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湖北省環境保護條例

湖北省環境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25 21:55:16

① 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6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保障公民身體健康,促進城市文明建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設市的市區、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區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前款規定以外的建制鎮的城區,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參照本條例執行。第三條省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省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市、州和縣級人民政府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容環衛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環境保護、公安、工商行政管理、交通、水利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市容環境衛生工作的領導,將市容環境衛生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組織編制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專業規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的市容環境衛生多元化投入機制,重視和扶持科學研究工作,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設施,提高市容環境衛生的管理水平。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市容環境衛生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市容環境衛生意識,倡導文明衛生的生活風尚。第五條市容環衛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在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工作中,應當堅持加強市容環境衛生公共設施建設與依法管理相結合,教育、疏導與嚴格、文明執法相結合。第六條社區、居民委員會可以組織居民制訂維護市容環境衛生的公約,鼓勵居民積極參加市容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創建整潔、優美、文明的社區。第七條公民有享受良好衛生環境的權利和維護市容環境衛生的義務,並有權勸阻、舉報破壞市容環境衛生和損壞環境衛生設施的行為。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尊重市容環境衛生工人的勞動,不得妨礙、阻撓其正常工作。第八條對在市容環境衛生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市容管理第九條城市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城市容貌標准,做到整潔、完好、美觀。第十條城市中建築物的設計風格和色調應當符合城市規劃要求,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應當與周圍市容環境相協調。
建築物、構築物外立面應當保持整潔,其市容環境衛生責任人應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定期進行清洗、粉刷和修飾。
城市主要街道兩側的建築物和重點地區的臨街建築物的屋頂、陽台外和窗外不得吊掛、晾曬、堆放影響市容的物品或者搭建構築物。
城市主要街道兩側的建築物和重點地區的臨街建築物外立面上安裝窗欄、空調外機、遮陽棚等設施,應當保持其安全、整潔,不得影響行人通行。
城市主要街道和重點地區的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確定並公布。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城市道路兩側和公共場所堆放物料,搭建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他設施。
因建設等特殊需要,在城市道路兩側和公共場所臨時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的,須經市容環衛主管部門同意,並保持周圍環境衛生整潔。
禁止在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場所的樹木和護欄、電線桿、路牌等設施上晾曬、吊掛物品。第十二條城市主要道路兩側的建築物需要與街道分界的,應當因地制宜,選用透景、半透景的圍牆、柵欄或者綠籬、花壇(池)、草坪等作為分界。第十三條在城市道路及其他公共場地設置交通、電信、郵政、電力、環境衛生、消防、供水、排水、燃氣等各類公用設施的,應當符合有關規定和規范的要求,保持設施完好、整潔和安全;出現污染、損毀、移位或者丟失,影響市容的,產權單位、維護單位應當及時維修、更換、復位或者補設。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城市道路、橋梁、廣場、地下通道及其他公共場所擺攤設點、銷售或者加工製作商品。經依法批准臨時佔用城市道路或者其他公共場所從事經營或者舉辦活動的,應當按照批準的時間、地點和要求進行。臨街商場、門店的經營者不得超出門、窗外牆擺攤經營、作業或者展示商品。第十五條在城市市區運行的車輛,應當保持外觀整潔,車身不整潔的,應當及時清洗、維修。
運載散體、流體物質的車輛,必須有嚴實密封的防護設施,不得有泄漏、遺撒物,污染路面。

② 湖北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國家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地質環境、地質遺跡的保護和利用,以及地質災害的防治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地震災害的防禦管理適用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第三條地質環境管理堅持積極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原則,實行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出資、誰破壞誰治理。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制定地質環境保護和利用規劃,並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環境的監督管理工作,並通過各種途徑對保護和改善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提供服務、指導和幫助。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有關的地質環境管理工作。第二章地質環境監測與評價第五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地質環境實際情況,組織建立地質環境監測網路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預警系統,設置和完善地質環境監測設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損毀、移動地質環境的各種保護設施和標志。第六條開采礦產資源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監測,並將監測資料定期報送當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第七條制定國土開發規劃、城市及村鎮總體規劃、區域經濟開發規劃,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第八條城市建設、工程項目建設在項目選址階段必須具有相應的地質資料;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或者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地區進行工程項目建設的,必須由具備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的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危險性評估的具體內容和程序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按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結果,需要採取地質災害防範措施的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應當有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參加。第三章地質災害防治第九條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年度防災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安排必要的防治經費,用於地質災害監測、應急調查和防治。第十條地質災害預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氣象主管部門發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社會發布地質災害預報。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劃定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危險區,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設立明顯標志,並予以公告。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定地下水超采區和禁采區,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劃定。第十二條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從事生產和建設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誘發地質災害。

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進行爆破、采礦、削坡、抽取地下水、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第十三條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可能造成地質環境破壞、誘發地質災害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接受檢查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並按要求提供有關資料。第十四條地質災害發生後,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立即組織具有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質的單位對其形成原因進行勘查界定,並邀請有關專家論證後認定治理責任。跨區域的地質災害的成因和治理責任由共同的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勘查界定。

根據界定結果,地質災害屬於人為活動誘發的,其治理責任和界定工作費用由誘發者承擔;屬於自然作用形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治理。

當事人對地質災害治理責任認定結論有爭議的,可以向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重新認定。第十五條地質災害治理方案應當符合國家地質災害治理設計規范,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後實施。治理責任人應當按批準的治理方案施工。治理方案有重大改變的,必須經原審批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承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及監理的單位,必須具備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政府投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竣工後,由原審批的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其他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竣工後,由責任單位組織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時,應當有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參加。

③ 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和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活動。
本條例所稱清江流域,是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恩施市、建始縣、巴東縣、咸豐縣、宣恩縣、鶴峰縣,宜昌市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境內清江幹流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內的水域和陸域。第三條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應當堅持黨的領導,遵循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嚴格監管、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省和清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保護工作機制,將保護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支持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的保護。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本轄區內的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開展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將水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第五條省人民政府對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清江流域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負責。
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水功能區水質達標、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督管理等應當納入目標考核內容。
清江流域實行河(湖)長制,各級河(湖)長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建立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保護補償等重大事項,研究解決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大問題。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承擔。
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清江流域市(州)人民政府建立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監測、統一防治。第七條省和清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科技、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行政、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八條清江流域對重點水污染物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制度。
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過國家和省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和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第九條社會公眾應當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養成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
省和清江流域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保護水生態環境的意識。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應當加強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益宣傳,對違法行為開展輿論監督。
鼓勵和支持公眾、環保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參與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監督。第二章標准與規劃第十條清江幹流執行省人民政府劃定的水功能區類別及相應的水環境質量標准。
清江流域市(州)人民政府應當依照相關規定劃定本行政區域內清江支流的水功能區類別,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十一條清江流域城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應當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排放標准;現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達不到排放標準的,應當限期改造。鼓勵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出水水質執行高於一級A排放標准。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交通運輸、水行政、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等有關主管部門以及清江流域市(州)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清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清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應當向社會公開,並嚴格執行;確需調整的,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④ 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2022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水污染,保護和改善水環境,保障用水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水庫、運河、渠道、塘堰、水井等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的污染防治。第三條水污染防治堅持預防為主、嚴防嚴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污染者擔責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水環境質量負責,將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相結合的多元化資金投入和保障機制,採取有效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第五條實行水污染防治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目標責任制和水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本行政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環境的義務,享有獲取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生產生活用水的權利。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政府職責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制定本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明確水污染防治目標,保證本行政區域水體符合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上級人民政府的要求,開展有關水污染防治工作。第八條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以及本省主要流域、地區水環境現狀和經濟、技術條件,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制定本省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嚴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
對環境敏感區、生態脆弱區、水環境容量不足的區域,省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實行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基層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環境監察執法體系,加強水環境保護執法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教育培訓,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基層環境保護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具體履行下列職責:
(一)貫徹實施有關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
(二)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水污染防治規劃;
(三)依法擬定水環境功能區劃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四)會同有關部門編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方案;
(五)編制與調整水功能區劃,提出水體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審批新建、改建、擴建進入地表水體的排污口的設置,監測、分析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
(六)建立水環境監測網路,統一監測和定期發布水環境質量信息;
(七)編制水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調查處理水污染事件;
(八)依法開展水環境保護監察執法;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水污染防治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依照規定履行下列職責:
(一)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與調整水資源保護規劃;
(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依法管理農葯、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指導畜禽、水產養殖的水污染防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發展生態農業,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三)城鄉建設相關主管部門依法做好城鄉規劃,負責城鄉垃圾處理,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
(四)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負責飲用水安全衛生的監督管理,監督醫療機構廢水無害化處理,參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飲用水水源污染突發事故的預防及應急處置;
(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勘探、采礦、開采地下水等過程中的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
(六)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海事管理機構對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七)林業主管部門負責濕地、水源涵養林、防護林的建設管理以及生態修復;
(八)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公安、監察、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等其他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⑤ 湖北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防治農業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推動農業清潔生產,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生產、生活、經營、科研等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農業生態環境,是指農業生物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各種天然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土壤、水體、大氣、生物等。第三條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行統一規劃,預防為主,教育與管理並重,源頭控制與綜合治理相結合。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提高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水平,組織農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落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促進農業生態環境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知識,引導公民和企事業組織參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全社會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意識和法制觀念。第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污染和破壞農業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檢舉、控告。
對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獎勵。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增加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對畜禽養殖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農業投入品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生物農葯和生物有機肥的推廣使用等,逐步實行農業生態補償。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職責范圍內負責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具體監督管理工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水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其職責范圍內,指導、幫助和教育當地村民開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活動。第七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並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農業生態環境狀況和發展趨勢。第八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機構必須嚴格履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職責,其專職或者兼職農業生態環境監察員承擔農業生態環境監督工作。第九條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對耕地質量進行定期監測,並指導、幫助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合理利用農業用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
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應當科學培育地力,增施綠肥、農家肥、土雜肥等有機肥料,合理使用化肥、微生物肥和土壤調理劑,防止農用地的污染、破壞和地力衰退。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實行分類管理。
對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種污染源對農產品產地環境的污染。
對農產品產地環境警戒區,應當開展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減少或者消除污染,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
對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區,應當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污染嚴重不適宜農產品生產的,由人民政府依法調整土地用途。第十一條對復混肥、配方肥、精製有機肥、床土調酸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生產經營實行登記管理。申請登記的,申請人應當提供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出具的安全、衛生、環境影響等評價報告;不符合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登記機關不予登記。
向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作為肥料的城鎮垃圾、粉煤灰和污泥的,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標准;不符合標準的,不得提供和施用。第十二條使用農葯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使用的規定。鼓勵和支持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和生物農葯,推廣應用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綜合防治技術。
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中葯材、糧食、油料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國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農葯品種目錄。
鼓勵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使用環保型農用薄膜。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對盛裝農葯的容器、包裝物、過期報廢農葯和不可降解的農用薄膜,應當予以回收,不得隨意丟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農業、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設置相應的廢棄物回收點,定期集中處理。回收處理的具體辦法及相關的獎勵措施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⑥ 湖北省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第三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四條環境保護實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整治、化害為利和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
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第五條縣(含縣級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質量負責,實行行政首長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環境保護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運用;支持發展環境保護產業;重視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法制觀念;對環境保護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環境保護費用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制定環境保護的優惠政策,採取有利於污染防治的經濟、技術措施。第七條縣以上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簡稱環保部門,下同)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定期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本地環境保護工作和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縣以上環保部門會同公安部門依法對機動車和社會生活雜訊的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港航、鐵道、漁業、民航管理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對船舶、火車、航空器產生的廢水、廢氣、雜訊污染實施監督管理;縣以上土地、地礦、林業、水產、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對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水、野生動物的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接受同級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定期向同級環保部門報送本部門的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對不履行法定的環境管理職責的,環保部門應當督促其履行;仍不履行的,報同級人民政府處理。第八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二章環境監督管理第九條省環保部門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由省技術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法定程序發布,並報國務院環保部門備案。
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執行。第十條省環保部門對全省環境監測工作實施統一管理,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實行環境監測資格質量審查制度。
縣以上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站,負責本行政區域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所提供的環境質量報告和監測數據是環境管理和執法的依據。
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監測機構負責本部門和本單位的環境監測工作,所提供的監測數據,可以作為環境管理和執法的參考依據。
對監測數據發生爭議時,由同級或上一級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站進行技術仲裁。第十一條縣以上環保部門的環境監理機構,負責依法徵收排污費、超標排污費和對影響環境的生產、經營、開發活動進行現場環境監督管理。
縣環保部門配備或聘任的專職或兼職環境監理員,負責鄉鎮區域內的環境監理工作。第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必須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第十三條縣以上環保部門及所屬的環境監理機構,有權對本行政區域內產生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現場檢查。
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
進行現場檢查應出示省環保部門簽發的監理證書,並為被檢查單位和個人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和資源管理部門的現場檢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章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第十四條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及「三同時」保證金制度。「三同時」保證金制度按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建設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審批。未經批準的,計劃部門不得批准設計任務書。
建設項目初步設計階段,必須編制環境保護篇章,報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準的,有關部門不得審批初步設計,土地管理部門不得辦理征地手續,銀行不得貸款。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建設單位必須向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環保部門提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經驗收合格,方可正式投入生產使用。
建設項目未經驗收合格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營業執照。
環保部門自接到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初步設計環境保護篇章、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之日起,應在一個半月內予以批復或簽署意見。
本條第二、三款規定涉及資源保護的,環保部門在審批前應徵得有關資源管理部門同意。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⑦ 湖北省環境保護暫行條例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積極保持生態平衡,消除污染,造成一個清潔適宜美好的生活和勞動環境,增強人民身心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環境保護工作,必須貫徹執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方針,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第三條 防治污染、保護環境是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應加強領導,切實抓好。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都負有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
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公民有權監督、檢舉和控告,並受法律保護。第二章 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第四條 切實保護各種水域的水質,特別要保護長江、漢江、清江、府河、洪湖、梁子湖、長湖、西涼湖、大冶湖等江河、湖泊以及丹江、漳河、富水、白蓮河等大型水庫的水域,防止水質污染。
禁止向江河、湖泊、水庫、堰渠、港口等水域傾倒垃圾、廢渣以及帶有病原體和其它有毒有害的廢棄物。
嚴格控制在江河、湖泊、水庫、溫泉等周圍興建有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以保持這些水域的良好自然狀態。第五條 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區不受污染,禁止向自來水源、水井、飲水池塘排放污水、污物。第六條 加強地下水源的保護,禁止向防空洞、滲坑、裂隙、溶洞、廢井排放有毒有害廢水。第七條 城鎮建設應根據防止大氣污染的要求,合理安排市政建設工程和環境保護配套設施。嚴禁在居民稠密區、文化教育區、水源保護區等興建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粉塵、惡臭、放射性物質的工廠或設施。第八條 燃煤和燃油的各種工業爐窯和民用鍋爐,以及其他排煙裝置,都要採取有效的消煙除塵措施,使排放的煙塵不超過規定的標准。
積極推廣集中供熱和余熱利用,大力發展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
逐步改革民用爐灶及其排煙裝置,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第九條 加強城鎮雜訊和震動的管理。各種震動大、噪音強的設備和裝卸運輸車輛,要安置防震、消音設施。除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外,禁止在城市市區發放高大聲響和使用怪音喇叭,以利居民工作和休息。第十條 嚴格保護湖區生態平衡。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湖區綜合治理規劃,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圍湖造田。已圍湖造田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嚴重後果的,應退田還湖。第十一條 加強水土保持,保護植被面積。管好水土資源利用,防止水土流失。已經引起嚴重水土流失的,應逐步停耕還林。第十二條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應切實採取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措施,創造新的生態系統。新建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應由主管部門事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有關部門會同環保部門審查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條 保護森林資源、嚴禁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大力植樹造林,綠化環境。
城鎮和鐵路、公路沿線的樹木,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防止破壞。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要充分利用院內空地栽種樹木、花草,美化環境。第十四條 嚴格保護風景游覽區、名勝古跡和自然史跡。
禁止向武昌東湖排放一切有毒有害的污水、污物。現有污染源必須限期治理,無法治理的,應轉產、搬遷或停產。
保護國家和我省公布的江陵歷史文化名城、銅錄山古銅礦遺址、武當山古建築群以及其他名勝古跡不受破壞。
保護長江三峽的自然風光和史跡,不得任意在其沿岸開山炸石。第十五條 保護珍奇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益獸、益鳥、益蟲,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隨意採伐、獵捕。
根據需要,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應加強規劃、建設和管理,切實保護林區的自然資源。第三章 防治廢水、廢氣、廢渣污染第十六條 凡新建、擴建、改建的工程項目,必須堅決防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大、中型基建工程,應根據國家規定,由主管部門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環保部門審查同意後,才能定點、設計和施工。
街道、社隊新建的企業,對環境有污染的,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當地環保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定點建設。未經環保部門審查批準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予登記,不準投產。

⑧ 湖北省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和改善漢江流域水環境,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和公眾健康,促進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漢江流域,是指本省行政區域內十堰市、神農架林區、襄陽市、荊門市、隨州市、孝感市、潛江市、天門市、仙桃市、武漢市境內漢江幹流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內的水域和陸域。第三條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應當堅持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協同聯動、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第四條省和漢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目標和年度計劃,將政府投入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並建立健全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機制,支持水環境保護的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在職責范圍內開展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進行日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報告並協調督促處理。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第五條省和漢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公安、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行政、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等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工作。第六條省人民政府對漢江流域水環境質量負總責,漢江流域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漢江流域水環境質量負責。

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實行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水環境質量狀況、飲用水水源地建設及保護、水功能區水質、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重點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生態流量等納入目標考核內容。第七條漢江流域實行河(湖)長制。各級河(湖)長負責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河湖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

上級河(湖)長負責組織對相應河湖下一級河(湖)長履職情況進行指導和檢查。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建立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漢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水資源調度和配置、生態保護補償等重大問題。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承擔。

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等主管部門和漢江流域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水環境保護的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監測、統一防治。第九條省人民政府及其生態環境、水行政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漢江流域省際水環境保護的協調合作,建立健全與漢江流域相關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流域管理機構的聯動工作機制,加強水環境信息共享,開展水環境監測、執法、應急等合作,共同應對和處理跨省突發水環境事件以及水污染糾紛。第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水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養成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第二章規劃和標准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改革、水行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並會同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根據國家漢江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及有關規定,編制、修訂本省漢江流域水資源規劃,合理配置和統一調度漢江流域水資源,加強取用水總量控制和消耗強度控制管理,保障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

省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確定漢江流域水資源利用上線和各地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取用水總量達到或者超過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停止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取用水總量接近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限制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劃定漢江幹流和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區,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漢江流域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劃定本行政區域內漢江其他支流水功能區,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漢江流域水功能區應當定期評估,根據水環境保護需要和國家有關要求進行調整,並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水功能區的劃定、調整應當科學論證,並公開徵求意見。

漢江流域嚴格執行省人民政府批準的水功能區類別及相應的水環境質量標准。

熱點內容
保證法規 發布:2025-01-20 04:37:28 瀏覽:259
行政法學歷年試題 發布:2025-01-20 03:46:34 瀏覽:516
法官和律師座談 發布:2025-01-20 03:38:35 瀏覽:220
勞動法就是個 發布:2025-01-20 02:46:29 瀏覽: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雲 發布:2025-01-20 02:37:57 瀏覽:364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