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內蒙古自治區自治條例

內蒙古自治區自治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25 14:10:46

❶ 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執法監督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應當遵守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領導並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第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執法監督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並接受上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法制工作機構是本系統的行政執法監督機構,具體負責本系統的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並接受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的業務指導。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其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上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行政執法活動實施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設立在本行政區域內不屬於本級人民政府的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情況依法進行監督。第六條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制統一、公開公正的原則。第七條行政執法活動和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應當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依照有關法律接受司法監督,接受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本地區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情況。第八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司法行政部門建設,保證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的落實。第九條自治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全區統一的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對接應用,推進執法公開和執法信息共享,完善網上辦案和網上監督。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應用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對行政執法監督事項實施動態監管。第二章行政執法監督的內容第十條行政執法監督的主要內容:

(一)檢查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

(二)檢查行政執法責任制落實情況;

(三)審查行政執法主體的合法性;

(四)監督管理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認證和行政執法證件;

(五)審查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適當性;

(六)監督檢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

(七)監督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情況;

(八)監督行政執法部門執行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情況;

(九)監督行政執法部門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情況;

(十)辦理、指導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行政賠償;

(十一)協調行政執法部門之間在行政執法活動中產生的爭議;

(十二)組織、指導、參與行政執法檢查;

(十三)受理行政相對人的舉報、投訴;

(十四)糾正違法、不當的行政行為;

(十五)依法應當辦理的其他行政執法監督事項。第十一條實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和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具體辦法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第十二條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制度。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適時組織行政執法部門梳理執法依據,根據本部門執法崗位的配置情況,分解執法職責,確定執法責任,規范執法程序。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梳理確認後的行政執法主體、行政執法依據、行政執法職責、行政執法崗位、行政執法程序、監督舉報方式等向社會公布。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應當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並應當聽取公眾意見。評議考核應當納入同級政府考核指標體系。評議考核結果應當向社會公開。

行政執法責任制具體實施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三條實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合法性審查制度。

行政執法由行政執法部門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將其執法依據、職能、機構編制方案等有關材料報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審查,經本級人民政府確認後予以公告。

行政執法部門委託行政執法的,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並報本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備案。

❷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和其他教育活動。第三條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堅持黨的領導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學一體化建設,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工作各方面。第四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五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努力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使每個人不分性別、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貧富、不分民族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第七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受教育者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第九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基本教育教學語言文字,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進行教育教學。

自治區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全面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推進少數民族兒童學前學會普通話,確保少數民族初中畢業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少數民族高中畢業生熟練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第十二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實際,以公平公正為原則,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制定實施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保障各民族學生受教育權利,扶持少數民族聚居區、邊遠農牧區、邊境地區教育發展,提高自治區整體教育水平。第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工作。

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教育工作。第十四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教育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研究解決教育事業發展重大事項,並將教育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第二章學前教育第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舉辦公辦幼兒園、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為適齡學齡前兒童提供公平優質的學前教育。第十六條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人口變化和城鎮化發展趨勢,制定幼兒園布局規劃,將公辦幼兒園和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辦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列入本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第十七條新建居住社區、老城區及棚戶區改造、易地搬遷等應當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相關標准配套建設公辦幼兒園或者委託辦成普惠性幼兒園。建設開發單位應當保證配套幼兒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機構,支持幼兒園和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區提供托育服務。第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核定辦園成本,以提供普惠性服務為衡量標准,統籌制定財政補助和收費政策,合理確定分擔比例。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第二十一條幼兒園應當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兒童,尊重個體差異,注重習慣養成,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創設良好的適宜幼兒成長的教育環境,使學齡前兒童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禁止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培訓。

❸ 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工作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監督權,保證憲法、法律、法規以及上級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決定在本行政區域內的貫徹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依照憲法、法律和本條例行使監督職權。第三條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協助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開展監督工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盟工作委員會,為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開展監督工作服務。第四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法行使監督權,要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和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行使職權。第五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是本行政區域內國家權力機關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被監督機關及其國家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監督。第二章監督對象和內容第六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監督對象:
(一)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
(三)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出的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四)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第七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實行監督的內容:
(一)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實施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的情況;
(二)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決定以及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和命令的情況;
(三)本級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方面的行政工作情況和重大決策;
(四)本級人民政府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的情況,以及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財政預算部分變更的情況;
(五)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辦的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批評、意見的辦理和答復情況;
(六)本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人民檢察院檢察工作的重大事項;
(七)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辦的人民群眾的申訴、控告和檢舉的處理情況;
(八)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的國家工作人員和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以及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和廉政的情況;
(九)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實施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以及執行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的情況;
(十)根據憲法、法律和法規的規定或者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應當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實行監督的其他事項。第三章監督方式和程序第一節審議工作報告第八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聽取和審議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
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可以聽取本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專項工作匯報。
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受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委託,可以聽取本級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同本委員會有關的專項工作匯報。第九條提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聽取和審議的工作報告,由主任會議決定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草案;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室)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前的規定期限內通知報告機關准備;報告機關應當在常務委員會會議舉行前的規定期限內,將報告文本送交常務委員會辦公廳(室)。第十條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工作時,應當由主席或者副主席、市長或者副市長、旗長或者副旗長、縣長或者副縣長、區長或者副區長,人民法院院長或者副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副檢察長到會報告工作。人民政府也可以委託所屬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會報告工作。

❹ 內蒙古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2020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自治區邊境地區的管理,維護國家主權,促進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自治區邊境地區工作、居住、通行以及從事生產作業、經商、旅遊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邊境管理堅持開放、有序、穩定、安全的原則。第四條邊境地區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邊境管理工作的領導。公安邊境管理、外事等部門和邊防部隊,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邊境管理工作。第五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和公民,都有保護國界標志和設施、維護邊境地區社會秩序和安全的義務。第六條在邊境管理工作中,對做出突出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國界管理第七條國界標志的設立、修復,國界通視道的清理,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邊界條約、協議或者協定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損毀和私自移動、拆除、設立國界標志及其方位物。發現國界標志及其方位物有異常情況,應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不得擅自處理。第八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堆砌或者修建影響國界線清晰的設施。

為保持國界線清晰而進行的各種作業,必須遵守與鄰國達成的條約、協議或者協定;如果無條約、協議或者協定,依照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規定進行。第九條凡跨越國界的交通、有線通信、水利、電力、測繪、環保及其他設施的建設、維護,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家的有關部門批准,並遵守國家與鄰國簽訂的邊界條約、協議或者協定和國家的有關法律。第十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進行改變或者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界河(湖)水道和航道穩定的活動和工程作業。第十一條任何人不得非法越過國界。第三章邊境地區管理第十二條邊境管理區以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的具體行政區域范圍為准。

進出邊境管理區的人員,須持本人合法有效證照,並接受公安邊境管理部門的檢查。禁止組織、運送無合法有效證照人員進入邊境管理區。

除邊防部隊、公安邊境管理部門、海關、外事部門依法在邊境管理區執行公務的人員、車輛、船艇外,其他進出邊境管理區的人員、車輛、船艇,須接受公安邊境管理部門的檢查;進出邊境前沿地帶的,還須接受邊防部隊的檢查。第十三條在距國界線我側2公里內放牧須有人跟群,嚴防牲畜越界。如果發生牲畜越界,不得越界追趕,應及時報告邊防部隊或者公安邊境管理部門。第十四條未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移動、拆除、損毀邊境管理區內用於邊防執勤、國土保護、森林草原防火、環境保護、測量測繪等設施和標志物。第十五條禁止在邊境前沿地帶從事摟發菜、挖葯材活動。第十六條未經邊境旗(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距國界線我側5公里內從事采礦、伐木、採石、挖沙、淘金等生產作業。經批準的應當通知邊防部隊和公安邊境管理部門,並按照限定規模、范圍和時間作業。第十七條除執行邊防公務之外,禁止在距國界線1公里的地帶鳴槍。

在國界線附近修建新的建築物應當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協定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八條經批准進入界河(湖)從事漁業生產的,禁止使用炸、毒、電等方法捕魚。第十九條有關部門批准非生產船艇進入界河(湖)航行前,應將船員、船型、船號、用途、時間以及活動范圍等情況,通報邊防部隊和公安邊境管理部門。第二十條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遵守邊境地區森林草原防火規定,發現火災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越境撲救火災,按照我國與鄰國簽訂的有關協定辦理。第二十一條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人員、車輛、船艇越過國界,應及時報告邊防部隊或者公安邊境管理部門。

禁止收留、藏匿、安置非法越境人員。第二十二條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鄰國牲畜越入我國境內,在國界線附近的,應就地趕出;距國界線較遠的,應及時送交當地邊防部隊或者公安邊境管理部門。

嚴禁使役、宰殺、藏匿、出賣、私分越入我國境內的鄰國牲畜。第二十三條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在陸界或者界河(湖)上與鄰國人員進行非法交易活動。

❺ 內蒙古自治區享有哪些具體的自治權

一、行使立法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擁有對國家有關法律的變通執行權利。對於那些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上報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四、培養幹部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並且要注意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種專業技術人才。
五、組建公安部隊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六、自主發展經濟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合理地調整生產關系,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確定本地方內草場和森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等等。
七、進行貿易活動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國家規定,可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經國務院批准,可以開辟對外貿易口岸;與外國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經國務院批准,開展邊境貿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在有些方面享受國家的優待。
八、管理財政的權利。凡是依照國家財政體制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安排使用。國家在財政上對民族自治地方給予照顧性安排,
九、自主發展文化教育的權利。

❻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和建設,依法行使職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結合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常務委員會是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對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第三條常務委員會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保障和促進自治區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第四條常務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充分發揚民主,集體行使職權。第五條常務委員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聽取和反映各族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同人大代表的聯系,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第六條常務委員會設立辦公廳和民族僑務外事工作委員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農牧業工作委員會、環境資源城鄉建設工作委員會、人事代表選舉工作委員會以及常務委員會認為需要設立的其他工作機構。第七條常務委員會在舉行會議和印發文件時,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根據需要,可以同時使用蒙古語言文字。第二章常務委員會職權第八條常務委員會要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的遵守和執行。

常務委員會要保證自治區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和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決議的遵守和執行。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結合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批准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常務委員會制定和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十條常務委員會審議提請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

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第十一條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自治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建議,決定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預算的部分變更。

決定授予自治區級的榮譽稱號。第十二條常務委員會監督自治區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一)實施國家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實施自治區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的情況;

(二)執行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議、決定的情況;

(三)執行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財政預算的情況;

(四)辦理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交辦的議案及人大代表的建議和意見的情況。第十三條常務委員會聽取自治區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專項工作報告。必要的時候,可以作出相應的決議。第十四條常務委員會受理人民群眾對自治區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及其國家工作人員的申訴和意見。第十五條常務委員會撤銷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規章、決定和命令;撤銷設區的市和盟轄旗縣、自治旗、不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不適當的決議、決定。第十六條常務委員會主任因為健康情況不能工作或者缺位的時候,由常務委員會在副主任中推選一人代理主任的職務,直到主任恢復健康或者人民代表大會選出新的主任為止。第十七條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決定任免、任免、批准任免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決定任免個別自治區副主席的職務;決定自治區主席、監察委員會主任、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代理人選;決定接受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人員、監察委員會主任、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成員的辭職;決定撤銷個別自治區副主席和由常務委員會任命的地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

❼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立法活動,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適用本條例。
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常務委員會)批准呼和浩特市、包頭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第四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就下列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根據自治區的實際情況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自治區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三)國家專屬立法權以外,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事項,根據自治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在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可以對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進行部分補充或者修改,但不得同該法規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第五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活動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
(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三)從實際出發,突出地方特點和民族特點;
(四)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群眾路線,體現各族人民意志,保障各族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五)從自治區全局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以及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第二章立法准備第一節立法規劃和立法計劃第六條常務委員會每屆任期的最後一年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出下一屆五年立法規劃建議草案,由下一屆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每年的第四季度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編制下一年度立法計劃。
自治區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的具體工作。
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鄂倫春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制定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七條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時,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廣泛聽取各有關方面意見;必要時,組織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進行論證。第八條凡擬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審議的立法項目,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提出意見,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後提出。第九條各有關機關或者部門提出立法建議項目時,應當同時提出建議項目草案及其說明。第十條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按照立法項目的內容,分別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第十一條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在執行中需要調整的,由有關機關或者部門提出報告,提請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決定。第二節地方性法規草案的起草第十二條列入年度立法計劃的地方性法規項目,按照下列規定組織起草:
(一)屬於規范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工作制度和程序的,由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委託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起草;
(二)屬於規范行政管理事項的,一般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三)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認為需要由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可以委託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組織起草,或者委託有關部門、團體、專家起草。
地方性法規起草工作由起草部門主要負責人負責。必要時,可以成立起草領導小組。第十三條起草地方性法規草案,應當進行調查研究,採取座談、論證、聽證等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第十四條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機構起草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涉及行政管理事項的,應當徵求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意見;涉及其他有關方面事項的,應當徵求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意見。

❽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規定

第一條為使批准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工作規范化、程序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區地方立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呼和浩特市、包頭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自治區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第三條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第四條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將年度立法計劃報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送的年度立法計劃可以提出調整意見。第五條需要報批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草案,在審議通過之前,制定機關應將該草案及有關資料,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委員會徵求意見。有關工作委員會應當及時對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草案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第六條需要報批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後,應當向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送提請批準的報告,並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文本及其說明和通過的決議。第七條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關工作委員會提出審查報告,經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並由報請批准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市、自治旗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者副主任到會作說明。第八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應主要就其合法性、規范性進行審議。有關工作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提出修改稿和修改說明,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第九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批准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採取無記名方式進行表決,以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第十條列入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在交付表決前,報請批准機關要求撤回的,經主任會議同意,對該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審議即行終止。第十一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批准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應作出批準的決議,並通知報請批準的機關。
對不予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由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通知報請批准機關。第十二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批準的地方性法規同時報國務院備案。第十三條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由制定機關公布。第十四條經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需要修改或者廢止的,其批准程序按本規定執行。第十五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