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規章制度
A. 陝西師范大學怎麼樣
陝西師范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六所重點師范大學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大學。在陝西是第一批次招生,可以說陝西師范大學是一本大學。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1個學院、1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及民族教育學院(預科教育),有63個本科專業,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博士),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含工程碩士9個領域)。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4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7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有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4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2個,各類研究中心(所)60個。學校設有遠程教育學院、教師幹部教育學院等辦學機構,此外,還設有教育部西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陝西省基礎教育資源研發中心、陝西省教師教育指導中心和陝西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以及中國唐史學會、中國古都學會等幾十個學術團體和學術機構。
B. 有沒有人在考研寄宿學校呆過的怎麼樣
有待過的,在寄宿考研學校待過的人還挺多,里邊具體情況是這個樣子的:
一、教學區配套設施
1、自習教室:冷暖空調,單人單桌,互不幹擾,營造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
2、標准健身房:器械齊全,全天免費開放。
3、電子閱覽室:網課需求量大的學生有福啦,閱覽室內設有公共電腦,可高速下載海量網課資源,全天免費開放。
4、頭腦風暴室:研友們相約一起溝通討論重點難點、不拘一格、激烈探索解題思路和方式方法,快速突破學習障礙,全天免費開放。
5、超大背書室:文科類專業的學生的福利,可站著背,坐著背,解決學生背書需求,全天開放。
自習室
二、良好的住宿環境
好的睡眠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校區宿舍定位高端酒店式公寓,均配有獨立洗衣機、冷暖空調、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晾衣陽台。設有4人間、6人間和8人間,供學生按需選擇。
三、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
1、自習室內禁止使用手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統一作息,控制請假,嚴格考勤。
3、全程監督,保證9小時高效學習時間。
四、雄厚的師資配備
1、督導師:監督學習規劃落實,對學習問題進行答疑。
2、班主任:全面負責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問題。
3、公共課講師:負責講授、指導和解答政治、英語及數學科目,由多名講師組成。
4、專業講師:根據學生專業定向情況,負責講授、指導和解答管綜、法碩、翻碩、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科目。
C.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是哪五大
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一顆印」。
1、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屋,又稱圍龍屋、圍屋、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經典的三大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之一,客家圍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
客家圍屋是中國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築。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圍屋結合了客家古樸遺風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處,都能見到圍屋的蹤跡,包括中國大陸南部的廣東、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灣的屏東、雲林、台中東勢等。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3、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窯洞廣泛分布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
在中國陝甘寧地區,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人民的象徵,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
4、干欄式建築
干欄式建築,即干欄巢居,是遠古時代的人群,特別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築風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築是河姆渡干欄式建築,古時流行於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區。
這種建築以竹木為主要建築材料,主要是兩層建築,下層放養動物和堆放雜物,上層住人。干欄式建築可以防震等。中國古代史書中又有干欄、干蘭、高欄、閣欄和葛欄等名,當是由古越語言轉譯而來的音變。此外,一般文獻上所說的柵居、巢居等,大體所指的也是干欄式建築。
這種建築適合那些居住於雨水多比較潮濕地方的人,現在主要流行於中國較偏遠的地區,包括廣西中西部、雲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國家也有干欄式建築。
5、雲南一顆印
在雲南中部地區有許多這種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間四耳是最常見的宅制,既正房三間,左右各有兩間耳房(廂房)。前面臨街一面是倒座,中間為住宅大門。
四周房屋都是兩層,天井圍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牆,很少開窗,整個外觀方方整整,如一塊印章,所以俗稱為「一顆印」。
位於滇中高原地區,與當地四季如春,無嚴寒酷暑,風大的氣候環境特點相適應。多採用厚土牆及筒瓦鋪屋頂。通常為樓房,房間分為兩層,牲畜及雜物在樓下,人住樓上。樓下正房是堂屋,作為起居待客之處,堂屋左右做卧室,樓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外牆一般無窗、高牆,主要是為了擋風沙和安全,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