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飲用水源保護條例

飲用水源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24 00:11:32

Ⅰ 景德鎮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的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監督管理活動。

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是指通過輸水管網送到用戶,供水人口大於一千人的地表水取水水源,包括在用、備用、應急、規劃飲用水水源。第三條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監督管理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公眾參與和確保安全的原則。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的保護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並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銜接,因地制宜推進集中式供水,將飲用水水源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本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第五條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飲用水水源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公安、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行政、農業農村、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林業、體育、城市管理等部門依法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開展宣傳教育。鼓勵在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中規定村民、居民保護飲用水水源的義務。第七條各級河長、湖長應當按照河長制湖長制的有關規定,組織協調飲用水水源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等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知識的公益宣傳和對飲用水水源違法行為的輿論監督。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飲用水水源的義務,有權勸阻、舉報破壞飲用水水源的行為。

對保護飲用水水源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應當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飲用水水源保護第十條本市實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區域作為準保護區。第十一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的劃定或者調整,由市、縣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跨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的劃定或者調整,由相關縣人民政府協商後共同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相關縣人民政府協商不成的,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理。

市、縣人民政府應當自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內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並在一級保護區的陸域邊界設置隔離防護設施、安裝視頻監控設備。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擅自移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的地理界標、警示標志、隔離防護設施和視頻監控設備。第十三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的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第十四條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供水規模能夠滿足用水需要的地區,不得新增開采地下水,原有的自備水井應當限期封閉。但是,經依法批准開採的礦泉水、地熱水除外。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安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上游地區的產業布局。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以及周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和維護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第十六條禁止下列破壞飲用水水源的行為:

(一)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

(二)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三)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

(四)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或者在江河、湖泊、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坡岸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物;

(五)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六)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或者標准,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熱廢水或者含病原體的污水;

(七)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

(八)分割、佔用水庫水面以及庫容,圍灘造田、圍庫造塘;

(九)電魚、毒魚、炸魚;

(十)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行為。

Ⅱ 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活飲用水源的水質,防治水污染,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杭州市行政區域內生活飲用水源的保護工作。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生活飲用水源(以下簡稱飲用水源),是指在杭州市行政區域內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溪潭、水庫、涵渠等生活飲用水地表水資源。
本條例所稱集中式供水,是指自來水供水企業以公共供水系統向居(村)民提供生活飲用水和用水單位以其自行建設的供水系統向本單位提供生活飲用水的供水方式。第四條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分級負責。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本轄區飲用水源保護規劃和具體措施,並組織實施。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轄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經濟建設、城鎮建設的規劃管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人口規模,使經濟建設、城鎮建設與飲用水源保護協調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兼顧、綜合平衡,逐步建立流域和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確保飲用水源安全。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飲用水源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先進的水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源保護實用技術,鼓勵清潔生產。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飲用水源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源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各企事業單位應當重視飲用水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增強公眾對飲用水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對保護飲用水源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給予表彰或獎勵。第二章管理部門和職責第八條市、縣(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的飲用水源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具體行使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有關飲用水源保護的方針、政策,組織實施飲用水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飲用水源保護區區劃方案和飲用水源保護規劃;
(三)負責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工作;
(四)查處污染飲用水源的違法行為和事故;
(五)協調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飲用水源保護工作;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九條市、縣(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下列職責做好飲用水源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
(一)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飲用水源保護區及其他飲用水源地的規劃管理;
(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資源的統一管理,優先安排飲用水源保護工程用地和易地發展用地;
(三)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合理規劃和調度水資源,做好飲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工作;
(四)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排污管網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管理;
(五)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城鎮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和無害化處理的管理,負責城鎮排污管網、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管理以及供水設施的保護和監督管理;
(六)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種植業、畜禽等動物養殖業、漁業生產對飲用水源污染的監督管理;
(七)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飲用水源涵養林等植被的保護和管理,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八)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飲用水源衛生質量的監督、監測工作;
(九)公安、農業、葯品監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劇毒、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使用、儲存的安全管理;
(十)港口和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對港區、船舶的污染實施監督管理;
(十一)計劃、經濟、財政、工商、旅遊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根據飲用水源保護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和項目規劃布局,安排飲用水源保護資金和落實各項政策。第三章飲用水源的保護第十條飲用水源保護的總體目標是:確保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保障飲用水清潔、衛生和安全。第十一條對飲用水源地,根據水源水質保護的要求,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分為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和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
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飲用水源所在地的區、縣(市)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經市人民政府審定後,報請省人民政府批准。

Ⅲ 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保護和管理飲用水水源,防治飲用水水源污染和其他公害,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是指用於或者規劃用於城鄉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庫、山塘、地下井(泉)水等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包括備用飲用水水源。第四條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公眾參與、確保安全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將飲用水水源保護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大公共財政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投入,合理布局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保護負責,建立健全飲用水水源保護部門的聯動和重大事項會商機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納入政府環境保護責任考核范圍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對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水功能區劃定,以及飲用水水源工程建設等工作,對飲用水水資源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公安、財政、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交通運輸、農業、林業、衛生、海洋、水產畜牧等有關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七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依法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結合當地實際,在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中規定村民、居民保護飲用水水源的義務,開展宣傳教育,落實保護措施。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和節約用水的宣傳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意識。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公益宣傳,對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進行輿論監督。
鼓勵、支持學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他社會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知識的宣傳。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建立和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公眾參與的平台,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活動,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發展生態和循環經濟,參與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建設。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飲用水水源,有權對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水源的行為進行勸阻、投訴和舉報。第二章保護區劃定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開展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普查和環境狀況調查工作,按照水量充足、水質優良、風險可控的原則,組織有關部門確定現用、備用和規劃用飲用水水源地。
飲用水水源地的確定,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水質等標准、規范的要求。已有的飲用水水源地不符合國家有關水質標准、規范要求,且不能保障供水安全的,應當重新確定飲用水水源地,或者與相鄰飲用水水源地共享資源。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林業、衛生等部門,在普查基礎上對城鎮飲用水水源地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意見,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跨行政區域的,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協商不成的,由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林業、衛生等部門提出意見,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農村集中式供水的飲用水水源地,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跨行政區域的農村集中式供水的飲用水水源地,由相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Ⅳ 深圳經濟特區飲用水源保護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深圳經濟特區飲用水源水質,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由市、區人民政府分級負責。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飲用水源保護規劃和具體措施,並組織實施。
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源,是指深圳市內集中供飲用的江河、湖泊、水庫、渠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對重要飲用水源地,應當根據水源水質保護的要求,提出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飲用水源保護區分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轄區內飲用水源保護區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的規劃控制,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人口規模,使經濟建設、城市建設與飲用水源保護協調發展。第五條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開展飲用水源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使用先進的水污染防治和水源保護實用技術,鼓勵清潔生產。
對保護飲用水源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由市、區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六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有保護飲用水源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源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二章監督管理第七條市、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飲用水源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國家有關飲用水源保護的方針、政策,組織實施飲用水源保護的法律、法規;
(二)加強監督檢查,並做好協調工作;
(三)對影響飲用水源水質的陸域污染源進行監控;
(四)組織建設飲用水源水質監測網路,對飲用水源水質實施監測;
(五)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理飲用水源水質異常情況;
(六)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對飲用水源水質污染事故進行處理。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委託其下設的水源保護機構負責飲用水源保護的具體監管工作。第八條市、區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規劃和自然資源、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公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建設、水務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飲用水源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九條飲用水源保護區及其他飲用水源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居民委員會應當教育和督促居民遵守飲用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做好所在區域內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支持、配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查處污染、破壞飲用水源的違法行為。第十條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飲用水源所在地的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組織生態林建設。第三章飲用水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第十一條飲用水源保護的總體目標是:確保飲用水源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保障飲用水清潔、衛生、安全。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源保護區設立界碑。
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擅自改變、破壞界碑。第十三條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設項目;
(二)向飲用水源水體新設污水排放口;
(三)向水庫排放、傾倒污水;
(四)設立劇毒物品的倉庫或者堆棧;
(五)設立污染飲用水源的工業廢物和其他廢物回收、加工場;
(六)堆放、填埋、傾倒危險廢物;
(七)向飲用水源水體排放、傾倒污水、垃圾、糞便、殘渣余土及其他廢物;
(八)飼養豬、牛、羊、兔、雞、鴨、鵝、食用鴿等家畜家禽;
(九)毀林開荒、毀林種果;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實施的行為。
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運輸劇毒物品的,應當報公安部門批准,並採取有效的防溢、防漏、防擴散措施。第十四條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行為外,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還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在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實施的行為。
在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垂釣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Ⅳ 遼陽市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2021修正)

第一條為了加強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遼寧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以下簡稱水源)保護及相關管理工作。
本條例所稱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是指位於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準保護區內用於城鄉集中式供水的地表水水源。第三條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及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綜合治理、持續改善、確保安全的原則。第四條市、水源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水源保護工作的統一領導,將水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對水源保護的投入,合理調整水源保護地區的產業結構。
加強水源保護宣傳教育,增強公眾水源保護意識,促進經濟建設和水源保護協調發展。第五條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含派出機構)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公安、民政、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文化旅遊、衛生健康、應急、林草、審批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
水源所在地的縣及鄉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做好本轄區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
湯河水庫管理單位負責確權范圍內的水源保護工作。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組織制定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等專項規劃,組織實施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工程,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第七條實行水源保護區制度。
水源保護區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準保護區。
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的具體范圍按省人民政府批准劃定方案為准,並由市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第八條水源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並在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塗改或者擅自移動水源保護區地理界標、警示標志和隔離防護設施。第九條在準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擴建小型造紙、製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汞、煉油、電鍍、農葯、石棉、水泥、玻璃、鋼鐵、火電以及其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設項目;
(二)在水域內清洗裝載過有毒有害物品的車輛、船舶、機械和容器等;
(三)超過國家或者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和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污染物;
(四)新設采礦權和商業性探礦權;
(五)設置易溶性、有毒有害廢棄物暫存和轉運站;
(六)破壞水源涵養林、護岸林等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能污染準保護區內水源的活動。
已建成的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制定遷出方案並逐步實施。第十條在二級保護區內,除準保護區內禁止的行為外,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二)設置排污口;
(三)在耕地、林地上施用高毒、高殘留農葯;
(四)使用含磷洗滌用品;
(五)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六)傾倒、堆放、貯存危險化學品、工業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廢棄物;
(七)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
(八)處置城鎮生活垃圾;
(九)未採取防滲漏措施設置生活垃圾轉運站;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能污染二級保護區內水源的活動。
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第十一條在一級保護區內,除準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的行為外,禁止下列行為:
(一)新建、擴建、改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二)向水體排放污染物;
(三)可能造成水體污染的船舶通行以及設置碼頭;
(四)從事旅遊、游泳、垂釣、露營、野炊、燒烤和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活動;
(五)使用化肥、農葯;
(六)網箱養殖、水面圍網養殖等活動;
(七)堆放垃圾、糞便和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廢棄物;
(八)採石、挖砂、取土;
(九)設置油庫、加油站和加氣站;
(十)建立墓地和掩埋動物屍體;
(十一)新增農業種植和經濟林;
(十二)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可能污染一級保護區內水源的活動。
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Ⅵ 吉林省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人民生命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城鎮飲用水水源是指本行政區域內用於城市和建制鎮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庫、地下水井(泉)等生活飲用水地表、地下水源。第三條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循統一規劃、保護優先、綜合防治、保障安全的原則。第四條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應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水污染防治規劃及水資源綜合規劃相銜接。第五條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實行環境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作為對下級政府及其負責人考核評價的內容。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水利主管部門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衛生、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農業、林業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城鎮飲用水水源,並有權檢舉污染、佔用和破壞城鎮飲用水水源的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主管部門應當鼓勵應用先進科學技術保護城鎮飲用水水源。對在保護城鎮飲用水水源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包括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和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水利、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衛生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衛生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規劃編制完成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跨行政區的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和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分別由所跨行政區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水利主管部門按照前款的規定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批準的規劃組織實施。第九條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包括: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基礎情況調查和環境狀況評價,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污染負荷控制,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規劃和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核定與補充劃分等。

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應當包括: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狀況調查評價、飲用水水源建設、水源保護、水源涵養以及監控設施和應急措施等。第十條城鎮飲用水水源的保護活動應當按批準的規劃實施。

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和城鎮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需要調整時,分別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水利主管部門會同參與規劃編制的有關部門提出調整方案,報原批准機關批准。第三章城鎮飲用水水源地核准公布和水源保護區劃定第十一條城鎮飲用水水源地的核准公布,由省人民政府水利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建立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的制定工作。

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州)、縣(市)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跨市(州)、縣(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所在地市(州)、縣(市)人民政府商有關市(州)、縣(市)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協商不成的,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利、國土資源、衛生、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徵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四條省人民政府根據保護城鎮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可以調整城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確保城鎮飲用水安全。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辦理程序報批。

Ⅶ 長春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本市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生命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及有關管理活動。第三條飲用水水源包括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飲用水水源。

本條例所稱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是指供水人口在一千人以上的飲用水水源。

本條例所稱分散式飲用水水源,是指供水人口在一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的飲用水水源。

本條例規定之外的其他分散式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循統一規劃、保護優先、綜合防治、保障安全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與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總體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相銜接;加大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投入,所需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建立飲用水水源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合理確定補償標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法做好轄區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發現污染飲用水水源和破壞飲用水水源保護設施的行為,應當予以制止,並及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協調有關地區人民政府做好跨行政區的飲用水水源的有關保護工作。第六條市、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負責飲用水水源水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工作;水行政部門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有關工作。

飲用水水源地管理機構負責對水源地日常監督、管理和保護,綜合治理管理范圍內的水環境,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水質監測、水污染防治等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規劃和自然資源、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城市管理、農業農村、畜牧業管理、林業和園林、公安、市場監督管理、衛生健康、應急管理、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有關工作。第七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飲用水水源保護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公益宣傳。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飲用水水源,並有權檢舉污染、佔用和破壞飲用水水源的行為。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應用先進科學技術保護飲用水水源,對在保護飲用水水源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保護區和保護范圍的劃定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包括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和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

市、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水行政、城鄉建設、規劃和自然資源、衛生健康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市、縣(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生態環境、城鄉建設、規劃和自然資源、衛生健康等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規劃。規劃編制完成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條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可根據水質保障工作的需要,劃定水源保護范圍。第十一條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由飲用水水源管理機構委託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第三方,編制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技術報告。編制的技術報告由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水行政等部門組織審核論證,報市人民政府審議後,提出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縣(市)區級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定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委託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第三方編制技術報告。編制的技術報告由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水行政等部門審核論證,經本級人民政府審議後,提出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方案。縣(市)涉及的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方案直接上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區涉及的保護區劃定或者調整方案由市生態環境部門組織審核論證,報市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後上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保護范圍(以下簡稱保護范圍)的劃定或者調整方案,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委託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第三方編制,由縣(市)區生態環境部門會同水行政等部門審核論證,報縣(市)或者區人民政府批准後組織實施。

Ⅷ 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及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是指用於城鄉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庫、山塘、渠道、井(泉)水等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第三條鄉(鎮)以上人民政府對飲用水水源保護負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水污染防治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和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等,加大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投入和監督檢查力度,確保飲用水安全。

飲用水水源保護實行環境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機制。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應當納入鄉(鎮)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目標考核評價內容。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和維護管理工作,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城鄉統籌區域集中式供水。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地擬定和飲用水水源工程建設的有關工作,對飲用水水資源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的擬定和環境管理的有關工作,對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計生、城市管理、農業、林業、交通運輸、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有關工作。第六條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有關工作。第二章飲用水水源地確定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按照優先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的要求,對飲用水水源地進行統籌規劃。第八條飲用水水源地的確定,應當與水功能區劃、水環境功能區劃相銜接,符合國家有關水量、水質標准和規范要求。第九條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由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計生、交通運輸等部門進行科學論證,提出意見,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確定;跨行政區域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後提出意見,報省人民政府確定;協商不成的,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計生、交通運輸等部門提出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鄉(鎮)、村飲用水水源地,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意見,報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確定應急備用水源,保證本行政區域應急生活供水。有條件的地區應當確定第二水源。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區域發展規劃,將水質良好、水量穩定的大中型水庫、河道、湖泊等作為預留飲用水水源地。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和應急備用水源地、第二水源地名錄由省人民政府公布。

鄉(鎮)、村飲用水水源地名錄由縣(市、區)人民政府公布。第十二條開采地下水作為飲用水水源的,應當遵守國家和省有關地下水開采和保護規定。第三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第十三條劃定飲用水水源地內的取水口周邊一定范圍的水域和陸域作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比非保護區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

江河、湖泊、水庫等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取水口周邊的核心區域為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外圍的一定區域為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區域作為準保護區。第十四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應當根據確定的飲用水水源地的地理位置、地質特徵、水量需求、環境狀況等現實情況和確保飲用水安全的實際需要,按照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的技術規范要求劃定。

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當進行充分論證,並公開徵求所在地有關單位和村(居)民代表的意見。

應急備用飲用水水源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劃定保護范圍。

Ⅸ 青海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保護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飲用水水源是指用於城鄉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湖泊、水庫、地下水井等地表、地下水源。集中式供水是指以公共供水系統向城鄉居民提供生活飲用水的供水方式。第三條飲用水水源保護應當遵循科學規劃、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強化監管、確保安全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合理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區的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經濟建設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協調發展。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飲用水水源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生態補償制度,加大對飲用水水源保護的投入,確保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壞。第六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實行考核評價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的水質、水量安全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作為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目標考核評價內容。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國土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農牧、衛生、林業、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第八條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村(居)民委員會應當配合有關主管部門依法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的相關工作。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環境保護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公益宣傳。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飲用水水源,有權對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水源的行為進行檢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第十一條本省實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指為了保護集中供水的地表、地下水源安全而劃定的加以特殊保護、防止污染和破壞的水域及相關陸域。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區域作為準保護區。第十二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調整,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跨市、縣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調整,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協商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協商不成的,由省環境保護部門會同省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準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省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根據飲用水水源規模、水功能區劃等要求,按照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方法。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水質標准。第十四條市、縣人民政府根據飲用水水源開采年限、水質狀況或者因供水規劃、保護方案重新調整,可以提出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的方案,調整方案應當按照程序報批。第十五條因劃定或者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涉及徵收土地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優先安排易地安置用地。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在顯著位置設立警示標志。在一級保護區邊界設置圍欄或者圍牆等防護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破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界標、警示標志和防護設施。第三章飲用水水源保護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專項規劃和供水規劃,會同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方案。

Ⅹ 大同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防治水體污染,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飲用水水源質量負責,應當把飲用水水源保護規劃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保證飲用水質量和安全。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所轄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飲用水水源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損害飲用水水源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對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和水質標准第七條飲用水水源分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市、縣(區)人民政府組織環境保護、水務、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部門,根據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劃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八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三級保護,分別劃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
本條例所稱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是指通過輸配水管網集中提供飲用水的給水設施的取水水體。第九條飲用水地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不低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Ⅱ類水質標准;
(二)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不低於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
(三)準保護區的水質,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控制。第十條飲用水地下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不低於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的Ⅱ類水質標准;
(二)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應當不低於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
(三)準保護區的水質,按照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的Ⅲ類水質標准控制。第三章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第十一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已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定明確的界碑或者界樁,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改變、移動或者損毀。第十二條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應當嚴格遵守下列規定:
(一)禁止設置排污口;
(二)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劇毒廢液;
(三)禁止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車輛和容器;
(四)禁止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禁止設置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的堆放場所;
(五)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含熱廢水、工業廢渣、城鎮垃圾和其他廢棄物;
(六)禁止在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或者其他污染物;
(七)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物或者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八)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九)禁止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
(十)禁止向水體排放含病原體的污水;
(十一)興建地下工程設施或者進行地下勘探、采礦等活動,應當採取防護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第十三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除要遵守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外,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禁止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
(二)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三)禁止進行礦物的勘探、開采活動以及大規模挖沙、採石、取土等有可能嚴重影響地下水的活動;
(四)禁止非更新性砍伐破壞水源涵養林、護岸林及保護區植被;
(五)禁止利用工業廢水和城鎮污水進行直接灌溉。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在準保護區內採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濕地、水源涵養林等生態保護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體,確保飲用水安全。

熱點內容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