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

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8-27 00:28:56

A. 蘇州市河道管理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弘揚水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河道(包括湖泊)的規劃、整治、保護和利用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市行政區域內長江、太湖、陽澄湖和水路交通運輸的管理,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街區內的河道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河道管理遵循統籌規劃、保護優先、區域協同、綜合治理、合理利用、綠色發展的原則。第四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機構,將河道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河道的建設、管理、維護運行等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河道整治維護、水岸清潔、日常巡查等工作,依法及時處置違法行為。

開發區(園區)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明確責任主體,做好區域內河道管理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協助做好河道的清淤疏浚和水岸清潔等工作。第五條市、縣級市(區)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河道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管理和監督。

發展和改革、交通運輸、住房和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城市管理、農業農村、文化廣電和旅遊、園林和綠化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河道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六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河道基礎信息的調查與評價,建立專業資料庫,推動信息資源的內部整合和部門之間的共享。第七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河道管理和保護的宣傳教育,普及河道管理和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河道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

鼓勵志願者組織和志願者參與河道保護、宣傳教育和監督活動。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違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勸阻和舉報。

對管理和保護河道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河長制第九條全面實行河長制,落實河道管理保護地方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水域空間管控、水環境提升、水生態修復等工作,維護河道健康生命和河道公共安全,提升河道綜合功能。第十條市、縣級市(區)、鎮(街道)設立總河長,河道分級分段設立市級、縣級、鎮級、村級四級河長。總河長、河長名單應當向社會公布。第十一條總河長是本行政區域內河長制的第一責任人,組織領導、協調解決河長制實行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督促檢查、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

市、縣級市(區)總河長應當推動建立部門監督管理和執法聯動機制。第十二條市級、縣級河長負責協調和督促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河道整治和保護方案,協調和督促解決方案落實中的重要問題,督促相關部門處理和解決責任水域出現的問題、依法查處相關違法行為。

鎮級河長負責協調和督促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具體任務的落實,對責任水域組織日常巡查,及時協調和督促處理巡查發現的問題,勸阻、制止相關違法行為並履行報告職責。

村級河長負責對責任水域進行日常巡查,督促落實責任水域日常保潔、護堤等措施,配合開展河道保護宣傳教育和河道整治,勸阻相關違法行為。督促、勸阻無效的,按照有關規定履行報告職責。第十三條市、縣級市(區)、鎮(街道)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河長制工作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河長制工作的組織實施,研究制定相關管理規定,安排年度工作任務;

(二)負責總河長、河長確定事項的督促落實,對河長制工作和河長履職情況進行檢查、評價、考核,協調處理跨界河道相關河長制工作;

(三)承擔河長履職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組織建立河長管理信息系統;

(四)總河長、河長交辦的其他事項。

B. 無錫市河道管理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和保護,規范開發利用,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發揮河道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河道(包括湖泊、盪、氿、人工水道、水庫)及其配套工程。
長江、太湖等流域性河道的管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河道內的航道,同時適用航道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第三條河道管理堅持統一規劃、綜合整治、積極保護、合理利用的原則,充分發揮河道防洪抗旱、航運、旅遊、生態和景觀的功能。第四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河道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單位,按照規定將河道建設、維修養護、管理運行所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加強日常巡查,制止違法行為,做好河道的維修養護和清淤疏浚、保潔等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組織村(居)民制定村規民約或者居民公約,引導村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整潔,協助做好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潔等工作。第五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河道主管機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河道的統一監督和管理;河道管理機構受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委託,負責河道的日常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規劃、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生態環境、市政園林、農業農村等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本條例的實施工作;涉及河道文化旅遊功能開發的,有關政府主管部門應當積極配合。第六條河道管理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下級管理服從上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對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河道,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職責許可權的規定,根據河道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技術要求實施管理。
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制定河道管理名錄,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第七條全面實行河長制,落實河道管理保護地方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治理長效機制,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維護河道健康生命和公共安全,提升河道綜合功能。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安全、保護水環境和依法參加防汛搶險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危害河道水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和舉報。
對河道的整治和保護以及防汛搶險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河道規劃與整治第九條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許可權,會同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規劃、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編制水系規劃、河道保護規劃等河道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修改河道規劃,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第十條河道規劃應當符合流域綜合規劃、區域綜合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符合國家、省、市規定的防洪排澇標准、通航標准及其他有關技術規定,確保河網水面率不降低。
有關部門編制或者修改各類規劃涉及河道的,應當按照規劃審批許可權,事先徵求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一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道規劃提出河道規劃控制線方案,經自然資源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涉及航道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事先徵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河道的整治、保護以及涉及河道的各類工程應當嚴格按照河道規劃控制線實施。
河道規劃控制線范圍內的土地,經自然資源規劃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核定,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劃定為規劃保留區,並予以公告。
規劃保留區內一般不得建設與防洪無關的工礦工程設施。特殊情況下確需建設的,應當事先徵求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並依法報請有關部門批准。第十二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河道規劃制定河道整治年度計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河道整治年度計劃應當明確截污控污、防洪排澇、河道清淤、濱水空間改造等整治目標,明確責任單位和任務分工。
對嚴重影響水質、防洪安全和環境景觀的河道,應當採取應急措施,優先安排整治。

C. 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利工程管理,保證工程完好和安全,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澇、灌溉、供水、航運等綜合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財產的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道、湖泊、堤防、水庫、涵閘、抽水站、水電站、灌區、溝渠、塘壩等各類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和設施。第三條水利工程是抗禦自然災害、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設施,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領導,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和監督執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水利部門,是水利工程的主管部門,並可根據工程管理需要,設置水利工程管理機構。水利工程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為: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維修和養護;維護工程完好,制止破壞工程的行為;制定和執行水情調度方案,保證工程設施正常運行,為工農業生產、交通航運和城鄉人民生活服務;加強經營管理,實行有償供水,開展多種生產經營;提高職工的政治、業務素質和科學管理水平。第五條保護水利工程設施的完好和安全,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一切機關、團體、部隊、企業和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都應遵守本條例。第二章工程保護第六條為了確保工程安全和防汛搶險的需要,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規定如下:

(一)河道、湖泊的管理范圍:

1、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水域、沙洲、灘地及河口兩側五至十米,或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設計洪水位確定。擋潮涵閘下遊河道的管理范圍可以延伸到入海水域,其中無港堤河段的管理范圍為港河兩側一千米至二千米。

2、湖泊的管理范圍為湖泊的水域、蓄洪區、滯洪區、環湖大堤及護堤地。

(二)流域性主要河、湖堤防的管理范圍:

1、洪澤湖:迎水坡由盱眙縣老堆頭至二河閘段,防浪林台坡腳外十米;二河閘至碼頭鎮段,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沒有順堤河的,堤腳外五十米。

2、駱馬湖:迎水坡有防浪林台的,林台坡腳外十米;無防浪林台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背水坡東堤至自排河邊,南堤至中運河邊,西堤堤腳外四十米,北堤至順堤河邊。

3、里運河(含高水河):背水坡東、西堤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西堤臨湖段有防浪林台的,林台坡腳外五十米;無防浪林台的,堤腳外湖面一百米至二百米。

4、入江水道:背水坡堤腳外五十米。

5、新沂河:背水坡南堤至沂南小河邊,北堤至沂北小河邊(漫水地段不得小於三十米);無沂南、沂北小河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

6、蘇北灌溉總渠:背水坡北堤有排水渠的,至排水渠邊;無排水渠的,堤腳外三十米。南堤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無順堤河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

7、中運河、新沭河、總沭河、沂河、邳蒼分洪道、不牢河、徐洪河、懷洪新河、望虞河、太浦河:背水坡堤腳外二十米。

8、微山湖:迎水坡和背水坡堤腳外各六十米。

9、淮沭河:背水坡堤腳外五十米。

10、二河:東堤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無順堤河的,堤腳外五十米。

11、長江: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沒有順堤河的,堤腳外十米至十五米。

12、太湖:迎水坡堤腳外二十米。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沒有順堤河的,堤腳外十米至十五米。

13、通榆河:背水坡堤腳外至截水溝外溝口。

14、海堤:迎水坡堤腳外一百米至二百米;第二道海堤堤腳外二十米至一百米。背水坡有海堤河的,以海堤河為界(含水面);無海堤河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

處於以上河道城鎮段的堤防,在採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背水堤的管理范圍,堤腳外不得少於五米。

(三)大中型涵閘、水庫、灌區的管理范圍:

1、大型涵閘、抽水站:上下遊河道、堤防各五百米至一千米;左右側各一百米至三百米。

中型涵閘、抽水站、水電站:上下遊河道、堤防各二百米至五百米;左右側各五十米至二百米。

水利樞紐工程內分別由水利部門和其他部門管理的各類建築物,凡各自的管理范圍已經劃分明確的,不再變動;未經劃分明確的,在不影響水利工程設施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兼顧其他方面的需要,由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協商劃定,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新建工程在批准設計時,應同時明確規定管理范圍。

2、大中型水庫:設計最高洪水位線以下的庫區及大壩背水坡壩腳外一百米至二百米。大壩兩端的山頭、崗地,可根據安全管理需要,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劃定管理范圍。

3、十萬畝以上灌區:乾渠背水坡坡腳外三米至五米;支渠背水坡坡腳外一米至三米。

(四)其他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以及前二、三項中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有幅度的具體劃定,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規定。

D. 鹽城市河道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河道管理和保護,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規范河道開發利用,發揮河道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等)的管理、保護和利用,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河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河道管理單位,將河道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河道建設、維修養護、管理運行所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鹽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應當依法協調落實本區域內河道的建設和管理。
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加強日常巡查,制止違法行為,做好轄區內河道維修養護和清淤疏浚、保潔等工作。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可以依法組織村民會議、居民會議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引導村民、居民自覺維護河道環境,協助做好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潔工作。第四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河道綜合規劃、防洪規劃等重大水利規劃和河道保護、治理等專業規劃;指導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保護和綜合利用;參與指導入河排污口設置工作;承擔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地表水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指導入河排污口設置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擬定城市排水及生活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並指導監督實施;指導城鎮排水、生活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港口岸線、水域交通運輸的統一管理工作,負責內河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和船舶防污監督管理工作。
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履行水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和河道國土空間管制職責;組織查處擅自佔用河道管理范圍的違法用地行為;做好河道堤防林木採伐管理工作。
公安、農業農村、文化廣電和旅遊、城市管理等其他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做好河道管理相關工作。第五條全面實行河長制,落實河道管理保護地方主體責任。
市、縣(市、區)、鎮(街道)分級設立總河長、總警長,河道分級分段設立河長,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設立警長。總河長、河長、總警長、警長名單向社會公布,在河湖沿岸顯著位置設立河長制公示牌。第六條各級總河長是本行政區域內河長制的第一責任人,組織領導、協調解決河長制落實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組織督促檢查、績效考核和問責追究。
各級河長負責組織相應河道的管理、保護、治理等工作,開展河道巡查,協調、督促解決河道管理保護中的問題。
各級總警長牽頭協調轄區內河道治安管理。
各級警長負責組織領導河道管理范圍內治安管理工作,包括船民、船舶治安管理,涉水行業、單位治安管理,水域治安巡邏防範和水上治安防控網路建設等。
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落實河長制有關工作。第七條河道管理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屬地管理與服從上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對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河道,下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按照職責許可權的規定,根據河道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技術要求實施管理。第八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制定河道管理名錄,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第九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劃定河道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並向社會公布。
河道管理范圍按照《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劃定。第十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河道水系、水域狀況、開發利用等基礎信息調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檔案,加強河道管理信息化建設。第十一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串場河、黃河故道等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河道的保護,明確保護范圍和標准,建立相關檔案,對涉及河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整理,保護和弘揚河道文化。第十二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河道分級管理許可權,按照防洪、水資源配置和保護的總體安排,會同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等部門編制河道保護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E.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江蘇省河道管理實施辦法》的決定(2002)

江蘇省人民政府令
(第199號)

根據《江蘇省省級設定行政審批事項第一批清理方案》(省政府令第198號),現予發布《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江蘇省河道管理實施辦法>的決定》。

省長 季允石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江蘇省河道管理實施辦法》的決定

將第二十條第一款修改為:「全民所有的河道管理單位組織營造和管理的護堤、護岸、護庫等水利工程的防護林木的年更新採伐限額,由省人民政府單列下達省河道主管機關。河道管理單位對護堤、護岸林木進行撫育更新性質的採伐以及用於防汛搶險的採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免交育林基金。」
上述規章條文順序變動的,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F. 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辦法(201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保障水利工程安全運行,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水利工程,是指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開發、利用、控制、調配和保護水資源的各類工程,包括河道、湖泊、堤防、水庫、涵閘、泵站、灌區、塘壩、溝渠等工程及其附屬設施。

城市防洪、排水、供水等設施的管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領導,落實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責任制,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組織推廣和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水利工程的科學管理水平。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依法設立的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第五條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置的基層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具體負責鎮(街)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和保護工作。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的義務,有權對破壞水利工程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水利工程經營者、管理者應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對水利工程的公共安全負責。第二章工程保護第七條除《南京市防洪堤保護管理條例》已有規定外,下列國有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是:

(一)通江河道、秦淮河一級支流、滁河分洪河道及其一級支流:背水坡堤腳外10-20米;通湖河道:背水坡堤腳外10米。河道無堤防河段,按河口線外延12米或者設計洪水位、歷史最高洪水位確定。

(二)中型涵閘、泵站:上下遊河道各200-500米,建築物外緣起左右側各50-200米。

(三)小(1)型水庫:大壩背水坡壩腳外50-100米,大壩兩端從壩端向外30-50米。溢洪閘不在上述范圍的,溢洪道頂端兩側各15米。

(四)灌區:乾渠背水坡坡腳外3-5米,支渠背水坡坡腳外1-3米。

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前款第(一)項規定的河道穿越城鎮段的管理范圍為背水坡堤腳外5米;無堤防的河段為河口線外延12米。第八條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國有水利工程的保護范圍是:

(一)河道:管理范圍以外40米;

(二)中型涵閘、泵站:管理范圍以外50米;

(三)小(1)型水庫:管理范圍以外300米;

(四)灌區:管理范圍以外10米。第九條其他河道、溝渠、小(2)型水庫、小型涵閘、泵站等國有水利工程以及非國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護范圍,由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劃定。第十條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設立統一標志,明確管理和保護要求。

禁止破壞和擅自移動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標志。第十一條市、區人民政府對已徵用或者劃撥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的土地,應當依法辦理確權發證手續。第十二條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爆破、打井、挖掘;

(二)擅自堆放、取土、采砂、埋設管線或者建設影響水利工程安全的建築物、構築物;

(三)在堤防邊坡、平台以及溝渠內坡上進行影響堤防安全的墾植或者種植;

(四)損壞水利工程及其附屬設施;

(五)在壩頂、堤頂、閘站交通橋行駛履帶式機械、硬輪車或者超重車輛,在工程設計未考慮交通功能的壩頂、堤頂行駛機動車輛;

(六)在江河、湖泊、水庫、渠道水域內炸魚、毒魚和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

(七)傾倒土石、廢渣、垃圾等廢棄物;

(八)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的行為。第十三條在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內,不得從事危及水利工程安全的爆破、鑽探、打井、採石、開礦等活動。第十四條列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的水利工程,按照《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南京市水資源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保護。

G. 江蘇省長江河道采砂管理實施辦法(2018修訂)

第一條為了加強長江河道采砂管理,維護長江河勢穩定,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國務院《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長江江蘇水域從事開采砂石(以下簡稱「長江采砂」)及其管理活動的,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長江江蘇水域包括本省境內長江幹流河道、通江河道已建涵閘的閘下港堤之間水域、通江河道未建涵閘的從入長江的河口向上500-2000米的水域。第三條長江采砂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劃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禁采區、禁采期非法開采江砂。沿江各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非法采砂活動的打擊力度,切實保障長江的防洪和通航安全。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長江采砂實行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並做好有關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

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采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長江航道管理工作,江蘇海事局負責長江幹流水域環境及水上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長江通江河道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門負責長江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擊長江采砂活動中的犯罪行為。第五條長江采砂實行國家統一規劃制度。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制定的長江采砂規劃和經審定的江砂開采可行性論證報告,擬訂本省長江水域采砂規劃實施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告,並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航務管理局備案。

沿江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省人民政府批準的長江采砂規劃實施方案,制定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采砂規劃實施計劃,經同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組織實施。第六條國家批準的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禁采區和禁采期由省人民政府予以公告。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長江的水情、工情、汛情、航道變遷、通航保障和管理等需要,按照保證河勢穩定、防洪安全和江岸沿線工程設施正常使用的要求,在國家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禁采區、禁采期外增加禁采范圍、延長禁采期限,報省人民政府決定後公告。

因河道和航道整治、整修長江堤防吹填固基進行長江采砂的,不受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禁采區、禁采期和采砂設備功率的限制。第七條長江采砂實行可行性論證報告制度。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按可采區分區進行,由負責管理可采區的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具有技術能力的機構編制,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及相關專家審查後作為擬定長江水域采砂規劃實施方案的依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由申請采砂單位或者個人自行編制或者委託具有技術能力的機構編制:

(一)因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長江河道采砂的;

(二)因整治長江航道采砂的;

(三)因吹填造地采砂的。第八條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采砂范圍圖、控制點坐標以及上一年汛後的水下地形圖;

(二)采砂河段河勢、河床演變分析;

(三)砂石來源、補給情況和年度開采總量的可行性分析;

(四)砂石堆放地點或者棄料處理方案的論證分析;

(五)采砂對河勢及防洪影響的論證分析;

(六)采砂對通航安全影響的論證分析;

(七)采砂對水環境影響的論證分析;

(八)采砂對通訊、橋渡、飲排水口等水上水下臨近建築物和設施的安全方面影響的論證分析;

(九)論證的結論意見。第九條長江河道采砂實行許可制度,應當通過招標、拍賣等公平競爭方式確定開采人,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

省際邊界重點河段的采砂許可證由長江水利委員會發放。省際邊界重點河段范圍按照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的范圍執行。第十條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采砂地點所在的設區的市或者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請人名稱、地址、法人代表(負責人)、企業代碼(身份證)、申請理由;

(二)采砂船船名、船號、船主姓名(名稱)、采砂船舶和船員證書;

(三)開采性質、種類、地點和范圍(附具范圍圖和控制點坐標)、時限、深度、開采量、采砂設備類型、采砂技術人員情況、作業方式、施工方案、棄料處理方式;

(四)采砂申請人與第三者有利害關系的,與第三者達成的協議或者有關文件。

H.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

一、對《江蘇省河道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三十五條第一項修改為:「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爆破、鑽探、挖築、取土」。

(二)將第四十六條中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修改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三)將第五十三條中的「限期改正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修改為「限期改正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給予警告,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將第一項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批准或者未按照批準的要求,在河道管理范圍內爆破、鑽探、挖築、取土的」。

(四)將第五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許可,或者使用偽造、塗改、買賣、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的河道采砂許可證采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扣押其采砂船舶、機具或者其中的主要采砂設備等工具,可以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或者在禁采區、禁采期采砂的,處以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發生在長江流域范圍的非法采砂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五)刪去第五十七條中的「取土」。

(六)將有關條款中的「漁業」部門修改為「農業農村」部門,「國土資源」部門修改為「自然資源」部門,「環境保護」部門修改為「生態環境」部門,「航道」部門修改為「交通運輸」部門。二、對《江蘇省發展高新技術條例》作出修改

(一)刪去第二十七條。

(二)將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四條,修改為:「對在申請認定過程中存在嚴重弄虛作假行為的高新技術企業,由認定機構取消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繳其已享受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由科技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對該企業處以二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刪去第四十六條。

(四)將第四十七條改為第四十五條,第二款修改為:「違反本條例規定,在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中弄虛作假,騙取獎勵、詐騙錢財、非法牟利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將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四十八條中的「行政處分」修改為「處分」。

(六)將有關條款中的「發展和改革、經濟管理部門」修改為「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

此外,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三、對《江蘇省檔案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一)將第二條修改為:「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檔案收集、整理、保護、利用及其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檔案,是指反映本省行政區域內過去和現在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二)將第四條修改為:「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檔案工作,將檔案事業列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檔案機構,確定必要的人員編制;加強檔案基礎設施建設,檔案事業發展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障檔案事業與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相協調。」

(三)將第五條第一款修改為:「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以及公民,都有保護檔案的義務,享有依法利用檔案的權利。」

(四)將第六條第二款第三項修改為:「負責檔案工作監督和指導,組織檔案價值的鑒定」。

(五)將第八條修改為:「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指定人員負責管理本機關的檔案,並對所屬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

(六)將第十三條第三款修改為:「外商投資企業終止後,其檔案處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七)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各級各類檔案館(室)對保密檔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級的變更和解密,依照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

(八)將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檔案一般應當自形成之日起滿二十五年向社會開放」。

(九)將第二十六條第五項修改為:「在互聯網上傳播檔案原文」。

(十)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關法律、法規已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十一)刪去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十九條、第三十二條。

(十二)將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三十條中的「行政處分」修改為「處分」。

(十三)將有關條款中的「檔案管理部門」修改為「檔案主管部門」。

此外,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I. 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2004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水利工程管理,保證工程完好和安全,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澇、灌溉、供水、航運等綜合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財產的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道、湖泊、堤防、水庫、涵閘、抽水站、水電站、灌區、溝渠、塘壩等各類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和設施。第三條水利工程是抗禦自然災害、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設施,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領導,負責本條例的組織實施和監督執行。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水利部門,是水利工程的主管部門,並可根據工程管理需要,設置水利工程管理機構。水利工程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為: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維修和養護;維護工程完好,制止破壞工程的行為;制定和執行水情調度方案,保證工程設施正常運行,為工農業生產、交通航運和城鄉人民生活服務;加強經營管理,實行有償供水,開展多種生產經營;提高職工的政治、業務素質和科學管理水平。第五條保護水利工程設施的完好和安全,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一切機關、團體、部隊、企業和事業單位、城鄉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都應遵守本條例。第二章工程保護第六條為了確保工程安全和防汛搶險的需要,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規定如下:
一、河道、湖泊的管理范圍:
1、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區、兩岸堤防及護堤地;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水域、沙洲、灘地及河口兩側五至十米,或根據歷史最高洪水位、設計洪水位確定。擋潮涵閘下遊河道的管理范圍可以延伸到入海水域,其中無港堤河段的管理范圍為港河兩側一千米至二千米。
2、湖泊的管理范圍為湖泊的水域、蓄洪區、滯洪區、環湖大堤及護堤地。
二、流域性主要河、湖堤防的管理范圍:
1、洪澤湖:迎水坡由盱眙縣老堆頭至二河閘段,防浪林台坡腳外十米;二河閘至碼頭鎮段,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沒有順堤河的,堤腳外五十米。
2、駱馬湖:迎水坡有防浪林台的,林台坡腳外十米;無防浪林台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背水坡東堤至自排河邊,南堤至中運河邊,西堤堤腳外四十米,北堤至順堤河邊。
3、里運河(含高水河):背水坡東、西堤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西堤臨湖段有防浪林台的,林台坡腳外五十米;無防浪林台的,堤腳外湖面一百米至二百米。
4、入江水道:背水坡堤腳外五十米。
5、新沂河:背水坡南堤至沂南小河邊,北堤至沂北小河邊(漫水地段不得小於三十米);無沂南、沂北小河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
6、蘇北灌溉總渠:背水坡北堤有排水渠的,至排水渠邊;無排水渠的,堤腳外三十米。南堤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無順堤河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
7、中運河、新沭河、總沐河、沂河、邳蒼分洪道、不牢河、徐洪河、懷洪新河、望虞河、太浦河:背水坡堤腳外二十米。
8、微山湖:迎水坡和背水坡堤腳外各六十米。
9、淮沭河:背水坡堤腳外五十米。
10、二河:東堤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無順堤河的,堤腳外五十米。
11、長江: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沒有順堤河的,堤腳外十米至十五米。
12、太湖:迎水坡堤腳外二十米。背水坡有順堤河的,以順堤河為界(含水面);沒有順堤河的,堤腳外十米至十五米。
13、通榆河:背水坡堤腳外至截水溝外溝口。
14、海堤:迎水坡堤腳外一百米至二百米;第二道海堤堤腳外二十米至一百米。背水坡有海堤河的,以海堤河為界(含水面);無海堤河的,堤腳外三十米至五十米。
處於以上河道城鎮段的堤防,在採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背水堤的管理范圍,堤腳外不得少於五米。
三、大中型涵閘、水庫、灌區的管理范圍:
1、大型涵閘、抽水站:上下遊河道、堤防各五百米至一千米;左右側各一百米至三百米。
中型涵閘、抽水站、水電站:上下遊河道、堤防各二百米至五百米;左右側各五十米至二百米。
水利樞紐工程內分別由水利部門和其他部門管理的各類建築物,凡各自的管理范圍已經劃分明確的,不再變動;未經劃分明確的,在不影響水利工程設施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兼顧其他方面的需要,由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協商劃定,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新建工程在批准設計時,應同時明確規定管理范圍。
2、大中型水庫:設計最高洪水位線以下的庫區及大壩背水坡壩腳外一百米至二百米。大壩兩端的山頭、崗地,可根據安全管理需要,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劃定管理范圍。
3、十萬畝以上灌區:乾渠背水坡坡腳外三米至五米;支渠背水坡坡腳外一米至三米。
四、其他河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圍以及前二、三款中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有幅度的具體劃定,由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規定。

J. 江蘇省河道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水庫、行洪區、滯洪區)及其配套工程。第三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主管機關,負責《條例》和本辦法的組織實施,其管理河道的主要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執行國家和本省有關河道管理的法津、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
(二)起草河道管理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受同級人民政府的委託協調與處理水事糾紛;
(三)組織編制河道的流域或者區域綜合規劃,審查河道開發利用規劃,制定河道整治和建設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協調防汛抗旱日常工作,制定工程調度運用計劃,執行上級調度指令;
(五)管理河道及其配套工程設施,審查在河道管理范圍內興建各類建築物及設施的方案,審批在河道管理范圍內與河道工程安全及正常運行有關的活動,並對工程設施建設和使用以及涉及河道的活動進行防汛安全監督管理;
(六)行使法律、法規、規章賦予的其他職責,執行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河道主管機關的決定、命令以及交辦的其他事項。第四條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設置的河道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根據《條例》和本辦法以及國家和地方的有關管理規定,對所轄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實施管理、維修和養護;
(二)審查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各類建設項目的方案,參與審查有關河道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三)制止侵佔、破壞或損壞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的行為;
(四)受河道主管機關的委託,對違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規、規章的行為進行處罰。第五條本省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下級管理服從上級管理的管理原則。第六條我省河道分級管理的許可權分別是:
(一)除國家規定由江河流域管理機構實施管理的大江大河或其主要河段、跨省重要河段、省際邊界河道,按國家規定執行外,下列河道或河段及其配套建築物,由省河道主管機關實施管理:
長江、淮河、沂河、新沂河、總沭河、邳蒼分洪道、新沭河、京杭大運河(包括高水河)、徐洪河、懷洪新河、通榆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沭新河(包括二河)、廢黃河(楊庄閘以下)、入江水道、太浦河、望虞河、滁河(含馬汊河)、秦淮河等河道,洪澤湖、太湖、駱馬湖、微山湖等湖泊,黃墩湖滯洪區、洪澤湖周邊滯洪區、海堤、大中型水庫、省際和市際重要河段和省河道主管機關直接管理的涵閘站;
(二)其他河道由各設區的市河道主管機關按照分級管理的許可權劃定,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由上級河道主管機關管理的河道,可以授權下級河道主管機關根據河道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技術要求實施管理。第七條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的管理范圍按《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第六條的規定劃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及其配套工程劃定管理范圍。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河道管理機構,加強河道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工程安全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水政監察隊(站),配備水政監察人員和執法工具,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
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置的水利工程管理機構,可以行使同級河道主管機關授予的部分行政管理職能。第九條新建河道工程,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其建設資金可以採取政府投資、社會集資、引進外資、貸款等方式籌集。社會集資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
對利用集資、貸款、外資修建的綜合開發利用性河道,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河道主管機關可以向受益的單位和個人收取專項費用,用於償還集資和貸款。具體收費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十條新建河道及其配套工程申請立項時,必須明確工程的管理體制、管理機構的性質,按國家審定的編制定員標准確定管理人員的編制及運行管理費、大修理費、折舊費等經費來源。在工程設計中應當考慮各種管護基礎設施,其中包括閘、壩、堤觀測設施、防汛設施、水文設施、管理用房、職工宿舍、生活福利設施、基地建設和工程管理范圍等。工程概算中必須包含上述單項工程的投資。工程竣工驗收時,應將上述工程一並驗收,並將有關資料(包括土地使用證書)移交工程管理單位。
對於已建的工程,其管護設施不完善的,應比照上款新建工程的規定,在改建、擴建和加固工程時列入計劃逐步予以解決。

熱點內容
快餐店的規章制度及崗位職責 發布:2025-01-20 01:58:03 瀏覽:431
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 發布:2025-01-20 01:15:10 瀏覽:924
11月14日社會與法頻道怎麼回放 發布:2025-01-20 01:09:25 瀏覽:44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出境配偶 發布:2025-01-19 23:58:12 瀏覽: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許可 發布:2025-01-19 23:13:26 瀏覽:280
行政立法擴張體現在 發布:2025-01-19 23:07:19 瀏覽:238
旅遊法律責任名詞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論賽 發布:2025-01-19 22:42:34 瀏覽:638
新勞動法加薪 發布:2025-01-19 22:41:23 瀏覽:725
寧夏郵政條例 發布:2025-01-19 21:48:58 瀏覽:810