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財稅政策法規

財稅政策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8-23 23:32:18

1. 國辦發 1999 66號和財稅 2001 10號文件內容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
關於組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
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意見的通知
(國辦發〔1999〕66號1999年7月21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關於組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關於組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
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意見
(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一九九九年七月八日)

為了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依法處置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情況的考核,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金融改革、整頓金融秩序、防範金融風險的統一部署,現就組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長城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公司)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
一、公司的性質、任務和業務范圍
華融公司、長城公司和東方公司(以下簡稱:三家公司)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獨資金融企業。主要任務是:收購、管理、處置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以最大限度保全資產、減少損失為主要經營目標。其中,華融公司主要收購並經營中國工商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長城公司主要收購並經營中國農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東方公司主要收購並經營中國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產。
三家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收購並經營相應銀行的不良資產,債務追償,資產置換、轉讓與銷售,債務重組,企業重組,債權轉股權及階段性持股,發行債券,商業借款,向金融機構借款,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貸款,投資咨詢與顧問,資產及項目評估,財務及法律咨詢與顧問,企業審計與破產清算,資產管理范圍以內的推薦企業上市和股票、債券的承銷,直接投資,資產證券化等。
二、公司資本和經營管理機構
華融公司和長城公司實收資本金各人民幣100億元,東方公司實收資本金本外幣合計人民幣100億元(其中,人民幣60億元、外匯5億美元),均由財政部全額撥入。
三家公司總部設在北京,根據業務需要設置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三家公司均設立監事會,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審計署、證監會、相應的不良資產剝離銀行以及外部專業人士和公司管理人員、員工代表組成。三家公司的人員主要從不良資產剝離銀行現有工作人員中選調,同時從社會上招聘若干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全員合同制。
三、公司的監督管理
三家公司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涉及人民銀行監管范圍以外的金融業務,由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監管,財政部負責財務監管。黨的關系歸口中央金融工委管理。
四、不良資產的剝離和處置
不良貸款剝離范圍是:按當前貸款分類辦法剝離逾期、呆滯、呆帳貸款,其中待核銷呆帳以及1996年以來新發放並已逾期的貸款不屬此次剝離范圍。剝離不良資產的具體辦法,由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確定,相應的銀行組織實施。剝離不良資產的銀行要組織有關專家和中介機構對剝離的不良貸款進行評估和審核,並按規定報財政部認定。
三家公司承接不良資產後,要統籌所屬機構,綜合運用出售、置換、資產重組、債轉股、證券化等方法對貸款及其抵押品進行處置;對債務人提供管理咨詢、收購兼並、分立重組、包裝上市等方面的服務;對確屬資不抵債、需要關閉破產的企業申請破產清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向境內外投資者出售債權、股權,最大限度回收資產、減少損失。
對已被三家公司收購的銀行不良貸款,其所涉債務人由對原銀行的負債轉為對相應資產管理公司的負債,由相應資產管理公司承繼債權、行使債權主體的權利,並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三家公司在處置不良貸款過程中,有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文確定的經營范圍和方式對承接的不良貸款實施重組。

五、有關財稅政策
三家公司免繳工商登記注冊手續費,免徵公司收購、承接、處置不良資產過程中的一切稅收。三家公司處置不良資產形成的最終損失,由財政部提出處理方案報國務院審批。
資產管理公司財務會計制度和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考核辦法由財政部制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國信達等4家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
(2001年2月22日財稅〔2001〕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關於組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33號)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關於組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66號)的精神,經國務院批准,現對信達、華融、長城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資產公司」)在收購、承接和處置不良資產過程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通知如下:
一、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主體為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及其經批准分設於各地的分支機構。除另有規定者外,資產公司所屬、附屬企業,不享受資產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收購、承接不良資產是指資產公司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范圍和額度,對相關國有銀行不良資產,以帳面價值進行收購,同時繼承債權、行使債權主體權利。具體包括資產公司承接、收購相關國有銀行的逾期、呆滯、呆帳貸款及其相應的抵押品;處置不良資產是指資產公司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為使不良資產的價值得到實現而採取的債權轉移的措施。具體包括運用出售、置換、資產重組、債轉股、證券化等方法對貸款及其抵押品進行處置。
三、資產公司收購、承接、處置不良資產可享受以下稅收優惠政策:
1.對資產公司接受相關國有銀行的不良債權,借款方以貨物、不動產、無形資產、有價證券和票據等抵充貸款本息的,免徵資產公司銷售轉讓該貨物、不動產、無形資產、有價證券、票據以及利用該貨物、不動產從事融資租賃業務應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
2.對資產公司接受相關國有銀行的不良債權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營業稅。
3.對資產公司接受相關國有銀行的不良債權,借款方以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抵充貸款本息的,免徵承受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應繳納的契稅。
4.對資產公司成立時設立的資金帳簿免徵印花稅。對資產公司收購、承接和處置不良資產,免徵購銷合同和產權轉移書據應繳納的印花稅。對涉及資產公司資產管理范圍內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持有人變更的事項,免徵印花稅參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無償轉讓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24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5.對各公司回收的房地產在未處置前的閑置期間,免徵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資產公司轉讓房地產取得的收入,免徵土地增值稅。
6.資產公司所屬的投資咨詢類公司,為本公司承接、收購、處置不良資產而提供資產、項目評估和審計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四、資產公司除收購、承接、處置不良資產業務外,從事其他經營業務或發生本通知未規定免稅的應稅行為,應一律依法納稅。
五、本通知自資產公司成立之日起開始執行。此前的規定與本通知有抵觸的,以本通知為准。各地財政、稅務部門及資產公司要密切關注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及時向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反映執行中出現的問題,確保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順利實施。

2. 如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須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17)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審核預算的重點由平衡狀態、赤字規模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一般不採取掛鉤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規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制。
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中央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財力缺口,原則上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調節。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和地方資金配套,嚴格控制引導類、救濟類、應急類專項,對保留專項進行甄別,屬地方事務的劃入一般性轉移支付。
(18)完善稅收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推進增值稅改革,適當簡化稅率。調整消費稅徵收范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范圍。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加快資源稅改革,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
按照統一稅制、公平稅負、促進公平競爭的原則,加強對稅收優惠特別是區域稅收優惠政策的規范管理。稅收優惠政策統一由專門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清理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
(19)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等作為中央事權;部分社會保障、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維護等作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逐步理順事權關系;區域性公共服務作為地方事權。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權劃分相應承擔和分擔支出責任。中央可通過安排轉移支付將部分事權支出責任委託地方承擔。對於跨區域且對其他地區影響較大的公共服務,中央通過轉移支付承擔一部分地方事權支出責任。
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結合稅制改革,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3. 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的財稅政策支持

目前,我國煤層氣產業的政策法規基本比照常規天然氣。通過對煤層氣開發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分析來看,煤層氣產業產能建設投資大,回收周期長,經濟效益無法與常規天然氣比擬。在同等條件下,煤層氣無法與常規天然氣在市場上競爭,但煤層氣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顯著。因此,在煤層氣商業化的初期,為促進該產業的發展,國家應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來鼓勵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2007年,我國為促進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頒布了一系列優惠稅收政策,作者在第八章對我國現行的煤層氣稅費和補貼政策,結合沁水盆地煤層氣資源開發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政策模擬,模擬的結果表明我國對煤層氣現行財稅政策是合理有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沁水盆地煤層氣產業化條件較好,是目前我國煤層氣資源開發程度最高的地區。對於其他地區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必須考慮到該區域煤層氣資源賦存狀況、技術、市場和基礎設施等條件,價格補貼需要增加,才能鼓勵企業開發煤層氣的積極性,提高煤層氣產業競爭力。如:對地面直接從事煤層氣(煤礦瓦斯)勘查開採的企業,2020年前可按國家有關規定申請減免探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使用費;抽采利用煤層氣(煤礦瓦斯)作主要原料生產的產品,2020年前實行增值稅免稅;煤礦企業利用煤礦瓦斯發電,可自發自用,多餘電量需要上網的,由電網企業優先安排上網銷售,上網電價執行國家批準的上網電價或執行當地火電脫硫機組標桿電價。

4. 稅收法律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5. 中國現有的財稅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財稅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符合公共財政運行規律的財稅體制。財政收入大幅增長,2007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國家財力大了,辦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未辦的大事,加強了經濟社會的薄弱環節,對落後地區與低收入群體的投入加大,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中國財稅管理體制隨即邁開了改革的步伐。

為了適應經濟體制轉軌需要,財政管理體制於1980年、1985年和1994年進行了重大調整。1980年實行「劃分稅種,核定收支,分級包干」的預算管理體制;1994年借鑒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啟動了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上述變動是與國家整體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治形勢變化緊密相連的。財權在「放」與「收」、「集中」與「分散」之間屢經周折,反映了財政管理體制的不斷探索。隨著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加強財政支出監管,構建新的公共財政框架體系被提上改革日程。2000年,開始推行部門預算改革,2001年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2003年政府采購制度全面實施,國庫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也相繼展開,使財政體制改革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與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同步進行的是中國稅收體制改革。這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調整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復合稅制體系,充分發揮稅收對經濟運行的調控作用。改革分三個階段。第一,1978年至1982年是稅制建設的恢復時期和稅制改革的准備時期。其間頒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初步形成了一套涉外稅收制度,適應對外開放、引進外資之需要。第二,1983年全國試行國營企業利改稅,此舉突破禁區,將新中國成立之後實行了30多年的國企向國家上繳利潤的制度改為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是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的一次歷史性轉折。1984年至1991年又實施第二步利改稅和工商稅制改革。第三,1994年工商稅制改革,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內容最深刻、力度最強的稅制改革。內容主要有:全面改革流轉稅,對內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統一個人所得稅,調整、撤並和開征其他一些稅種,稅種設置從過去的37個減少為23個,初步實現了稅制的簡化、規范和高效的統一。此時,已在我國建立起分稅制財政體制,明確了中央佔地方事權、收支的劃分,分設了中央稅務機構佔地方稅務機構,兩套稅務機構分別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籌集收入。

最近幾年,我們又圍繞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地區協調發展,進一步規范政府間財政關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積極穩定地推進稅制改革,稅收體系更加科學、公平、合理,更加體現公共財政組織收入的要求,經濟稅收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全面取消農業稅,啟動和擴大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統一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調整個人所得稅政策,改革了消費稅制度等等,使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家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改革預算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完善和規范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積極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全面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繼續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改革資源稅費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逐步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

6. 企業財務管理的法規有哪些

股份制試點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頒布單位】 財政部/國家體改委 【頒布日期】 19920606 【實施日期】 19920101 【章名】 一、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股份制試點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強財政監督,維護
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根據《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按照規定程序
,經批准設立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以下簡稱企業)。 第三條 企業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管理工作,應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並接受財政、稅務機關的檢查和監督。 第四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部門,可根據本規
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報財政部審批或備案。 第五條 企業應根據本規定及各地的實施辦法,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
,制定本企業的財務制度,並報主管財政、稅務機關備案。 第六條 企業應按財政部規定按期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準的注冊會計師(以下簡稱注冊會計師)審查
、驗證,出具報告,方可向外提供。 採用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方式設立的企業,應按規定,公告由注冊會
計師簽證的財務報告及必要的附註和說明。 第七條 企業應加強經營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費用,確保財產的完
整,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章名】 二、資金籌集的管理 第八條 企業設立時,股東可以以貨幣投資,也可以用建築物、廠房
、機器設備或其它物料、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等非貨
幣形態的資產入股。 以無形資產(不包括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的,其所佔股份不得超過
企業股本總額的20%。特殊情況需高於20%的,應經企業審批部門批
准。 第九條 股東以非貨幣形態資產入股的,應當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
資產評估,出具評估報告,經注冊會計師簽證,作為入股各方計算股本或
投資比例的依據。 第十條 原有企業改組為股份制企業,首先應自行清理財產、債權、
債務,然後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產評估,由注冊會計師出具驗資報告
,界定原有企業凈資產的產權。原有企業的債權、債務清理後均應轉給改
組後的企業。 國營企業改組為股份制的,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資產評估
、驗證、確認手續,界定國有資產產權。 第十一條 股東權益是指股東對企業凈資產的權利。企業的全部資產
減全部負債後的凈資產屬股東權益,包括股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
、職工集體福利基金和未分配利潤。 第十二條 企業應加強對投入股本的管理,要據實登記股份的種類、
發行股數、每股面值、認繳、實繳股本的數額,以及其它需要記錄的事項
。非因減少資本等特殊情況,不得收購本企業股票,也不得庫存本企業已
發行股票。企業需要增加股本時,應按有關規定辦理增資手續。 股東投入企業的股本,在企業存續期間不能抽回。 第十三條 股份有限公司超面額發行股票,股東仍按票面金額享受權
益。超面額部分減除股票發行費用後的余額,作為資本公積,不得作為股
利分配。 第十四條 企業以各種方式借入的資金是企業的負債。償還期在一年
內的借款是企業的短期負債;償還期在一年以上的借款是企業的長期負債
。 企業經批准可以發行債券。企業債券是企業按照法定程序,約定在一
定期限內還本付息但不享有股利分配權的有價證券。具體發行辦法,按國
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企業不得用應交納國家的各種稅款歸還各項借款的本金和
利息。 第十六條 企業借入短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在財務費用中列支。其中
高於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最高利率計算的利息支出部分,在納稅時應予以
調整。 企業購置、建造固定資產或者購入無形資產發生的長期借款利息支出
和外幣摺合差額,在該項資產投入使用前支付的,計入該項資產原價;在
該項資產投入使用後發生的,在企業財務費用中列支。 【章名】 三、固定資產的管理 第十七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標
准在1000、1500、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
、運輸工具和其他的設備、器具、工具等。企業只能在上述標准中選擇一
種作為固定資產的價值標准,報主管財稅機關備案。 不同時具備以上兩個條件的,為低值易耗品。 有些勞動資料,單位價值雖然低於規定標准,但屬於企業的主要勞動
資料,應列作固定資產。有些勞動資料,單位價值雖然超過規定標准,但
更換頻繁,易於損壞的,也可報主管財稅機關批准後,不列作固定資產。 第十八條 固定資產的計價,應當以原價為准。固定資產原價的確認
,按《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固定資產在計算折舊前,應當估計殘值,從固定資產原價
中減除。殘值按固定資產原價的3%—5%確定。 第二十條 固定資產折舊,採用直線法和工作量法計算、提取。提取
折舊的范圍、折舊方法、折舊率和單位折舊額的計算及折舊年限等,比照
國務院發布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確定。企業由於特殊原
因需要加速折舊的,在加速30%幅度內,由企業提出申請,報主管財稅
機關批准。 未經批准,改變折舊年限或採用其他方法計算折舊的,在納稅時要按
規定進行調整。 第二十一條 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後仍繼續使用的,不再計提折舊。提
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補提折舊。 當月增減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額在下一月份相應增減。 第二十二條 企業提取折舊,不得沖減股本,也不另設折舊基金。 第二十三條 固定資產的大修理費用,可以採取預提或待攤辦法進行
核算,不另設大修理基金。 大修理費用採用預提辦法的,其提取數額按預計發生的大修理費用和
大修理周期確定。實際發生的大修理費用,超過預提的大修理費用的部分
,可以計入成本、費用,少於預提的大修理費用的部分,沖減當年的成本
、費用。 採用待攤辦法的,其攤銷期限應與大修理周期相同。 大修理費用的核算方法由企業自行確定,報主管財政稅務機關備案。
企業不得隨意改變。 第二十四條 企業的固定資產應每年實地盤點一次。對盤盈、盤虧、
毀損和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應查明原因,寫出書面報告,經董事會批准
後,其凈值計入當年損益。企業出售固定資產的收入,減除清理費用和固
定資產凈值後的差額,計入當年損益。 【章名】 四、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管理 第二十五條 企業的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專有技術、土
地使用權、商譽等。 第二十六條 企業的無形資產按下列規定計價:股東投入的無形資產
,按評估確認的價值計價;購進無形資產按實際支付的價款計價。 第二十七條 企業的無形資產按直線法計算攤銷。有規定使用年限的
,可以按照規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沒有規定使用年限的,攤銷期限不
得少於十年。 第二十八條 企業的長期投資,是企業以廠房、建築物、機器設備、
其他物料、工業產權等向其他企業投資;向其他企業投出的期限在一年以
上的貨幣資金;購入的在一年內不能變現或不準備變現的股票和債券。長
期投資分得的利潤、利息、股利,作為投資收益,計入企業的利潤總額。 第二十九條 企業在籌辦期間發生的費用,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
份的當月起,分期攤銷,攤銷期限不得少於五年。 企業的籌辦費用包括: 1.籌辦人員的工資、差旅費、職工培訓費等; 2.按面額發行股票企業的發行費用。 【章名】 五、流動資產的管理 第三十條 企業的商品、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和原料、材料等存
貨的計價,應當以成本價為准。 第三十一條 企業各項存貨的發出和領用,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可以
在先進先出、移動平均、加權平均和後進先出等方法中,任選一種,並在
財務情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改變;確實需要改變計價方法的,應當
在下一會計年度開始前報主管財政、稅務機關批准。 第三十二條 低值易耗品在領用後,可以採取一次攤銷、五五攤銷或
分期攤銷等方法。具體核算辦法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並在財務情況
說明書中加以說明。 【章名】 六、成本、費用的管理 第三十三條 企業有關生產、經營的各項耗費,都應該計入企業的成
本和費用。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
品備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等;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固
定資產折舊費、租賃費和修理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等;按國家規定列入成
本、費用的職工工資和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以及為
組織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 第三十四條 下列各項,不得列為企業的成本、費用: 1.固定資產的購置、建造支出; 2.無形資產的購入支出; 3.歸還固定資產投資借款的本金和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前發生的借
款利息和外幣摺合差額; 4.在職工福利基金中開支的福利費; 5.對股東發放的股利; 6.與生產、經營業務無關的其他支出。 第三十五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應當本著「必需
、合理、節約」的原則,從嚴掌握,由董事會批准,按不高於以下限額,
在管理費用中據實列支。 1.全年銷貨凈額在1500萬元以下的,不得超過銷貨凈額的5‰
;全年銷貨凈額超過1500萬元的部分,不得超過該部分銷貨凈額的3
‰。 2.全年業務收入總額在500萬元以下的,不得超過業務收入總額
的10‰,全年業務收入總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不得超過該部分業
務收入總額的5‰。 第三十六條 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逐年按年末應收帳款余額3‰
—5‰提取壞帳准備,計入管理費用。 當年實際發生的壞帳損失,沖減壞帳准備,已經確認的壞帳以後如果
收回,應計入壞帳准備。 第三十七條 企業的壞帳損失,是指下列應收而不能收回的款項: 1.因債務人單位撤銷,依照民事訴訟法進行清償後,確實無法追還
的部分; 2.因債務人死亡,既無遺產可供清償,又無義務承擔人,確實無法
收回的部分; 3.因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超過三年,確實不能收回的部分。 企業對於確實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應查明原因,報董事會批准後,
作為壞帳損失。 第三十八條 企業應向主管財政、稅務機關報送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總
額和所依據的文件及有關資料,主管財政、稅務機關按不超過當地全民所
有制企業職工工資總額平均水平110%的范圍內,核定企業的計稅工資
標准。計入成本、費用的工資總額超過計稅工資標準的,其超過部分在繳
納所得稅時予以調整。 第三十九條 企業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4%,提取職工福利基金
,列入成本費用。職工福利基金的使用范圍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條 企業每月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提取工會經費,在管理費
用中列支。工會經費由本企業的工會按照財政部和全國總工會的有關規定
管理和使用。 第四十一條 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按職工工資總額的1.5%提取
,在管理費用中列支。 第四十二條 企業按國家規定繳納的職工待業保險金,列入管理費用
。 第四十三條 企業為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銷售費
用、財務費用以及商業企業的進貨費用,應單獨核算,不計入成本之內,
直接從營業收入中扣除。 管理費用包括:由企業統一負擔的經費支出(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
工資、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
)、工會經費、董事會費、聘請注冊會計師和律師費、咨詢費、訴訟費、
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
無形資產攤銷、職工教育經費、研究開發費、提取的壞帳准備等。 銷售費用包括:在銷售商品、產品以及提供勞務中發生的應由企業負
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代銷手續費和廣告費,
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提取的職工
福利基金、業務費等。 財務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和銀行手續費等。 商業企業的進貨費用包括在進貨過程中發生的應當由企業負擔的運輸
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和入庫前的挑選整理
費等。 【章名】 七、利潤和利潤分配的管理 第四十四條 企業的利潤總額是指營業利潤加投資收益加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後的余額。 企業的營業利潤是企業的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和有關費
用後的余額。包括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 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
項收入和支出。營業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理固定資產收益、罰款
凈收入等。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處理固定資產損失、各項滯納
金和罰款支出、非常損失、職工勞動保險費支出等。其中滯納金和罰款支
出應在納稅時予以調整。 第四十五條 企業利潤總額小於零的,為虧損。 企業的虧損按國家稅法規定可以由下一年度的利潤在繳納所得稅前抵
補;超過用所得稅前利潤抵補年限仍未補足的虧損,用企業的稅後利潤彌
補;發生特大虧損,稅後利潤仍不足抵補的,經股東會批准,由企業的盈
余公積金抵補。 第四十六條 企業當年的利潤按國家規定繳納所得稅,超過本規定有
關列支標准在所得稅前列支的,在納稅時要予以調整。 第四十七條 企業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按如下順序分配: 1.彌補虧損; 2.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 3.提取公益金; 4.支付優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 6.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四十八條 公積金分為盈餘公積金和資本公積金兩類: 1.盈餘公積金。分為以下兩種: (1)法定盈餘公積金。企業必須按當年稅後利潤(減彌補虧損)的
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當法定盈餘公積金已達注冊資本的50%時
可不再提取。 (2)任意盈餘公積金。按照公司章程規定或股東會決議提取。 2.資本公積金。下列款項應列入資本公積金: (1)股票超面額發行所得的凈溢價額; (2)接受贈予; (3)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應列入的其他款項。 第四十九條 公積金可用於下列各項: 1.彌補虧損,企業可使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 2.轉增股本。企業經股東會決議,在辦理增資手續後,可將公積金
轉為股本,按股東原有股份比例發給新股。但法定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時
,以轉增後留存企業的該項公積金不少於注冊資本的25%為限。 第五十條 公益金用於企業的職工集體福利。 第五十一條 企業的稅後利潤在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和公
益金前,不得分配股利。 第五十二條 企業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分配股利,但企業為維護股票
信譽,在已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後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可按不超過股票
面值6%的比率用盈餘公積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後,企業法定盈餘公
積金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25%。 第五十三條 企業發放股利可採取下列形式: 1.現金; 2.在按法定程序辦理了增資手續後,可以發放股票。 【章名】 八、終止與清算 第五十四條 企業因營業期滿或按公司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及其
他原因宣布終止時,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成立清算組,對企業進行清算。 第五十五條 清算組應對企業的財產、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清查,編
制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和債權、債務清單;提出財產作價依據和債權、
債務的處理辦法;按照董事會通過的清算方案,處理財產,向股東收取已
認未繳的股金,清算納稅,索回債權、清償債務,妥善處理各項遺留問題
。 第五十六條 企業辦理清算發生的費用應從現有的財產中優先支付,
然後再按規定順序進行清償。清算終了,清算收入減去清算費用和清算損
失,以及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應當視同利潤,依照稅法規定,繳
納所得稅。 第五十七條 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按下列規定處理: 有限責任公司的剩餘財產,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外,按投資各方的出
資比例進行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的剩餘財產,先按優先股股份的面值對優先股股東分配
,對優先股股東分配後仍有剩餘財產時,再按普通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分配
。 當剩餘財產不足償還優先股全部股金時,按各優先股股東持股比例分
配。 第五十八條 清算結束後,清算組應提出清算報告,經注冊會計師審
查,方為有效。 【章名】 九、附 則 第五十九條 本規定由財政部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 本規定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執行。

7. 解讀財稅201578

財稅〔2015〕78號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了落實國務院精神,進一步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規范和優化增值稅政策,決定對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政策進行整合和調整。現將有關政策統一明確如下:

一、納稅人銷售自產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提供資源綜合利用勞務(以下稱銷售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可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具體綜合利用的資源名稱、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名稱、技術標准和相關條件、退稅比例等按照本通知所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的相關規定執行。

二、納稅人從事《目錄》所列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其申請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時,應同時符合下列條件:

(一)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二)銷售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不屬於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禁止類、限制類項目。

(三)銷售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不屬於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綜合名錄》中的「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或者重污染工藝。

(四)綜合利用的資源,屬於環境保護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列明的危險廢物的,應當取得省級及以上環境保護部門頒發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且許可經營范圍包括該危險廢物的利用。

(五)納稅信用等級不屬於稅務機關評定的C級或D級。

納稅人在辦理退稅事宜時,應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其符合本條規定的上述條件以及《目錄》規定的技術標准和相關條件的書面聲明材料,未提供書面聲明材料或者出具虛假材料的,稅務機關不得給予退稅。

三、已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納稅人,自不符合本通知第二條規定的條件以及《目錄》規定的技術標准和相關條件的次月起,不再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四、已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納稅人,因違反稅收、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受到處罰(警告或單次1萬元以下罰款除外)的,自處罰決定下達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五、納稅人應當單獨核算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的銷售額和應納稅額。未單獨核算的,不得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機關應於每年2月底之前在其網站上,將本地區上一年度所有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納稅人,按下列項目予以公示:納稅人名稱、納稅人識別號,綜合利用的資源名稱、數量,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名稱。

七、本通知自2015年7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6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的補充的通知》(財稅〔2009〕163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及勞務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15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優惠政策的納稅人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通知》(財稅〔2013〕23號)同時廢止。上述文件廢止前,納稅人因主管部門取消《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或者因環保部門不再出具環保核查證明文件的原因,未能辦理相關退(免)稅事宜的,可不以《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或環保核查證明文件作為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繼續享受上述文件規定的優惠政策。

附件: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2015年6月12日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