。第十條排污單位對區(市)環境監理站或市環境監理所核定的有關數據有異議時,可分別向環境監理所或市環境保護局申請復核;復核機關應在一個月內提出復核意見。復核意見作為徵收排污費的依據。第十一條排污單位建設污染物排放管道必須按環境保護有關規定的要求設立監測口。污染物排放口、監測點應有明顯標志並保持完好有效,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條排污管道的,應分別在排入共同管理處設立監測點,並有明顯標志。
未經環境監理所(站)許可,不得隨意改建、遷移監測標志或在其上壓蓋雜物。第十二條環境監理人員有權對排污單位進行檢查、采樣和查閱有關技術資料。監理人員執行公務時,必須佩帶「中國環境監理」證章,出示「中國環境監理」證件;區(市)環境監理站受市環境監理所委託徵收市屬以上排污單位和外商投資企業的排污費,應出示市環境監理所的委託書。證件不全的,被檢查單位有權拒絕。
排污單位應根據環境監理人員的要求,提供有關技術資料,並為其執行監理工作任務提供方便;環境監理人員有義務為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保守業務和技術秘密。第三章排污費的徵收第十三條排污費由環境監理所(站)按國家和省規定的標准徵收,具體標准見附件。
排污單位對不按規定的項目和標准收取或重復收取排污費的,以及收取排污費未給收據的,有權予以拒絕。
⑨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的條例內容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排污費徵收、使用的管理,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排污者),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排污費。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繳納污水處理費用的,不再繳納排污費。排污者建成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並符合環境保護標准,或者其原有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設施、場所經改造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繳納排污費。
國家積極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處理的收費辦法另行制定。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對排污費徵收、使用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
第四條
排污費的徵收、使用必須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徵收的排污費一律上繳財政,環境保護執法所需經費列入本部門預算,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第五條
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於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截留、擠占或者挪用排污費的行為,都有權檢舉、控告和投訴。 第六條
排污者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並提供有關資料。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核定許可權對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進行核定。
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電力企業排放二氧化硫的數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
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經核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書面通知排污者。
第八條
排污者對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有異議的,自接到通知之日起7日內,可以向發出通知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復核;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復核申請之日起10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第九條
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時,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監測方法進行核定;不具備監測條件的,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物料衡算方法進行核定。
第十條
排污者使用國家規定強制檢定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對污染物排放進行監測的,其監測數據作為核定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的依據。
排污者安裝的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控儀器,應當依法定期進行校驗。 第十一條
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根據污染治理產業化發展的需要、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經濟、技術條件以及排污者的承受能力,制定國家排污費徵收標准。
國家排污費徵收標准中未作規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污費徵收標准,並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經濟貿易主管部門備案。
排污費徵收標準的修訂,實行預告制。
第十二條
排污者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繳納排污費:
(一)依照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向大氣、海洋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
(二)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向水體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加倍繳納排污費。
(三)依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沒有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的設施、場所,或者工業固體廢物貯存或者處置的設施、場所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排污費;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繳納危險廢物排污費。
(四)依照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產生環境雜訊污染超過國家環境雜訊標準的,按照排放雜訊的超標聲級繳納排污費。
排污者繳納排污費,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賠償污染損害的責任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責任。
第十三條
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排污費徵收標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種類、數量,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並予以公告。
第十四條
排污費數額確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將收到的排污費分別解繳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五條
排污者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的,可以申請減半繳納排污費或者免繳排污費。
排污者因未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造成環境污染的,不得申請減半繳納排污費或者免繳排污費。
排污費減繳、免繳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
排污者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排污費的,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可以向發出繳費通知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緩繳排污費;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作出書面決定;期滿未作出決定的,視為同意。
排污費的緩繳期限最長不超過3個月。
第十七條
批准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排污者名單由受理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予以公告,公告應當註明批准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主要理由。 第十八條
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於下列項目的撥款補助或者貸款貼息:
(一)重點污染源防治;
(二)區域性污染防治;
(三)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範和應用;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
具體使用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徵求其他有關部門意見後制定。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的管理和監督。
按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每季度向本級人民政府、上級財政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本行政區域內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
第二十條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審計監督。 第二十一條
排污者未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繳納;逾期拒不繳納的,處應繳納排污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並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產停業整頓。
第二十二條
排污者以欺騙手段騙取批准減繳、免繳或者緩繳排污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補繳應當繳納的排污費,並處所騙取批准減繳、免繳或者緩繳排污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
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使用者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財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10年內不得申請使用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並處挪用資金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徵收而未徵收或者少徵收排污費的,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限期改正,或者直接責令排污者補繳排污費。
第二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刑法關於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挪用公款罪的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違反本條例規定批准減繳、免繳、緩繳排污費的;
(二)截留、擠占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或者將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挪作他用的;
(三)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二十六條
本條例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1982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的《徵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和1988年7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污染源治理專項基金有償使用暫行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